高一语文致橡树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2篇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91f8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4.png)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精选2篇(一)教案:《致橡树》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致橡树》这首诗,了解现代诗的写作风格和意义。
2. 理解并分析诗中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难点:理解现代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
2. 备课材料:课文解析、教学反思、课堂活动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课题:“你们对现代诗了解多少?你们觉得现代诗与传统诗有什么不同?”Step 2 理解诗歌(15分钟)1. 学生念诵《致橡树》。
2. 教师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 意象:橡树、树影、流泪、枝叶、年轮等。
- 情感:爱情、挚爱、执着。
- 主题:爱情的坚韧和挣扎。
Step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讨论诗中所传达的爱情观。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教师提问:在你们的理解中,诗人为什么选择橡树作为爱人的象征?Step 4 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们根据诗歌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封信给某个自己心中的人物(可以是朋友、父母、老师等)。
2. 学生们可以在写信中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爱、执着和感谢之情。
3. 学生们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信,或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诗歌《致橡树》。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以《致橡树》为题,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理解《致橡树》这首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爱与人生的思考,加深了对爱情主题的理解。
高一语文上学期致橡树教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致橡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f0142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0.png)
高一语文上学期致橡树教案第一篇:高一语文上学期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语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长青的话题。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许多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爱情绝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诗经”时代的爱情经典,反映了那个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对女性的两大价值评判:“窈窕”即阿娜的外在美和“淑”即贞顺的德行美。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们对爱情朴素天真的向往和憧憬。
当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
(板书:《致橡树》舒婷)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欣赏《致橡树》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并正音。
文中有几个字词很容易念错,如:凌霄(língxiāo)花炫(xuàn)耀慰藉(jiâ)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一)初识诗歌1、走进作者舒婷:1952年出生。
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
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2、朦胧诗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81942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b.png)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9ebc1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f.png)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手法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象、情感、手法的分析。
(2)诗歌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诗人舒婷的图片,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播放《致橡树》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自主学习①诗歌的主题是什么?②诗歌中有哪些意象?③诗歌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3.合作探究①诗歌中的“橡树”具有哪些品质?②诗歌中的“木棉”具有哪些品质?③诗歌中的“我”具有哪些品质?4.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橡树”、“木棉”、“我”等意象,理解它们所代表的品质。
(2)分析诗歌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如对橡树的赞美、对木棉的喜爱、对爱情的向往等。
(3)分析诗歌的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体会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5.课堂小结(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致橡树》的理解和感悟。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2)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致橡树》的主题思想、意境美和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致橡树》的语文原文阅读
![《致橡树》的语文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027ac1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6.png)
《致橡树》的语文原文阅读
《致橡树》的语文原文阅读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致橡树》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致橡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71f4e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7.png)
回旋舞致橡树
教学课件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文本总结 时文赏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书香晨读
国学讲堂
开卷有益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领悟】只有懂得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只有懂得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 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 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 【领悟】推己及人的博爱思想是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思想。和谐社会需要爱 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人类需要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和发展。
2.【对应考点:分析诗歌意象】诗人在诗歌中否认了哪几种意象,它们有何特点,分 别代表哪种爱情类型?
参考答案:
意象 凌霄花 鸟儿 泉源、险峰、日光、春
雨
特点 极力攀附 单方痴恋
一味奉献
爱情类型 依附式 单恋式
奉献式
3.【对应考点:分析诗歌意象】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 诗人肯定了哪两种意象,它们有何特点,分别代表哪种爱情类型?
一、整体把握
合作学习
二、文本研读 阅读《致橡树》一诗,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结构】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参考答案: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诗人宣告自己不愿成为男性的附庸,对 世俗爱情观的扬弃。 第二层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结尾,表达了诗人新型的爱情价值观念。
【辨析】二者都有把好处或长处说出来,让人家知道的意思,都含有贬义色彩。区别在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原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86120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7d.png)
《致橡树》原文解析《致橡树》是舒婷创作的诗作,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致橡树》原文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致橡树》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解析:虽然舒婷说过《致橡树》“并非一首爱情诗”,但更多的读者还是愿意把它当作爱情诗来欣赏。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
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诗篇一开始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
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仍不能代表爱情的全部。
舒婷诗歌《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致橡树》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326e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4.png)
舒婷诗歌《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致橡树·舒婷》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这是一首爱情诗。
在这首《致橡树》中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作为爱的另一方是橡树的形象。
诗人以“致橡树”作为诗的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
这种倾诉,不仅表白对爱的诚挚、坚贞和炽热追求,更主要在于表现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这样,这首沉浸着浓烈感情色彩的爱情诗,便具有清醒的理性倾向。
这是观察舒婷诗歌创作的常见方式。
她在单纯的爱情表象下,总有着比爱情本身更丰富的社会内涵。
传统的爱情观,总是要受到它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和伦理观念的干扰和制约。
因此,爱的结合,往往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
而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变成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从而失去爱的本质。
诗人在这首诗里,所摒弃的便是这种陈腐的观念。
她否定了那种依附性的爱情观:如凌霄花之于高枝,痴情鸟之于绿荫;也否定了那种奉献性的爱情观:如源泉送出慰藉,险峰衬托威仪。
这两种爱情观都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这些爱情观都反映出漫长的封建社会在我们民族心理中的历史积淀。
她所追求的爱,是双方的彼此平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教学设计 (高一)共3篇
![《致橡树》教学设计 (高一)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948fc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0.png)
《致橡树》教学设计 (高一)共3篇《致橡树》教学设计 (高一)1《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唱出了爱情的复杂和矛盾,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在高一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致橡树》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语言和形式,理解情感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能够读懂《致橡树》的基本语言和形式,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与诗歌联系起来,进行个性化阅读和理解。
3. 能够运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写出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探究。
2. 诗歌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3. 诗歌创作的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讨论2. 个性化阅读+写作指导3. 课堂分享+评价反馈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致橡树》的诗歌画面和音乐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以“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它讲了什么?让你想到了些什么?”为引导语,开展思考和讨论。
2. 探究针对诗歌语言和形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读诗句,在语言的秩序、音韵的通感、意象的象征等方面进行解析,启发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和发现。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诗句、节奏、韵律、形象等构成要素,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特点。
3. 理解在探究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诗歌情感和主题。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爱情、人生、生命等核心话题的思考和反思,提高诗歌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4. 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情感,运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创造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模板和例句等参考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语感,注重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5. 分享在写作完成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班级同学,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一起探讨作品的语言和形式特点,理解和主题提示,从而提高诗歌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高一语文致橡树》课件
![《高一语文致橡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55ba4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9.png)
回顾和梳理整节课的内容和收获, 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归纳和总结致橡树的文学价值和 意义,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 知水平
下一步计划
分析和规划下一步文言文教学的 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和实 效性
舒婷作者简历,代表作品,主题思想
作品背景
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国家和社会大事背景
作品分类
介绍文学作品的分类,致橡树属于哪种文学作品
文本解析
作品主题
深刻的爱情观和极致的爱情追求
人物分析
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境遇、情感 轨迹
语言表现
致橡树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如隐喻、排比、比喻等
文本赏析
作品内涵
探讨爱情的本质,表达人生 的意义,传播积极的人生态 度
学生情况
高一学生的心理、认知和阅读特点,适应和接受文言文的挑战
课程难点
致橡树的文学特点和语言风格,以及如何科学地分析和赏析文学作品
学生反应
开设这节课后学生的学习和反应,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
通过教学反思和评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 习效果和反馈意见
教学反思
基于本节课的反思和总结,分析应该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后作业
1 精读课文
背诵和默写致橡树的诗篇,反复品味文学语言和隐含的意义
2 思考题目
针对致橡树的主题和人物,思考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3 书面作业
从文言文和现代文学的角度,分析致橡树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
课程回顾
知识点总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艺术特点
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引人深思的艺术魅力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课件ppt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de17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d.png)
品牌推广策划
BRAND
PLANING
01
品牌介绍
致橡树 舒婷
学习目标:
01 初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02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作品:《四月的黄昏》
○ 《这也是一切》 ○ 《呵,母亲》 ○ 《思念》 《也许》 ○ 《祖国呵,我亲爱生于70年代末、 80年代 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 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 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 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 北岛等。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因为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心心相印
(1)、平等独立
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相知相依
祸福与共
01
添加标题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 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03
添加标题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02
添加标题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 活泼, 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小结:
说说你的看法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 术构思,否定了种种世 俗的爱情观,在强调独 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 了自己的理想的爱情。
巩固练习:
1、《致橡树》的作者是_舒_婷__, 原名龚_佩_瑜__,她是当代_朦_胧__诗
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致橡树》通过
象_征_的手法,用_内_心_独_白_的抒情方 式,表达出对一种新的_爱_情_观的追 求。橡树象征_男_性_阳_刚_气__概,木棉 象征女_性_柔__韧_气_质。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二. 诗人在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象是( )
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
![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bb7d8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9.png)
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1.2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理解象征手法。
1.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诗歌。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学会尊重他人。
3.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1.2掌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教学难点:2.1诗歌的情感把握。
2.2诗歌的朗读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及其创作背景。
1.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舒婷及其诗歌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致橡树》,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3.2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4.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
4.2教师详细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诗歌朗读5.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
6.课堂小结6.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致橡树》的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致橡树》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
2.学生在诗歌朗读环节中,积极参与,提高了文学素养。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附:《致橡树》教学设计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2.教学时间:2课时3.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诗歌朗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舒婷及其诗歌的了解。
2024版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精选
![2024版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80944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0.png)
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课前准备与导入•诗歌朗读与感悟•文学手法鉴赏•拓展延伸与运用•课堂总结与反馈课程背景与目标01《致橡树》是高一语文第一册的重要篇目,属于现代诗歌范畴。
02诗歌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爱情观的追求。
03教材定位在于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美,并思考自己的爱情观。
教材分析与定位0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现代诗歌的接触可能较少。
02学生处于青春期,对爱情话题比较感兴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学习本文来培养。
学生学情分析02教学目标设定0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掌握诗歌的主旨和表达技巧。
0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鉴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象征意义;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掌握诗歌的主旨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与导入研读教材,深入理解《致橡树》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舒婷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文学风格。
准备教学辅助材料,如课件、图片、音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教师备课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致橡树》,了解诗歌大意和作者情感。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指导学生查阅字典,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和难句。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学生预习指导通过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浪漫、唯美的课堂氛围。
从学生熟悉的爱情故事或文学作品入手,引出《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
邀请学生分享预习心得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致橡树 原文
![致橡树 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084a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7.png)
致橡树原文1. 引言《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经典诗歌。
该诗以一种深情款款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本文将为您呈现《致橡树》的完整原文,希望您能深感其深情感人之处。
2. 《致橡树》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危险的旅程;甚至日光。
倒逆行的时针,永不得已,我要把爱恨执着一并——爱你像百草园中的花朵,共风雨共雾露。
3. 解读与赏析《致橡树》以诗人舒婷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坚贞不渝的爱情态度。
诗人将自己的爱情比喻为百草园中的花朵,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执着。
首先,诗人通过对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的对比,展现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
诗中提到,她不会像凌霄花一样借助橡树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这里凌霄花象征着那些以对方的地位和资源为傲,以此来展示自己的特质和能力的人。
相反,诗人表示自己不会因为爱情而迷失自我,也不会像鸟儿唱出重复的单调歌曲,暗示着她不会因为情感而沉迷于情绪之中。
其次,诗人通过对泉源和险峰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付出。
泉源象征着给予他人清凉和慰藉的力量,而险峰则象征着给对方带来危险和冒险的旅程。
诗人表示,她的爱情不仅会给对方带来安慰和喜悦,还会愿意与对方一同承担风雨和困难。
最后,诗人以日光的形象作结,倒逆行的时针象征着逆境和困难。
诗人宣称她愿意与对方一同面对逆境,将爱情和执着相结合,以对抗生活中的艰辛和挑战。
4. 结语《致橡树》以深情表达了舒婷对爱情的执着和珍视。
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凌霄花、鸟儿、泉源和险峰的比喻,诗人给人们呈现了一种独特的爱情观。
诗中所表达的对爱情的坚贞和不离不弃的承诺,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致橡树》这首诗歌的美妙之处。
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致橡树知识点
![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致橡树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af0760998fcc22bdd10d12.png)
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致橡树知识点导读:《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
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致橡树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原文欣赏】《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简介:《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
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唿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背景:《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
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
”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她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
字词:①攀援:同“攀缘”比喻投靠有权有势的人往上爬。
②慰藉:安慰。
③雾霭:雾气。
④虹霓:同“虹蜺”指彩虹⑤流岚:这里指云雾。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跫音春帷窗扉B.炫耀慰籍泉源C.痴情威仪相融D.红硕霹雳虹霓2.下列字的解释或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跫(qióng)音春帷(头发)窗扉(门)B.炫(xuàn)耀慰藉(jiè)归(回家)人C.威仪(外貌仪表)相融(róng)向(对着)晚D.红硕(大)霹雳(lì)虹霓(ní)3.全是朦胧诗作者的一组是()A.舒婷顾诚北岛梁小斌B.舒婷顾诚白岛郑愁予C.海子穆旦顾诚郑愁予D.海子北岛徐志摩余光中4.下列论述,不符合郑愁予诗歌创作特点的一项是()A.“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地现代的。
《致橡树》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致橡树》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ecce55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6.png)
《致橡树》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理解诗歌中鲜明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3、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2、点拨、讲析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聊一个敏感的话题:爱情。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为爱情卓文君投向司马相如;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烧诗稿;为爱情祝英台忍悲奔赴黄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其中“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人们所传唱。
那么,爱情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爱情呢?现在我们暂时不要理会,先来看看当代诗人舒婷怎样对待爱情,她持有什么样的爱情观?请翻到书第三课,第二首诗《致橡树》。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原名龚佩瑜。
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她是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致橡树-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致橡树-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10d28a2f60ddccda38a0ee.png)
致橡树-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初步了解朦胧诗。
【教学重点】1.作者的爱情观2.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赏析法、吟诵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中国当代新诗,题目是致橡树(板书),作者是舒婷(板书)。
舒婷又是何许人也?同学读注释,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女诗人。
其他同学补充介绍——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板书)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投影片)等。
《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学习这首新诗,我们共同来谈一个话题,一个有关“爱情”的话题。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有人说:a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b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c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d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莫洛亚);e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法,莫里哀);f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
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前苏联,留里科夫);g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
是啊,爱情又是神秘的。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故事,有多少人在享受着爱的甜蜜,又有多少人在承受着爱的痛苦。
有一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的,爱情啊,你究竟姓什么呢?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什么样的爱情又不是真正的爱情呢?让我们静听那来自木棉心灵深处的表白,同时思考作者否定了怎样的爱情观,又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高一语文致橡树》课件
![《高一语文致橡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d91d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7.png)
及时批改小测,给出反馈和评价,以 便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理解。
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应涵盖诗歌的主题、语言特 点、意象等方面,确保测试的全面性 。
PART 04
课后作业
REPORTING
背诵诗歌
总结词:巩固所学
详细描述:通过背诵诗歌,学生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写一篇读后感
意象分析
总结词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详细描述
对《致橡树》中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每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 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主题思想
总结词
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详细描述
通过对《致橡树》的全面解读,深入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所表 达的爱情观和人生态度,以及诗歌对 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总结词
提升理解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更深入 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提升 文学鉴赏和理解能力。
分析一首你喜欢的现代诗
总结词:拓展阅读
详细描述:分析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PART 05
教师总结
REPORTING
本节课的收获
01
理解了《致橡树》这首 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 法。
课堂提问
提问目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 歌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
问题设计
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 进行深入思考。
回答方式
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同时也要引导不主动发言 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
课堂小测
小的掌 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诗人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向往的真正爱 情
是怎样的?
(1)、平等独立 (2)、心心相印 (3)、祸福与共 (4)、相知相依
小结:内容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 思,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 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 自己的理想的爱情。
说说你的看法
小结: 表达
象征
比喻 排比
节奏感
对偶 韵律美
对比
; / 聚星娱乐 mqx93jop
说:“婶儿,俺是大壮,俺耿叔他们回来了啊!”大壮洪钟般的声音里明显带着颤音,屋子里的人都听到了。耿老爹赶快打开门,颤着声儿叫他: “壮子!”耿直一出溜就从爹的旁边冲出来了,大声喊着:“大壮哥!俺终于见到你了,俺好想你啊!”“小直子,俺的好兄弟!你们终于回来 了啊!哥也想你们哇!”还没有抱在一起呢,俩人就都已经流泪了!堂屋的门敞开着,耿英就站在桌子边上。看着倾心喜欢的人就在台阶下,但 她的双脚就好像被吸在地上了一样,丝毫也挪动不得……她的大壮成熟多了,已经不再是那个尚未成人的毛头大小子,但他高大结实的身躯内折 射出来的,依然还是当年那诚恳厚道豪爽的可爱模样!看着大壮和弟弟在台阶下紧紧相抱且猛烈颤抖着的肩膀,一贯坚强的耿英,再也忍不住汹 涌而出的泪水……耿老爹、郭氏和耿兰也都流泪了。尚武过来扶住耿英,含着眼泪说:“姐姐,我知道,你是太高兴了!”耿老爹擦把眼泪,下 台阶来拍拍俩人的肩膀,略带哽咽地说:“进家里!娃儿们,进家里说话。”大壮抬手擦把眼泪,哽咽着轻轻推着耿老爹说:“好,叔,你先 走!”耿直挽着大壮的胳膊上台阶走进堂屋,看到尚武眼含热泪扶着泪流满面的姐姐站在桌子边,就对大壮说:“大壮哥,这是和俺同龄的三弟, 他叫李尚武!”又对尚武说:“三弟,你把咱姐交给大壮哥哇!”郭氏流着眼泪对耿直和尚武说:“武儿,小直子,送你们姐姐和大壮哥去东厢 房里拉呱拉呱去哇,可怜的娃儿们。”耿英擦把泪,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轻轻地说:“送什么呀,俺能走了。”耿直轻轻推一推他挽着的大壮的 胳膊。大壮会意,从尚武手里接过来耿英那条仍然还在微微颤抖着的胳膊。耿英慢慢转身,和大壮一起走进东厢房里。耿兰马上端进来一个茶盘, 茶盘里面放着一壶热茶,两个茶杯。她把茶盘轻轻放在火炕一边的小炕桌上,然后就悄悄地退出去了,并且随手无声地掩上屋门。大壮扶着耿英 坐在炕沿边上,耿英连头也没有抬,就无力地扑在大壮的怀里无声地痛哭着……大壮的泪水,也无声地滴落在耿英的身上……一刻,大壮轻轻地 颤声儿呼唤:“耿英,这样不好,你还是哭出来哇!”耿英终于抬起头来,透过满眼的泪,注视着大壮的脸……耿英太爱这个从小就像小牛犊一 样结实可爱,并且实在是诚恳厚道又非常豪爽的男娃儿,这个现在已经长成了堂堂汉子的男人了!此刻,她心里非常清楚,大壮是担心她哭坏了 身子,但她哭着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大壮,对不起,让你苦等了这么多年……”大壮哭着摇头,说:“不,俺不苦,是你受苦了……”耿英 突然发觉大壮是站着的,赶快轻轻推开大壮站起来,然后转过身来往炕沿边上推他,心疼地说:“你跑了一天肯定很累了,俺怎么能让你一直站 着
致 橡 树
舒 婷
橡树:象征着具有阳纲气概的 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
木棉:象征着具有阴柔之美的 女性.健康活泼,深沉博大.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 情观?为什么?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依附 炫耀 痴情 单调 送来 增加
攀附型 痴恋型
Hale Waihona Puke 奉献型否定(因为没有平等和独立)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