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或医疗技术过程等方面的原因,对患者或医务人员造成或潜在造成伤害或损失的事件或行为。
2. 目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评估、管理、反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为减少医疗安全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指导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3. 适用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4. 报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病人的误诊、漏诊、次数延误、过时治疗或为了财务利益而提供错误或不必要的治疗等等;(2)治疗的风险管理、药品、设备的缺陷,不良反应,过敏、交叉感染、外科手术中的错误切除、器械残留等等;(3)医务人员的失误行为,包括非专业的表现、不良的技术、不当的处置甚至粗暴的态度等等;(4)其他导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
5. 报告程序(1)发现事件: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伤害或损失发展;(2)报告事件: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向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报告,开展调查工作;(3)调查事件: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工作,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4)处理事件:根据调查结果,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处理;(5)反馈事件: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反馈给相关人员,提高医疗安全质量,防止差错再次发生。
6. 相关规定(1)医疗机构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配备专门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人员和处理团队,并严格遵循处理程序。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工作流程1. 事件发现和报告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对医疗风险进行实地检查,以及及时接受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举报、监督和检查,发现可疑医疗风险后立即报告上级部门。
2. 事件医学评估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事件经过、可能影响及事件发展预测等方面进行综合医学评估,作为后续处理和决策的依据。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制度设计:1.目标和原则:确保医疗安全事件的及时上报,促进事故的处理和预防,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管理机构:建立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上报制度和流程,提供政策支持和培训等。
3.设立责任部门: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责任部门,如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负责接收、登记和处理上报事件。
4.信息库建设:建立医疗安全事件信息系统,包括事件登记、溯源追责、统计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功能,为事件处理和事故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5.奖惩机制: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对积极上报和质量改进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故意瞒报或不配合处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二、流程建立:1.发现事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任何医疗安全风险或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向责任部门报告,责任部门应设立专人接收上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事件登记:责任部门接收到上报后,应及时进行事件登记,记录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患者情况以及事件的性质和后果等。
3.事件调查:责任部门组织调查小组进行详细的事实调查,收集证据,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责任主体,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4.事件处理:医疗机构根据调查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对责任人的处罚和整改措施的落实,以及对受伤患者的赔偿和善后工作等。
5.信息反馈:医疗机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处理情况,并向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信息反馈,做到阳光透明。
三、案例分析:假设医院发生了一起手术中发生器械残留的不良事件。
按照上报制度和流程,事件发生后,手术人员及时将事件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登记案件,并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调查小组通过核查手术室的手术记录、手术器械日志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资料,发现事件是由于手术室护士在手术结束后未及时清点手术器械导致的。
调查小组撰写了调查报告,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包括加强手术室器械清点培训和定期进行手术室巡查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简介
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权益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方面。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非常必要。
制度建立
1. 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原则和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 设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渠道和方式,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指定专责人员负责统计和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数据,提供定期报告和分析结果。
工作流程
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所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上报。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各部门设立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报告不良事件信息。
3. 事件调查和分析:医院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原因和责任。
4. 处理和改进措施: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审核和监督:建立评审机制,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以上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的简要介绍,该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提升医疗安全的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报告和分析不良事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疾病恶化、死亡或医疗资源浪费的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制定、实施和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制定1. 成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护理、药学、检验、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 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范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范围。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诊疗失误、用药错误、手术并发症、设备故障、医院感染、患者跌倒、坠床等。
3. 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事件发生、事件报告、事件调查、事件处理、事件反馈、事件总结、事件改进。
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职责,确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在线报告、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系统应具备匿名报告功能,保护报告人隐私。
5. 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奖励和保护措施为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定奖励和保护措施。
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恶意报告、隐瞒不报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实施1. 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认知和报告意识。
2. 宣传和推广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提高全院职工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7版)》的具体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一)定义: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 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 药品、试剂、医用耗材、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故障、事故等。
3. 医院感染事件,包括医院内交叉感染、传染病防治不当等。
4. 医院建筑、设施、设备、物品等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患者、医务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5. 医疗文书管理、病历管理、药品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疏漏。
6. 医疗纠纷、医患冲突、暴力事件等影响医疗秩序和安全的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一)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务人员在发现或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虚报、漏报。
3. 保密性:对报告人及事件相关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
4. 非处罚性:对主动报告者实行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责任追究的依据。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下面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生: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或患者及其家属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事件报告:相关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制定的报告流程,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给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事件管理部门。
3.事件调查:质量管理部门或事件管理部门将对报告的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包括通过查看病历、会诊、专家评估等方式,获取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和原因。
4.事件评估:调查结果通常将呈交给医疗机构的专家组进行评估。
专家组将综合调查结果,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和责任归属。
5.报告结果:医疗机构将调查结果和评估意见整理成报告,并将报告存档。
如果事件涉及医疗纠纷或赔偿需求,相关报告将作为依据。
6.处理措施:医疗机构根据专家组的评估意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可包括对责任人员的纪律处分、对制度漏洞的改进以及对患者的赔偿等。
7.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及时总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经验,根据事件反馈的问题,改进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与意义1.导致医疗过失的原因得到深入挖掘,有助于改进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2.通过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医疗质量意识,从而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事件报告和处理能够增强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在群众中树立起医院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共同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制度目标:2.制度范围和依据:3.上报主体和责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主体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患者。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技师等。
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质控科科长等。
患者及其家属也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上报。
每个主体在上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和上报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和经验总结,患者及其家属要配合医疗机构的调查。
4.上报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基本情况、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和后续监测等。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还需要将相关资料和证据一并上报,如病历记录、治疗方案、手术记录等。
5.上报时间和方式: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事件发现和报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医疗安全问题或不良事件后,应当及时报告给所在科室或部门的负责人,如果负责人无法解决或认为需要上级机构介入的,应当将事件报告给上级管理人员。
2.事件调查和处理:上级管理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调查过程中应当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收集证据和资料等工作,以查明事件的真实原因和责任人。
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处理措施,如对相关人员进行警告、停职、辞退等,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上报和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上报给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
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详细,并附上相关资料和证据。
医疗机构还要将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事件的发生、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和后续监测等。
4.监测和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上报事件进行监测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事件的上报和调查处理,医疗机构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管理,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5.反馈和通报:医疗机构应当向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及时反馈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安全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从制度的建立、报告的流程以及工作的完善等方面,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以确保医院和医务人员能够高效准确地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制度的建立1.1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件基本信息、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事件的影响等。
同时,还应该对事件的处理情况以及处理结果进行跟踪报告。
1.2报告途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应该设置多种途径,包括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电子报告等方式,以满足不同人员的报告需求。
1.3报告时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时限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而定。
一般而言,对于重大事件和紧急事件,报告时限应设定为24小时内完成,对于一般事件,报告时限可设定为72小时内。
1.4保障机制: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负责收集和统计报告,并做好保密工作,确保报告者能够安全报告,同时要为报告者提供保护和激励机制。
二、报告的流程具体而言,报告的流程如下:2.1报告: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将事件报告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2收集信息: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应迅速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并对事件进行初步的搜集、整理和分类,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情况。
2.3初步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应进行初步分析,找出事件的原因和责任所在,了解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2.4核实事实: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应进一步核实事件的事实,通过现场调查、事故重现等方式获取更多的证据和细节。
2.5评估事态严重程度:根据核实的事实,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应对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及处理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及处理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运行以及临床诊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以及影响医院工作正常运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患者安全目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1.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等级划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1)一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二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非预期的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害,或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3)三级事件(潜在后果事件)——非预期的对患者身体功能造成暂时性损害,或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暂时性功能丧失。
(4)四级事件(无后果事件)——未对患者造成身体功能损害,但可能影响医疗质量的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包括: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项目错误等。
5.手术及麻醉问题:包括手术意外、麻醉意外、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等。
6.药物管理问题:包括药物配伍禁忌、药物过量、药物使用错误等。
7.设备故障:包括医疗设备故障、医疗设备使用不当等。
8.其他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____类:1、病房诊治问题。
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
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
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1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
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或者有发生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处。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者上报院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2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患者安全目标》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操作技术、医务人员行为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技术类:包括手术、输血、药物治疗、检验检查等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2. 医疗管理类:包括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3. 医疗设备类:包括医疗设备故障、医疗设备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4. 药品类: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5. 环境类:包括医院环境不整洁、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医务科。
4.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医务科应在48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院领导。
6. 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院领导应在72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明确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
3.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赔偿,保障其合法权益。
4.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保密和保护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人和知情人员实行保密和保护措施,防止其受到不良影响。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建立健全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各科室妥善处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要求(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核实后立即报告医务股,各科室向医务股报告实行电话及书面上报。
医务股将有关情况如实汇报给分管院长及院长,经院长批示后,通过电话、传真或网络直报在规定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1)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2)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三)医务股负责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医院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供电脑、外网等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四)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时限:1、医院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1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2、各科室在半小时内电话向医务股上报,书面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2天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半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操作流程。
通过该制度与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标是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其原则主要包括主动报告、公平公正、透明公开以及保护报告者等。
2.制度的范围与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范围包括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及相关风险事件。
内容则包括报告的主体、报告的内容和方式、报告的时限等。
3.报告主体:报告主体可以是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也可以是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供应商等。
4.报告内容和方式: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地点、人员等)、事件的原因分析、事件的危害等信息。
报告方式可以是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
5.报告的时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通常要求在事件发生之日起24小时内报告。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现与判断:医疗机构应建立事件发现、判断和分类的机制,及时发现和判断潜在的安全不良事件。
2.事件报告: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相关人员应填写事件报告表,详细记录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3.事件收集与分析:医疗机构应设立安全不良事件的收集和分析系统,收集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进行及时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
4.事件评估与反馈: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
同时,对报告人进行反馈,告知事件的处理结果。
5.事件处理和改进:医疗机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并对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
6.信息共享与借鉴: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匿名化后的共享,供其他医疗机构借鉴和学习。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1. 引言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关注医疗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许多医疗机构实施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相应的工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基本流程、报告的内容要求以及有效执行该制度的必要措施。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基本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一套旨在收集、记录和分析医疗安全事件的程序。
其基本流程包括事件发生的报告、事件的初步调查、事件的归档和进一步的分析。
2.1 事件发生的报告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在发现任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都应及时上报。
报告可以通过电子系统、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并需要注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相关人员以及受到影响的患者信息等。
2.2 事件的初步调查一旦报告提交,医疗机构将进行初步调查以了解事件的具体细节。
初步调查通常包括与事故相关的当事人的询问、收集相关的相关文档资料以及对事件进行现场考察等。
这有助于确保事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提供进一步处理的依据。
2.3 事件的归档经过初步调查后,医疗机构会将相关的信息进行归档,以便日后参考和分析。
归档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调查结果、有关当事人的证言和证据等。
这些信息对于未来的改进和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2.4 进一步的分析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归档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这可以帮助识别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确定改善医疗过程和制度的措施。
这种分析可以包括数据统计、经验总结和文献研究等方法。
3. 报告内容要求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须包括以下要素:3.1 事件发生信息报告应明确描述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人员的身份,以及受到影响的患者信息(如患者姓名、病历号等)。
3.2 事件的详细描述报告应提供对事件的清晰描述,包括事故发生的过程、涉及的医疗操作和设备,以及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描述应该详尽、客观,并尽可能提供必要的证据。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或意外后果,它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害或死亡,或使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权益受到损失的情况。
医疗安全事件严重威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损害医疗机构的形象和声誉,有必要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并处理医疗事故、减轻其影响,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2.报告范围医院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手术事故、药品误用、输液事故、感染事件、跌倒事故、误诊等事件。
3.报告义务医疗机构内部的所有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非医疗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履行报告义务。
4.报告渠道医院设立医疗安全办公室,负责接收所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并对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内部通讯渠道、网络邮件、或电话等方式向医疗安全办公室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5.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该包括:事件的名称、时间、地点、人员、责任、经过、原因、危害后果、现场处理情况等内容。
6.报告时限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后,必须在2小时内向医疗安全办公室报告事件,并在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7.报告处理医疗安全办公室接收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以后,应当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对事件进行事实核实、责任认定、处理决策。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工作流程1.接收报告医疗安全办公室通过电话、内部通讯、网络邮件等渠道接收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并记录报告的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经过等信息。
2.调查核实根据报告的情况,医疗安全办公室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搜集相关证据和资料,查明事故的经过、原因、责任等情况,并制定相关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5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为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更好的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务人员根据规定的要求和途径,通过全院职工及时、主动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风险,管理人员收集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以达到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
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邮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院办室等专人专职受理,院办室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
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___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____对涉及人员和科室的处罚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____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科室公示,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科室开放___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____,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件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是收集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1、制度设计医疗机构是为了治疗和护理患者而建立起来的,安全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之一。
然而,医疗机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些事件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甚至威胁其生命。
因此,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1 制度目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汇报和记录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不良事件,以便机构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相似事件再次发生,并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水平。
1.2 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不论是患者的死亡、损伤,还是其他不良事件。
1.3 制度要求1.医疗机构应明确不良事件的定义和标准。
2.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所有不良事件都进行记录和报告。
3.医疗机构应认真评估每一起不良事件,包括对事件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以防止相似事件再次发生。
4.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5.医疗机构应及时跟踪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落实改进措施,保证患者的权益。
2、工作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工作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也充满了细节和复杂性。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工作流程:2.1 不良事件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首先应当立即停止所有操作,保护现场并预留抽样物品或图像资料。
如果患者伤势严重,应当及时救治,保护其生命安全。
2.2 不良事件报告不良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负责对事件进行记录和汇报。
2.2.1 报告填写和提交不良事件报告应当在发生后2小时内完成,负责报告的部门应当填写相应的表格,并提交审核。
2.2.2 报告审核报告审核人员应当对报告进行审批,审核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对不同的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预警。
2.2.3 报告确认当报告审核通过后,相关人员应当确认报告,并及时开展事件处理和调查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H-ZD-007: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版本:4 修订日期:2017年3月1日修订部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生效日期:2017年9月1日审核人:李火平修订人:彭爱珍
批准人:李刚页码:第1页,共3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管理和医疗技术进步和保障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因为它是国家收集强制性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以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现为了更好地落实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不良事件报告,根据《患者安全目标》等的要求,特制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不良事件报告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及其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制度流程上进行持续改进。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一)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
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原则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原则坚持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性。
(一)行业性:是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医疗、护理、院感、药学、设备、后勤安保等相关部门。
(二)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三)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各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四)非处罚性: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罚。
(五)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公开和公示。
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六、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部门:
(一)全院归口与管理部门:统一归口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
为了方便各科室上报,首先将不良事件统一报送医患办,再由医患办按照事件性质分配到各处理部门处理。
(二)各条线处理与管理部门:
医务科:医疗不良事件
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
药学部:药品与不良事件
设备科:器械不良事件
输血科:输血不良事件
院感办:院感不良事件
后勤部:环境设施不良事件
信息科:信息软件不良事件
其他行管科室:相关不良事件
七、报告主体、形式及报告时限
医院每个职工都是报告主体、可以匿名也可以实名。
(一)系统书面报告:系统上向各管理职能科室填写相关上报登记表。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三)一般不良事件(Ⅲ级、Ⅳ级不良事件)为自愿报告的范围。
一般要求48小时内报告;
(四)Ⅰ、Ⅱ级事件(警告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情况紧急者应进行紧急处理,必要时同时口头或电话报告职能科室参与指导处理,再上报分管院领导,并在24小时内向管理职能科室填写相关上报登记表等。
八、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分类
根据报告系统的主体和适用范围可分为外部报告系统(国家要求直接上报照常目前有药学、设备、医疗)和内部报告系统两类。
内部报告系统中Ⅰ级事件、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报告范围,Ⅲ级、Ⅳ级不良事件为自愿报告的范围。
九、安全信息分析及持续改进
(一)认真填写网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系统全部内容。
(二)职能部门每月对不良事件信息进行质量控制。
(三)Ⅰ级事件、Ⅱ级事件要求进行原因分析,职能部门督促整改。
(四)职能部门定期汇总、分析、反馈不良事件情况。
十、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非惩罚、激励措施
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和科室,将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给予免责、奖励处理。
(一)及时对收集到的不良报告进行分析,对有关的好建议,给予表扬。
特别是在制度、流程再造中献“金”点子,给予奖励。
(二)每自愿主动上报一例奖80元
(三)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经调查核实后报告者予以200元奖励。
(四)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成效显著的职能部门按季度给予300元奖励。
(五)每年由医患办和职能科室联合评选在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并给予100-500元奖励。
YH-LC-00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图
版本:4 修订日期:2017年3月1日修订部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生效日期:2017年9月1日审核人:李火平修订人:彭爱珍
批准人:李刚页码:第1页,共1页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