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
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1、物理性质1.1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发火物质a)b)1.21.3内装强1.4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压力下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液体、冷冻液化气体。
1.6易燃液体易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
1.7易燃固体易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2。
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
易于燃烧的固体为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它们在与燃烧着的火柴等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
1.8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反应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3。
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
1.9自燃液体自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5。
自燃液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液体。
固体氧化性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0。
氧化性固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1.15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1。
a)易于爆炸分解;b)迅速燃烧;c)对撞击或摩擦敏感;d)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
1.16金属腐蚀剂金属腐蚀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8。
化学品风险评估通则(2017版)

GB/T 34708—2017化学品风险评估通则General principl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s2017-11-01发布2018-05-01实施勹令GB/T 34708—2017化学品风险评估通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基本内容和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的风险评估。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 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1危害h az ard危险化学品对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后可能会引起不良效应的固有特性。
2.1.2风险ris k在特定环境下,对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于某种化学品所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2.1.3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特定化学品暴露条件下,对靶标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产生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的计算或估计过程。
注: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以及风险表征。
风险评估需考虑到化学品的内在特性以及特定靶标生物系统的特性。
2.1.4危害评估hazard assessm ent确定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于某化学品时引起潜在危害的过程。
注:危害评估过程包括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
危害评估关注危害,与风险评估相比,不包含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的内容。
2.1.5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对化学品所具有的潜在的、能够引起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产生不良影响的类型和性质的识别。
注:危害识别是危害评估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也是风险评估四个步骤中的第一步。
2.1.6危害表征hazard characterization定性或定量(如果可行)描述一种化学品可能引起潜在危害影响的固有特性。
注:危害表征包括剂量t反应评估以及伴随的不确定性。
危害表征是危害评估的第二阶段,也是风险评估四个步骤中的第二步。
2.1.7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对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于化学品(以及其衍生物)的评估。
最新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11人员培训
11.1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1.2对化学危险品的装卸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11.3仓库的消防人员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之外,还应进行在危险品库工作的专门培训,使其熟悉各区域贮存的化学危险品种类、特性、贮存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及方法。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易燃液体;
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e.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f.毒害品;
g.放射性物品;
h.腐蚀品。
4.6标志
贮存的化学危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 190的规定。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志。
4.7贮存方式化学危险品贮存方式分为三种:
a.数量;
b.包装;
c.危险标志。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8.3进入化学危险品贮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8.4装卸、搬运化学危险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8.5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贮存类别
露天贮存
隔离贮存
隔开贮存
分离贮存
贮存要求
平均单位面积贮存量,t/m2
1.0~1.5
0.5
0.7
0.7
单一贮存区最大贮量,t
2000~2400
200~300
200~300
400~600
垛距限制,m
2
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

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引言: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是中国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化学品的分类和危险性评估,以确保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该标准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适用于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化学品的各个环节。
一、概述1.1 标准目的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套统一且系统的分类方法,以便准确评估化学品的危险性和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化学品,包括但不限于化工产品、农药、医药、化妆品等。
1.3 定义本标准中使用的各种术语和定义将在第二部分详细说明。
二、化学品分类2.1 总体分类原则化学品根据其危险性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化学品的风险。
2.2 分类标准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特点,GB13690-2009将其分为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性物质、腐蚀品、致敏物质、放射性物质、膨胀危险物质等多个类别。
2.3 危险级别划分在每个类别中,根据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GB13690-2009将化学品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级别。
三、危险性评估3.1 危险性分类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特征,GB13690-2009将其分为四类:物理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和其他危险。
3.2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化学品的危险性,GB13690-2009提供了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实验室测试和文献资料研究等。
3.3 标识和标签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和评估结果,GB13690-2009规定了相应的标识和标签要求,以便告知人们化学品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危险品包装和运输4.1 包装标准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和运输方式,GB13690-2009规定了不同种类化学品的包装标准,以确保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或造成其他安全问题。
4.2 运输要求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GB13690-2009明确了化学品运输的安全要求,包括包装方法、储存条件、运输方式等。
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及其危害

18 2022年1月21日
添加页脚
化学品分类—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
易制毒化学品目录
危险化学品目录发(2015版)
1、酸类/3种 2、硝酸盐类/11种 3 、氯酸盐类/3种 4、 高氯酸盐类/4种 5 、重铬酸盐类/4种 6 、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类/15种 7 、易燃物还原剂类/16种 8、 硝基化合物类/11种 9 、其他/7种
• 所有可能损害机能的,可逆和不可逆的,即时和/或延迟的显著健康影响都包括在内
• 将化学物质划为特定靶器官/有毒物,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接触者的健康产生潜在有害影响。
• 分类取决于是否拥有可靠证据,表明在该物质中的单次接触对人类或试验动物产生了一致的、 可识别的毒性效应,影响组织/器官的机能或形态的毒理学显著变化,或者使生物体的生物化学 或血液学发生严重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人类健康有关
• 皮肤过敏和呼吸过敏而言,对于诱发所需的数值一般低于引发所需数值。关于需向致敏个 人告知某混合物含有某种特定过敏物的规定
6 2022年1月21日
添加页脚
化学品危害—健康危害
•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 本危险类别涉及的主要是可能导致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传播给后代的突变的化学品。但是,在 本危险类别内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时,也要考虑活体外致突变性/生殖毒性试验和哺乳动物 活体内体细胞中的致突变性/生殖毒性试验
添加页脚
化学品危害
• 健康危害/11项
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或皮肤过敏、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 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吸入危险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要点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危险品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2、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爆炸品指不受外界条件作用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
()3、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101.3KPa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高于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
()5、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6、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7、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有机过氧化物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
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8、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毒性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
()9、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腐蚀性物品指通过物理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的物质。
()10、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爆炸物指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
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环。
GB15603-1995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一、化学品分类:(一)根据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第1类爆炸品(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说明见GB20576):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临界温度低于50℃时,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 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有毒气体(毒性指标同第六类)如:一氧化氮、氯气、氨等。
不燃气体(无毒、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等。
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3类易燃液体:指易燃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
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按闪点分为以下三项:低闪点液体:闪点<-18℃如:乙醚(闪点为-45℃)、乙醛(闪点为-38℃)等;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如:苯(闪点为-11℃)、乙醇(闪点为12℃)等;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如:丁醇(闪点为35℃)、氯苯(闪点为28℃)等。
第4类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如:红磷、硫磺等;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白磷、三乙基铝等;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最新《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 B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出、入库,贮存及养护。
2 引用标准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定义3.1 隔离贮存segregated storage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3.2 隔开贮存cut-off storage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3.3 分离贮存detached storage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3.4 禁忌物料incinpatible inaterals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4 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4.1 贮存化学危险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4.2 化学危险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
4.3 化学危险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4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4.5 化学危险品按GB 13690的规定分为八类:a.爆炸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7-26批准1996-02-01实施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e.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f.毒害品;g.放射性物品;h.腐蚀品。
4.6 标志贮存的化学危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 190的规定。
GB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1、物理性质1.1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括: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气体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1.3易燃气溶胶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1.4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出、入库,贮存及养护。
2 引用标准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定义3.1 隔离贮存segregated storage 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3.2 隔开贮存cut-off storage 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3.3 分离贮存detached storage 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3.4 禁忌物料incinpatible inaterals 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4 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4.1 贮存化学危险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4.2 化学危险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
4.3 化学危险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4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4.5 化学危险品按GB 13690 的规定分为八类:a.爆炸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7-26 批准1996-02-01 实施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e.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f .毒害品;g.放射性物品;5.3.1 h.腐蚀品。
4.6 标志贮存的化学危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 190 的规定。
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志。
GB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

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1.1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爆炸物种类包括: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1.2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1.3易燃易燃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1.4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1.5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压力下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液体、冷冻液化气体;1.6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1.7易燃固体易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2;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易于燃烧的固体为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它们在与燃烧着的火柴等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1.8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反应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3;1.8.1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是即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本定义不包括根据统一分类制度分类为爆炸物、或氧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1.8.2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如果在实验室试验中其组分容易起爆、迅速爆燃或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剧烈效应,应视为具有爆炸性质;1.9自燃液体自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5;自燃液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液体;1.10自燃固体自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6;自燃固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1.1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自热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4;自热物质是发火液体或固体以外,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够自己发热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或混合物;这类物质或混合物与发火液体或固体不同,因为这类物质只有数量很大公斤级并经过长时间几小时或几天才会燃烧;注:物质或混合物的自热导致自发燃烧是由于物质或混合物与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并且所产生的热没有足够迅速地传导到外界而引起的;当热产生的速度超过热损耗的速度而达到自燃温度时,自燃便会发生;1.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7;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与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1.13氧化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9;气体性液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1.14氧化性固体氧化性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0;氧化性固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1.15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1;1.15.1有机过氧化物是含有二价-0-0-结构的液态或固态有机物质,可以看作是一个或两个氢原子被有机基替代的衍生物;该术语也包括有机过氧化物配方混合物;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另外,它们可能具有下列一种或几种性质:a易于爆炸分解;b迅速燃烧;c对撞击或摩擦敏感;d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1.15.2如果有机过氧化物在实验室试验中,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组分容易爆炸、迅速爆燃或表现出剧烈效应,则可认为它具有爆炸性质;1.16剂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8;腐蚀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化学作用显著损坏或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2.健康危险2.1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2;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2.2皮肤腐蚀/刺激皮肤腐蚀/刺激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3;皮肤腐蚀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可观察到表皮和真皮坏死;腐蚀反应的特征是溃疡、出血、有血的结痂,而且在观察期14d结束时,皮肤、完全脱发区域和结痂处由于漂白而褪色;应考虑通过组织病理学来评估可疑的病变;皮肤刺激是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对皮肤造成可逆损伤;2.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4;严重眼损伤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d内并不完全可逆的组织损伤,或严重的视觉物质衰退;眼刺激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在眼部产生在施用21d内完全可逆的变化;2.4呼吸或呼吸或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5;2.4.1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过敏反应的物质;物是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2.4.2过敏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某人因接触某种变应原而引起特定免疫记忆;第二阶段是引发,即某一致敏个人因接触某种变应原而产生细胞介导或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2.4.3就呼吸过敏而言,随后为引发阶段的诱发,其形态与皮肤过敏相同;对于皮肤过敏,需有一个让免疫系统能学会作出反应的诱发阶段;此后,可出现临床症状,这里的接触就足以引发可见的皮肤反应引发阶段;因此,预测性的试验通常取这种形态,其中有一个诱发阶段,对该阶段的反应则通过标准的引发阶段加以计量,典型做法是使用;直接计量诱发反应的局部淋巴结试验则是例外做法;人体皮肤过敏的证据通常通过诊断性加以评估;2.4.4就皮肤过敏和呼吸过敏而言,对于诱发所需的数值一般低于引发所需数值;2.5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生殖细胞突变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6;本危险类别涉及的主要是可能导致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传播给后代的突变的化学品;但是,在本危险类别内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时,也要考虑活体外致突变性/生殖毒性试验和哺乳动物活体内体细胞中的致突变性/生毒性试验;2.6致癌性致癌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7;致癌物一词是指可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生率的或混合物;在实施良好的动物实验性研究中诱发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物质也被认为是假定的或可疑的人类致癌物,除非有确凿证据显示该肿瘤形成机制与人类无关;2.7生殖毒性生殖毒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8;2.8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9;2.9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601;2.10吸入危险注:本危险性我国还未转化成为国家标准;2.10.1本条款的目的是对可能对人类造成吸入毒性危险的物质或混合物进行分类;2.10.2“吸入”指液态或固态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直接进入或者因呕吐间接进入气管和下呼吸系统;2.10.3吸入毒性包括化学性肺炎、不同程度的肺损伤或吸入后死亡等严重急性效应;3.环境危险3.1危害水生环境对水环境的危害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602;3.1.1急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对短期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的固有性质;3.1.1.1物质的可用性是指该物质成为可溶解或分解的范围;对金属可用性来说,则只金属Mo化合物的金属离子部分可以从化学物分子的其他部分分解出来的范围;3.1.1.2生物利用率是指一种物质被有机体吸收以及在有机体内一个区域分布的范围;它依赖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体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药物动力学和接触途径;可用性并不是生物利用率的前提条件;3.1.1.3生物积累是指物质以所有接触途径即空气、水、沉积物、土壤和食物在生物体内吸收、转化和排出的净结果;3.1.1.4生物浓缩是指一种物质以及水传播接触途径在生物体内吸收、转化和排出的净结果;3.1.1.5慢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在与生物体生命周期相关的接触期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潜在性质或实际性质;3.1.1.6复杂混合物或多组分物质或复杂物质是指由不同溶解度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单个物质复杂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可以描述为具体特定碳链长度/置换度数目范围的同源物质系列;3.1.1.7降解是指有机分子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并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盐;。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 代替GB 13690 一1992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关GHS 的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公示。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公示。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场所和消费品的标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 T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 2057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爆炸物GB 20577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气体GB 20578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气溶胶GB 2057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气体GB 20580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压力下气体GB 2058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液体GB 2058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固体GB 20583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反应物质GB 20584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热物质GB 20585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燃液体GB 2058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自燃固体GB 20587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GB 20588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金属腐蚀物GB 2058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液体GB 2059 。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固体GB 2059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有机过氧化物GB 2059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GB 20593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皮肤腐蚀/刺激GB 205 , 4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GB 20595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呼吸或皮肤过敏GB 2059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生殖细胞突变性GB 20597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致癌性GB 20598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生殖毒性GB 2059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GB 2060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GB 2060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对水环境的危害GB / T 22272 ? GB / T 22278 良好实验室规范(GLP )系列标准150 11683 : 1997 包装触觉危险警告要求国际化学品安全方案/环境卫生标准第225 号文件“评估接触化学品引起的生殖健康风险所用的原则”GB 13690se2009术语和定义GHS 转化的系列国家标准(GB 20576 一GB 2Q599 、GB 20601 、GB 20602 )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1 主题容与适用围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出、入库,贮存及养护。
2 引用标准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3 定义3.1 隔离贮存segregated storage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3.2 隔开贮存cut-off storage在同筑或同一区域,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3.3 分离贮存detached storage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的贮存方式。
3.4 禁忌物料incinpatible inaterals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4 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4.1 贮存化学危险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4.2 化学危险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
4.3 化学危险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4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4.5 化学危险品按GB 13690的规定分为八类:a.爆炸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7-26批准1996-02-01实施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e.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f.毒害品;g.放射性物品;h.腐蚀品。
4.6 标志贮存的化学危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 190的规定。
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志。
年培训-GB--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

气体
蒸气 粉尘和 烟雾
mL/L
mg/L
0.1
0.5
0.5
2.0
2.5
10
20
20
mg/L
0.05
0.5
1.0
5
*第5类的标准旨在识别急性毒性危险相对较低,但在某些环境下可能对易受害 人群造成危险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口服或皮肤LD50的范围预计为20005000mg/kg体重,吸入途径为当量剂量。
健康危害主要差异: 将呼吸过敏物质再分为1A子类,强过敏物质;1B子类,其他呼 吸过敏物质。 第1类 呼吸致敏物质 在以下情况下该物质划为呼吸致敏物质: (a)如果有人类证据,该物质可导致特定的严重呼吸 致敏和/或(b)如果适当的动物试验结果为阳性* 1A子类 物质在人群中过敏的发生率高;或根据动物或其他试 验,可能发生人的高过敏率*。反应的严重程度也可考 虑在内
代替标准号
GB 20602-2006
28
GB 30000.29-2013
2 区别与联系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GB 20576~20599、20601、20602 )是按照《全球化学品统一 分类和标签制度》(GHS)2003年版制订的;《化学品分 类和标签规范》 (GB 30000.2~30000.29)是按照(GHS) 2011年版(第4修订版)制订的。 技术内容与GHS(第4修订版)完全一致。
加压气体的定义
现行标准:是指20℃时压力不小于280kPa的容器中的气体或成 为冷冻液化的气体。 修订版本:是指20℃时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 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健康危害主要差异: 暴露方 式 经口 经皮肤 单位 mg/kg mg/kg 类别1 5 50 类别2 50 200 类别3 300 1000 类别4 2000 2000 类别5* 5000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出、入库,贮存及养护。
2引用标准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定义3.1隔离贮存segregated storage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3.2隔开贮存cut-off storage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3.3分离贮存detached storage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3.4禁忌物料incinpatible inaterals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4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4.1贮存化学危险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4.2化学危险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
4.3化学危险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4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4.5化学危险品按GB 13690的规定分为八类:a.爆炸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7-26批准1996-02-01实施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e.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f.毒害品;g.放射性物品;h.腐蚀品。
4.6标志贮存的化学危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 190的规定。
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志。
GB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

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括: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
易燃气体是在20℃和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易燃易燃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
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压力下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液体、冷冻液化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
1.1爆炸物
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括:
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
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1.3易燃气溶胶
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1.4氧化性气体
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
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压力下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液体、冷冻液化气体。
1.6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
1.7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2。
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
易于燃烧的固体为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它们在与燃烧着的火柴等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
1.8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有机过氧化物1.9自燃液体
自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5。
自燃液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液体。
1.10自燃固体
自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6。
自燃固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1.1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自热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4。
自热物质是发火液体或固体以外,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够自己发热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或混合物;这类物质或混合物与发火液体或固体不同,因为这类物质只有数量很大(公斤级)并经过长时间(几小时或几天)才会燃烧。
注:物质或混合物的自热导致自发燃烧是由于物质或混合物与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并且所产生的热没有足够迅速地传导到外界而引起的。
当热产生的速度超过热损耗的速度而达到自燃温度时,自燃便会发生。
1.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7。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与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
1.13氧化性液体
氧化性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9。
气体性液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1.14氧化性固体
氧化性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0。
氧化性固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1.15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1.16金属腐蚀剂
金属腐蚀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8。
腐蚀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化学作用显著损坏或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
2.健康危险
2.1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2。
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
2.2皮肤腐蚀/刺激
皮肤腐蚀/刺激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3。
皮肤腐蚀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可观察到表皮和真皮坏死。
腐蚀反应的特征是溃疡、出血、有血的结痂,而且在观察期14d结束时,皮肤、完全脱发区域和结痂处由于漂白而褪色。
应考虑通过组织病理学来评估可疑的病变。
皮肤刺激是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对皮肤造成可逆损伤。
2.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4。
严重眼损伤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d内并不完全可逆的组织损伤,或严重的视觉物质衰退。
眼刺激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在眼部产生在施用21d内完全可逆的变化。
2.4呼吸或皮肤过敏
呼吸或皮肤过敏皮肤过敏斑贴试验。
直接计量诱发反应的局部淋巴结试验则是例外做法。
人体皮肤过敏的证据通常通过诊断性斑贴试验2.5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生殖细胞突变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6。
本危险类别涉及的主要是可能导致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传播给后代的突变的化学品。
但是,在本危险类别内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时,也要考虑活体外致突变性/生殖毒性试验和哺乳动物活体内体细胞中的致突变性/生毒性试验。
2.6致癌性
致癌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7。
致癌物一词是指可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生率的化学物质或化学物质混合物。
在实施良好的动物实验性研究中诱发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物质也被认为是假定的或可疑的人类致癌物,除非有确凿证据显示该肿瘤形成机制与人类无关。
2.7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8。
2.8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9。
2.9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601。
2.10吸入危险“吸入”
3.环境危险
3.1危害水生环境1.1物质的可用性是指该物质成为可溶解或分解的范围。
对金属可用性来说,则只金属(Mo)化合物的金属离子部分可以从化学物(分子)的其他部分分解出来的范围。
慢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在与生物体生命周期相关的接触期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潜在性质或实际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