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之治燥剂

合集下载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麦门冬汤(《金匮要略》)一、组成麦门冬七升(60克)、半夏一升(9克)、人参三两(6克)、甘草二两(4克)、粳米三合(6克)、大枣十二枚(3枚)。

二、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宜煎烹。

四、功用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五、主治1.肺阴不足。

咳逆上气,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

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乃肺胃阴亏,虚火上炎,气机逆上所致。

《金匮要略》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其咽喉不利,一因肺胃阴伤,不得濡润,一因虚火上炎,灼津碍气之故。

治宜滋养肺胃之阴,阴津得充,虚火自降。

故方中重用麦门冬为君药,以其甘寒之性,滋养肺胃之阴,且清虚火。

以半夏为臣,意在降逆化痰,其性虽燥,但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燥性减而降逆之性存,独取其善降肺胃虚逆之气,且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

佐以人参补益中气,与麦门冬配伍,大有补气生津之功。

复加粳米、大枣、甘草补脾益胃,使中气健运,则津液自能上输于肺,于是胃得其养,肺得其润,此亦“培土生金”之意。

药仅六味,主从有序,润降相宜,既滋肺胃,又降逆气。

对于虚热肺痿,咳唾涎沫者,是为正治之方;对于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亦为惬当之剂。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璐:“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

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故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用麦冬数倍为君,兼参、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微皆得上注于肺,自然沃泽无虞。

当知火逆上气,皆是胃中痰气不清,上溢肺隧,占据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加大枣通津涤饮为先,奥义全在乎此。

若浊饮不除,津液不致,虽日用润肺生津之剂,乌能建止逆下气之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仲景立方之。

方剂学笔记-治燥剂

方剂学笔记-治燥剂
中医方剂学_治燥剂
◆人体失去津液濡润的现象,称之为燥。
◆外燥:温燥、凉燥;内燥:上→肺,中→胃,下→肾、大肠
◆燥,作为外邪来讲,都于秋天发生。所以一般称它为秋燥。秋燥都容易伤肺。秋天介于夏天和冬天之间,初秋,往往前面连着夏天,这时秋阳以暴,太阳还比较充裕,气候仍然比较炎热。所以初秋容易感受温燥,它是以伤津为主。深秋就和初秋不同。深秋的气候特点,后面接着冬天,因此有人把这种凉燥称作“燥为次寒”,比寒次一等,或者又叫小寒。因为这时候西风肃杀,气候开始比较寒冷了。这时候感受的外燥,都偏于寒,把它称为凉燥。
陈皮 理气化湿
茯苓 健脾渗湿
佐2 生姜 大枣 调和脾胃,调和营卫
使 甘草 调和诸药,益气补脾
◆杏仁是辛温的,它擅长于通过发散风寒,解除凉燥之邪,杏仁能够降肺气,也能化痰。
◆苏叶中等量理气,大剂量发散,小剂量能解郁,可以疏通气血解郁。它入气分又入血分。
◆外来凉燥,使肺气闭郁,所以以苏叶这种辛温之品,轻宣凉燥发散。杏仁宣通了肺气,津液能够布散。而且3主证当中,咳嗽是个很重要的。秋燥咳嗽,是个很重要的症状。所以杏仁能宣肺,宣降肺气,因此起到止咳化痰作用。
2.方论选录 吴瑭《温病条辨》卷1:“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阳明之脉,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塞者,嗌为肺系也。脉弦者,寒兼饮也。无汗者,凉搏皮毛也。按杏苏散,减小青龙汤一等。……若伤凉燥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若受重寒夹饮之咳,则有青龙;若伤春风,与燥已化火无痰之证,则仍从桑菊饮、桑杏汤例。……此苦温甘辛法也。外感燥凉,故以苏叶、前胡辛温之轻者达表;无汗脉紧,故加羌活辛温之重者,微发其汗。甘、桔从上开,枳、杏、前、苓从下降,则嗌塞鼻塞宣通而咳可止。橘、半、茯苓,逐饮而补肺胃之阳。以白芷易原方之白术者,白术中焦脾药也,白芷肺胃本经之药也,且能温肌肉而达皮毛。姜、枣为调和营卫之用。若表凉退而里邪未除,咳不止者,则去走表之苏叶,加降里之苏梗。泄泻腹满,金气太实之里证也,故去黄芩之苦寒,加术、朴之苦辛温也。”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一、组成大生地二钱(6克)、麦冬一钱二分(5克)、生甘草五分(2克)、玄参一钱半(5克)、贝母八分去心(3克)、丹皮八分(3克)、薄荷五分(2克)、炒白芍八分(3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四、功用养阴清肺。

五、主治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六、方解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

白喉一证,多由素质阴虚蕴热,复感疫毒所致。

《重楼玉钥》说:“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喉为肺系,肾脉挟咽系舌本,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复加疫毒上犯,故咽喉肿痛,鼻干唇燥。

治宜养阴清肺为主,兼散痠毒。

故郑梅涧说:“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

”方中以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清虚火而解毒;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化痰;白芍敛阴泄热;少佐薄荷散邪利咽;甘草和药解毒。

综合全方,滋养肺肾,消肿利咽,微散表邪,对于肺肾阴虚,外感疫毒而病白喉者,确有良效。

若初起表证明显者,可加桑叶、金银花;热毒重者,可加连翘、黄芩;若音哑气急,多属危候。

七、文献摘录实验研究,养阴清肺汤(大生地一两、玄参八钱、麦冬六钱、炒白芍四钱、贝母四钱、丹皮四钱、薄荷二钱半、甘草二钱)对白喉杆菌有很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

“其中大生地、丹皮、白芍、甘草对白喉杆菌有极高的抑杀作用”;“中和”能力强的,有白芍、麦冬、玄参、贝母。

(《福建中医药》(5):p.2~3.1964年)。

14《汤头歌诀》润燥之剂_白话解

14《汤头歌诀》润燥之剂_白话解

14《汤头歌诀》润燥之剂_白话解十四、润燥之剂润燥之剂,即治燥剂。

是以滋润药为主组成,治疗燥证的方剂。

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

外燥系外感秋令燥邪所致。

由于秋令气候温凉有异,故外燥又有凉燥、温燥的不同。

内燥多由脏腑津液亏损所致,从发病部位来说,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

根据“燥者润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原则,燥证当用润燥法治疗。

其中外燥宜轻宣润燥,若为凉燥宜温宣,温燥宜清宣,内燥宜滋阴润燥。

所以治燥剂有轻宣外燥和滋润内燥的区别。

但临床上每多内外相兼,上下互见,治宜随证而施。

1.炙甘草汤(张仲景)虚劳肺痿①。

(《伤寒》)【歌诀】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火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词解】①虚劳肺痿:指因虚损劳伤而致阴虚肺伤,肺叶枯萎的慢性虚弱疾患。

临床表现咳唾涎沫,形瘦气短,口干舌燥,脉虚数等。

【组成】炙甘草四两(12g) 人参二两(6g) 生姜三两(9g)桂枝三两(9g) 麦冬半升(10g) 生地黄一斤(30g)大麻仁半升(l0g)大枣三十枚(5-l0枚)阿胶二两(6g)【用法】上9药用清酒和水先煎煮八味药(留下阿胶),去滓取汁,内放阿胶烊化消尽,分三次温服。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主治】①阴血不足,阳气虚弱。

症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②虚劳肺痿。

症见咳唾涎沫,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或盗汗,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脉虚数等。

【分析】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而致心动悸,脉结代及虚劳肺痿均为本方的主证。

虚烦大便干结为本方的次要症状。

故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为君药。

阿胶、麦冬助君滋阴养血,以养心血,滋心阴,充血脉,润肺燥;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共为臣药。

麻仁润燥通便兼补虚;桂枝、生姜、酒皆是辛温之品,以通阳复脉,与滋阴益气药相配,既可温而不燥,又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之功。

按:本方又叫“复脉汤”。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轻宣润燥)——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轻宣润燥)——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轻宣润燥)——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一、组成冬桑叶三钱(9克)、石膏二钱五分(7.5克)、人参七分(2克)、甘草一钱(3克)、胡麻仁炒,研,一钱(3克)、真阿胶八分(2.4克)、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3.6克)、杏仁去皮尖,炒,七分(2克)、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克)。

二、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热服。

三、歌括1.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嘉。

2.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四、功用清燥润肺。

五、主治温燥伤肺。

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六、方解本方所治乃温燥伤肺之重证。

燥热伤肺,肺失肃降,故气逆而喘,胸胁满痛。

热伤气燥伤阴,燥热偏胜,则耗气伤阴,故其病除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外,并见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脉虚大等气阴两伤之症状,治宜清燥润肺,切忌辛香苦燥之品,重损气阴。

方中以桑叶为君,清宣肺燥。

以石膏麦冬为臣,一者清肺经之热,一者润肺金之燥。

如此配合,宣中有清,清中有润;石膏虽质重沉寒而量少,故不碍桑叶轻宣之性。

余皆为佐药,杏仁、枇杷叶利肺气使肺,气肃降有权;阿胶、胡麻仁润肺养阴,使肺得濡润之性;人参、甘草益气和中,使土旺金生,肺气自旺。

诸药相伍,燥邪得宜,气阴得复而奏清燥救肺之功,故以清燥救肺名之。

若痰多难咯者,加贝母、瓜萎以润肺化痰。

本方与桑杏汤同治温燥伤肺,但邪气有深浅,病症有重轻。

桑杏汤证燥热较轻,故身热不高,咳嗽不甚;清燥救肺汤证燥热较重,故身热偏高,咳嗽较频,甚则气逆而喘,胸胁满痛,以及心烦口渴,咽而痛等。

故桑杏汤以轻宣肺燥为主,兼以润肺;清燥救肺汤是轻宜润肺与养阴并进。

七、附方及方论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三钱(克)、玉竹二钱(6克)、生甘草一钱(3克)、冬桑叶、生扁豆花粉各一钱五分(各4.5克)、麦冬三钱(9克)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方剂学治燥剂

方剂学治燥剂

展望
01
拓展应用范围
随着对治燥剂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其 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未来研究 将探索治燥剂在治疗其他疾病中的可 能性,挖掘其在多种病症中的治疗作 用。
02
联合用药与复方研究
针对治燥剂的联合用药与复方研究是 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与其他药 物或疗法的联合应用,有望提高治燥 剂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 选择。
治燥剂的重要性
适应症广
治燥剂适用于多种燥证,如温燥 、凉燥、肺燥、肠燥等,具有广 泛的适应性。
疗效显著
对于因燥证引起的各种症状,如 口干、咽干、皮肤干燥、便秘等 ,治燥剂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调节人体机能
治燥剂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调 节人体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治燥剂的历史与发展
03
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治燥剂的 国际影响力也将逐渐增强。未来研究 将致力于推动治燥剂的国际化发展, 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与传播。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治燥剂的用法与注意事项
用法
用法一
治燥剂适用于各种因燥邪所致的疾病,如皮肤干燥、口渴 咽干、干咳少痰等。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 燥剂。
用法二
治燥剂多为口服药剂,一般每日服用三次,每次用量需根 据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确定。在服用治燥剂期间,患者应保 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用法三
治燥剂的疗效与个体差异有关,不同患者对同一种治燥剂 的反应可能不同。若使用治燥剂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不良 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02
治燥剂的分类与组成
分类
轻宣外燥剂
适用于轻症和初起,如杏苏散、桑杏汤。
滋润内燥剂

治燥剂—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

治燥剂—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

治燥剂—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第二节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方剂】:增液汤【组成】:玄参30g,麦冬24g,生地24g。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温热病津亏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糠尿病、皮肤干燥综合证、肛裂、慢性牙周炎等证属阴津不足者。

]【加减】:【方解】:方中重用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

生地甘苦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共为臣药。

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故名之曰:“增液汤”。

本方咸寒苦甘同用,旨在增水行舟,非属攻下,欲使其通便,必须重用。

【方剂】:麦门冬汤【组成】:麦冬42g,半夏6g,人参9g,甘草6g,粳米3g,大枣4枚。

【功效】: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1、虚热肺痿。

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

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萎缩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属胃肺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加减】:若津伤甚者,加沙参、玉竹以养阴液;若阴虚胃痛、脘腹灼热者,加石斛、白芍以增加养阴益胃止痛之功。

【方解】: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

人参益气生津为臣。

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

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进一步灼津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增液汤(《温病条辨》)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增液汤(《温病条辨》)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增液汤(《温病条辨》)一、组成玄参一两(30克)、麦冬连心八钱(24克)、细生地八钱(24克)。

二、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船便自通。

四、功用滋阴清热,润燥通便。

五、主治阳明温病。

津液不足,大便秘结,或下后二、三日,下证复现,脉沉无力者。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大便秘结,乃热邪伤津,无水舟停所致。

阳明热结,必伤阴液,若其人邪热炽盛,形证俱实,当用承气汤攻下,泻热以救阴;若其人阴素虚,或津液大伤者,不可予承气汤,攻之必重竭其津。

治宜滋阴润燥通便。

吴瑭说:“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

”方中以玄参咸寒润下为君。

伍以麦冬之甘寒滋润,生地之滋阴壮水。

三者均属质润多汁之品,合用共奏滋阴清热、润燥通便之功。

然本方旨在助水行舟,非属攻下,欲使其通便,必须重用。

若服后不大便者,尚需再服,或加大黄、芒硝服之。

故吴氏又说:“服增液汤已,周十二时观之,若大便不下者,合调胃承气汤微和之。

总之,本方乃滋阴润燥之剂,只适用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

七、文献摘录(方论)吴瑭:“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

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法代之。

独取元参为君者,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

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蠃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之佐。

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

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温病条辨》)。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治燥剂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治燥剂
【方解】
君: 麦门冬70g- 养阴生津,清降虚火,润肺益胃 臣: 半-夏10g-- 降逆下气,化痰止呕 佐: 人参6g、甘草6g、大枣4枚、粳米5g--益气生津
培土生金
与麦冬相伍,气阴双补,培土生金
【功用】 滋养肺胃,降气和中
为 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方解】
君: 麦门冬70g- 养阴生津,清降虚火,润肺益胃 臣: 半-夏10g-- 降逆下气,化痰止呕
半夏虽辛温,但与七倍之麦冬相伍,其燥性被制而 降逆之功存,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为 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治燥剂的定义、适用范围、用药原则、分类及
注意事项。 (2)凉燥与温燥的临床表现和治法用药有何主要不同? (3)清燥救肺汤证有何特点?为何桑叶用量独重? (4)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琼玉膏均为
养阴润肺之剂,都治阴虚肺燥之证,但立法、组方各 不相同,为什麽?试作简要对比分析。 (5)麦门冬汤的主治征候及方药配伍有何特点?方中为 何配伍辛温性燥的半夏?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什麽?
百合固金汤
【主治】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之咳血证。
肺失清肃:咳嗽气喘;
肺肾阴亏灼伤肺络:痰中带血; 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咽喉燥痛;
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伤肺络。 【治法】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为 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治燥剂知识点归纳

治燥剂知识点归纳

治燥剂知识点归纳治燥剂是一种用于治疗燥热和阴虚的中药药物,主要用于清热降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燥热是指人体内阳气过盛,阴液不足;阴虚则指人体阴液不足。

燥热和阴虚都是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症状的原因,如口干燥、咽干燥、便秘、尿少短黄等。

以治燥剂为主要药物,可以改善这些症状,恢复人体阴阳平衡。

治燥剂的主要成分有生地黄、玄参、麦冬、沙参、麻杏、石斛、丹参等。

这些药材都具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的功效。

下面对治燥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首先,治燥剂的功效是滋阴润燥,清热降火。

这是因为治燥剂中的药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可通过滋阴润燥、清热降火的方式改善人体的阳气过盛和阴液不足的情况。

例如,玄参、麦冬等可清凉滋阴,生津止渴;沙参、麻杏等具有润燥作用;丹参等能够清热解毒。

其次,治燥剂主要用于治疗口干、咽干、便秘、尿少短黄等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与人体内的阴液不足有关,治燥剂可通过滋阴润燥的方式改善这些症状。

特别是对于由于长期饮酒、熬夜、不良饮食习惯等导致的燥热症状,治燥剂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

再次,治燥剂可根据具体症状而定。

有养阴清热、养阴生津、养肺润燥等不同类型的治燥剂。

例如,对于口干燥、咽痛的症状,可选用养阴生津的治燥剂,如麦冬糖水;对于热病引起的口渴、便秘的症状,可选用养阴清热的治燥剂,如石斛糖水。

因此,在选择治燥剂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药物。

最后,治燥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应注意剂量的控制,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其次,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遵循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疗程。

再次,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烟酒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此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应遵循医生的指导,谨慎使用。

总之,治燥剂是一种用于治疗燥热和阴虚的中药药物。

它主要通过滋阴润燥、清热降火的方式改善口干、咽干、便秘、尿少短黄等症状。

在使用治燥剂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药物,并注意剂量的控制、遵循医生的指导。

中医(专长)-方剂学-治燥剂

中医(专长)-方剂学-治燥剂

第十五单元治燥剂(一)概述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

外燥指感受秋令燥邪所发生的病证。

由于秋令气候温凉有异,因而外燥又有凉燥、温燥之分。

内燥属于脏腑津亏液耗所致病证,发病部位有上、中、下燥之别。

燥在上者,多责之于肺,症见干咳、少痰、咽燥、咯血;燥在中者,多责之于胃,症见肌肉消瘦、干呕食少;燥在下者,多责之于肾,症见消渴或津枯便秘等。

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要分清外燥和内燥,外燥又须辨清是温燥还是凉燥,治法用方才能合拍。

但外燥、内燥又常相互影响。

如外感温燥,不但有发热、头痛等表证,也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等上燥证,治疗时多以轻宣燥热与凉润肺金并用。

此外,上下燥也常互见,如津伤肺燥,出现咽喉燥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上燥证,每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有关,治宜养阴润肺,金水并调。

(2)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治燥剂除以轻宣或滋润药物为主外,有时还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或生津益气之品。

而辛香耗津、苦寒化燥之品,则非燥病所宜。

(3)甘凉滋润药易于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二)轻宣外燥剂杏苏散《温病条辨》【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配伍意义】本证乃凉燥外袭,肺气失宣,痰湿内阻所致。

治当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方中苏叶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燥邪从外而散;杏仁降利肺气,润燥止咳,与苏叶相配,一宣一降,调理肺气,宣降气机,共为君药。

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助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共为臣药。

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方剂学》治燥剂

《方剂学》治燥剂

《方剂学》治燥剂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和应用原则。

在方剂学中,治燥剂是一类广泛应用的方剂,它主要用于治疗燥热内盛、阴液亏损等疾病。

治燥剂具有清燥化热、滋阴润燥、润肺止咳等药理作用,能够平衡体内阴阳失调、调节体液代谢,达到治疗燥热疾病的功效。

燥热症候是指病证特征以燥热内盛为主,常表现为口渴、咽干、便秘、小便黄赤、目赤等症状。

燥热是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与外邪入侵、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燥热病证是阴液亏损和阳明失和所致,治疗燥热病证需要滋阴慎阳、清除燥热的治疗方法。

治燥剂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总结而成的一类药物组方,它们能够有效地治疗病证燥热病症。

治燥剂的配方特点是药物结构合理、药物配伍科学、药效协同,通过药物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滋阴慎阳、清除燥热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治燥剂常用于治疗口渴、咽干、便秘等燥热病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常见的治燥剂有清肺化痰剂、滋阴潜阳剂、润肺化痰剂等。

其中,清肺化痰剂是用于治疗燥热病症中的慢性咳嗽、痰黄等症状的方剂,如杏苏风热散。

杏苏风热散由杏仁、川贝母、苏子、生甘草组成,杏仁能够清燥化痰、止咳平喘,川贝母能够润肺化痰、清心热,苏子能够散风燥湿、化痰泽燥,生甘草能够和中调和、缓急止痛。

这些药物通过相互配伍,能够清除燥热、润肺止咳,达到治疗慢性咳嗽的作用。

滋阴潜阳剂是用于治疗燥热病症中的阴虚、阳亢等症状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生地黄、山药、山茱萸、牛蒡子、麦冬组成,熟地黄、生地黄能够滋阴潜阳,山药、山茱萸能够补中益气、固精止汗,牛蒡子、麦冬能够清燥润肺、益阴生津。

这些药物通过相互配伍,能够滋阴潜阳、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疗阴虚阳亢的作用。

润肺化痰剂是用于治疗燥热病症中的痰热混结等症状的方剂,如平胃汤。

平胃汤由麦冬、杏仁、鱼腥草、黄芩组成,麦冬能够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杏仁能够清燥化痰、止咳平喘,鱼腥草能够清热解毒、化淤止痛,黄芩能够清热泻火、解毒燥湿。

方剂学 67 邓中甲

方剂学 67 邓中甲

方剂学67 邓中甲上一节课讨论到治燥剂,第一节清宣外燥的两个方,杏苏散和桑杏汤。

下面讨论清宣外燥第三个方,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一类方《医门法律》重点方,一类方。

治疗外感温燥,卫气同病,同时气阴两伤的这类证候的一个常用方。

出自《医门法律》,就我们前面提到对燥症,理论上、实践上贡献很大的医家。

清初的喻昌,喻嘉言的方。

清燥救肺汤往往也作为他对燥邪,燥证研究的一个代表性的成果。

主证分析温燥伤津,气阴两伤证。

温燥伤肺重证温燥伤卫:头痛身热温燥伤肺: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胸满胁痛气阴两伤: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舌脉: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清燥救肺汤是治疗温燥伤肺的重证。

从病机分析来说,温燥伤肺前面桑杏汤证,温燥之邪较轻,仅仅伤及到卫分,卫气营血的卫分。

而这清燥救肺汤的燥邪较重。

温燥伤及肺脏,不但伤到卫分,而且伤到气分。

这是温燥重证燥邪的一个特点。

卫气同病。

同时燥邪要伤人的阴液,要伤气。

所以温燥重证它造成一种气阴两伤证。

所以`清燥救肺汤的病机特点是邪实正虚。

证候分析,温燥伤卫,有一定的表证,头痛身热这个明显。

而且由于卫气同病,气分热邪形成,所以身热可以较高,临床上发热可以有38度以上。

这个头痛身热,卫气同病。

温燥伤肺涉及到肺气被燥邪闭郁,所以肺气失于肃降,可以咳嗽,甚至于气逆而喘,肺气上逆严重有咳嗽,同时可以发作气喘,当然气机郁滞,气机不利,肺脏在胸中,可以胸满胁痛。

这都是温燥伤肺的临床表现。

气阴两伤,燥邪伤阴,同时咳嗽也要耗气。

所以从正虚角度来看,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都是燥热引起阴伤的表现。

从气喘,气逆而喘可以看出也伤气了。

舌干少苔是阴伤,脉虚大而数是反映虚大,是气伤。

兼有气虚。

因此清燥救肺汤从病机来看,是温燥伤肺以后气阴两伤证。

从证候和前面的桑杏汤比较,清燥救肺汤桑杏汤燥邪温燥伤肺的重证温燥伤肺的轻证病位卫气同病卫分正虚不仅有阴液损伤,是气阴两伤伤阴液治法清燥润肺,养阴益气(气阴兼顾)。

气阴双补,以养阴为主。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方剂学-治燥剂练习题及答案详解(7页)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方剂学-治燥剂练习题及答案详解(7页)

方剂学第十五单元治燥剂一、A11、下列各项,与滋养肺阴无直接关系的是A、百合固金汤B、麦门冬汤C、增液汤D、清燥救肺汤E、生脉散2、麦门冬汤、炙甘草汤、小柴胡汤、旋覆代赭汤四方均含有的药物是A、麦冬、大枣、人参B、大枣、人参、甘草C、人参、甘草、半夏D、甘草、半夏、桂枝E、半夏、桂枝、生姜3、下列哪个方剂配伍中含有“培土生金”之意A、咳血方B、益胃散C、麦门冬汤D、百合固金汤E、归脾汤4、下列哪项为清燥救肺汤的君药A、桑叶B、桑白皮C、桑叶、麦冬D、枇杷叶E、沙参、麦冬5、治疗外感温燥证,下列处方中宜选用的方剂是A、麻黄汤B、桂枝汤C、桑杏汤D、杏苏散E、桑菊饮6、薄荷在养阴清肺汤中的作用是A、清热透疹B、散邪利咽C、疏散肝郁D、清利头目E、宣散风热7、百合固金汤和养阴清肺汤两方中都含有的药物是A、天冬、贝母B、生地、贝母C、桔梗、薄荷D、赤芍、甘草E、丹皮,当归8、百合固金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A、杏仁、天冬B、麦冬、生姜C、白芍、阿胶D、熟地、枳壳E、玄参、桔梗9、麦门冬汤原方中半夏与麦冬的用量比例是A、1:4B、2:1C、1:1D、1:7E、1:510、以下哪项是麦门冬汤的功用A、清养肺胃,降逆和中B、化痰散饮,和胃降逆C、滋养肺肾,止咳化痰D、益气滋阴,固肾止渴E、养阴清肺,解毒利咽11、以下哪个方剂具有清燥润肺的功用A、百合固金汤B、清燥救肺汤C、桑杏汤D、麦门冬汤E、养阴清肺汤12、不是桑杏汤的组成药物的选项是A、桑叶B、杏仁C、栀子D、桔梗E、沙参13、温燥伤肺,气阴两伤,宜选用的方剂是A、麦门冬汤B、百合固金汤C、清燥救肺汤D、杏苏散E、养阴清肺汤14、下列不是麦门冬汤组成药物的是A、半夏B、人参C、甘草D、粳米E、天冬二、B1、A.荆芥B.甘草C.桔梗D.前胡E.百部<1> 、麦门冬汤和泻白散共同含有的药物是A B C D E<2> 、麦门冬汤和止嗽散共同含有的药物是A B C D E2、A.桑杏汤B.清燥救肺汤C.麦门冬汤D.百合固金汤E.养阴清肺汤<1> 、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咳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宜选用的方剂是A B C D E<2> 、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选用的方剂是A B C D E3、A.麦门冬汤B.炙甘草汤C.清燥救肺汤D.杏苏散E.百合固经汤<1> 、患者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治疗宜选用A B C D E<2> 、患者气阴两虚,干咳无痰,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大便干结,治疗宜选用A B C D E<3> 、患者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治疗宜选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增液汤的功用是增液润燥,不是直接依靠滋肺阴进行润燥,是通过补水滋阴而润燥。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副本 (2)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副本 (2)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玉液汤(《医学衷中参
西录》)
一、组成
生山药一两(30克)、生黄芪五线(15克)、知母六钱(15克)、生鸡内金二钱(6克)、葛根钱半(7.5克)、五味子三钱(9克)、天花粉三钱(9克)。

二、用法
水煎服。

三、歌括
玉液汤中芪葛根,鸡金知味药花粉;饮一溲一消渴证,益气生津显效能。

四、功用
益气生津,润燥止渴。

五、主治
消渴病。

气不布津,肾虚胃燥,口渴引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混浊,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六、方解
消渴一病,有虚有实,有燥有热。

其初起多由阳明热盛,消烁肺胃所致,久则耗气伤津,愈消愈渴。

本方所治之消渴,乃属气不布津,肾虚而胃燥者。

气虚则水精不布,加之胃燥耗津,因而口渴引饮,饮不解渴。

肾虚则摄纳无权,加之脾气失摄,则水精下流,故小便频数而量多。

方中用生山药补脾固肾以止便数,
润肺生津而止口渴;以黄芪升阳益气,助脾气上升,复其散精达肺之职,《名医别录》亦言黄芪能止渴,二者共为君药。

以知母、天花粉为臣,滋阴润燥而止渴。

张锡纯说:“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而生水之功益普也。

佐以鸡内金助脾之运化,使水谷化生津液;葛根升脾中清阳,输津液以溉五脏;五味子敛阴生津,且能固肾涩精,诸药相伍,共奏补气生津,润燥止渴之效。

第十九章 治燥剂

第十九章 治燥剂

【功效】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麦门冬汤
【主治】虚热肺痿证;阴虚呕逆证。
虚热肺痿---咳唾涎沫, 肺胃阴亏 气火上逆 阴虚呕逆---呕吐或呃逆 短气喘促 口渴,咽喉干燥, 舌红少苔,脉虚数。
麦门冬汤
【方解】
君:麦门冬---(7升)--滋养肺胃,清泄虚热 润燥相济 滋而不腻
臣:半 夏---(1升)-- 降逆化痰,止咳止呕 人 参 ---益气生津 佐: 粳米、大枣、甘草
轻宣辛散药
杏苏散
《温病条辨》
杏苏散
【组成】
苏叶 前胡 生姜 杏仁 苦桔梗 大枣 半夏 枳壳 茯苓 甘草 橘皮
(原方未注用量)
参苏饮去人参、木香、葛根,加杏仁。
杏苏散
【功效】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
凉燥
袭表---头微痛,恶寒无汗,鼻塞,咽干,苔白; 犯肺---咳嗽痰稀,脉弦。
Thank you
燥在上— 责之于肺
— 百合固金汤
— 麦门冬汤
内燥证 燥在中—责之于胃
燥在下—责之于肾、肠 — 六味地黄丸、增液汤
三、使用注意
1.辨明内燥、外燥,分别治之。 2.燥易化火生热、伤阴耗气,常配清热泻火或益气 生津之品;辛香耗气、苦燥伤阴之品,则当慎用。 3.治燥剂多滋腻,脾虚便溏,痰多湿盛,气机阻 滞 者慎用。
【功效】 滋肾润肺,化痰止咳
百合固金汤
【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阴虚肺燥---咳嗽气喘,或痰中带血,咽喉燥痛;
阴虚内热---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百合固金汤
【方解】
1.君:百 合 — 润肺止咳 2.臣:生地黄 — 滋阴补肾,凉血止血 熟地黄 — 滋阴养血,补肾填精 麦 冬 — 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治燥剂知识点归纳归纳

治燥剂知识点归纳归纳

治燥剂知识点归纳归纳治燥剂,又称脾燥剂,是中医药学中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脾虚燥热、燥咳、口渴、便干等症状。

治燥剂主要由植物药物组成,具有滋养脾胃、益气润燥的功效。

下面将对治燥剂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

一、治燥剂的基本概念:治燥剂是指以滋养脾胃、益气生津润燥为主要功效的中药。

中药治燥剂主要通过滋补脾肺阴液、清热润燥、益气养津、和胃健脾等途径来改善脾胃功能,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脾虚燥热等症状的目的。

二、常见的治燥剂药物:1.麦冬:麦冬是一味常用的滋养肺胃津液的药材,具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清心除热等功效。

适用于口干口渴、烦躁失眠、痰咳无痰等症状。

2.沙参:沙参是一种北方常用的滋阴润燥药物,具有益气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

适用于燥咳口渴、大便干燥等症状。

3.花粉:花粉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燥咳口渴、健忘失眠等症状。

4.百合:百合可滋阴润肺生津,适用于肺燥咳嗽、口干舌燥等症状。

5.鲜蘑菇:蘑菇具有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失眠健忘、口渴肌热等症状。

6.黄芪:黄芪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症状。

三、治燥剂的临床应用:1.治疗脾虚燥热:脾虚燥热是指脾胃功能失调,阴津亏虚,出现口渴、便秘、燥咳等症状。

常用的治燥剂药物包括麦冬、沙参、花粉等,可以滋阴润燥,益气生津,改善脾虚燥热的症状。

2.治疗燥咳:燥咳是指咳嗽干燥,无痰或少痰,咳声吵嘴,口干口渴等症状。

治燥剂药物可以滋润肺阴,生津润燥,常用的有麦冬、百合等,可以缓解燥咳的症状。

3.缓解口渴:口渴是指口干咽燥,总想喝水,而且喝了水还是觉得渴。

治燥剂药物可以益气生津,滋养肺胃阴液,常用的有沙参、花粉等,可以缓解口渴的症状。

4.改善便秘: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或频率减少。

治燥剂药物可以滋养脾胃,润燥通便,常用的有麦冬、黄芪等,可以改善便秘的症状。

四、注意事项:1.治燥剂药物一般不宜用于外感病邪、气滞症状,以免加重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