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津学习实验(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津学习实验
摘要迷津是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与从此分出的若干盲路。此次实验的目的在于学习使用触棒迷津,探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是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路径,当次完全无错误的完成学习即可停止实验,以尝试的次数、错误次数和时间为数据得到结果从而了解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动作技能形成的进程及趋势。
关键词迷津动作技能学习曲线试误
1、引言
迷津是研究学习和学习能力等问题所使用的一种心理实验工具。一般由通路、转折、支路和盲路组成,从起点到达目的地通常只有一条通路,要求被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错误到达目的地。用于测试动物的迷津主要有胡同式和天桥式两种类型。用于人类被试的迷津主要有复合的T形迷津、手指迷津和纸笔式迷津3种类型。无论哪种迷津都具有一系列的选择点,在每个点上有两个或多个供选择的可能。其中一个是正途,其余的是盲路。选择正途,避开盲路,即可顺利到达终点。
触棒迷宫亦称铁笔迷宫,是在手指迷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较为简便、常用的一种迷宫。实验所介绍的迷宫就是采用这类仪器。它发展于1927年由坡金斯(N.L.Perkins)首创,实验所使用触棒迷宫是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被试用小棒从迷宫的起点沿通路移动直至终点,小棒每当进入盲巷,有声响提示,作为错误一次,学习的效果以从起点到终点所用时间或出错的次数表示。
“试误说”,全称尝试与错误说,即指学习过程是渐进的,通过“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该学说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情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他做的两个著名的动物迷津实验都是强有力的论证。本次实验目的在于学习使用触棒迷津,探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选取盐城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六名同学为被试,身体健康,其生理各项指标均正常。
2.2实验仪器
JGW—B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打印单元。
2.3实验步骤
2.3.1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下方凹槽。插入时迷津定位标志孔放在左侧。将迷津沿凹槽推进,使标志孔全部进入槽内。将触棒导连线插头插入左侧下方“探笔”插孔内。接通系统电源,按下计时计数器单元的计时计数键。
2.3.2事先不让被试看见迷津。被试坐在被试侧,优势手臂伸入套袖式测试口。主试将触棒交给被试,另其握好,并将棒引至槽内起始点。主试宣布指导语:“当我发出开始口令后,请你操纵触棒沿槽前进,触棒进入盲巷,将发出一个声音,并计一次错误。你要改变路线探索前进,直至终点,计为学习一遍。请你一遍一遍的学习,至连续3遍没有错误地到达结束点为止。注意:(1)触棒不准离开迷津槽跳跃前进;(2)悬肘操作,被试手及手臂不能触
及迷津:”主试除非发现跨越一个象限的迂回,否则不予以提示。主试发出“开始”指令,同时按下操作箱内左侧下方”启动“键,计时计数器开始工作。
2.3.3每遍结束后,按下“结束“键,打印输出此次数据。
2.3.4打印完毕后,主试按计时计数器的“复位“键,复零后开始下一遍的学习。
3、结果
3.1被试的实验数据
被
试
一二三四五六
实验次数实验时间错
误
次
数
实验时间错误
次数
实验时间错误
次数
实验时间错误
次数
实验时间错误
次数
实验时间错误
次数
1296.7322313.2719306.9229396.7122298.1720278.6524 2201.729230.1512239.1420175.439271.1113210.3315 3153.679168.7310201.7315173.849109.3211178.5614 4147.1616189.2114159.6710200.7416101.2410221.1219 597.625103.455144.381199.796131.2415154.3215 662.17289.233121.89593.97588.64678.613 754.652121.33392.41475.29471.23365.243 849.790111.20377.13363.72261.09144.791 948.27063.51164.75160.10253.22044.440 1048.85054.38048.90054.66049.15042.780 1155.26049.21054.01050.28043.210 1255.01048.83051.230
3.2练习的错误曲线和时间曲线
3.3列表并画文生曲线
被试号123456平均值
学会所需遍
数
799988
每部分包含
遍数
0.70.90.90.90.80.8
115.417.126.119.81619.218.9 210.211.518.99.411.813.812.6
314.49.414.58.19.611.6113 4 6.311.410.512.38.612.210.2 59.88.19.59.4815.210.0 69 3.77.5512128.2
7 3.5 2.7 4.2 4.2 6.6 4.8 4.3
8 1.7 2.7 3.4 3.2 3.6 2.4 2.8
9 1.4 2.7 2.5 1.822 2.1
10 1.4 2.70.9 1.80.80.8 1.4 4、讨论
4.1由图可以看出,本实验各个被试以及整个小组所得练习曲线总体上都属于典型的S型练习曲线。其练习成绩是逐渐提高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完成时间减少,速度加快;二错误次数降低。这是因为开始阶段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质变过程;中间有一个停顿期;高原期后还会出现进步;总趋势是进步的,进步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已经自动化、完善了的动作方式称为技能。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通过练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所谓练习就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所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一系列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的消失,视觉控制作用的减弱和运动觉控制作用的增强,实现方式的灵活性提高。技能形成的过程可以通过练习曲线表现出来。对练习曲线的分析有助于明了技能形成的各阶段的特点。
动作技能这一由个别动作构成的动作系统,其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1)认知——定向阶段
人在开始掌握一种技能之前,要形成掌握这种技能的动机,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这一技能的最一般、最粗略的表象,这就是技能的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被试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借助于动觉、记忆和思维,在头脑中引起必要的表象,帮助自己熟悉和形成迷宫的线路图。
在这一阶段,人的动作显得呆板、迟缓、不稳定、不协调、多余动作较多、时间较长,对动作要有意识地进行控制。根据图表分析:实验中,被试一开始错误次数较多,所用时间较长,正处于探索初期。
(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
在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个体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注意力从认知转向运动,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这是把个别动作连成动作系统的关键。由于技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被试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的地方会出现短暂的停顿,完成动作的紧张性已大大缓和,但没有完全消失,稍微分心,还会出现错误动作。在前一阶段经常出现的多余动作已逐渐减少,直至不见。这时候,练习者的头脑中已形成较清晰的而牢固的动作表象。根据图表分析:实验中,被试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总的来说,错误次数越来越少,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呈减少的趋势。
(3)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
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被试学习的各种动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完成动作时的紧张状态已基本消失,多余动作则完全消失,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整个动作系统从始至终几乎是一气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