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教学过程:
• 拓展:
• 师拿一空的塑料瓶,把一个小气球放入瓶 体内,把气球口套在瓶口上。这样可以吹 起气球吗?同学们回家以后可以试试,把 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的时候,可 以和科学老师交流一下。
教学设想:
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的空间,期望孩子 们在一个个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认识空气 的一般物理特性;能够通过动手、动脑, 认识到像空气这样无法直接观察的物质, 可以借助其他的媒介(水、气球、塑料小 球等)来进行观察。 最大的期望是,希望我们的孩子是在一 个快乐的课堂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提高 自己的科学素养!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吴家山三小
王敏
三维目标:
• 科学概念:
•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 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 过程和方法:
•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 在;对空气和水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过程:
• 研讨会:
• 科学家有所发现时,总要举行研讨会,我们现在 也来举行一个研讨会。 • 生交流在玩空气的过程中的发现。 • (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这个环节,一是交流小组活动的发现,培养学生 的表达能力;二是全班同 • 空气和水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物质,和我 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空气和水 比较,有那些相同和不同呢? • 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汇报,师相机板书。
教学过程:
• 活动二:玩空气,感知空气的特性 • 爱玩是我们的天性,玩出“科学发现”就 显得我们聪明!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自由地 玩一下你们捕获的空气,你会怎么玩呢? 请几名学生说说玩法。 • (这个活动,期望学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 发现空气的一些基本物理性质:无色、透 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比较轻等。)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
2.完成一篇关于二氧化碳的应用实例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空气中某种成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条理性和美观性。板书将包括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等主要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使用大号字体,突出重点内容,用箭头或其他符号表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保持板书的整洁和一致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以日常生活中的空气污染事件为例,如雾霾、汽车尾气等,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激发他们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兴趣;
2.实验现象: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吹气球或排水法收集气体,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气体的存在和变化,引发他们对空气的好奇心;
3.问题驱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展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氧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讲解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让学生理解氧气的特性;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知识竞答:设计有关空气组成和性质的知识竞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说课稿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周围的空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也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在教材中,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通过对氧气性质和制取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对空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空气的成分、性质等具体知识了解较少。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
然而,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体积分数。
(2)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
(2)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2、教学难点(1)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
(2)氧气制取实验中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讲授法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和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如下:
a.情感态度:学生能够关注空气质量,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b.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并在实验过程中实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2.生生互动: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实验,通过小组报告和分享,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课堂互动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互动环节、提供更多实例等,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知识框架构建:首先为学生搭建一个关于空气的知识框架,包括空气的组成、性质、重要性以及空气质量的保护。
2.逐步讲解知识点:按照知识框架,逐一讲解每个知识点,通过实验、案例、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吸收。
说课稿:我们周围的空气
制取氧气
制取H2\CO2其他 化学物质
从知识内涵看
通过实验活动,练习操作 ,加强认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
1、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2、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 3、自我调控能力差,思维有局限性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H2O2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认识 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等知 识点。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操作
在试管中加入5ml5% 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取少量的二氧化锰于试 管中,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试管。 将一号试管加入二号试 管
现象
能产生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原因
放出氧气过少
实验2
产出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加入过少的二氧化锰 时溶液分解加速
实验3
四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 理、仪器装置、及操作的 注意事项,分解反应。
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
1. 教学理念
传授知识,更引导学生去追寻知识 2. 教学方法
启发法、实验法、引导探究法、多媒体教 学法
六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 引出新课
探究实验
感悟真知
悟性小结
习题巩固
课后作业
温故知新
水 +
氧气
氧气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分解反应: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 物质的反应。
习题巩固
【练习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只有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设计意图:通过此使学生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练习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硫+氧气 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 氧气+汞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判断分解反应。
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空气》
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空气》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帮大家的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空气》,欢送大家提供。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空气、氧气和制取氧气。
空气和氧气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当前空气污染是全世界的三大问题之一,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历年中考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中考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认识纯洁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应用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通过与许多物质反响认识其化学性质比拟活泼4、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5、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方案选择;6、认识化合反响、分解反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2、通过制氧方案的比拟、鉴别,学会选择最正确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2、通过对制取氧气的实验的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化合反响与氧化反响的关系。
催化剂的概念。
难点突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要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正确。
中考考点和题型本单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题等形式出现,多考察气体的制取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性质和用途等作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周围空气的复杂性,增强环保和节约用气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及重要性;–了解空气的污染源以及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学会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句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和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重要性的掌握;–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的认识。
2.教学难点:–对空气的复杂性的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城市空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并进行讨论。
2. 知识讲解与拓展(1)空气的组成与性质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并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性质。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的比例大约为78%和21%,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少。
空气透明,有质量,能够承载声音和传播光线。
(2)空气的重要性和污染源•探究人类对空气的需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人类对空气的需求和依赖,如呼吸、燃烧等。
•讲解空气的污染源: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污染源,如工业排放、车辆尾气和生活垃圾燃烧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污染源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
3. 学习与应用(1)合作小组活动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污染源,通过调研、讨论和总结的方式,探究并报告该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措施。
(2)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与分享,让全班学生了解不同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共同探讨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1课时一、教案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案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2、学情分析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案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3、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3)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4、教案方法: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案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1]
《空气》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结构来说: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空气是众所熟知的气体,学生在小学就对空气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探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②过程与方法:a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b培养学生注意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
3、重点、难点和关键: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二、说学情:初三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动态变化中,学生在小学已经对空气有一些认识,并且经过初中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在一个实验或学习小组,以期整体推进。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
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说教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五课。
本课共三个教学环节: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和水。
在第三个环节当中涉及到了水,本课又是空气部分的开始一课,所以它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二、说学情“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呢?它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
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的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放开,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鲁教版-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一、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学生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的确定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结果,讲解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阐述空气的组成成分。
2.各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结合生活实例,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了解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空气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和成分;
(2)空气中各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2.采用图表、箭头等符号,展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保持板书的更新,及时擦除或修改不必要的信息;
4.在板书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关注板书内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2.问题导向法: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5.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问题导入:提出一些激发思考的问题,如“我们呼吸的空气有哪些成分?”“空气污染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实验导入:进行一个简单的空气实验,如用集气瓶收集一瓶空气,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中包含的气体种类,以此引发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对空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不同气体的性质;
3.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增强体验感;
2.撰写一篇关于空气污染和保护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3.收集并整理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下节课分享给同学,增进对空气知识的应用和认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知识点区和总结区。标题区位于板书顶部,清晰地标明课题和课时;知识点区按照教学内容顺序展开,依次列出空气的组成、性质、用途和保护措施;总结区位于板书底部,概括本节课的核心要点。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第一篇:《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的说课分为四部分: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生分析;三是设计理念;四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五课。
本课共三个教学环节: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和水。
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部分。
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
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新版教材把水和空气放在一个单元,第5、6、7课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并把空气和水联系起来对比观察,这一课也是这样,而且内容丰富了不少。
教材上的每个实验设计有水也有空气的观察,编者是独具匠心的。
《水》在老教材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认识的,《空气》则是三年级下册来学习的,而在新教材中,水和空气合并在一个单元里,这样对于空气的认识更有帮助,且三年级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放在一起来探究更为系统。
二、学生分析“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概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
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呢?这种物体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
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的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逐渐放开,先大胆猜测空气的存在再动脑筋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课能产生的现象,然后思考着去进行亲历实验的过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通过先动脑筋想再动手做,动口说,多方位强化学生对空气存在的体验与感悟,增进对空气存在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2.学习兴趣: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质量等。
3.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获取知识。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主动探究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视觉化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准备板书草稿,上课时逐步呈现,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板书内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的新课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导入法。首先,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空气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或社会现象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空气质量问题对生活的影响。随后,我会提出一些与空气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认为空气质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空气污染有哪些来源?”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单位教材状态和rolenn周围的空气是九年级的第二单位。
该模块包括三个主题,即空气,氧气和氧气。
空气和氧气是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条件,是化学生产的廉价资源。
它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
目前的空气污染是世界上的三个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这个单位的内容是日历年的优先事项之一。
近年来,在空气中进行测试以确定氧含量,实验氧气性质,氧气制备和操作原理为核心,检查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能力,探索实验,但是也接触空气污染问题的周围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目标(A)知识和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n2,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applicationnn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与许多物质反应,了解其化学性质更加活泼,理解实验室和工业氧气的原理不同; nn5,知道氧气药物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安装,操作,气体收集和程序选择; nn6,理解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B)工艺和方法nn1,通过测量空气中的氧含量实验,学习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nn2,通过氧程序比较,鉴定,学习选择最佳原料,条件,原理,装置(C)情绪,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世界三大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源,严重危害和预防,培养爱好自然关注的环境情绪; nn2,通过研究氧气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三,重重困难:焦点:空气的组成,各种成分的使用,氧含量和空气污染和预防。
氧的化学性质。
氧实验室方法。
困难:空气中氧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和原因的误差。
化学反应与氧化反应之间的关系。
突破:确定空气中的氧含量,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和分析,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并认识到化学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详细是正确的。
在检查点和类型这个单位经常出现多选题的形式,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问题等形式,更多地研究天然气生产和空气污染防治,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和普通的使用作为检查的入口点。
教学方法与教师和学生互动启发,讨论,参与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记忆知识和应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