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述.doc

合集下载

人性假设的分析

人性假设的分析

人性假设的分析人性假设,就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它是建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

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

传统观点(X理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

新观点(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所以说,X理论是性恶论,Y理论是性善论。

下面是X和Y理论的分析。

一、性恶论——X理论一般认为,性恶论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继而为法家代表韩非所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有其深远影响。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人都有“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的本性,“人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里好愉佚”。

如果顺着“好利”的本性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放纵人的本性,就必定会危害社会,致使天下大乱。

所以,“人之性恶”。

荀子又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可见,人之性恶又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办法将之变成“善”的,因此必须进行教育,用礼义对一般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化,使之向善、从善、为善,进行赏罚分明的治理。

韩非也认为,人生来就“好利避害”,人与人之间总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利”乃人们行为的实际动力,“故赏罚可用”。

荀子说,“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可见荀子理想的国家管理模式是“礼义之治”,“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管理者要制定礼义,提供必要的规章制度,以调节人们的欲望,以礼义教育人民,建立法制以治理国家,推行刑罚以限制百姓,使社会达到安定而有秩序。

性恶论和义利观是相联系的,它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

无独有偶,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是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就是认为人性是恶的,因而必须采取全过程的控制方法。

现代“性恶论”即是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的“X理论”,它是对西方传统人性假设——理性经济人的概括。

人性假设理论评析

人性假设理论评析

人性假设理论评析1、经济人(x理论)。

优点:以完成工作目标为首要任务,将个人的力量融成团体的力量,加强劳动者对工作任务的了解,确定自己的职责,从而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加强领导者的组织和领导素养,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过分强调工作任务而忽视劳动者的利益需求,无形之中加重了工作者的压力,不利于个人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将造成不利影响。

2、社会人(人际关系理论)优点:加强了对人的关心与重视,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劳动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提升。

还加强了领导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缺点:以人为中心,片面强调了人,而忽视了影响发展的其他因素,会使企业内部重人际轻工作,长期下去则会影响企业业绩和效率。

3、自动人(y理论)优点:在社会人的基础上着重强调环境与人的重要性,是人性假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为劳动者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激发其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个人效率,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缺点:扩大劳动者的工作范围,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在锻炼劳动者的同时,易使其产生迷惑,无法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专心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弊端。

4、复杂人(权变理论)优点:人的需要和能力会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不断变化,人与人是有差别的,强调工作、劳动者和组织三者的最佳配合,这一理论的提出,利于满足劳动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使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领导者要以不变应万变,进行不同的管理,可以不断开发适宜自己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增强企业的活力。

缺点:人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只有跟上人变化的步伐,才能始终前进。

这一理论抓住了人变的核心,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市场和管理者的变化,在人性假设理论上还有待完善。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高洁20123330108。

[精品]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述

[精品]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述

[精品]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述
一、对人性的认识
人性就是人的属性,是人区别于自然界的其他存zhi在物特别是动物的特殊性。

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

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①自然属性(包括相貌的妍媸等等);
②社会属性(包括德性的善恶等等);
③精神属性(包括智商的高低等等)。

个人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人(张三、李四等等)的根本性质和其各种属性的内在联系。

德性是个人本质的集中体现;或者说,认定个人本质最重要的标准是道德品质的好坏。

绝大多数儿童在观看影视时最爱问的一句话是什么?——“他(她)是好人还是坏蛋?”
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有一个名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很多学者把这一名言错误地解读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二、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价
1、中国历史上有(人)性本善和性本恶的争论,两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性善论难以解释小孩长大之后为什么会去干坏事;
性恶论难以解释为非作歹的人为什么能弃恶从善。

2、个人善的行为或恶的行为都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本性造成的。

善行的外因包括家庭的道德熏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
恶行的外因包括文化的诲淫诲盗和社会的制度缺陷。

3、个人的本质包括善(好人)和恶(坏人)是社会制约和主体选择的统一。

末代皇帝溥仪转变为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改造和个人努力的共同结果;
而新社会的干部高岗却在受到批评教育时选择了用自尽方式结束生命。

从工具人到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演进述评

从工具人到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演进述评

从工具人到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演进述评内容摘要:管理学的人性假设,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时期内管理活动赖以成立的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对管理活动中人的需要和人的本性所做出的一种预设。

对人性的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

揭开和厘清人性假设与管理的关系,对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时间为纲,回顾了西方管理学界关于人性假设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管理理论人性假设西方管理学界自1957年麦格雷戈首次在管理学研究中明确提出“人性假设”问题以来,众多的中、西方管理学家对此并作了大量的阐释。

其中,存有代表性的包含:“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繁杂人”。

本文就西方关于人性假设方面的研究展开了总结和旁述。

“工具人”与经验管理近代,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释了分工理论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对后来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一种紧固工资提利润互动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作出了关键贡献。

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强调管理者的促进作用,驳斥被管理者的促进作用。

不管从经济、政治环境还是非政府的实际须要看看,管理者为了同时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全然可以罔顾被管理者的建议,而只是将其视作达到目标的工具。

这就是前泰勒时代所遵从的人性假设:“工具人”。

基于“工具人”假设之上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并推动社会缓慢向前发展。

但“工具人”假设的实质在于取消了管理对象的“人”的资格,认为他们并不具备人的本性,只是管理者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这种假设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合理性。

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以及这种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负反馈,要求人们提出新的人性假设以形成新的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

“经济人”与古典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前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人”假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管理思想舞台的。

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问题:四种人性假说的核心观点、核心策略及评价?(1)“经济人”假设1.核心观点:第一: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第二: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的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

第三: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表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第四: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第五: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寻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第六:人群大致分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2.核心策略:1.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2.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3.强调严密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术规程;4.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3.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

把人看作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是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

3.“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

其工人观是错误的。

4.“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也含有科学管理的成分:①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

②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

③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假设的核心观点第一: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第二: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

第三: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影响。

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述

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述

评论人性假定理论的合理内核级不足人性假定理论不是专指某一项理论,是一个完好的理论系统,它是由有名的管理心理学家雪恩于 1965 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提出了四种人性假定理论。

这四种理论主假如:(一)“经济人”假定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假定。

这类理论产生于初期科学管理期间,其理论本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劳动互换的经济理论,即以为人性是懒散的,干工作都不过为了获得经济酬劳,知足自己的私利。

所以,管理上主张用金钱等经济要素去刺激人们的踊跃性,用强迫性的严苛处罚去办理悲观怠工者,即把赏罚建议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基础上。

最早提出“经济人”看法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他于 1960 年在其《公司的人性问题》中,将以“经济人”人性假定为指导依照的管理理论归纳为 X 理论,并以为它是一种错误理论。

泰勒是以 X 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典型代表,以严格控制和严实监察为根本特色,只考虑怎样提升生产效率,绝不关怀工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感性。

(二)“社会人”假定这类理论源于“霍桑实验”及其人际关系学说。

“社会人”的看法也是由该实验主持者梅奥提出。

这类假定以为,人是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性需假如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员工的士气、集体心理等对踊跃性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管理上要推行“参加管理”,要重视知足员工的社会性需要,关怀员工,协调好人际关系,推行集体奖赏制度等。

(三)“自我实现人”假定这一看法是最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此后,麦格戈提出了以“自感人”人性假定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理论,赐予“X理论”相反的“Y理论”,他明确否定“X理论”,而必定“Y理论”。

“自感人”假定以为,人是自主的,勤劳的,自我实现的需假如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只需能知足这一需要,个体踊跃性就会充足调换起来。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获得充足发挥;只有人的潜能得以表现和发展,人材会有最大的知足。

所以,管理上应创建优秀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以促进员工的自我实现,即潜能的发挥,重申经过工作自己的要素,即运用内在激励要素调换员工的踊跃性。

人性论假设的中心思想总结

人性论假设的中心思想总结

人性论假设的中心思想总结人性论假设是研究人类本性的理论,试图回答“人是什么样的”这一根本问题。

它涉及到对人的本质、性格、动机以及行为的根本解释。

人性论假设的中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本性的固定性:人性论假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固定不变的,与生俱来的。

这一观点认为人们在天生的基础上具有某种特定的行为倾向、动机和特征,而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某些人认为人性具有自私自利的倾向,因此人们的行为往往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

2. 善恶之辩:人性论假设中存在对人的善与恶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讨论。

一方面,有些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和正直的,他们认为人们天生具备道德感和同情心,这些品质推动着人类实现和谐和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的本性倾向于自私、狡猾和好斗。

这些观点认为人类需要外界的规范和约束以避免恶性行为的爆发。

3.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人性论假设对人的行为动机和选择性的解释也涉及到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问题。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人类具有自由选择和行动的能力,人的行为是基于自己的理性和意愿。

然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支配和决定的,这种观点称为决定论。

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于人的本性、遗传、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人的选择和行动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4. 社会影响与个体差异:人性论假设还对社会环境和个体差异对人性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有些人认为人的行为和性格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人类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了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然而,也有人主张人的行为和性格是天生的,与社会环境和个体差异无关。

他们认为人类具有共同的本性和特点,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人性的本质不会改变。

总的来说,人性论假设的中心思想是研究人类本性和行为的理论,它探讨了人的本性是如何固定的,人的行为是出于善还是恶,人的选择是自由意志还是受制于决定论,以及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影响和个体差异的程度。

这些观点涉及到对人的行为和态度的根本解释,对人类行为科学研究、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行为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四种人性假设学说的对比及评析

对四种人性假设学说的对比及评析

对四种人性假设学说的对比及评析任何社会任何组织的管理制度的设计无不与管理者对人的基本认识有着直接联系,也即是对于人性的假设决定了管理者的管理制度。

了解人性的假设,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社会制度演变的内在原理,因为任何社会制度良好运行的前提是符合现实的人性状况。

在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几种影响较大的人性假设。

分别是经纪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因此,以下我们就介绍下这四种人性假设的内容及对其评析比较。

一、经纪人假设及对其评析经纪人假设起源于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

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人的管理》一书中,提到两种对应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而X理论就是对经纪人假设的概括。

基于经纪人假设为基础,相应的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一方面靠金钱的收买与利益刺激,一方面靠严密的监控监督,惩罚迫其为组织目标努力,泰勒制就是这类管理的典型代表。

对经纪人假设的评价1、经纪人假设含有科学管理的成分,基于这种假设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状态;加强了社会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管理实践,仍有借鉴作用。

2、经纪人假设是从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

它把人看作室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应。

因此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观点相对立。

3、经纪人假设的管理是从金钱利益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是从企业的利益点出发,忽略了人类行为的其他推动因素,把人看做是机器,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实际上,人的行为时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全靠经济利益去驱动的。

4、经纪人把人分为多数被管理者和少数管理者,将两者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管理思想也存在片面性。

管理学基础10-人性假设理论

管理学基础10-人性假设理论

动态性研究
为了更好地应对现实环境的变化,人性假设理论将 加强动态性研究,以揭示人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的规 律。
综合应用多种理论
未来的人性假设理论将尝试综合应用多种相 关理论,以更全面地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
如何更好地应用人性假设理论
结合实际情况
在应用人性假设理论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避免 生搬硬套。
灵活运用
“复杂人”假设
总结词
认为人的需求和行为是复杂的,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价 值观、组织文化等。
详细描述
在权变理论中提出,强调人的需求和 行为是多样化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 理方式。
03 新时代人性假设理论
“文化人”假设
总结词
强调个体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02 传统人性假设理论
“经济人”假设
总结词
认为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 目标,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 得经济报酬。
详细描述
起源于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工 作是为了获得经济回报,因此需 要用金钱和物质利益来激励员工 。
“社会人”假设
总结词
认为人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追求 社交和心理需求,如归属感、友谊和 尊重。
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对象,灵活运用人性假设理论,以 提高管理效果。
持续改进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人性假设理论的应 用方式和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信息量的增加 ,也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因此,管理学需要更多地关注信息时代的特点和需求,理解个 体在信息时代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以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人性假设理论述评

人性假设理论述评

人性假设理论述评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设。

—麦格雷戈道格拉斯·麦克雷戈,美国行为科学家。

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

1960年,他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系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该书被专家们奉为行为科学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

这里就麦格雷戈的X-Y理论做一下简单的分析介绍。

传统观点也就是X理论认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

而新观点(Y理论)认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在X理论的驱使下,管理人员往往存在着一个极端:领导管理人员可能是“严厉的”、“强硬的”,他们指挥人们行为的方法是强迫、威胁、严密监视,严加控制;其实,“严厉”的做法存在着一些难题,压力会引起反抗,诸如压低产量,巧妙有效地怠工,敌对情绪。

这就是所谓的控制管理。

在新观点Y理论的作用下,管理人员把重点放在创造机会,发掘潜力,消除障碍,鼓励成长,提供指导的过程等方面。

X理论完全依赖对人的行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

这种差别就是把人作为孩子来看待还是作为成年人来对待。

在1965年,美国行为学家沙因在其出版的《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归纳分类了管理中的四种人性假设,即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接下来就主要分析一下这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的假设经济人的假设: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干工作是为了金钱,在组织操纵和控制下人是被动的。

工作动机的经济诱因及相应的管理职能,在劳动工作仍是人们谋生手段时是合理的,是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理论解释。

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策略主要有:(1)用经济奖酬来获得劳务和服从;(2)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是次要的;(3)效率低,情绪低落,解决方法是重新审查奖酬方案。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价值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价值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价值人性假设理论一、人性假设强调工作等外界环境对员工的影响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就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人之所以变坏是由于受到外界物欲的诱惑,乱了本性。

因此,统治者和管理者应该以教化来弘扬人之善性,诱导人们养心向善。

荀子、韩非子是性恶说的代表,主张改造人、控制人。

建立符合企业员工利益的企业文化,公司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使企业的员工团结一致。

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加强对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按照规章制度对优秀员工及时给予奖励,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现在人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经济人”的假设是亚当·斯密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主体,都是“经济人”。

“经济人”的本质特征是“利己”动机,即有理性的并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是梅奥教授根据在芝加哥郊外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8年的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来的。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绝不仅仅为了追求金钱,人还有一系列社会的、心理的需要,社会需要的满足对人的行为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员工工作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士气的高低。

而士气来自于员工正常的社会需要的满足度的提高。

即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比如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假设理论,可以发现现在人首先是经济人,然后才是社会人,在转变到社会人后现在人就成了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综合体,既有经济人的追求自身利益的因素,又有社会人的社会满足的因素。

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理论对完善员工的激励机制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现在人的发展过程对员工应实行有针对性的、有区别性的激励措施。

(1)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生活刚刚开始,生活压力很大,其主要压力是经济上的压力,他们眼前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

人性假设理论总结和案例运用

人性假设理论总结和案例运用

经济人假设 (X理论)
以金钱 满足其需求
生理旳需要
安全旳需要
社会人假设 (人群关系理论)
自我实现人假设 (Y理论)
以工作旳合理安排 满足其需求
以社会认可 满足其需求
自我实现旳需要
受人尊敬旳需要
感情旳需要
复杂人假设 (超Y理论)
• 【案例1】 • 王新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体现突出,对政界有着浓厚旳爱好, 并为自己旳将来设计了一种宏伟蓝图。于是1990年硕士毕业后, 毅然放弃了回自己爸爸控股旳某中型集团企业,考取了xx市海关 公务员。刚进参加工作时,单位领导亲自督促后勤部门安排王新 住进崭新旳单身公寓,并配置了空调、冰箱等生活用具。单位予 以王新旳薪酬也是同等知识水平旳人所羡慕旳:每七天工作35个 小时,假如有时需要加班,额外时间将得到双倍工资,并报销饭 费及出租车费用;第一年有一种周旳带薪假期,后来以每年增长 2天旳时间递增。企业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员工培训,以提升员工 素质;工作期满3年后,假如个人买车,企业将提供购车款旳50% 补贴,并报销30%旳汽油费。在第一年旳时间里,王新虚心向老 同事学习,工作能力有了质旳提升,屡次受到领导旳表扬,并在 年底领取奖金时得到5000元旳额外补贴。王新自己感觉也很满意, 觉得自己旳事业计划正在逐渐实现。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分析 以上案例,并为校长提出新 旳提议。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分析一下 事业单位在人事安排时应该注 意哪些方面旳问题?
• 案例2: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听课阐明了什么
• 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 不高,教学质量一直上不去,学生家长反应强烈,领导也有意见。新 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 该校任校长。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 了对提升教学质量旳初步设想,他说“要提升质量,摘掉落后帽子, 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旳检验,尤其是课堂教 学旳检验,因为这是提升教学质量旳关键。我想经过经常性突击听课, 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善教法,提升讲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过 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注重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旳教师混课 甚至旷课,这是突出旳单薄环节。所以,我提议,从明天起,全部校 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 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 会议后旳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 进行不打招呼旳听课。

人性假设理论评述

人性假设理论评述

04人性假设理论评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组织这一概念便越来越被人们逐步意识到、被重视。

组织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载体和承担者,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组织的管理。

组织无疑是人的组织,是以“人”为主体的,所以,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和领导。

“人”在我看来,是最难理解的一个字。

大千世界,人各有异,我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如同一个容器(发挥载体的作用),而人每天的经历(工作生活交流等等)都是不同的化学成分。

只要人还活着,那么这个容器每时每刻都在注入化学成分,无时无刻不发生化学反应,人在每一时刻所呈现的状态也就是容器的“态”——形态和状态。

所以,每个容器里面的东西不一样,外现也就不一样。

或者借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所提出的一个观点,说如果每个人都是一台计算机的话,虽然输入的东西相同,每个人的大脑程序即思维模式不同,所以,输出的结果就不会相同,更何况我们输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呢?虽然人人各异,但是,是人总是摆脱不了人性,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是为了实现对组织中人员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而对人性提出的一些假设,然而,“人性假设理论”它也始终只是关于人性的不同假设,就像至今仍没有人能定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不能有一个“人性定性理论”,所以,人性假设理论还有很大的丰富空间,人性也正等待着大家更多更细微的发掘揭露。

所有这些关于人性的理论就像是未被发现的或者未被科学命名的化学元素一样,他们终有一天会被排列在人性这张周期表中。

关于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都是把人看做被管理者,是一种站在管理者看待被管理者并给他们的人性做一个的理论假设。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即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念人假设以及后来的自我管理人假设,从大一学习至今再翻书本,仍觉得没有什么新的更深的理解,只是觉得能从更多的角度更思辨的看待一些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人性假设理论的合理内核级不足
人性假设理论不是专指某一项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由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雪恩于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这四种理论主要是:
(一)“经济人”假设
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假设。

这种理论产生于早期科学管理时期,其理论来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即认为人性是懒惰的,干工作都只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满足自己的私利。

因此,管理上主张用金钱等经济因素去刺激人们的积极性,用强制性的严厉惩罚去处理消极怠工者,即把奖惩建议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基础上。

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他于1960年在其《企业的人性问题》中,将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指导依据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并认为它是一种错误理论。

泰勒是以X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典型代表,以严格控制和严密监督为根本特征,只考虑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毫不关心工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感性。

(二)“社会人”假设
这种理论源于“霍桑实验”及其人际关系学说。

“社会人”的概念也是由该实验主持者梅奥提出。

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性需要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职工的士气、群体心理等对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因而在管理上要实行“参与管理”,要重
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关心职工,协调好人际关系,实行集体奖励制度等。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这一概念是最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尔后,麦格戈提出了以“自动人”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理论,给予“X
理论”相反的“Y理论”,他明确否定“X理论”,而肯定“Y理论”。

“自动人”假设认为,人是自主的,勤奋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要能满足这一需要,个体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人的潜能得以表现和发展,人才会有最大的满足。

因此,管理上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以促进职工的自我实现,即潜能的发挥,强调通过工作本身的因素,即运用内在激励因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复杂人”假设
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其代表人物有雪恩、摩尔斯和洛斯奇等。

该理论认为,无论是“经纪人”、“社会人”,或者“自动人”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合于一切人。

因为,一个现实的人,其心理与行为是很复杂的,人是有个体差异的。

人不但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潜能,而且就个人而言,其需要与潜能,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能力的提高、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不能把人视为某种单纯的人,实际上存在的是一种具体的“复杂人”。

依据这一理论,便提出了管理上的“超Y
理论”,即权变理论。

它认为,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应该依据组织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述:
(一)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述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

但“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

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

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

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劳资关系的紧张,使得管理者开始重新认识"人性"问题。

从“经济人”的假设到"社会人"的假设;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进了一步。

资本家实行参与管理,满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

在这方面,西方尤其是许多企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尽管如此,“社会人”假设也存在不可摆脱的局限性。

2、假设中的人际关系,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剥削关系,也没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因此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

如,我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资本主义企业让职工参与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追求资本利润;我国企业普遍有职工代表大会,保证工人行使民主权力,企业领导和工人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是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而资本主义社会的职工参与管理并不能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处于剥削与被剥削的雇佣关系。

3、“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激发动机、调动职工积极性是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的因此,这一点对于我们企业制定奖励制度有一定参考意义。

但它过于偏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向。

这是一种依赖性的人性假设,对人的积极主动性及其动机研究还缺乏深度。

1、“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

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工作日益专业化,特别是传送带工艺的普遍运用,把工人束缚在狭窄的工作范围内。

工人只是重复简单、单调的动作,看不到自己的工作与整个组织任务的联系,工作的士气很低,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提出了“自我实现人”假设和Y理论,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等。

2、从理论上来看,“自我实现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人既不是天生懒惰的,也不是天生勤奋的,此外,人的发展也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人之所以不能充分地自我实现,是由于受到环境的束缚和限制。

实际上,人的发展主要是社会影响,特别是社会关系影响的结果。

3、当然,我们在批判其错误观点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

例如,如何在不违反集体利益的原则下为职工和技术人员创造较适当的客观条件,以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

又如,把奖励划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与我们所说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一定的类似之处。

(四)对“复杂人”假设的评述
1、“复杂人”的假设和“超Y理论”强调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管理,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符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对改善组织的管理有启示作用。

2、然而,与其他几种理论一样,这种人性假设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这种人性假设理论过分强调个别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共性,离开了人的共性,只谈人的个性也会给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新问题,如忽视了集体主义精神,群体意识和良好的群体风气在管理中的作用:其次,超Y理论往往过分强调管理措施的应变性、灵活性,不利于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相对稳定,不利于正常规章制度的建立和稳定;最后,否认了管理规律的一般特性,不利于管理科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人性假设理论的变化,从本世纪初“经济人”假设,到70年代的“复杂人”假设,反映了人性认识深化发展的特点,是人们对人性认识由浅入深,逐渐加深的过程,每一种理论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无论是哪一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我们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不论是对以后企业的管理,还是组织中人员的管理调配都大有裨益。

以上是我对人性假设理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如有不妥的地方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