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 著名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 《秋词》《江南春》《浪淘沙》
活被贬刘动官禹目至锡安因标徽参:和加州当县时当政一治名革小新小运的动通而判得。罪了当朝权贵,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 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字词学习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蕃: 多 濯: 洗涤 鲜: 很少
染: 沾染(污秽)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宜: 应当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C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 A ) A、更加
南阳诸葛庐
活动目南标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材料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出师表》 (躬耕:亲自耕种 ;草庐:茅草屋)
材料二:扬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家贫,不慕富 贵,40岁后,任给事黄门郎。官职一直很低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
扬雄关于赋的评论,对赋的发展和评价有一定影 响;扬雄在散文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的《法言》 对唐代古文家产生过积极影响;此外,他还是"连珠体 "的创立人。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莲花的象征意义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净与超脱,在《爱莲说》中则象征着君子之风度与品格, 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赞美。
《陋室铭》中陋室意象探讨
陋室的描绘与特点
《陋室铭》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等,展现出陋室的简陋与清贫 。
陋室的象征意义
陋室在文中象征着隐逸之士的居 所,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 荣利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PART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REPORTING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
1 2 3
儒家文化思想
介绍儒家文化思想,探讨儒家思想对于爱莲说、 陋室铭两篇短文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 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古代文人生活状态
通过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 追求等方面,深入理解爱莲说、陋室铭中所体现 出的文人情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质。同时,该篇铭 文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爱莲说》内容解析
01
02
03
主题思想
通过赞美莲花的品质,表 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 名利的生活态度。
象征手法在两篇短文中的运用
以物喻人
《爱莲说》中以莲花比喻君子的品德,《陋室铭》中以陋室比喻隐逸之士的居所,都是通 过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人或精神。
寄托情感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陋室铭》则通过对陋室的 描绘寄托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篇短文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骈文特点
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 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

《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

《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

隐逸者 爱菊(鲜) 离世隐居

富贵者 爱牡丹(众) 追名逐利

君子
爱莲(独) 身居浊世 爱
洁身自好
4.作者借对莲的赞美、对菊花的惋惜、对牡丹 的嘲讽,表达怎样的情感?
作者以“莲”自喻,通过对莲可贵的品格的赞美,表 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 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 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
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课堂小结 《爱莲说》描写莲花的可爱,意在借花喻人,通过对莲 花的赞美,歌颂坚贞的气节,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 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趋 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义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_图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_图文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 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 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 托莲的君子形象。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叹词,唉 的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很少听 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还有谁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了。
1、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 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 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濯zhu涟lin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沾染清水美丽而不庄重更加认为隐士亲近而不庄重应当叹词唉1重点段落的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朗读欣赏
苔痕上阶绿
小知识
草色入帘青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 性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 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 。 对偶
动词,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灵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 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 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 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力之徒, 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 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 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 室铭》一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 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2.节奏划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话,再一次证明“陋 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 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4. 《陋室铭》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的什么样 的情趣?
《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 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指佛经
使……劳累
调弄,这里指弹(琴)
使……受到扰 乱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七下部编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七下部编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濯 涟 蔓 亵 zhuó lián
màn
xiè
逸 yì 鲜 可爱者甚 蕃。

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

从 唐朝
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 之出淤泥

而不

我 只 取消独立性,无意义
染,
沾染污秽 第34页/共61页
•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 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 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 人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 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 不污染污秽,
第14页/共61页
讨论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 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为了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
第15页/共61页
文章主旨
通过对陋室环境等的描写, 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
第16页/共61页
你知道吗?
•历史上著名书斋除了陋室、诸 葛庐、子云亭,还有哪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28页/共61页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第29页/共61页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第30页/共61页
爱莲说
周敦颐
第31页/共61页
• 作者及文体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为 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 “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 诗文多抒怀。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 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 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 第32页/共61页 的见解。本文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陋室铭》课件PPT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陋室铭》课件PPT

疏通文义
隐士 认为
判断句标志
富裕人家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宾语前置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的人
应当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疏通文义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 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 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 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17 短文两篇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陋室铭
导入新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用自己的高风亮节,衬托 别人的良苦用心,这就是刘禹锡。 他一生宦海沉浮,但孤傲的品性仍 然不变。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 《陋室铭》,再一次去感受他高尚 的品格。
听读感知
听老师范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水 / 不 在 深,有 龙 / 则 灵 (2)苔 痕 / 上 阶 / 绿,草 色 / 入 帘 / 青 (3)谈 笑 / 有 / 鸿 儒,往 来 / 无 / 白 丁 (4)无 / 丝 竹 之 乱 耳,无 / 案 牍 之 劳 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
中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深层探究
4、品读课文,文中菊、牡丹、莲各象征着什么?菊和牡丹对 表现莲起到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写菊迎寒斗霜的形象来象征清 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的隐者;通过 牡丹的花色艳丽、雍容华贵来象征那些贪慕 富贵,追逐名利的人;作者写菊是为了正衬 莲,写牡丹的目的是反衬莲,从而突出莲的 高贵品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八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我 只 助词, 表转折
调节音节,
无实义
染,
沾染(污秽)
濯 清涟而不 妖,
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 香远益清,

(正衬)
花 喻 人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反衬)
予独爱莲 (无) 君子
(突出)
颇有 微词
十分 轻蔑
赞扬 称颂
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正 衬托 反
莲 : 君 子 者
傲霜斗雪
正 陶渊明 爱 品格高洁 衬


反 衬
世人
爱 雍容华贵
象征富贵
隐鲜 逸有 者闻
君何 子人
富 贵 者
众 矣
语言特点:
一.语言凝练传神。 二、骈散结合。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这里名词 做动词,出名。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 响。
教学目标:注音释词
朗读课文
翻译原文
讨论问题
课外延伸
注音
周敦颐 (yí) 可爱者甚蕃 (fá 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 )清涟(liá n)而不妖 不蔓(mà n)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焉 花之隐逸(yì)者也 噫(yī) 陶后鲜(xiǎn)有闻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 ppt课件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 ppt课件
12
3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A 、居室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日常生活: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3
4、文章的主旨在具体描述“陋室” 时已突出,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 云亭?
目的是与古 代贤士的“陋室” 相类比,反映了作 者要以古贤自比的 思想境界,暗示陋 室不陋,表明自己 也具有古贤的志趣 和抱负。
14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何陋之有” 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文章开头的“惟吾 德馨”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 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 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15
本文结构
山 水 喻 陋室
比兴引题

仙 龙 喻 室主 洁


居室环境(景)

室 具体描绘 铭
交往人物(友) 日常生活(趣)
安 贫 乐
古贤自况 作结点题

16
主旨概括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 室的描绘,表达了自 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志趣。
17
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来表现自己高 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属于何种 表现手法?
202114比兴引题比兴引题陋室陋室具体描绘具体描绘居室环境景居室环境景日常生活趣日常生活趣古贤自况古贤自况作结点题作结点题交往人物友交往人物友本文结构202115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陋 室 铭
1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2、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语言之美; 4、感受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学习托物言 志的写作技巧。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课件(共82张ppt)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课件(共82张ppt)
白居易并称为“刘白”;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后世尊称
他为“诗豪”。
知人论世
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规定,
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利眼”,把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
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
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神。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
草庐,西蜀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探究主旨

默读课文,勾画描写陋室的语句,批
注出陋室的特点,并思考以下问题。

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简陋的屋子。
陋室铭
出名,有名。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
为一种文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神异。
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
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文辞精炼、
押韵,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 ,
与格言颇相似;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
戒之意。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xīn tái

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tiáo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PPT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PPT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
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是什么?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 2、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3、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 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2、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 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 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3、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 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 器。
4、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5、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乱,扰乱。
3、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可以调素琴①,阅金经②。 无丝竹③之④乱耳⑤,无案牍⑥之劳形⑦。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 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1、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 饰的琴。
1、名: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2、灵: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4、上:苔痕上阶绿 (名词作动词,长到。) 5、乱: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6、劳: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7、绿:苔痕上阶绿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合作探究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出“陋室”主人交往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淡雅的句子是: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以古贤自喻,反问点题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 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座右铭:座右铭一般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
用以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
预习情况 检测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xīn 惟吾德馨
朗读时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
2、解释下列红色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出名
灵异 这
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只 品德 高尚 爬上
映入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博学的人
没有学问的人 弹奏
佛经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tái hén 苔痕上阶绿
rú 谈笑有鸿儒
tiáo 可以调素琴
dú 无案牍之劳形
shǔ 西蜀子云亭
诵读要领
《陋室铭》为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讲究骈句、 散句交错运用,读来顿挫有致,谐和悦耳。我们通过读可以声 表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我们可以在朗读中感受到“美” 与“乐”,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听范读并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描绘莲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之人
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 作用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 明了“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意在以古代 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 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 “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问题探究:孔子云:“何陋之有?”的含义?
调素琴 阅金经 无乱耳 无劳形 (主人的生活 高雅) 对比:诸葛庐 子云亭 作结:何陋之有?
托物言志—— 借助某
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
陋室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作者
周敦颐 字茂书 宋代哲学家 有《周元公集》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还有谁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了。
1、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 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 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应该以高尚的品德修养为目标, 一旦有了高尚的道德修养,不管物质 方面如何的简陋,你也不会以为简陋。
知 识 链 接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 如之何?”子曰:“君子居 之,何陋之有?”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 是什么写法?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 托物言志。
理解课文:
给文段分层次:
自从唐朝以来,世人很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长出来而不受泥的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洗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 内空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长蔓 长枝 更加

耸立的样子
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 显得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练习巩固:
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 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 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文言文中“之”的 用法
1.助词“的”
(水陆草木之花)
2.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起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代词
(学而时习之)
4.“到、往” (吾欲之南海)
写作特点考查:
托物言志

“陋室” 1、《陋室铭》借 立意抒发了 作者的 高洁傲岸 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答: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比陋室”不陋,以“诸葛、 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 主人(作者)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 “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2007广西百色)
答:衬托的作用,用“菊之爱”,“牡丹之爱” 衬托 “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志趣与众不同,表达作者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2、《爱莲说》借 对莲的描述和赞美 寄寓 作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者的 思想感情,和要在污浊 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文法 探究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是作文中常用的手法,这是指在对景物作 描绘时,对眼前的景物心有所动,有了感 想,便在赞美景物时尽情抒发出来。
托物言志: 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象征人的某种 品格 ,或者直接将事物比作某种类型的人, 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就 是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的手法。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 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 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 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 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 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 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 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 “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 “诗豪”。
朗读欣赏
什么叫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 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 用排比、对偶句。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小知识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 性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 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 的 对偶 。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4、调素琴, 阅金经。 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正衬
反衬
内容理解: 1、莲花是质朴、庄重的,但作者开篇却不写 莲,作者 是怎样引出描写对象莲的?这有什么作用? 草木之花 菊 牡丹 莲 (正衬) (反衬) 一般 特别 重点 作用:层层铺垫,正面反面映衬,引出描写对象 “莲”,使莲的对象更加突出。
课文内容理解:
1、表现莲的高洁质朴品质,人们常用来比喻出 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 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仪态,令人敬 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 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读准字音:
蕃 fá 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 濯zhuó 亵玩焉。 涟liá n
亵xiè 淤yū 蔓 wà n
读准字音: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 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 的君子形象菊



牡丹
“隐逸 者” “君子” “富贵 者”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官府的公文 身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指奏乐的声 音 使动用法,
使……扰乱
使动用法, 使……劳累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 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香远益清
5、《爱莲说》中写出莲花的高洁质朴的句子 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 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类比、衬托
根据两类事物在 某些特征上的相 似,推论出它们 在其他特征上也 有可能相似
1、《陋室铭》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典故有什么作用?
第一层:1-3句
点明全文的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 人品德高尚,就不仅不觉其“陋”,反而能显 出其高雅。
第二层:4-7句
写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第三层:8、9句
通过类比,说明“陋室”不陋。
陋 室 铭
山 水 陋室
有仙 有龙 德馨
则名 比喻 则灵 有好名声 (点明主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 有鸿儒 无白丁 (交往的朋友 博学) 不陋
有何陋?倒装句。 之:宾语前置的标 志。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 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
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章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来 具体比什么?
以类比立论,提出全文的观点: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恶浊的世 风同流合污 通达事理 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 仪态端正
君 中通外直 子 的 不蔓不枝 化 香远益清 身 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托 物 言 志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动词,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灵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此,这 只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 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蔓到 映入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 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 博学的人。鸿,大。 指没有什么 谈笑,往来的是渊博的学 学问的人。 者,没有没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装饰的琴
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 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 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 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描绘 了陋室?
答:从三方面来表现:居室环境之雅; 室中人交友之雅;主人情趣之雅。 (环境、人物、室中事)
像这样的房子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是 陋还是不陋呢?当然是陋。作者居 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 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的描 绘陋室,可见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