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品格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小学四年级品格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小学四年级品格教育教案一、引言品格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四年级是培养学生的品格教育的关键阶段,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品格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品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品格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信、勇气和责任感。
3.促进学生的友善、公正、宽容和诚实等品德品质的发展。
4.通过实际活动强化学生的品格修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品格教育概念的介绍通过给学生讲解品格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品格教育对他们个人发展的影响。
2.自律的培养通过讨论自律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律对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参与自律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监督,培养自律的习惯。
3.自信与勇气的培养通过讨论自信与勇气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自信和勇气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克服困难和挫折。
4.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责任的含义和重要性,让他们了解责任感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组织学生参与责任感实践活动,让他们体验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
5.友善与公正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友善和公正的概念,培养他们对待他人的善良和公正。
组织学生参与友善和公正的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做一个友善和公正的人。
6.宽容与诚实的培养通过讨论宽容和诚实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和诚实对人际关系的价值。
组织学生参与宽容和诚实的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宽容和诚实的力量。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
3.情感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分享情感的能力,促进他们良好品格的发展。
4.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巩固所学的品格教育内容。
小学四年级思品教案
小学四年级思品教案【篇一: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思品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课题】1 社区的公共设施【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绝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共同设施的使用情况。
2、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1、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1、寒假中你除了待在家里,你还到了哪些地方?板书学生去的地点。
例:外婆家(秦山、西塘)、旅游区(上海、杭州)??2、如果同学老师朋友到你家,你怎么向他们介绍你们的居住地?中茂花苑、虹桥新村、城北小区??师生谈论,引出:——像这样有许多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就是社区!出示:社区揭示单元主题和课题。
二、认识社区公用设施:交流:宣传栏报亭社区公民守则宣传标语传达室社区周围的商场??2、你从中享用过什么?你还看到社区的其他人在使用哪些公用设施?填写表格:p4。
从我们的讨论和表格记录,你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社区建设者创设了这么多的公用设施。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公用设施。
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3、作为社区一员,你觉得在使用公用设施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三、保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公用设施使用存在问题吗?卫生安全绿化??2、我们社区的公用设施还有什么令人遗憾的问题吗?我是小主人,我来设计社区美景图。
p4。
学生活动:绘画美景图。
四、布置作业: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爱护社区的公用设施。
第二课时:参观校园周边社区。
一、课堂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社区的共同设施,谁还记得什么是社区?哪些是社区的公共设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社区,去实地看一下社区的公用设施。
二、学生活动:1、我们需要带着什么问题走进社区?哪些公用设施?社区的公用实施上,我有什么新问题?2、大课堂,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安全组织纪律仔细观察3、学生活动:学校就是社区的一部分;社区的商店、垃圾箱、电话亭、健身器材??社区的绿化带、公民使用的情况??【根据实地情况,在大课堂开展一些师生互动】4、回到校园,针对操场是否开放进行讨论。
四年级思想品德《勇于探索》创新精神教案
四年级思想品德《勇于探索》创新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创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 了解探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 探索知识的重要性;3. 学习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创新产品的图片,引出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创新的认识。
2. 创新案例分享(10分钟)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案例,如发明家爱迪生、科学家牛顿等,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创新经历和对世界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创新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3. 探索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或探索活动的视频,介绍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了解探索对知识的提升和认识的拓展的重要性。
4. 创新思维培养(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5. 合作能力培养(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作游戏,通过任务分工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6. 总结提高(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和探索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创新和探索的理解;2. 学生小组活动中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举办的创新活动,如科技展、创客大赛等,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机会;2. 邀请有创新经验的人士进行讲座或分享会,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热情;3.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探索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课教案全册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课教案全册第一课:认识班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班级的组成和重要性;
2. 掌握与同学交往的基本礼仪;
3. 研究班级内部的协作与合作。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重视班级集体;
2. 学会和同学相处的基本礼仪;
3. 学会与同学协作、合作。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班级的重要性;
2. 学生惯形成的培养;
3. 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介绍班级的组成和特点;
2. 研究班级中的基本礼仪,如:相遇时的问候、同学之间的帮
助等;
3. 强调班级内部的协作、合作,让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乐趣。
教学步骤:
1. 介绍班级的组成和特点;
2. 让学生分组,自我介绍;
3. 研究班级内的基本礼仪;
4. 分组合作完成小练;
5.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研究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资源:
投影仪、图片、小练。
评价方式:
1. 学生积极参与;
2. 学生完成小练;
3. 学生遵守班级内的基本礼仪。
本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对班级的认识和与同学相处的基本礼仪进一步加深,并通过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协作,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案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使学生能够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们身边的规则》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第二课时:《尊重他人》1. 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如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第三课时:《保护自己》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卫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危险,学会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遵守法律》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明白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案例:挑选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视频资料:选择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3.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2024—2025学年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
小学2024—2025学年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小学2024-2025学年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本册道德与法治的主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2.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1. 家庭与学校- 家庭的重要性- 尊重父母-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与同学和谐相处2. 自我认知- 认识自己- 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 学会自律3. 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 防火安全- 防水安全- 防范校园暴力4. 社会交往- 礼貌待人- 诚实守信- 合作共赢- 尊重他人5. 法律意识- 法律基本概念- 公民权利与义务- 遵纪守法- 维权意识第二部分:重点难点解析1. 家庭与学校- 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区别2.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如何正确评价自己- 自尊自信的培养方法3. 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常识- 防火防水的基本措施- 防范校园暴力的方法4. 社会交往- 礼貌待人的表现- 诚实守信的意义- 合作共赢的原则5. 法律意识- 法律基本概念的理解-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遵纪守法的意义- 维权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参考资料,自主梳理知识点,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节:尊重与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尊重他人的例子。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经验。
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2.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情况分析,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第二节:公平与正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和正义的含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公平和正义。
2. 培养学生的公正意识和公平行为。
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电影片段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公平和正义的例子。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实践公平和正义的经验。
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平和正义。
2. 讨论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公平和正义。
第三节:诚实与信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实和信用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诚实和信用。
2. 培养学生的诚实行为和信用观念。
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实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诚实和信用的重要性。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实践诚实和信用的经验。
教学方法1. 讨论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诚实和信用的重要性。
2.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情况分析,让学生理解诚实和信用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的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真知,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什么是品德以及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了解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控能力,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品德的概念:通过问答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到品德是指一个人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2. 良好品德的重要性:通过故事、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品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相互尊重和关爱:通过情景剧和角色扮演,让学生理解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培养学生的善意、友爱和互助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品德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问答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品德的概念,并向学生解释良好品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品德的故事,并通过讨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加深学生对良好品德的认识和理解。
4. 情景剧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情景,展示其中一个人受到欺负而另一个人不管的场景,然后再展示如何通过相互尊重和关爱解决问题的场景,通过演绎,让学生体会到相互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教师给每个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和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相互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良好品德的持续关注和努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品德教育的理解掌握程度。
2. 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学生的作业表现,评价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教案三篇第一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学目标1. 了解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2. 研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道理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引领学生思考人才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明白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道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1. 介绍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2. 小组互动讨论,探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道理和方法;3. 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展现对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掌握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道理和方法,并且明白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篇:《法律意识教育》教学目标1. 理解法律的基本意义;2. 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通过研究案例和小组讨论,引领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1. 介绍法律的基本意义和社会作用;2. 研究法律案例和小组讨论;3. 制定班级法律公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研究到了法律的基本意义、社会作用以及如何制定班级法律公约,并且培养了法律意识。
第三篇:《道路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2. 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通过研究交通事故案例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了解到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1. 研究交通事故案例;2. 介绍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3.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到相关法律法规,并且提高了安全意识。
部编版《品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品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单元一: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内容,使学生了解幸福生活的本质和构成要素,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 教学重点:幸福生活的要素,感恩之心的培养。
- 教学内容:课文《幸福的记忆》、《我的梦想》,了解幸福的含义和构成要素;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培养感恩之心。
-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小组合作、讨论互动、游戏体验。
2. 单元二:德与法相伴-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内容,使学生明白德和法的关系,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遵纪守法意识。
- 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行为惯的养成。
- 教学内容:课文《守护学校的小卫士》、《小公民条例》、《不是小事情》;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遵纪守法意识。
-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
3. 单元三:法律守护我们-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内容,使学生了解家庭、社区和学校的法律规则,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重点:法律规则和维护权益的意识。
- 教学内容:课文《小黄车的冒险》、《保护个人隐私》,了解家庭、社区和学校的法律规则;通过小组活动和写作练,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小组合作、写作练、互动讨论。
4. 单元四:平等与公平-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内容,使学生了解平等与公平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公正对待的价值观和行为惯。
- 教学重点:平等与公平的概念和重要性,尊重他人的行为惯。
- 教学内容:课文《为什么平等》、《平等公平的手牵手》、《一个接一个》;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公正对待的价值观和行为惯。
-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角色扮演、小组合作、互动讨论。
5. 单元五:爱与责任-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内容,使学生明白爱和责任的意义,培养爱护他人和承担责任的精神。
- 教学重点:爱和责任的意义,爱护他人和承担责任的精神。
四年级品德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四年级品德核心素养目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四年级品德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能识别其中的不同要素。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品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注重个人品德培养。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四年级品德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要素。
2. 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品德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基本规范。
四年级的品德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认知a. 独立自主:学会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 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自我约束行为。
c. 自我评价: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反思提高自我。
2. 社交关系a. 友善合作: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b. 公平公正: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公正评价的价值观念。
c. 答谢关怀:学会感恩,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别人的感受。
3. 价值观念a. 爱国主义: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
b. 环保意识: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c. 尊重劳动: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精神,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品德核心素养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品德的思考和兴趣。
2. 概念解析解释品德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目标,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不同要素。
3.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品德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探究。
a. 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该品德目标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b.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4. 学习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梳理,强调品德核心素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5.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或写下一篇关于如何实践品德核心素养目标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品德核心素养目标的探究和讨论。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
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
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
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
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
”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小学四年级思政课教学设计范文(6篇)
小学四年级思政课教学设计范文(6篇)【篇一】小学四年级思政课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让学生正确认识公用设施遭受破坏这一现象,在为“朋友”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他们保护公用设施的情感,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绘制简易的公用设施图片。
3、组织学生课前调查: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为我们大家服务的。
活动过程一、说我认识的“朋友”1.同学们,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为我们大家服务的?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
(谜语、儿歌、图片、描述等)指名交流后,其他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把图片贴到黑板上)3、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老师也想把自己了解到的和你们分享。
脑示:水坝、灌溉渠、室外健身器(画面),你能说出他们的用处吗?小结:是呀,所有这些东西对我们都很有用,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可真像是我们的“朋友”。
(板书)4、这些“朋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公用设施(板书),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公用设施吗?5、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脑示小资料)小结:正像同学们说得一样,公用设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朋友”。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以上活动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让他们说自己所认识的“朋友”,回顾自己熟悉的或曾经使用过的公用设施,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自己去认识去归纳什么是公用设施。
]二、我为小区请“朋友”1、瞧!这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小区,我们来当一回小设计师,为小区请进一些不说话的朋友,愿意吗?2、我们分小组合作设计,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图片在小区规划图上贴一贴。
哪一组到上面来?3、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提示学生:有些朋友的图片老师没提供,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四年级下学期全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全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案一、课程总体概述课程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四年级阶段的一门最重要课程,旨在增进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使学生也能能学会自我管理,尊守社会规范,冷淡社会,热爱祖国。
四年级下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学生早应具备一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深化学生对道德法律知识的理解,想提高学生的道德法律素养。
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和完全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的品质。
3.增强学生的道德法律素养,使学生还能够做出对的的道德和法律判断。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社区1.教学目标:让学生所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不在乎社区,去爱护社区的意识。
2.教学内容: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的环境保护,社区的服务与设施。
第二单元:中国的教育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织结构,培养训练学生无比热爱学校,尊守学校规则的意识。
2.教学内容:学校的组织结构,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校的纪律与安全。
第三单元:我们的家庭1.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一点家庭的基本情况,培养和训练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家庭,不在乎家人的意识。
2.教学内容: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教育与关爱。
第四单元:我们的国家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的意识。
2.教学内容:国家的基本情况,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文化传统。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详细的案例,让学生解释和掌握到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
2.小组讨论:按照小组讨论,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想提高学生的道德法律素养。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有所不同的社会角色,加强学生对道德法律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除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参与度。
2.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等,详细测试学生的道德法律知识。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标题:培养品德与社会意识的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积极履行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资源共享意识。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讲究卫生,保护身边的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情感态度。
2.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1.制作学生品德宣传海报。
2.准备电子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学校附近环境指导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言行举止规范教育1.利用电子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好的言行举止规范。
2.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社交礼仪,如问候礼貌、说谢谢、向老师请示等,让学生了解并模仿。
3.分组设计小游戏:模拟不同场景中的社交礼仪,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4.学生制作品德宣传海报,描述他们认为良好的言行举止规范,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第二课:团队合作培养1.老师向学生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合作能够完成更多的任务。
2.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完成一个小型团队合作任务,如搭建一座高塔、解决一个难题等。
3.学生团队合作后,进行反思讨论,让学生能够从团队合作中认识到个人的重要性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第三课:环境保护教育1.分发学校附近环境指导图,带领学生对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观察。
2.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如乱扔垃圾、浪费资源等。
3.组织学生进行清理环境的活动,如捡垃圾、整理花坛等,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环境保护行动中。
4.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行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总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言行举止规范、团队合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反思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品德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年级下半学期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案
四年级下半学期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所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2.重视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敬他人、有责任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讨论到、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培养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和训练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2.培养训练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错误的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国家1.课程一:我们的祖国-教学目标:让学生打听一下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我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
2.课程二:我们的国旗-教学目标:让学生不认识国旗,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意识。
-教学内容:国旗的来历、设计原理、国旗法等。
第二单元:我们的课堂1.课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所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学校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等。
2.课程二:我们的班级-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班级团结协助,营造温馨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班级氛围。
-教学内容: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凝聚力等。
第三单元:我们的家庭1.课程一: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让学生打听一下家庭的关系和责任,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教学内容: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责任、家庭教育等。
2.课程二:我们的邻居-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与邻居友好相处,可以提高邻里团结意识。
-教学内容:邻里关系、邻里互助、社区文化等。
第四单元:我们的朋友1.课程一:我们的朋友-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训练良好的训练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朋友的重要性、与人和她相处的原则、友谊的维护等。
2.课程二:我们的竞争对手-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竞争,学会了在竞争中互相进步。
-教学内容:竞争的定义、内部竞争的主动积极作用、公平竞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品德课教案【篇一:小学四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珍爱生命》单元分析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生命的美丽,感受生命的宝贵,以及生命承载着家人的希望与付出;敬佩为拯救他人生命而献出爱心的人。
能力:能够尊重和珍爱生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知识: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人类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
单元设计构想1.本单元旨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生命的话题很大,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究。
在这里只是播下一粒种子,让学生获得一些意识,有所感悟。
2.单元的内容安排是从大自然的生灵万物到人类的生命,从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到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
其中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是重点,珍爱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是宏观引入,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是延展。
针对不同的内容,本单元还安排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3.本单元体现的新课程观主要有:(1)课题设计注意综合性与范例性,打破了片面强调学科(材料)系统性的传统。
课题涵盖的范围涉及多门学科,学生可以在一个课题上发挥开来、深入领会并学以致用。
(2)在目标取向上追求基础性和有效性,不片面强调为了他人生命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而是首先要珍爱作为个体的自己的生命。
(3)在教材呈现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学生自己能够感受到、看得见、听说过的各种场景,用学生的视角来组织各种资料。
4.本单元编写思路是从“欣赏”生命、感知生命的美丽入手,唤起心中对生命个体的爱与尊重,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关于生命这个话题,一年级是让学生从感性出发关爱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三年级则侧重在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学会理解父母。
高年级侧重植被造成破坏的原因及给人类带来的恶果,进行环境和生态意识的教育。
而四年级主要关注的便是生命道德,对生命的欣赏和感受,关注动植物的生命是从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这一角度出发,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寄托了家人无限期望,强调的是对于生命的责任感。
主题活动指引主题一“美丽的生命”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了解生命的多样性,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进而关爱动植物。
1.学生观看课件并结合课前调查,将观察到的各种生命形态进行分类,画一幅以生命为主题的想象画,并将所画的画办成画展,了解各种各样的生命。
2.通过感受生命的过程,建立与生命的对话,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美丽。
3.通过利用图片介绍自己的动植物朋友和童话剧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进而关爱动植物。
主题二“我们的生命”主要是探寻自己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盼。
知道生命是有限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1.通过观看课件、编排小品和访问家长等方式,了解自己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成长过程,感受成长的不易。
2.从讲述“我的成长小故事”中,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亲人的爱和期盼。
3.在对神话故事中“长生不老,死而复生”的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生命是有限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懂得珍惜生命。
4.把收集到的爱心事例办成爱心展板。
主题三“呵护我们的身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了解公共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环境。
1.组织学生课前总结自己的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保证身体健康。
2.收集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关的俗语、谚语,在班级交流。
3.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陋习大清除”活动,使学生知道公共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感受生命的美丽。
能力:能够主动地去关爱动植物。
知识: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了解多样的生命,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知道人与自然万物要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大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
但是农村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关注相对少一些。
并且,家长对珍爱生命方面的教育也比较滞后,使得学生对生命的宝贵性认识不够,关爱生命的意识比较薄弱。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很容易接触到自然界,在他们生活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可是,平时他们并没有留意身边的动植物,有些伤害动植物的行为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生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太懂得怎样去珍爱生命,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是必要且急需的。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使其能够主动地去关爱动植物。
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应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开始,去观察校园、村庄,还有田野和森林里有哪些生命,并借助音视频资源,感受大自然这个美丽神奇的世界,发现生命的多种形态,体会和感受生命的美丽。
同时可通过学生讲述自己和动植物的故事,辨析不和谐的音符和童话剧表演等形式,激发他们对动植物的喜爱,使学生知道动植物与人类一样需要关爱,动植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善待它们,这样,世界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使其能够主动地去关爱动植物。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按小组数准备8开大的白纸。
学生准备:观察自然界里都有哪些生命,并做好记录。
准备一个自己和动植物朋友的故事。
收集身边1~2个爱护和不爱护动植物生命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生命使世界美丽”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它们也需要爱”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生命使世界美丽1.[播放视频:美丽的世界]围绕情境交流:同学们觉得这个世界美吗?是什么让世界如此美丽?小结:世界是由生命构成的。
生命使世界充满了活力和生机,世界因生命而美丽。
(板书:生命使世界美丽)2.呈现画面,让学生体验感悟。
[播放视频:假如没有生命]学生反馈交流观看录像的感受。
小结:如果没有生命的话,我们的世界将变得苍白、凄凉、毫无生机。
正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美丽。
【设计意图:感受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命,体会世界因为这些生命而变得美丽。
】活动二关注生命1.填一填小结: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各种生命以不同的方式在自然界里存在着。
2.画一画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幅有关生命的想象画,并在班上介绍自己的画,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动植物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它们不同的生命形态,它们多姿多彩,充满了活力。
也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生生不息的生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充满生机,变得五彩斑斓。
(板书:五彩斑斓生生不息)【设计意图:通过填表和画一幅生命的想象画,了解动植物不同的生命形态,激发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生命使世界美丽五彩斑斓生生不息第2课时活动一说说我的动植物朋友小小故事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和动植物朋友怎样相处的故事。
动植物朋友可以是自己种植的植物、饲养的小动物,也可以是自己喜爱的某一种动物或植物。
小结:正是因为有了动植物的存在,我们的自然界才多姿多彩,充满了活力。
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
(板书:动物植物)【设计意图:通过讲述自己和动植物相处的故事,加深对动植物的了解。
】活动二请让我来关心你[播放视频:动植物朋友的心声]学生交流研讨:日常生活中,在爱护动植物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小结:作为朋友,动植物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和欢乐。
作为生命,动植物与人类一样需要关爱。
我们大家要善待它们。
善待它们也是善待我们自己。
(板书:它们也需要爱)【设计意图:引发思考,让学生对受伤害的动植物产生恻隐之心,进一步认识到要爱护动植物,善待生命。
】板书设计动物植物它们也需要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对亲人的关怀心存感激。
能力: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
了解生命是有限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
知识: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待。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还很肤浅,认识上存在许多盲点。
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的空间范围相对较窄,社会生活经验也比较少,使得他们生命的意识比较淡薄,没有真正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受物质生【篇二:四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四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第一单元:生活消费有诀窍1、我家的“收支本”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及收支情况。
2、知道消费要量入而出,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3、了解现代家庭理财的基本方式,初步树立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讨论: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1、回忆自己因为提出要求后被父母拒绝的事。
2、说说被拒绝后自己的心情,父母又是怎样向你解释原因的。
3、学生交流,知道被拒绝大多是因为自己的不合理要求,从而感受为什么要“量入而出”的道理,明白生活中哪些是不合理的要求。
活动二小辩论:家庭富裕了,还要不要提倡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1、持肯定观点的同学为正方,持否定观点的同学为反方,各站到课室的一边。
2、双方先在本组内搜集本方的观点,然后选出本方的代表参与辩论。
3、教师最后引导同学们总结观点,强调任何进修都要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活动三小调查:家庭与自己的每月开支情况1、向父母调查家庭生活中每月必需的开支项目,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2、说自己每月的开支有哪些,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以节省的。
活动四制作“家庭收支本”1、请同学们按照教材提供的表格,向父母调查家庭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2、分别计算家庭一个月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并看看收支是否平衡。
3、分析家庭的开支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4、与父母交流自己的体会。
2、今天我当家一、教学目标:1、体验家务劳作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2、知道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学会合理开支。
3、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二、活动准备:1,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营养的知识,并制作成小卡片。
2、了解家庭成员的饮食喜好和禁忌。
活动一说说丹丹为什么感到惭愧?你有没有同感?活动二营养知识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