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服装
龙袍的皇家象征
![龙袍的皇家象征](https://img.taocdn.com/s3/m/891e13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5.png)
龙袍的皇家象征龙袍,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专属服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是帝王身份的象征,更是皇权的象征,代表着帝王的权威和尊严。
在中国古代,龙袍被视为皇家的象征,被帝王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耀。
一、龙袍的历史渊源龙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龙袍出现在夏朝,当时的夏王穿着龙袍,象征着他的王权和统治地位。
随着历史的演进,龙袍逐渐成为帝王的专属服饰,成为皇家权力的象征。
二、龙袍的制作工艺龙袍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选取上等的丝绸作为面料,然后进行染色和织造。
接下来,需要进行刺绣,将金线、银线等贵重材料绣制成龙纹图案。
最后,还需要进行剪裁和缝制,将各个部分拼接在一起,制成完整的龙袍。
三、龙袍的象征意义龙袍作为帝王的专属服饰,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首先,龙袍上的龙纹图案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龙袍上的龙纹通常是金色或银色的,寓意着帝王的尊贵和威严。
其次,龙袍的颜色也具有象征意义,通常为黄色或红色,这两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被视为吉祥和君主的象征。
最后,龙袍还代表着帝王的荣耀和尊严,只有帝王才有资格穿着龙袍。
四、龙袍的使用场合龙袍通常在重要的仪式和庆典场合使用。
例如,帝王的即位典礼、大婚典礼、重要的祭祀仪式等都需要穿着龙袍。
此外,帝王还会在重要的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合穿着龙袍,以展示自己的威严和尊贵。
五、龙袍的传承与保护龙袍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专属服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龙袍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龙袍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其次,加强了对龙袍的管理和监督,严禁私自制作和买卖龙袍。
最后,通过举办展览和推广活动,增加了公众对龙袍的了解和认识。
六、龙袍的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帝王制度,但龙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龙袍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
历朝龙袍皇冠,看看那个最霸气!
![历朝龙袍皇冠,看看那个最霸气!](https://img.taocdn.com/s3/m/a013761d0740be1e650e9a37.png)
历朝龙袍皇冠,看看那个最霸气!
龙袍是象征一国最高统治者的独一无二的袍服。
中国古代帝王龙袍并不是黄色的,历朝历代皇帝龙袍的色彩也不尽相同。
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从前后看,显示都是五条,名曰:九五至尊。
秦朝龙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不仅给自己选用了黑色作为“龙袍”的基本色调,而且整个秦朝“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注意皇冠:本图是正宗平天冠。
又名冕流冠。
汉朝龙袍: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西汉皇帝的龙袍依然沿袭了秦朝龙袍的色调,服黑色。
这一制度,直到汉文帝刘恒时才发生改变。
皇冠依旧是龙袍主流平天冠。
唐朝龙袍:唐朝时期,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老百姓的日常穿衣基本上就告别黄色了。
从此以后,黄色一直作为最高贵的颜色,为历朝历代的皇家所专享。
本图皇冠名曰:翼扇冠。
北宋龙袍: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见开始宋朝的皇帝龙袍也是黄色。
本图皇冠比较个性,名曰:远游冠,俗称十八梁。
南宋龙袍:南宋皇家讲究五行承运的学说,宋朝是火德,火对应的颜色为赤色,因此南宋朝皇帝的龙袍一般用红色。
皇冠没有变,还是北宋的样子。
明朝龙袍:明朝的皇帝姓朱,朱也是红的意思,所以明朝就以红色为正色。
明朝的龙袍有白色、黑色、
黄色、赤色四种,这四种颜色的龙袍都是正式的龙袍,但皇帝上朝大多穿黄色龙袍。
本图皇冠造型独特,名曰:乌纱冕翼扇冠。
清朝皇帝的龙袍开始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俗称长袍马褂。
本图皇冠如宝塔状,名曰:夏朝冠。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c2a418f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a.png)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一.商周服饰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二.秦汉服饰1.秦汉皇帝服饰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龙袍
![龙袍](https://img.taocdn.com/s3/m/d34800c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b.png)
谢谢观看
明代
明代龙袍冕服、衮服:冕服、衮服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明代皇帝只用衮冕,废除其 余五冕,为十二旒冕十二章服,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册拜、正旦、冬至、圣节等场合。朝鲜国王, 皇太子及亲王用九旒冕九章服、世子用八旒冕七章服、郡王用七旒冕五章服。朝鲜所谓"世子“不可用冕,只可用 梁。
皮弁服:是明代皇帝、皇太子及亲王、世子、郡王的朝服。皇帝在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 外官朝觐、策士传胪时穿皮弁服(嘉靖时定祭太岁、山川等神亦穿皮弁服)。
武弁服:武弁服为天子亲征遣将时所着的服饰。
燕弁服:皇帝平日在宫中燕居时所穿。
通天冠服:皇帝在郊庙之前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以及社稷等祀时穿通天冠服。但从《明实录》等史 料记载来看,洪武十年之后基本没有皇帝使用通天冠服的记录,《大明会典》所载冠服制度中也没有收入通天冠 服,可能是洪武中期以后已经不用,其功能大部分被皮弁服代替。
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吉服 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龙袍,是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礼服略 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用的常见礼服,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帝王们 穿着的龙袍,在现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敬畏与神秘的感觉。尤其对龙袍上制作精良、细腻、造型独特的纹饰图 案充满疑惑,本文将对此做简单的介绍。
历史趣谈“黄袍加身” 唐代“黄袍”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
![历史趣谈“黄袍加身” 唐代“黄袍”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https://img.taocdn.com/s3/m/9229b5502b160b4e767fcf9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袍加身”唐代“黄袍”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导语:“黄袍”的流行始于隋唐时期,由于当时崇尚“以黄为贵”,“黄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
但“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则始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的流行始于隋唐时期,由于当时崇尚“以黄为贵”,“黄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
但“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则始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
到宋仁宗赵祯时,还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
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黄色亦为皇帝专用。
黄袍又因袍上绣有龙形图案,索性被叫成了“龙袍”。
11月23日,故宫吉祥物“壮壮”、“美美”甫一曝光,即引发了人们诸多关注,有人点赞,有人吐槽,各种质疑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故宫是明朝皇室建的,为什么吉祥物要穿清朝皇室的衣服?”“龙皇帝”和“凤皇后”首选清朝,对于还不太知道历史的小朋友或者外国人来说,提到故宫就只记得清朝,“这会带来误区的!”“蓝头凤凰站在明黄龙身边,是不是有点违和感?”“皇帝的龙袍一定是黄色的吗?”……在中国古代唐宋之前,君王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没有明确规定。
据《礼记》记载,西周、东周时期“天子着青衣”。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袍服更是五花八门。
进入封建社会后,皇帝所穿的“龙袍”也并非都是黄色的。
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袍服。
因为秦始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深信不疑,认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当然是水克火了。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木,色青;南方为火,色赤;西方为金,色白;北方为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
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西汉龙袍主要是沿袭秦朝龙袍的特点:“以水德居,服黑色。
”到汉生活常识分享。
我国历代官服一览,汉朝最大气,清朝最复杂
![我国历代官服一览,汉朝最大气,清朝最复杂](https://img.taocdn.com/s3/m/29e06d3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4.png)
我国历代官服一览,汉朝最大气,清朝最复杂经过所有国人一同的努力,如今的中国越发地富强昌盛,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我们龙的传人的力量!实际上,虽然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如今的一些国家仍有差距,但是我们却有着让所有国家人民都羡慕的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华上下5000年的传承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秦王横扫六合统一天下,成吉思汗征服中亚、东欧,元朝更是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
这些霸气的帝王朝代无一不让人心生敬仰!而作为一位历史爱好者,小编可以很确定地告诉大家,中国历史就是一本最好的“故事书”,当你越是深入了解其中的故事,你就会越为之沉迷!你将会在其中收获很多的知识和乐趣。
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述一下本期的精彩内容!中华文化传承千年,历经数个强盛王朝,各个王朝的官服也不尽相同,我们就从大一统的秦朝开始细数我国历史上几个强盛王朝的朝服是什么样子的。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亲王嬴政扫六合天下归秦,创立皇帝制。
但是在秦代尚没有完成的朝服制,服饰一般融入五行之说,认为周朝属火而水灭火,黑色主水所以秦朝最高等级的衣服为黑色也就是皇帝穿,三品以上为绿色,庶人为白色大汉王朝,强击匈奴三千里,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而汉代的朝服基本上沿袭了秦制。
也受到五行学说影响,但许多官员在汉朝属什么德行上争论的不可开交,颜色多有变化,到了东汉末年才基本确定了国德为火,所以朝服大多为赤色。
但是有一点没变就是以冠来区分文官戴进贤冠,武官戴豸冠。
3唐朝大唐,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万邦来朝,文化繁荣,思想开放,是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
唐代官服分为两类,一类为祭服或朝服,为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的服装;一类为公服或常服,是平常工作与社交活动的服装。
唐代官服吸收了当时流行的胡服某些特色,并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样式。
而唐代服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圆领。
4.宋朝宋朝经济繁荣,百姓富足,活字印刷航海发达,也因宋代尚文,官服也是从宋代开始日渐繁缛。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7d8a61bcaaedd3383c4d3d2.png)
襕 衫
幞头和幅巾
背子
宋代妇女平 常所穿的背 子,衣襟部 分时常敞开, 两边不用纽 扣或绳带系 连,任其露 出内衣。
穿背子的妇女
在程朱理学“存天
妇女襦裙
理灭人欲”的理性之 美的影响下,服装一
反唐朝的艳丽之色,
形成淡雅恬静之风。
此时的上襦多为大襟
半臂,腰间系以绸带,
• 明朝服饰特点:
• 一,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的带结 形式。
• 二,明代女装与唐代相比,在衣裙比例 上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 上衣,缩短露裙的长度,其衣领也从宋 代的对襟领蜕变为圆领为主。
• 霞帔,云肩,百家衣
霞帔
明女子短带上云衣肩的女子
• (一)凤冠:明初建国, • 就规定皇后在册封、谒庙 • 及重大明会时必须戴凤冠。 • 皇后的凤冠、后妃的凤冠 • 均有明确的规定。
马甲
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 清初,在“男从女不从”的约定之下,满 汉两族女子基本保持着各自的服饰形制。
• 满族女子服饰中有相当部分与男服相同, 在乾嘉以后,开始效仿汉服,虽然屡遭禁 止,但其趋势仍在不断扩大。
• 小两把头是清朝上层贵族妇女梳妆中长
期占统治地位的发型。清初健全冠服制度 ,除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 妃要戴钿子。戴上钿子,脑后再垂发辨就 不适应了。于是,后妃们梳两个横长髻, 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 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 作家常打扮。因为这种发式,平分左右, 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 。
20
女 子 的 三 重 领 深 衣 图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佛 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 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 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 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男子 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轻松、自 然、随意的感觉;女子服饰则 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 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 风格。
中国历代帝王最隆重的服装——冕服_
![中国历代帝王最隆重的服装——冕服_](https://img.taocdn.com/s3/m/e8f418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f.png)
中国历代帝王最隆重的服装——冕服_
冕服是中国历代帝王最隆重的服装,用于祭典。
冕服为玄衣纁裳,即青黑色的上衣和赤黄色的裙子,象征天地的颜色。
穿冕服时佩戴冕冠。
冕服是中国历代帝王最隆重的服装,用于祭典。
冕服为玄衣纁裳,即青黑色的上衣和赤黄色的裙子,象征天地的颜色。
穿冕服时佩戴冕冠。
冕冠服装样式
冕冠分解介绍:
延最上面的木板,又称冕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
后面比前面应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倾斜之势,即有前俯之状,象征国王应关怀百姓的含义,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旒冕板两端下垂的玉串。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
帽卷即帽身,图中没有标出。
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
玉笄插在帽卷两边的纽孔中,用于固定头发。
武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镶成。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丝绳,在颔下系结,用于固定。
充耳缨上左右各一块的黄玉,悬挂于两耳边,象征君王不能轻信谗言。
天河带冕板上垂下来的一条红丝带,长度可以垂到下身,图片中没有画出来。
冕服服装样式
冕服分解解说:
交领右衽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英文y。
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
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为异族或死者的样式。
袂袖子
大带由丝织物制成的腰带
革带由皮革制成的腰带
蔽膝如图从腰带垂下的衣物,因为用于遮蔽膝盖而得名。
赤舄如下图,与冕服配套的鞋子。
中国历代皇帝的服饰,你见过几种?南北朝你肯定没有见过。
![中国历代皇帝的服饰,你见过几种?南北朝你肯定没有见过。](https://img.taocdn.com/s3/m/bae64af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6e.png)
中国历代皇帝的服饰,你见过几种?南北朝你肯定没有见过。
在古代,服饰早已成为地位、财富的象征。
在等级深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对服饰无一例外在材质和颜色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
且各个朝代的帝皇对平民的规定都有区别,但有一点是没有变的,那就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统治地位,坚决不允许百姓穿皇帝的龙袍。
那么,这件象征至高无上的低位的服饰,又是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朝代有各自有什么样的区别呢?NO1:千古一帝——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始皇帝在服饰上面并唯有特殊的制度。
不过由于始皇帝深信阴阳学说,由于周朝“火气胜金,色尚赤”,而秦朝克制周朝故而水德,服饰颜色多为黑色。
值得一提的是秦朝时期参加重大祭祀庆典时需要戴冕冠,穿冕服。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拒不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
冕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财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冕冠的颜色,以黑色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等,以发鬓拴结并在的两侧系上丝带,在腋颔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玉珠,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焉等。
NO2:汉朝——首次采用黄色。
汉文帝时期刘恒所穿的龙袍第一次采用了黄色,而一千多年年黄色作为最高贵的象征一直被沿用下来,直至明清。
汉时期皇帝的冕冠分为十二旒(即十二排),用玉器制成。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道士头)。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历史文化】中国历朝皇族服饰一览
![【历史文化】中国历朝皇族服饰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72cd57eb0975f46527d3e165.png)
各朝皇族服饰一览龙袍:皇帝专用的袍。
又称龙衮。
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
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清代龙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图中所绘洛神形象,无论从发式或服装来看,都是东晋时期流行的装束。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图中帝王头戴白纱帽,外着白穿宽袖狐皮大衣(形如大袖衫),毛在外。
手执如意,也是南朝时所喜尚的习俗。
隋唐五代皇帝服饰隋唐五代皇帝服饰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
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
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
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
元代贵族便服元代贵族便服本图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像戴外白内黑的皮冠(貂皮暖帽),着浅米色毛绒衫,额前有发微微露出,垂至帽下末端向左右分披散。
冠下耳后垂鬟(两辫作成的鬟)。
按《圆史舆服志》记载有:“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
此像为白金答子暖帽穿锦袍的皇帝。
明代晚期金地缂丝孔雀羽龙袍明代晚期金地缂丝孔雀羽龙袍周身绣满龙的纹样。
从服装的样式来看,样式为斜领袍,为皇帝的便服。
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精力了无数次的变化。
总的看来,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
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绘成行走状,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
【历史文化】中国历朝皇族服饰一览
![【历史文化】中国历朝皇族服饰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72cd57eb0975f46527d3e165.png)
各朝皇族服饰一览龙袍:皇帝专用的袍。
又称龙衮。
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
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清代龙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图中所绘洛神形象,无论从发式或服装来看,都是东晋时期流行的装束。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图中帝王头戴白纱帽,外着白穿宽袖狐皮大衣(形如大袖衫),毛在外。
手执如意,也是南朝时所喜尚的习俗。
隋唐五代皇帝服饰隋唐五代皇帝服饰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
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
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
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
元代贵族便服元代贵族便服本图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像戴外白内黑的皮冠(貂皮暖帽),着浅米色毛绒衫,额前有发微微露出,垂至帽下末端向左右分披散。
冠下耳后垂鬟(两辫作成的鬟)。
按《圆史舆服志》记载有:“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
此像为白金答子暖帽穿锦袍的皇帝。
明代晚期金地缂丝孔雀羽龙袍明代晚期金地缂丝孔雀羽龙袍周身绣满龙的纹样。
从服装的样式来看,样式为斜领袍,为皇帝的便服。
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精力了无数次的变化。
总的看来,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
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绘成行走状,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
形容帝王衣冠的词语
![形容帝王衣冠的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0e8c505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1.png)
形容帝王衣冠的词语
以下是一些形容帝王衣冠的词语:
1. 龙袍:绣有龙纹的袍子,是帝王的礼服。
2. 冕旒:指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和礼冠前后的玉串。
3. 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礼服,因上有龙纹,故称。
4. 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帽子,上面有凤凰样的装饰
5. 玉带:用玉装饰的腰带,是古代官员和帝王的一种服饰。
6. 蟒袍:蟒衣的别称,明清时官员及贵胄的礼服。
7. 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
8. 黼黻: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9. 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10. 章服:指古代按等级区分的官服。
古代龙袍的种类
![古代龙袍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9944f9c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0.png)
古代龙袍的种类古代龙袍是中国古代帝王常常穿着的一种袍服,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古代龙袍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下面将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龙袍。
首先是生日龙袍,也称为“华诞袍”。
这种龙袍是皇帝在每年的华诞日穿着的,以祝福君王的寿命延长和国泰民安。
生日龙袍是一种红色的袍子,上面绣有金色的龙纹,纹饰华丽而富有层次感。
其次是加冕龙袍。
加冕龙袍是皇帝加冕时穿着的袍子,以示登基和即位的庄严和威严。
加冕龙袍是紫色的,绣有金色的龙纹和各种吉祥的图案,象征着皇帝的至尊地位。
再次是朝服龙袍。
朝服龙袍是皇帝在朝廷正式场合中穿着的袍子,代表皇帝的威严和权威。
朝服龙袍分为冬季和夏季两种。
冬季的朝服龙袍是黑色的,绣有金色的龙纹;夏季的朝服龙袍是白色的,同样绣有金色的龙纹。
此外,还有礼服龙袍。
礼服龙袍是皇帝在举行盛大典礼或拜见重要外宾时穿着的袍子,显示了皇帝的尊贵和国家的尊严。
礼服龙袍的颜色和纹饰都非常华丽,常常采用金色、白色和红色等鲜艳的颜色,并绣有大量的龙纹、云纹和吉祥纹饰。
最后是常服龙袍。
常服龙袍是皇帝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的袍子,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龙袍来说,它的颜色和纹饰相对简单,以体现皇帝的朴素和自然之美。
常服龙袍的颜色通常是紫色或黑色,绣有金色的龙纹。
总的来说,古代龙袍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龙袍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用途。
龙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表示皇帝统治地位的标志和身份的象征。
它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精髓,堪称中国古代服饰的瑰宝。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https://img.taocdn.com/s3/m/55542f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6.png)
冕冠上使用了传统的珍珠和玉 石,同时也有吉祥图案如龙、
凤、日月等。
在服装的细节上,袁世凯时期 的冕服更加注重装饰和华丽。
当代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场合的冕服
当代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穿着的冕服,上衣为对襟或斜襟,下裳为褶裙,颜色 仍以玄色为主。 冕冠上常饰有金龙、凤凰、祥云等吉祥图案,同时也有珍珠和玉石。
05
保护与传承
保护传统工艺的必要性
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01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统
工艺有助于维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文化。
维护文化多样性
02
冕服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这一
技艺有助于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
促进传统工艺发展
03
保护传统工艺资源,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空
冕服的制作工艺精湛且复杂,涉及刺绣、镶嵌、染色等多种传统技艺。现代社会应加强对 这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以保持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服饰文化创新
虽然现代社会的服饰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冕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之 一,仍然可以为现代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借鉴。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可以创造出更具 特色和创新性的服饰文化。
艺术审美
冕服的设计和制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华美的纹样 、精致的做工和独特的风格,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服 饰审美,也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政治权力的象征
统治者的标志
在古代中国,冕服是帝王权威的象征,只有皇帝、皇后等统治者才能穿着。 冕服及其配饰的质地、颜色、纹样等,都与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力密切相关。
03
现代冕服
孙中山时期的冕服
孙中山时期的冕服较有特色, 上衣多为对襟或斜襟,下裳为 褶裙,颜色以玄色为主。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3e99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5.png)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探究中国古代的帝王冕服主要有三种形式:冠、冕、幞。
冠通常由玉制成,具有不同的外形和装饰,象征着皇权的神圣与崇高。
冕是帝王加冕礼仪中所佩带的头饰,可分为三种形式:距、盖、冠冕。
其中,距是一种锥形高帽,通常用黄色、红色或紫色丝绸制成,象征着权力的至高无上;盖则是皇位的标志,代表皇权的继承与连续;冠冕则是帝王即位大典中佩戴的皇冠,通常由珠宝、宝石和珮等装饰而成,象征着帝王的尊贵和统治力。
幞是帝王肩背的象征,在帝王加冕典礼中由臣子扶持,在平时生活中则代表着皇帝的威仪和地位。
随着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帝王冕服的风格和装饰也发生了变化。
在中国古代,帝王冕服的制作材料分外讲究,通常接受黄色、红色和紫色等鲜艳的颜色来表达皇权的威武与神圣。
而在宋、元、明、清等后期,帝王冕服的装饰也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龙、凤、云纹、寿字等图案,以表达皇权的威武和统治的合法性。
除了装饰风格的变化,帝王冕服的制作工艺和设计也在不息演进。
早期的冠冕多以金属为材料,制作工艺简易粗拙;而到了后期,帝王冕服更多地接受绢绸和丝绣等材料,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和繁复,重视细节和雕刻,体现了帝王对于装饰的要求和对品质的追求。
帝王冕服的探究除了了解历史制度和文化进步外,还可以从中窥见一些历史事件、政治动乱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导致了帝王冕服的衰落,帝王权力的缺乏使得冕服逐渐失去其象征意义;而到了隋唐时期,帝王冕服得到了复兴,从中可以看出政权的稳定和帝王权威的恢复。
另外,帝王冕服也透露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和信仰。
例如,帝王冕服中的龙纹代表着皇权的象征,龙是中国古代听说中的神物,象征着帝王的神圣地位;寿字则代表着皇帝的长寿和国泰民安,寓意着帝王的美妙愿景与期望。
总之,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的探究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对冕服的深度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帝王制度的变迁、皇权的演变以及帝王对于服饰的要求和期望。
古代登基服装
![古代登基服装](https://img.taocdn.com/s3/m/99e5de6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5.png)
古代登基服装1. 皇帝登基服饰 - 冕服- 形制- 冕服由冕冠、玄衣、纁裳等组成。
冕冠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其顶部有一块长方形的冕板,前低后高,象征着天圆地方。
冕板前后分别垂有若干旒,旒以五彩丝线穿玉珠而成。
不同等级的冕服旒数不同,皇帝的冕服旒数最多,例如在周礼中规定天子之冕十二旒。
旒的作用除了体现等级之外,也有蔽明的含义,提醒帝王不可视非,要洞察大体。
- 玄衣纁裳,玄色象征天,纁色象征地。
衣服上绣有各种章纹,如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绘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绣于裳。
这些章纹都有特殊的寓意,日、月、星辰表示照临,山表示稳重,龙表示应变,华虫表示文丽等,体现了帝王统治天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 颜色与材质- 颜色上遵循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
玄为天色,纁为地色,这种配色体现了皇帝作为天子,上承天命,下治万民的身份。
材质多选用丝绸等高档织物,制作工艺精湛,往往由专门的工匠和机构负责制作。
例如在明代,宫廷设有织造局,负责供应宫廷所需的丝绸织物,包括登基等重要场合的冕服制作材料。
- 文化内涵- 冕服是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的重要体现。
它承载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秩序和君权神授。
皇帝穿着冕服登基,向臣民展示自己是上天选定的统治者,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这种服饰文化也影响到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等,在其古代宫廷服饰制度中都能看到中国冕服制度的影子。
2. 不同朝代的特色与演变- 汉代- 汉代初期,皇帝的登基服饰基本遵循秦制,但又有所损益。
汉代冕服在颜色和章纹上与先秦时期有所传承,同时在制作工艺上更加精细。
例如,汉代的冕冠旒珠的质地和颜色搭配更加讲究,衣服上的刺绣工艺也有了新的发展。
而且汉代开始将阴阳五行学说与服饰制度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祭祀和登基等场合,在服饰的颜色和配饰上会有一些微调,以符合当时的祥瑞观念。
- 唐代-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在皇帝登基服饰方面也有创新。
唐代的冕服在形制上虽然保持了冕冠、玄衣纁裳等基本结构,但在装饰上更加华丽。
龙袍的发展历程
![龙袍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5ca89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b.png)
龙袍的发展历程龙袍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华礼服,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帝王时代。
下面将为您介绍龙袍的发展历程。
最早可考的龙袍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等时期,当时龙袍作为帝王的专属服装,象征着其至高无上的权力。
这些早期的龙袍多为黄色,被视为地位高贵的象征。
在这个时期,龙袍的设计比较简单,多以刺绣的方式将龙纹加在袍子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袍在汉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朝时期的龙袍有了更精致的刺绣工艺,纹饰更加细腻,采用了更多的色彩来增加袍子的豪华感。
此时的龙袍开始采用更多的辅助服饰,如饰带、领子等,使得整个龙袍的装饰更加丰富。
进入唐朝时期,龙袍的样式和装饰更加多样化。
唐朝的龙袍以红色为主要色调,更加注重袍子的剪裁和质地。
此时的龙袍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而精工的艺术品,龙纹的刺绣更加细致,且常常配以珠宝等饰物来提升华丽度。
唐朝的龙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后来龙袍的传统样式的基础。
宋朝时期,龙袍的发展受到了壮丽的宫廷建筑和绘画艺术的影响。
宋朝的龙袍注重整体的和谐与平衡,更加讲究色彩的搭配和纹饰的精细修饰。
此时的龙袍更加注重装饰和刺绣的质感,常常使用更多的金银线以及珠宝来提升袍子的华丽感。
明清时期,龙袍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明朝时期的龙袍多以黄色为主色调,黄色被视为皇家权力和至高无上的象征。
清朝时期,龙袍的设计更加注重尺寸和比例的平衡,袍子的面料更加讲究,采用高质量的绸缎和锦缎制作。
龙袍的刺绣也更加精美,使用了更多的线材和色彩来展现龙的神秘与华丽。
近现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龙袍逐渐转变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传统礼仪的代表。
虽然现代龙袍的制作和传统龙袍有所不同,但其仍然保持着继承和创新的精神,传承着中国古代龙袍的瑰宝文化。
龙袍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华民族服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的服饰
![皇帝的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bbdfccf1f8c75fbfc77db2e6.png)
皇帝的服饰汉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
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冕冠,是皇帝、公侯、卿大夫的祭服。
冕綖长一尺二寸(合27.96厘米,汉尺一尺合0.233米),宽七寸(合16.31厘米),前圆后方,冕冠外面涂黑色,内用红绿二色。
皇帝冕冠十二旒,系白玉珠,三公诸侯七旒,系青玉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
各以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
戴冕冠时穿冕服,与蔽膝、佩绶各按等级配套。
用织成料制作,由陈留襄邑的服官监管生产。
宋宋朝皇帝服饰,有裘冕、衮冕、通天冠服、履袍、衫袍及御阅服等。
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
绛纱裙,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会、大册命则服之。
此图为戴通天冠、穿绛纱袍、佩方心曲领的皇帝(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
宋代皇帝朝服——本图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黑舄图。
带你了解下你所不知道的龙袍
![带你了解下你所不知道的龙袍](https://img.taocdn.com/s3/m/c6da17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5.png)
带你了解下你所不知道的龙袍
皇袍,是古代皇帝的服饰,无论颜色、款式以及其上细微的纹样,无不具有深刻的含义。
衮服最早不是黄色的。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始穿黄袍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
"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袍遂为皇室专用之服。
明代皇帝衮服主要纹饰为十二章,其中团龙12,用孔雀羽线缂制,前身、后身各3(径32厘米),两肩各一(径29厘米),下摆两侧各二(径28厘米)。
日、月、星辰、山纹分布在两肩、盘领背部下方和肩部。
四只华虫(雉鸡)在肩部下侧。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织成两行,相对排列于大襟上。
满清入关以后,废除中国传统的汉服制度,实行剃发易服政策,衮龙袍与其他汉服一道,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满清皇帝所穿的龙袍为满族服饰改制,配以汉族传统的纹、章。
清朝龙袍以明黄色为主,领、袖用石青色金缘镶绲。
龙袍上绣有九条龙,其中有一条龙是绣在衣襟里面,《清通志·器服略》谓:"皇帝龙袍,色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
"《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二》亦载︰"龙袍,色用明黄。
领、袖俱石青,片金缘。
绣文金龙九。
"北宋戏曲有《打龙袍》。
在京剧中,戏衣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五爪龙只能用在象征皇家的黄色龙袍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尚黄龙袍 理论成熟
• 天德之美 • 神圣、尊贵、崇高、庄严 •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宋元明清
• 宋:宋太祖黄袍加身,龙袍又称黄袍 • 元:具有蒙古服装的风格 • 明:汉朝风格的黄色龙袍 • 清:具有旗服风格的黄色龙袍
龙袍图案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 般为9条 :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 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皇帝龙袍的演变规律
特征越来越突出 礼法越来越严密 礼仪越来越严格
主讲人:刘长业 策划人:刘海峰 资料提供:吴秀腾、刘恒
惟我独尊
——浅谈封建帝王龙袍颜色的转变
古代帝王龙袍
礼服
礼服
常服
朝服 (公服)
祭服
秦汉
水
பைடு நூலகம்(秦)
土 “五(德汉”) 说
火首黑次色袍黄服袍服
黑色冕服
金
木
汉朝
承秦制:皇帝袍服无太大改变 尚黄色:君权的象征
五行 “土”
五方 央”
“中
隋唐皇帝龙袍
• 魏晋:“五德”说受到挑战 • 隋朝:皇帝着黄袍,但未明令禁止他人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