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DIC早期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2・
・检验与临床・
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DIC早期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宋长广
柳爱英
贾玉东
王源自文库英
刘永会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分子标志物(TM、F1+2、pTG、D--"聚体)含量变化在DIC早期诊断中 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 可疑DIC病例组血清TM、F1+2、p- TG、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并随着DIC的发展而逐步 升高。结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含量变化,不但可以作为DIC早期预测、诊断的重要指标,而且其动 态测定结果还可以作为监测DIC病情发展情况、评价疗效、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实 验参数。 【关键词】血液凝固因子;
文 献
当血液中存在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冷凝球蛋白、有核 红细胞、难溶红细胞等非白细胞颗粒时,由于颗粒大小在白细 胞计数区域,所以在许多计数仪中被误认为白细胞而计数在 内,直方图显示与y轴有个很高的截距,提示在35 fI。左右计 数受到干扰【3]。对此,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在白细胞计 数35 fL起始处设有阈值监控,若白细胞在35 fL处的数量超 过该阈值,则会触发报警。仪器采用智能微数技术,通过复杂 的算法自动纠正计数值,并报告纠正值。不管白细胞结果是否 被纠正,在血细胞参数栏患者结果中,每份标本均可看到白细 胞结果与对应的未纠正值。若白细胞结果与未纠正值一致,说 观结果不需纠正;若白细胞结果低于未纠正值,则说明结果已 被纠正。仪器对所有纠正过的白细胞结果均在其右侧提示框 中显示“Cellular Interference”怀疑性旗标。 本组评价结果显示,仪器自动纠正后的计数结果与手工法 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 而未纠正的计数值以及HmX血液分析仪的测定值均与手工 计数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纠正计数有效地减少了非 白细胞颗粒的影响。这与Igout等n1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白 细胞计数报道一致。精密度试验显示,纠正计数值的CV值较 小,而纠正幅度较大的未纠正计数值的cv值较大,说明某些 (上接第792页) 活化的指标之一[4]。TM是由554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的 单链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5 kd,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 栓主要活性物质,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破坏时释放出来,与凝 血酶以l:1的比例结合成复合物,在钙离子作用下,复合物与 蛋白c结合而使蛋白C活化,并使活化速度增快2 000倍。结 合后,把起凝血作用的酶转变成抗凝血作用的酶,特异地作用 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第V因子、第Ⅷ因子,提高蛋白C的活 性,发挥抗凝作用。研究证实,在DIC前期患者血清TM即增 高,并随着DIC的发展而逐步升高,其程度与内皮细胞损伤呈 正比。TM已被用来作为某些疾病微廊管(DIC等)损伤的独 立标记物,以及判断DIC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5]。 TM、TAT、争TG、D二聚体等凝血分子标志物,可以反映 DIC发生早期血栓形成所涉及到的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纤溶与 抗纤溶系统、血小板系统、血管内皮系统等各个环节的病理生 理变化状况。上述血清分子标志物的含量变化,不但可以作为 DIC早期预测、诊断的重要实验指标,而且其动态测定结果还
表3不同放置时间下重复测定的结果
干扰因素的存在导致未纠正的原始计数值重复性较差。在使
用HmX血液分析仪的时候观察到,提示手工复枪的标本,白
细胞计数值的霞复性往往亦较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血液中 若存在微凝丝、微凝块、血小板聚集及不定形物凝集等干扰物 时比较易受标本混匀程度的影响,造成原始计数的不均一性。 稳定性试验显示标本放在室温条件下8 h内白细胞计数的纠 正值变化不大。首次计数纠正幅度不大的部分标本,再次计数 时有些未报计数干扰,但其测定值与首次计数的纠正值相近。 此种现象町能是首次计数时,标本的混匀程度不够所致。8~
表1
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M、F1+2、13-TG、胁二聚体水 平测定结果显示,DIC患者在发病早期血清TM、F1+2、13-TG、 n二聚体水平就已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M、F1+2、[3-TG、D---聚体水平(-士s)测定结果
注: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FDP的抗凝作用减弱,最终导致严重出 血。血栓形成的前奏是凝血系统的激活和抗凝物质的消耗,而 凝血系统启动的最直接的物质是凝血酶的生成。Fl+2是在 活性X因子作用于凝血酶原而生成凝血酶的过程中裂解释放 出来的断片活性多肽。反映j,体内凝血酶生成的亢进,是反映 凝血酶生成的最敏锐指标[1-3],其含量或活性变化是DIC等血 管内血栓形成的前奏。D-Z.聚体作为纤维蛋白区别于纤维蛋 白原分解过程的降解产物,是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 以及确诊和证实血栓形成(DIC等)的关键性试验指标,准确率 达93.8%。0-TG为血小板特异蛋白,存在于血小板的n一颗粒 内,在血小板受某种因素的刺激而被激活时从血小板中释放出 来,参与血栓的形成,0-TG町作为判断血小板(下转第794页)
结 果
1.研究对象
1)病例组:为近5年来在本院住院治疗中
临床上怀疑有出血倾向,且根据病情进展证实存在DIC的各 类疾病患者82例。其中产妇16例、创伤14例、癌症18例、各 类感染7例、白血病7例、肝硬化7例、心梗和心衰4例、肺栓 塞2例、其他患者7例;男29例,女53例,年龄3~80岁,平均 46.2岁。有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健康对照组:为同期 住院的产妇、手术等患者,排除有出、凝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
E6]孙冶,黄萃,刘胜勇,等.标本静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3);190—190. (收稿几期:2008—09—03)
可以作为监测DIC病情发展情况、评价疗效、判断疾病严重程 度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实验参数。
参考 文 献
[1]彭作辉.DIC诊断的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t12(6):285. [23万楚成,夏云金,章正华,等.止凝m分子标志物在急性白血病合 并I)IC巾的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8):18. [33李君君,陈方平。颜家运,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实验 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16(2):16. [4]郑萍。徐恩英.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聚 体在弥散性m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6,
[1]叶应妩,工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 大学出版社,1997.4-5. [2]余松林,向惠云.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与SAS程序[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20—22. [3]丛书隆.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 997.93—95.
[4]Igout J,Fretigny M,Vasse M,et a1.Evaluation
D()l:10.3760/cma.j.issn.1673-4130.2009.08.030 作者单位:252800 IlJ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宋长广、贾玉东、王兰 英、刘永会);252800山东省高唐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柳爱英)
万方数据
・794・
垦匿垫堕匡堂塑查垫塑生!旦箜翌鲞箜!塑丛』!苎!丛盟!垒迥堡垫塑!型:盟!堂!
资料与方法
者50例。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16~65岁,平均44.5
岁。
2.试验方法
1)对有出血倾向或症状的可疑DIC患
者,按实验要求抽取血液样本,室温放置2 h或4℃过夜后于

000×g离心20 min,分离血清放于一20℃或一80℃保存备
用,避免反复冻融。2)使用北京北方伟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办事处)提供的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与德国产全自动酶免仪,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 3.统计学方法所测数据均采用i土s表示,均数间差异 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2):189.
[53王志新,李艳萍.弥散性皿管内凝血患者分子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6):51. (收稿几期:2008—11-04)
万方数据
正常人体血液中存在凝血、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生理情况下,凝血与抗凝血、纤溶与抗纤溶之间互相制约,保持 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的流体状态和可凝固性。而由于血管内 广泛凝血,使大量的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如Ⅶ、X、V、Ⅱ、I因 子等)被消耗,使血液迅速进入低凝状态,引起凝血障碍,同时 纤溶系统被激活,功能亢进而使纤维蛋白原大量溶解,使纤维
生物学标记;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
文章编号:1673—4130(2009)08—0792—02
中图分类号:R446.61;R554.8
文献标识码:B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 过程,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则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因 此,早期诊断具有莺要的临床意义。为给临床提供具有早期诊 断价值的实验指标,现对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凝血酶原片段1+2(prothrombin fragment 1+2,F1+ 2、)、血小板血栓球蛋白([3-Thromboglobulin,pTG)和n二聚 体(D-Dimer,D-D)等分子标志物进行测定,为临床早期诊断 DIC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LH750 haematology analyzer compared with and
of
the
Coulter
as
flow
cytometry
the reference method
for
WBC,platelet
nucleated RBC
count
口].Clin
Lab
Hamatol,2004,26(1):1—7.
24
h后纠正结果呈下降趋势,叮能久置后白细胞体积缩小[5],
白细胞分布在35 fL左右的数量增加,导致纠正幅度增大,纠
正值减小。 讨

总之,本组评价结果表明,LH750血液分析仪提供的白细 胞计数纠正功能提高_r仪器计数的抗干扰能力,使计数结果更 加可靠,降低了复检标本的数_最,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意思的 是,检测室问质评标本时,偶『『Ii也发现白细胞计数被纠正的情 况,可能与这些质控晶中细胞颗粒分布异常有关。而目前大部 份仪器没有纠正功能,故此时如报纠正计数值,可能反而导致 不满意的室间质评结果。 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