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B(1)
![《政治经济学》练习B(1)](https://img.taocdn.com/s3/m/95babaed65ce050877321318.png)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B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2,劳动对象是:A、传导劳动的物质资料;B、原材料;C、生产手段;D、把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东西;4,劳动资料是:A、使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连接起来的一切物质资料、B、生产工具;C、生产工具与和原材料;D、把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东西;6,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生产工具的不断变革;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质;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8,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10,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方法是:A、唯物辩证法;B、科学的抽象法;C、逻辑法和历史法的统一;D、系统的方法;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产力;B、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D、经济基础;14,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A、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B、雇佣劳动;C、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D、机器大工业;1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密切联系:A、生产方式;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资料所有制状况;D、生产力和上层建筑;18,从劳动过程来看,修配厂正在检修的机器设备是:A、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C、劳动产品;D、劳动对象;20、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根本的动力是:A、生产者的消费;B、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C、生产关系的性质;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为人们可以:A、创造经济规律;B、改变经济规律;C、消灭经济规律;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4,在屠宰场和种植业中,牛分别是:A、劳动对象和劳动力;B、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和劳动产品;2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科学技术;D、生产劳动;28,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A、社会的上层建筑;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产资料;30,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正确的是:A、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32,“手推磨生产的是封建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指的是: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34,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生产力;D、意识形态;二、判断题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1章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291b911efc4ffe473368ab74.png)
第1章商品和价值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资源配置二、选择题(下列选项至少一个是正确的)1、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2、在一只绵羊=2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表现出来的A.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3、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满足人们需要物质实体C.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4、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5、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B.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E.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价值6、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A.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C.简单劳动只有换算成各种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D.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问答题1.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其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各是什么?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二、选择题1、A,2、B,3、C,4、ADE,5、AB,6、ABE。
三、问答题1.参考答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d5b1b7fd0a79563c1e7227.png)
第三讲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商品市场上,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A.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 B.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C.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D.价值规律的内容 答案:B
)
第三讲 练习题
3、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B 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 )。 A.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 B.依靠延长工作日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C.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D.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E.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答案: A
5 、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 A 工人工资的多少 B 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D 利润率的高低
6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 ) A 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B 创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 需要 C 为了获得价值 D 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8 、资本主义工资是( A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 劳动的全部报酬
3、解答: m1′=(10×10×0.2-4)/4×100 % =400% m 2′=(8×50×0.2-10)/10×100% =700%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高了,即从400% 提高到700%。
竞赛:谁先谁后
价值规律的作用
P42
剩余价值论的内容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P122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 过程的统一P123 3、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 带来124 4、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P127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2b5464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9.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集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2.物资资料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
3.物资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4. 与的结合方式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5.社会生产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和。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7.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8. 是形成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9.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很强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和的统一。
10.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①生产关系②生产力③经济规律④物资资料生产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①商品②物质资料生产③生产关系④生产力3.生产资料是指()。
①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②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③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④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4.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①生产资料②劳动对象③生产工具④上层建筑5.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
①社会生产力②社会生产关系。
③劳动过程④物质资料生产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分配关系③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④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①生产②分配③交换④消费8.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资料④劳动者9.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 )。
①人们不能认识经济规律②人们可以创造经济规律③人们不能运用经济规律④人们可以认识但不能改变经济规律10.价值规律是( )。
①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②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③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④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力是()。
①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②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③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④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生产关系是()。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1)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f0ebdb97e21af45b207a81e.png)
第一章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3、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交换顺畅利于生产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6)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引导着生产。
消费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
4、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它在客观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并随客观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有什么特点?(1)总是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受利益关系的限制。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唯物辩证法;(2)科学抽象法;(3)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4)其它方法。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之中,两者之间相互依赖,互为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517310fe4733687e21aaab.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生产资料是指()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6、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A、劳动B、资本C、生产资料D、劳动对象E、劳动资料2、生产力是(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生产关系是(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C、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D、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E、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 )A、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C、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D、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决定作用5、构成社会再生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生产B、市场C、分配D、交换E、消费6、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 )A、消费决定生产、交换、消费B、生产反作用于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交换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也起决定作用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E、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7、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E、不论人们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们都存在和起作用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人们()A、不能消灭它B、不能认识它C、不能发现它D、不能利用它E、不能创造它9、政治经济学是()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研究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E、为其它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10、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三、辨析题1、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所以二者没有根本的区别2、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四、论述题1、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B5、B6、A7、A8、D9、D二、多项选择题1、ADE2、ABCE3、ABCDE4、ABC5、ACDE6、CDE7、ACDE 8、AE 9、BDE 10、BD三、辨析题1、错误。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08fa26f121dd36a32d82c0.png)
旗开得胜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旗开得胜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 生产关系4. 生产方式5 经济规律三、分析判断2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习题答案(第1章)一、综合选择1.A2.A3.A4.C5.AD6.AC7.ABCD8.ABC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政治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政治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c6beecc7e21af45b307a8d4.png)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越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也就越高,从而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就越丰富。
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①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②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③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物的因素,它们又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力中的这三个实体性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
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就愈高。
科学技术愈发展,生产工具就愈先进,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会提升。
2.劳动对象答: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原有的物品,如地下的石油、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天然的鱼类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的生产物,如纺织用的棉纱、建房用的砖瓦、炼钢用的生铁等,这类生产物通常被称为原料或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
过去,很多地面和地下资源没被开发利用,而现在已经进行了开发利用,如开发地层深部的资源、海底资源,以及利用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
随着稀有元素、同位素、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制造出很多新型的原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
此外,生产过程排出的一些废料也被作为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这样,就使劳动对象大大超出了原有的物质资料的范围。
3.劳动资料答: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6ae733caaedd3382c4d33b.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导论)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0d8085195f312b3169a560.png)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人类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衣、食、住等生活资料。
这些生活资料只能靠人们自己的生产活动来创造。
②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生产活动,也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人们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从事政治、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
(2)生产力①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生产力的构成a.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
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现了自然物质的许多新的有用属性,从而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
b.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也称为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c.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
如果没有劳动者来操作,任何先进的工具都将变成一堆废物。
(3)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称。
(4)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de9265580216fc700afdba.png)
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第二章商品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
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
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
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
(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
(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5be836f18583d049645996.png)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修订本)
第一部分 同步练习……………………………………………………………3
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经济规造规律
C经济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E违背经济规律要受到它的惩罚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历史唯物主义方法B边际分析方法 C矛盾分析法
A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B 交换的发展使某种商品成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一般等价物
C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D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固定地表现在贵金属上
E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2.试述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第二部分 综合练习……………………………………………………………26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36
第一部分 同步练习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填空题
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 个别资本所有者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B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政治经济学题库
![政治经济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f34e89c3f705cc17552709de.png)
政治经济学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二、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商品生产6.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8.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9.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 劳动生产率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D. 社会生产力10.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11.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政治关系 B. 宗教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1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 B. 交换C. 分配D. 消费13.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A. 厂房 B. 机器C. 原料D. 工具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C. 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5.生产资料是()A. 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B. 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C.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D. 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物质资料的生产 B.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C. 社会生产力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A. 社会生产过程 B. 社会生产活动C. 社会生产效率D. 社会生产方式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B. 一定的社会形态C.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9.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A.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A. 紧密联系经济基础 B. 紧密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C. 紧密联系生产方式D. 紧密联系经济机制三、多选题: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手段D.科学技术E.经济信息2.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有:()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管理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 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D. 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 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4.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5.生产工具 ( )A.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 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 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 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6.生产力 ( )A. 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 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 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 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7.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 ( ) A. 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B. 分配关系C. 交换关系D. 消费关系E. 借贷关系8.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 ( ) A. 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 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 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 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 能够消灭经济规律9.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主导和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生产为分配、交换、消费提供对象B. 生产为分配、交换、消费提供方向C. 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D. 生产是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最终目的E. 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10.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 ( )A. 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B. 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C. 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D.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E.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 (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C. 逻辑方法D. 历史方法E. 科学的抽象法1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 ) A.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C.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 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 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1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 )A. 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E.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1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 )A.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B. 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 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D. 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 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四、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 导论
![政治经济学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d5e33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4c.png)
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单选题1.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古希腊思想家是()A.色诺芬(正确答案)B.蒙克莱田C.李嘉图D.西蒙斯第答案解析:“经济”——色诺芬“政治经济学”——蒙克莱田2.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提法的是()A.色诺芬B.蒙克莱田(正确答案)C.亚当•斯密D.马尔萨斯3.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的是()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正确答案)B.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答案解析: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这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4.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威廉•配第(正确答案)B.亚当•斯密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植根于()A.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B.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C.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成果D.社会经济实践(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理论”,只要是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是()A.理论完善B.理论科学C.与时俱进(正确答案)D.反映规律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资料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正确答案)C.劳动资料生产D.劳动力的生产答案解析:物质资料生产包含两方面: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8.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A.生产资料(正确答案)B.物质资料C.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答案解析: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9.生产中的能动因素是()A.人的劳动(正确答案)B.劳动资料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答案解析:能动的意思是主动而非被动,人的劳动是一种自主活动1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经济关系B.社会生产关系(正确答案)C.社会基本矛盾D.社会经济规律11.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正确答案)B.分配C.交换D.消费答案解析:生产——决定作用分配、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12.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诸关系的总和,它们是()A.生产、管理、交换、消费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正确答案)C.生产、分配、积累、消费D.生产、分配、交换、创新13.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正确答案)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资料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正确答案)C.劳动资料生产D.劳动力的生产1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A.客观经济规律(正确答案)B.经济发展动力C.资本主义剥削实质D.经济增长方式16.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正确答案)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17.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B.价值规律(正确答案)C.剩余价值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18.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唯物辩证法(正确答案)B.科学抽象法C.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法D.归纳和演绎法答案解析:注意题干问题:根本方法二、多选题背诵时先记住问题答案有几个要点,再背诵具体内容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任务有()A.威廉•配第(正确答案)B.亚当•斯密(正确答案)C.大卫•李嘉图(正确答案)D.西斯蒙第(正确答案)E.马尔萨斯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正确答案)B.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C.重商主义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正确答案)E.西方经济学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有()A.人的劳动(正确答案)B.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劳动对象(正确答案)D.科学技术E.自然资源4.经济规律的特点是()A.经济规律是长久不变的B.经济规律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答案)C.经济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D.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正确答案)E.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C说法是错误的5.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正确答案)C.按劳分配规律(正确答案)D.按比例分配社会资源规律E.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唯物辩证法(正确答案)B.科学抽象法(正确答案)C.归纳和演绎法(正确答案)D.系统方法(正确答案)E.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正确答案)7.政治经济学是()A.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正确答案)B.理论性与科学性的统一C.制度性、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制度性、阶段性与历史性的统一E.制度性、社会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全套参考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全套参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dc65d6f50e2524de4187e8b.png)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二、填空: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2. 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3.劳动资料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4.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6.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7.分配通常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劳动力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
8.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动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9.经济规律的作用具有客观性,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0.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规律是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
三、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①生产力②科学技术③生产方式④物质资料生产2.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①物质利益关系②政治利益关系③平等交换关系④自由买卖关系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现在( )①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惟一动力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关系性质的主要标志③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④科学技术决定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水平4.构成生产资料的因素是①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②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③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④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人们在再生产中的地位③产品的分配形式④产品的交换形式6.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①劳动生产率②生产力③科学技术④生产关系7.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终点是①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②成果的分配过程③产品的交换过程④产品的消费过程8.产生经济规律的主要经济条件是指①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②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③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④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9.由于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人们①不能创造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②不能认识它,但能利用和改造它③不能利用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④不能改造它,但能认识和利用它10.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①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③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④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四、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①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③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④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⑤它是人类政治、科技、艺术等发展的基础2.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是①生产的主体②首要的生产力③起着最重要和主导作用的因素④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⑤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3.从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看,生产的客观条件包括①劳动者②原料③生产工具④未经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⑤加工劳动对象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4.科学技术①是第一生产力②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③是生产关系的标志④推动了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⑤在发展中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往往反映在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②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力③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⑤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6.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①四个环节互起决定作用②生产对分配、消费、交换具有反作用③分配决定生产、消费、交换④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⑤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7.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①为消费提供对象②决定消费的方式③决定消费的社会性质④决定消费的水平⑤是消费的最终目的8.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能够①创造经济规律②认识经济规律③改造经济规律④利用经济规律⑤消灭经济规律9.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①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②前者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后者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③前者绝大多数只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作用,后者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④对前者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受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对后者则不受这种局限⑤对前者只能认识而不能利用,对后者既能认识又能利用10.在某个特定社会经济形态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有①价值规律②剩余价值规律③按劳分配规律④按比例分配生产要素规律⑤节约劳动时间规律五、判断正误:(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前六章 练习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前六章 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ca4c19a6c30c2259019ef5.png)
第一章导论同步练习题目(一) 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D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社会生产方式D 物质资料的生产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B )A.劳动产品B.生产资料C.生产方式D劳动过程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资源的而优化配置 D 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4.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C)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消费6作为马克思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B)A 政治关系B.物质利益关系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B)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 C 科学技术D,劳动力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9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D)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C)A.主观主义B.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BCE)A.劳动技术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D.劳动方式 E 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ABCD)。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C.炼钢厂的生铁D.织布厂的棉纱E.织布厂的纺织机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ABC)A.生产工具B.基础设施C.能源设施D.未经人们劳动加工的自然物质E.已经人们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4.生产关系(ABCD)A 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B 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C 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D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E 决定生产力5.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说法正确的包括(BCD)A 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B前者与人们的经济活动密切联系。
政治经济学01第一章 导论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01第一章 导论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c8022fd15abe23492f4d45.png)
第一章导论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 B )A 研究政治的学科B 独立的经济学科C 既研究政治也研究经济的学科D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C )A 生产力B 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上层建筑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经济规律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 )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力C 劳动力D 商品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A )A 社会的生产方式B 客观经济条件C 社会经济关系D 社会发展条件6、生产力(B )A 就是科学技术B 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C 就是生产工具D 是生产的平均水平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 )A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B 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C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8、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的是( C )A 经济制度B 生产力C 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体制9、在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B )A 政治关系B 生产关系C 阶级关系D 家庭关系10、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 C )A 自然的关系B 社会的关系C 人的关系D 物质资料的关系1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B )A 交换B 生产C 消费D 分配12、生产资料包括( A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C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D 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13、煤矿上用来运煤的道路是( C )A 原材料B 劳动工具C 劳动资料D以上都不对14、即将开采的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属于(A )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原材料D 以上都不对1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C )A 资本的秘密B 商品的秘密C 经济规律D 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16、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D )A 价值规律B 市场竞争规律C 按劳分配规律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7、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两个层面,其中,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的层面是( B )A 生产力B经济制度C经济体制D生产资料所有制18、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学者是( A )A蒙克莱田 B 马歇尔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19、下列不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是( D )A 煤矿工人将埋在地下的煤开采出来B 炼钢厂的工人将矿石炼成钢铁C 纺织厂的工人将棉纱织成布D 地底下煤炭、石油的形成20、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是指( B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生产资料所有制21、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紧密联系(B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生产力C 人们的交换关系D 物质利益分配关系22、经济规律是指(D )A 经济形式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B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C 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2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C )A 先进B 在发展C 符合生产力状况D 占统治地位2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段话说明的是( 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D 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25、我国1958年开始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搞“一大二公”,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给社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fb03569851e79b8968022672.png)
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3、为什么要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4、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5、什么是经济规律,它有哪些特点?6、为什么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规律?7、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联系实际说明按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性?8、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是什么?第二章商品经济及其规律1、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种基本经济形态?2、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7、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8、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哪些类型?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9、什么是通货紧缩?它有哪些类型?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0、试述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的内容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为资本的前提?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4、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6、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7、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有何重要意义?8、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原因、实质和影响是什么?9、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它和资本积累是什么关系?10、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1、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有几种?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的关系如何?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1、试述产业资本的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方式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资料
3、劳动对象
4、生产力
5、生产关系
6、经济规律
二、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
A.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
A.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
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
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
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
4、生产关系是()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
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5、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6、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
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 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
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 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一环节之上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
A.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
B.资本集中和垄断现象日益严重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劳动价值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重商主义经济学 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性的活动。
2、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3、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4、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5、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6、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二、选择题
1、D
2、B
3、B
4、ACD
5、
A
6、ABC
7、A
8、D
9、ACD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