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罗曼罗兰与音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6罗曼罗兰(节选)课后习题粤教版必修1(2021学年)

高中语文6罗曼罗兰(节选)课后习题粤教版必修1(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6 罗曼罗兰(节选)课后习题粤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6 罗曼罗兰(节选)课后习题粤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6 罗曼罗兰(节选)课后习题粤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6 罗曼·罗兰(节选)一、夯基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ﻩ( )A。

峡.谷/挟.持喧嚣./混淆.充当./长歌当.哭B。

倾.注/顷.刻奔.放/狂奔.狂暴./一曝.十寒C.消遣./谴.责分歧./伎.俩涨.潮/热胀.冷缩D。

阻.碍/狙.击ﻩ遗.嘱/反馈.ﻩ屏障./重峦叠嶂.:A项,xiá/xié,xiāo/xiáo,dāng/dàng;B项,qīng/qǐng,bēn,bào/pù;C项,qiǎn,qí/jì,zhǎng/zhàng;D项,zǔ/jū,yí/kuì,zhàng。

2.(2017·全国Ⅲ)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ﻩ(导学号57950022)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A项,“承蒙”属于客套话,受到,不能用于说话人自己;B项,“高足"属于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此处应为“学生";D项,“恭候”,恭敬地等候,不能用于对方.3。

昆虫与音乐的阅读答案

昆虫与音乐的阅读答案

昆虫与音乐的阅读答案温煦的春,酷热的夏,凉快的秋,不知疲乏的昆虫歌手们总是在廉价地演奏。

甚至在那静寂的寒冬,在室内,尤其是在厨房里你也会间或观赏到灶蟋好听的歌声。

其实许多昆虫都能歌颂。

据不完全统计,发音昆虫有16目之多。

有人曾经灌有一盘名为《昆虫》的音乐磁带,听着其作品,自然地便把人融入法国闻名文学家罗曼·罗兰笔下克利斯朵夫躺在万物滋长的草地上,“闭着眼睛,听那个看不见的乐队合奏”的情景:“一道阳光底下,一群飞虫围着芳香的柏树发狂似地打转,嗡嗡的苍蝇奏着军乐,黄蜂的`声音像大风琴,大队的野蜜蜂好比在树林上飘过的钟声……”昆虫的歌,假如加以放大,那就更有意思了。

有的似马嘶,有的像鸟鸣,有的如风吹,有的又像……北京农业高校杨集昆教授那里有一盒飞虱发音的磁带,假设把它们用声音分析摄像仪转变成波形图,那么可以进行昆虫的分类。

昆虫不仅自身产生音乐,而且也使很多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

关于昆虫的词牌名有“蝶恋花”,曲牌名那么有“扑灯蛾”、“粉蝶儿”等。

关于昆虫的曲子有:笛曲《花香蜂舞》,又名《一架蜂》、《一江风》,原传于山东菏泽地区,旋律精美,节奏富于跳动,再现了蜜蜂采花飘舞的神态,此曲灌有唱片;唢呐曲《蜜蜂过江》,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旋律中较多地运用了四度、九度以至十二度的音程大跳,加上锣鼓伴奏,显得分外激烈欢快,当然也被录成了唱片;琴曲《神化引》,又名《蝴蝶游》,意与《庄周梦蝶》相同,常作为其引序。

戏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又名《双蝴蝶》)的结尾以男女主人公化为一对蝴蝶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故事写成的一曲《梁祝》,感动了全世界不知多少人。

其中“化蝶”一段的旋律更是精美好听,感人肺腑。

阅读题:1、本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昆虫与音乐的关系?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但仍不失精确科学。

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分析它如何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

3、文中引用了法国闻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描写克利斯朵夫躺在草地上听昆虫声音的一段话,有什么说明作用?4、昆虫的声音使很多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除了文中所举的例子外,请你你再举两例。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内阅读参考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内阅读参考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内阅读参考答案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内阅读答案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

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

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

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

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2.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3.“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什么原因?4.段③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5.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6.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7.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在下面。

四.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1.“你们竟敢到兽穴来抓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到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课文阅读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课文阅读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课文阅读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这是他毕生的计划。

从1793年他在波恩时起就有这个念头。

他一生要歌唱欢乐,把这歌唱作为他某一大作品的结局。

颂歌的形式,以及放在哪一部作品里这些问题,他踌躇了一生。

即在《第九交响曲》内,他也不曾打定主意。

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想把欢乐颂歌留下来,放在第十或第十一的交响曲中去。

我们应当注意《第九交响曲》的原题,并非今日大家所习用的《合唱交响曲》,而是“以欢乐颂的合唱为结局的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可能而且应该有另外一种结束。

1823年7月,贝多芬还想给它以一个器乐的结束,这一段结束,他以后用在作品第一三二号的四重奏内。

车尔尼和松莱特纳确言,即在演奏过后(1824年5月),贝多芬还未放弃改用器乐结束的意思。

要在一阕交响曲内引进合唱,在技术上有极大的困难,这是可以从贝多芬的稿本上看到的,他作过许多试验,想用别种方式,并在这件作品的别的段落引进合唱。

在Adagio(柔板)的第二主题的稿本上,他写道:“也许合唱在此可以很适当地开始。

”但他不能毅然决然地和他忠诚的乐队分手。

他说:“当我看见一个乐思的时候,我总是听见乐器的声音,从未听见人声。

”所以他把运用歌唱的时间尽量延宕;甚至先把主题交给器乐来奏出,不但终局的吟诵体为然,连“欢乐”的主题亦是如此。

对于这些延缓和踌躇的解释,我们还得更进一步:它们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这个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然而年复一年,他延宕着这桩事业,因为他老是卷在热情与哀伤的漩涡内。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日他才完成了心愿,可是完成的时候是何等的伟大!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乐队忽然中止;出其不意地一片静默;这使歌唱的开始带着一种神秘与神明的气概。

而这是不错的:这个主题的确是一个神明。

“欢乐”白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它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而它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中时,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温柔,令人如贝多芬的那个朋友一样,禁不住因“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为之下泪”。

罗曼罗兰——精选推荐

罗曼罗兰——精选推荐

罗曼罗兰罗曼罗兰简介罗曼罗兰(1866-1900)是法国思想家、⽂学家,也是⼀个⼈道主义者。

罗曼罗兰除了在⽂学界享有不朽的地位外,也是研究贝多芬最认真的⼀位专家,以《贝多芬传》为蓝本所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世界⽂学经典中的经典。

⼀⼋⼋六年⼀⽉⼆⼗九⽇,罗曼罗兰出⽣在法国中部的⼀个⼩镇。

因为其⽗母双⽅的祖先三代都是律师,所以这是⼀个在当地颇受尊敬的家庭。

⽽其爱⽗给⼉⼦起名为罗曼和保罗爱弥尔,也是希望他能像古罗马作家普卢塔克笔下的罗马英雄⼀样具有强⼒的精神和超凡的天赋。

在这⼀点上⽇后的罗曼罗兰并没有让⽗亲的愿望落空。

但在罗曼罗兰⼩的时候其⾝体却并不健康,有⼀次还因为仆⼈的疏忽,将不到⼀岁的⼩罗曼罗兰单独放在寒冷的户外,差点冻死。

少年的罗曼罗兰⼀直是体弱多病的。

⽽这对于⼀直溺爱他的双亲来讲,最好保护他的⽅法就是把⼩罗曼罗兰固禁在家⾥。

⽽这与⼩罗曼罗兰向往⾃然的天性发⽣了激烈的冲突。

在他回忆这段童年⽣活的时候,他⽤了“⿏笼”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处境。

⽽这个“⿏笼”最⼤的弊端就是扼杀了⼩罗曼罗兰的“精神⾃由”。

他⽆法像其他的孩⼦那样到⽥野间放⽜牧⽺,⽆法在⼴袤的⼤⾃然中嬉戏玩耍。

⽽这竟导致了幼⼩的罗曼罗兰对⽣命和死亡的困惑和恐惧。

不幸的是在罗曼罗兰五岁那年,⽐他⼩两岁的妹妹突然因为⽩喉症被夺去了⽣命。

⽽这个事件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母对罗曼罗兰更加严厉的“保护”,⽽妹妹的死亡也让幼⼩的罗曼罗兰⽆形中增加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惑。

由于⼩罗曼罗兰的家庭在当时属于体⾯的中产阶级,⽽其⽗母对于孩⼦的教育也是极为的重视。

所以在罗曼罗兰⼗四岁那年,为了让他接受优良的教育,他们⼀家⼈迁往了巴黎这座艺术之都。

这次迁家的⾏为对于罗曼罗兰的⼀⽣来说是⼀次重⼤的转折。

在巴黎在这座⼤都市⾥,年少的罗曼罗兰开始是极为不适应的,在他看来“⼤城市是庞然可畏的有机体,那⾥灵智的微⽣物会像⼀切痼疾的霉菌那样迅速的繁殖。

假如新来者不能⽴即顺从,那必须经过⼀段漫长⽽痛苦的时期,使他们的⾎能适应这些毒素”。

读书笔记贝多芬传600字(精选6篇)

读书笔记贝多芬传600字(精选6篇)

读书笔记贝多芬传600字(精选6篇)读书笔记贝多芬传600字篇1贝多芬传读书笔记《贝多芬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27年完成的作品。

这部作品详细描述了贝多芬的一生,以及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古典音乐中的一位巨匠,也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阅读《贝多芬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他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贝多芬传》中,我特别欣赏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和执着。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等。

他的音乐风格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

他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新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给古典音乐带来了新的气息。

同时,贝多芬在生活中也经历了很多坎坷和挫折。

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色,但后来却因为失聪而无法听到自己的音乐作品。

这并没有阻止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对音乐的执着和信念。

在阅读《贝多芬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贝多芬的音乐精神和品质。

他是一个不屈不挠、充满激情的人,他的音乐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信仰和力量。

总之,《贝多芬传》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传记。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贝多芬的音乐成就和贡献,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他的音乐精神和品质。

我相信,这些都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书笔记贝多芬传600字篇2贝多芬传读书笔记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他是古典音乐中的一位巨匠,也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贝多芬的音乐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音乐家们,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地演奏和欣赏。

在阅读贝多芬传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所吸引。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名人传)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名人传)

中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一)——《名人传》阅读【创作背景】1886年,罗曼·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于是他给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

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并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

”托尔斯泰“慈祥”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构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

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

他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并先后写成《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

【作者简介】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镇克拉姆西。

是人道主义家、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他从小爱好音乐,醉心于托尔斯泰和雨果的作品,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罗曼与黑暗进行不屈的斗争。

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其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并于1915年因《约翰·克里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著作大致可以分为音乐和文学两大类,在音乐理论与音乐史方面,更重要的著作是七大卷《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

《罗曼·罗兰》阅读答案

《罗曼·罗兰》阅读答案

《罗曼·罗兰》阅读答案《罗曼·罗兰》是徐志摩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罗曼·罗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罗曼·罗兰徐志摩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

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

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

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

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

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

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

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

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

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

【课外阅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课外阅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课外阅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法国进步作家和世界闻名的反战主义战士罗曼·罗兰这个名字就像一颗恒星,永久地闪耀着光芒。

这位法国著名作家和音乐史专家,以他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描绘不同种类人物时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影响了世界文学史,在世界文学领域里,罗曼·罗兰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罗曼·罗兰1866年出生于法国中部的一个小城镇克拉姆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就是写出了许多惊世之作,包括《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贝多芬传》等,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十世纪初,罗曼·罗兰感于世风日趋颓靡,把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的力量,先后写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等名人传记,一般称为“名人传”。

在这些传记里,作者极力颂扬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鞭挞腐朽社会,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赞美例似造福人类为已任,为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

但他过分夸大了个性的力量,也错误地把托尔斯泰的博爱主义和甘地的不抵抗主义看作挽救世道人心和救治社会的唯一良方。

《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

《贝多芬传》主要叙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不平凡的一生,作者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饱含激情的文字,向人们描绘着贝多芬的成才之路……贝多芬是被全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独特的震撼力。

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贝多芬度过了冷酷的童年生活。

罗曼 罗兰(通用3篇)

罗曼 罗兰(通用3篇)

罗曼罗兰(通用3篇)罗曼罗兰篇1罗曼罗兰(节选)1.课文解读⑴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闻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有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闻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月赴苏联,熟悉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除,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抱负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受》、《马来狂人》、《恐惊》、《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生疏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急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爱好,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怪命运下个人遭受和心灵的热忱的描摹。

⑵基本解读这篇作品的描写对象罗曼罗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闻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受的教育等因素亲密相关。

本文节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罗曼罗兰传》,主要截取了罗曼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的生活历程。

为了追溯传主思想情感形成缘由,为了给罗曼罗兰日后成就的描写作铺垫,这篇作品描写了罗曼罗兰求学的高师的教育特点、他与同窗好友的共性、当时的文化风气等外在因素,同时,作品还写到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罗曼罗兰个人自己的人生憧憬、爱好才能与生命选择。

这样,作品将传主的客观生存环境与传主个人的主动性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传主的思想情感进展为主线,深刻而丰富地刻绘了青年罗曼罗兰的一段生命形象。

①高师的教育特点a 这里的同学与外界隔绝,远离实际生活,以便更好地领悟历史生活。

b 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地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简历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简历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简历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父亲是公证人,是城里德高望重的绅士。

母亲虔诚端庄,自从她的一个小女儿夭亡之后,就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而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照顾柔弱的儿子和他的另一个妹妹身上。

罗曼·罗兰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士的精神和信仰,而母亲带给他的是来自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的探索精神,艺术感受力——音乐性的,神秘的敏感;二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

他是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罗曼·罗兰的童年笼罩在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中,青少年时代,他被高等师范录取,在这里,他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开始梦想着一个为世界心碎的单纯的艺术家的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型。

此后,他得到高等师范的奖学金,到罗马游学两年,负责整理文献工作,在典籍目录中探寻历史。

这两年中,罗兰感受的最多的是友谊,来自七十岁的老太太马尔薇达·冯·迈森布洛的友谊。

在两人身上有同样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是老太太的思维久经考验而纯净,年轻人则激烈而狂热;从这样的交往中,罗曼·罗兰得到了他游学两年中最重要的学识。

意大利之行后,罗曼·罗兰先是在高等师范教授音乐史,1903年到巴黎大学执教。

在严谨的学术生活和写作中,他找到一份慰籍。

1912年,罗曼·罗兰离职退休。

为改善身体状况,罗兰许多年来都在瑞士度过假日。

1914年夏季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身在瑞士,战争使他的写作、友谊和影响都一分为二。

罗曼罗兰文学作品的音乐色彩分析

罗曼罗兰文学作品的音乐色彩分析

罗曼罗兰文学作品的音乐色彩分析作者:杨舟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2期摘要:罗曼罗兰是闻名后世的法国文豪,他的作品大多具备文学性、音乐性的美学内涵,开创了音乐小说的创作先河,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

本文就罗曼罗兰文学作品的音乐色彩进行分析。

关键词:罗曼罗兰;文学作品;音乐色彩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音乐评论家,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鸿篇力作,成为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音乐色彩,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渴望用巨大的道德力量去激发人们的革命意志,为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而战,实现法兰西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音乐对罗曼罗兰文学创作的影响罗曼罗兰受母亲的影响和熏陶,从小就热爱音乐。

在他苦闷和彷徨的时候,他或者沉迷于大量古今文学名著,或者去听音乐会来舒缓自己的情绪,接受艺术的熏陶。

他喜爱海顿和莫扎特,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贝多芬。

《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一部兼有音乐艺术之美和文学思想之美的伟大作品。

可以说,音乐和文学是罗曼罗兰的生命。

二、罗曼罗兰文学作品中的音乐色彩(一)以音乐构架为形式的文学作品罗曼罗兰文学作品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音乐形式为依托,把音乐韵律的动感和文字思想的表达结合在一起。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交响乐般宏大的结构。

在很多艺术家的眼中,鸣奏曲是人们的精神依托,代表着力量与宽容。

罗曼罗兰深谙此道,在他的心中,整个宇宙都是音乐之所在,在创作小说时,他将音乐气质深入贯穿至了小说中,创设出了独特的音乐环境,配以具有韵律感的音乐来烘托作品的气氛。

《约翰·克利斯朵夫》以约翰·克利斯朵夫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主线,分为四个大的章节,每个章节都具有不同的音乐色彩。

第一章分为三个小的章节,以明快的节奏展示了最初的苦闷和抗争,并表现出了矛盾解决后的暂时平和。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将约翰·克利斯朵出生的痛苦、对音乐追求的执着、现实生活的矛盾,利用音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阅读答案2(三)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阅读答案2(三)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阅读答案(2)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

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一吃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阖拢来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

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

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的弹得坏,使父亲灰心。

这让他自已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托救不可。

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

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

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

克利斯朵走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

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怕两天两晚的拼下去,也决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

“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

”他鼓足勇气说。

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

“怎么!怎么!”他喊道。

“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

天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辘地全是潮气。

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

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的恬然自得。

要能象它一样的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于与砂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往前冲刺。

徐志摩《罗曼·罗兰》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志摩《罗曼·罗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罗曼·罗兰徐志摩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

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

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趴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

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

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

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

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

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

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

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

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

罗曼·罗兰音乐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风格

罗曼·罗兰音乐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风格

罗曼罗兰音乐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风格
段忠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5(0)8X
【摘要】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的音乐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以独特的写
作风格,风靡全球。

这本史体小说主要讲述了音乐天才克里斯多夫,为了实现自身的
音乐梦,摆脱世俗品位限制,特立独行,奋斗一生,但是,最终仍被生活现实打败的故事。

该书的人物性格与小说情节,具有交响乐般的宏伟气魄。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约翰·克里斯多夫》这部小说结构的安排,探讨期独有的艺术风格。

【总页数】2页(P58-59)
【关键词】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艺术风格
【作者】段忠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5.074
【相关文献】
1.《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的音乐寓言 [J], 王孝容
2.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 [J], 张乾
3.罗曼·罗兰的思想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题 [J], 姜超
4.《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罗曼·罗兰的生态意识解读 [J], 侯宣辰
5.《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罗曼·罗兰的生态意识解读 [J], 侯宣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与音乐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艺术的美学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他颇有远见地指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

”罗曼·罗兰正是在音乐的熏陶里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音乐家气质的文豪。

他从音乐中获得了心灵的升华和美的陶冶,从音乐中获得了人生的力资和安慰,还从音乐中不断地汲取文学的灵感、构思和启示。

文学与音乐,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获得了高度的融合。

我们可以说,罗曼·罗兰是贝多芬音乐在文学界的卓越的精神产儿。

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中部一个偏僻小市镇上的公证人家里。

从小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弹钢琴,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展开了一个美妙迷人的音响世界。

他的母亲酷爱音乐,性格有些忧郁,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力。

这种对音乐的敏感传给了小罗兰,启迪了他幼小的心灵,使他后来从事一生的文学事业由此而受益颇大。

他在巴黎读书期间,精神上很苦闷。

他看到“冷酷的自私、贪婪、说谎和残暴”,对那里的“不健康气氛,拉丁区的嚣扰,街道上的油腻的狂热空气、精神恍馆的都城”感到恶心。

为了保持自己心灵的纯洁,他把自己投人艺术和大自然的怀抱。

除了大量阅读古今文学名著和去风光秀丽的瑞士度假之外,他还经常去听贝多芬、瓦格纳等人作品的音乐会,“音乐的精神象水泛平原似的在我身上流过,贝多芬和柏辽兹甚至瓦格纳更能使我感动。

这种快乐是要偿还代价的,我当时有一两年工夫,仿佛大地遇到了洪水而过份饱和一样\在他报考高师两次落选时,他幽默地说:“应该谢谢莎士比亚和音乐先占了我的心。


从高师毕业后,他来到充满异国情调、洒满灿烂阳光的罗马,做考古学校的研究生。

年轻的罗曼·罗兰以他出色的钢琴演奏艺术轰动了这个素有音乐传统的罗马城。

他以一介书生,一跃而成社交场上的明星,沙龙中的上宾。

到处请他弹琴,一时使他应接不暇。

法国的艺术专修学校校长艾贝断定罗兰“是属于音乐的”,劝他从事音乐,甚至认为罗兰不搞音乐,简直是艺术界的重大损失。

罗曼·罗兰精神气质中的音乐素养和才华,在这里得到辉煌的显示。

幼年时代母亲在音乐上对他的精心培育,在这里也得到了可喜的检阅。

1892年,他与克洛蒂尔特一一位语言学教授的.女儿结了婚。

两个人都喜爱音乐。

罗曼·罗兰在《回忆录》中称这婚姻是“爱情的结合”,“我的妻子是音乐家对我同样程度,音乐在我们爱情上占一半地位,音乐成为他们爱情的一条重要纽带。

罗曼·罗兰不仅酷爱音乐,有着出色的钢琴演奏才能,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史家、音乐评论家。

他对音乐史曾下过很大功夫,有着深人的研究和渊博的学识,曾在法国第一流的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做过很长二段时间的音乐史教授。

罗曼·罗兰在音乐方面的著作相当丰富。

他的博土论文就是一篇关于音乐史的论文:《现代歌剧之起源》、后来又写了音乐方面的一系列专著,其中重要的有:论十七世纪意大利、德国和英国歌剧史的著作,论述卢利、格鲁克、柏辽兹等人的音乐艺术的专著《昔日音乐家》和《现代音乐家》。

《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贝多芬传》、《歌德与贝多芬》,《亨德尔传》等。

此外,他还写了很多音乐评论文章。

他在音乐研究上的论述和成果,至今还不时地被人们提起。

罗曼。

罗兰一生著作甚丰厂主要分为三大类:文艺创作,政论,音乐方面的专著。

可见音乐研究在他一生事业中所占的比重是多么大。

他的音乐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硕果累累。

但是他的研究中心却是在贝多芬音乐遗产上。

而使这位日后以文学巨著震动世界的艺术家初露头角的正是他的。

贝多芬传。

这部音乐家传记使他获得了首次的成功,成为他在文学上成功的一个前奏曲。

罗曼·罗兰和音乐的关系是精神上的、内在的。

音乐象血液一样流动在他的大脑里,成为他生命力的喷泉和灵魂的安慰,使他的文学作品渗透着音乐的情调与色彩,带有一种迷人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罗曼·罗兰与音乐的这种血肉关系,是通过贝多芬音乐的纽带而建立起来的。

他的具有雄伟激情和哲理构思的长篇巨著,都受着贝多芬音乐的感召和启示,留下不可抹去的音乐结构和“音响”。

贝多芬音乐对罗曼·罗兰的个人生活及其文学创作,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在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他是从贝多芬音乐性格中得到了鼓舞和力设。

川02年,由于和妻子克洛蒂尔特离婚而使他的心情陷入低落与怅惆之中/我避开巴黎。

我来到我的童年伴侣贝多芬身边,寻求十天的静息之地。

在生活的战斗中,贝多芬已经不止一次地给我支持。

我来到他的故乡波恩。

那儿,我找到他的
影子和他的老朋友们……在美因兹我欣赏了他的几支交响曲……在雾气源陇的莱因河沿岸,在四月份的潮润的日子里,我独自和贝多芬在一起,向他倾诉衷曲,我心中充满了他的痛苦、他的勇敢*的悲哀和他的快乐。

他的强有力的手,把跪在他面前的我扶起。

这只手,也给我的新生婴儿《约翰·克利斯朵夫各行了洗礼……于是,我取道归返巴黎。

我和生活签订一个新的契约,唱着大病初愈的人对神明的感恩之歌。

这只歌,就是《贝多芬传》……”他从贝多芬音乐性格形象中获得了人生的勇气和力量。

在他的一生中,每逢精神倦怠、心绪不宁时,他就弹奏钢琴,从音乐里汲取精神活力,使自己沉浸在音乐美的陶醉中:“音乐之于我,犹如食物之于生命”、“当我病时,莫扎特的悦耳的音调,就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在疑惑与沮丧的生死关头,贝多芬的音乐在我心里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花”。

罗曼·罗兰正是按照贝多芬音乐的性格形象来塑造自己、谱写自己的生命交响曲。

“风格即人”。

罗曼·罗兰是具有音乐家气质和才华的大作家,这种气质和禀赋经过贝多芬音乐的洗礼更来得恢宏、雄豪。

英雄的主题,既是贝多芬交响曲的灵魂,同时也是罗兰文学作品的灵魂。

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勇气来与命运搏斗,反抗不平等的黑暗社会现实,塑造英雄巨人的形象,这是贝多芬和罗曼·罗兰作品的主调和着力处。

他写信告诉女友索菲亚:“我要写一部音乐小说。

”这部小说就是《约翰·克利斯朵夫》。

其中第一卷《黎明》就是依据贝多芬的传记材料写成的。

他在1896年日记里写道:“我的主人公是个类似贝多芬式的人物,他是个音乐家”后来,在另一部长篇小说《母与子7》(即《欣悦的灵魂3》里,罗曼·罗兰塑造了一位有英雄气质的女性形象一安乃德,她有蓬勃的生命活力、热烈的“爱”的火焰和坚强不屈的灵魂,她不断地追求理想和未来,奋斗一生,最后达到“精神的谐和\这两部长篇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明显地具有贝多芬音乐形象的英雄性格和颚。

甚至罗曼·罗兰的文学灵感与构思也无形中受到音乐的影响和渗透,1890年3月,他在罗马郊外的霞尼古勒丘陵上漫步。

在夕阳里,他突然瞥见一道“灵光\多少年来一直冥思苦想的英雄形象摹然间象日出一样地从他灵魂深处的大海里一跃而起,“他是怎样的呢?——目光纯洁、自由……一个独创者,他用贝多芬,的眼晴观看、并且判断当今的欧洲。

”约翰·克利斯朵夫。

正是贝多芬音乐形象与领的精神产儿。

罗曼·罗兰小说中也同样浸透着音乐的质素,字里行间活跃着音乐的细胞,充满着音乐的浪漫情调和透明、响亮而又缤纷的音乐色彩。

我们会不时地读到关于音乐的出色描写:“他(克利斯朵夫)听见父亲试音的时候,从中奏出一组轻快的琶音,依佛阵雨之后,暖和的微风在林间湿透的枝条上吹下一阵浙沥的细雨。

”钢琴的乐音“犹如田野里的钟声,飘飘荡荡,随着风吹过来又吹过去;细听之下,远远的还有别的不同的声音交错回旋,仿佛羽虫飞舞;它们好象在那儿叫你,引你到笃远的地方……”,“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的往前冲刺。

而多少音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象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笛……”
就连罗曼·罗兰小说的结构也往往具有音乐性。

《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精心布局,就是按照四乐章的交响曲形式设置的。

罗曼·罗兰说,这部作品分为四册,所当于交响曲的四个乐章\这四部结构的构思,显然是交响曲富于逻辑性的思维在文学上的体现。

音乐思维还启发了罗曼·罗兰对于整个人生、艺术和世界的哲理性思想的形成。

在贝多芬音乐思维里,是“通过斗争得到欢乐”。

而在罗曼·罗兰的文学思维里,则是通过斗争得到“精神的谐和\他的“谐和论”美学思想来源于音乐思维。

这一思想凝炼地概括了他对人生、艺术和大自然的美学认识。

罗曼·罗兰在贝多芬音乐艺术的崇高精神境界与雄伟性格气质的感召下,从事文学创作。

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人生的坚强信念以及对人类未来的热烈向往,都通过作品,动人心魄地表现出来。

为此,他成为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

音乐伴随着罗曼·罗兰整个人生历程和文学事业,使他时刻激励自己奋发探索,高昂着头颅不断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