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论语教育智慧》有感_1200字

合集下载

从《论语》中汲取教育智慧

从《论语》中汲取教育智慧

从《论语》中汲取教育智慧倪建兵《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及弟子之间关于各项事物的讨论记录的汇编,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注重从中汲取孔子的教育智慧,以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一、爱生如子《论语》中,有一百多处讲到“仁”,它的实质是“爱”,它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和精髓。

在学生面前,孔子是怎么“仁”的呢?他对学生很坦率,“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他对学生很宽容,“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要老师们看到学生的进步,赞许他的洁净,而不要抓住过去不放。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因为他把忠恕作为自己的为师之道,他才和他的三千弟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对学生有耐心,“诲人不倦”是他的教育理念。

他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他要求学生“当仁不让于师”。

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让平民子弟自他当教师时始和“贵人”子弟一起有资格跨进了学堂。

他从不吝惜赞扬自己的学生的语言,他称赞自己的三个学生“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

”他夸奖子贡能举一反三,“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他肯定颜回的安贫乐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他对学生的成才寄予厚望,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的过失,比如,成绩退步了、违反纪律了等等,我们有时候方法简单粗暴,有时候甚至把自己在家庭或社会中的不愉快转嫁到学生身上。

有一件事,让看了《论语》后的我惭愧不已。

一次,几个孩子打搞时将教室窗户玻璃打碎一块,我气不打一处来,首先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了他们,然后叫他们写检查,还请他们的家长来学校,告知了他们的孩子的不是。

孔子则在一次“厩焚”后,首先问“伤人乎?”在孔子的大爱面前,我领悟到,在处理类似事情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孩子的皮肤被玻璃碰破了没有。

论语里的教育智慧

论语里的教育智慧

感悟《论语》的教育智慧《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篇幅不过二十七篇,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却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

它可以用来修身,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它更有资于教育教学,时至今日,其中的教育思想仍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一、教育者——身正为范《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让笔者感触很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

所谓“正己”即是修身之义,就是强调教育者必须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实施成功的“形象教育”。

在教育中教育者自己是主体。

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

“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正人”是指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对他人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艺术,实施有效的成功教育。

认为教育者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正己”是“体”,“正人”是“用”,这是中国管理哲学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当你立下一个制度时,你万不能成为这个制度的最大破坏者。

让学生不许乱扔杂物,自己随手丢烟头;让学生不许玩网络游戏,自己在办公室上网玩得不亦乐乎,如此就失去了教育的全部前提与效益。

“身正,而后正人”。

这应成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教师,并不需要装深沉,也不需要扎于学生堆里不分你我。

像孔子那样的为师风范,正是我们现今教育者们应当努力奋进的目标。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教育内容——博学多识在教育的内容上。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孔子基于自己的教育目的提出了他的教育内容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学以四教:文、行、忠、信。

”也就是说从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人忠和讲究信用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

他最重视的还是道德修养,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认为首先应教育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外出敬爱兄长,不多说话,说则诚实可靠,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人,在有余力的时候,就去学习文献。

论语的智慧 读后感

论语的智慧 读后感

论语的智慧读后感《论语的智慧》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阐述了孔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论语》后,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论语》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高社会素质的关键。

他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味着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要善于反复温习。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论语》中强调了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

孔子倡导“仁者爱人”,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善良的行为举止。

他强调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意味着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对他人怀有同情和善意。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论语》中强调了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孔子认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他强调“温故而知新”,意味着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见识。

他还强调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味着我们应该对知识怀有热爱和追求,只有真正喜欢并乐于去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智慧。

第四,《论语》中强调了礼仪和谦逊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他强调“君子不器”,意味着一个人应该谦虚谨慎,不自负和傲慢。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具备良好的礼仪和谦逊的态度,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且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最后,《论语》中强调了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成果。

他强调“言必行,行必果”,意味着我们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行动并取得实际的成果。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论语读书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读书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读书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读书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1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

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

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

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

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

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

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读后感

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读后感

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读后感孔子这人可太有意思了。

他的教育智慧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大道理,就像你在和一个特懂行的老伯伯聊天,他告诉你好多关于学习和成长的秘诀。

他最让我觉得酷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

你看啊,他的学生们性格、能力啥的都不一样。

就好比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一个关于“听到一件事是否要马上做”的问题,孔子给子路的回答是要先问问父兄,不能急着做;给冉有的回答却是听到了就去做。

这就像是厨师做菜,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

他知道子路这个人比较莽撞,得让他稳一稳;冉有呢,做事有点胆小犹豫,那就得给他打打气。

这要是放在现在的学校里,那得多棒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导,而不是全班一个模子的教法。

还有啊,孔子特别强调“温故而知新”。

这就像我们吃好吃的,不能光想着尝新菜,以前吃过的美味也得时不时回味回味。

每次复习旧知识的时候,都能发现点新东西,就好像在旧衣服口袋里突然摸到了钱一样惊喜。

我以前总是觉得学过的东西就过去了,再看有啥意思。

现在明白了,原来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一场寻宝之旅,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说不定就藏着新知识的宝藏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也特别让我有感触。

孔子这是告诉我们,别小瞧身边的任何人。

哪怕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肯定有能当你老师的人。

这就好比在一群动物里,哪怕是小蚂蚁也有它能教给大象的东西,比如说团结力量大之类的。

我们生活中也是,那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同学,说不定他在画画或者跑步方面就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孔子还特别注重品德教育。

他觉得一个人要是没有品德,学再多知识也白搭。

这就像一辆超级豪华的汽车,如果司机是个坏蛋,那这辆车就可能会被用来干坏事。

知识就像汽车的各种配置,品德就是那个司机。

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拼命追求成绩和技能,孔子的这个观点就像给我们敲了个警钟,提醒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内心的善良和道德修养同样重要。

不过呢,孔子的教育智慧也不是完全没有“小麻烦”。

他那个时候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都是师父带徒弟的那种。

品读《论语》有感(4篇)

品读《论语》有感(4篇)

品读《论语》有感(4篇)品读《论语》有感1最近闲来无事,拿出了高中时候买的一本《论语》翻看,突然发现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论语》的认识又有了新的认识。

孔子的言行思想被弟子所记录,著成《论语》,20篇文字铸就了儒家的经典,融入了中华文化,也让孔子成为万世师表。

全书渗透着孔子的思想,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都在围绕着“仁”这一字进行阐述。

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恕”道是我理解的对“仁”的经典阐述之一。

和《论语》的初次接触,和很多人一样,是在初中的课本中,读着当时觉得非常拗口的文言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时的自己因为年幼,体会不到论语中的奥妙,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其死记硬背,放入脑中。

一直到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于丹论语心得》,翻开后看到于丹的精辟解释,让我对《论语》重燃兴趣。

自己买了一本《论语》,参考着《于丹论语心得》,读了起来。

若论《论语》中哪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无疑是《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回答子贡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人一生的修养之道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用这句话阐述着自己的“恕”之道,“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他人想。

便是我们当今常说的“换位思考”、“同理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应当,这些理所应当让我们越发的浮躁,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这时不妨放下这一切,细心体会孔子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一人的索取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若索取者站在付出者的角度,他的要求是否还会如此?若付出者站在索取者的角度,他的付出是否还会心存不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眼下尴尬的医患关系,愈发觉得孔子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华所在。

因为我们血液中流淌着中华的文明,生活中遵循孔子“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在我身边,经常会有医生站在患者角度与我们沟通。

《论语》品读心得范文5篇最新

《论语》品读心得范文5篇最新

《论语》品读心得范文5篇最新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

在学习了半个学期的《中华元典导读》课和阅读了《论语》这部书后,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儒学的根,即孔子的《论语》说起。

《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论语》品读心得范文2《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有人说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可他的弟子却说“仲尼不可毁”。

孔子那一声又一声的子曰,难道没有时时刻刻的点醒着我们吗?每读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仪容伪善,几乎就不具备仁了。

我想仁德难道不是人一生所具备的品德吗?花言巧语和仪容伪善都是为了取悦他人而做的行为,所以几乎没有仁德可言。

就像一些男生为了夺得女生的青睐而用甜言蜜语、花言巧语去骗取他人的感情,这应该是丧失了他们自身的仁德。

论语智慧和品德的启示(读后感)

论语智慧和品德的启示(读后感)

论语智慧和品德的启示(读后感)《论语智慧和品德的启示(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被誉为“百代之师”,它集中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言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完《论语》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更是对智慧和品德的启示。

本文将从智慧和品德两个方面论述《论语》给予我们的启发。

智慧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而《论语》中充满了智慧的火花。

孔子的智慧不仅表现在他对人性的洞察,更体现在他对治理国家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

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言论,这些言论给予我们在处理与他人相处时的智慧启示。

只有尊重他人、以德待人,才能够实现和谐共处。

同时,孔子对于教育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告诉我们光有知识并不足以使人进步,思考和实践同样重要。

此外,《论语》也对人们的品德修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德育家,他强调了忠信、仁爱、礼仪等品德的重要性。

他的学生曾问道:“君子何以不忧?”他回答道:“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并不在乎外在的财富,而是注重道德的追求。

孔子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表明他对于对人际关系的看重。

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社会,人们急迫地追求物质的满足,往往忽视了对智慧和品德的追求。

然而,《论语》却在古代就告诫我们,智慧和品德是人类进步的根本。

读完《论语》,不仅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更激发了我们对于品德的追求。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智慧和品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总之,读完《论语》给我带来了关于智慧和品德的深刻思考。

孔子的智慧和品德是我们的榜样,他的思想和言行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启示。

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品德水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一部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阅读《论语》后深受启迪和感悟,对于我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我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论语》是一部关于人生道德和作为教育家的修养的书籍,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和教育家。

孔子强调:“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教师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传授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德才兼备。

在教育过程中,我必须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的优点和潜力。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使我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兴趣,作为教育者,我应该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

同时,我也要寻找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孔子认为:“行有不得者,事也,事可则。

”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中,我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让他们从自己身上看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同时,我也要审查自己的言行,时刻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以此引导学生,塑造他们正确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家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修养。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教育艺术的论述,例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让我明白,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论语》中强调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原则。

作为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孔子认为:“学而优则仕”,这使我明白只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才能真正使他们成为有贡献的社会人才。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传递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公民。

《论语》中的智慧初一作文5篇

《论语》中的智慧初一作文5篇

《论语》中的智慧初一作文5篇《论语》中的智慧初一作文5篇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论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论语》是两千五百年前的经典语录,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句话看上去十分平常,我却认为它就是一条真理,因为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呢!有一天夜晚,我在家里做奥数班的预习作业,我的人在书桌旁,可心早已飞到电脑桌旁去了;嘴里虽然念着:“5X+3y=34,X+y=10……”脑子里其实是想着等一会儿怎么把游戏打。

都怪妈妈,游戏玩到一半就不让我玩了,非逼着我预习奥数班的作业。

我不停地抖动着手中的笔。

书桌摸起来十分不舒服,凉凉的、滑滑的。

我的心不在焉地盯着窗户,窗外黑黑的,平时皎洁明亮的月亮在今天也显得特别无趣。

我已经没有心思再做题目了,便与爸爸说:“爸!我做好预习作业了,去玩会儿电脑!OK?”“都懂了吗?”卧房里传来老爸粗重的声音,“一定要认真预习,有些题目老师可能一带而过,不会仔细讲的。

你只有理解了考试才能。

“哦,知道了。

”我不耐烦地回答道,心里却嘀咕着:怎么那么烦的,真是。

“2x+3y=50,3y+3z=54,那么x、y各是几?”老师枯燥地讲着方程式,我却一点不懂。

窗外吹来一阵清风,感觉很凉快。

耳边想起一阵嗡嗡嗡的声音,像蜜蜂一样。

我迷迷糊糊的上完了课。

“开始考试了,请大家准备好。

”这下惨了!!不会考这种枯燥的x、y吧!我还没弄懂呢!试卷发下来了,白纸上黑色的字显得极不协调,我能看懂每一个字,却不懂怎样解。

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可怎么办??我手里捏着笔,黏黏的,全是汗了。

绿色的铅笔闪着诡异的光,好像在嘲笑我:“谁叫你不懂装懂,这就是后果,哈哈,知道错了吧!晚了!”可想而之,我这次考试考得很差爸爸知道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不懂就是不懂,不能因为想做别的事而违心地说:‘我明白了’、‘我知道了’在学习上如此以后在工作上也如此。

学论语智慧丰盈我人生作文

学论语智慧丰盈我人生作文

《论语》伴我成长作文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出自于中华文化之瑰宝——《论语》一书,《论语》记载着古代著名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一路伴随着我,使我终身受益。

捧起手中那本厚厚的《论语》,翻开它,使我不禁眼前一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使我明白了要常温习知识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让我懂得要实事求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告诉我要明辨是非,“入则孝,出则悌”让我知道要尊敬长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告诫我要诚实守信……在生活中,父母面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孝敬长辈,主动问好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我想,我做到了“入则孝,出则悌。

”在这之前,我就是家中的一位高高在上的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他人,根本不懂得孝敬长辈,是《论语》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使我下定决心摘下“公主”的金冠;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会面对《论语》这本书仔细回想当天发生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过错并积极改正,我想,我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

”之前,面对自己的错误,我每次都选择了回避,对此视而不见,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指点,依旧我行我素,慢慢坠入深渊,是《论语》将我从“无底深渊”拉了出来,让我变得谦虚谨慎。

朋友之间,我能够真心对待,诚实守信,我想,我做到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之前有个坏习惯,就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不一会儿就会忘记,于是我的朋友越来越少,是《论语》让我重拾破碎的友谊……它就像我的老师,不断地吸引着我,改变着我,鼓励着我,使我逐渐变得完美。

《论语》不愧是中华之瑰宝!这本书经久不衰,陪伴着我一路成长,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它,能为我的心灵除尘,它,是我最好的伙伴,伴随我在成长之路上越走越远!《论语》伴我成长作文2金棕色的阳光透过窗户,一圈圈温柔的光环荡漾着,树挺立在路边,叶片在天地间百转千回,与风为伴,翩翩起舞,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

读后感--《论语》教育智慧品读

读后感--《论语》教育智慧品读

《论语》教育智慧品读看书、学习,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可对于我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年越来越不能静下心来看点东西了。

今年暑假的作业中,有一项是写读后感,我就在学校借了一本《<论语>教育智慧品读》的书,硬着头皮看下去。

你别说,这一看还真就看出些想法来。

说实话,对于国学我一直认为是一种封建文化,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直到有机会听了几场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才对其有了重新的认识。

这次看了这本书,又知道了国学思想作为古典文化的结晶和一种文化传承,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

我们今天追求理想的教育,倡导“最优化的教学”,提倡人本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些大都可以从古代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中找到雏形。

在当代的教育中,如何发扬那种生生不息的主体精神,品读中国千古教育智慧,践行中外最新教育理念,开拓创新,穷通变易,使我们“更诗意的栖居”,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论语>教育智慧品读》全书共分为六章:教育目的(端正态度,辨明为谁而学)、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发展)、教育方法(重视效果,讲求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培养)、师生关系(以身作则,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素质(学而不厌,时刻充实自我)。

每个章节中都用《论语》中的有关句子作为总体内容的概括。

如: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来说明“乐学才能好学”;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来说明“身教胜于言教”;用“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来说明“好学源于求知欲”……“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看到这句是在第一章教育目的中的第四节学海无涯莫畏难中。

看了几遍,前面的意思明白了,可是后面的却怎么也不懂。

上网上查找一下,才知道,这是冉求和孔子对话中孔子的回答。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今女画。

” 意思是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

”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读后感

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读后感

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读后感孔子这老头儿,那教育理念可太酷了。

他主张“有教无类”,这就好比不管你是高富帅还是矮矬穷,不管你是学霸还是学渣,在他那儿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这简直就是教育界的一股清流啊。

他不会因为你出身低微就把你拒之门外,就像现在那些不看背景只看能力的理想教育环境,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倡导了。

他还特别注重因材施教。

这让我想起班上那些千奇百怪的同学,每个人都像一种独特的小动物,有活泼好动的“小猴子”,有文静内向的“小兔子”。

孔子就像一个超级饲养员,知道每个小动物需要什么食物才能茁壮成长。

比如子路莽撞,孔子就会用比较严厉的方式引导他;冉有胆小,孔子就给他鼓励多一点。

要是放在现在的学校里,那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啊,这得多牛!而且孔子特别强调言传身教。

他可不是光嘴上说说大道理,自己却做不到。

他自己就是一本行走的道德教科书。

他提倡“仁”,自己就充满仁爱之心,对弟子们关怀备至,像一个温暖的大家长。

这就好比老师天天跟我们说要诚实守信,结果自己却老是撒谎骗人,那谁会听他的呢?孔子以身作则,让他的教育理念更有说服力。

还有啊,孔子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就像他在和学生玩一个思考的游戏,不会轻易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要让学生自己绞尽脑汁,直到快要想破脑袋的时候,再给那么一点小提示。

这可比直接把知识塞到学生脑袋里强多了,就像我们自己解开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那种成就感是别人直接告诉答案没法比的。

孔子的教育智慧就像一盏明灯,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还是照亮着教育的道路。

它让我明白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填鸭,而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用爱和智慧去引导他们成长。

这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就希望现在的老师们也能多学学孔子的这些智慧,那学习肯定会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啦。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育论语6篇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育论语6篇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育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育论语精选6篇(一)教育是一切事业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孔子在《论语》中对于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论述,他的教育观点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观点。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且应该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付诸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够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人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孔子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仁者”。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做到善于分析问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对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而培养“仁者”需要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第三,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与才能,而不是狭隘地追求一技之长。

孔子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也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

最后,孔子还强调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最有力的途径之一。

因此,孔子提出了“教育无疆界”的观点,鼓励人们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阶级,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孔子在《论语》中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论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思考其中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有品德、有能力的人才。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育论语精选6篇(二)《最好的自己》是一本由罗宾·夏玛所著的励志书籍。

夏玛在书中分享了他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心得体会,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观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成为自己最好的版本。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想(3篇)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想(3篇)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想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读了论语后,对其中的智慧、道德和教育思想深思熟虑。

下面是我对论语的心得感想。

首先,论语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在《学而》篇中,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对于教育者来说意义重大。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坚持诚信原则。

只有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才能真正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在论语中,我还看到了孔子对于教育方式的思考。

《为政》篇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巩固,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此外,论语中的“勤奋”、“恒心”、“谦逊”等词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为政》篇中,孔子说:“三思而后行。

”这告诉我在教学中需要多角度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后再行动。

而在《里仁》篇中,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它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言行一致,力求言传身教。

另外,《学而》篇中的许多箴言也使我感慨良多。

其中有一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对我来说很有启发。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

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论语还对于家庭教育有很多的阐述。

在《弟子规》篇中,孔子说:“父母有过,及时纠之。

”这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积极配合家长,共同教育孩子。

只有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才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教育。

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教育的智慧,也受到了很多教育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会坚持以德为先,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思想的人。

论语教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论语教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深入研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关爱学生《论语》中提到:“仁者爱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我对仁爱之心的几点体会:1.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2. 关心学生,关爱成长。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耐心倾听,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3. 激发潜能,培养自信。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们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严谨治学,以身作则《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严谨治学,又要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严谨治学、以身作则的几点体会:1.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要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 严谨教学,注重实效。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效,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诚信为本,坚守道德《论语》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守诚信,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诚信为本、坚守道德的几点体会:1. 诚信教学,树立良好师德。

我们要诚实守信,遵守教育法规,坚守教育道德底线。

论语的智慧 读后感

论语的智慧 读后感

论语的智慧读后感《论语的智慧》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孔子的思想智慧。

读完《论语》,我深受启示,对于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量。

首先,《论语》强调了人的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

孔子说:“君子不器。

”这句话表明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比外在的才干更为重要。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再有才华也是徒然。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只顾追求功利和权力的人,他们可能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内心却空虚而不安。

而那些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无论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都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其次,《论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学习,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惟独不断学习,才干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能力。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是淡如水的关系,不应该因为功利或者私利而相互利用。

真正的朋友应该真诚相待,互相匡助,共同进步。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与朋友相处时的一些问题,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真诚地对待朋友,不应该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他们交往。

最后,《论语》还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无论我们在外面有多么的忙碌,我们都应该时刻关心父母的身体和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忽略了父母的一些事情,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关心和照应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总之,读完《论语》,我深受启示。

《论语》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一本智慧的书籍。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关于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启示和指导。

品读——《论语教育智慧》有感_话题作文

品读——《论语教育智慧》有感_话题作文

品读——《论语教育智慧》有感导读:本文是关于话题作文品读——《论语教育智慧》有感,感谢您的阅读.记得,第一次接触《论语》有关内容还是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已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之句。

当时,我作为受教育者在品读这些语录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思想和方法。

而今,再次接触《论语》,其实也不是正文,而是殷海华编著的《教育智慧品读》一书,我已成为一名教育者,编者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的是《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引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去学习、借鉴。

本书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师素质这六个方面展开对《论语》中的教育智慧的阐述与引领。

通读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并引起共鸣的有这样几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重在学习,贵在实践这是《论语》开篇首章首句,它的意思是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精通书本知识,更需要亲身实践体验,否则最多只能够做个眼高手低之徒。

它从属教育目的范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而反思现在的教育方式,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还存在片面的教育思想即职位了分数,为了出人头地。

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只能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它再次给我们以警世:我们的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实效的最佳手段。

著名诗人陆游也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行要躬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学才能好学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读教育论语心得体会

读教育论语心得体会

读教育论语心得体会在读完《论语》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

在这本书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智慧,在我看来,这些思想和智慧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基石。

首先,我认为《论语》中最重要的思想便是尊重。

孔子一直强调尊重,尤其是对于长辈和权威人士,他认为这是一种美德。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也应该继承这种观念,尊重老师、父母、长辈和各种权威人士,向他们学习。

另一个重要的思想便是学习。

孔子认为向上进取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美德,而学习是实现这种美德的方法之一。

他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关于自我提升的方面。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各种领域的探索,以实现自我提升。

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便是分享。

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智慧,而且还分享了一份人际关系和友谊。

分享智慧和友谊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友谊,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在我看来,思辨是另一个值得突出的重点。

孔子一直强调思考和观察,以避免犯错。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也应该被鼓励思考和探索,以渐进地学会思辨。

最后,结构和表达方式对于阐述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要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你必须以简练、清晰的方式展示它,这就需要良好的思维逻辑和精确的表达。

此外,字数要足够,但不要过于冗长,这也是读者乐意阅读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总结自己读《论语》的体会时,我得出了教育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这些点都反映了现代教育需要关注和培养的优良品质。

我们应该注重尊重、学习、分享、思考以及良好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获得不断提升自己的机会。

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得,第一次接触《论语》有关内容还是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已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之句。

当时,我作为受教育者在品读这些语录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思想和方法。

而今,再次接触《论语》,其实也不是正文,而是殷海华编著的《<论语>教育智慧品读》一书,我已成为一名教育者,编者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的是《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引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去学习、借鉴。

本书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
素质这六个方面展开对《论语》中的教育智慧的阐述与引领。

通读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并引起共鸣的有这样几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重在学习,贵在实践
这是《论语》开篇首章首句,它的意思是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精通书本知识,更需要亲身实践体验,否则最多只能够做个眼高手低之徒。

它从属教育目的范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而反思现在的教育方式,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还存在片面的教育思想即职位了分数,为了出人头地。

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只能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它再次给我们以警世:我们的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实效的最佳手段。

著名诗人陆游也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行要躬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学才能好学
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和钻研,而不是被动等待接受知识灌输。

作为低年级的一名数学教师,理解并运用这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是极为重要的。

那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想,需要做到的有这么几点: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具有思维含量并符合各层次学生的问题;联系实际展开体验式教学;捕捉“闪光点”鼓励学生取得的微小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这样,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

而且学得活、学得好,有创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教胜于言传
孔子这句话强调了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

教师应该以自己豁达的胸怀,自信的人生态度,乐观的情怀感染和教育学生积极面对人生,达观地学习和生活。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一个老师自身的魅力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以此来勉励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社会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