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更高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语言和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当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但“满堂问”虽说是达到了教学的互动的对话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是有效的互动,说到底,他没有真正理解有效提问。在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却显得相当突出,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提问普遍存在。诸如,一节课提几十个问题的“满堂提问”;一口气提五六个问题的“轰炸式”提问;学生只须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口头禅式”提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半截话”提问;“胶体为什么属于分散系”的“无效性”提问几乎随处

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有效提问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提问时要做到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案例一: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幅轿车图片,并对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老师今天早上是怎样从家里到达学校的吗?”有的学生说是老师自己开车来的,有的学生说是打的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坐公交车来的……学生回答了半天也答不出老师心中想要的答案。看到学生实在猜不出来,老师提示说:“这是一个和环保有关的问题。”终于有个学生说:“老师坐自行车来的。”老师终于如释重担并很高兴地说:“对,老师是坐自行车来的!”然后老师继续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汽车会污染环境吗?”……就这样,一节课40分钟,他花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讨论他是怎么来学校上班的,以致后面的教学活动匆匆忙忙,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案例一中,老师的问题是:“你们知道老师今天早上是怎样从家里到达学校的吗?”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却

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而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则能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发展化学思维能力,为下面的内容教学的展开作好“引子”。如果教师直接这样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汽车尾气的危害和防治。”这样的提问紧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脑思考的过程中对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后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2、教师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人深思,促进学生散发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仅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可以在探索顿悟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案例二:教师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在分析氯水的成分前设计了一个课堂提问:“物质溶于水可分为几种情况?”学生通过交流得出三种结论:1、物质溶于水中但不电离,如蔗糖溶于水;2、物质溶于水中并在水中电离,如

氯化钠溶于水;3、物质溶于水中并与水反应,且生成物还会在水中电离,如二氧化碳溶于水。教师对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和表扬,然后教师接着追问:“那么氯气溶于水中属于哪种情况?氯水中又有哪些微粒?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此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找到答案了。

在案例二中教师先设计“物质溶于水可分为几种情况?”的简单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成就感,并为“氯气溶于水中属于哪种情况?”的问题设下了悬念,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氯水的成分的求知欲,为后面探究“氯水中又有哪些微粒?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的实验教学做好了铺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师提问要难易适中,深浅有度,启发有方。课堂提问的语言力求简单,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深浅有度,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才能树立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要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启发式提问,重在“善诱”、“引喻”,这样才能启发

学生的心志,培养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一语道破天机”,学生就会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总之,“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该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化学王国里遨游;有效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