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一、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解析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运用移项法则则可以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一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另一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进行转化。移项法则在后续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函数时经常使用。
“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始终。从实际背景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地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解方程就是将复杂的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其中化归思想起了的指导作用。化归的思想在以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都有所体现。
3、教学目标
(1)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4、教学难点:
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5、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解方程
X + 5 = 7 2x – 3 = 6
2.创设情境
问题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1)这道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
(2)如果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本题中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则
这批书有______ 本或__________本,得
(3)3X + 20 = 4X – 25 (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
思考:上面方程的两边都含有X 的项和常数项,怎样才能使它向X=a (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3X – 4X = - 25 - 20
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思考: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通过移项,含有未知数的项和常数项分别列于方程的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 的形式)
3.例3 解下列方程(学生尝试)
(1)3X + 7=32 - 2X
(2)X – 3 = X +1
通过学生尝试练习,对照课本,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纠错,达到巩固移项的目的,且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练习P90第1、2题
5. 提高:
某中学组织七年级的同学去秋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就会多出1辆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问七年级有多少人?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
意图:(1)强调相等关系: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
(2)巩固加深移项时的注意事项
(3)多种解题方法,设未知数不同,列的方程不同
6. 小结:
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
⑵.常用的相等关系:
①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
②各部分量的和=总量
7.
作业:
P91 -----习题3.2 第3、4、5、11题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