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政府组织

第一章公共治理的视野

1、概念选取原则:①世界各个国家的习惯用法。

②研究理论者依据研究的角度和强调的重点。

2、国际学术界的定义:①法律定义:依据法律有没有减税免税待遇。

②收入来源定义:收入主要来自会员的会费或者捐赠。

③功能定义。

④结构--运作定义。

3、中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原则:(立足当前国情及非政府组织所面临的环境)P7

①国际化原则:全球化进程加速,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对NGO的界定要以国际通行的理论为基础

②本土化原则:一方面借鉴西方国家的规范性政策经验,另一方面充分估计具体国情的研究

③现实性原则:必须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理论研究的水平来确定采用什么方法界定NGO

④超前性原则:各种NGO从其他部门中分化出,作为理论研究对NGO的界定要有超前性

4、非政府组织定义(名解):在特定法律体系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团体,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而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5、非政府组织特征:P9

(一)组织性:有一套内部规章制度的设立,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分配,有职权等级体系,有交往体系,有目标准则,用于评估和检查组织的成果以及组织中个体的活动成果。

体现:(1)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2)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和固定人员。

(二)非政府性:是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非政府性是指非政府组织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不受政府机构的控制。

体现:(1)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独立于政府之外,并不隶属于国家的政治和行政体系,也不隶属于企业。

(2)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它们的组建更多的是依靠广大的公民,其组织大多是民众自发组建的,因而其性质大多是属于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

(3)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只能采取各种竞争性的部门,来获取各种必要的社会资源并提供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三)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的是最基本的属性,是它们区别于企业的根本属性。

体现:(1)不以营利为目的。

(2)不能将剩余收入进行分配。

(3)不得将组织的资产和产生的利润以任何形式转换为私人财产。(涉及两层含义:性质属于公益性质,其资产不属于任何个人;当一个非政府组织解散或者破产时,只能转交给其他公共部门继续用于公益目的。)

资产属性与非营利关系的误区:

①非政府的非营利性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不等于组织不能进行经营性运作,不获取利益。

明确以下三点:a 非政府组织可以获取收入或者利润以维持其生存,但不能用于分配。

b 非政府组织可以收费。

c 目的是让组织活动产生效益,以维持组织的生存,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非营利组织在得以生存的前提下,发挥其服务社会的作用。

②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非政府组织的员工不实行低薪。

(四)自治性:(名解)是指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的自治组织,在人事,决策,财务等方面不依附于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具有独立的决策及行使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体现:①活动不受政府干预。

②不受营利组织的干扰。

③自治性还涉及一个具体的经济问题,既政府组织的经济独立问题。

(五)志愿性:非政府的内在驱动力是以志愿精神为背景的利他主义,互助主义。

体现:①组织的自愿性。成立基于志愿,成员的参加基于志愿,主要社会资源是基于志愿精神的志愿者和社会捐赠。

②活动的志愿性。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关,而是开放式,网络式的公民志愿组织。

③服务的志愿性。一是提供给社会大众的不特定多数成员的公益性公共物品,二是社会大众的某一部门特定成员的“互益性公共物品”。

6、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特征:P14

(一)半官方性: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独立性,自主性,自愿性不强。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形成的非政府组织,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政府权力的下放和职能的延伸的产物。政府在资源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具有资源分配的主导权,使得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二)半完全组织:它们或是未经注册或没有法人资格。这样一方面加大了对非营利组织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极大地制约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三)半官僚性。表现在:其一,党政机关干部兼任非政府组织领导的职务。

其二,成为安置闲散人员的分流渠道。

7、非政府组织对公共治理的效应(作用):P29

主要表现在:(1)创新效应:非政府组织在组织体制、组织结构、活动方式上弹性较大,可以根据公共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作出及时的调整,比政府和营利性的企业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体现:其一,表现在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创新和制度创新,主要是引用和推广新的适用的技术,发展新技能,促使人们掌握新的生产方式。

其二,创新效应还体现在非政府组织可以承受较大的社会风险。

(二)效率效应:非政府组织主要是靠发动社会的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公共管理活动,因而其成员能够在相对小规模的互惠合作中既利于自觉遵守规则,又便于相互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腐败。同时随着非政府组织活动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其成员基本上是专业人士。(三)公平效应:在“留给精英”的政府与“留给富人”的市场之外,增进社会福利,体现社会公正。

(四)沟通效应:上传下达,下情上传

8、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功能:P31

①弥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契约失灵,提供公共服务.

②协助控制政府规模,消除公共权力的寻租现象,降低公共管理的成本。

③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帮助下岗工人转化观念,更新知识,掌握及时,重返工作岗位。

④凝聚社会资本,是社会安定有序的源泉和动力。依靠公益心和服务精神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非政府组织在开展公益活动中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进的同时增进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为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生活和秩序作出自身的贡献。非政府组织的自愿联合取代了传统社会由地域,血缘,民族,单位或社会等级所形成的非志愿性联系网络。

⑤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带来了组织间的“伙伴理念”。

第二章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基础

9、社会公民的内涵:P41

(一)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的二分法基础上,强调公民社会是指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则。

另一类是建立在国家——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分基础上,公民社会在此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二)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它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三)公民社会包含了四个基本的结构性要素:

①私人领域:指私人自己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活动领域。

②志愿性社团

③公共领域:是指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非官方的领域,是各种自发的公众聚会场所的总称

④社会运动:是以捍卫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自主发展的合法权利不受经济系统和国家侵犯为宗旨的。

10、治理的定义(全球治理委员会):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独特内涵体现:

①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题的多元共存的局面也意味着治理权利的多中心,而且在治理格局中,这些权利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隶属和统辖的关系。

②政府权力的有限性。若自主方式可以解决,政府就不该插手。

③鼓励参与合作性。鼓励利益相关者,专家学者和关心公共事务的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

11、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P45

(1)就主体而言,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2)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点,智力理论认为公与私、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和界限实际上是相当模糊的。智力理论认为政府并非公共事务管理的天然承担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