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价值(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

——社会实践的设计与实录

思想品德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课程。为此作为教师要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指导我们要精心选择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活动参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感受与体验活动内容中所昭示的道理与情感,人生价值观与道德观等。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社会实践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根据新课程要求,思想品德学科可以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有限,外加学校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采取结合学校教育活动的形式。例如在上八年级第二课《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时,需要使同学们了解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既包括有形的物体,比如,寺庙、名人故居、革命活动遗址、富有影响的现代建筑……,也包括无形的制度、精神状态、社会风尚等等。在与同学的课余交流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什么是人文环境不太了解。如果直接在课堂上直接授课的话,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联系到卢湾区每个同学都拥有一本“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护照”,手持这本“护照”,同学们可以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前往区内十八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因此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作为卢湾区的小市民,你对卢湾区的人文环境知多少?的活动,收集卢湾区的一处人文环境的图片,并介绍它的历史背景。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同学都很感兴趣,参与度很高。例如有的小组在探访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故居等革命遗址时,非常认真地听取讲解员的解说,分工合作,将所听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课上小组介绍时,每个小组制作的多媒体图片也都极其用心,有的包含了同学在活动现场听讲的身影,有的则附加了小组整理的讲解内容。有的小组还将自己的参观感想与同学一起分享。

思品教学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前者帮助学生完成从认识到领悟,从领悟到养成的两次转变。叶伟良老师在《关于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的思考》中提到:知识的传递方式,要让学生有兴趣盎然的倾听过程,有静下心来的思考过程,有

同学合作的探究过程,有持续的质疑和反思过程,有参与社会的体验过程,有修身养心的自我约束和调节过程。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参观体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而不是教师的告知或书本上的文字。在参观卢湾区校外基地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更愿意主动把自己所得到的信息资源,参观中的感受,在课堂中交流,与老师讨论课本中有关问题,唤起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以活动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和潜力,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通过同学搜集资料和介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灿烂辉煌的文化,有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即使是自己所居住的区县,其本身也蕴含着深厚和丰富的资源。很多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在参观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无形中也开展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之旅,进行了一次民族精神教育,加深了对于自己所住区县的了解和感情。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增进彼此的感情,对学生形成合作、互动的心理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电脑技能的操作能力。作为一名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我觉得每一次实践活动对同学的未来生活和热爱祖国社会都赋予了真实的意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优化和融合本身已有的道德体验,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课本内容和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比只用课堂授课的唯一形式要有实效性,更能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功能。

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社会实践活动,为思想品德学科凸显育人价值拓宽了渠道,让学生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