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痛经讲解(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痛经医学PPT课件
![2024版痛经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5eb2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0.png)
注意事项 痛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同时 应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应 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6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 系建设
2024/1/28
27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痛经的基本知识
包括定义、症状、原因和诊断等 方面的内容,帮助患者全面了解
痛经。
2024/1/28
01
02
03
04
生物标志物在痛经诊断和预后 评估中的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在痛经治疗中的 研究与实践
互联网医疗在痛经患者管理和 教育中的作用
个性化治疗策略在痛经治疗中 的应用前景
2024/1/28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痛经的病理生 理机制,为开发新药物 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 持
2024/1/28
瑜伽
通过特定的瑜伽动作和呼吸练习,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建议在 专业指导下进行练习。
穴位按压
如按压三阴交、子宫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需注意按 压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22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2024/1/28
23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患者易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盆 腔疼痛等问题。
疼痛性质
通常位于下腹部,可放 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多为痉挛性疼痛,伴有 胀痛或坠痛。
2024/1/28
疼痛时间
其他症状
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或来 潮后不久开始,持续数
小时或数天。
9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 泻、头痛、乏力等全身
症状。
诊断方法及标准
体格检查
26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 系建设
2024/1/28
27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痛经的基本知识
包括定义、症状、原因和诊断等 方面的内容,帮助患者全面了解
痛经。
2024/1/28
01
02
03
04
生物标志物在痛经诊断和预后 评估中的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在痛经治疗中的 研究与实践
互联网医疗在痛经患者管理和 教育中的作用
个性化治疗策略在痛经治疗中 的应用前景
2024/1/28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痛经的病理生 理机制,为开发新药物 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 持
2024/1/28
瑜伽
通过特定的瑜伽动作和呼吸练习,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建议在 专业指导下进行练习。
穴位按压
如按压三阴交、子宫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需注意按 压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22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2024/1/28
23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患者易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盆 腔疼痛等问题。
疼痛性质
通常位于下腹部,可放 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多为痉挛性疼痛,伴有 胀痛或坠痛。
2024/1/28
疼痛时间
其他症状
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或来 潮后不久开始,持续数
小时或数天。
9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 泻、头痛、乏力等全身
症状。
诊断方法及标准
体格检查
中医痛经讲解
![中医痛经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319178c58f5f61fb636663a.png)
其他疗法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夹脊和下腹部相关腧穴。中度刺激, 以皮肤潮红为度。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穴位注射:取肝俞、肾俞、脾俞、气海、关元、归来、足 三里、三阴交。每次选2-3穴,用黄芪、当归、红花注射液 等中药制剂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1-2。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贴敷:取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阿是穴。经前 或经期用1见方的“痛舒宁硬膏”贴敷。每日换1次。
概述
1、原发性痛经:
多青春期 有排卵者 功能性痛
性激素不稳定↑ 膜样痛经性痛 宫颈狭窄 子宫过度倾屈 处女膜闭锁
痛经分类
宫缩过强, 子宫平滑 肌缺血。
处女膜闭琐
概述
2、继发性痛经:
盆腔器质 性疾病痛
子宫内膜异位 慢性盆腔炎 子宫腺肌病 子 宫 肌瘤
痛经分类
子宫内膜异位 慢性盆腔炎
病因病机
情志不遂 起居不慎 六淫侵袭 体质因素
隐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 疼痛性质辨病性:下腹冷痛,得温痛减属寒证。
下腹痛如针刺,遇热痛剧属热证。 胀甚于痛,矢气则舒属气滞。 痛甚于胀,经行血块排出,腹痛减轻属血瘀。
辨证要点
湿热 Te阻xt滞
气滞
血瘀
痛经
肝肾
亏虚
气血 虚弱
寒湿 凝滞
针灸治疗
基本治疗
治则
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寒湿凝滞 气滞血瘀 气血不足 肝肾亏虚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益气养血、调补冲任,针灸并用,补法。
针灸治疗 主穴
基本治疗
关 元、气海、中极: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 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温经散寒、调补冲任;
中医妇科学痛经ppt课件【38页】
![中医妇科学痛经ppt课件【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e22efe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6.png)
带下异常者,加黄柏、土茯苓等以清热燥湿 止带。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 空坠不适;
兼症: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气血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生地
方歌:参芪四物汤
加减: 可酌加鸡血藤、桂枝、艾叶、炙甘草
痛经无妊娠临床表现。
(五)与黄体破裂的腹痛鉴别
黄体多发生在经前即黄体期晚期,若伴有阴道 出血时易与痛经混淆。
黄体破裂多突然发生下腹疼痛,呈绞痛样;妇 科检查时一侧附件有压痛,B超可见一侧附件有低 无声区,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必要时可行 MRI 、CT检查。
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 证时应辨识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 质以及疼痛的程度。
急症处理
1、田七痛经胶囊 3~6粒 Tid。( 蒲黄0. 275g,醋炒
五灵脂、田七末、延胡索、川芎、小苘香各O. 3g,木香O.2g,冰片0. 025.每小瓶2g药粉或每克药粉分装胶囊3粒。日服3次,每服2g。)
2、痛经丸 6~9克,日1~2次,临经时服用。
3、麝香痛经膏 穴位外贴,取穴:气海、子宫、 三阴交或腹部痛点敷贴,每次选1~2穴,每穴 一片,1~3天更换。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车前子、苡仁、
败酱草或银甲丸。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黄连 香附 莪术 延胡索(清热调血汤,桃四黄丹莪元香)
加减:
痛连腰骶加续断、狗脊、秦艽清热除湿止痛。
经量多,经期长者,加地榆、槐花、黄芩、 马齿苋以清热凉血。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 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 狭窄等引起的痛经。其中以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见。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 空坠不适;
兼症: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气血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生地
方歌:参芪四物汤
加减: 可酌加鸡血藤、桂枝、艾叶、炙甘草
痛经无妊娠临床表现。
(五)与黄体破裂的腹痛鉴别
黄体多发生在经前即黄体期晚期,若伴有阴道 出血时易与痛经混淆。
黄体破裂多突然发生下腹疼痛,呈绞痛样;妇 科检查时一侧附件有压痛,B超可见一侧附件有低 无声区,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必要时可行 MRI 、CT检查。
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 证时应辨识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 质以及疼痛的程度。
急症处理
1、田七痛经胶囊 3~6粒 Tid。( 蒲黄0. 275g,醋炒
五灵脂、田七末、延胡索、川芎、小苘香各O. 3g,木香O.2g,冰片0. 025.每小瓶2g药粉或每克药粉分装胶囊3粒。日服3次,每服2g。)
2、痛经丸 6~9克,日1~2次,临经时服用。
3、麝香痛经膏 穴位外贴,取穴:气海、子宫、 三阴交或腹部痛点敷贴,每次选1~2穴,每穴 一片,1~3天更换。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车前子、苡仁、
败酱草或银甲丸。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黄连 香附 莪术 延胡索(清热调血汤,桃四黄丹莪元香)
加减:
痛连腰骶加续断、狗脊、秦艽清热除湿止痛。
经量多,经期长者,加地榆、槐花、黄芩、 马齿苋以清热凉血。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 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 狭窄等引起的痛经。其中以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见。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痛经中医课件
![痛经中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0d2a8a2e3f5727a4e96204.png)
(三)兼症
实证
行经前期或经期、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 气滞血瘀
血块,排出痛减,伴乳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 寒湿凝滞
得热则舒,伴便溏、怕冷,腰脊痛,苔白腻,脉沉 紧。
虚证
行经后期、隐痛、喜按、经色淡、量少 气血不足
面色苍白,乏力,懒言,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脉细弱。 肝肾不足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
• 艾 灸:腹部、腰骶部以及相关穴位 • 拔 罐: 取肾俞、腰骶两侧。 • 三棱针挑治:神阙上、下、左、右旁开1寸为挑
点,或神阙与曲骨之间每间隔1寸作为1个挑点。 采取轻挑法,不必挑出纤维,隔日1次,5次为一 疗程。 • 埋 线:三阴交上下各0.5寸处定出两点。间隔 两周1次。
• 按语 • 1.明确诊断,必要时借助妇科检查、盆腔B超、
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 《景岳全书》:
• “经行腹痛,证有虚实...然实痛者,多痛 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即行 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 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 三、病 因 • 情志不和或六淫为害,并与素体以及经前
后等特殊生理变化有关。 • 1、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 • 2、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
• 气虚已至血瘀:虚实夹杂
• 《陈庵妇科补解》: • “妇人经行后腹痛,是气血两虚也。”
• 6、肝肾亏虚
• 禀赋不足、孕产房劳、久病累及肝肾(肝 肾处于人体之内里,肺脾虚到一定程度,才累 及肝肾——病及根本)
• 《傅青主女科》: • “妇人有少腹痛于经行之后者,人以为气血
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
• 耳针: • 内分泌、交感、神门、皮质下、肝、肾、腹。 • 穴位注射: • 0.25%普卡注射液:中极、关元、三阴交、次
痛经1PPT课件全文完整版
![痛经1PPT课件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9f28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5.png)
关注特殊人群的痛经问题
针对不同年龄、生理状态的女性,如青少年 、孕妇等,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和治疗。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研究新的药物、物理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手段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国际同行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 痛经诊疗技术的进步。
THANKS
滞、血行受阻,或因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等,使血为寒凝,或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续发新 疾,或因手术创伤,瘀血内停,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瘀阻,不通则痛。气血亏虚可因脾胃素虚,化源 不足,或大病久病,或大失血后,气血不足,冲任血虚,不荣则痛。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辨证分型
中医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以及肝肾 亏损型等五种证型。
临床表现与诊断
• 临床表现 •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
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 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 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 发白、出冷汗。 • 继发性痛经则在月经初潮后数年方出现症状,多有妇科器质性疾病史或 宫内节育器放置史,妇科检查有异常发现。 •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妇科检查可作出诊断。需与子宫内膜异位 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痛经的定义、分类和症状
详细解释了痛经是什么,包括其不同 类型和常见症状。
痛经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深入探讨了痛经的生理、病理原因及 发病过程。
痛经的诊断和治疗
介绍了痛经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 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及 各种治疗手段的优缺点。
针对不同年龄、生理状态的女性,如青少年 、孕妇等,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和治疗。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研究新的药物、物理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手段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国际同行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 痛经诊疗技术的进步。
THANKS
滞、血行受阻,或因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等,使血为寒凝,或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续发新 疾,或因手术创伤,瘀血内停,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瘀阻,不通则痛。气血亏虚可因脾胃素虚,化源 不足,或大病久病,或大失血后,气血不足,冲任血虚,不荣则痛。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辨证分型
中医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以及肝肾 亏损型等五种证型。
临床表现与诊断
• 临床表现 •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
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 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 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 发白、出冷汗。 • 继发性痛经则在月经初潮后数年方出现症状,多有妇科器质性疾病史或 宫内节育器放置史,妇科检查有异常发现。 •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妇科检查可作出诊断。需与子宫内膜异位 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痛经的定义、分类和症状
详细解释了痛经是什么,包括其不同 类型和常见症状。
痛经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深入探讨了痛经的生理、病理原因及 发病过程。
痛经的诊断和治疗
介绍了痛经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 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及 各种治疗手段的优缺点。
《中医妇科病课件——痛经》
![《中医妇科病课件——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b09131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3.png)
痛经的病因和病机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痛 经病因,引起子宫收缩不 顺畅。
内分泌紊乱
荷尔蒙水平的不平衡可以 导致月经过多或过少,加 重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异位是指子宫内 膜在子宫外其他部位生长, 会导致疼痛和不适。
痛经的中西医治疗方案的差异
中医
中医治疗痛经注重调理气血,通过中草药、针 灸等方法有效缓解症状。
中医妇科病课件——痛经
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经腹痛感受明显,伴随不适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它是 一种常见的妇科病症,一般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痛经症状及表现
1 周期性腹痛
痛经通常出现在月经来 潮前一天到几天内,疼 痛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2 腰背酸痛
除了腹部疼痛,部分女 性还可能会出现腰背酸 痛的不适感。
西医
西医主要通过药物疗法,如止痛药、避孕药、 抗炎药等来缓解痛经。
中药治疗痛经的常用方剂
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 方剂,具有舒肝解郁、行气活 血的作用。
丹参酮炒白术汤
丹参酮炒白术汤是用于调理气 血、温补身体的中药方剂。
乌鸡白薯汤
乌鸡白薯汤是一种具有补气血、 调经止痛作用的中药方剂。
推拿治疗痛经的手法
1
揉法
2
用手揉腹部和腰腹部,改善气血循环,
减轻经期疼痛。
3
捏法
通过捏压腹部和背部穴位,促进气血 运行,缓解痛经。
推拿手法
运用推、拿、推拿等手法,调理经络, 缓解痛经不适症状。
中草药熏蒸治疗痛经的原理
中草药熏蒸是一种将草药精华熏蒸至局部的治疗方法,通过草药的温补作用 缓糖水
3 恶心、呕吐
痛经严重时,部分女性 可能会伴随恶心、呕吐 等胃肠道症状。
中医妇科学课件:痛经
![中医妇科学课件: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f504788f26fff705cc170a81.png)
• 《甲乙经》曰∶女子胞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水道主之。
• 滑伯仁曰∶有经行前脐腹绞痛如刺,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涩,余 皆弦急,此由下焦寒湿之邪,抟于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妇人之血 室。经事来,邪与血争,故作 痛。寒湿生浊,下如豆汁,宜治下焦,以辛 散苦温血药治之。
• 朱丹溪曰∶经将行腹痛,属气之滞,用香附、青皮、桃仁、胡索、黄连,又 用抑气散、四物加胡索、丹皮、条芩。又曰∶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 者,血热气实也,四物加黄连、丹皮。
历史沿革
• 《诸病源侯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 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 《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 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 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 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腔炎者有盆腔炎症征象。
㈡、鉴别诊断
• 与异位妊娠鉴别
• 当痛经同时伴有月经后期时,则与异位妊娠的腹 痛伴阴道出血容易混淆。
• 异位妊娠多有停经史,有妊娠临床表现,B超检 查宫腔内未见孕囊,HCG阳性。异位妊娠破裂或 流产时后穹隆或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内出血严重时,患者有晕厥、休克和血色素下降。
[病因病机]
•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 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 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
• 主要病机在于明辨虚实。“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 常见的病机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 和湿热蕴结。
临床上痛经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
中医急诊学痛经课件
![中医急诊学痛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048b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2.png)
• 西医妇产科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合成与释放前列腺素增加 有关,故治疗予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减少前列腺素产生,防止 过强子宫收缩和痉挛,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经对症处理,腹痛仍 未得到控制,应进一步明确腹痛部位、腹痛性质,为综合治疗做准 备,这时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
【预后转归】
• 中医药治疗痛经,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原发性痛经,如治疗及时、 适当,临床疗效良好;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继发性痛经,虽病程缠 绵,难获速效,辨证施治,也可较好消减疼痛。
2.闻诊
• 语声洪亮、高亢多为实证;语声低微多为虚证。
3.切诊
• 四肢欠温,提示或寒邪收引,或湿邪、瘀血阻碍气机运动,使阳气 被遏,不能温煦周身;手足汗出则是因为卫阳被遏,腠理开合失司, 津液外泄所致;四肢温暖,干湿适中,提示病情较轻。
• 痛经急症多为腹痛拒按,属实证。 • 脉弦提示疼痛、肝郁;脉沉紧提示寒证;脉濡数提示湿热等。
(二)病机
•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经期前后, 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二脉气血变化较 平时急骤,易受致病因素和体质因素的影响。急性发作的核心病机 在于邪气内伏所致的“不通则痛”。
• “不通则痛”多为实证,因寒、湿、热、瘀血等病理因素瘀阻冲任 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为痛经。
4.问诊
• 问既往有无腹痛的病史,腹痛有无周期性、规律性,有无停经史, 有无妇科相关的器质性病变,有无其他疾病。
• 一般痛在经前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痛甚于胀多为血瘀,胀甚 于痛多为气滞。
• 问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乳胀、腰酸、乏 力等。
5.病情危重程度判断
• 如疼痛剧烈,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汗出,甚至晕厥等,则 病较重。
痛经医学PPT课件
![痛经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9767ee76a20029bd642d57.png)
方药: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益母草
或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白芍、山芋肉、阿
胶、山药、巴戟天、甘草
40
益肾调经汤 杜仲 续断 熟地各9克 当归6克 白芍 (炒)9克 益母草12克 焦艾 巴戟 乌药各9 克
41
虚证性痛经,就临床来看,主要两个方面: 一是阴血亏虚,脉络失养,宜重用归、芍,加少 量甘草;二是阳虚气弱,出现气虚壅滞,在温阳补气 的前提下加煨木香、廷胡索即可。 如属气虚下陷之坠痛者,黄芪、党参必须重用, 稍稍加入柴胡、升麻之类。
1.多突然发生下腹一侧疼痛,呈绞痛样。 2.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尤以患侧为甚。 妇科检查时一侧附件有压痛。
25
辨证论治
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证 时应辨识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 及疼痛的程度;并结合月经的期、量、色、 质及全身症候、舌、脉进行辨证。
26
辨证要点
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辨虚、实。 根据疼痛的部位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
痛经的治疗
急期诊加时重可的用内针、灸外、、中妇成诸药学或科中引西起结腹痛
合症治状疗的。疾病
45
其一宜温: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其二止痛:如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
其三镇静:前人曾有“诸痛疮疡,皆属于心”之
刺轻痛重拒周不按期一。性。发严作重者可放射
到腰骶部、肛门、阴道、
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
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 晕厥现象。
15
三、检查:
腹部检查:腹软,无腹肌紧张,无反跳痛 妇科检查: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 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
输卵管碘油造影。
16
•功能性痛经,盆 腔器官多无明显 器质性病变。 部分患者可有子 宫体极度屈曲,
痛经-中医治疗 PPT
![痛经-中医治疗 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bbfd328762caaedd33d4ed.png)
中医治疗
其他疗法2
皮肤针法:叩刺少腹部任脉、肾经、 脾经和腹股沟部,腰骶部督脉、膀 胱经,用皮肤针循经叩刺,中等刺 激,腹部和背部交替进行,中度刺 激,以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
中医治疗
其他疗法3
耳针疗法:取内分泌、内生殖器、子宫、 肝、肾、皮质下、肾上腺、神门。每次 选3~5穴,中度刺激,留针15~30分 钟;也可行埋针、药丸贴压法。
中医治疗
其他疗法4
穴位注射:取肝俞、肾俞、脾俞、气海、 关元、归来、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 2~3穴,用黄芪、当归、红花注射液 等中药制剂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 注入药液1~2ml。
中医治疗
其他疗法5
皮内针法:气海、三阴交、阿 是穴、地机。月经前1-2天, 每月一次,连续3个月
悬灸
拔罐
气血不足---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针灸并用,补法。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穴位
以足太阴经腧穴和任脉腧穴为主。 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中极
穴位加减
寒湿凝滞加灸水道温经止痛; 气血瘀滞加合谷、太冲、次髎调气活血; 气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痛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主穴 释义
关元—任脉穴,通调冲任之气, 散寒行气。(局部取穴)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针刺操作
针刺关元,宜用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感 向下传导;
针后在小腹部穴位施加灸法。
发作期每日治疗1~2次,间歇期可隔日 1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
艾条灸:
关元 直接灸 悬灸 隔物灸
推拿
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右侧,用摩法按 顺时针方向在小腹治疗,约5~6 分钟, 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气海、 关元治疗,每穴约2 分钟。
深入了解痛经的医学PPT课件
![深入了解痛经的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adb7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6.png)
心理健康的影响
痛经的影响
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痛经的治疗
痛经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方法 - 热敷 - 运动 - 放松技巧
痛经的治疗
药物治疗方法 - 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注意事项和副作用
预防痛经的方 法
预防痛经的方法
调整饮食习惯 规律运动
预防痛经的方法
减轻压力和紧张情绪 定期就医和检查
深入了解痛经 的医学PPT课
件
目录 引言 痛经的分类 痛经的影响 痛经的治疗 预防痛经的方法 结论
引言
引言
什么是痛经? 痛经的原因
引言
痛经的常见症状
痛经的分类
痛经的分类
原发性痛经 - 定义和特征 - 发病机制 - 预防和治疗方法
痛经的分类
继发性痛经 - 定义和特征 - 常见的病因 - 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论
结论
痛经虽然常见,但可以通过合 适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得到缓解 建议女性关注自身身体变化, 及时就医和咨询专业医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痛经的影响
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痛经的治疗
痛经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方法 - 热敷 - 运动 - 放松技巧
痛经的治疗
药物治疗方法 - 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注意事项和副作用
预防痛经的方 法
预防痛经的方法
调整饮食习惯 规律运动
预防痛经的方法
减轻压力和紧张情绪 定期就医和检查
深入了解痛经 的医学PPT课
件
目录 引言 痛经的分类 痛经的影响 痛经的治疗 预防痛经的方法 结论
引言
引言
什么是痛经? 痛经的原因
引言
痛经的常见症状
痛经的分类
痛经的分类
原发性痛经 - 定义和特征 - 发病机制 - 预防和治疗方法
痛经的分类
继发性痛经 - 定义和特征 - 常见的病因 - 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论
结论
痛经虽然常见,但可以通过合 适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得到缓解 建议女性关注自身身体变化, 及时就医和咨询专业医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医痛经讲解
感谢您的阅览
主要内容
v 概述 v 病因病机 v 临床诊断 v 辨证要点 v 针灸治疗 v 预防调护
2020-11-26
2
概述
一、定义: u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及其他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 症,影响工作及生活者,称为“痛经”。 u 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50%的妇女均有痛经, 其中10%痛经严重。
u 疼痛特点:呈阵发性小腹部绞痛、胀痛、坠痛, 一般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1-2天,腹痛剧烈时可 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手足发凉, 甚至晕厥等症。
2020-11-26
5
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原发性痛经:
多青春期 有排卵者 功能性痛
2020-11-26
痛经分类
性激素不稳定-PG↑ 膜样痛经性痛 宫颈狭窄 子宫过度倾屈 处女膜闭锁
u 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 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 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u 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等穴; u 用手指捏按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2020-11-26
24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穴位激光照射:用氦氖激光治疗器每穴照射5分钟。自行经前10日开始治疗,隔日1次,5-6次为 一疗程。
2020-11-26
基本治疗
18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耳针:取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每次选3-5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 也王不留行籽贴压。
2020-11-26
19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夹脊和下腹部相关腧穴。中度刺激,以皮肤潮红为度。
2020-11-26
20
2020-11-26
22
针灸治疗
医者轻柔按摩患者腹部,以神阙为中心,顺时钟和 逆时钟各按摩9圈,然后用已预热的扶阳罐依次顺 时针按压温灸神阙、气海、关元、子宫穴、三阴交、 地机、十七椎、八髎穴诸穴位。
其他疗法
2020-11-26
四大功能:温灸、刮痧、红外线、通经络
23
针灸治疗 按摩手法:
其他疗法
或子宫肌瘤剔出史。
2020-11-26
10
临床诊断 症状
从病史、症状、检查三方面入手
u 腹痛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 u 以小腹疼痛为主,也有部分患者疼痛连及腰骶,放射至
肛门或两侧股部。 u 疼痛难忍者,甚或伴有呕吐汗出,面青肢冷,以至晕厥。 u 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
2020-11-26
11
临床诊断
检查
从病史、症状、检查三方面入手
u全身检查:了解神志、面容、对答情况,注意有无贫血貌, 心肺体征是否正常,血压是否正常。
u腹部检查: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无扪及包块,移动性 浊音(-);若有反跳痛,应考虑有无炎症或腹 腔内出血情况。
u妇科检查:月经期应行肛检。 u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2020-11-26
3
概述
二、痛经特点: u 疼痛发生的时间:有规律的周期性出现,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反复发作。 u 疼痛发生的周期性:发生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即月经前1-2天开始,或月经第1-2天,甚至在
月经刚净时发生。
2020-11-26
4
概述
u 疼痛部位:小腹部或痛连腰骶部,有时放射至少 腹部、阴道、肛门或双侧股部。
宫缩过强, 子宫平滑 肌缺血。
处女膜闭琐
6
概述 2、继发性痛经:
盆腔器质 性疾病痛
子宫内膜异位 慢性盆腔炎 子宫腺肌病 子 宫 肌瘤
2020-11-26
痛经分类
子宫内膜异位
慢性盆腔炎
7
病因病机 情志不遂
起居不慎
六淫侵袭
体质因素
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
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胞宫失于濡养
不通则痛
2020-11-26
12
临床诊断
检查
——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区别
u 原发性痛经:一般无明显病变,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体极度 屈曲,宫颈口狭窄。
u 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后壁、子宫骶韧带、 主韧带等处可触到痛性结节,子宫粘连,活 动受限,或附件区可扪及卵巢囊肿。
2020-11-26
13
辨证要点
2020-11-26
14
辨证要点
气滞 血瘀
2020-11-26
湿热阻滞 Text
气血虚弱
痛经
肝肾 亏虚
寒湿凝滞
15
针灸治疗 治则
基本治疗
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寒湿凝滞 气滞血瘀 气血不足 肝肾亏虚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益气养血、调补冲任,针灸并用,补法。
2020-11-26
不荣则痛
痛经
2020-11-26
8
病因病机
u 病位:冲任、子宫 u 变化:气血 u 基本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2020-11-26
9
临床诊断 病史
从病史、症状、检查三方面入手
u以往有无痛经病史,疼痛时间,严重程度。 u最近有无精神过度紧张史——情志所伤。 u有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贪食生冷或坐卧湿地史——寒湿 u有无经期产后不节房事,摄生不洁史——湿热 u有无妇科手术史——损伤宫颈管或炎症致宫颈口粘连狭窄;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穴位注射:取肝俞、肾俞、脾俞、气海、关元、归来、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2-3穴,用黄 芪、当归、红花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1-2ml。
2020-11-26
21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贴敷:取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阿是穴。经前或经期用1cm见方的“痛舒宁硬膏”贴敷。每日 换1次。
辨证论治首当辨“痛”
疼痛时间辨虚实:痛在经前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 疼痛程度辨虚实:剧痛多为实,隐痛多为虚。 疼痛性质辨虚实:掣痛、绞痛、灼痛、刺痛,疼痛拒按属实。
隐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 疼痛性质辨病性:下腹冷痛,得温痛减属寒证。
下腹痛如针刺,遇热痛剧属热证。 胀甚于痛,矢气则舒属气滞。 痛甚于胀,经行血块排出,腹痛减轻属血瘀。
16
针灸治疗 主穴
基本治疗
u 关 元、气海、中极: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温经散寒、 调补冲任;
u 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
发作期每日治疗1-2次,间歇期隔日1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
2020-11-26
17
针灸治疗 加减
u 寒湿凝滞:+ 灸水道(温经止痛) u 气血瘀滞:+ 合谷、太冲、次髎(调气活血) u 气血不足:+ 血海、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痛)
感谢您的阅览
主要内容
v 概述 v 病因病机 v 临床诊断 v 辨证要点 v 针灸治疗 v 预防调护
2020-11-26
2
概述
一、定义: u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及其他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 症,影响工作及生活者,称为“痛经”。 u 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50%的妇女均有痛经, 其中10%痛经严重。
u 疼痛特点:呈阵发性小腹部绞痛、胀痛、坠痛, 一般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1-2天,腹痛剧烈时可 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手足发凉, 甚至晕厥等症。
2020-11-26
5
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原发性痛经:
多青春期 有排卵者 功能性痛
2020-11-26
痛经分类
性激素不稳定-PG↑ 膜样痛经性痛 宫颈狭窄 子宫过度倾屈 处女膜闭锁
u 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 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 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u 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等穴; u 用手指捏按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2020-11-26
24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穴位激光照射:用氦氖激光治疗器每穴照射5分钟。自行经前10日开始治疗,隔日1次,5-6次为 一疗程。
2020-11-26
基本治疗
18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耳针:取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每次选3-5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 也王不留行籽贴压。
2020-11-26
19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夹脊和下腹部相关腧穴。中度刺激,以皮肤潮红为度。
2020-11-26
20
2020-11-26
22
针灸治疗
医者轻柔按摩患者腹部,以神阙为中心,顺时钟和 逆时钟各按摩9圈,然后用已预热的扶阳罐依次顺 时针按压温灸神阙、气海、关元、子宫穴、三阴交、 地机、十七椎、八髎穴诸穴位。
其他疗法
2020-11-26
四大功能:温灸、刮痧、红外线、通经络
23
针灸治疗 按摩手法:
其他疗法
或子宫肌瘤剔出史。
2020-11-26
10
临床诊断 症状
从病史、症状、检查三方面入手
u 腹痛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 u 以小腹疼痛为主,也有部分患者疼痛连及腰骶,放射至
肛门或两侧股部。 u 疼痛难忍者,甚或伴有呕吐汗出,面青肢冷,以至晕厥。 u 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
2020-11-26
11
临床诊断
检查
从病史、症状、检查三方面入手
u全身检查:了解神志、面容、对答情况,注意有无贫血貌, 心肺体征是否正常,血压是否正常。
u腹部检查: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无扪及包块,移动性 浊音(-);若有反跳痛,应考虑有无炎症或腹 腔内出血情况。
u妇科检查:月经期应行肛检。 u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2020-11-26
3
概述
二、痛经特点: u 疼痛发生的时间:有规律的周期性出现,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反复发作。 u 疼痛发生的周期性:发生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即月经前1-2天开始,或月经第1-2天,甚至在
月经刚净时发生。
2020-11-26
4
概述
u 疼痛部位:小腹部或痛连腰骶部,有时放射至少 腹部、阴道、肛门或双侧股部。
宫缩过强, 子宫平滑 肌缺血。
处女膜闭琐
6
概述 2、继发性痛经:
盆腔器质 性疾病痛
子宫内膜异位 慢性盆腔炎 子宫腺肌病 子 宫 肌瘤
2020-11-26
痛经分类
子宫内膜异位
慢性盆腔炎
7
病因病机 情志不遂
起居不慎
六淫侵袭
体质因素
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
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胞宫失于濡养
不通则痛
2020-11-26
12
临床诊断
检查
——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区别
u 原发性痛经:一般无明显病变,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体极度 屈曲,宫颈口狭窄。
u 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后壁、子宫骶韧带、 主韧带等处可触到痛性结节,子宫粘连,活 动受限,或附件区可扪及卵巢囊肿。
2020-11-26
13
辨证要点
2020-11-26
14
辨证要点
气滞 血瘀
2020-11-26
湿热阻滞 Text
气血虚弱
痛经
肝肾 亏虚
寒湿凝滞
15
针灸治疗 治则
基本治疗
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寒湿凝滞 气滞血瘀 气血不足 肝肾亏虚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益气养血、调补冲任,针灸并用,补法。
2020-11-26
不荣则痛
痛经
2020-11-26
8
病因病机
u 病位:冲任、子宫 u 变化:气血 u 基本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2020-11-26
9
临床诊断 病史
从病史、症状、检查三方面入手
u以往有无痛经病史,疼痛时间,严重程度。 u最近有无精神过度紧张史——情志所伤。 u有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贪食生冷或坐卧湿地史——寒湿 u有无经期产后不节房事,摄生不洁史——湿热 u有无妇科手术史——损伤宫颈管或炎症致宫颈口粘连狭窄;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穴位注射:取肝俞、肾俞、脾俞、气海、关元、归来、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2-3穴,用黄 芪、当归、红花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1-2ml。
2020-11-26
21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贴敷:取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阿是穴。经前或经期用1cm见方的“痛舒宁硬膏”贴敷。每日 换1次。
辨证论治首当辨“痛”
疼痛时间辨虚实:痛在经前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 疼痛程度辨虚实:剧痛多为实,隐痛多为虚。 疼痛性质辨虚实:掣痛、绞痛、灼痛、刺痛,疼痛拒按属实。
隐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 疼痛性质辨病性:下腹冷痛,得温痛减属寒证。
下腹痛如针刺,遇热痛剧属热证。 胀甚于痛,矢气则舒属气滞。 痛甚于胀,经行血块排出,腹痛减轻属血瘀。
16
针灸治疗 主穴
基本治疗
u 关 元、气海、中极: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温经散寒、 调补冲任;
u 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
发作期每日治疗1-2次,间歇期隔日1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
2020-11-26
17
针灸治疗 加减
u 寒湿凝滞:+ 灸水道(温经止痛) u 气血瘀滞:+ 合谷、太冲、次髎(调气活血) u 气血不足:+ 血海、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