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8篇(优秀版)
学记读后感5篇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下面是学记读后感,欢迎阅读。
学记读后感(一)《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这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学记读后感范文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学记读后感1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
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
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
“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学记》读后感(优秀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8篇)《学记》读后感篇一《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视教师问题的光荣传统,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有了好的教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被明确,被突出出来。
所以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于教师的作用。
《学记》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由于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教师,所以《学记》提出了尊师的主张。
关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因为“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只靠事先记诵,然后照本宣科,背诵现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
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因材施教。
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含蓄而精妙,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
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学记》优秀读后感4篇
《学记》优秀读后感4篇《学记》优秀读后感篇1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甚至于大学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上学记。
读何兆武先生的一本《上学记》,让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在忆往昔年少时光的同时更感慨于当下中国学术氛围的不自由。
我们的上学记与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相比,或者更加多姿,但却少了些许自由的学院自由因素。
何兆武先生在书中写到:“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
我们那时候什么立场的同学都有,不过私人之间是很随便的,没有太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隔膜。
”他说这是他在西南联大最美好的读书时光。
教师的聘任不以政治信仰和学术见解为标准,他们上课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讲课近乎绝对自由,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讲什么或不应该讲什么。
学生的权利也得到充分的尊重。
何先生曾说“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这大概就是西南联大能在国家灾难深重的同时培养出大批国家栋梁的原因。
而当下中国的学院氛围确实截然相反的,自国家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以来,成果未曾有多大改变,高考仍是打着“素质教育”幌子的“应试教育”,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灌输教科书知识。
学生每年的阅读量相比于以前,相比于同时代其他国家,大大的落后了。
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标准答案”、“模板参考”等等,乃至于我们都是类似于古代科举制的高考制度下的高分学子。
但走出大学,走出国门,却变成实践能力低分的学子。
原因何在?因为我们学的知识无法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指导实践。
更深层的原因呢?因为中国的学术氛围不自由限制了学子思维的培养。
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
希望在我们后代孩子的上学记里,学术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唯有如此,中国的未来才能进步,才能更富强!《学记》优秀读后感篇2这几天上班回来都会抽点时间看《上学记》,没多久就看完了。
这是一本小书,类似随笔,是何兆武老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
学记的读后感通用6篇
学记的读后感通用6篇只有认真写好读后感,我们的思想觉悟才会得到提高,读后感的写作,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总结书中的主要观点和启发,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记的读后感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记的读后感篇1曾经有一个人,他整日居家,从不做传统意义上的工作,他生活简陋,但却世界闻名。
他用40年时间潜心研究昆虫,写出了一部震惊世界的作品,他就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这本书就是《昆虫记》。
《昆虫记》共有十卷,记录了几十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与成长过程。
作者法布尔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引导读者和他一起观察和了解自然界诸多昆虫的相关情况,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丰富体验。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缩小了一般,相反,周围的一切似乎都被放大了。
我站在青青草地上,新鲜的空气包裹着我,周围的虫子在鸣叫,我就如同自然中的一份子一样。
跟随这本书,我对昆虫有了一种新的看法。
原本在我眼中弱小丑陋的昆虫们,其实是人类最重要的朋友,像圣甲虫,是清理垃圾的帮手,有了他们,人类的环境才能有所改善;像隧蜂,他们甜甜的甘密造福了人类的肚子;像萤火虫,他们消除了破坏粮食的蜗牛,农民的粮仓有了保证。
同样,我对昆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我不再歧视他们,我开始学着尊重生命,像法布尔一样观察,守护它们。
借助书中的一个个文字,我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一只只小小的虫子,它们身上所绽放出的蓬勃的生机,执着的努力令我神清气爽,令我心灵震撼!自然,我也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你体型庞大,就值得尊重。
有许多小生物,他们或许非常渺小,小到只有你的指甲盖大小,但它们身上却总是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珍藏。
可以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值得人类学习,不论它庞大或者弱小,美丽或者丑陋。
因为有些感动与美丽与生俱来,而有些则需要假以时日,慢慢闪现,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善于等待的心灵。
而现在,人类是否就一定能比得过虫子,到现在还难以确数,所以,我们没有任何资格不像法布尔一样去尊重他们。
学记的读书心得参考7篇
学记的读书心得参考7篇写心得体会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当有很多心得想分享时,写篇心得体会,能让我们的表达更有层次,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记的读书心得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记的读书心得篇1寒假妈妈在网上为我扫荡了很多的儿童文学名著。
我拿起早有耳闻的《昆虫记》,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通往昆虫世界的大门,就这样被法布尔带领到他奇妙又有趣的昆虫王国里。
我发现原来在它们的世界暗藏着那么多的奥秘!萤火虫是夏夜最亮的小精灵。
让我万万想不到这么娇小漂亮的小精灵,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蜗牛!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还有那看似优雅的螳螂,竟然是杀人狂魔!就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是难逃那可怕的魔爪。
因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些事情不能被它的外表给迷惑。
我最喜欢的就是屎壳郎,它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收集食物的,不管这个过程会遇到多少挫折,都不会动摇放弃的念头。
虽然这家伙很肮脏,但是这种百折不挠的品质,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在书中,处处都体现出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在实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但他不畏惧,不退缩,为我们缔造了一个昆虫的乐园。
我非常佩服法布尔坚持不懈,和他对科学严谨的精神。
他的这种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在读《昆虫记》之前,一见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昆虫,我都会毫不犹豫一脚送它上西天。
但是看完这本书,法布尔告诉我昆虫也有着和人一样丰富的感情。
让我明白了昆虫与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要和法布尔一样尊重所有的生命。
学记的读书心得篇2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这本书讲述了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
讲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习性,制作巢的方法、产卵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捕食的过程。
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好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如:螳螂是怎样产卵的,母螳螂甚至还有吃自己丈夫的习惯;松毛虫是笨笨的列队虫,它们排着队兜圈子,真有意思;蝉在地下经历了四年艰苦的矿工生活,换来了它夏天的自由歌唱;七星瓢虫吃起蚜虫来像个无情的杀手,可它也有温柔贤淑的一面,能保证出生的孩子不会饿肚子,不会为了争夺食物而自相残杀。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精选18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记》读后感篇1《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
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有着十分浓厚的“入世”思想,从孔夫起,儒士对虚无缥缈的怪力乱神采取回避的态度,所谓“不语怪力乱神”,倡导修齐治平,经世致用。
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在《学记》中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九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大成”——达到“大成”与否就看能不能“化民成俗”,让“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因此,中国的教育活动带有十分强烈的世俗功利。
特别是隋唐以后,学得满腹经纶,售予帝王人家,成了中国士的人生目标。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前一句是知识分魂牵梦萦的追求,后一句是穷愁潦倒时的自我安慰。
纵使旷达如李白、苏东坡辈,受了深厚的老庄出世思想影响,也是以蹭足金銮殿为人生第一殊荣。
但《学记》把教育看作为是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知识分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从垂髫发蒙时开始,就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苦熬苦修,上焉者立志“致君尧舜上”,追求“青史留名”还是值得称道的。
知识分把出仕佐助君主治国平天下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不管怎样,这一切,有助于统一知识分的思想,从而有助于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到社会的主导地位。
《学记》读后感范文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洞见和独到的见解,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探讨,开启了一扇新的认识之门,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在阅读《学记》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繁荣文明的基石,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今天,我们面临着新的教育挑战和机遇,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教育的本质,才能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记》强调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信念。
我们的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只有真正做到人文关怀和细致关注,才能打造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学记》强调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是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今天的世界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立足于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读完《学记》,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
教育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需品,是新时代推进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知识,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建造更美好的未来。
《学记》读后感(共5篇)
《学记》读后感(共5篇)第一篇:《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学记》是收集在《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也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
虽然仅有1700余字,但是却包含许多内容。
它系统而又精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与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教育的作用就是就是为国家社稷培养人才。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但是,教育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儿。
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学记》中提到的教学原则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
另外还包含了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启发诱导原则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就说明教学要注重启发。
《学记》中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
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而弗语、开而弗达”。
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要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更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学记》中对于启发诱导原则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
所以教学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使其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最新-《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记》读后感1中国现代化教育,只会葬送了孩子。
——题记小明当时还是个孩子,他爸妈都是作家,他的语文特别好,尤其是作文。
他爸妈心一横,不上学前班了。
就去找萍城的夏莲,托她找个关系,把小明托进小学。
结果顺水推舟,就进了北门小学,而我和老公却因为还有一个书稿,要匆匆赶了回去,把小明交给了母亲。
读到这里,我觉得,把孩子置于一个陌生之地,真的可以吗?再说了,孩子只有五岁半,还没懂事,到了学校那正规的地方,闯祸的次数不也就多了吗?这也是我的顾虑。
第一个星期,还是比较心顺的,母亲说小明表现很好,心头的那块石头落地了,但是第二个星期,反馈出来的都是小明闯祸的事实,小明推倒了小龙,但是,母亲已经道过歉了,但小龙的妈妈还是不依不饶,直到听说到小明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时,才放了小明。
他们一直以为,萍城这条街一直是文明的,都是善解人意的,可是,突然蹦出了那么个泼妇,让他们感觉很不自然。
更糟糕的事接踵不断地来到——小明全身长满了天疱疮,许多泡都被他抓破了,流水、还流脓。
作为一个母亲,怎么能不担心呢?我惶恐不安,认为小明处在非常危险的地位。
就是这书能得诺贝尔奖,我也不写了,此时,我恨不得插翅飞回去。
于是,我放下手头的笔,订了车票,回去了。
母爱是最伟大的,但是,谁又能像这位母亲一样为了孩子能抛开一切呢?就是世界的最高荣誉,在母亲的眼里,也抵不过孩子的喜怒哀乐,可见母爱多么得伟大。
到了那,挪动矮柜,我一下子就看见了两寸厚的狗毛,赶紧喊来夏莲,夏莲说:这一定是小狗茜茜掉的毛,放在这里七八年了,脏死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原来,小明拿着注射器,就对着小狗茜茜乱射,吓得小狗茜茜满屋乱窜,最后竟钻进了小明的床上。
在晚上,让小明睡觉时,我突然发现床上有一大片水渣,很难闻。
小明的裤子却是干的,猛地想起白天小狗钻被窝那一幕,这尿,不可否认只能是他的。
学记的读书心得
学记的读书心得学记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学记》中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也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教育也是要不断的探究的。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学记的读书心得,盼望能给大家带来关心。
学记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认真读来,平常教学中的怀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育我们教学就应如此来教,学习就应如此来学。
一、以同学为本,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育我们教学要以同学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依据同学学习的动态状况去引导、督促、提高。
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同学懂得、明白。
一、注意引导,但又不牵着同学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同学为本同学就有克服困难的士气,顺当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带给现成答案,同学才能独立思索,智能得到进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老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擅长引领而不能压抑同学,要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做到“道”“强”“开”,才能到达“和”“易”“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同学把握的实际状况而定。
二、以同学为本,循序渐进“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时时观看同学,发觉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同学多思索,年幼的同学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全都。
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必需的次序,只有满意了上层的需要才能连续下面的需要。
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根据人的生理进展挨次,设计教学资料。
学习的学问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
前面的学问假如把握不够好,后面的学问就更不会很好的把握。
读《学记》读后感大学生
读《学记》读后感大学生篇一读《学记》读后感《学记》,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教育瑰宝啊!读完它,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你说,这古代的教育智慧放到今天,咋还这么实用呢?就像那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不就是大白话嘛,可仔细一想,嘿,真就是那么回事儿!也许在古代,人们就明白学习是个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
我觉得吧,《学记》里强调的“教学相长”特别有意思。
老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难道不是一种超级棒的学习氛围?我就在想啊,要是我们现在的课堂都能这样,那得多带劲!可能老师们会发现学生身上有他们想不到的闪光点,学生也能从老师那儿得到更多的启发。
不过呢,有时候我又在琢磨,这《学记》里说的方法,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完全照搬吗?也许有些地方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一下。
还有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教导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硬拉着他们走,鼓励学生而不是打压他们,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这道理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我就反问自己,要是我以后当老师,能做到吗?读了《学记》,我心里真是又激动又纠结。
激动的是能汲取古人的智慧,纠结的是怎么把这些智慧运用到实际中。
这一路读下来,感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好像深了那么一点点,可未来的路还长着呢!篇二读《学记》读后感哎呀,读完《学记》,我这心里头就跟开了锅似的,翻腾个不停!说真的,一开始我以为这就是本古板的书,没想到一读起来,还挺有意思。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有规律,课余也不能放松嘛。
我就想,现在咱们好多同学,上课的时候迷迷糊糊,下课就疯玩,这能学好才怪呢!《学记》里还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让我深有感触。
也许在学习的路上,有个伴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比自己一个人闷头学强多了。
就像我之前自己琢磨一个数学题,怎么都想不明白,后来跟同学一讨论,瞬间就恍然大悟了。
不过,我也在想,古代那时候的教育环境和现在差别那么大,《学记》里的有些东西是不是过时了呢?比如说“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错误还没发生的时候就预防,这在现实中操作起来好像有点难。
学记的读后感推荐8篇
学记的读后感推荐8篇只有认真写好读后感,我们的思想觉悟才会得到提高,读后感让我们能够深入思考和反思书中的主题和思想,提升思维深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学记的读后感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学记的读后感篇1今年寒假,老师向我们推举了几本文学名著,其中我最喜爱的还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的《骑鹅旅行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不喜爱学习、常常欺侮小动物的小男孩尼尔斯,尼尔斯由于戏弄小狐仙,被变成了只有拇指般大的小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家里的大雄鹅带上了天空,和一群大雁一起绽开了一段难忘的奇幻之旅。
在飞往拉普兰的旅程中,尼尔斯患病了各种挑战:其中有狡猾的狐狸,凶狠的乌鸦,黑漆漆的老鼠群。
最终尼尔斯靠着机灵、英勇,以及伴侣们的相互关心,尼尔斯才最终平安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对于尼尔斯来说,这次的旅行不仅让他观赏到了漂亮的景色,还让他磨练了意志,让他有了更多与小动物相处的机会,让他在危急的挫折中不断成长。
原来的尼尔斯不喜爱学习、常常欺侮小动物,他在经受了这次旅行之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变成了一个机灵英勇,乐于助人,活泼可爱的孩子,同时也和一起旅行的大雄鹅,一个雁群等动物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尼尔斯身上,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自己关心了别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才会情愿关心自己,关心都是相互的。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不会像尼尔斯一样,能听懂动物的语言。
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关心他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仔细对待,不要躲避。
学记的读后感篇2书中有弱肉强食的自然世界:小螳螂吃掉了可贵的小雌橡树蛾,萤火虫最爱的食物是蜗牛,金步甲会残忍的吃掉自己的配偶。
作者每天的但法布尔的笔下更多的是温暖的昆虫世界,象态橡栗象会精心的挑选合适的橡栗产卵,要求极其严格;米诺多蒂菲用情专一又忠于家庭,朗格多克蝎的妈妈会毫不犹豫地保护别的蝎宝宝。
在法布尔温暖的笔下,一个个昆虫的小家庭和谐融洽,那些小家伙给了我莫名的触动,好像让我发现了这世界的美好。
学记读后感(8篇)
学记读后感(8篇)
《学记》读后感范文精选
《学记》的精髓是对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的论述。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只有既明白了教育成功的方法与失败的原因的人才能做老师。
善教的老师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施加压力;为学生带给解决问题的空间但不代其做出结论。
引导而不逼迫、多鼓励不讽刺打击,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学起来就感到容易了;启发而不祥解,学生就会用心去思考。
这不就是所谓的循循善诱吗?
这些不就是新课改的理念吗?我们的祖先多么有远见、多么伟大呀!“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是呀,作为教师,务必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是贪多嚼不烂还是不肯多读?是见异思迁还是浅尝辄止?教师只有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优势,纠正其学习中的过失,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同时更
好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学记》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大都贴合此刻的教学规律,它所坚持的教育的全面性、连贯性,注重培养人的自主发展潜力,对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着用心地、现实地好处。
《学记》为我们教师的教与学带给了宝贵的经验,是教师教学的法宝。
《学记》读后感范文精选想。
《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Enjoy accomplishment at high tide, enjoy life at low tide, do meaningful work when you are thinking, and do interesting things when you are not in the mood.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学记》读后感范文一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就应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资料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够停止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
最近,我们也在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我觉得这思考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学习。
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
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
而此刻“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
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简单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规律,学生的求学才会顺利。
孔子总是了解了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兄父,怎样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说:“当然就应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
读学记心得体会(分享8篇)
读学记心得体会(分享8篇)与不同的人相交,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
这让我想要写下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和反思这段经历。
通过分享我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可以让大家更加了解我。
在学习和生活中,心得体会是怎样的呢?希望你能继续阅读“读学记心得体会”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请注意,以下所有内容仅作为参考,感谢您的阅读。
读学记心得体会篇1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一、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
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应该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一:学记读后感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学记读后感(通用8篇)
学记读后感(通用8篇)学记读后感篇1《礼记﹒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
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
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
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除此之外,班级卫生每次轮到他打扫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黑板擦得一尘不染,窗户干净明亮,而且主动细心地将桌椅下面、教室的门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
学记的读后感优秀6篇
学记的读后感优秀6篇读后感的结尾可以总结书籍对你的整体影响,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观点,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学记的读后感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记的读后感篇1《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
我惊叹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细腻的写作手法。
这些小昆虫在作者的笔下像人一样有灵性,肚子饿了它是闷声不响,捕到昆虫吃起来又风卷残云一扫而光,吃饱了它又会高兴地瞿瞿瞿地高唱起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孔雀蛾的描写,只见它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有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
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我想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他在贝格尔号舰上旅行了5年,一路仔细地观察和记录,采集了大量多的珍贵的样本。
他就是通过仔细地观察,最终才得出了伟大的结论——《生物进化论》。
我又想到了新中国初期,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是通过千山万水对多地地质的采样,仔细地观察和研究,预测到中国60年内将有4次特大地震,且都一一应验。
联想到自己,我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每次老师叫我写作文时,总是想不到好的题材。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一阵风吹过,树枝被吹得歪歪斜斜,一只蚂蚁摔倒妈妈的衣服上,地上也有多个摔下的蚂蚁。
哦,蚂蚁是被大风从树上吹下来的,经过仔细观察,蚂蚁们在搬家,它们都急急忙忙的排着队搬着东西往树上赶。
妈妈说:看这情况,蚂蚁往树上搬家,是天要下大雨了。
果不然,天气预报明天有大到暴雨。
想不到小小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这是我读完《昆虫记》后的感想。
学记的读后感篇2以前,我并不喜欢动物之类的东西,但自从读了《昆虫记》之后,我觉得非常有趣。
其中,我最爱看的要属红蚂蚁了。
红蚂蚁和黑蚂蚁的身材没有什么不同,习性也差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一):《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这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确实,还能够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能够学习更多知识,个性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
此刻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务必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中的第二段开头就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
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它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
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用心地去探索和理解知识。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学记》中写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就是说: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
这样才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持续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务必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
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就应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
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能够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能够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能够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
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能够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
厚积方可薄发!继志原则《学记》还带给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
它认为:善于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让人继续其志向。
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教学相长。
《学记》要求教师教学相长,不断地求得自身业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纯熟教学技巧,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
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要求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恃征与差异,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修养,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要求教师具有必须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跟着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这反映了《学记》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智慧与潜力的增进,更重要的是要用社会理想与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响学生、吸引学生。
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有时候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朋友。
这样,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乐于学习的动力,又掌握了适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学记读后感(二):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就应如此来教,学习就应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状况去引导、督促、提高。
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带给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道强开,才能到达和易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状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
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必须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
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资料。
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
前面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
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思考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
人本化教育主张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能创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总处于创造的过程中。
主张课程资料应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应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就应和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与《学记》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归。
中西文化的碰撞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
《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就应时时遵循的。
应对《学记》我们就应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学记读后感(三):很早就明白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来源,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先这些说法的根源在那里。
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能够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资料。
目前自己有些资料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课怎样上?此刻有很多争议。
我选取与自己的教学关联紧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浅谈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
从某种好处上讲,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一、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
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
学生质疑约有三种状况:一是有疑而问。
二是意见分歧。
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十分可贵。
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
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
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思考得比较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
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
比如,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老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
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
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必须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能够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
三、学生习作为育人工作带给了宝贵的素材,使以课堂为载体的育人活动更为有效。
说教,为学生所不愿理解,但又是教育学生时最常用的方式。
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则无效。
有时,学生习作带给了以学生之言教育学生的契机。
家长会上,应对家长和学生,我从一则周记说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为生活打拼已经很累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为我们的学习分心?应对父母疲惫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责。
跟几个纪律不好的学生交流时,我也拿出了学生的周记本:我多想坐下来静心学习,自习课上说话的同学,难道你们不明白己所不语,勿施于人?这样,便实现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凡此种种,几年的教学实践令我常常深思。
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
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
《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
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群众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
以我浅见的视野,不明白《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必须是!学记读后感(四):对于《学记》,以前只是了解它是古代一部阐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篇文章,但是并没有读过它的原文,更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它、体会它内在的含义。
最近学习国学,认真的把《学记》读了一遍,感悟其精辟、敦厚、浓浓的书香在心间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