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

浅谈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
浅谈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

浅谈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

Ⅱ※b=.一6一[2(n一1)~÷]÷(0一b).

(1)求(一2)※÷的值;

(2)芳芳在运用这个程序时,屏幕显示:"该操作无法

进行".请你猜想芳芳输人数据时,可能出现了什么情况?

为什么?

答案:(一2)※(÷)=(一2)一(丢)一{2[(一2)3

_l__2}一÷):一4÷;

(2)有两种可能:

①输入了b=0,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电脑无法操

作;

②输入的a,b两数相等,因为a=b,则a—b:0,0不

能作除数,所以电脑也无法操作.

点评:本题设定符号,现场给出新定义,反扣有理数的

四则运算,并巧妙地将"0不能作分母"嵌入,是对学生阅

读理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思维缜密性的检

阅.

(教学说明:作为一节复习课,我们在开放的同时,还

要关注目标的达成,学生的智慧火花在进发,把几个数玩

得不亦乐乎,但不能任由学生"大闹天宫".因此,笔者准

备了几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把本章的核心知识,技能,思

想方法镶于应用性背景中,实践证明,如此的收口,形散神

凝,聚焦了本章的核心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斗志,提升了学

生认知的层次.不过,由于题目难度较大,部分学生阻力较

大,庆幸的是,通过"兵教兵"突破了这道防线.)

反思与评价:

数学如同一道丰盛的大餐,它营养丰富,但未必人人

爱吃,这就需要适当地添加调味品,使之成为人见人爱的

美食.要把貌似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基本运算变成生动

活泼的赏心乐事,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的,本节课的教学可

以说达到了这一愿景.

本节复习课改变传统复习课的模式,让学生在"玩转

几个'数"'的过程中主动去回忆所学知识,变被动乏味的

复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 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上得有效,高效.在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让愉快的学习贯穿教学的始终,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理念, 把数学素养的提高前置,时刻关注学习方式和学习的动机. 复习了知识,技能,丰富了思想方法,发展了思维能力.努力让"PISA测试"的启示成为数学教学旗帜的引领.

浅谈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

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学355500周银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切实加强各

种例题的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数学知识,培

养能力,陶冶情操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

教材所呈现的很多知识都是死的,例题的处理就是

为了使教材知识在教学中活起来,因此,处理好教材

中的例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才能使教学顺

利进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是多年来

我们就开展"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的

些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和读者一起交流.

1准备阶段

1.1前期调查

课题组成员曾利用课外时间和每周二下午的集

备时间,围绕学校的教研计划,对广大师生展开前期

调查,我们的调查包括教师和学生,调查学生对老师上课全部用书本上的例题的看法,学生方面反馈回

来的信息是:很乏味,上课不认真听课也没关系,反

正课后不懂可以自己回家看书;教师方面反馈回来

的信息是:很别扭,数学本身就枯燥,以书讲书,效果

不好.鉴于这种情况,课题组的老师对"如何处理初

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认识.

1.2制定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

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3收集例题阶段

每周四下午均有开展教研活动,这给收集例题

带来了很大便利.从开课教师的说课,上课,其它老

师的评课,还有我们自已平时的备课中,我们收集到了许许多多有关课堂教学的例题.我们对这些例题

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类,对不同类型的例题研究出

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2处理教材例题的原则'

要处理好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达到自如驾

驭教材,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就要遵循一定的原

l7

览4譬秘税琶宅名览Z中学数学杂志2011年第6期则:

2.1目标性原则: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

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航的作

用.教师对例题的"开发"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开发后的内容要体现目标性原则,不同的教学目标

决定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2.2科学性和现实性原则:数学知识具有严格的

逻辑性和高度的科学性,"开发"的例题必须具有

科学性.教师选择和创造的例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某些陈旧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内容要删除,要把某些新进展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编成例题,从而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2.3主体性原则:.教师处理例题必须根据学生的

具体情况,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处理例题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处理教材例题的方法

首先要尊重教材,毕竟专家在编写教材时是经

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现成的例题,它们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对于这类例题,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积累的成功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当然, 在牢牢把握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对教材中的某些例题作出合理"开发".处理后的例题是教师

心中的教材,这教材不是原教材的复印,而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整合的.只有这样经过优化整合的教材,才能使它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观念.例题的再次"开发",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由"重结论轻过程"转向"过程与结论并重"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综观在教学实践中作出的探索,对于那些需要

"加工"的例题,我们就如何"开发"例题方面总结

出以下几种方法:

3.1不改变例题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的教学中不但要积累成功的经验,还

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并以此为鉴,才能使自已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有时即使不改变例题而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也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事1R

半功倍的效果.

3.2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改动一些小知识点

这是教师在上课时常用的方法,成特别是在讲

解计算型的题目时,如:合并同类项时,举例20+

3n,我们给改成50+6口或76+26,继而再改成一2口+36,然后再总结合并同类项的规律,这对教学效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同时这样随意改动,自已也觉得得心应手,会给自已增加自信心,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3改变题目的背景

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不要忽视_『课堂情感的投入,在上课时可以对题目的背景进行适当更改.教师有意识地进行题目背景的更换,使知识溶入在不同的背景中,选择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景,这会让数学教学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更加可亲.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用武之地,使数学课程更具现实性.比如在上抛物线的图象时,我们就可

以用寿宁县本地知名的木拱桥为背景,向当地学生介绍抛物线的特点,学生自然能倍感亲切和自豪,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3.d拓展例题的知识范围

有的例题仅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时有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借题发挥",对例题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例如在

学习"变化中的三角形"这节课时,分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中,"高h为6不变,底0变化时, 有S=ah÷2=6a÷2=3a,点明变量S怎样随着

自变量0的变化而变化.在学生掌握了这个例题之后及时渗透行程等常用公式中因变量怎样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子,教学效果非常好.

3.5创造全新的例题

教材处理过程中不能只盯着课本中的题目,应

选择和创造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题, 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但是今后又要用到的知识,以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如在上因式分解时可增加"十字相乘法"等的相关例题,二次函数补充"交点式"等等.

4"处理例题"的实践阶段

要开展好"处理例题"这项活动,就要关注好以

下几个阶段:

4.1例题的选取阶段

中学数学杂志2011年第6期庑,笛醪彩匿骂居

题目涉及的知识要点应覆盖本节课的内容,有

定的代表性;所选例题要能体现"通法通用",遵

循思维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所以所选

例题不要一心追求偏,怪,难题,也不要贪多,要重视一

题多解,一题多变,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4.2指导学生分析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例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

题中的有关问题,包括看懂例题,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得出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步骤.

4.3教师的讲解阶段

数学例题的讲解分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等,

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

种类型的题目也可以用多种思考的方法,下面就

以证明题为例:首先是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有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综合法是一种由已知走向求证,即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的问题的证明方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实际

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分析法与综合法刚好相反,这是由求证走向已知,即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执

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

寻找它的充分条件.其次是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有

两种思路:反证法和举反例的方法.

4.4提高总结阶段

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总结

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解题策略予以归纳概括,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对于学生

易错又不容易改正的习题要引导学生做好用好错题集.错题集的格式:

原来的题目错误的解法

正确的解法

5实施"处理教材例题"策略的效果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成绩在本地总是遥遥领

先,这与开展"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活动有很大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对例题进行适当改动,或调整对例题的授课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多, 大部分同学感觉上数学课比以前有意思多了,他们课堂上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就自然提高了.当然, 也有少数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中表现不够突出,他们虽然改变了以往"坐不住"的现象,但成绩

提高不明显,有些甚至有退步的现象,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6实施"处理教材例题"策略后的反思

目前教师已经有了主动驾驭教材的热情和意

识,一般会对例题作出相应的处理,但是还要注意: 要真正用好教材,用好例题,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完善教材的意识,让教材为我所用.经过这一段时问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有以

下几点要引起关注:

(1)在教材处理过程中会不会因为不断地回想

起以往的教学经验,而让"习惯做法"影响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如果课后总是觉得知识讲得不到位,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费力地去补充,拓展,加深,那是

因为我们更着眼于对知识本身的处理,而没有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方面下功夫?应该把教学的"支点"放在如何使学生乐学,善学,使之由客体变

为主体,使之积极的,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

到教学活动中来.

(2)学生要成长,教师也要成长.教师大多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新课程带给教师的

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

师问的交流,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多参加各

项继续教育,要不断钻研,给自已充电,才能更有效

地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可以要把教学中成功(失败)

的经验,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论文,等及时地积累

下来,作为自已成长的记录,让自已不断成长.

(3)这种处理教材的策略虽然有很多优势,但

它还不很完善,也有缺陷,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面对新课程,要积极探索,不断挖掘教材知识背后所

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展示出知识产生,形成,创新

和发展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努力在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平衡,

在摸索中前进,在反思中提高,更好地把握教材,处

理教材.

只要用心,通过反思.结合实践,我们会寻求出一

条比较适合本地有特色地进行处理例题的方法,在课

堂教学中得心应手,课堂教学效率会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周银,女,1969年12月生,福建寿宁人,中学

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省先进教育.Y-作者,主要研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表过多篇文章.

19

初中数学教学疑难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疑难问题 问题一:关于计算器的使用 数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算能力的培养。但在七上就开始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很多同学对有理数的运算和后面的实数的运算就都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这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有的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使用计算器,但是实数的很多运算不使用计算器,又得不出答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器,什么情况下不准使用计算器呢?这一点老师很难把握。计算器的使用给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在七上就使用计算器,是不是学生手头的运算能力有小学的水平就可以了?(潘树峰提供) 问题二: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因此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引入课堂。但是,有些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也能回答,书本把它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那么合作学习还有必要吗?还有合作学习跟小组讨论有什么区别呢?另外,在“小组学习”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就是不配合,合作讨论时乘机讲话,提不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形式上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讨论很热闹,但实际上课堂中缺乏有效的交往和互动。教师该如何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呢?教师对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引导呢?在汇报讨论结果时,优秀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往往代替了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而那些性格内向、胆子较小或学习落后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少,这样会造成两极分化。还有在合作的时间上也很难把握,有的问题展开讨论需要很长时间,草草收场,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时间过长又怕影响上课内容与任务完不成,那么该怎样来控制合作讨论的时间呢?(潘树峰提供) 问题三:课本例题怎么用? 课本例题一般没有思路分析过程,解题步骤也是比较精练的,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剖析,所以我会让学生自己先阅读,同时把题目抄到黑板上,再进行深入分析。但遗憾的是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并没有认真听我的思路分析并回答我的提问,而是有口无心的照搬照读课本,甚至答非所问。还有些学生因为能看懂,索性不听。所以难以达到《数学教学建议》中提到例题教学要求。(关注过程,促进内化: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体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潘树峰提供) 问题四: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增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初中数学例题的选取建议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例题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和应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运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因此,如何设计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针对例题教学提出以下看法 1.精心选取,抓住重点 例题教学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却不宜在课堂教学中占过高的比例,也就是说,教学中选取的例题一定尽可能的精致巧妙,尽可能的抓住教学的重点,尽可能的包含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同时选取的例题难度要适中,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合适,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定,这样的例题才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例题功能。 2.例题讲解要灵活 不少教师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所选择的题目也基本是课本上的例题或者课后习题,讲解过程也基本是按照课本中的解题思路或者过程照搬硬套的,这样的例题教学虽然针对性比较强,但是却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例题的设定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将例题从不同角度灵活处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答题思路。

3.例题设计注意开放性 目前,初中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多以封闭性为主,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禁锢形成思维模版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例题设计时,必须加大开放性例题的比重。如,可以加一些探索性多解性趣味性强的例题。这样不但加深了问题的深度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发散,还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经常做这种类型的例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4,结合实际选取例题 例题选择的恰当与否,实际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教学智慧的体现。教材中的例题都是专家们精心设计的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因此教师应重视课本中例题的使用,但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肯本的例题并不三唯一的和必须的选择,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已有经验作为例题选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如果课本中不适合学生现有水平或脱离实际教师应补充合适的例题或者条换例题。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5,注重一题多解,多法比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套用已有的解题模式,造成思维定势,因此在例题教学过程中要求多变、灵活,鼓励学生尽可能用不同方法求解。同时也可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多层次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原平市初中数学2011版课标测试题(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 、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 和。 3、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 “” “” “”。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 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和。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的过程。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 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四部分内容。 8、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和教师的和谐统一。 9、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与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 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10、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 与相结合的方式。11、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 12、2011年版稿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 “ ”的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13、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 的能力、 的能力。 14、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例题讲解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例题讲解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科学,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都在一种共同的感觉就是枯燥,主要体现在讲起来很枯燥,他不像文科那样,可以在教学中穿插很多丰富的文学知识,让人感到津津有味。又特别是我们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上,我们在教学新课时主要就是在讲例题,而书上的例题,分析、解题过程都是给我们编排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稍不注意我们的讲解就是照本宣科,教学起来就让人感学平淡无味,没有任何的新颖感。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例题讲解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讲解出学生的需求 出示例题后,我们既不能原原本本的读教材,也不能只沿着自己的思路在讲解,一个个条件分析,直至得出结果。这种讲解看似讲得很流畅,毫无节外生枝,未丝毫浪费时间,但学生听得很乏味,往往会出现会做的地方不想听,想听的地方没听到。 例题的讲解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让学生看到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让他们找到到达“那一村的方法。所以,在讲解例题前,要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此后教师应对学生解题情况作相应的了解,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同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欢乐。 例1.两个反比例函数和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在的

图象上,PC⊥x轴于点C,交图象于点A,PD⊥y轴于点D,交图象于点B,当点P在的图象上运动时,以下结论: ①△ODB与△OCA的面积相等; ②四边形PAOB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③PA与PB始终相等; ④当点A是PC的中点时,点B一定是PD的中点. 其中一定正确的是(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少填或错填不给分). 本题学生的困惑是:P点是一动点,随着P点的移动矩形OCPD、△BOD、△AOC的形状发生变化,如何寻求面积之间关系 讲解这道题,教师可设置下列问题作铺垫: ①过反比例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向X轴、Y轴作垂线与X轴、Y 轴围成矩形的面积变化情况? 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求法?如何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成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者通过不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讲透题目的本质 例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集知识性、典型性、探索性于一身,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范例。例题的讲解,不能就题讲题,要充分挖掘这道习题的功能,通过讲解例题,讲清这种类型题目的本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体会到成功感时,教师要及时把握培养学生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调查分析方案

初中数学教案问题调查报告 ——从学案设计中体会教案 国际中学于晶 我校在进行生命化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各备课组也提出了要有自己小课题的要求,当时我们备课组主要着眼点是研究如何利用学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当时采用这一课题的思路是希望以“学案导学”来带动教师的教案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样的一种教改思路。学案主要呈现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中所要完成的教案内容,这也是依照生命化课堂三分之一教案模式的标准去落实的。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教案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走入每位老师的课堂,审视每位老师的学案设计,各有各的特点,但凸现的问题也是整个教案层面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下面我就以一篇学案开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商榷。 课堂诊断《一次函数图象》 ——课堂中的问题设置的思考 一、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P104页—105页做一做以上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图像的定义:(在书上找出来> 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 2、所列表格中x的值是任意取的吗?y的值是如何得到的,表 格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描点:是以作为点的坐标 4、连线得到的函数图象有什么特点? 评:这里的解决方式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进行自主学习,把答案写在工作单中,然后由学生口答所写答案,我想学生照书机

械的记下来会在脑子里留下多深的痕迹呢?另外他写下来说出来他就会了吗? 二、学以致用: 1、运用所学步骤作出一次函数y=-x+1的图象。 <1) <2) <3) 2、在所作的图象上取几个点,找出 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 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x+1? 评:绘制图像时采用了电脑屏幕演示画法, 与黑板演示画法PK,我觉得丢了原生态的东 西。 3、思考: (1>、满足关系式y=-x+1的x、y所对应的、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上的点、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4>、作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只要找出几个点就可以了?为什么?

初中的数学的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 鸡足山镇中学雷鹏军 第一章实数 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 1.正确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 2.借助数轴工具,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概念和性质; 3.掌握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数,熟悉按精确度处理近似值。 4.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5.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 6.用实际生活的题材为背景,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近似值、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依然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实数的大小的比较往往结合数轴进行,并会出现探究类有规律的计算问题。 应试对策 牢固掌握本节所有基本概念,特别是绝对值的意义,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还要注意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讲实数的有关概念

【回顾与思考】 知识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 课标要求: 1. 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2.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4. 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考查重点: 1.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 2、|a|、 a (a ≥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实数的有关概念 (1)实数的组成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题库含答案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1(共十一份) 试题(一) 一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15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毕业论文选题】初中数学论文题目参考范例

初中数学论文题目参考范例 1、新课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数学教学目标制定应考虑的几对辩证关系 3、提高分层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4、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观的现状及其分析 5、化归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6、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负担的调查分析 7、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提高中学数学教育质量 8、人教版和华师版反比例函数编排的比较与探讨 9、有效教学的灵魂是以生为本--切线长定理教学案例与分析 10、浅谈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11、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2、基于学生几何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设计探讨 13、中考复习导学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14、数形结合话三角--三角函数在中考试题中的应用举例 15、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1

16、对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初三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17、初中数学学案教学教师适应性调查研究 18、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研究 19、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策略 20、试分析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 21、初中数学新课程中数与代数的教学研究 22、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初探 23、探索构造法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24、学案导学使用误区四戒篇优先出版 25、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效率 26、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27、从兴趣入手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 28、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9、“三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案例与启示 30、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1、对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体验和看法 2

3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论 33、案例分析:由《立方根》的情景引入所想到的 34、浅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35、初中数学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问题及策略 36、课堂上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7、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38、浅谈中学数学的函数学习 39、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40、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探索 41、数学教学中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42、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43、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44、论初中生在数学教学中的数学体验 45、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46、试论如何提高学生代数运算能力 47、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实施“局部探究”的实践 3

浅谈初中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

浅谈初中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证明》占三章节,教材这样安排的目地是想:通过对《证明》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进行大量的探索,在探索的同时,使学生经历推理的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推理训练,从而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为严格的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但生活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许多学生在实际解决证明题的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感到无从下手!那如何求解证明题呢?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证明题呢?通过对教材中《证明》的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解决: [例题]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1.弄清题意 此为“文字型”数学证明题,既没有图形,也无直观的已知与求证。如何弄清题意呢?根据命题的定义可知,命题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因此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至关重要,是解题成败的关键。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就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就是命题的结论,据此对题目进行改写:如果在等腰三角形中分别作两底角的平

分线,那么这两条平分线长度相等。于是题目的意思就很清晰了,就是在等腰三角形中作两底角平分线,然后根据已知的条件去求证这两条平分线相等。这样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图形对解决证明题,能起到直观形象的提示,所以画图因尽量与题意相符合。并且把题中已知的条件,能标在图形上的尽量标在图形上。 3.根据题意与图形,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已知和求证。 众所周知,命题的条件---已知,命题的结论---求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已知、求证必须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示。 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 BD、C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4.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义与命题的知识在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但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学习,还是首次,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数学本原的思考,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本节课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整个数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章节。而作为本章节的第一课时,为学生在本章节中更好的开展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另外,上课学校是一所知名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定义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掌握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将一些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定义的产生过程,感受定义的必要性。同时对命题的含义有初步的体验。体验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命题的结构认识和改写。 四、教法与教具选择 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2.教具选择:多媒体、其他教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 情境“硬广告”的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 课堂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为了 进行有效的交流必 须引入定义。 新课 定义 1.定义的含义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 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 语的定义。 定义的核心功能是能清楚地规定 名称和术语的意义。 2.对定义的强化巩固 (1)举出几个数学中的定义; (2)举出其他学科名称的定义。 3.如何定义 观察下列多项式的特征.给以名称,并 作出定义: x2–2x–1 2x2+3x+1 x2–2xy+2y2 4a2–4ab+b2 4.定义的价值 例题:校园中,并不令人在意的教室墙 角,却让我产生了兴趣。 问题1:按我们的生活经验,墙角的线 AO与BO 问题2:如何判断(验证)垂直? 强调定义 的功能。 学生自由发言, 组织学生评价, 捕捉学生反馈 的信息,适时地 引导学生感受 数学定义的严 密性和简洁性 等。 师生交流,老师 引导,强调“次、 项”。 与学生交流,教 师归纳。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 的方法和途径,让学 生的学习可持续发 展。 从定义出发来判断, 解决问题.既体现定 义的价值,有可作为 定义到命题的情境 过渡。 从定义出发思考问 题的解决。 引例: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 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 作出判断? (1)鸟是动物。学生自主完成。 突出语句的判断功 能。 针对学生在命题理A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过用一元一次方程 来解决实际问题,你还记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生: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最后答题.师: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作为反映某些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一节我们就讨论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 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 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 于是可列方程:1+x+x(1+x)=121 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方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 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三).当堂训练及分析 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如果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 多少小分支? 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 则1+x+x2=91,即x2+x-90=0。 解得x1=9,x2=-10(不合题意,舍去) 答: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与习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与习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例题与习题的处理都是简单的、表面的,对教材例题与习题“二次开发”的意识不强,在备课中不能对例题、习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拓展、 再创造,在授课时也往往出现一笔带过、草草了事的教学现状。而教材例题与习题的“二次开发”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重结论轻过程”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挖掘隐含问题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解题境界。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穷于应付繁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 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 导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和解题能力。” 二、核心概念界定 教材例题与习题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 准对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的背景、条件和结论、解法以及题目中的基本图形进行再度发 展和创新,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以既有教材 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可以从三个向度上展开:一是对既有教材例题与习题 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 二是对其它教学素材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 三是自主开发其它新的教学资源。 三、理论依据 1.再创造理论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他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 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认为做 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弗赖登塔尔说的“再创造”,其核心是数学过程再现,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来探索 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 2.波利亚解题思想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 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材料。波利亚强 1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内容提要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新课程标准渗透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在对第三学段(七—九年级)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对于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体现螺旋上升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宜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总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渗透化归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化归”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这体现了研究科学的一种基本思路,即把“不熟悉”迁移到“熟悉”的路子上去。我们也常把它称之为“转化思想”。可以说化归思想在本教材的数学教学中是贯穿始终的。 例如:在教材《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除法》这两节内容中,实际上教材是通过“议一议”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把有理数的减法、除法转化为加法、乘法的过程,体验、学会并熟悉“转化一求解”的思想方法。我们可以注意到教材在出示了一组例题后,特别用卡通人语言的形式表明“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在主观上帮助了学生在探索时进行转化的过程,而在学生体会到成功后客观上就渗透了学生化归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地方虽然很简单,但我们教师不能因为简单而忽视它,实践告诉我们往往是越简单浅显的例子越能引来人们的认同,所以我们不能错过这一绝佳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机会。再如教材《走进图形世界》,它实际上是“空间与图形”的最基本部分。教材在编排设计上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展开的,在过程上是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变化、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的,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体以及点、线、面和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对某些几何体的主视图、俯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 海口四中数学组陈青云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例题既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的范例,又为其数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结点,能体现数学思想,揭示数学方法,规范思考过程。 【关键词】例题教学;策略;教学效果;有效性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无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都要重视课堂例题的教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效益,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时而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总会抱怨能听得明白老师的讲解却无法独立完成解题,甚至有时毫无头绪,无从下笔。结合平时的教学,我多次尝试从课堂例题教学中究其原因,试图寻找例题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探索实际,谈谈个人思考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课堂例题教学的误区 (一)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选题 对教材的理解不够,过低或过高估计学生,都会忽略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盲目选择一些怪题、难题、偏题,收效甚微,导致学生恐惧、厌恶数学,适得其反。 (二)教法单一、刻板,缺乏变通、创新 例题教学有时教法单一,照本宣科,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例题简单时,认为没什么好讲的,将解题过程直接板书,让学生自己看解题过程,或者逐字逐句念给学生。讲解例题有时会一股脑地把自己的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思考,只是单纯地接受,逐渐养成“你讲我听”的接受式学习,没有得到一定的思维训练,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时勉强可以应付,但条件稍微有所变化,就难以独立解决问题。 (三)就题讲题,缺乏题后反思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然而,教师常常把例题解答完就了事,不对例题进一步挖掘,题后不引导学生对例题题型、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典型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典型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 昆明实验中学杜晓峰 新课改背景下,给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成为现代教育的热门话题。从何处变革怎么变革这是每个教师最关心的。“创新”是变革之魂,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个性化、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民主性、实践性、启发性的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换句话说,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针对教师们在贯彻党的新课改教育方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在一线从教28年的工作心得,本人拟就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提提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任何有生命力的改革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不是对旧有经验的全盘否认,而是扬弃的过程。经过对课改的冷思考,教育界从上至下已达成共识:轰轰烈烈的课改,必须坚持“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是教育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的宗旨,即要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有专家提出,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指标是:①能否营造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氛围;②目标是否明确清晰;③师生精神是否饱满;④榜样树立是否有代表性;⑤思路是否宽广。 教材新,教法新,评价指标新,呼唤教师必须更新思想头脑、更新知识体系、更新工作观念。一本教科书一根教鞭传承文明的教学已不符合时代的节拍,知识的

局限性、视野的狭窄让很多教师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要中看又要中用的好课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后做好冷静的反思。我认为,钻研和解读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具体如下: 1.狠抓备课关,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一看,除了看教科书外,还要研究课标、参看相关教辅资料等,拓宽教学内容的覆盖面,教学中,广闻才能博引,要用新意吸引学生的眼球;二划,在教科书上划出重、难点,对教材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三谈,与同年级教师交谈教法、困惑,实现同伴互助;四记,熟记教学提纲和脉络,杜绝照本宣科教学,杜绝教条主义;五改,在往年备课的基础上修改,层层提高,省时高效。 2.准备好讲授内容。 包括引入材料、例题与习题的精选、知识规律的总结、备用的格言与故事等。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倒数”的概念时是这样设计教学引入的:我国的汉字内涵博大精深,“音”字上下颠倒就变成了“昱”字,“显”字上下颠倒就变成了“晋”字……我们数学课中也有如此有趣的现象,比如3/5,以分数线为界,分数线上下的数字颠倒,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分数5/3,6/7变成7/6等等,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倒数。这样引入新课,学生对倒数的结构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案例也很有吸引力。 3.组织好讲课的语言。 包括导语、提问用语、每个内容承上启下的过渡语等。 4.准备好教辅工具。 自己制作教具、图片,或借助远教资源、电化教育手段。 5.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听课。

刍议中学数学教材例题处理技巧

刍议中学数学教材例题处理技巧 发表时间:2018-12-04T21:09:54.30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作者:邓启强[导读] 数学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少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往往忽略了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例题教学教法单一,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失去了例题教学应有的功能。(陕西省西乡县子午镇九年制学校 723503) 摘要:数学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少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往往忽略了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例题教学教法单一,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失去了例题教学应有的功能。切实加强各种例题的教学研究,处理好教材中的例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例题教学;教学研究;开发改编;题后反思;提高效率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能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的范例,揭示数学方法,规范思考过程,而且还能为其数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石。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数学知识,培养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往往忽略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盲目选择一些难题、偏题,进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恐惧、厌恶数学,适得其反。也有不少教师例题教学教法单一,照本宣科,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失去了例题教学应有的功能。切实加强各种例题的教学研究,处理好教材中的例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首先要尊重教材,教材的编写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凝聚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智慧。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现成的例题,它们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对于这类例题,不能简单地模仿、记忆,追求解题的难度和技巧,应着重让学生体会例题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与本节课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其次,有些例题的背景比较抽象,缺乏生活气息,如果将例题进行适当的“开发”,改编成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处理后的例题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整合的新教材。只有这样经过优化整合的教材,才能使它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观念。例题的再次“开发”,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由“重结论轻过程”转向“过程与结论并重”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下是我在例题“开发”方面做的一些尝试: 一、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积累成功的经验,还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并以此为鉴,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有时即使不改变例题而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也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分析例题考查知识和技能,自我设计同类问题 在先学后教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自我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运用相应知识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自我设计同类题目,加深了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得心应手,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自信心,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变题目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忽视了课堂情感的投入,在上课时可以对题目的背景进行适当更改。教师有意识地进行题目背景的更换,使知识溶入在不同的背景中,选择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这会让数学教学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更加可亲。如“数据集中趋势”中的例题,过于陈旧,缺乏典型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击比赛中埃蒙斯的真实案例,最后一枪射到邻座的枪靶上,第10发成绩为0,如何评价这位运动员的射击水平?情境真实,离学生生活很近,例题的改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例题的知识范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有的例题仅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但在实际教学时有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借题发挥”,对例题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知识时,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结合具体的例题,配合图像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对应的本质,函数是整个过程中的对应,不等式是某个范围内的对应,而方程式是某个瞬间的对应,加深学生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有的例题仅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但在实际教学时有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借题发挥”,对例题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变化中的三角形”这节课时,分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中,“高h为6不变,底a变化时,有S=ah÷2=6a÷2=3a,点明变量S怎样随着自变量a的变化而变化。在学生掌握了这个例题之后及时渗透行程等常用公式中因变量怎样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子,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创造全新的例题 教材处理过程中不能只盯着课本中的题目,应选择和创造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题,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但是今后又要用到的知识,以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可增加“十字相乘法”等的相关例题,二次函数补充“交点式”等等。 最后,注重题后反思,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然而,教师常常把例题解答完就了事,不对例题进一步挖掘,题后不引导学生对例题题型、思想方法、表述等进行反思,学生得不到解题反思的熏陶,没有题后反思的意识,无法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 因此,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又打破思维定式,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题目大全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题目大全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题学习 乘船中的数学问题 忽似一夜春风来----浅议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让学生走出“零阅读”的尴尬 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新课程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问题解决”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做个学习数学的有心人 让学生的创新之花绽放得更鲜艳 对数学探索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新形势、新气象、新变化 浅谈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改变试卷讲评方式,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构建信息能力培养的平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的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浅显研究 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读书无颖者顺教有疑,有疑者顺教无颖 心与心的交流、共创人文和谐 展示过程学习,促进数学能力发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北师大教材的几点借鉴和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解题思路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解题思路分析 【摘要】平面几何在初中数学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而学生在对几何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能够应用到实践中进行解题。正像美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经所说过的那样:“数学这门学科,真正的组成部分就是问题和解题,在问题与解题中,解题就是数学的心脏所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会解题,能否对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掌握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对教师来说,学生对基本的解题能力进行掌握,也是“双基”教学的一个方面。在数学中对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无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几何;解题思路; 对初中的几何教学来说,初中几何中的重要部分是解题技巧与规律教学。尤其是在初中几何的后期与复习阶段,通过对学生的几何解题技巧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性的掌握,同时能够培养其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能力。当然,处了解题技巧与规律的培养,还应该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与规律。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详细分析初中数学几何题的解题思路, 一、初中数学几何的解题技巧 1、对常见的题型与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初中的几何题中,其实常见的题型并不多,所以这对经常见的几何题型与解题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是初中几何解题一个和实用的解题技巧。初中几何,证明题是最常见的,而证明题中,又以线段或角的一些关系的证明最为常见。对线段的关系的证明通常包括相等及其和差关系等的证明。在这些中,相等关系的证明是学生应该进行的基本掌握,对线段相等关系的证明,在思路与方法上常用的包括“三角形全等”、“比例线段”以及“等角对等边”和对中间量的过渡进行选取等思路。在这些方法中,“三角形全等”是最常用的,也是应该掌握的基本解题方法。对线段不等关系则一般常用“线段公理”,而对线段的和差及其它(如倍、分)关系,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截长、补短等技巧。对常见技巧进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2、注意对辅助线进行添加和使用 在对初中几何进行解题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常用的解题方法与规律进行掌握外,还要对辅助线的添加与使用加以关注。在初中几何题中,当直接解题出现障碍使,添加辅助线是常见的解题技巧,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对常见技巧进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详细进行分析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如下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90C ,BC AC =,DB AD =,BF AE =,求证:DF D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