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发热课件

病理生理学发热课件
病理生理学发热课件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6应激-史满金

病生试题(史满金) 应激 一、A型题 1.参加应激反应的关键性器官是:() A.甲壮腺B.肾上腺C.前列腺D.心脏E.肺脏 答案:B 2.应激反应中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最主要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β-内啡肽E.生长激素 答案:C 3.下列哪种激素的大量分泌不会引起应激性溃疡?() A.糖皮质激素B.儿茶酚胺C.β-内啡肽D.血管紧张素-ⅡE.前列腺素 答案:E 4.下列哪项反应不会在应激中发生?() A.心肌收缩力增加B.心率加快C.皮肤血管收缩D.肾动脉扩张E.心输出量增加 答案:D 5.在应激反应中大量分泌的下列激素,哪种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血管紧张素E.抗利尿激素答案:C 6.应激时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以下哪项反应对机体不利?() A.心肌收缩力增加C.血流量分布D.外周小血管收缩D.支气管扩张E.促进糖元分解 答案:C 7.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机制是:() A.粘膜缺血B.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C.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D.全身性中毒E.血浆β-内啡肽增多 答案:A 8.应激时免疫功能减弱,主要是由于:() A.生长激素分泌增加B.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加C.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E.胰岛素分泌增加 答案:C 9.急性期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A.巨噬细胞B.内皮细胞C.肝细胞D.成纤维细胞E.多形核白细胞 答案:C 10.关于热休克蛋白(HSP)的错误说法是:() A.HSP亦称为应激蛋白B.HSP的生成普遍存在整个生物界C.HSP首先在果蝇体发现D.HSP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很小E.HSP可提高细胞的应激能力答案:D 11.与应激时情绪行为反应有关的结构基础主要是:() A.大脑皮质B.下丘脑C.中脑D.脊髓侧角E.大脑边缘系统 答案:E 12.能稳定溶酶体的是:() A.抑肽酶B.糖皮质激素C.抗生素D.ATPE.洋地黄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发热 一、选择题: 1、发热的发生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A.外致热源 B.内生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2、有关发热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5 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有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 E.有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 3、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A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引起产热增加 C.激活单核细胞 D.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E.激活中性粒细胞 4、下列哪种疾病发热时心率增加与体温升高水平不相适应? A.鼠疫 B.霍乱 C.伤寒 D.大叶性肺炎 E.流感 5、以下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不属于发热? A.新生儿溶血 B.风湿热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疟疾

?下面那种情况是过热D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 C 剧烈运动后E 先天无汗腺E 脑膜炎 2 对人体有致热性的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来自B A 肾上腺素 B 睾丸酮 C 甲状腺素 D 胆囊素 E 肾素 3 下面那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的白细胞致热源最多B A 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 酸粒细胞 D 肝脏星形细胞 E 淋巴细胞 4 茶碱增强炎症发热的机制是C A 增加前列腺素 B 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 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D 抑制前列腺酶的活性 E 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5 传染性发热见于E A 药物性荨麻疹 B 血清病 C 血浆本胆烷醇酮增高 D 恶性淋巴瘤 E 支原体侵入 6 内毒素指B A 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 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7 干扰素是A A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 B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C 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 D 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病理生理学——发热

第八章发热 ※概述 ※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热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一节概述 一、正常体温的相关概念(Concepts of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 1.正常体温 (1)人和大部分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homothermal animal)或温血动物(warm-blooded animal),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 (2)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0℃左右。 腋窝:36.2 —37.2℃ 舌下:36.5 —37.5℃ 直肠:36.9 —37.9℃ (3)体温存在昼夜波动: 清晨最低,午后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4)体温存在性别、年龄差异: 女性的平均体温略高于男性0.2℃; 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仅体表温度)。 PS:正常的体温调节

二、体温升高 1、发热(fever)(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调节功能正常,调定点上移) 发热(fever):在发热激活物(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称为发热。一般取腋下温度>37.5℃作为判定发热的标准。 从这个概念来看,发热有三个关键要素: ①病因:发热激活物 ②作用部位:体温调节中枢 ③作用的结果: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0.5℃ 过程: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0.5℃)PS: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发热。 2、过热(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亢进,调定点不变,体温升高,高于调定点) 过热(Hyperthermia):指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是被动性体温升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答案] B 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答案] A 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答案] D 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急性肺炎

C.环境高温 D.妇女月经前期 E.先天性汗腺缺乏 [答案] B 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流行性感冒 E.中暑 [答案] E 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 E 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血细胞凝集素 D.螺旋体 E.疟色素 [答案] A 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 A.尿酸结晶

B.流感病毒 C.螺旋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白细胞致热原 [答案] E 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恶性肿瘤 E.无菌性炎症 [答案] C 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 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 [答案] E 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答案] B 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郑大《病理生理学》发热

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2、下述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D A 、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C、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D、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C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汗腺 4、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C A、细菌 B、类固醇 C、环磷酸腺苷 D、抗原抗体复合物 5、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D A、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乳酸↓ B、糖原分解↓,糖异生↑, 血糖↓,乳酸↓ C、糖原分解↑,糖异生↑, D、糖原分解↑,糖异生↑,

正确错误 、病理性体温升高包括发热和过热两种类型。√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高热病人蛋白质分解加强,尿素氮明显增高,呈负氮平衡。√ 正确错误 、畏寒是由于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下降,皮肤冷感受器受刺激,冲动传正确错误 A B C D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B C D 、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 A B C D 、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 B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体温保持高水平 A、蛋白分解↓,血浆蛋白↓,尿氮排泄↑ B 泄↑ C、蛋白分解↓,血浆蛋白↓,尿氮排泄↓ D 泄↑

B、耐热性低 C、分子量大 D、易透过血脑屏障 2、细菌性致热原是指 A、干扰素 B、外毒素 C、内毒素 D、内皮素 3、发热时机体代谢的变化为 A、蛋白质分解↑ B、肝糖原分解↑ C、肌糖原合成↑ D、脂肪的分解↑ 4、产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心肌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5、关于发热患者的体温上升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排尿增多,水、钠、镁排出增多 B、排尿增多,水、钠、钙排出增多 C、排尿减少,水、钠、钙潴留 D、排尿减少,水、钠、氯潴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发热

发热 (一)名词解释(1~9) 1.发热(fever ) (二)选择题(1-25 ) 1. 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的细胞主要是: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 B .血管内皮细胞; C.血小板; D .肝细胞;E.以上都不对。 2. 下述体温升高何种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 D .先天性汗腺缺陷; E.流行性脑膜炎。 3. 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 A.出汗; B .对流; C.血流; D .传导; E.辐射。 4.下述何为发热激活物: A.白细胞介素1; B .干扰素;

C.肿瘤坏死因子; D .白细胞介素6; E.抗原抗体复活物。 5.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局部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 .刺激局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 .促进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E.加速代谢分解,产热增加。 6.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为: A.淋巴因子; B .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 D .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 7.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 A.视前区- 前下丘脑; B .延脑;C.桥脑; D .中脑;E.脊髓。 8.多数发热的发病学第一环节是:

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B .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D .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 E.体温调定点上移。 10. 发热高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散热; B .散热>产热;C.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相对平衡; D .辐射热明显减少; E.对流热明显减少。 11. 退热期可导致: A.Na+ 潴留; B .Cl - 潴留;C.水潴留; D .脱水; E.出汗减少。 13.高热病人容易发生: A.低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D .水中毒;C.高渗性脱水; E.水肿; 16.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发热,应激,休克,DIC)部分词语配有英.

发热 Fever 即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C 时的病理过程Fever refers to the regulatory elevation of core body temperature and 0.5C greater tha n no rmal value, due to Set point 即调定点,是指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内存在着与恒温器相类似的调定点 Hyperthermia 即过热,是指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集体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未上移的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使体温被动性升高超过调定点时的病理过程。 Hyperthermia is characterized by an unchanged (normothermic setting of the thermoregulatory center in conjunction with an uncontrolled increase in body temperature that exceeds the body 's ability to lose heat. Pyrogenic activactor 及发热激活物,是指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The term pyrogen is used to describe any substance that causes fever. Exogenous pyrogen 即外致热原,是指来自体外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热的物质,使发热激活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Exogenous pyrogens are derived from outside the patient; most are microbial

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影响【最新】

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影响【最新】 药物热 药物热的原因列在表1中。引起药物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许多种,包括:对外周散热生理机制的干扰,对中心体温调节的干扰,对组织的直接损害,对免疫反应的刺激,或药物本身的致热性。 通常认为,大部份药物引起发热的共同机制是无寒颤性产热(NST),主要作用于棕色脂肪组织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氧化磷酸化可使ADP转化合成ATP供细胞代谢所需。无寒颤性发热通过把途径上的质子移动解耦联,使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消散,这一过程在解耦联蛋白的控制下,最终受甲状腺激素和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许多化合物,包括拟交感神经药和那些经5-羟色胺途径发挥作用的药物,被认为在中枢、外周或细胞水平上对无寒颤性发热途径进行修饰而引起发热。 脑损伤后发热 因创伤或脑血管事件引起的急性脑损伤后的发热很常见,并且与较差的预后独立相关。其引起发热的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在一系列

创伤性脑损伤后死亡的患者中,存在下丘脑病变的占41%,这表明在一些病例中存在热调节异常。细胞代谢的改变,如无氧代谢及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均与产热是相关的。脑内产生的大量炎症性和致热性细胞因子急剧增加;尤其是IL-6与中风后发热的发生及较差的预后是有关联的。在脑出血患者,颅内的血及其分解的产物与产热均有关。近期的研究提示,在解耦联蛋白调节下,神经创伤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耦联有保护作用;质子梯度的消解过程产生热。 心脏骤停后的脑损伤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认识,但其病理过程复杂,并且可能涉及多种机制,包括细胞死亡、兴奋性毒性、细胞信号改变、缺血-再灌注、及细胞代谢的改变;这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描述的是极其相似的,并且,产热的机制本身就是很相似的。脑损伤后发热的目的性获益仍不确切。 内分泌性发热 甲状腺激素在新陈代谢的调节中必不可少。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高热;甲状腺危象患者的平均体温达38℃;也有报道体温超过41℃的患者。其中的产热机制不明;传统的观点认为外周组织通过外周介导的途径使其新陈代谢增加。近来的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还有中枢作用,使下丘脑的“调定点”上调,中枢性引起神经源性解耦联蛋白-1激活,作用于棕色脂肪组织,这可能是甲状腺激素产热的另一种原

病理生理学--试卷6

1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医科类) 《病理生理学》试卷(专升本)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题分 40 20 40 得分 注意:学号和姓名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 作废。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 死亡的概念是( B ) A. 呼吸、心跳停止, 反射消失 B.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C. 包括濒死期至生物学死亡期的过程 D. 组织细胞代谢完全停止之时 E. 大脑的功能丧失 2. 细胞外液指( D ) A. 血浆 B. 组织间液 C. 淋巴液 D. 血浆、细胞间液和跨细胞液 E. 漏出液和渗出液 3. 高钾血症不可能出现( B ) A. 弛缓性麻痹 B. 心肌收缩性增强 C. 心律失常 D. 神经肌肉症状 E. 反常性碱性尿 4. 严重呕吐、腹泻患儿有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前囟下陷,主要是由于( E ) A. 血容量减少 B. 细胞内液减少 C. 低钾血症 D. 低钠血症 E. 组织间液减少 5.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6. 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主要靠哪一种物质的移动来维持( E ) A.Na + B. K + C.葡萄糖 D.蛋白质 E.水 7. 下述哪一项不是肾脏对酸碱调节作用的特点? ( E ) A. 作用发生较慢 B. 重吸收NaHCO 3 主要在近曲小管 学校名称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层 次 学习形式 注 意 总 分 核分人 一 密封线内不准 二 姓 名、学号不 三 考生在答题前 密 封 线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6

第六章发热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答案] B 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答案] A 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答案] D 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急性肺炎 C.环境高温 D.妇女月经前期 E.先天性汗腺缺乏 [答案] B 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流行性感冒 E.中暑 [答案] E 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 A.IL-1 B.IFN C.TNF D.MIP-1

E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 E 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血细胞凝集素 D.螺旋体 E.疟色素 [答案] A 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 A.尿酸结晶 B.流感病毒 C.螺旋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白细胞致热原 [答案] E 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恶性肿瘤 E.无菌性炎症 [答案] C 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 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 [答案] E 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答案] B 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心肌细胞 D.淋巴细胞 E.星状细胞 [答案] C

病理生理学(6.2.1)--缺氧2-NEW

缺 氧 Hypoxia
十八世纪梯生德乘气球升天,当两位同伴已 经死亡时,他欢呼 “上升,上升,愉快地上 升”! 请问
1. 为什么他的同伴会死亡? 2. 梯生德为什么会欢呼? 3. 地面上也会有类似现象 吗4. ?应如何进行防治?

代偿反应
机体 chemoreceptor 缺氧
呼吸—加深加
循快环— HR↑ , CO↑ ,血液重新分
血布液
脾收缩— RBC↑
组织
EPO↑ 2.3DPG↑— 氧离曲线右移
线粒体↑,呼吸酶改建
一、呼吸、循环代偿
糖酵解↑,肌红蛋白↑
1. 急性代偿方式 神经反射引起 ,发生快但伴有心慌和气促等
症状 2. 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

讨论: 1951 年 18 军进军西藏,用五年时间修建了川藏公路 ,当时他
们是如何代偿高原缺氧的?
答案: 1. 长期缺氧体内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的敏感性降低
2. 血液和组织代偿为主,战士 Hb 17.8g/dl , RBC 530 万 /mm3
( 1956 年测定)

二、血液代偿 1 . 2.3 DPG↑ 氧离曲线右移 , 血红蛋白释放氧增多
① 呼吸性碱中毒,激活磷酸果糖激酶, DPGM 活性↑ ,DPGP
活性↓
② HHb↑ ,结合游离 2.3 DPG↑ ,减少对磷酸果糖激酶和
DPGM 的抑制,糖酵解↑
(-) (-)

二、血液代偿
肾脏氧气输入减少
2 . 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氧刺激肾生成↑
一般缺氧不进行输血治疗 (血粘性↑)
小管旁间质细
胞 分泌 EPO 入血
组织运输氧气↑
促使骨髓制造 网织红细胞↑
大量网织 红细胞入血
肾脏输氧增加 恢复内环境稳定
血中红细胞↑
基因重组 EPO 研制对治
疗 贫血有重要价值
O2
3 .高压氧治疗
正常气压下,血液溶解氧 0.3ml % ,含量极微
在 3 atm 气压下,血液溶解氧 6ml % ,可满足 Ca-vO2 5 ml% 的需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发热

09年级病理生理 第六章发热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热是指A.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体温升高 B.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体温超过正常0.5o C D.产热超过散热 E.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2、下列情况中,哪项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 B.剧烈运动后引起的体温升高C.皮肤鱼鳞病引起的体温升高 D.肺部炎症引起的体温升高E.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引起的体温升高 3、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皮肤血管 C.产EP细胞 D.骨骼肌 E.汗腺细胞 4、严重的发热患者最易发生 A.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5、患者因输液反应出现发热,其发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A.外毒素污染 B.内毒素污染 C.内生致热原污染 D.过敏反应 E.变态反应 6、对本胆烷醇酮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是睾丸酮的中间代谢产物C.给人体肌肉注射可引起发热 D.能激活白细胞产生和释放EP E.是一种EP诱导物 7、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 A.13% B.10% C.5% D.8% E.3% 8、发热时高温持续期热代谢特点为 A.产热<散热 B.产热>散热 C.产热障碍 D.散热障碍 E.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保持平衡 9、内毒素是 A.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10、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大于散热 B.产热小于散热 C.产热等于散热 D.产热与散热无变化

病理生理学发热试题

.发热 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弓I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3.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骨骼肌D.皮肤血管E汗腺 5.EP是一种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 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A.细菌 B.类固醇 C.cAMPD致炎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醇 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A.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 D. 精氨酸加压素(AVP)E环磷酸腺苷 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f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J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 1 / 2

A.体温的高低 B.体温的上升速度C体温的持续时间D.体温的曲线形态E体温的波动幅度 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 A. 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 B. 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C. 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 D. 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E. 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 17.发热时 A.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B. 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C.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D. 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E. 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1-5.AEBCA https://www.360docs.net/doc/6a1220049.html,BBA 11-15.DBDAC 16-18.ACB 2/ 2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思考问题

病理生理学和疾病概论课程内容 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概念是什么? 2.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区别是什么? 3.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什么是病理过程? 4.病因学和发病学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 5.什么是脑死亡?脑死亡与植物状态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提出脑死亡的概念? 水钠代谢脱水中要厘清的问题 1.请掌握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组织间液的概念(中英文)、组成和比例等问题 2.机体各部分维持体液平衡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3.请描述机体调节体液平衡的三个水平(层次)、两个系统和三种主要激素。 4.水钠调节紊乱的分类以哪两个只要参数为指标?水钠代谢失衡有哪六种类型? 1.脱水的概念是什么?概念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有哪三种类型的脱水? 2.请比较三种类型脱水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主要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血清钠和尿钠的变化以及治疗原则。 水肿中要厘清的问题 1.请描述水中毒和盐中毒的概念和常见原因。 2.什么是水肿,你认为水肿概念中是量(amount),还是发生的部位(location)更重要? 3.请通过复习生理学学过的组织液的形成原理,分析局部水肿发生的机制。 4.肾功能变化对全身性水肿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请通过分析影响球-管平衡的因素,描述球-管失衡在全身性水钠潴留发生中的作用。 5.请了解主要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水肿的特点,并把问题记住,在本课程后面的系统病理生理学中再次重温和学习。 钾代谢紊乱中要厘清的问题 1.请描述机体正常钾代谢(来源,吸收,分布,排泌,调节和功能等)的特点。机体哪一部分钾离子浓度对变化最为敏感,在临床上最为重要? 2.钾在细胞内外分布的浓度有巨大差别,请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机制、这种差别的生物学意义。 3.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定义都包含三层含义,请分别分析三层含义的重要性。

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影响【最新版】

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影响 药物热 药物热的原因列在表1中。引起药物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许多种,包括:对外周散热生理机制的干扰,对中心体温调节的干扰,对组织的直接损害,对免疫反应的刺激,或药物本身的致热性。 通常认为,大部份药物引起发热的共同机制是无寒颤性产热(NST),主要作用于棕色脂肪组织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氧化磷酸化可使ADP转化合成ATP供细胞代谢所需。无寒颤性发热通过把途径上的质子移动解耦联,使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消散,这一过程在解耦联蛋白的控制下,最终受甲状腺激素和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许多化合物,包括拟交感神经药和那些经5-羟色胺途径发挥作用的药物,被认为在中枢、外周或细胞水平上对无寒颤性发热途径进行修饰而引起发热。 脑损伤后发热 因创伤或脑血管事件引起的急性脑损伤后的发热很常见,并且与较差的预后独立相关。其引起发热的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在一系列创伤性脑损伤后死亡的患者中,存在下丘脑病变的占41%,这表明在

一些病例中存在热调节异常。细胞代谢的改变,如无氧代谢及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均与产热是相关的。脑内产生的大量炎症性和致热性细胞因子急剧增加;尤其是IL-6与中风后发热的发生及较差的预后是有关联的。在脑出血患者,颅内的血及其分解的产物与产热均有关。近期的研究提示,在解耦联蛋白调节下,神经创伤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耦联有保护作用;质子梯度的消解过程产生热。 心脏骤停后的脑损伤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认识,但其病理过程复杂,并且可能涉及多种机制,包括细胞死亡、兴奋性毒性、细胞信号改变、缺血-再灌注、及细胞代谢的改变;这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描述的是极其相似的,并且,产热的机制本身就是很相似的。脑损伤后发热的目的性获益仍不确切。 内分泌性发热 甲状腺激素在新陈代谢的调节中必不可少。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高热;甲状腺危象患者的平均体温达38℃;也有报道体温超过41℃的患者。其中的产热机制不明;传统的观点认为外周组织通过外周介导的途径使其新陈代谢增加。近来的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还有中枢作用,使下丘脑的“调定点”上调,中枢性引起神经源性解耦联蛋白-1激活,作用于棕色脂肪组织,这可能是甲状腺激素产热的另一种原理。反过来,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一样的:血清T3水平,哪怕是非甲

发热 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六章发热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6℃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 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br /> D.先天性无汗腺 E.流行性脑膜炎 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 A.视前区-前下丘脑 B.延脑 C.桥脑 D.中脑 E.脊髓 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 A.发汗 B.对流 C.血流 D.传导 E.辐射 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A.淋巴因子 B.恶性肿瘤 C.变态反应 D.细菌感染 E.病毒感染 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性反应 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 E.霉菌污染

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 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A.肿瘤坏死因子 B.组织胺 C.淋巴因子 D.IL-1 E.IL-2 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A.外致热原 B.内生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粒细胞 D.肝脏星形细胞 E.淋巴细胞 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 A.增加前列腺素 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 13.内毒素是() 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 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 E.体温调定点上移 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和散热平衡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八章发热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八章发热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 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八章发热。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8)、简述题(6)、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8)。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八章发热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发热、过热、内生致热源的概念、发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体温正负调节中枢的部位;发热激活物与内生致热源的种类;主要发热中枢正负调节介质的功能;发热的时相与分期。 了解: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和发热的处理原则。 一、名词解释(8) 1、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 过正 常值0.5℃ )。 2、过热:是指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如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或散热障碍(如皮肤鱼鳞病和环境高温所致的中暑),或产热器官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体温不能维持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过热。 3、热限:是指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幅度被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现象。 4、发热激活物: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热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5、无菌性炎症:是指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由于组织坏死产物引起 的炎症, 常可伴有发热。 6、内生致热原:是指机体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由产致热原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 的物质。 7、正调节介质:是指一类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的介质,它们在脑组织的含量增高,可使体温上 升。目 前发现的正调节介质主要有前列腺素E、Na+:Ca2+比值和环磷酸腺苷。 8、负调节介质: 是指一类与体温变化呈负相关的介质,它们在脑组织的含量增高,可对抗体温升高或降低体温。目前发现的负调节介质主要有:腺垂体分泌的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和脑、肺等器官产生的脂皮质蛋白-1。 二、简述题(6) 1、体温升高是否可称为发热,为什么? 答: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发热。体温升高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 运动、应激、月经前期等出现的体温升高。另一类是病理性体温升高,包括发热和过热。发热是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第七版

温州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病理生理学练习题 (专升本)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缺氧 第六章发热 第九章应激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十一章休克 第十二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

各专业专升本《病理生理学》习题 BCD 3.BD 4.ABC 5. BCD 二、名词解释 1.Pathophysiology 【答案】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共同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 【答案】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3.疾病概论 【答案】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问题。 三、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题要点】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但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探讨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有何区别? 【答题要点】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病理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病理过程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中,而一种疾病中又可先后或同时出现多种病理过程。②一个病理过程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而一种疾病往往由某种特定原因引起。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答题要点】医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不能随意在患者身上进行医学实验。那么,利用人畜共患的疾病或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的机制,探讨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实验性治疗,无疑成为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人与动物不仅在形态、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并具有语言和思维能力,所以,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可在动物身上复制,而且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王万铁) 第二章疾病概论 二、名词解释 1.Health 【答案】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2.Disease 【答案】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homeostasis)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诱因 【答案】能够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病理生理学(7.1.6)--应激-习题作业

习题作业 单项选择题 1.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细胞对氧的摄取能力 B.增强细胞对能量物质、葡萄糖的摄取能力 C.稳定溶酶体膜 D.维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正确的细胞定位 E.促进DNA的修复 2.急性期蛋白不包括下列哪一类蛋白: A.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白 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 D.参与转运的蛋白 E.纤维连接蛋白 3.急性期蛋白不来自下列哪一种细胞: A.肥大细胞 B.肝细胞 C.巨噬细胞 D.内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4.急性期反应时,哪种血浆蛋白升高最明显: A.纤维蛋白原 B.抗凝血酶Ⅲ C.α1蛋白酶抑制剂 D.C-反应蛋白 E.铜兰蛋白 5. 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A.迷走神经刺激胃液分泌增多 B.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C.胃粘膜缺血引起粘膜上皮坏死 D.胃粘膜缺血引起H+反向弥散 E.胆汁逆流损伤胃粘膜 6.下列哪一项不是应激时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 A.尿少 B.尿比重高 C.肾小球滤过率低 D.肾脏排出钾的总量减少 E.肾脏排出钠的总量减少 7.心理应激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可出现: A.没有变化 B.增强 C.抑制 D.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抑制为主 E.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增强为主 8.应激时体内蛋白代谢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蛋白质利用增加 B.蛋白质分解加强 C.蛋白质合成减少 D.尿氮排出增加 E.出现负氮平衡 9.应激时高代谢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B.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C.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生长素分泌增多 E.血糖升高 10.严重创伤所致的应激时,代谢率的变化是: A.降低 B.正常 C.只有当体温升高时才升高 D.时高时低 E.经常处在高代谢率的状态 11.应激时可能出现糖尿,其原因是: A.肾功能障碍,肾糖阈降低 B.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 C.胰岛功能障碍 D.血糖升高,与此同时肾糖阈也降低 E.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12.应激时血浆催乳素的变化是: A.男、女都不变 B.男、女都升高 C.男、女都降低 D.只有女性才升高 E.只有男性才降低 13.应激时抑制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是: A.血糖的变化 B.糖皮质激素的变化 C.儿茶酚胺的变化 D.血脂的变化 E.生长素的变化 14.应激时肝细胞、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是: A.不变 B.升高 C.可高可低 D.降低 E. 先降低,后升高 15.下述哪一项最可靠并能反映应激时的程度: A.呼吸次数 B.体温 C.血糖 D.血脂 E.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 16.心理应激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是: A.心肌缺血 B.心脏传导系统缺血、坏死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D.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E.延脑心血管中枢功能异常 17.应激时,下列哪一种变化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无直接关系: A.促进蛋白分解 B.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C.稳定溶酶体膜 D.急性期蛋白的合成 E.维持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18.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机制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ACTH分泌增多 C.β-内啡肽分泌增多 D.胰岛素分泌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