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

合集下载

脊椎体表

脊椎体表

脊椎体表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脊柱及周围结构的体表投影与定位

脊柱及周围结构的体表投影与定位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 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简)脊柱区

(简)脊柱区

三、脊柱
㈠脊柱的组成 26块椎骨,椎间盘、韧带、关节。 ㈡脊柱的结构特点 1、椎骨的一般结构 ⑴椎体 ⑵椎弓 ⑶七个突起:一个棘突、一对横突、一对 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⑴颈椎:椎体上面两侧缘的唇状突起,叫椎体 钩。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末端分裂成前、后结节; 关节突的关节面近似水平位,易脱位,骨折少见。
五、深部神经血管
1、项部 ⑴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后支,如枕下神经(C1)。 ⑵血管: ①枕A:经乳突与寰椎横突之间进入项部,至胸 锁乳突肌和头夹肌附着处深面。 ②颈横A:来自甲状颈干,向外至斜方肌前缘深 面分为升、降支营养头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 ③颈深A:来自肋颈干,在深部上升。 ④椎A 2、腰背部 神经:脊神经后支 血管:肋间A后支、腰A后支
⑶腰椎:
椎体肥厚; 棘突呈方板状,水 平向后伸。

⑷骶骨:呈倒三角形。 骶前孔4对 骶后孔4对 骶管裂孔 骶角
⑸尾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角形。
3、椎骨间的连结
⑴ 椎间盘
位臵——相邻两椎体之间。 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呈环形。前宽后窄 构造 髓核: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是脊索的遗迹。 结构特点:
4)棘间韧带
5)横突间韧带 6)棘上韧带
黄韧带
㈢脊柱的整体观
侧面4个生理弯曲: 颈曲 胸曲 腰曲 骶曲 正面可有轻度侧弯: 右利的人上部 稍向右侧凸,下 部代偿性向左凸。 左利者相反
四、背部肌肉
1、第一层: (1)斜方肌 位臵:项部和背上部皮下。 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内侧或向上、下移动 (2)背阔肌 位臵:背下部和胸外侧部皮下。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参与引 体向上。
2、第二层:

人体体表定位(网络整理)

人体体表定位(网络整理)

人体体表定位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尺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2.桡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3.尺骨鹰嘴肘关节背侧的突起4.肱骨内上髁肘关节内侧的突起5.肱骨外上髁肘关节外侧的突起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6.肱骨大结节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7.锁骨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内低外高的骨骼8.肩峰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9.肩胛骨喙突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的突起10.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11.内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12.外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13.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14.髌骨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15.股骨内上髁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16.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17.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18.髂嵴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19.髂前上棘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20.股骨大粗隆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 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5.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九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 个区。

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9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四、腹部体表定位标志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2)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11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3)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前面观对应平面上腭上腭牙齿咬合面下颌角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环状软骨下2cm 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侧面观对应平面第1颈椎第2颈椎第3颈椎第4颈椎第5颈椎第6颈椎第7颈椎第2、3胸椎间盘第4、5胸椎间盘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肩胛上角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第6胸椎第7胸椎第11胸椎第1腰椎第3腰椎第4腰椎第5腰椎前面观对应平面侧面观对应平面双乳头连线中点(男)胸骨体中点肩胛下角胸骨剑突末端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脐上3cm 肋弓下缘(最低点)脐髂嵴脐下3cm 髂嵴下3cm 第2骶椎尾骨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耻骨联合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1.定位点(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2.定位线(1)听眶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脊柱体表定位标志口诀

脊柱体表定位标志口诀

脊柱体表定位标志口诀脊柱体表定位标志口诀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表面特定的标志物,辅助医生或者护士在进行一些诊疗技术, 诸如采血, 注射, 穴位定位, 填写病历等过程中, 能够准确地找到脊柱的特定位置。

在医学中, 脊柱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它是人体形态的中心和支柱, 所以我们必须要非常清楚脊柱的结构和位置。

在进行诊疗和治疗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口诀来快速准确地定位脊柱,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个最基本的口诀:“头靠脊柱,卒带眉心,七颈过项,十二肋两边,骶骨指头下,尾骨处竖一个粉。

”这个口诀基本上包含了我们需要了解的正常人体脊柱的定位标志:头部,脖子,胸部,腰部,骶部,尾部。

接下来,我们会逐步介绍每个部分的定位标志。

头部:头靠脊柱。

在头颈交界的位置,有一个明显的硬结,就是第一颈椎(C1)椎体,也称为寰枢椎。

这里是舌骨两侧深入按压即可触摸到。

脖子:卒带眉心。

颅顶中央上方有一个微突,这个点就是会压迫在眉心中央部位,正好是第三颈椎(C3)的横突,也是后项肌肉两侧的分离点。

胸部:七颈过项,十二肋两边。

我们用食指“七椎突”方向,过肩部向下摸,能摸到锁骨下缘处,那个位置就是第七颈椎(T7)横突。

从这里向两侧摸,第一根肋骨通常位于第七颈椎横突的水平线上,最后一根肋骨位于第十二胸椎(T12)横突的水平线上。

腰部:骶骨指头下。

腰椎与骶骨之间有一条结实的韧带,称为骶韧带,用食指尖向下压在臀部中间就能感觉到这条韧带的上缘,这里就是第五腰椎(L5)的横突。

自此向下压迫两侧下降16厘米即到骶骨上端。

骶部:尾骨处竖一个粉。

尾骨,亦称尾椎或直肠骨,是构成人类骨盆的性骨之一。

在骶骨的下部,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凹陷,这个位置就是尾骨。

综上所述, 脊柱体表定位标志口诀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地找到人体体表的各个脊椎的特定位置,有助于提高医疗和治疗的的准确性和效率,使治疗过程更加安全和稳妥。

当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脊柱的分段

脊柱的分段

脊柱的分段人体脊柱分为颈、胸、腰、骶四段。

颈胸腰骶分别用英文字表示为C7、T12、L5、S。

体表标志:第七颈锥棘突特别长,胸骨角平面平对第四胸椎。

人类脊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注:脊柱不等于脊椎,脊柱是由脊椎组成的.中文名:脊柱外文名:spine位置: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特点:自上而下渐加宽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与椎体的负重有关。

后面观椎骨棘突连贯成纵嵴,位于背部正中线。

颈椎棘突短而分叉。

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

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4个弯曲,从侧面看呈S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

概述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

结构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

(如图:脊柱侧面||脊柱后面)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

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

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

椎间短韧带很多,在相邻椎骨的椎弓之间的叫椎弓间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呈黄色,故又称黄韧带。

黄韧带有很大的弹性,连接着相邻的椎板,协助椎板保护椎管内的脊髓,并限制脊柱的过度前屈。

此外在各棘突之间、各横突之间,分别生有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

脊柱体表标志

脊柱体表标志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 二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 第七胸椎 二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 肩胛骨下角与 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 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二颈椎 第三颈椎 第四颈椎 第五颈椎 第六颈椎 第二胸椎间隙 第四胸椎间隙 上腭同一平面 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下颌角同一平面 舌骨同一平面 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胸骨颈切即同一平面 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 第三腰椎 第三腰椎间隙 第四腰椎 第二骶椎 尾 骨
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下肋缘同一平面 脐孔同一平面 髂骨嵴同一平面 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

人类脊柱的构造和体表定位为了肯定病变的地位,起首应懂得各椎骨体表标记.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的是第2 颈椎棘突;它与第2 颈椎椎体约在统一程度.第7 颈椎棘突特殊长,颈前屈时更为显著,故又称隆椎.将双上肢垂于体侧,两肩胛冈内端连线经由过程第3 胸椎的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 .4 胸椎间隙.两肩胛下角的连线.经由过程第7 胸椎棘突,约平第8 胸椎椎体.腰肌两侧可触及的最长的横突为第3 腰椎横突,同第3 腰椎椎体程度.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一般经由过程第4 腰椎椎体下部或第4 .5 椎体间隙.双侧髂后上棘的连线,经由过程第5 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之间.脊柱各构造的体表定位和临床运用一,脊柱各构造的经常运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便利,最经常运用,较精确.是运用人体的骨性标记,对脊柱各构造进行触抹而肯定其地位.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运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肯定颈椎各棘突的地位.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精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C2棘突:较大,末尾分叉.消瘦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讨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接壤处.也可精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 ,就可肯定C6.C5棘突的地位.唯 C4棘突不轻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想出其地位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他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留意辨别.(2) 腰椎棘突:常运用可精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程度,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肯定位.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肯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性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竖立,双上肢天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肯定位,故T1.T2.T3.T4.T5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精确地定位.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程度的胸锁乳突肌后缘.C2横突:位于下颌角程度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接壤处.C3横突:位于舌骨角程度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接壤处.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程度线与同肌后缘的接壤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程度线与同肌后缘的接壤处.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程度线与同肌后缘的接壤处.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也可如斯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2)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不轻易触抹清.(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L3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接壤处或稍下等于.另一办法:大夫将拇.食指努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桡侧切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 L3横突尖.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高低即为L2.L4横突.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3,关节突的触抹定位: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触抹法定位法,虽轻便.适用,但因个别的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更千差万别,故精确性较差.(二)比移法:即从个别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构造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构造的体表地位.具体办法如下: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晰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并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地位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精确触抹清晰的.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依据下列盘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地位.如X线上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C2-C7为10cm. 其放大率:15cm/10cm=1.5.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地位.则测量 X线上C2-C4为6cm.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若要肯定人体C5的地位.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7.5cm/1.5=5cm处.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斯.仅胸椎稍艰苦点.再者,运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量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以策针刀安然3,高低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地位,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 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概况标出.目标:以拔取进针刀的安然区 .在脊柱四周进针刀,有相对安然区.相对安全区.安全区.若D为高低关节突的中点:即为(A-c)-(A-b)X1/2处.即:(4.0cm-1.2cm)X1/2=1.9cm.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9cm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然的.亦可用此法拔取胸.腰段进针之安然区.二,脊柱各构造体表定位的运用(一)用于诊断:1, 已知棘突地位,就能定棘突间地位:2,既知棘突间地位,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地位.3,已知棘突地位,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的地位.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散布.病损区,在体表的节段性散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C5脊N根受激压,消失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显著, 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显著.记忆学平常所见,也应在颈椎雷同节段.C6脊N根受激压,感到平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平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记忆学平常所见节段同.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记忆学平常亦应能互相印证,其诊断才会靠得住.不合节段的腰椎间盘凸起症,激压不合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记忆学平常所见,三者均应是互相印证的.但应留意:在胸腰段,因为脊柱与脊髓节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到平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合.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 T11-12脊N根安排.此区的感到平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到平常: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示.若为腰椎间盘凸起致,应为L4-5椎间盘凸起.则为L4.L5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则为T12.L1棘突压痛.余略.(二)用于治疗:1,使拔取的进针点精确:如要精确地拔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雷同的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拔取的棘间点均会很精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的记号时),则若要拔取C2-3.C3-4.C4-5.C5-6.C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整精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的拔取,也可精确无误.选点精确,是针刀疗效的基本.2,使拔取的进针点安然: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四周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安全区,即脊柱正中的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然区,即椎板和高低关节突地点的骨性区.也有安全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小我以为),如椎管内针刀操纵.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然区进针.即拔取高低关节突及椎板地点的骨性区.如前述的颈椎D 点等于.。

脊柱手术的定位方法

脊柱手术的定位方法

脊柱手术的定位方法(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四川德阳618000)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个部分,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骶椎基本融合在一起,尾椎退化,所以人体脊柱中承受最大部分功能的是颈椎、胸椎及腰椎。

人体脊柱都有相应的生理弯曲曲度,颈椎、腰椎向前,胸椎向后,当曲度变直时,人们的脊柱就会出现疼痛现象,严重时需要做脊柱手术。

脊柱手术中,最重要的就是准确定位需要进行手术的节段,节段定位错误极易造成漏切、误切的情况,增加手术难度同时有可能会破坏掉正常的组织结构,导致二次手术的进行,使患者遭受更多痛苦。

为了准确定位,提高脊柱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医生们研究出了许多脊柱节段定位的方法,以减少定位失误情况的发生。

一体表固定标志定位法体表固定标志定位法是通过人体体表骨性标志来进行定位的方法。

主要包括触摸法和比移法,方便快捷,相对准确。

1.触摸法:医生通过触摸脊柱各结构来对病变位置进行定位。

包括棘突、横突、关节突及椎体的触摸定位。

棘突的触摸定位:⑴颈椎各棘突位置的确定通过触摸枕外粗隆、C2、C7棘突确定,枕外粗隆粗大,下有凹陷,凹陷下较大且末端分叉的骨突为C2棘突,C7棘突则在低头时触摸项背交界处隆起即可得;⑵确定胸椎棘突时让患者站直,双臂自然下垂,两肩胛冈内侧连线,定T3棘突,两肩胛骨下角连线定T7棘突;⑶腰椎棘突常利用双侧髂嵴最高点定位,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上可触摸确定L4棘突、L4.5棘间,再通过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便可确定其他棘突。

横突的触摸定位:⑴颈椎横突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摸,自乳突尖开始,每隔1.0-1.5cm,定一个横突;⑵胸椎横突触摸不易定位;⑶腰椎横突中先确定最易触摸的L3横突,便可确定L2及L4横突,L3横突可通过尽力张开拇指、食指,在患者腰肋处用食指桡侧贴近肋弓,拇指尖处便为L3横突,L5横突在髂后上棘上方。

关节突的触摸定位可通过用力按压棘突两侧,触摸到串珠状骨性隆起即是。

脊柱体表标记

脊柱体表标记

脊柱体表标记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颚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颚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六胸椎男性双乳头连线的中点
第七胸椎胸骨体中点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十一胸椎剑突下丶末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二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的中点
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肋弓最低点)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尾椎股骨大粗隆
7颈12胸5腰。

脊柱局部解剖

脊柱局部解剖

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椎
动脉穿寰椎横突孔后转向内,行于寰
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内,继穿寰枕
后膜入椎管,再经枕骨大孔入颅。
意义:头部过分旋转或枕下肌痉挛可
压迫椎动脉,使颅内供血不足。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2
0 ③竖脊肌:背肌中最长的肌,在腰区该肌两侧有两个三C角ou。rseware template
椎棘突外侧的下述两点连线上。上位点在第1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2.3cm,下位点
在第5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3.2cm。骨纤维孔有腰神经后支通过。
B.骨纤维管:又称腰神经后内侧支骨纤维管。该管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的骨沟
处,自外上斜向内下,由前、后、上、下四壁构成。前壁为乳突副突间沟,后壁为
上关节突副突韧带,上壁为乳突,下壁为副突,管的前、上、下壁为骨质,后壁为
两侧收缩头后仰
(C2 ~ 5)
提肩胛骨及其下角转 肩胛背神经
向内上
(C2 ~ 5)
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 肩胛背神经
向上
(C2 ~ 5)
上提肋、助呼吸
肋间神经
(T1 ~4)
下降肋、助呼吸
肋间N(T9 ~12)
头后大直肌 第2颈椎棘突 头后小直肌 寰椎后结节
头上斜肌 头下斜肌
寰椎横突 第2颈椎棘突
半棘肌
第2 ~7颈椎和第1 ~ 10胸椎横突
(二)静脉:略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的N来自31对脊N后支、副N、胸背N和肩C胛ou背rsNe)ware template
2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

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

脊柱得棘突与椎体得定位脊柱由7 个颈椎、12 个胸椎、5 个腰椎、1 个骶椎、1个尾椎构成脊柱由7 个颈椎、12 个胸椎、5 个腰椎、[在儿童就是5 个骶椎、4 个尾椎构成。

]脊柱得体表定位:为了确定病变得位置,首先应了解各椎骨体表标志。

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得就是第2 颈椎棘突;它与第2 颈椎椎体约在同一水平。

第7 颈椎棘突特别长,颈前屈时更为明显,故又称隆椎。

将双上肢垂于体侧,两肩胛冈内端连线通过第3 胸椎得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 、4 胸椎间隙。

两肩胛下角得连线、通过第7 胸椎棘突,约平第8 胸椎椎体。

腰肌两侧可触及得最长得横突为第3 腰椎横突,同第3 腰椎椎体水平。

双侧髂嵴最高点得连线,一般通过第4 腰椎椎体下部或第4 、5 椎体间隙。

双侧髂后上棘得连线,通过第5 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之间。

一、脊柱得棘突与椎体得定位(一)棘突定位胸椎棘突定位颈椎、胸椎、腰椎骨棘突定位1、第7颈椎棘突就是颈椎棘突最隆起得一个。

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得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得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第七颈椎棘突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

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4、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6、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

为菱形窝得上点。

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得终点。

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

为蛛网膜下腔得终点。

8、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

9、骶尾关节在臀裂得上端。

为菱形窝得下点。

10、尾骨尖在肛门得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

(二)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椎体得定位有两种方法:1、以棘突定椎体得位置颈椎、上位胸椎与腰椎得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得下缘平齐。

(1)下胸部得棘突与下一个椎体得中部平齐;(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

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5)剑突平齐胸9椎体;(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7)脐平齐腰3~4椎间隙。

脊柱节段定位一览表

脊柱节段定位一览表
2、相邻棘突之间与下位脊椎的横突基本上是同一水平(例如T10与T11的横突基本上在同一水平)。
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稍下方处。
C6横突
胸锁乳突肌后缘最明显、最突出的骨突,相当于环状软骨水平。
C7棘突
低头时,隆起于颈项交界处正中的突出骨突,不分叉。用手指压于其上,当低头或转动时,可觉此骨随之活动。
T1棘突
位于C7下方,当低头或转动时,不随之活动。
T1-T2椎体间
两胛骨内上角连线与脊柱纵轴线相交处。
T2椎体
下缘胸骨上端颈静脉切迹水平。
T2棘突
直立、两上肢自然下垂时,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与脊柱纵轴线相交处。
T4椎体
下缘胸骨角水平。
T7棘突
直立,两上肢自然下垂时,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与脊柱纵轴线相交处。
T9椎体
胸骨体与剑突交接处水平。
T11棘突
沿第12肋骨,从两边体侧向背中线触摸,终点交会处即是。
L2棘突
脊柱节段定位一览表
脊柱节段
定位法
C1横突
颞骨乳突下一横指。
C2横突
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端25cm左右处,约相当于下颌角的水平。
C3横突
C2横突下1cm左右处,相当于舌骨水平。
C2棘突
枕骨下方,颈后部正中沟中,上端可摸到第一个末端分叉的骨突起。
C4横突
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处,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
C5横突
与第10肋骨最低点相平。
L2椎体
脐部水平线与脊柱纵轴相交处。
L3横突
骶棘肌外侧缘与第12肋骨交角处(或稍下一点),向前内方按压,深按有触骨感时,即是L3横突。
L4棘突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背部中线相交处(此种情况占22%,L4~5棘突间者占60%,L5棘突者占8%)。

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体表标志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体表标志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脊柱得结构与体表定位
为了确定病变得位置,首先应了解各椎骨体表标志。

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得就是第2 颈椎棘突;它与第2 颈椎椎体约在同一水平。

第7颈椎棘突特别长,颈前屈时更为明显,故又称隆椎、
将双上肢垂于体侧,两肩胛冈内端连线通过第3 胸椎得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 、4胸椎间隙。

两肩胛下角得连线、通过第7 胸椎棘突,约平第8 胸椎椎体。

腰肌两侧可触及得最长得横突为第3腰椎横突,同第3 腰椎椎体水平。

双侧髂嵴最高点得连线,一般通过第4腰椎椎体下部或第4、5椎体间隙。

双侧髂后上棘得连线,通过第5 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之间。

脊柱各结构得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得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就是利用人体得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得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得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得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得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得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得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得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得T1棘突比C7得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得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得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得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得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得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得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得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得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得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得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得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得交界处。

C7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

0—1.5cm,即为一个横突。

(2)胸椎各横突得触抹定位:不易触抹清。

(3)腰椎各横突得触抹定位:
L3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就是。

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得腰肋部,食指得桡侧贴近患者得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L3横突尖。

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得稍外上方。

3,关节突得触抹定位:在棘突得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

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

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得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

(二)比移法:即从个体得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得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得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得体表位置。

具体方法如下:
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得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得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得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

而任何人得C2、C7棘突就是能准确触抹清楚得。

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得距离也能测量出。

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得位置。

如X线上其C2-C7,为15cm。

而人体得C2-C7为10cm、其放大率:15cm/10cm=1.5。

若需知人体C4棘突得位置。

则测量X线上C2-C4为6cm。

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
若要确定人体C5得位置。

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得距离,应为7、5cm/1、5=5cm处。

2,腰椎得棘突定位亦可如此。

仅胸椎稍困难点、
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得深度、以策针刀安全
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得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得数值关系。

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

目得:以选取进针刀得安全区。

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

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C5、6棘间得中点(A)到其右侧得椎板内侧(b)为0。

6cm;(A)到关节突关节得外侧缘(c)为2。

0cm。

假如该片得缩小率为0。

5、故该患C5、6棘间得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得距离,即为:A-b=0。

6cm/0。

5=1。

2cm、
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得距离,为:A-c=2、0cm/0。

5=4.0cm。

若D为上下关节突得中点:即为(A-c)-(A—b)X1/2处。

即:(4、0cm-1、2cm)X1/2=1、9cm、
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

9cm处(D点)进针,就是相对安全得。

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

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得应用
(一)用于诊断:
1,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
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得位置。

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得位置。

正常成人三者之间得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得分布、病损区,在体表得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
C5脊N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得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 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

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

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

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

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

不同节段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就是相互印证得、
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得长度差,较颈段更大。

故同就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得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

如下腹部皮节区,就是由T11-12脊N根支配、此区得感觉异常,若就是脊髓病变,则就是脊髓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

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

则为L4、L5棘突压痛。

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

则为T12、L1棘突压痛。

余略、
(二)用于治疗:
1,使选取得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得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得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就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得记号时),则若要选取C2—3、C3-4、C4-5、C5-6、C
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

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得选取,也可准确无误。

选点正确,就是针刀疗效得基础。

2,使选取得进针点安全: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
中得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与上下关节突所在得骨性区。

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

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

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得骨性区、如前述得颈椎D点即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