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寓言四则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寓言](https://img.taocdn.com/s3/m/01d9ecf9aef8941ea76e05da.png)
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无足, 之足?
怎么 给,替 本来, 本来,原来 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够给它画脚 蛇本来就没有脚, 呢?"
遂饮其酒. 遂饮其酒. 于是就喝了那壶酒. 于是就喝了那壶酒. 为蛇足者, 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失掉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请为王吹竽
请求, 请求,要求 为,给 (有位)南郭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 有位)南郭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
宣王说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廪食以数百人.
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 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 通"悦",高兴 用,拿 (他).
宣王死.闵王立, 宣王死.闵王立
继承了王位 齐宣王死后,齐闵王即位, 齐宣王死后,齐闵王即位,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一一听之,处士逃.
的独奏, (他)喜欢听吹竽手一(个)一(个)的独奏,南郭 喜欢 喜欢听吹竽手一( 先生只好逃走了. 先生只好逃走了.
南郭先生在你看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南郭先生在你看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人. 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人. 从南郭先生身上能够获得什么启示? 从南郭先生身上能够获得什么启示? 如此技术拙劣的人, 如此技术拙劣的人,为何能够长期混在 高手中呢? 高手中呢? 南郭先生怎么能够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怎么能够滥竽充数?
一次,昭阳率领军队攻打魏国,把魏国打得大败, 一次,昭阳率领军队攻打魏国,把魏国打得大败, 率领军队攻打魏国 夺得八座城,继而挥军向齐.在这大兵压境的关头, 夺得八座城,继而挥军向齐.在这大兵压境的关头, 陈轸zhěn受齐王之命前往拜见昭阳.在祝贺昭阳取得 受齐王之命前往拜见昭阳. 陈轸 受齐王之命前往拜见昭阳 了赫赫战绩之后,陈轸问: 根据楚国的法令, 了赫赫战绩之后,陈轸问:"根据楚国的法令,大败 以获得什么官爵呢? 昭阳说: 敌人的人可 以获得什么官爵呢?" 昭阳说:"官为上 柱国,爵为上执挂. 轸说: 柱国,爵为上执挂."陈 轸说:"这更高贵的是什么 答道: 只有令尹了. 陈轸说: 呢?" 答道:"只有令尹了." 陈轸说: "令尹是 很高贵的, 会设置两个令尹. 很高贵的,可是国王不 会设置两个令尹.你愿听我说 一 段故事吗?"于是陈轸讲起这故事来. 段故事吗? 于是陈轸讲起这故事来. 说完这个故事,陈轸对昭阳说: 说完这个故事,陈轸对昭阳说:"你攻打魏国大获全 做个大官足够了. 胜,做个大官足够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战无不胜而不 适可而止,那你还没有得到官爵就有可能战死沙场了. 适可而止,那你还没有得到官爵就有可能战死沙场了. 这和那个画蛇添足的人差不多. 这和那个画蛇添足的人差不多."昭阳认为陈轸讲得 有道理,于是领楚军而去.齐国之危顿解. 有道理,于是领楚军而去.齐国之危顿解.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4则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4则](https://img.taocdn.com/s3/m/032d048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f.png)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4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伊索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是民间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的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2024版《寓言四则》完整
![2024版《寓言四则》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79bb6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c.png)
《寓言四则》完整•寓言背景与作者简介•寓言一:《乌鸦喝水》•寓言二:《龟兔赛跑》•寓言三:《农夫与蛇》目•寓言四:《狼和小羊》•总结:寓言的普遍意义与现实价值录寓言起源及发展历程寓言的起源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古代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人们通过想象和夸张手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智慧融入故事中,形成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
寓言的发展历程寓言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当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时期,寓言被纳入宗教宣传中,成为传播教义的重要手段。
文艺复兴时期,寓言重新受到重视,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体裁之一。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作者生平伊索(Aesop),古希腊著名寓言家,生卒年不详,传说为公元前6世纪人。
他善于讲述寓言故事,作品大多以动物为主角,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揭示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代表作品《伊索寓言》是伊索创作的一部寓言集,包含了数百则寓言故事,如《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等。
这些作品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伊索所处的时代是古希腊奴隶制社会时期,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差距巨大。
奴隶们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统治者则沉湎于奢侈享乐之中。
这种社会现实为伊索创作寓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社会环境古希腊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辨精神的社会,人们热爱自由和民主,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品德的培养。
同时,古希腊也是一个多神教的社会,人们信仰各种神灵并祈求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这种文化背景使得伊索的寓言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传播基础。
故事情节概述乌鸦口渴难耐,发现一只水瓶01故事开篇描述了一只乌鸦口渴难耐,在飞行中发现了一只装有水的瓶子。
瓶口小,水位低,乌鸦无法直接饮用02然而,瓶子里的水并不多,瓶口又很小,乌鸦无法直接将嘴伸进瓶子里喝到水。
乌鸦用石子使水位升高,成功喝到水03聪明的乌鸦想到了一个办法,它四处寻找小石子,一颗颗地放入瓶子中。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十篇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bf6a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05.png)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十篇1.经典中国寓言故事篇一涸辙之鱼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
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
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
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
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
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
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
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
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2.经典中国寓言故事篇二庖丁解牛从前,有一个叫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
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
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和谐的响声。
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更分开了。
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姿势优美,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
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境地呢?!”厨师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一步。
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中所见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不知从什么地方才可以进刀。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8284c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4.png)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或其他形象为主角,通过它们的言行来揭示人性弱点、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的文学体裁。
这些故事常常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训。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
1.《狐假虎威》。
这是一则出自《三字经》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却最终被猴子戳穿了真相。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以假乱真,不要依仗他人的势力欺压弱小,更不要自欺欺人。
2.《鹬蚌相争》。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故事讲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因为争夺一块肥美的鱼肉而发生争执,最终引来了捕食它们的鹰。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忽视大局,更不要因为争斗而让外部势力得逞。
3.《孔雀东南飞》。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故事讲述了孔雀因为自己美丽的羽毛而自傲,却最终被困在笼中,失去了自由。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优越条件而骄傲自满,更不要因为虚荣而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4.《老鼠嫁女》。
这个故事出自《古文观止》。
故事讲述了老鼠为了让女儿嫁给一只猫,竟然自己也跟着装病,最终却被猫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自己的原则和家人,更不要因为贪图享受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5.《狼来了》。
这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在田野上喊“狼来了”,引来了村民前来救援,但后来孩子却因为多次虚假报警而失去了村民的信任。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说谎,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失去信任将是一个人最大的损失。
以上这些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希望我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引以为戒,做一个更有道德、更善良的人。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d51f8e22a32d7375a4178057.png)
3、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来喝
这壶酒。
4、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一个人先画好了蛇,拿起酒壶将要喝酒,
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替蛇画上脚。”
5、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
他还没有把蛇脚画好,另一个人的蛇已经画
好了,于是抢过他的酒壶。
6、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替蛇画脚呢? 于
是喝了那壶酒。
7、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画蛇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寓意:
讽刺了那些 做事多此一举 的人。
告诉我们:
凡事不可多此一举,以致弄巧成拙的道理
续写
故事中那个“画蛇添足”的人“终亡其酒”。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通“返”,返 回 于是 等到
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等到回到市场上,集市散了,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用
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回答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 脚。”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寓言 136页 成语 146页
买椟还珠
【战国】《韩非子》
韩非是“法家”的代 表人物。
朗读
买椟( dú)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
以桂、椒( jiāo ),缀( zhuì )以珠玉,饰以
玫瑰( guī ) ,辑( jí )以羽翠,郑人买其椟
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
课外书中国古代寓言
![课外书中国古代寓言](https://img.taocdn.com/s3/m/1495da4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7.png)
课外书中国古代寓言
(1)南辕北辙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唐朝有个坐骑将军,一次他骑马经过一个河,
但是马没有渡过河,反而在路边折返回去了。
将军怀疑起来了,于是
追着马走,发现那个河竟然是一条又深又长的河,他猜想起来,原来
他的马竟然在试探一条可以渡河的路线,如果有宽度过宽,又太深的
河渠,马便会在边上折返回去。
将军赞赏马的聪明,而这个故事就是
告诉人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勉强妄为。
(2)大鹏展翅
此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大夫佚名,一天他看见一只大
鹏飞出,翱翔于穹苍,每每当它想要升空时,却由于不够强劲而受限。
大夫佚名恍然豁然,因为鹏的情景,他觉得有道理,因而故事便流传
开来,它的启示是,只要肯努力,想成就大事,总会有办法。
中国古代语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语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c9ab0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4.png)
中国古代语寓言故事1.《画蛇添足》有一天,几个人比赛画蛇,其中一个人很快就画好了,他看着其他人还没画完,得意地说:“哼,我画得可真快呀!”他心想:我这么快画完,干点啥呢?要不我再给蛇添几只脚吧。
他就真的给蛇画起脚来。
旁边的人画完后,奇怪地问:“蛇哪有脚呀,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嘛!”哎呀,可不是嘛,这人懊悔极了。
就像有时候我早早写完作业,觉得无聊就乱涂乱画,结果把作业本都弄脏了,这多像画蛇添足呀!我觉得呀,做事要恰到好处,别做多余的事。
2.《亡羊补牢》农夫看着破了个大洞的羊圈,一拍大腿,哎呀叫着:“哎呀呀,我的羊圈破了个洞,羊都跑了呀!”邻居劝他赶紧修补,他一开始还不在意,说:“没事,跑就跑了几只嘛。
”后来羊跑了更多,他才着急了,赶紧把羊圈补好,还自言自语:“还好,现在补还不算晚。
”这就好像我有个玩具坏了,一开始不想修,等后来想玩了才急忙去修,还好能修好。
我们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不然损失会更大呀!3.《自相矛盾》集市上,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可神气啦,大声吆喝着:“我的矛呀,锋利无比,什么都能刺穿!”接着又喊:“我的盾呀,坚固得很,什么都刺不穿!”有人就问了:“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呢?”这人一下子就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让我想起有时候我又说自己跑得快,又说自己不爱运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嘛,哈哈。
我们说话做事可不能前后矛盾呀!4.《叶公好龙》叶公逢人就说:“我可太喜欢龙啦!”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真龙听说了,心想:还有这么喜欢我的人呀,我得去看看。
当真龙出现在叶公面前时,叶公吓得脸色惨白,大喊:“救命呀!”这反差也太大了吧!就像我之前说喜欢小狗,等真看到大狗狗朝我跑过来,我也有点害怕呢。
看来喜欢不一定是真的了解和能接受呀。
5.《狐假虎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在老虎前面,得意地说:“你看,那些动物都怕我呢!”老虎还真以为动物们怕的是狐狸,其实呀,动物们是怕老虎。
狐狸这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人呢。
我有时候跟着哥哥出去玩,感觉别人对我也很友好,是不是也有点狐假虎威的感觉呀。
《寓言四则》原文和译文
![《寓言四则》原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2ed3a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6.png)
《寓言四则》原文和译文《寓言四则》原文和译文1)社鼠——《晏子春秋》后人摭集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
”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
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
此亦国之社鼠也。
”【译文】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
”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
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
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
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
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2)九方皋相马——《列子》列禦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今中牟白沙乡西古城村)人。
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7b27d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0.png)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通用11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寓言故事都不陌生吧,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寓言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1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
苏代对惠文王说:“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
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
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
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干-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
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多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从这则寓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有头脑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
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9967a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7.png)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生
动的寓意来反映社会生活和道德规范,给人们以启迪和教育。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1.《狐假虎威》。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最终被老虎发现真相,给予
了惩罚。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不要欺骗他人,更不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去欺压弱者。
2.《愚公移山》。
故事讲述了愚公和家人齐心协力移山的故事,虽然被神仙嘲笑,但他们依然坚
持不懈。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3.《三打白骨精》。
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番战胜白骨精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学到了勇敢、
智慧和毅力的重要性。
4.《斩妖除魔》。
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武松斩妖除魔的故事,他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凶恶的妖怪,给人们以启示,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恶势力。
5.《孔融让梨》。
故事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他为了让位给比自己年幼的弟弟,表现出了高尚
的品德。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要懂得让步和宽容。
6.《捉鸡》。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试图捉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学到了谦虚谨慎和不要贪心的道理。
以上这些寓言故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给人们以启迪和教育。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b397a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e.png)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45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1扁鹊说病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
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
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
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
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
”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
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
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
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
”桓公不信这话。
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
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
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
”桓公仍不相信。
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
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
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
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
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
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
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
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
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
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
”桓公这时后悔莫及。
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
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返回目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2狙公失猴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347579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f.png)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01司马光宋·佚名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耍。
其中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一不小心便失足跌落水缸里。
很快,这个小孩就被水淹没了。
其他小孩子见状,吓坏了,纷纷跑开了。
只有司马光淡定地拿石头砸开了水缸,水流迸射而出,小孩子被水流冲出缸外,最终成功被救。
02囊萤夜读唐代《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且不知疲倦。
他喜爱读书,因此知识渊博。
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
所以每到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把几十只萤火虫装进袋子里,像灯光一样照着书本。
有了“灯光”,车胤更是夜以继日地努力读书了。
03精卫填海先秦《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不幸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女娃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满东海。
04守株待兔先秦·韩非子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夫,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农夫看到还有这种好处,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地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意外撞死的兔子。
然而这种“好事”再没有发生,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05王戎不取道旁李南北朝·佚名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e979207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9.png)
2023-11-04CATALOGUE目录•第一则寓言:狐狸与葡萄•第二则寓言:乌鸦与狐狸•第三则寓言:狮子与老鼠•第四则寓言:朋友与熊01第一则寓言:狐狸与葡萄故事背景古代的某个夏日,一片葡萄园成熟了,引来了许多动物的目光。
其中,一只狡猾的狐狸也来到了葡萄园。
狐狸看到一串串诱人的葡萄高高挂在枝头,心里十分渴望得到它们。
可是,葡萄园的看守非常严密,狐狸根本无法靠近。
它想尽了办法,但都无功而返。
故事情节最终,狐狸决定放弃。
它转身离去时,却仍然不停地回头望着那串串葡萄。
这时,它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在阳光下变得很长很长,仿佛一条巨大的尾巴。
狐狸灵机一动,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吓跑看守。
它开始扭动身体,摆出各种恐怖的造型,试图把自己变成一个可怕的三头六臂怪物。
寓意与启示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缺点。
狐狸看到自己的影子变长,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优势,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能真正变成一个三头六臂的怪物。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会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轻易地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却忽略了自身的局限性和困难。
这种心态容易导致失望和失败。
因此,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客观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学会在困难面前寻求帮助或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02第二则寓言:乌鸦与狐狸古代的一个清晨时间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下地点乌鸦,狐狸角色故事背景故事情节2. 狐狸出现,看到乌鸦的困境,提出帮忙。
3. 狐狸建议乌鸦扔下一块石头,使水面上升,以便乌鸦可以喝到水。
5. 狐狸离开,乌鸦感到满足和庆幸。
4. 乌鸦采纳了狐狸的建议,成功地喝到了水。
1. 乌鸦口渴,找到一个水罐,但无法到达底部。
寓意不要听信那些表面善良但内心狡猾的人。
启示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建议,因为有些建议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afa06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6.png)
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农夫和蛇、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寒号鸟、东郭先生和狼等。
1、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剑掉到水里就在船上刻记号,船停了才去打捞。
讽刺了那些刻板、不知变通、不能根据事情发展变化应急处理问题的人。
2、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丢了一只羊,晚上被狼吃掉了,而他没有修补羊圈,第二天又少了一只羊,修补完羊圈羊就再也不丢了。
告诉我们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为时不晚。
3、画蛇添足:讲的是楚国一家人画蛇比赛赢酒,其中一个人画完蛇,看别人都没画完,就给蛇画起了脚,最终输了。
告诉我们做事情没有必要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无中生有、虚构事实是有害无益的。
4、农夫和蛇:讲的是农夫救了路边一条冻僵的蛇,而蛇苏醒后反咬了农夫一口,农夫临死前才醒悟。
做人要分得清善恶,坏人落难了不要心慈手软,否则帮助伪善的人有可能给自己招致祸患。
5、揠苗助长:讲的是一个人为了让禾苗快点长高,就往高拔一些,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我们凡是不能急于求成,而应顺其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
6、守株待兔:讲的是战国时代宋国一个农民在树桩旁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就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天天守在树旁等。
批判了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愚蠢的人。
7、自相矛盾:讲的是楚国人卖矛和盾,称矛锋利无比,盾异常坚固,围观的人问用他卖的矛去戳盾能戳穿吗,商人无言以对。
所说的道理就是前后言行不一,不能自圆其说。
8、寒号鸟:讲的是喜鹊劝寒号鸟做窝,寒号鸟拖延、懒惰没做窝,最终被冻死的故事。
告诉我们要做长远打算,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9、东郭先生和狼:讲的是东郭先生用袋子救了一只被猎人射伤的狼,狼得救后忘恩负义要吃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最终被农夫所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该不辨是非滥施同情心,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2024版《寓言四则》
![2024版《寓言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ad5470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1.png)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分享和讨论寓言故事中的智慧和哲理,我们可以增强团 队协作能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共同解决问 题和应对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过度追求完美之弊
过度追求完美的心理
01
在故事中,画蛇者因追求完美而给蛇添上脚,反而导致失败。
过度完美的代价
02
在现实生活中,过度追求完美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不必要的细节
中,浪费时间和精力。
完美主义与现实差距
03
完美主义往往与现实存在差距,过度追求完美可能会让我们失
去对现实的判断。
适可而止的智慧
适可而止的意义
04
第三则寓言:亡羊补牢
故事情节简述
故事背景
一个农夫的羊圈破了,狼趁机偷 走了他的羊。
问题出现
农夫发现羊圈破了,但一开始并未 及时修补。
解决问题
在接连失去几只羊后,农夫终于意 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修补了羊 圈。
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预防胜于治疗
在问题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可以避免 或减少损失。
相同点
四则寓言都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都采用了动物或人物作为主角,通过他们 的行为和遭遇来传达寓意;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描写手法,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不同点
每则寓言所表达的主题和道理各不相同,如“亡羊补牢”强调及时纠正错误,“刻舟求剑”讽刺拘泥成法、 不知变通,“画蛇添足”告诫人们不要多此一举、弄巧成拙,“揠苗助长”则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 不可急于求成。
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01
培养道德观念
通过寓言故事,人们可以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和行为准则,从而培养
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46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4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1a71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4.png)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46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东汉时期,有个叫乌吉的农夫,种了一大块地甜瓜。
到收获季节时,滚圆香甜的瓜招来了一伙贼。
这伙贼非常狡猾,他们经常趁乌吉打盹的时候偷。
乌吉实在没辙,就索性不去看瓜了。
不光如此,他还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每天傍晚他都摘了几个顶大的甜瓜放在地头,等贼夜里来将它们拿走。
从此,这伙贼偷瓜更方便了,连地都不要下的,拿一只大的`麻袋将地头的大甜瓜直接装走就是了。
村人都以为乌吉被偷怕了,你不防贼就罢了,也不能养贼啊?乌吉淡淡一笑,说:“你们都只看到一步棋啊,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如果我不把瓜摘好放在地头,那些偷瓜贼就要自己下地摘,因为毕竟是偷窃,就必须争分夺秒,心理素质再好也会有一点手忙脚乱,这样他们不但偷了我的瓜,每一次还踩坏了不少瓜。
现在我把瓜摘好放在地头,就减少了不少损失。
”村人一听,顿时觉得乌吉的做法不仅不愚蠢可笑,反而充满了智慧。
后来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乌吉“养贼”后不久,贼们不知道是碍于脸面,还是被乌吉的举动所触动,或者是领悟到什么,不再来偷瓜了。
乌吉“养贼”看似无稽可笑,实则充满应变智慧。
当我们对身边的丑恶行为实在无力改变时,也不妨运用乌吉的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将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齐国,来到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株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
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几千头牛;树身有百尺粗,树干高过山头80尺后才有枝叶,可用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
围观这株巨树的人多得像到市场赶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
徒弟们大开眼界,却不明白师傅的态度,追上匠石问个究竟:“自从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匠石回答:“不要夸这棵树了,它是脆而不坚的树木,造船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制成柱子会被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匠石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认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树木,正因为没有用,所以才长得这么大,有这么长的寿命!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
寓言四则注音版原文
![寓言四则注音版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0b6a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d.png)
寓言四则注音版原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寓言四则注音版的含义
2.寓言四则的内容概述
3.寓言四则的教育意义
4.如何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
正文
寓言四则注音版,是指将中国古代的四则著名寓言故事,配上注音,以便于儿童阅读和学习。
寓言四则包括《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孟母三迁》和《塞翁失马》,这些故事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富有教育意义,代代相传。
《愚公移山》讲述了一个老人和他的家人为了使家乡变得更美好,不顾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挖山移石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毅力,有决心,敢于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
《精卫填海》描绘了精卫这只小鸟
为了报答父母恩情,不顾艰难,用嘴叼木头和石头往大海里填的故事。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勇敢面对困难。
《孟母三迁》讲述了孟母为
了让儿子孟子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三次搬家寻找更好的居住环境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要注重环境教育。
《塞翁失马》描述了一个老者因为丢失了一匹马而得到了意想不到
的好运,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淡定和冷静的心态,因为福祸往往相生相伴。
寓言四则的教育意义深远,既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困难,又告诉我们孝道、环境教育和心态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我们首先要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历史,其次要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最后要联系实际,思考故事对我们的启示和教育。
中国古代寓言经典
![中国古代寓言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da70f0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8.png)
中国古代寓言经典1、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他决心把山平掉,一位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世代会坚持终会凿平,后感动天帝,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
2、大逆不道秦朝末年,各地纷纷举兵抗秦,最后则形成刘邦和项羽互相争霸的局面。
当初项羽和项梁在起兵之初,为了号召反秦的需要,拥立一个傀儡皇帝楚怀王,各处抗秦的义军也都尊怀王为义帝。
项羽表面上是尊崇怀王,但实际上却不听从怀王的命令。
不但自己称号为西楚霸王,并且强迫义帝迁到长沙,后来更加以杀害。
汉王听闻义帝被杀,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为义帝举办丧事,同时公开指责项羽“大逆无道”,意思就是说罪行重大,严重违反应有的君臣伦理。
后来“大逆不道”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违反伦常,罪恶深重。
3、掩耳盗铃春秋时候,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小偷想把这口大钟偷回家去,可是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偷钟吗?他心里一急,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依然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5、揠苗助长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寓言四则课文笔记小红书
![寓言四则课文笔记小红书](https://img.taocdn.com/s3/m/550ceb0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d.png)
寓言四则课文笔记小红书寓言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很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体裁,采用神话、童话、传说的形式来传递人们的价值观。
本文以四则中国古典寓言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探讨下它们所蕴含的智慧,并向读者提出这些智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指导意义。
第一则寓言讲的是《井底之蛙》,讲述了一只蛙生活在井底,对井外世界只有一知半解的情况。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智慧就是:切不可以偏见,在不清楚全部状况下就下定论,总要打开心扉,拓展眼界,让我们更好的体验、认识世界的美好。
第二则寓言讲的是《孙悟空请求西天三太子指点迷津》,讲述了孙悟空奔赴西天,向三太子请求指点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智慧就是:求知有道,在面临问题时,不论是在家人、朋友、老师还是别人身上,都可以请教,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第三则寓言讲的是《把西瓜种在豆蔻树上》,讲述了一个智者把西瓜种在豆蔻树上,使瓜获得肥沃的汁液,最终成熟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智慧就是:应当保持创新和勇于尝试,不要受束于传统,穷折腾出新思路,让自己的努力更上一层楼。
第四则寓言讲的是《鱼和鸟》,讲述了两只动物在抱怨对方把自己搁置在不恰当的地方,最终发现原来自己早就有能力自己解决困难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智慧就是:自强不息,自立自强,要认清自己的实力,踏实做事,不要只怨天尤人,该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动手去做,不论环境有多艰难,只要用心去做,我们就始终能够走出困境。
以上就是四则中国古典寓言的主要内容和智慧,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古人当时所表达的智慧蕴含深刻,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去面对问题,把握自己的机遇,激发自身的潜能。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反思,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也许我们也能收获一种新的智慧,更好的去做人,做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参考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 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 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 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 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 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 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寓意 :
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 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 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前:分析自我条件后信心百倍, 吹起了进军号角。
后:炫耀自己的胜利,骄傲了。
4. 文中前后两次引用蚊子的 话,而标点符号、人称却不同, 为什么?
一是直接引用,后一是间接引 用。
《蚊子和狮子》
寓意:讽刺那些取得一
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2、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 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7.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朗读课文,翻译古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
入胡。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 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 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 为祸乎?”
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 难道不是祸害吗?”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 髀。
之:代词,他
人皆吊之。
人皆贺之。
乎:句末语气助词
此何遽不为福乎?
此何遽不为祸乎?
而:顺接连词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其:代词
丁壮者引弦而战。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骑代 Fra bibliotek亲实词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近:(形容词用动词) 靠近
讨论《智子疑邻》
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 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 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 建议?
《淮南子》
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1.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人皆吊之
亡:逃跑。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5.居数月
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而:①暮而果大亡其财 表承接 ②而疑邻人之父 表转折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 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韩王进谏, 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 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 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 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 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 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 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 一篇。
赫拉是希腊神 话中的天后,主神 宙斯的妻子。罗马 神话中称为朱诺, 掌管婚姻和生育, 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拉
赫耳墨斯
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 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 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 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 交通、牧畜、竞技、演说 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 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 创字母、数字、天文学、 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 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 术传给人类。
朗读课文,翻译古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 塌下来。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 一定有盗贼进来。”
其邻人之父亦云。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 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 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嘴和眼睛的对话;
1、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饶 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 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 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 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树和斧子;
画笔和颜料: 蜜蜂与花朵:
猫和老鼠;
疏通文字
11、将
1、天雨墙坏 下雨; 毁坏
带领 12、好骑 喜欢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 头,白送。”这句话说明了什 么?
人们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狮子
伊索 寓言
和
蚊子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 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 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 败之地。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盲目自大的人
听了雕像者的上述语言后, 赫耳墨斯的神情会怎样?
学习指导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 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自负。
3.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 “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第一问是探询;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 战。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 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 沙场。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 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二、指出重点字词
虚词
之:助词,的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 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 了大腿。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 福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 难道不是福气吗?”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 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 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 道不是福气吗?”
13、 堕而折其髀 摔下; 大腿
2、不筑,必将有盗
修补;
小偷
3、暮而果 果然
14、十九 十分之九
15、独以跛之故 因为;瘸腿
4、甚智其子,
以---为智,认为---聪明16、相保 保全
5、邻人之父 fǔ 老人 6、善术者 精通术数 亡: ①暮而果大亡其财
丢失
7、无故 原因
②无故亡而人胡 逃跑
8、吊之 慰问 9、何遽 怎么就 10、居数月 经过
难堪,窘迫。
学习指导二:(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寓意?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 蚊子:吹、唱
扬长避短
胜
骄傲自满
败
狮子:抓 蜘蛛:粘
骄兵必败
1. 文章运用了 拟人 手法?
通过
语言、动作、心理
描写方法来塑造形象?
2. 蚊子两次“吹喇叭”的 原因是否相同?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