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合集下载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结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关
系 影响因素:速度、成分、规模、深度及温度
结晶的先后顺序
1.火成岩的结构 ●晶粒绝对大小 ☆粗粒(粒径大于5mm) ☆中粒(粒径5~1mm) ☆细粒(粒径1~0.1mm) ●结晶大小程度 ※显晶质结构:结晶颗粒呈
镶嵌状,肉眼可辨认。花岗 岩 ※隐晶质结构:镜下显微镜 辨认,玄武岩 ※玻璃质结构:无矿物结晶 体,如黑曜岩,浮岩。
◆侵入作用概述: 侵入作用,侵入岩,侵入体,围岩,深成岩 和浅成岩;同化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 ◆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岩墙、岩床、岩盆、岩株、 岩基。 ◆火成岩的结构 ◆火成岩的构造 ◆主要的火成岩
15.4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一、侵入作用概述
深部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到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便冷凝,结 晶形成岩石的作用.(侵入体,侵入岩和围岩)
3.岩脉和岩墙——沿围岩裂隙侵入,冷凝而形成的狭长。规模较大,较
整齐,产状近直立的,称为岩墙。各类型岩浆都能形成。
(1)整合侵入体(协调)
接触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层理或片理,机械力沿层理或片理等空
隙贯入形成。
(a)岩盆:侵入岩层之间,中部受岩浆静压力使底板下沉断裂,形成中央 微凹的盆状侵入体。 (b)岩盖:上凸下平的穹窿状水平整合侵入体。 (c)单斜岩体:单斜岩层间的整合侵入体。 (d)岩床(岩席):厚薄均匀的近水平产出的与地层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e)岩鞍:产于强烈褶皱区。褶皱过程中,岩浆挤入褶皱顶部软弱带—背
斜鞍部或向斜槽部所形成的同生整合侵入体。
(2)、不整合侵入体(不协调): (a)、岩墙:厚度比较稳定,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沿断裂贯入的产 物。 (b)、岩脉:规模比较小,形态不规则,厚度小且变化大,有分叉及复 合现象的脉络状岩体。 (c)、岩株:不整合的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平面上近于圆形或不规则等

内动力地质作用和规律(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和规律(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第一节 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一、岩浆作用 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的高温(温 度在700゜C以上)熔融硅酸盐物质 (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称 为岩浆作用。 侵入作用--岩浆侵入地壳内部;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岩浆冲出地表。
岩浆作用的结果: 侵入和喷出的岩浆体 → 冷凝 → 岩浆岩(火成岩)。 火山作用、火山碎屑 → 火山碎屑岩。 岩浆体 → 高温、化学活动性的气液流体 → 作用于围岩。
地球内圈,软流圈 → 活动的岩石圈:变形、岩浆。 地球外圈,水、大气、生物:对地壳表层破坏、改造。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 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作用于地壳内部。
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内 岩体变形,结晶岩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作用于地壳表层附近。
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表、地表附近 地貌,沉积物
碰 撞 型 边 界
两块大陆板块相互挤压,以变形缩短和岩浆作用为主,并最终 “焊接”在一起,在板块的结合处形成一系列的山脉,这里也 叫地缝合线。以喜马拉雅山为代表的特提斯构造带是碰撞型边 界的代表。
➢ 海相沉积的地层(如浅海石灰岩),在陆地上很常见。 如青臧高原上,主要为海相沉积地层。
二、地壳水平运动的现象和证据 地层沉积时都是水平延展的;挤压作用使之倾斜和弯曲; 倾斜和弯曲的地层,在野外很常见;
倾斜的岩层 褶皱弯曲的岩层
西藏大褶皱
美国西部圣安德列斯大断裂 (持续快速活动的断裂)
三、地壳运动的速度和规模
水平运动: 速度 -- 10mm/a 规模 -- 数千公里 洋脊扩张速度:可达10~15 cm/a。
圣安德列斯大断裂: → 7米/16年(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前)。 → 480公里/1.5亿年(侏罗纪末至今)。 大西洋:大陆分裂后形成。 印度板块:从南半球向北漂移达7000公里。

第四讲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第四讲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第4讲侵入作用与侵入岩一、侵入作用概述1.侵入作用的概念: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侵入作用。

2.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作用——基本概念侵入岩1.侵入作用侵入体: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岩浆固结体。

围 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

侵入作用——基本概念按照深度划分:深成侵入岩(>10km)中成侵入岩(3-10km)浅成侵入岩(<3km)侵入体围岩1.侵入作用同化作用指岩浆熔化围岩,将围岩改变成岩浆的一部分。

即巨量高温熔融体熔化周围规模较小的先存低温物体。

混入岩浆中的围岩碎块可以全部熔化,也可以部分被熔化,部分被熔化的称为捕虏体。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成分的过程,称为混染作用。

侵入作用——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1.侵入作用1.侵入作用细粒花岗岩体边部的奥陶系捕虏体(新疆马鞍桥)1.侵入作用侵入作用——结晶分异作用•富含橄榄石成分的玄武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先形成由橄榄石组成的超基性岩;•继而形成由辉石与基性斜长石组成的基性岩——辉长岩(与其成分相近的喷出岩是玄武岩);•随后形成由角闪石与中长石组成的中性岩——闪长岩(与其成分相近的喷出岩是安山岩);•最后形成的是由石英、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与酸性斜长石组成的酸性岩——花岗岩(与其成分相近的喷出岩是流纹岩)。

(3)鲍温反应系列:侵入作用——鲍温反应系列玄武岩浆白云母石 英续高温低温矿物晶出顺序1.侵入作用(4)浅色矿物:石英、钾长石以及各种斜长石,称为长英质矿物;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富含铁、镁成分,称为铁镁质矿物。

侵入作用——鲍温反应系列1.侵入作用(5)伟晶岩的形成:岩浆结晶分异的后期温度降低到500-800℃ ,残余岩浆中长英质物质富集,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大大提高,残余岩浆聚集在岩浆体的上部或贯入于围岩之中,慢慢冷凝结晶,形成矿物晶体特别粗大、晶形较完整的岩石,称为“伟晶岩”。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自然地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主编)绪论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三种地理环境在地域上和结构上相互重叠、相互联系,从而构成统一整体的地理环境。

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的无机和有机的。

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分为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和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

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4.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5.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对其研究的领域分化,目前,自然地理学主要有以下分科:6.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ional Physical Geography):分别研究组成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各种自然要素与过程本身,强调以某个要素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包括的学科主要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动(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

7.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某个地域组合的自然特征与过程,强调具体区域的个体性。

8.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形成历史、现代过程、类型特征、地理分异和发展演变,它是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部分,强调综合性。

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

(二)中心式喷发 宁静式(夏威夷式)喷发型:盾状基性熔 岩。 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机遇介于宁静式和 爆裂式之间。常见火山渣和火山弹。 爆裂式(培雷式)喷发型:中酸性喷发为 主,爆炸力强,形成大量火山碎屑,特 别是火山灰。
宁 静 裂 式 式 喷 喷 发 发 爆

火山喷发与全球变化
火山喷发是十分壮观的地球内部能量火山喷发是十分壮观的地球内部能量 - 物质突然释放 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 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一次大规 模的火山喷发所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原子弹爆炸。如 模的火山喷发所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原子弹爆炸。 1980年 18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1980 年 5 月 18 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 其释放能量 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向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的 500倍 相当于 1945年美国投向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的 500 倍 。 1945 年美国投向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的500
喷 出 物
喷出作用
第四节 火成岩的成分 一,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1)火成岩的化学成分以O、Si、Al、Fe、K、 Na、Ca、Mg、Ti等为主,占99%,这些元 素大多结合成硅酸盐矿物,并构成火成 岩。
2)根据火成岩中SiO2的含量,可分为超基 性 岩 ( SiO2﹤45%)、 基 性 岩 ( SiO24552%)、中性岩(SiO252-65%)和酸性岩 (SiO2﹥65%);并随SiO2含量的增加,K、 Na越来越多,而Ca、Mg、Fe越来越少。 3)少数K、Na特别大,而Si、Al偏低的岩 石,称为碱性岩。
二,浅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
浅成侵入作用:在地壳浅处,岩浆在压力 的作用下沿断层、裂隙或层理贯入的方 式进行的侵入活动。所形成的浅成岩中 矿物结晶较细或呈斑状。

《侵入岩及侵入作用》课件

《侵入岩及侵入作用》课件

参考文献
张三
《侵入作用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论文集,2015年。
李四
《侵入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对侵入作用的制约》,地质学报,2018年。
王五
《侵入作用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构工程师,2020年。
矿产资源开发
侵入岩中常含有宝贵的矿 物质,因此在矿产勘探和 开采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 义。
地质学研究
侵入作用和侵入岩是地质 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可以 为我们了解地壳内部提供 线索。
结论
1 重要性
侵入岩和侵入作用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帮助我们理解地壳演化和地质现象。
2 未来趋势
进一步研究侵入岩和侵入作用的新方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其更多的科学价值。
成因
侵入岩是由地球内部岩 浆上升运动和冷却结晶 形成的,与火山活动有 所不同。
侵入作用
1
定义
侵入作用是指岩浆从地下穿透岩层
效应
2
或裂隙的过程,形成侵入岩体并对 周围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侵入作用会改变地壳结构、地质构
造和地球物理场,并在局部区域形
成特殊的岩浆活动。
3
分类
侵入作用可分为浅层侵入和深层侵 入,具体分类还包括岩浆团和岩浆 脉等。
侵入岩及侵入作用 - 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侵入岩及其作用。了解侵入岩的定义、分类和成因,探究侵入 作用的效应、分类和应用,并探讨侵入岩在地球科学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侵入岩
定义
侵入岩是从地壳深处向 地表穿透并冷却结晶的 岩石,形成具有特殊地 质特征和组织结构的岩 体。
分类
侵入岩按照岩石成分、 结构、岩浆运动方式等 特征进行分类,如花岗 岩、辉绿岩、闪长岩等。
侵入岩的影响

第十四章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第十四章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 岩浆侵入的证据: (1)接触面切割了围岩 (2)紧靠接触面的围岩出现烘烤边或接触晕 (3)紧靠接触面的岩体边部出现冷凝边 (4)岩体中特别是顶部、边部出现围岩捕虏体
侵入岩分类
❖ 根据侵入深度的不同,侵入岩分为:
深成侵入岩(体),深度>3km 浅成侵入岩(体),深度<3km
(一)深成侵入体
❖ 1. 岩基batholith:出露面积大于100km2的深成 侵入体,规模大,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常形成 于构造运动强烈地区的褶皱核部隆起地带,常由 花岗岩组成,最大深度可达10~30km。
爆烈式
❖ 又称培雷式。岩浆以 突然的、猛烈爆炸的 形式喷出地表。
❖ 多以中酸性岩浆为主, 由于粘度大,流速低、 冷凝快,常堵塞火山 口而导致爆炸。
递变式❖ 以猛烈式和宁静式喷发交替出现为特
征,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其喷发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三、喷出作用的产物
❖火山喷出物 ❖火山地形
火山喷出物
❖ 2. 岩株stock:出露面积小于100km2的深成侵入 体,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可独立产出,但下部 常与岩基相连,构成岩基顶部突起部分,岩株接 触带上常形成铁、铜、金、银等金属矿床
(二)浅成侵入体 ❖ 1. 岩床sill:又称岩席,指厚度较均匀的与围岩层理面
或顶底板近于平行的层状侵入体,与围岩呈协调接触。 ❖ 2. 岩墙dike:指厚度较稳定,形状较规则,切穿围岩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一节:岩浆作用
❖ 岩浆、岩浆作用 ❖ 岩浆喷出作用 ❖ 岩浆侵入作用 ❖ 岩浆岩的类型和主要的特征
一、岩浆、岩浆作用概述
什么是岩浆?
❖ 岩浆:是由上地幔和 地壳深处形成的,以 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 炽热、粘稠、富含挥 发分的熔融体。

2019年整理12第十二章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精品资料

2019年整理12第十二章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精品资料

型 固态喷出物:火山的固态喷出物称为火山碎屑物。按大小
分为:火山块(弹)>100mm、火山砾(饼)100-2mm、火
山灰<2mm。
8/11/2019
14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火山喷出的气体物 质——火山喷气
8/11/2019
15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怒火中烧——
2006年5月13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即将喷发
8/11/2019
11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Mayon马荣火山
8/11/2019
12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怒火冲天
8/11/2019
喷发的火山 13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一. 岩浆及其活动方式
岩浆作用的概念和岩浆的活动方式
岩浆作用: 岩浆的运移、对流、演化、冷却直至最后凝结成岩的全过程
岩浆岩 : 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浆 的 活
喷出作用(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过程。喷出地表的 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或火山岩。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二. 火山活动
火 山
气态喷出物:主要为水蒸气,其次为CO2、N2、SO2、CO、 H2、F2、S2、Cl2
喷 出 物 的 类
液态喷出物:火山的液态喷出物就是熔融状态的熔岩 (浆),熔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根据熔浆中SiO2含量将 其分为基性熔浆(SiO2 45-52%)、中性熔浆(SiO2 5265%)、酸性熔浆(SiO2 >65%) 。

岩浆作用(精)

岩浆作用(精)

3 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与板块构造岩石圈内发生的三种相关的地质作用——岩浆作用(侵入和喷发)、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大都与板块的分裂、俯冲和碰撞有着密切的联系。

3.1 岩浆作用与板块构造地球内部的温压条件与岩浆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关系。

岩浆是一种炽热的,具有极强活动力的熔融体。

通常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岩浆形成时,与周围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但岩石圈一旦发生破裂或产生压力差,平衡被打破,岩浆就会上升。

由于受到上覆地壳的挤压,一部分岩浆在地壳深处缓慢冷却结晶,一部分可以达到离地表较近的浅处较快冷却结晶,或者冲破地壳以火山的方式喷溢出来迅速冷却。

地质学家把这种岩浆的形成(熔融)、运移和冷凝的整个过程中,岩浆自身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过程叫做岩浆作用。

包括有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两种类型。

(1)侵入作用由结晶粗大的矿物组成的花岗岩是怎样形成的呢?根据花岗岩与周围沉积岩之间截然不同的岩性和不协调的接触关系,以及与花岗岩接触处的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晶程度发生显著的热力烘烤现象,可以证明花岗岩是来自地下深部炽热的熔融物质所形成。

当这些熔融的岩浆上升到离地表不远的深处(3公里以下),由于十分缓慢的冷却,矿物有充分的时间来形成自己的晶形。

最后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基,有时也有规模较小的称为岩株,岩株常在深部与岩基相连。

除了深成的花岗岩之外,岩浆也可以上升到更接近地表的地方(<3km),但规模要小得多,冷却得更快,因此结晶颗粒比深成岩要细,常呈斑状或似斑状结构。

岩体与周围岩石不协调的侵入关系可形成岩墙(岩脉),此外与围岩的协调侵入关系还可形成岩床和岩钟(图5-17)。

陆壳板块内的侵入作用常形成富硅铝的花岗岩,洋壳板块内的侵入作用则形成富含铁镁质的橄榄岩、辉长岩和中性的闪长岩,但规模都远比花岗岩小。

(2)火山作用火山喷发是十分壮观的地球内部能量-物质突然释放事件(图5-18)。

一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所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原子弹爆炸。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以SiO2 为主 含大量 Al2O3 、 MgO、FeO…… 富挥发分:H2O、CO2、H2S ……
• 物理性质
温度高(650°-1400°) 压力大(可达数千个大气压) 粘稠流体(其粘度主要取决于 SiO2的含量和温度。 SiO2含量 越高,粘度也越大,不易流动 ; 岩浆的温度越高,则粘度越小, 越易流动)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岩浆喷发作用-猛烈式火山喷发
喷出物中气态和 固态物较多 ,喷 发时发生猛烈爆 炸。喷出物主要 为粘度大、温度 低、不易流动的 酸性熔岩。火山 口附近冷凝成陡 峻的火山锥,称 岩穹锥。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岩浆喷发作用-交替式火山喷发
以宁静式和猛烈式交替出现的火山喷发, 并形成由冷凝熔岩和火山碎屑物互层的层 状火山锥。
火 山 颈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岩浆喷发作用-熔岩被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岩浆喷发作用-熔岩被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岩浆喷发作用-火山喷发物质
气态喷出物:主要为水蒸气,其次为CO2、N2、SO2、CO、 H2、F2、S2、Cl2
液态喷出物:火山的液态喷出物就是熔融状态的熔岩 (浆),熔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根据熔浆中SiO2 含量将其 分为基性熔浆(SiO2 45-52%)、中性熔浆(SiO2 52-65 %)、酸性熔浆(SiO2 >65%) 。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岩浆喷出作用
• 火山喷发是一种极 为壮观而又令人生 畏的自然现象,自 古以来就给人们留 下极其深刻的 印象。 “火山”一词源于 罗马神话中火神所 居住的一座喷火冒 烟的山——武尔卡诺 (Vulcano)的名称。
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岩浆喷出作用-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

地理专业名词解释

地理专业名词解释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地质类: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地壳厚度差异很大。

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

地壳是指地球表面的刚性外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地壳的组成可以从元素、矿物、岩石三方面来说明。

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即元素的丰度。

各种元素丰度不一。

高丰度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对地壳的矿物组成将发生积极影响。

矿物: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不断进行化合,形成各种矿物。

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单质少,化合物多,呈晶质固体,理化性质随环境而改变。

矿物的特征:形态、光学性质与力学性质。

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

矿物的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及条痕。

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等。

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所以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

根据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

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而形成岩石,称沉积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的温度 700-l300℃ 。酸性岩浆温度较低,一般为
700-900℃ ,超基性和基性岩浆温度较高,一般为l 000-
l300℃,
中性岩浆则介于二者之间。
岩浆的粘度 其粘度主要取决于SiO2的含量和温度。 SiO2
含量越高,粘度也越大,不易流动 ;岩浆的温度越高,则粘
度越小,越易流动。因此,酸性岩浆不易流动 ;而超基性和
时无猛烈爆炸。熔浆成分主要是粘度小、温度高的基性熔
火 山 浆。常形成坡度平缓的盾形火山锥 。
喷 发
猛烈式火山喷发:喷出物中气态和固态物较多 ,喷发

式 时发生猛烈爆炸。喷出物主要为粘度大、温度低、不易流

分 类
动的酸性熔岩。火山口附近冷凝成陡峻的火山锥,称岩穹 锥。
交替式火山喷发:以宁静式和猛烈式交替出现的火山
人们在古老的火山周围发现了大量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床。
在智利火山口周围有铜、黄金等矿床。火山也伴生银、铁、铅、
锡、锌、铀和钼等矿床。
火山成因
火山成因
板块扩张作用
火山成因
板块挤压作用
火山成因
板块挤 压作用
全球有400多座 活火山,主要分布 在太平洋四周,其 次在地中海及大西 洋中脊上。
火山的危害:
火山的危害:
火山淹没城市、 村庄,毁坏森林
公元79年8月24日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掩埋了两 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悲剧。这是被火山灰吞没的人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火山给人类带来益处
农业生产 火山爆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十分深远。土地是世界最宝
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孕育出各种植物来供养万物。如果火
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20厘米厚的火山灰,对农民来说
基性岩浆温度容易流动。
第一节 岩浆及其活动方式
岩浆作用 岩浆的运移、对流、演化、冷却直至最后 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岩浆岩 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侵入作用 岩浆由地下深处运移至地下浅处并冷

凝成岩的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喷出作用(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过

程。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
猛烈式火山喷发:
喷出物中气态和 固态物较多 ,喷发 时发生猛烈爆炸。喷 出物主要为粘度大、 温度低、不易流动的 酸性熔岩。火山口附 近冷凝成陡峻的火山 锥,称岩穹锥。
猛烈式火山喷发:
喷出物中气态和 固态物较多 ,喷发时 发生猛烈爆炸。喷出 物主要为粘度大、温 度低、不易流动的酸 性熔岩。火山口附近 冷凝成陡峻的火山锥, 称岩穹锥。
火山带与地震带 在空间上重合。
火山带
空间上的带状分布 环太平洋火山带 地中海-印度尼 西亚火山带 洋脊火山带
火山带
(1) 古生代以前:


以发育熔透式火山喷发为特征。


的 (2) 古生代—新生代(第三纪):


以发育裂隙式火山喷特征。




(3) 第四纪:
以发育中心式火山喷发为特征。
液态喷出物:火山的液态喷出物就是熔融状态的熔(浆),熔

山 喷
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根据熔浆中SiO2 含量将其分为超基性岩浆
出 物
(SiO2 < 45%)、基性熔浆(SiO2 45-52%)、中性熔浆(SiO2 52-65
的 类
%)、酸性熔浆(SiO2 >65%) 。

固态喷出物:火山的固态喷出物称为火山碎屑物。按大小分为:
第14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第一节 岩浆及其活动方式 第二节 火山活动 第三节 岩浆的侵入作用
第一节 岩浆及其活动方式
岩浆的概念
岩浆 是形成于地下深处,以硅酸盐为主和挥发组分的 一种高温熔融物质。
岩浆的类型 通常根据岩浆中SiO2 含量将其分为四类: 超基性岩浆 (SiO2 < 45%)、 基性岩浆 (SiO2 45- 52%)、 中性岩浆 (SiO2 52- 65%)、 酸性岩浆 (SiO2 > 65%) 。
交替式火山喷发: 以宁静式和猛
烈式交替出现的火 山喷发,并形成由 冷凝熔岩和火山碎 屑物互层的层状火 山锥。
交替式火山喷发: 以宁静式和猛
烈式交替出现的火 山喷发,并形成由 冷凝熔岩和火山碎 屑物互层的层状火 山锥。
火山的危害:
火山的危害:
火山尘埃、烟雾、水蒸汽 遮天避日影响气候
火山的危害:
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旅游疗养 火山喷发(特别是宁静式火山),还可以马上招来游客;
经常喷发的火山,更多成为旅游胜地。世界上许多火山温泉
区的泥浆水与硫磺水能治疗哮喘与皮肤病。
地热
是从地下开发出来的热量。地热能用于发电在冰岛,地热
占全国能源生产的5%。
矿产资源
喷发,并形成由冷凝熔岩和火山碎屑物互层的层状火山
宁静式火山喷发: 火山喷出物主要 为熔浆液态,喷发时 无猛烈爆炸。熔浆成 分主要是粘度小、温 度高的基性熔浆。常 形成坡度平缓的盾形 火山锥 。
宁静式火山喷发:
火山喷出物主 要为熔浆液态,喷 发时无猛烈爆炸。 熔浆成分主要是粘 度小、温度高的基 性熔浆。常形成坡 度平缓的盾形火山 锥。
第三节 岩浆的侵入作用
岩浆的侵入作 用:岩浆在侵位和 运移过程中,岩浆 自身的演化直至冷 凝成岩石(侵入 岩)的全部过程。
第三节 岩浆的侵入作用
侵入岩的产状: 侵入岩体在空间产
出状态。 岩床、岩盘(盖)岩墙 岩基(>100km2) 岩株(<100km2)
第三节 岩浆的侵入作用
侵入接触 又称热接触,是由炽热的岩浆侵入
火山块(弹)>100mm、火山砾(饼)100-2mm、火山灰<2mm。
第二节 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的类型 熔透式火山喷发:岩浆熔透顶部岩石,而溢出

地表。也称面状喷发。

发 途
裂隙式火山喷发:岩浆沿大断裂喷出地表。
径 分
也称线状喷发。

中心式火山喷发:岩浆沿筒状的火山口喷出
地表。也称点状喷发。
宁静式火山喷发:火山喷出物主要为熔浆液态,喷发

岩或火山岩。
第二节 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是一种 极为壮观而又令人生 畏的自然现象,自古 以来就给人们留下极 其深刻的印象。“火 山”一词源于罗马神 话中火神所居住的一 座喷火冒烟的山—— 武尔卡诺(Vulcano) 的名称。
第二节 火山活动
气态喷出物:主要为水蒸气,其次为CO2、N2、 SO2、CO 、 H2、 F2、S2、Cl2


围岩后,冷凝成岩浆岔体而形成的一种接触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