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工作过程导向的制药类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作过程导向的制药类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作过程导向的制药类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从课程内容整合、项目化教学和课程教学三方面,探讨了制药类化工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化工原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无论是学校数目还是在校生的数量都有了飞速的增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1]。

但在发展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发展速度过快,内涵建设乏力,教育教学理念、培养规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向高品质发展的瓶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至2020年)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化工原理是我校化学制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解决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动量、质量和热量传递问题的重要知识基础,涉及到生产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和设备,是联系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长期以来,有关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历来都深受学者们重视,相关的教改成果更是层出不穷。

但是,仔细研究这些成果,不难看出,多数成果仍然偏重于传统的化工知识,缺乏与具体专业间的密切联系,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低,理论知识难以掌握,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差,难以适应制药企业岗位需要的尴尬局面[2]。

我们在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化工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切入点来进行探讨。

1 基于制药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整合课程内容我校为优化师资结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新进专任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派遣年青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期时间去企业挂职锻炼,并及时获取企业岗位设置所须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对教学计划作相应的调整。

考虑到原料药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化工单元操作与大化工生产相比,规模和范围要小的多,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能与化工工艺类专业类同,必须要有侧重点,偏向于制药行业的特点。

化工原理习题课改革的研究

化工原理习题课改革的研究

化工原理习题课改革的研究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化工原理和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革。

本文旨在探讨化工原理习题课改革的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工原理习题课是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习题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化工原理习题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习题难度较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等。

对化工原理习题课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一、改革目标化工原理习题课的改革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调整习题的难易度和数量,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学生的实践操作。

引入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革措施三、改革效果经过改革后的化工原理习题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调整习题难度和数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拓展。

引入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工程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革后的化工原理习题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革总结。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究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由于该课程内容庞杂、抽象难懂、知识密度大等特点,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较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需要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下面将探讨几种可能的教学改革方法。

引入案例教学法。

可以通过选择一些与化工原理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

互动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化工原理涉及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可以使用图像、动画、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可以包括引入案例教学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任务教学法在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任务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

本文将从任务教学法的特点、设置化工原理教学任务以及任务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具体阐述任务教学法在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以合作为基础。

任务教学法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在任务教学法中,任务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去设计,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任务:1.实验任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化工原理。

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酸碱滴定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巩固学生的化学反应原理。

2.问题解决任务:通过提出一些与化工原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解决。

例如,提出一个质量传递速率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其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

3.课题研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化工原理相关的课题研究,例如利用特定设备进行水质检测,学生需要调查水质检测的原理,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任务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学生通常对抽象理论不感兴趣,任务教学法可以通过设置实际问题任务,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其次,任务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工原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和引导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研究来解决问题。

再次,任务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通过设置合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在文章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主要讨论了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更新、实践教学环节拓展以及跨学科融合的实践。

在总结了本次教学改革的成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促进《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并推动学科发展的进步。

【关键词】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优化、方法改革、手段更新、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成果总结、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化学工业中常见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基本工艺操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化工行业的迅速扩张,对化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模式存在着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需要对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拓展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跨学科融合等探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对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2 研究意义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对于高职高专化工专业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更新,可以更好地符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研究报告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研究报告

化工基础课程的整合及教学实践总结报告水恒福张代林崔平韩永霞裴秀中王德强安徽工业大学概述目前我校化学工程基础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传递工程和反应工程等五门课程。

传统的化学工程类课程内容交叉较多,界限不明,存在重复教学,并且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因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已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对工艺类学生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化学工程课程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必须改变现行的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前,教育部已着手进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本科教学改革,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化学工程课程改革也应顺应这一趋势,以适应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一新的专业设置对课程的要求。

国内有关高校如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已有对此课程改革的动向,但尚未开展工作。

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特点和多年来课程教学经验,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符合我校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的新的化学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面向21世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和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高等化工教育也应转变教学和教育观念,采取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

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时代课题和任务。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教育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然,教育改革最终应围绕课程建设这一核心展开,因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最终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课程中,通过课程的具体实施来实现。

因此,如何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成为高校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探索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探索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探索化工原理是高等学校化学与制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化工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却面临着不少困难。

因此,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到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来,构建出既符合高职院校特点又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优化课程体系。

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包括无机化学基础和化工原理两大部分。

化工原理主要讲述流体力学和传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流体力学主要阐明流体运动和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传热的目的是把物质加热或冷却至其所需温度。

对于每一种化工产品或中间产品的生产,首先必须考虑其主要成分及反应条件。

通常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记忆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化工原理课程相比之下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和较多的公式推导,这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要确保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化工原理课程内容的改革探索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需求,增强社会适应性,成为高职教育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改革,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结构和课时的改革、创新型课程的开发、实训条件的建设、实训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对于化工原理课程来说,教学改革同样可以借鉴相关经验。

从2013年起,我们将化工原理课程实行全英语教学。

对于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来说,由于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上采用英语授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十分必要。

教学实践证明,全英语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职教模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化工原理”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化工原理”课程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规律,进行设计优化和操作优化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的化工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起着主要支撑功能。

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化工原理”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打破学科体系,重新构建教学内容。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与设计,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把整个学习内容归纳分解为“流体输送系统的认识”“液体的压力测量”“管子的连接和阀门的安装及使用”“列管换热器的选型”等16个项目,科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工程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关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速率均可表示为推动力除以阻力; 3 而 种过程的强化 本质上都是提高过程速率 , 不外乎提高推动力和减小 阻力两种途径 ; 而且描述动量传递 、 热量传递和传 质 的三大 定律 : 牛顿 粘性定 律 、 傅立 叶定律 和费 克定律 , 表达形式相似 , 计算过程 中也采用类似 的数学方 法
化 工原 理 涉 及 的知 识 面广 泛 , 程实 践性 强 , 工 设
备类型多样且复杂, 各种操作现象抽象 , 难于理解 , 计 算过程 中大量利用公式 、 半经验公式或关联式。课程 的这些特点给“ 与“ 都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们 教” 学” 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做 了如下 改进 。
加权 评分 方 法 , 效 地 杜绝 了 以往 抄 袭 严 重 的 问题 , 有
时中起 到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 常一 道 讨 论 题 设若 干 问 , 循 序渐 进 , 本章 节 基 本 概 念 出发 , 后应 用 重 要 公 从 而 式 进行 较系 统全 面 的计算训 练 , 最后 设置 操作 型 问题
在讲 述化 工原理 基本 理论知 识模 块 的过程 中 , 突 出各 单 元 操 作 的 共 性 规 律 , 握 单 元 操 作 的 内 在 把
联系。
比如 , 串联 表 面上 完 全不 同的动 量 传递 、 量 在 热 传递 和 质量传 递 3种传递 过程 时 , 调 3种过程 的描 强 述 方法 都是通 过物 料衡 算和热 量衡算 的联 立 ; 过程 其
进行 了关于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 的一些探讨 。 关键词
化 工原理 是化 工 类 及其 相 关 专业 的一 门非 常重
要 的专 业基础 课 。
导操作线 ) 一联立平衡关 系与操作关 系求传质推 动

《化工原理》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

《化工原理》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
泵 等 内容开始 , 让学 生掌握 原理 的同 时到泵和 管道 的 生 产 车间去参 观学 习 , 了解 这 些 部 件 的生 产 、 安装 过 程, 了解 内部 结构和工 作原 理 。让 学生带 着 目的去学 习, 使实 习更 有针对性 。对 于流体 流动过 程 中可能 出 现 的问题 通过仿 真 实验 有 所 了解 , 在 此 基础 上 , 并 利 用 现有 实验 室资源进行 操作 , 进一 步掌握 其工作 原理 和操作 , 得到更适 合 、 有针 对性 的训练 ; 更 另外 教师可 以提 出相 关题 目即 “ 目” 学 生根 据题 目要 求 , 成 项 , 组 团 队 , 阅相关 资料 , 据题 目要求 完成 管路设计 , 查 根 掌 握 管路 的相关详 细数据 , 并选 择管 件 , 完成 安装 、 调试 和测试工 作 , 此基础 上 , 测试结 果进行 分析 , 在 对 并来 检 验前 面管路设计 、 验步 骤安排 、 实 管路安装 、 试 的 调 合 理性 , 在此过 程 中出现 的问题 及 时 发 现并 解 决 。 对
《 化工原理》 及相关课 程的教学质量 , 培养具有 良好 的动手 能力 和 分析 解决 工 程 实 际 问题 能力 的合 格 工
科 人才 , 们对 《 工原理 》 目化教 学进 行 了探讨 。 我 化 项
程割裂成单一 的过程 , 出某一典型现象 , 化工 突 而《 原理实验》 教学更侧重于将离散 的一些本属于某一

6 — 9
■皿
2 0 o2, . 0. 1 N8 1 V》 目化教 学 改革 可 以从 根本 上 解决 项
各 化工单元操 作 的原理 、 流程 , 握实验 仪器 的特点 、 掌 性 能和基本操 作 , 了解仪 器常见 故障 的判断 和处理方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改革探讨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改革探讨
如 下 思考 [ 卜2 ] 。
三十年的发展,该软件 已经更新 了十余次,成为举世公认的大型流程 模拟软件 ,该软件其中的 “ 单元模块 ”正好对应化工原理的 “ 单元操 作 ”,利用A s p e n P l u s 软件可以预测物流的流率、组成、操作条件、 设备尺寸等等,其中A s p e n P l u s 灵敏度分析 、设计规定、过程优化都 是化工过程设计的有效工具,将A s p e n P l u s 模拟软件应用到化工原理 实验教学中,可 以方便快捷的得到实验结果随操作变量的变化趋势 , 寻找达到某一工况指标需要的操作条件 ,还可 以进行最值的求解等 , 这都可 以培养学生 的工程意识 ,提高设计优化 的能力 ,促进对 理论课 程 的理解 [ 3 — 4 ] ;化工原理实验大多数据复杂 ,很 多经验公 式需要拟 合 ,单 凭 手 绘 或 一 般 的制 图软 件 很 难 满 足 要 求 ,O r i g i n 是 一 个 专 业 的 数据分析和绘图软件,不但绘 图的功能强大,而且还提供 了多种 曲线 拟 合方法 ,可 以拟合化工原理 实验 当中的恒压过滤 曲线、对流传热准 数关联 式、蒸馏过程气液平衡曲线等 ,将O r i g i n 软件应用 于化工原理 实验中,可以方便准确的拟合实验数据 ,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处理 的能 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5 ] ;化工原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数量有 限,十几个 人 围着 一 台仪 器 转 的现 象时 有 发 生 , 很 多 同 学做 实 验 都 是 走 马 观 花 , 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 效果,还有些实验由于危险性较大 ,为 了保证实 验 的安全 ,不宜作为教学实验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 ,也 带来 了教学方式方法上的革命 ,虚拟仿真技术也广泛 的应用于实验教 学中,虚拟仿真实验实验开设方便 ,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降低 了 实验教 学成本 ,并且保证了实验 的安全 。由于没有时间、空间以及 实 验仪器套数的限制 ,实物实验前让每个学生在互联网或者机房进行虚 拟仿真实验,再进行实物实验 ,将 虚拟仿真实验和实物教学实验有 效 的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实物实验的理解 ,提 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综上所述 ,单一的实物 实验教学很难达到较好的 实验教学效果,如果在 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多种软件 ,与实物教学有 机 的结合起来 ,虚实结合,相互促进 ,有利于培养 学生化工过程 的优 化设计能力与科学研究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化工过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化工过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的教 学 方案 设 计
首 先深入 企 业 进行 调 研 ,_ 由企 业 技术 骨 干 并与 专业指导 委员会”研讨 ,共 同进行 岗位 化工过程 设计 ) 高职 高专化工 工艺 类专业 的 成 员组成 的 “ )是 门 重 要 课 程 ,通 过学 习 化 工 设 计 的 全 过 程 ,了 解 化 分 析 ,对 岗位所 需 的 知识 、技 能和 职业 素 质进 行 归 工设 计工 作程 序 、工 作内容 、设 计方法及设计 文件编 纳 ,全面 了解就业 岗位对 毕业 生能力 的要求 ,将 岗位
现 问题时 ,要 采取个别教育 的方 法 。后 进生的概念应 表 述 为道 德 品 质或学 业 成 绩呈 现 偏差 的学 生 。偏差 可 以从纵 横 两方 面进 行 比较 ,纵 向 比较 即道 德 品质 或学业 成绩 是否达 到学生 本 人能够 到达 的正常 水平 , 横 向 比较 即是是 否滞 后 于教 育 目标 与 要 求 。 随着互 联 网的普及 ,大学 生上 网 已经成 为普遍现象 ,而且 也
们查 找成瘾 原 因 ,说 服 、督 促和 鼓励 他们戒 除 网瘾 , 共 同帮 助 他们 培 养和 转移 兴 趣 ,培 养 和 发展业 余 爱 好 ,鼓 励 和督 促 他们 积极 参 与 校 园文 化 活动 和社 会 实践 ,从 而减 少或 降低乃 至最 终脱离 对 网络的依 赖 。 一个 后 进生 的 缺 点虽 然 较多 ,但他 们 总有 . 一些不 引 人注 目的优 点 班 主 任要 善 于寻 找 发 现后 进生 身 上


越 来 越 成 为 大 学 生 校 园 学 习 和 牛 活 的 重 要 内 容 之 一 。 闪光 的 东 西 然后在班级 内大加表扬 ,使他们那颗 久 但 是 ,网络也是 一把 “ 双刃 剑 ” ,由于长期 沉迷 于 网 不 被 表扬 的心得 到 被认 可 的 满足 激 励 他 们 用 思 想 络 ,一些大学生产生 网络依赖或染上 网瘾 ,无法控制 上积 极的一 面战胜消极 的一 面 从 而 戒 除 网 瘾 ,不 断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究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应对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改革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方法。

引入案例教学法。

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开展实践操作课程。

化工原理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缺乏实践操作的环节。

实践操作是化工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在化工原理课程中增设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操作的设计、操作步骤的安排、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

通过实践操作课程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建立实践实习基地。

化工原理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化工工程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过程。

可以与相关实验室、企业或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实践实习基地进行化工工程实践,亲身参与化工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和实施,掌握化工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过实践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

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良师益友和学习导师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

高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X史忠斌,姜丽艳(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化工原理课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和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对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制定了课程改革的方案: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即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和设备知识模块,并且对两届学生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模块;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3.07∶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7—0074—02 化工原理课是化工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若干单元操作过程,研究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和典型设备。

它涉及到化工生产中众多的操作和设备。

它要求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实际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有如下教学特点:涉及的知识面广泛。

学生需具有高等数学、制图、物理、物理化学及计算技术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

工程实践性强。

要求学生对于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从感性认识到实践操作。

各单元操作过程相互独立。

遵循的原理和法则各不相同,每一单元操作均可独立讲授、单独使用。

设备类型多种多样,且结构复杂。

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需配以大量的挂图或设备模型。

各种操作现象抽象,难于理解。

老师授课时为解释清楚,需花费大量时间。

大量利用公式、半经验公式或关联式进行计算,学生记忆困难。

高职院校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打破学科教育的模式,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薄弱的特点,降低理论要求,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打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1 课程内容的改革化工原理课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普通高等教育,会给教学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却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着“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必须对该课程的传统内容实行必要的整合。

新工科背景下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引言随着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成为不可或缺的任务。

在化工领域中,实验教学一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改革与探索《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

1. 实践教学与理论联系的加强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通常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具体措施包括: - 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参与真实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 设计开放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加强实践环节的引导: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2. 多样化的实验内容与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实验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措施包括: -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内容:通过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引入创新性实验:开展一些前沿和创新性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结合工程实践:将一些工程实践案例引入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实验操作和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实验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在新工科背景下,实验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是不可忽视的方向。

具体措施包括:- 开展科研型实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验研究。

通过与科研团队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科学问题,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 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结合:将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内容融入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科研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研究[摘要]文章提出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改革,从重构课程
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实施方式、改善教学情境、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作任务化工原理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动因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提高新时期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满足新时代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提出多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势必推动新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

课程的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又是教学改革的难点,不攻破这一难点,就很难办出高职特色,也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适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为高职化工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课程也面临着改革。

二、课程改革内容
(一)重构课程体系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指导思路,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堂、实习”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建立“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据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按照“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对于该课程体系的重构是以“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分析”的思路来进行,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法接受来自企业的工作分析专家的引导和行业专家及已毕业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2)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如图所示。

(二)分解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全程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中,一项工作任务如果涉及了多门课程的内容,就会出现任务不明确,要靠学生自行理解的情况。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很难明确学习的目标。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完全参照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制定。

无论学生还是教师,目标都变得十分明确。

因此,打破学科型课程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胜任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

根据理论“必需、够用”原则,实践按岗位需求,“体会、学会”原则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进行学习项目的设计。

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交融、学习和实训交替”的特点。

以学习情境的模块1“管路与阀门拆装”为例,学习项目设计见128页表1。

(三)改造教学情境
“化工原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打破单纯的学府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配合,即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

1.学习环境体现教学环境、就业环境、企业氛围。

通过经常性发布就业信息,
宣传全国优秀技能型职业,优秀毕业生岗位成才和创业发展,举办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渲染职业学校就业导向的氛围;通过请企业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技师、能工巧匠来学校兼职,作讲座,宣传现代企业、学习型企业的理念,引进企业产品生产车间,按企业生产环境设计实训环境、布置有关产品质量、技能学习、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企业警句,营造企业氛围。

2.教学实训场地布局采用整合式、一体化设计。

整合式模式是指将传统教室和实训教室整合在一起,成为教学场所,即教学场所的中间是教学区,周围是设备区。

一体化模式是指传统教室和实训教室合为一体,教学区和设备区没有界限,教室就是实训室,实训与教学一体化。

(四)转变教学实施方式
有了以上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实施也要相应改变。

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两张皮的局面,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

1.现场教学法。

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教学。

现场教学中,直接接触实物设备,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对设备有直观了解,加深印象,能够较好地理解设备的构造、用途和生产装置的工作过程,有效地和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解传热时,带领学生到某化工厂进行现场教学,在冷却水塔前,学生熟悉冷却水塔的构造、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在各制冷区域,学生掌握各种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区别。

通过现场教学,学生对传热设备有了较详细的了解,能够画出设备的工作原理图,解决了许多课堂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项目教学法。

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如两组分精馏塔的设计生产应用型项目,通过查找化工专用图表,用试差法进行计算,进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养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3.应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理论知识讲解起来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加深理解。

例如,在讲传热过程时,学生往往去死记硬背公式,由公式去分析影响传热的因素,其结果是过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效果较差。

因此,在讲课时,可以提出问题,联系导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平壁的厚度越大,传热量越小?针对此问题,可联系天气越冷,大家穿的衣服越厚来进行解释。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效果较好。

(五)完善考核评价,建立学生技能评价体系
模块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不是由任课老师一张试卷、一场考试说了算,而是改为校企合作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种考核评价形式、评价指标、评价实施方法,主要设计基于“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设计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

基于“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是由实践训练和考核项目单元组成的,因此基于“过程”的实践教学流程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每个实践训练和考核项目单元的设计和实施。

实践项目流程:第一步,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要求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增强教学演示的效果;第二步,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边操作边陈述,强化记忆和规范;第三步,对学生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边操作边陈述,考评教师对每一操作步骤(技术环节)填写计分卡。

考核完成后,立即将计分卡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计分卡获知自己的训练效果,以便指导进一步的有效练习。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再次训练和考核,直到合格为止。

但是参加重复训练和考核合格的学生,该项目都以及格分数计分。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训练过程有竞争。

三、改革成效
依据专业“订单式培养,市场化就业”的机制,按照企业要求和岗位需要,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应的岗位技能,突出基于工作任务的改革思想。

经过两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创建了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实现职业技能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构建,教学效果比过去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也使学生上岗后能符合企业“上手快、适应期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雷振友.高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改革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
[2]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3]王艳国,聂云,陈则立.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