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祛湿剂
祛湿剂、祛痰剂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祛湿剂、祛痰剂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A1型题 3. B1型题1.患者肩背疼不可回顾,头痛身痛,腰脊疼痛,舌苔白,脉浮。
治疗应选用A.独活寄生汤B.三仁汤C.小青龙汤D.羌活胜湿汤E.麻黄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2.祛湿剂不具有的功用是A.化湿B.利水C.通淋D.泄浊E.解表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3.平胃散组成是A.苍术、厚朴、半夏、生姜B.苍术、厚朴、陈皮、甘草C.白术、厚朴、陈皮、生姜D.苍术、半夏、陈皮、甘草E.白术、半夏、陈皮、甘草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4.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陈皮、白术B.陈皮、厚朴C.陈皮、苍术D.厚朴、苍术E.白术、厚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5.平胃散功效是A.健脾和胃,降逆止呕B.燥湿运脾,行气和胃C.燥湿和胃D.健脾燥湿,和胃止痛E.健脾燥湿,行气止痛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6.二妙散的功用是A.清热利水B.清热燥湿C.清热养阴D.利湿消肿E.解毒化湿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7.三仁汤中具有“宣上、畅中、渗下”作用的药物是A.杏仁、草蔻仁、薏苡仁B.杏仁、白蔻仁、冬瓜仁C.杏仁、白蔻仁、薏苡仁D.杏仁、桃仁、薏苡仁E.桃仁、白蔻仁、薏苡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8.三仁汤主治证中的发热特征是A.壮热恶寒B.寒热往来C.夜热早凉D.潮热盗汗E.身热不扬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9.下列关于茵陈蒿汤说法错误的是A.所治黄疸为阳黄B.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C.由茵陈、黄芩、大黄组成D.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用E.主要治疗湿热黄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10.五苓散的功用是A.利水渗湿,温阳化气B.健脾除湿C.解表祛湿D.清热燥湿E.利湿消肿,理气健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11.有利水清热养阴功用的方剂是A.六一散B.五苓散C.五皮散D.猪苓汤E.二妙散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12.实脾散的功用是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B.益气健脾,渗湿止泻C.健脾和胃,消痞除满D.温阳健脾,行气利水E.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13.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者,治宜选用A.十枣汤B.五苓散C.真武汤D.五皮散E.苓桂术甘汤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14.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功效,治疗痰饮病的主方是A.苓桂术甘汤B.真武汤C.实脾散D.二妙散E.三仁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15.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的是A.防风、川芎B.黄芩、川芎C.羌活、藁本D.羌活、独活E.羌活、蔓荆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16.羌活胜湿汤中君药是A.防风、川芎B.蔓荆子、藁本C.羌活、藁本D.羌活、独活E.羌活、防风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17.下列方剂中有乌梅的是A.平胃散B.止嗽散C.清燥救肺汤D.玉液汤E.二陈汤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18.二陈汤主治之咳嗽属于A.湿痰B.寒痰C.热痰D.风痰E.燥痰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19.祛痰剂中较少配伍A.补益药B.祛湿药C.理气药D.清热药E.温里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20.两臂酸痛或抽掣,不得上举,两手麻木,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宜选用A.茯苓丸B.定痫丸C.地黄饮子D.补阳还五汤E.独活寄生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21.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功效,治疗湿痰主方是A.贝母瓜蒌散B.小陷胸汤C.二陈汤D.温胆汤E.清气化痰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22.小陷胸汤主治证候中有A.痰白而稀B.干咳无痰C.咳痰黄稠D.痰中带血E.咳嗽痰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23.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治疗小结胸证的主要方剂是A.贝母瓜蒌散B.温胆汤C.小陷胸汤D.滚痰丸E.二陈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24.止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青皮B.木香C.香附D.厚朴E.陈皮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25.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宜选用A.温胆汤B.镇肝熄风汤C.羚角钩藤汤D.天麻钩藤饮E.半夏白术天麻汤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26.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君药是A.半夏、白术B.天麻、茯苓C.白术、天麻D.半夏、天麻E.橘红、半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A.五苓散B.五皮散C.实脾散D.真武汤E.十枣汤27.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脉沉弦者,治疗应选用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28.实水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脉沉实有力者,治疗应选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祛湿剂A.二陈汤B.温胆汤C.止嗽散D.贝母瓜蒌散E.清气化痰丸29.治疗痰热咳嗽,应首先考虑的方剂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30.治疗燥痰咳嗽,应首先考虑的方剂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A.小青龙汤B.清气化痰丸C.温胆汤D.半夏白术天麻汤E.止嗽散31.患者眩晕头痛,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应选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32.患者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疗应选用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祛痰剂。
祛湿剂(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
臣 栀子:清火而通利三焦,引湿热
从小便出
佐 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
湿热从大便而下
茵陈蒿汤
配伍特点 利湿清热并重,通利二便,前后分消。
茵陈蒿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 其证属湿热并重。
临床应用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 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为辨证要点。
茵陈蒿汤
加减变化
➢ 湿重于热,+ 茯苓、泽泻、猪苓 ; ➢ 热重于湿,+ 黄柏、龙胆草; ➢ 胁痛明显,+ 柴胡、川楝子。
茵陈蒿汤
药理研究
➢ 利胆作用 ; ➢ 防治急性黄疸作用 ; ➢ 抗结石作用 ;
➢ 降血脂作用;
➢ 防治肝损伤作用 ;
➢ 抗菌作用。
茵陈蒿汤
剂型改造
茵栀黄注射液
现代运用
茵陈蒿汤
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胆 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 疟疾、肠伤寒等属于湿热内蕴。
证 舌脉: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主治分析
湿温初起之“三戒”
• 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 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 欲言;
• 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 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
• 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 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 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
祛
湿
剂
-
1
概述
含义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 具有祛湿化浊,渗利水湿作用, 用于治疗水湿之邪为病的方剂, 统称祛湿剂。
概述
适应范围
湿邪疾患。
分类
燥湿和胃 清热祛湿 温化寒湿 祛风胜湿
中医(专长)-方剂学-祛湿剂
第十六单元祛湿剂(一)概述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袪湿剂。
属于“八法”中“消法”。
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者,每因居处湿地,或冒雨涉水,感受湿邪所致。
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身重,肢节酸痛,或面目浮肿等,多为肌表为病。
内湿者,每因恣食生冷,过饮酒酪,湿困脾胃,中阳不振所致。
症见脘痞腹满,呕恶泻痢,黄疸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为病。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肌表与脏腑,表里相关。
表湿甚者可以内传脏腑,内湿重者亦可外溢肌肤。
病情又有寒化、热化、属虚、属实、夹风、夹暑等复杂变化。
故治湿之法,当结合部位、虚实寒热、兼夹等因素。
(2)湿邪最易阻滞气机,故多配伍理气之品。
(3)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组成,易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虚以及孕妇应慎用。
(二)燥湿和胃剂平胃散《简要济众方》【组成】苍术四两厚朴三两陈橘皮二两甘草炙,一两【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配伍意义】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
以燥湿运脾为主,兼以行气和胃,使气行则湿化。
苍术为君,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湿邪阻碍气机,且气行则湿化,故臣以厚朴,芳化苦燥,行气除满化湿;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助苍术、厚朴之力。
佐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姜、枣为佐,生姜温散水湿且能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气以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枣相合尚能调和脾胃。
综合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
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二两藿香三两甘草炙,二两半【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祛湿剂属于“八法”中的什么法A.消法√B.下法C.汗法D.清法因为祛湿剂是指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2.下列哪项是平胃散的组成A.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B.苍术陈皮枳实生甘草C.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D.苍术半夏陈皮炙甘草在平胃散中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3.平胃散主治什么证A.湿热蕴脾证B.脾胃气虚证C.湿滞脾胃证√D.食积证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4.以下哪个选项同时都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A.茯苓白芍B.白芷白术√C.紫苏桂枝D.厚朴枳实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是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炙甘草。
5.以下哪个方剂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A.藿香正气散√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保和丸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6.藿香正气散中用以行气化湿的药物是A.陈皮厚朴B.白芷陈皮C.陈皮桔梗D.大腹皮厚朴√由于湿浊中阻,气机不畅,藿香正气散中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
16祛湿剂
功用: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清热祛湿· 三仁汤
主证病机分析:
湿郁肺卫 阳为湿遏 湿遏热伏 湿阻中焦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 午后发热,身热不扬 痞闷腹胀,纳差泛恶,
便后不爽
苔白不渴,面色淡黄, 脉弦细而濡
湿邪内郁
清热祛湿· 三仁汤
方解
宣上
杏仁——宣利肺气,气化则湿亦化调水之源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健运中焦 薏苡仁——渗利湿热,兼可健脾疏导下焦
口淡无味,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而厚
化湿和胃· 平胃散
使用注意:
阴虚气滞忌用,失血过多、孕妇,不宜用
加减变化:
证属湿热者,加黄连、黄芩; 寒湿甚者,加干姜、草豆蔻; 湿盛泄泻,加茯苓、泽泻; 呕吐者,加半夏; 兼食滞者,加莱菔子、神曲、槟榔
化湿和胃· 平胃散 附:后世衍化方:
柴平汤(合小柴胡汤) 不换金正气散(加藿香、半夏) 香砂平胃散(加香附、砂仁) 陈平汤(合二陈汤) 胃苓汤(合五苓散)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化湿和胃· 藿香正气散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化湿和胃· 藿香正气散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 发热恶寒 头痛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 卫阳被郁 湿浊内阻 脾胃失和 升降失常 气机不畅
内外 伤感 湿风 滞寒
湿浊内盛
舌苔白腻
苦温燥湿与芳香化湿药为主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解表药
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化湿和胃· 平胃散
主治:
湿滞脾胃证
功用: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化湿和胃· 平胃散
主证病机分析:
( 寒 ) 湿 滞 脾 胃 脾失运化 食少乏味,大便自利
祛湿剂
头痛、眩晕
内因 外因
下 带下、小便不利 行气药 健脾药
苔腻或滑 病程长,缠绵难愈
肝失疏泄
三焦水道不通
消
调
除
病 因
理
功
祛除 水湿
湿从内化
芳香化湿药 苦温燥湿药
发汗
能 祛湿剂
湿从外走
利尿
泻下
5、使用注意
1. 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
2. 治湿之法,当结合部位、脏腑、兼夹等因素。
3. 湿邪最易阻滞气机,故多配伍理气之品。
膀胱湿热 淋证
温 燥 药 以 祛 湿
寒 凉 药 以 清 热
湿热侵淫肌肉关节
痹证、痿证
祛风湿
清热祛湿
1、湿温病的特点: 初起病在气分,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章虚谷:“湿土之土,同类相召,故湿热之 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
2、湿热为患,治疗难度大,应注意: ⑴辨湿与热之孰多孰少。 ⑵湿邪粘滞,湿不去则热难清。 “湿去则热孤也。”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湿邪阻遏 卫阳不达 困阻脾胃 湿热交蒸 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肢体倦怠 胸闷不饥 面色淡黄 午后身热
病机 湿温初起
湿 重 于 热 证
邪留气分
湿重于热
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三仁汤
方
解
宣上 畅中 渗下
君杏仁 ――宣利上焦肺气 白蔻仁 ―行气化湿,宣畅中焦 薏苡仁 ―渗湿利水而健脾
臣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
炙甘草二两半(75g)
半夏曲—— 半夏、生姜汁加面粉 发酵而成(止呕之力更强)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
用
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
主
治
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证
方剂学习题17祛湿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祛湿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研究生考试样题】一、A A B C D A B C E1.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2010 年)A.连朴饮B.三仁汤C.八正散D.甘露消毒丹2.三仁汤中配伍杏仁的用意是(2010 年)A.宣利上焦肺气B.宣肺止咳平喘C.化痰降气平喘D. 降气润肠通便3.原方用法注明服药后“多饮暖水,汗出愈”的方剂是(2014 年)A.止咳散B.消风散C.五苓散D.牵正散4.治疗胸胁胀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的最佳选方是(2005 年)A.十枣汤B. 防己黄芪汤C.苓桂术甘汤D.真武汤E.五皮散5.枳实薤白桂枝汤与苓桂术甘汤中配伍桂枝用意的共同点(2017 年)A.通阳散寒B.温阳化气C.温通经络D.平冲降逆6.真武汤的组成药物中除白术、茯苓、芍药外,其余是 (2006 年)A.炮附子、干姜B.生附子、人参C.炮附子、人参D.生附子、干姜E.炮附子、生姜7.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脾散组成的药物是(2007 年)A.生姜、芍药B.猪苓、滑石C.厚朴、木香D.苍术、陈皮8.治疗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㿠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的最佳选方是 (2005 年)A.龙胆泻肝汤B.完带汤C.参苓白术散D.清带汤E. 四君子汤9.独活寄生汤中用以祛风湿兼补肝肾的药物是(2008 年)A.杜仲、牛膝、桑寄生B.杜仲、当归、桑寄生C.桂心、牛膝、桑寄生D.杜仲、桂心、牛膝10.独活寄生汤的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是(2009 年)A.杜仲、牛膝、细辛B.秦艽、防风、川芎C.人参、甘草、茯苓D. 白术、荆芥、桂枝11.患者痹病病史10 余年,现关节酸沉麻木,腰背冷痛,伴心悸、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缓。
宜选用(2013年)A.蠲痹汤B.炙甘草汤C. 防风汤D.独活寄生汤12.实脾散中配伍木瓜的主要用意是(2011年)A.敛阴护津B.醒脾化湿C.化湿和胃D.舒筋活络13.完带汤证的病位是(2011年)A.肝、脾B.肝、肾C.脾、肾D.脾、胃14.患者突然呕吐,发热恶寒,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
祛湿剂有哪五大类有哪些代表方
祛湿剂有哪五大类有哪些代表方
祛湿剂分化湿浊、利水湿两类。
主要方药多是一些辛燥健脾,利水渗湿,祛寒止痛的药物。
化湿浊:主要方如平胃散、香砂平胃丸、香砂养胃丸、楂曲平胃散、芩连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六合定中丸、神树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鸡鸣散等。
重点是健脾胃化湿浊。
利水湿:主要方如五苓散、四苓散、茵陈五苓散、胃苓汤、猪苓汤、五皮饮、白树散、防杞黄芪汤、防杞茯苓汤、实脾饮、琥珀散、六一散萆分清饮。
本类方重点是利水祛湿。
按医疗分类,还有祛风湿剂。
本类方分祛风通络、温散寒湿、燥湿清热三类。
适用于风寒湿痹,四肢疼痛、麻木、关节疼痛不举等症。
祛风通络:主要方如大羌活汤,疏风养血汤、蠲痹汤、独活寄生汤、大秦艽汤、桑枝虎杖汤、木瓜酒、风湿药酒、小活络丹、大活络丹、舒筋活络丸等。
温散寒湿:主要方如乌头汤、附子汤、白树附子汤、风痛片、舒筋片等。
燥湿清热:主要方如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苍树石膏知母汤、二炒散、三炒丸、四妙丸、胜湿汤、宣痹汤等。
祛湿剂.ppt
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温热经纬》
发热倦怠肢酸—湿热交争湿邪重着 发热倦怠肢酸 湿热交争湿邪重着 颐肿咽重口渴—热毒上攻 湿 颐肿咽重口渴 热毒上攻 温 胸闷腹胀 湿热下注,湿遏清阳,气机阻滞 胸闷腹胀—湿热下注 湿遏清阳, 湿热下注, 身目发黄—热为湿遏不得发越 热为湿遏不得发越, 时 身目发黄 热为湿遏不得发越,湿热熏蒸 舌苔黄腻—湿热疫毒之体征 疫 舌苔黄腻 湿热疫毒之体征 湿 热壅 疫遏 毒气 分
汗出恶风—表虚不固外受风邪 汗出恶风 表虚不固外受风邪 风 水 或 风 湿 身重浮肿—水湿停滞郁于肌 身重浮肿 水湿停滞郁于肌 小便不利—水湿内停气化不利 小便不利 水湿内停气化不利 舌淡苔白—气虚兼湿 舌淡苔白 气虚兼湿 脉浮—风邪在表之象 脉浮 风邪在表之象 表 虚 受 风 水 湿 郁 表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猪苓汤《伤寒论》 伤寒论》
小便不利 水热互结 口渴欲饮 水气不化津液不布 发热—邪从热化 发热 邪从热化 心烦不寐—邪热伤阴 邪热伤阴, 心烦不寐 邪热伤阴,阴虚邪热上扰神明 咳嗽—水气上逆于肺 咳嗽 水气上逆于肺 呕恶—水气中攻于胃 呕恶 水气中攻于胃 下利—水湿下渗于大肠 下利 水湿下渗于大肠 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阴伤有热之象 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 阴伤有热之象 水 热 互 结 邪 热 伤 阴
外 有 表 邪 内 停 水 湿
或短气而咳 —水饮上犯于肺,肺失清肃 水饮上犯于肺, 水饮上犯于肺
五苓散《伤寒论》 伤寒论》
利 水 渗 湿 温 阳 化 气 泽泻—甘淡性寒 直达肾与膀胱, 甘淡性寒, 君 泽泻 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 猪苓、茯苓—淡渗利水渗湿 臣 猪苓、茯苓 淡渗利水渗湿 佐 白术 健脾而运化水湿,转输精津, 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 转输精津, 健脾而运化水湿, 使水精四布, 使水精四布,而不直趋于下 桂枝—一药二用,既外解太阳之表, 桂枝 一药二用,既外解太阳之表, 一药二用 又内助膀胱温阳化气以行水
祛湿剂PPT课件
3.使用注意: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 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 本方所宜。
编辑版ppt
17
外感腹泻 某男,24岁。自诉受凉后7小时,恶寒、发热、头痛, 继而出现腹泻。于7小时内,大便4次,呈水样便,伴有 腹胀、微痛、欲吐,查舌苔薄白稍腻,脉浮,遂投藿香 正气散2剂,水煎服。复诊:述上方服1剂后,在汗出身 凉的同时,腹泻完全停止,但有腹胀,服第二剂后,腹 胀消失,纳食正常。(李飞. 2002.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方剂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辑版ppt
7
〖组成〗苍术120g,厚朴90g, 陈橘皮60g,炙甘草30g。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4-6g, 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 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编辑版ppt
8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 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 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编辑版ppt
22
〖组成〗 茵陈18g、大黄6g、栀子12g
注意:重用茵陈,现量30~60g
茵陈
栀子
大黄
编辑版ppt
23
〖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
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头汗出或无汗, 口渴欲饮,腹满,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不爽 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编辑版ppt
19
治泄方比较
痛泻要方------扶土抑木------肝旺脾虚痛泻 理中丸---------温中祛寒------中焦虚寒之泻 参苓白术------补脾渗湿------气虚挟湿之泻 四神丸---------温补收涩------肾寒五更泻 真人养脏------涩肠温补------久泻伤脾标重 藿香正气------化湿调气------外寒里湿之泻 保和丸---------消食和中------食积内停之泻
祛湿剂
石淋通片
附方: 附方: 胆石通胶囊:主要成分茵陈、黄芩
、广金钱草、大黄、溪黄草、柴胡 、枳壳等,具有清热、疏肝、活血 的功效,现代研究有消炎、利胆、 排石等作用,用于胆石症、胆囊炎 等的治疗。
藿香正气丸
药物组成: 一、药物组成:藿香、大腹皮、
紫苏、陈皮、茯苓、半夏曲、白术 、厚朴、白芷、桔梗、炙甘草等。 剂型: 二 、 剂型 : 丸剂、散剂、水剂、 口服液、片剂等。 来源: 三、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金钱草冲剂
现代药理作用: 五、现代药理作用:
有抑制结石形成、排石、镇痛、抑菌等 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金钱草能明显降低 实验性高草酸尿症大鼠肾组织中草酸和 钙含量,减少乙二醇诱导的草酸钙结晶 在肾中的形成、沉积,从而显著抑制大 鼠草酸钙肾石形成。
金钱草冲剂
六、临床应用:
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结石引起的肾绞 痛、胆囊结石、肾炎浮肿等。
石淋通片
现代药理作用: 五、现代药理作用:
临床和动物实验表明该方具有抗炎、利 尿、利胆、增强平滑肌规律性收缩、防 治大鼠实验性肾结石等作用。
六、临床应用:
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胆囊 炎、解雷公藤中毒等。
石淋通片
七、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10片,一日3次。
八、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补阴剂
补阴剂
六、临床注意事项:
1、需紧密联系脏腑,辨证施治; 2、多配伍理气之品,以求气化则 湿化; 3、对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 孕妇等应慎用。
金钱草冲剂
药物组成: 一、药物组成:金钱草、车前
草、石苇等。 剂型: 二、剂型:冲剂。 来源: 三、来源:研究方。
去湿剂
概念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行水,通 淋泄浊等作用,用以治疗水湿为病的方剂,统 称祛湿剂。
适 应 范 围
外湿—居处卑湿、冒雨涉水、汗出沾衣 湿邪侵犯肌表经络,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或皮肤瘙痒, 疮疡疥癞,或肌肤水肿。 外湿又有风湿、暑湿、寒湿、湿热之别
内湿—恣啖生冷,过饮酒浆,肥甘失节 内湿多伤及脏腑,症见脘腹胀满, 呕吐泄利,水肿,黄疸,小便淋 浊,痿痹等。 内湿又有湿热、寒湿之别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 点。 2. 加减变化 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 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可消痰散水。
3. 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
官能证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4. 使用注意 若饮邪化 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真武汤《伤寒论》
方解
附子一枚(15g)
君
温肾助阳 淡渗利水 健脾利湿 温散水湿
茯苓三两(15g) 臣 白术二两(10g) 臣 生姜三两(15g) 佐
白芍三两(15g) 佐 1 利小便 2 柔肝止痛
功用
温阳利水
3 敛阴舒筋
治
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小便 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 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 脉沉。 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 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 悸,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枝,可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忙性肾炎、水肿、肝硬化
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 湿内停者。
16祛湿剂
应用要点 1.本方为治疗外寒内湿证的常用方。
2.本方重在化湿和中,无表证者亦可使用。
3.使用指征:恶寒腹痛,呕吐或泄泻,舌苔 白腻(夏季常见)。
4.临证加减:若发生于夏季,可加?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 茵陈蒿 栀子 大黄 主治 湿热黄疸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 鲜明,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
配伍意义
苍术
厚朴
燥湿健脾 行气燥湿
(君) (臣)
陈皮
甘草
生姜、大枣
理气和胃燥湿
调和诸药 调和脾胃
(佐)
(使)
应用要点
1.为治疗湿阻中焦证的代表方。 2.使用指征 脘腹胀满,苔白厚腻。
3.使用注意 防助热、伤阴、动血。 4.临证加减 凡湿阻中焦者,均可以本 方加减治疗。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注重调理气机(气化湿亦化)
使用注意
1.防温燥或渗利伤阴(津)
2.防温燥动血,渗利动胎
第一节 化湿和胃
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炙甘草(姜.枣) [主治]湿滞脾胃证。
病机
脾失健运——纳差、肢重、怠惰 湿阻中焦 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气机失畅——脘腹胀满
立法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治疗外感风寒,湿阻中焦的代表方
1.本方组成与平胃散有何异同? 2.本方功用、主治与平胃散有何异同? 3.无表证者是否可使用本方?
白术 、茯苓 厚朴 、大腹皮
功用
燥湿健脾,理 气和胃功著, 兼可解表散寒
组成
陈皮 、半夏曲 甘草
藿香、苏叶、白芷
桔梗
? 同 异
皆具燥湿、健脾、理气、和胃之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 1.辨证要点: * 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2.临证加减: *本方治证以呕吐为主,若腹泻较著属湿浊较 盛者,宜加干姜、茯苓以温化湿浊。 3.现代运用: *急性胃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 属于湿热蕴伏者。 4.现代研究: * 本方具有降温作用。
二妙散 《丹溪心法》
【主治】 湿滞脾胃证。 阻滞气机:脘腹胀满,食少; 胃气上逆:呕吐恶心; 湿困脾胃 湿性重滞:肢体倦怠,嗜卧; 湿邪下注:常多自利或便溏。 湿盛之象: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解】 君:苍术—芳化苦燥,尤善燥湿运脾。 臣: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 君、臣相配,燥湿运脾,行气消胀。 佐: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 *朴、陈相配,理气和胃,使气行湿化。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促运化。 使:炒甘草—和中,调药。 *配伍要点: · 苍术 + 厚朴; · 芳化苦燥药 + 行气药。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脘腹胀满,食少体倦,苔白腻。 * 阴虚气滞,脾虚胃弱者,不宜应用。 2、临证加减: 兼食滞者加神曲、麦芽; 兼便秘者,加枳实、槟榔; 寒湿者,加干姜、肉桂; 湿热者,加黄连、黄芩。 3、现代运用: * 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属湿滞或大肠气滞者。 4、衍化方: ①本方+藿香、半夏 不换金正气散。 ②本方+小柴胡汤 柴平汤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 尿频涩痛,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 * 淋证日久,肾虚气弱者不宜。 2、临证加减: 血尿可加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石淋涩痛加海金砂、金钱草以通淋化石; 小便浑浊较甚,加萆薢、石菖蒲。 3、现代运用: * 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 急性肾炎、肾盂肾炎等属于湿热下注膀胱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抑菌、抗结石形成作用。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芳香化湿—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中焦湿浊内阻证。(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清热祛湿—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 — 湿热诸证。(茵陈蒿汤、三仁汤、 八正散、甘露消毒丹) 3、利水渗湿—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水肿、淋浊、癃闭等。(五苓散、猪苓汤) 4、温化水湿—痰饮、水肿(阴水)等。 — 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 5、宣散水湿——风水、脚气等。代表方:鸡鸣散、越婢汤 6、祛风除湿—风湿在表证、痹 胸闷身倦,口渴尿赤,发热,舌黄厚腻。 2、临证加减: 黄疸明显者,宜加栀子、大黄; 咽肿甚者,可加山豆根、板兰根等。 3、现代运用: * 肠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钩端 螺旋体病等属湿热并重者,可用本方治疗。 4、现代研究: * 本方具有退热、保肝作用。
【方解】 君:黄柏—清热燥湿。 臣:苍术—燥湿健脾。 *君臣相配:功善燥湿清热,湿热同除。
【病机】湿滞内阻,复感风寒—外寒内湿。 【治法】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方解】 君:藿香—辛温散寒,解表化湿; —芳香化湿,和胃止呕。 臣:白芷 辛散风寒以助君解表, 紫苏 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 燥湿和胃止呕, 厚朴 行气化湿除满 。
佐:陈皮—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宣肺宽胸利膈;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止呕。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 配伍要点:解表+化湿+行气
三 仁 汤 《温病条辨》 【组成】 杏仁五钱 白蔻仁二钱 生薏仁六钱
飞滑石六钱 竹叶二钱 半夏五钱
白通草二钱 厚朴二钱
【用法】: 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服一碗,日三服。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 (湿重于热之湿温病)。 湿邪阻遏,卫阳郁闭: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湿热阻遏气分 湿阻气机,湿困脾胃:胸闷不饥。 三焦气机不利 湿遏热伏:午后身热(身热不扬)。 湿邪为患:口不渴,面色淡黄,舌白, 脉弦细而濡。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遏热伏,湿重热轻。 【治法】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 “三禁”:禁“汗”、“下”、“润”。
湿邪与瘀热 蕴结肝胆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 【治法】 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 君:茵陈蒿—善能清热利湿而退黄。 臣:山栀子—清热泻火,通利三焦湿热, 引邪从小便而出。 佐: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 由大便而下。 *配伍要点: ·利湿与泄热并重,通利二便,使湿热瘀之邪 从前后二便分消而解。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 胸闷不饥,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应用。 2.临证加减: 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重者,可加藿香、香薷 以解表化湿; 若寒热往来,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3.现代运用:肠伤寒、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以 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可用本方治疗。
【方解】 君: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泻。 厚朴—行气化湿,消痞除闷。 *连、朴相配,苦降辛开,使气行湿化,湿去热清, 升降复常。 臣:芦根—清热除烦止呕; 菖蒲—芳香化浊; 半夏—燥湿和胃降逆。 *夏、蒲相配,化湿和中,降逆止呕。 佐:栀子、淡豆豉—清宣胸脘郁热以除烦闷。 *配伍要点: ·主用苦辛开降,畅利气机,消胀除满;辅佐以辛宣 芳化,散邪与化湿浊并行。
【方解】 君:瞿麦、扁蓄 —清利湿热,利尿通淋。 臣:木通—清心利小肠通淋。 车前子—利水通淋。 滑石—渗湿清热通淋。 *君臣药相配,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之力增。 佐:山栀子—清泄三焦湿热 大黄—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灯心草—清心除烦 使: 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 ·清利与清泻合法;组方用药侧重于苦寒通利。
【组成】 黄柏 苍术米泔浸,炒 (原方未注用量) 【用法】: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 二物皆有雄状之气。
【主治】湿热下注证。 留着下肢经络筋脉:两足痿软无力。 流注筋骨: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疼痛。 湿热 浸淫下焦,郁滞肌肤:下部湿疮。 流注带脉:带下黄臭。 湿热之象: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病机】湿热流注下焦。 【治法】清热燥湿。
【方解】 君: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 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佐: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配伍要点: ·药用辛开苦降淡渗以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 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
第十六章 祛 湿 剂
一、概念:
组成:以祛湿药为主。 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 治证:水湿病证。
* 湿邪的致病特点: ·湿性重浊粘滞; ·湿邪易困滞气机;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 与脏腑关系: ·肺主气,通调水道—调水在肺 ·脾主运化—制水在脾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肾主水—主水在肾 ·其次与膀胱三焦气化失常,水道不通有关。 * 治水湿大法:开鬼门,洁净腑、利小便。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 【组成】 飞滑石十五两 绵茵陈十一两 淡黄芩十两 石菖蒲六两 川贝母五两 木通五两 藿香四两 射干四两 连翘四两 薄荷四两 白豆蔻四两 【用法】:原方上药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 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
【主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熏蒸三焦。 湿热交蒸:发热,肢酸倦怠; 湿阻气滞:胸闷腹胀; 湿热疫毒 热毒上攻:咽肿,颐肿口渴; 熏蒸气分 湿热郁蒸于肌肤:身黄; 湿热下注:小便黄短赤,吐泻,淋浊; 湿热之象:舌苔黄厚腻。 【病机】湿温疫毒,邪在气分,湿热并重。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运用】 1.辨证要点: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 黄腻,脉滑数。 2.临证加减: 湿重于热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渗湿; 热重于湿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祛湿; 若胁痛者,可加川楝子、元胡、郁金以行气 止痛。
3.现代运用: *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 症、钩端螺旋体病等属湿热内蕴所致者, 可用本方治疗。 4.现代研究: * 本方具有利胆、排石、保肝、降脂作用。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 胀痛,舌苔白腻。 2.临证加减: ·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 ·气滞脘腹胀痛甚者,可加木香、元胡; ·湿重舌苔厚腻者,白术易苍术; ·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银花。
3.现代运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 炎、胃肠型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于水土不服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解痉、促进胃肠蠕动、 镇吐、镇痛、抗菌、抗过敏等作用。 5.类方比较: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三、使用注意:
1、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故阴亏, 体虚、孕妇应慎用。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3、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
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三斤二两 陈皮去白,三斤二两 甘草炒,三十两 【用法】: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姜 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 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方解】 君: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以除肝胆脾胃之湿热。 滑石—清热利湿,使湿热、疫毒从小便而去。 黄芩—苦寒燥湿,清热解毒。 臣:木通—渗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连翘—清热解毒 薄荷—利咽止痛 解咽喉之湿热 射干—清利咽喉 疫毒并消肿 贝母 —清热散结,利咽 。 佐:石菖蒲 芳化中焦之湿, 白豆蔻 使气化湿亦化。 藿香—芳香化湿,辟秽和中。 *配伍要点:清解+渗利+芳化。
* 水湿病分类: 外湿: ①湿邪客于肌表(表证):头胀重痛,肢体沉重,恶 寒发热,脉濡。(解表剂) ②风湿痹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③湿温初起证。 内湿: ①湿困脾胃证: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泄泻。 ②湿热郁结证:湿温病、黄疸、泄泻、湿热淋浊。 ③寒湿内阻证:痰饮、水肿、痹证、脚气。 ④水湿内停证:蓄水、水肿、癃闭、淋浊、泄泻。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藿香去土,三两 白芷一两 紫苏一两 茯苓去皮,一两 半夏曲二两 白术二两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二两 苦桔梗二两 甘草炙,二两半 【用法】:原方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 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汗出, 衣被盖,再煎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