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六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初步识别我国不同地理差异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导学案学生:1.各小组整理本课资料,为讲解做准备。
2.导学案的基础部分填写。
(点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紧紧围绕着课标进行,课前准备具体,可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黑土地与黄土地创设情境:教师活动:①播放《北国风光》风景视频。
②组织学生在情境中板书本课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①学生们感受北方地区的风景壮阔。
在朗诵诗词《北国风光》中学生感受北国风光的壮美。
②第一小组书写本节课知识脉络。
(点评:由学生初读教材、先写板书是一个创新,能让学生对课本的阅读更仔细些。
)活动一:小组展示讲解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倾听学生讲解,作必要纠正。
学生活动:第二小组为大家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到白板上画出北方地区范围,画出区域、标注分界山脉、河流等。
如未完成可由组内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学生活动:主要从位置对气温、降水和运输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进行评价。
拓展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政区地图拼图。
学生活动:第三小组学生用白板拼哪些省级行政区在北方地区,如未完成可由其他学生补充。
(点评: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比指图说出效果更好,对相对位置和界限的印象会更深刻。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32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会识别各个地形区的特点。
3.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内部气候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基于学生现有的能力,通过“示范—模仿—归纳”这样简单易操作的环节,让学生轻松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提高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2.借助立体教具,通过“寻找—还原”的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在活动中掌握枯燥知识点的目的。
3.通过加入分小组“挣笑脸”的竞争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条件特征及其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 通过了解北方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通过小组竞争模式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第五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并能够简单复述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然而学生对每个区域内部更细的区划及其特点分析还比较缺乏经验。
北方地区作为四大区域第一个深入学习的单元,该区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会对今后对另外三个区域的学习起到带头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晰、由浅到难层层引导。
基于八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学习难点】1.北方地区内部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课前分好四个小组,并说明答课堂上以“笑脸”贴白板上为小组积分)【新课导入】展示PPT2:雾凇近景图。
PPT3:玫瑰、羊羔花馍图。
PPT4:黑土地和黄土地景观图。
[生] 欣赏图片并在老师引导下,说明图中事物。
[师](PPT5:中国四大地区划分图)如果你想脚踏着肥沃的黑土地,一边啃着热腾腾的花,一满头,一边欣赏冬日里美丽的雾凇景色,你需要去中国四大区域中的哪一个呢?(学生:北方地区)『设计意图』通过美丽、有趣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课程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讲述我国各地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各地的自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自然特征,掌握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地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生产建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源等。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些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如:某地区拟发展某种农业,请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否适宜发展该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并能运用这些原则分析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业概念较为模糊,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掌握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学会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2.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发展建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实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发展的实例资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农业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新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基础目标)2.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提升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础目标)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础目标)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其它地区有明显差异,而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也导致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内容与方式的不同。
同学们生活在北方地区,通过前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特征,但在学习时要注意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知识网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
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掌握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农业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观念。
此外,学生需要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从实际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理解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2.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实例材料,制作PPT。
2.安排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吗?为什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有所不同?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呈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年级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二印象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的景象是受地理要素影响形成?回答:气候【知识回顾】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对气候形成对影响。
【问题呈现】读图思考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内部差异。
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南北冬季气温相差大(纬度差异)。
【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归纳区域气候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气候描述需要从共性和差异性两方面进行。
揭秘三:黑黄色调【过渡】在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上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怎样的呢?黑白色调。
【问题呈现】黑白色调是描述什么土壤?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如何分布?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东北平原揭秘四:面食天堂【情景设疑】播放图片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四印象是“面食天堂”,这样的饮食特征与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回答:农业【知识回顾】北方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
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北方地区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小麦玉米秦岭—淮河【读图归纳】读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图,归纳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特征。
【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分析区域农业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农业分析要从农业结构和农业分布两方面进行。
【区域要素联系】分析总结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探究】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及影响。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 3~5 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气温:升温快;降水:很少。
2.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田需水量大。
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想一想,针对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春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以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主题,通过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类型、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
此外,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环节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2.难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课件;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农业生产案例、图片、视频等素材;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生产场景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类型(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和特点(如旱作农业、温室农业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1. 读“北方地区位置和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检测目标1)
山脉: A B
河流: C D
海域: E F
地形区:①
②③
⑵界线BD与等温线、等降水量吻合,由此判断北方地区冬季气温 0℃,降水量大部分在
mm~ mm。
(检测目标1)
⑶③地区北部土壤肥沃,被称为,盛产、农作物,作物熟制是。
(检测目标2)
【设计意图】
该作业主要检测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基础知识和识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判断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并说出自然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把基础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区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地图素养,提高区域认知力。
2.2022年寒假期间,家住成都的王语准备和家人去北方旅游,路线是从成都-石家庄-哈尔滨,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检测目标2、目标3、目标4)
⑴王语一家到达北方地区后,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B.椰林婆娑菠萝香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甘蔗扯起青纱帐
⑵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知识的基础上,教材首先带我们走进的是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区域。
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人口稠密,工农业经济发达,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些都和本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所以第一节首先介绍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内容包括本区的位置范围、三大地形区、气候类型及特点、土壤特征和以旱田为主的农业。
本节设计灵活多样,文字叙述言简意赅,图表、活动和阅读材料穿插其中,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有利于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后面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第一节,大致也是按照这个模式编排的。
因此,本课的学习也会为以后章节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
学情分析: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七年级下册——世界的分区和主要国家,已经积累了一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这对于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来说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初步学会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有时在某些具体的、稍有难度的问题面前仍感到茫然,不知从哪下手,不能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创设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
本栏目内容见光盘之“PPT教学案例”文件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课题: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版本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指图描述北方地区的范围;2.能指图描述北方地区在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特征;3.能说出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及农作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形图的判读,了解北方的地形特征,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了解北方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北方农业发展影响知识重点 1.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说明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意图/方法/操作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预期效果/预期反馈控制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图片。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图片。
提升图片提升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画图指导学生在教材中的北方地区轮廓图中,勾画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在教材中的北方地区轮廓图中,勾画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通过画图加强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觉。
小结让学生在刚刚勾画好的北方地图轮廓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小结出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在勾画好的北方地图轮廓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小结出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培养学生小结的习惯。
读图分析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温度带阅读中国温度带划分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划分图和中国干湿区划分图,让学生判断出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图和中国干湿区划分图,判断出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
气温比较多媒体展示齐齐哈尔与石家庄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这两个地方气候特征的异同。
通过对比齐齐哈尔与石家庄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这两个地方气候特征的异同。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降水量比较多媒体展示延安与石家庄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这两个地方气候特征的异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等,认识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及其分布,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农业在不同自然特征下的布局和调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案例:收集南方地区的农业案例,用于案例分析。
3.教学道具:准备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相关的道具,如地形模型、气候图等。
4.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黄土地”和“黑土地”的区域差异。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3.了解华北平原的重要性以及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1.明确我国北方地区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特征。
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地理科目的情感。
2.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学习地理知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黑土地”和“黄土地”的自然特征。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教学难点1.理解导致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
2.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各主要地形区及其自然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沁园春雪》。
这首词描述的是北国雪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笔下的“北国”吧。
二、新课讲授(一)黑土地黄土地1.北方地区的X围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某某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2.北方地区的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面积广阔西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3.北方地区的气候温度带: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干湿区: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区4.黑土地东北平原地区在冷湿的环境下,植物不易分解,形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5.黄土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而成(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优势: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不足: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2.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措施制约因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解决措施: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可以跨流域调水;时间上的不均匀可以修建水库;从长远看应该发展节水农业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三个重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知道了“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由来,并通过读图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点与农业时间地址招集人第六章第一节自课时课时科任教师课题然特点与农业(总第课时)讲课时间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域的地点、范围及北方地域内部存在的地形、土壤、天气等方面的地理差别;认识本区的农业特点。
教课过程与方法:经过读图、用图、进一步熟习读图、用图的方法。
目标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剖析发展农业的优势与不足,培育学生对待问题的辩证唯心主义世界观。
要点:北方地域的自然特点。
重难点难点:理解华北平原春旱的原由,认识人们的应付举措。
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大地理地区空白图,回首引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1、可以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域的地点、范围。
2、可以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域内部存在的地形、土壤、天气等方面的地理差别。
3、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解决华北平原春旱问题的举措。
三、出示自学纲要(一)、黑土地黄土地1、我国北方地域大概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以南,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北方地域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压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高原。
3、北方地域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域属于天气。
教研活动记录议论增补记录4、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饶的,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北方地域降水偏少,耕地多为,主要栽种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浇灌水源不足,旱严重。
四、疑难研究研究一:北方地域的天气差别。
研究二: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影响。
五、教师小结依照板书指引学生概括总结。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2、检查达成状况第六章北方地域第一节自然特点与农业一、地点范围板书二、主要地形设计三、天气种类及特点四、黑土地黄土地五、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教课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6.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点评: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3.反馈:教师要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农业可持续发展:掌握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如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
-工业可持续发展:了解北方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如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
-生态林、退牧还草等。
典型例题讲解
七、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不同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可能还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农业发展情况。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丰富的自然景观。
随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区的自然特征吗?它们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呢?”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特征及农业发展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文案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观察: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都有哪些?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大豆
课文P11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北方地区
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谷子 甜菜 花生
其他经济作物
棉花、大豆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
观察: 北方三大地形 区各自主要的 农作物都有哪 些?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观察:北方地区的三大地形区各自主要的农作物都有哪些?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读图
在P9图6.3找到 大兴安岭、青藏 高原、内蒙古高 原、秦岭、淮河、 渤海、黄海
P9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
1.位置和范围 读图
A
C
B D
F G
E
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 理事物名称,观察北方地 区的范围?
A大兴安岭 B青藏高原 以东
C内蒙古高原 以南
D秦岭 E淮河
以北
东临
课文P9
F渤海 G黄海
1.位置和范围
2、我国北方地区分布着有肥沃黑土著称的 东北 平原、土层 深厚的 黄土 高原以及由黄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 华北 平
原。 3、北方地区多为湿润、半湿润的 温带季风 气候;耕地多为
旱地 。东北平原盛产 春小麦 、 玉米 、 大豆 、 甜菜 ;华北平原是我国 冬小麦 、 棉花 和 花生 的主 要产区;黄土高原以出产 谷子 为主。 4、华北平原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春旱 ,发展 节水 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特点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这一块的知识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掌握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难点: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具体的农业发展案例,使学生理解农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教学案例: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分别生长在什么样的自然条件下吗?”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具体的农业发展案例。
如:长江流域的稻米、黄河流域的小麦、新疆的棉花等。
要求学生结合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解释这些地区适宜发展相应农作物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能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
法通过阅读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及农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
教师出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
学生朗诵
教师引导:这首诗词、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课节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课堂,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北方地区
情景一: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教师引导设问: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时,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在哪,都包括哪些范围,具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呢?今天我们将从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北方地区。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交流讨论,完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
问题: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_________以东、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一线以北,东临_____海和_____海。
2.地形:以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西部有__________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
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_______”。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________”。
全班交流展示,找代表指图讲述,教师点拔提升:
完成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高于齐齐哈尔,石家庄寒冷时间短,这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齐齐哈尔纬度比石家庄高;降水石家庄冬夏季都多于齐齐哈尔,这是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距海比齐齐哈尔近。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比延安高,原因是延安比石家庄地势高;降水石家庄比延安多,原因是石家庄比延安距海近。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边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地理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这样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北方地区农业的特点。
情景二:认识北方地区农业特征
教师引导思考:北方地区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都有哪些农作物?它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呢?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教师继续启发:气候特点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追问:北方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联系学过的知识,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教师总结】
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而降水量都很少。
由于这期间华北平原的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所以经常会发生春旱。
解决措施: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
教师启发提问:北方地区是所有的地形区都春旱严重吗?春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春旱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气候冷湿,不经常受春旱影响,但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教师总结: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设计意图】本情境主要认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设计思路是先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再分析不利影响,再到解决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既全面立体地认识了北方地区的农业,又使学生地理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渐进的发展。
三、拓展交流
教师创设情境:我国首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也属于北方地区,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有什么特点呢?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土质及农业生产方式几方面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让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地理,同时也是对本节知识内容的一个印证和拓展。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也明确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以看出确实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历的就是一个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人地和谐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