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课件 共117张PPT
韩世忠替岳飞鸣不平,曾 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 罪时,秦桧竟厚颜无耻地说 “虽一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不杀岳飞,放虎归山,一旦抵抗 派得势,我的地位不保,底细必然泄 露。杀掉他可得金人欢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金议和
宋每年向金国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称西夏。
李元昊(1003—1048),拓跋氏,后改称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 祖先在唐朝时因功再次被赐李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发展
措 施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 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 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 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 有其特点。
影 响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你支持哪 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 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 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 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宋时,北方人民抗击契丹、党项、女真等族,长
期战争。南宋时,宋金达成协议,南方基本上保持 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 和 平 )
北方人民不愿受金人的奴役,纷纷逃往南方。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技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复习课件(共94张PPT)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特点:经济重心南移
)
(一)农业的发展
农业表现:
粮食作物: (1)由越南引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 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2)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 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 “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流域和 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意义:
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 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训练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 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里讲述的是( )
A.元朝的历史
B.宋朝的历史
C.唐朝的历史
D.明朝的历史
课堂训练 下列关于成吉思汗历史贡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
(1)辽(契丹):民族:契丹族 首领:耶律阿保机
(2)西夏:
民族:党项族 首领:元昊
(二)民族关系
(1)北宋与辽: 澶渊之盟 内容: 宋称臣,给辽岁币
(人物:宋真宗、寇准) (2)北宋与西夏: 宋夏和议
内容: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
课堂训练
1.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 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 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 应是
(二)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 (1)宋朝是瓷器史的辉煌时期。 (2)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世界领先。 (2)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三)商业 商业表现: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2)最大的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出现 早市和夜市,还有草市。
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课件)-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课件(部编版)
考点排查四: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标: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农业的发展
原因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表现
①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 ③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④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2.北手推工进业到的江兴淮盛和川蜀一带。
宋代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海外贸易原因:
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海外贸易奠定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③宋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发达;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政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宋朝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人口:北方人口南迁,劳动力增加,并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政策:政府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重视兴修水利。 宋代经济发展启示: 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重视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 境,爱护自然;坚持对外开放政策;重视人才……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
1.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 和南宋偏安。 3.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4.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西夏、金,元军灭南宋;知道元朝的统 一。 5.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6.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 行以及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7.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 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课件(共41张PPT)
并立
时
空
定 西夏 辽
位
北宋
辽、西夏与北 宋并立示意图
西夏 金
南宋
金、西夏与南 宋并立示意图
统一
元
元朝示意图
专题一
知
识 梳
辽宋夏金元
理 ——多民族政权从并立到统一
专题一 1.北宋的政治
知
识
时间
梳
人物
理
都城
国号
(1)北宋的建立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河南开封
宋(史称“北宋”)
专题一
知 识 梳 理
(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土地肥沃,热量 充足,水量充沛,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知
专题三
识
梳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
理
——影响世界的中华文明
专题三
1.科技的发展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古 知 代的四大发明 识 梳 理
造纸术
指南针
印刷术
火药
专题三
1.科技的发展
活字
知 印刷术 识 梳 指南针 理
措施
宋太祖:重用文臣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政策
措施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改革和 发展科 举制度
影响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 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 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文治局面。
专题一
2.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
建立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 权,定都上京临潢府。
侵略可言;
(2)这些战争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 在客观上又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复习课件
1.澶州 之战
一)宋辽战 与和
2.澶渊 影响:①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之盟
②积极影响: A. 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主要影响) B.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发展。 C.促进民族融合
1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四川、浙江 2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
1.五大名窑P43 2.瓷都:景德镇 3.南宋制瓷中心:江南 1.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2.世界最早的船坞 3.规模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2.街市(市坊混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
第7、8课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
二、三次议和
1.和议原因:连年征战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 于困苦之中 内容:①元昊向宋称臣 二)宋夏 和议
②北宋给西夏 “岁币”
2.宋夏和议
影响:①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积极影响: A.保持长久相对和平局面, B.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C.促进民族融合
措
施
影响
可以防止武将专权,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 事基础,有利于巩固 统一。但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 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 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 成地方贫困。
控制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军事) 2.控制军队调动,统调分离 分离; 3.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集中财权 1、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经济) 2、设转运使 把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一、五个政权的建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916年 960年 1038年 1115年 1127年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 课件(30张)
统一 意义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 发展奠定基础
元朝
台湾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___澎__湖__巡__检__司_,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民族政权间 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设立 市舶司 管理海外贸易。
02
民族政权并立
贰
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
考点一:民族关系的发展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辽
916年 契丹族 阿保机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西夏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和战关系
宋辽__澶___渊__之__盟______
契丹 北宋 澶渊 建国 建立 之盟
西夏 建立
毕昇 发明 活字 印刷
术
金国 建立
大金 灭辽
金灭 北宋 南宋宋金 建立议和
蒙古 统一
蒙古 灭西
夏
蒙古 灭金
忽必 烈继 承汗
位
元朝 建立
元朝 元灭 统一 元朝 南宋 全国 灭亡
916 960 1005 1038 1045 1115 1125 1127 1141 1206 1227 1234 1260 1271 1276 1279 1368
为我国省级行 政区划奠定了 基础,在历史 上影响深远
叁
宋元的政治制度
皇帝
丞相 枢密使
参知政事 军权
副相(多人)
三司使
财权
吏
考点二:宋元的中央集权制
皇帝
御史台
枢密院
军事 行政 监察
中央
兵 中书省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复习课件
回
汉人
宋 代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北人南迁;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 (1)传入占城稻 (2)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4)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 (5)南宋后期棉花种植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农业的 发展
表现
手工业 的兴盛
(1)北宋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在南宋后期兴起, 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 (2)定窑、汝窑瓷器别致;景德镇兴起于北宋,后来成为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领先世界;北宋东京郊外, 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2)都市繁荣的表现:人口百万;店铺增加;到处开设;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市镇商贸区;商品琳琅满目。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要港口 设置市舶司;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期完成。
上京
东京 兴庆 会宁 临安
960年
11世纪前期 (1038年) 12世纪初期 (1115年) 1127年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金 与 南 宋 的 对 峙
女真族 崛起
1115年 阿骨打 建立金
金灭辽 1125年
金灭北宋 1127年
1127年 南宋的 偏安
赵构建立南宋
定都
临安
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
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点: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分项特点:
政 治:中央集权强化发展、政权并立到统一 经 济:经济繁荣、重心难移 民族关系:和与战到统一、民族关系发展交融 对外关系:对外贸易频繁、交通发达 科技文化:科技突出、文化灿烂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部编版)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影响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目的
重 文
表现
轻 武 影响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 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 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
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变
法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开始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主要措施 变法涉及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军事(保甲法)和教育领域
成效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人有所增加
结果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 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考点突破
2.经济:这一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均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3.文化:文化高度繁荣,以宋词、元曲为代表;科技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 推广均出现在这一时期。
时空线索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手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工 制瓷业 (1)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业
(2)北宋兴起的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表现
造船业 广州、明州、泉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
“杯酒释兵权”
消极影响 军队战斗力减 弱;政治机构 重叠,官吏冗 余,办事效率 低;财政支出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常考知识点
文化 重文轻武 政策
作用/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读熟、理解) 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重点:赵匡胤、通判、转运使、重文轻武
考点清单02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澶澶
渊渊
兴庆
之之 盟战
北宋
考点清单02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政权 建立 名称 时间
蒙古 1271年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
单元内容要点
民族关系战与和
双方
事件
概况
北宋-辽 澶渊之盟 内容:宋给辽岁币(寇准、宋真宗)影响:辽宋保持和平局面
北宋-西夏 宋夏议和 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影响: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南宋-金
岳飞抗金 岳飞:郾城大捷;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 宋金议和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 和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时期:多次战辽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战
宋真宗时期:辽军攻宋(寇准) 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宋军打退辽军。之后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5.和(宋真宗): 澶州之战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盟 约史称“澶渊之盟”。
考点清单02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三、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1.战: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2.和: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 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易错字:澶渊之盟、郾城大捷
复 习
目 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复习(共23张PPT)
考点三(史料实证)习题
材料一:(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 (澎湖)巡检司。
——元《夷岛志略》 1、元朝采取了何种措施管辖台湾地区?
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 2、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有何意义?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历史上还有哪些和台湾联系的事件?
历 史
部编版
第二单元复习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 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其总体特征为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中 具体表现如下。
国
政治方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逐步走向统一;实行重文轻
武政策,实施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经济方面: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空前发展。
朝进攻,被俘后拒高官厚禄,从容就义。他们都是本民族的英雄,而戚继光、郑成 功抵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考点三 元朝的兴起及统治
1.蒙古族的兴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 思汗1227年,灭西夏,其后代于1234年灭金,南宋与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2.建立与统一: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 军攻陷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莫定了基础。 3.元朝的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 王朝,元朝域北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疆域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 大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你认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②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③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
南宋陆游:“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耕经济发展; 经济因素:北民南迁输送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北方 南方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如何评价宋与少数民族议和?
对宋来说——
是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人民的负担;
从中华民族发展来看——
出现对峙局面,使社会较为安定,南北方交流密切;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民族交融和社会进步。
(3)
北宋政治
思考:采取怎样政策完成统一?
先南后北 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全国统一?
行省制度
中央政府
皇帝 中书省
(行政)
枢密院
(军事)
御史台
(监察)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地方上
中书省
行省
腹里
山东、山西和河北
︑路 州︑ ︑府 县
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设立的 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目的: 为有效统治广阔的疆域;加强中央集权 意义: 行省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开端
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阿骨打
开封
兴庆
会宁
金 南宋
汉族
赵构
临安
辽 五代十国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2)
与宋关系
有战有和,和是主流
宋真宗
宋辽保持着和平局面
辽宋议和 宋夏议和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岳飞抗金
(2)
与宋关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 变化复习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元曲四大家:
两作者被称为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史学两司马”
九.宋元时期的科技
科技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发明
改进或运用
隋唐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昇泥活字
战国发明“司南” 北宋末年航海 开始使用指南针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唐朝发明火药 宋元火药武器广泛
用于战争
外传
经蒙古人传 入欧洲
经阿拉伯人传 到欧洲
六.元朝的统治
1.填出图中数字 处管理地方的机 构各是: ① 中书省 ; ② 宣政院辖地 ; ③ 澎湖巡检司 ; ④ 云南行省 。 2.元朝管理边疆 的机构有: 台湾 澎湖巡检司 , 西域 北庭都元帅府, 西藏 宣政院辖地 , 北部 岭北/辽阳行省。
六.元朝的统治(吐蕃与台湾之管理)
1.西藏地区:
七.宋元时期的都市
八.宋元时期的文化
王朝 宋朝
元朝
宋元文化
主要文学成就
史学
绘画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 北宋司马光的 北宋张择端的
有短,也称长短句;每首词根据 《资治通鉴》 《清明上河图》
词 乐谱的要求,有一定格式叫词牌。 ①体例:是 描写了北宋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通过控制兵权,削弱地方权 力等,加强了中央集权。
藩镇的割据性 ①自行委派官吏; ②不向中央交赋税; ③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④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
一.北宋的政治(北宋中期危机及改革)
变法原因 (危机) 变法目的
变法举措
变法结果
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支持)
政治
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族的杰出统治者。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要点梳理课件(部编版)
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三.宋代南方经济的繁荣
农业的发展
(1)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2) 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谚语
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制瓷业
瓷都:江西景德镇;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民族交融
唐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形势图(1330年)关键词:大都、行省制度、宣政院辖地、澎湖巡检司(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 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2)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3、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知识延伸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费工费时
活字印刷术
(1) 出现: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 发展:后来,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印刷术
传播
13 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二.王安石变法
主要措施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结果
(1)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2)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构建体系
辽宋 夏金 元时 期: 民族 关系 发展 和社 会变
化
思维导图·构建体系
辽宋 夏金 元时 期: 民族 关系 发展 和社 会变
化
思维导图·构建体系
辽宋 夏金 元时 期: 民族 关系 发展 和社 会变
化
综合归纳·纵横链接
综合点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时代特征: 政治方面: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全国统一,中央集权 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 民族关系: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间的战争虽一度频繁, 但和平仍是主流。
循环。该学者认为宋代的 “政治文化传统”是( C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尚武轻文,武人干政
C.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D.科举取士,钳制思想
4.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
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
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4)据材料四,概括宋朝存在的问题。假如你是宋朝的一名 大臣,为解决存在的问题,你会向朝廷提出怎样的建议?
问题: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 建议:进行机构改革,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等。
阶段:三个阶段。原因:北方民众大规模南迁,为江南社 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9.宋朝,一方面科技文化发达,人民生活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军 队战斗力低下,外患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 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 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 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 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 “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 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两宋时期(一)北宋(960年——1127年)1、北宋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 措施: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重文轻武的影响: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一首描写契丹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反映出()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2.京剧《澶渊之盟》歌词中有“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
其中的“寡人”是指()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答案:B
3.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阿骨打属于()
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答案:D
4.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阿保机——契丹
B.元昊——西夏
C.阿骨打——金
D.铁木真——辽
答案:D
5.下列是某历史论坛有关“靖康之变”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A.1125年,金灭辽
B.1127年,金灭北宋
C.1234年,元灭金
D.1276年,元灭南宋
答案:B
6.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答案:A
7.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的伟大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C
8.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
”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A.泉州
B.广州
C.温州
D.明州
答案:A
9.《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
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
材料反映了宋代()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C
10.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
”这表明()
A.秦国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B.西晋政府顺应人口南迁浪潮
C.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D.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C
11.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原因是()
①宋朝政治经济重心南移②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③南方相对安定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2.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
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13.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黄河、长江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B.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D.江南新辟许多茶园
答案:A
14.(2016·江苏连云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
A.拓印刻石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双色套印
答案:C
15.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首领忽必烈建立的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C
16.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答案:C
17.2013年11月3日,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在洛杉矶举行。
《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
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草
B.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建立蒙古国
D.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答案:B
18.西藏在元代正式纳人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它进行管辖()A.宣政院
B.伊犁将军
C.驻藏大臣
D.军机处
答案:A
19.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
下图是元朝的乘驿金字圆牌。
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
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
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到中国各处旅行
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农业发展
答案:B
20.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
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
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
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答案:D
二、材料分析题(60分)
21.(28分)阅读材料: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12分)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4分)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2分)
答案:(1)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自然条件优越;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统治者的重视等。
说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太湖流域。
(2)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景德镇成为瓷都。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3)交子。
2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下册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1)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4分)
(2)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一特点与材料一、二、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关系?(12分)
答案:(1)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或经济重心南移)。
(2)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16分)阅读材料:
瓦子建在大城市中,内设茶楼、酒肆、赌场、商铺和供各种演出的勾栏,所设勾栏,少的一二座,多的数十座,大的勾栏能容纳数千观众。
勾栏在中小城市也有独立设置的。
勾栏内终年有文艺表演,尽管以营利为目的,却能满足各阶层人士的不同爱好,迟到当时有“勾栏不闲,终日团圆”的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瓦子”“勾栏”是一种什么场所?(3分)
(2)它在宋朝城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9分)
(3)从它的内容上看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哪两个方面?(4分)答案:(1)是娱乐兼商业场所。
(2)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