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最新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各种描写手法①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诗歌鉴赏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案】①视听结合的角度。 ②诗的一、二句分 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波浪翻涌,风吹雷鸣。 ③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丽气势, 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特色(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 ③分析效果作用(写出景物…特点、 营造…氛围、抒发…感情)
• ②动静结合。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 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
• 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 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 击。
• ④多种描写手法结合,写景清丽如画,表 达了隐逸生活的悠闲。
总结回顾
题型:分析写景特色
【答题步骤】
学习目标:
• 明确写景特色题的设问方式, 思考答题角度,总结答题方法 步骤,能够学以致用。
【提问方式】 :鉴赏写景特色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 (2)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3)赏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
(4)##联是如何描写景色的?
【思考角度】:
一、写景的角度。 (1)描写角度: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正侧、白描、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 仰等)。 (2)色彩角度:色彩对比、搭配 (3)感官角度: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
• 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6
• ①树叶渐落,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分外寒 冷 ,作者描写出一副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并借
景抒情,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
• ②作者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描写相结 合的手法,从萧索的秋景入手,点出了题目中的 “早寒”,奠定了凄冷的感情基调。
• ③以起兴手法,借鸿雁南飞,引起下面写客居思 归之情;
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方法分析课件
田园派诗人常用自然景物来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如陶渊明的《归 园田居》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田园派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强调对自然的敬畏和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清幽秀美的意境
详细描述
描绘山水田园、花草树木等细腻 的自然景色,展现出清新脱俗、 幽雅恬静的美感。
运用柔和、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 比喻,表现出自然界的柔美和生 命的静谧。
总结词:清幽秀美的意境以清新 自然、优美恬静的自然景象为主 ,呈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引 发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细节描写与白描
细节描写
通过对事物的细微之处进行具体描绘, 以突出其特点或情感。例如,王安石的 《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 通过对春风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和活力。
VS
白描
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情境, 不加以过多的修饰或渲染。例如,刘禹锡 的《乌衣巷》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 衣巷口夕阳斜”通过简单的描绘,表现了 昔日繁华不再的情境。
写景在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
写景是古代诗人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描绘景色来暗示或明示内心的喜 怒哀乐。
意境创造
写景有助于创造独特的诗歌意境,使读者沉浸在特定的氛围和情境中,增强诗歌的艺术 感染力。
写景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
写景手法可追溯至《诗经》时代,但 真正成熟于唐诗,尤其是山水诗派。
拟人
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或情感,以增强其表现力。例如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花和 鸟赋予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写景特色及作用
诗歌鉴赏 写景特色及作用题
学习目标
• 1. 了解诗歌写景特色及作用类题 型的命题角度
• 2. 掌握诗歌鉴赏写景特色及作用 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学会准确组织表述答案,规范 答题。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景 • 2、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 物 景结情。 描 •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写 • 4、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的 • 5、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作 • 6、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用 • 7、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 8、诗人感情
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命题角度
(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 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 (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
用。
近年高考
写景特色及作用型题目例举
1、2014天津卷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2014安徽卷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 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3、2014新课标卷1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 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4、2013新课标卷2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 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2013山东卷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 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6、2012广东卷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 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②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杜甫诗中的写景手法及赏析
杜甫诗中的写景手法及赏析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写实、关注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为主要特点。
在他的诗中,写景是他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
本文将对杜甫诗中的写景手法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赏析。
一、杜甫的写景手法1. 营造氛围的描写杜甫的诗中常常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例如,在《月夜忆舍弟》中,他描绘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美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思乡之情。
2. 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描写杜甫经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用词和精准的描绘,将景色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登高》中,他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个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3. 运用对比手法杜甫的诗中常常通过对比来凸显出景色的美丽和宏伟。
通过将不同的景物或情感进行对比,他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景色的魅力。
例如,在《曝马碣》中,他将凄凉的景色与壮丽的历史对比,揭示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二、杜甫诗中的写景赏析1.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诗人登高时所见的景色描绘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描写,通过暗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宏伟壮丽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2.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以描绘夜晚的月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
通过写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到了一个宁静而怀旧的夜晚。
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描写,通过写夜景中的露水和明亮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曝马碣》这首诗以古代长城的废墟为背景,描述了历史的沧桑和时光的流转。
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废墟与壮丽的历史进行对比,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世的变迁。
诗人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
通过对杜甫的写景手法分析及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的细腻和准确性。
他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而富有情感的环境中,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社会等深刻思考。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景,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看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所谓对比衬托,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这两个作用在前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着重介绍其它的几个作用。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和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请看下面两首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和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其内心的宁静恬淡,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王建的诗从题目“十五夜望月”看,我们即可知道它是一首以表现人为主的诗,因为题目中“望月”一词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物的行为。
读完全诗,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首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是写景,通(三)过渡。
在说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过渡作用之前,我们先得明白一点:就像我们的感情会因为环境的变换而变化一样,在诗中,诗人的感情也可能受眼前之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引言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运用丰富的语言、形象和意象来描绘各种景象。
诗歌写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自然、人物、物体等所形成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诗歌写景的手法,并分析其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一、形象描写形象描写是诗歌写景的基本手法之一。
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语言,诗人可以将景象具象化,使读者感受到如同亲临其境的体验。
1. 对象、人物描写诗人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使诗歌中的景象更加鲜活、具体。
例如,诗人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拟声等手法,将一些生命力或特征突出的景物或人物形象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手法:马之嘶喊如雷霆,喻示了马的力量和奔腾。
•拟人手法:柳枝垂首,如默默倾听,给人一种温柔、宁静的感觉。
2. 语言描绘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词语,来达到写景的目的。
一些形容词、名词、动词的使用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景象的色彩、气味、声音等方面的特点。
•形容词:翠绿的树叶,让读者感受到清新和生机。
•名词:烟雾缭绕的森林,让读者想象到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动词:细雨轻飘飞,给人一种绵绵的感觉。
二、比喻和象征诗歌写景中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使景象更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1. 比喻比喻是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共同点的揭示来增强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比喻常常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张力。
•“月如字典翻,夜笔挥毫发银弦。
”比喻了月亮的形状和亮度。
•“水如明镜,映照着蓝天和白云。
”比喻了水面的清澈和透明。
2. 象征以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景象,使景象更加富有隐喻和感知。
通过符号的意义,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景象来直观地呈现给读者。
•“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指代的是爱情,它的春意闹可以传递出爱情的美好和喜庆。
•“红旗下的高楼”象征了新时代的繁荣和幸福。
三、意象运用意象是指在诗歌中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核心形象,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将景象更具有感染力和感知。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景,就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瞧诗歌就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与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所谓对比衬托,就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就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这两个作用在前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着重介绍其它的几个作用。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与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就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就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就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就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请瞧下面两首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与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与其内心的宁静恬淡,就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王建的诗从题目“十五夜望月”瞧,我们即可知道它就是一首以表现人为主的诗,因为题目中“望月”一词告诉我们的就就是人物的行为。
读完全诗,我们可以发现这就是一首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就是写景,通过被月光照得雪白的庭院地面、书上栖息的乌鸦、冷露与被露水打湿的桂花,描写了一幅中秋月夜图,其目的则在于渲染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烘托作者思乡的孤寂。
诗歌写景之作用
诗歌写景之作用1.出现在诗歌的首句,要考虑是不是点明了时间地点,是不是创设了氛围,是不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也创设了离别时的伤感氛围,传达出离别时心情的沉重。
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以孔雀失偶徘徊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2.以叙述为主的诗歌,要考虑写景是不是突出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气氛,传达了感情。
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不仅写出了左迁路途的艰辛,也创设了苍茫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被迫远行的悲伤。
再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句,写环境幽寂,而非凄楚,这正是作者追寻的,因为此处可以“安禅制毒龙”。
3.以塑造人物为主的诗歌,要考虑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诗歌中也常见反衬,这点需要通观全诗反复甄别。
如《桃夭》“桃之夭灼灼其华”句,以桃花的艳丽烘托新娘的娇美。
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句,以环境的幽静来暗示李凝的隐者身份。
再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句,以环境的苦寒暗示战争的严酷和将士们报国的雄心。
因为环境越艰苦,越能烘托人物的精神境界。
再如杜甫《南征》“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首联写南征路上的春天美景,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羁旅中无以自遣的愁苦。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所有的诗歌都是要抒发一定的感情的,即“诗言志”,没有纯粹的写景诗或是咏物诗,而抒情的方式除了直接抒情外,还有借景抒情或是融情于景。
于是作者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寄寓作者感情的作用了。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用飘落的桂花,空旷的春山,当空的月亮,鸣叫的山鸟来表达一种悠闲自在,淡泊宁静的内心感受,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里运用的淋漓尽致。
2、先言他物,领起下文。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诗歌写景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是传达诗人情感的重要方式。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诗歌写景的手法,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
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诗歌写景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它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
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首以鹳雀楼为背景,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诗歌。
王之涣借助鹳雀楼的高度和远望来展现自己的思乡之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诗歌写景手法。
它不仅描述自然景物,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意境,使诗歌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鸟鸣涧》中就寓情于景,将流水、花鸟、山林等自然景物蕴含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三、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写景中运用虚实对比,创造出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变化的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对月下路灯、路灯下行人、广场上琵琶声等多种景物的描述,创造出一个生动的夜景场面,表达了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四、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一种将自然界的物品作为情感的象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描绘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窗、月亮等物品都是情感的象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描写和联想,诗人李白表达了自己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诗歌写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诗人们可以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紧密地联系起来,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诗歌写景手法的总结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创作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在古代诗歌中,写景常常是诗人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自然界的描绘,诗人们将景物与人情、思想、感情相结合,达到意境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
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着重讨论古代诗歌中的几种常见的写景手法。
一、借景抒怀借景抒怀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表达手法。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倾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心情、忧伤或欢愉与之相融合,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表达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哲思的思考。
二、写物寓情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写景手法还包括写物寓情。
诗人通过对特定的物象的描绘和抒发,来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这些物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物象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用银烛和画屏代表家庭团圆和温暖的氛围,通过对这些物象的描绘来表达对节日的期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以景映情以景映情是一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衬托诗人情感和思想的手法。
诗人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绘,来凸显自己的情感或者对特定主题的思考。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的下半部分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风雨楼阁现金声,器宇轩昂世不同。
”通过对登高的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大抱负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四、以光照喻以光照喻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人们通过对阳光、月光、灯光等不同光源的描绘,来比喻人情、生活或者思想等不同方面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将故乡的思念和无尽的边疆之情相结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丰富多样,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效果和意义。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写景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法,正是运用了写景手法,才能使诗歌创作更加生动富有感情色彩,更加形象地再现人世。
在具体写景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的手法可以运用,下面将以笔者的理解来剖析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一、意象法意象法是诗歌写景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诗歌中的一句或几句,将景物的神态、变化、形象、心的暗示等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
对于意象法运用艺术手法,首先要形成一个浓厚而且深刻的意象,让我们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具有强烈和特殊感情色彩的意象。
下面用高山流水的诗句来说明:高山流水,潺潺入夜,夜夜石桥把古人,古人笑似犹有记。
上述的诗句,用意象法来描写出了一座石桥、高山流水以及夜晚的调调,而这座石桥上古人曾留下思绪,充满了犹有记忆,使人仿佛可以看到这个令人痴迷的画面。
二、对比法对比法是诗歌写景中另外一种常用的手法,它是用比较相反的两种情况或概念,来表现一种相对性,达到对比的效果。
对比法可以帮助诗人创造更加具体的文字表达,促使我们借此来忽清细小之处,迫使我们有趣的去捕捉隐藏的构思,使景物形象更加明显,更加引人入胜。
下面用这首梅花的诗句来说明:梅花攒动,衔来空禁的雪,把我绊在九州的秋。
上述的诗句,用对比法来描写出两个不同的景物,一是梅花,表现出了一种刚开始解放、寻寻觅觅的活力;二是空禁的雪,表现出一种犹有萧索而不宜动作的气氛,而这种犹有萧索的氛围正是九州的秋意撩动着这个时节。
三、象征性写景象征性写景是诗歌写景中最抽象最特殊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将一种状态、一种感受、一种情怀用景物、动物、自然等描绘出来,从而表达深层的思想内容。
而在这种抽象的描写中,象征性的意象也更能够深入人心,使景物在读者心中更加活跃、生动。
下面用这首鸟引鹤的诗句来说明:鸟引鹤,去方极,长天路上,空谷足音。
上述的诗句,用象征性写景来描写出了一种状态,鸟引鹤表明了一种追求的动力,去方极的征程,也是一种无限的追求;而长天路上,空谷足音则突出了一种孤独的感受,这种孤独的感受,也彰显了人生的坚韧与痛苦。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写景是诗歌的一项基本技巧,也是写作者对世界和人生最真切的反映。
它把作家的愿望和观察相结合,使诗歌不仅有夸张和抒情,而且还有细节和诗情。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就是作家用写作的形式来写出景象,从而获得艺术效果。
诗歌写景的一般步骤:先描写景象,然后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带入其中。
有的诗歌写出自然的景象,有的诗歌写出人们的活动,有的诗歌写出人物的情感。
通过这种写作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具体描写,用语言来描述一个场景,也被称之为具象景象。
其二是抽象描写,即使用抽象的语言和意象来表达景象,它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感受和情绪。
此外,还有意象描写,它把文章中的某一具体景象和情感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生动的意象,令作品焕发出特有的艺术气息。
具象描写和抽象描写的作用不仅仅是表达景象,更是集中对作品的主题之精神,以达到艺术的目的。
比如,面对一片惊涛骇浪的大海,诗人可以通过它的力量和坚韧,表达出一种坚毅的精神状态。
这样,诗歌就不仅仅是写景,它还暗含着读者和作者的意义。
最后,诗歌中的写景手法还能够让读者们感受到塑造景象的神奇乐趣,也能够让诗歌更加生动,给人们以深刻的意义和审美愉悦。
通过学习和运用诗歌写景的基本技巧,不仅可以增强文学的魅力,更可以帮助诗人更加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题,令诗意更加细腻勾勒。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课件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2015天津)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 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 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①词中借景抒情; 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勾 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 ③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⑤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2014全国) 阮 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 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 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含、耐人咀嚼。
15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6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幢幢:chuáng chuáng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1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 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①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撩乱的边关 愁绪无数,总也听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 着长城。 ②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 无限。
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六,借滔滔江水抒壮志难酬的伤感。杜甫在《登高》 第六,借滔滔江水抒壮志难酬的伤感。杜甫在《登高》
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登高所看到的凄冷的秋色, 通过登高所看到的凄冷的秋色,和长江的奔腾 气势,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气势,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 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第一,借战争场面的描写表仰慕之意。:在《念奴娇 赤 第一,借战争场面的描写表仰慕之意。 壁怀古》词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壁怀古》词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借塑造周 由此,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由此 瑜这一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 瑜这一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抒发自己功 业无成的无尽感慨。尤其是上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业无成的无尽感慨。尤其是上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寥寥数笔勾画出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象, 卷起千堆雪。”寥寥数笔勾画出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象,从 而令人不禁想起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 而令人不禁想起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 雄渲染了环境气愤。 雄渲染了环境气愤。
第三,怀古伤今,借物抒怀。刘禹锡的《石头城》 第三,怀古伤今,借物抒怀。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 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在沉寂 的群山、带着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之中, 的群山、带着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之中,采 用了意寓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用了意寓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诗人对故 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 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篇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和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和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其内心的宁静恬淡,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一般来说,借景抒情的诗是以写景为主的,也就说景是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对象,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隐藏于景物描写之中;而如果诗歌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不管这个人物是作者自己还是其塑造的对象,那么诗中的景则往往是诗人为烘托人物所进行的环境描写。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篇2: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尾的一种方式,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突然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
使用此种技巧可以让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使诗歌韵味无穷,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诗歌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之愁呢?诗人于尾句却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篇3:起兴起兴,又叫“兴”。
诗歌写景手法
诗歌写景手法诗歌是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常常通过描绘景色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写景在诗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那么,诗人在写景时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呢?首先,诗人常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景。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景色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想象。
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锐利和灵巧,仿佛是它裁剪出了细细的柳叶。
再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宁静和美丽。
拟人也是诗歌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这样的手法能够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景色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朵流泪、鸟儿惊心,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赋予了花和鸟,深刻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痛。
又如,“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似乎知晓离别的痛苦,故意不让柳条变青,把春风写得有情有义。
夸张的手法在诗歌写景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通过夸张,可以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三千尺”来形容庐山瀑布的高度,让人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的白发来形容愁苦之深,极具震撼力。
除了以上几种修辞手法,诗人还会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既描写动态的景物,又描写静态的景物,两者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是静态,僧敲是动态,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营造出了宁静而又富有生气的氛围。
再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是静态的,清泉流淌是动态的,动静结合,展现出了山林的清幽。
诗歌写景特色及作用
知识梳理
顺序:空间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等) 写 景 技 巧 内容:所见、所闻、所感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 白描、工笔、细节、色彩映衬等
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 • • • •
1、双调· 落梅风· 春晚 【元】张可久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①动静结合。“湿冥冥柳烟花雾”是静景, “黄茑乱啼蝴蝶舞”是动景。 • ②视觉听觉结合。“湿冥冥柳烟花 雾”“蝴蝶舞”是视觉,“黄茑乱啼”是 听觉。
• 2、处士卢岵山居 【唐】温庭筠 •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 请赏析颔联与颈联在写山居景色上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 答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一路所见是 近景,先静后动,古树苍老,根系盘错缠石,山 泉湍急,泉底沙子显露。颈联写遥望是远景,先 动后静,雨暗千峰,幽暗空濛,一条山径曲曲弯 弯通向烟云深处。
• • • • •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 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 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 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 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 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 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 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 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 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作用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一)渲染烘托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江南可采莲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①以物烘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②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③以物烘托物。
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 7、引出诗人感情
写景句的作用题型示例
送人到松江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②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 御街行 • 范仲淹 •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 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 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 划线的句子从哪些角度对秋夜景象展开描写 ?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 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 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 ,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 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 (2)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 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 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 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的《蜀道难》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 来声。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 鹤唳报三更。
10、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看:有视觉(形色)、听觉 (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描写或通感等。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 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 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 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 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 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
知识梳理(一)小结
1、9种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写 2、各种感官:所见、所闻、所感 景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技 3、绘声绘色: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色彩渲 巧 4、观察顺序:空间角度(上下、俯仰、远近
5、常见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 白描、色彩映衬(对比)等
写景特色例题分析 具体知识点强化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 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 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 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4分)
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4分)
①以静衬动,“黄牛”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 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注释: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 隐居平山上。
阅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空 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4分)
• ①以动衬静, • “空”是空寂,“山空”属无声静景;
9、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 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 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 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 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 征。象征手法的作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而 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 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菊”象征高洁、 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梅”象征 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 的孤高与劲节;“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 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 尚节操。
• 例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 师秀的《约客》)
• 【析】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 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 咏山泉 • 储光羲 •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 作雨声”的妙处。(4分)
例如: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 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 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 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10、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看:有视觉(形色)、听觉 (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描写或通感等。
用。(是如何写景的?)
近年高考
写景特色及作用型题目例举
1、2014天津卷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2014安徽卷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 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3、2014新课标卷1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 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4、2013新课标卷2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 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2013山东卷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 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6、2012广东卷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 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 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 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 铺垫。
(7)渲染
•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 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 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 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 形容,以突出形象。
②寓情于景,“白马”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 疏的凄凉之景,表达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 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句属实写,写诗人 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 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 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1分)。
三、知识梳理(一)
• 1、双调·落梅风·春晚 【元】张可久 •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 ①动静结合。“湿冥冥柳烟花雾”是静景,
“黄茑乱啼蝴蝶舞”是动景。 • ②视觉听觉结合。“湿冥冥柳烟花
雾”“蝴蝶舞”是视觉,“黄茑乱啼”是 听觉。
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
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 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 中去,归来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
•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 例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
• 【析】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 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 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 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 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 写。
• 《绝句》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 “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 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
8、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 本诗前三句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 的?
• 水粼粼渌菜畦香——嗅觉 • 塔影如龙卧夕阳——视觉 • 高柳乱蝉风不住——听觉
• 词中划线句在写景手法上与前文有什么区 别?
• 虚实结合
三、知识梳理(一)
• 6、江雪 【唐】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本诗在写景上,一二句和三四句有什
么区别? • 点面结合
7、声与色
通过声音与颜色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 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
的?〔2分) • 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
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夜 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本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之大的?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 题。一是从触觉,写被子、枕头的冷,表 明雪之大;二是从视觉写窗户明亮如昼, 来烘托雪之大;三是写“折竹声”,是听 觉。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 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
“落”松子落地是有声动景。 • 烘托了一种空寂的氛围, • 既写出了友人居住环境的清幽,暗点友人
的身份是隐者,又引出下一句。
• ②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 • 从朋友的角度写起, • 形象地写出了友人之间相互思念、夜不能
寐的孤寂。
• 2014天津卷 •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
• 点明了季节、气候(1分)
•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 次夜深人静之时,那细碎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 天的凉意。(1分)
• 表现了秋夜的萧瑟、寂静、凄寒,既写出秋寒 节候的感受,又表现了孤寒的心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