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8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合集下载

2024版《环境工程学》全套教学课件

2024版《环境工程学》全套教学课件
挑战
环境工程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污染问题的复 杂性、治理技术的局限性、环保法规的不完善等。为了应对这 些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科研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环保法 规,推动环境工程学的持续发展。
02
环境污染与防治原理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来源
大气污染
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 生活污染等,包括颗粒物、二氧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1 2 3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包括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应 用等,用于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包括数学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等, 用于预测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 度和范围。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
采取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 监测、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改善大 气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风险评估,采取 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措施,治理土 壤污染。
水体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控制 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
通过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等手段, 降低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同时, 加强噪声监测和管理,提高公众对噪 声污染的认识和意识。
06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
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 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审批、公众参与等步骤,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 性。

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第24页/共126页
第三节 土壤热性质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土壤热容量
•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 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 要(或放出的)热量。
可分为:容积热容量; 质量热容量。
第25页/共126页
三、土壤的热扩散率
第三节
• 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导温率)是指 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 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 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 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 温度变化。其大小等于土壤导热率 /容积热容量之比值。
W1 – W2 —————— ×100
W2
W1 :湿土质量 W2 :干土质量
×100
第14页/共126页
2.土壤水的再分布
概念:土壤水 入渗过 程结束后,水在重力 和吸力梯度影响下在 土壤中向下移动重新 分布的过程。
土壤水的再分布是 土壤水的不饱和流。
第15页/共126页
土中水 的运动
重力作用下土中水的渗流
第39页/共126页
A、有益影响 (f)根际微生物产生二氧化碳,使钙增加 可溶性,有利于植物吸收。 (g)根际中自生固氮菌可以固定大量的N2, 给植物提供有机和无机氮。
第40页/共126页
B、不利影响
(a)微生物与植物竞争矿质营养,在一定时间内减 少了对植物养分的供应,造成对植物生长的不利。 反消化细菌使含氮物质变成N2,养分损失。
脱落物
死亡根系和脱落的根毛、根冠、根表皮细胞等。
第33页/共126页
B. 根系的呼吸作用影响根际土壤的气体组分、 pH值、Eh等;
离根越近,CO2的含量越高,O2的含量越低; O2含量少影响根际范围的Eh,一般偏低; 由于根系分泌有机酸影响根际的pH值,一般偏酸。

环境岩土工程课件

环境岩土工程课件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 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等多土工程实践需要运用 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岩土工程 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环境
评估等。
农业环境岩土工程
农业环境岩土工程主要涉及土 地整治、土壤改良、农田水利 工程等方面。
农业环境岩土工程的目标是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 全,同时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 环境。
力、压力和阻力的影响,其流动规律可以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来描述。
02
地下水储存
地下水储存是指地下水在土壤和岩石中的储存状态和数量。地下水储存
的变化受到气候、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3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体,导致地下水质恶
化。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
02 环境岩土工程的基本原理
土壤力学原理
土壤应力
土壤应力是土壤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包括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土壤应力是土壤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对 于研究土壤稳定性、变形和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压缩
土壤压缩是指土壤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现象。土壤压缩是土壤力学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
对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处理和净 化,使其达到使用标准,实现
地下水的资源化利用。
土壤污染治理设计
土壤污染调查
对污染的土壤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 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土壤修复技术选择
根据土壤污染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 适的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化学修 复、生物修复等。
土壤修复工程实施
按照修复技术要求,实施土壤修复工 程,使土壤达到安全利用的标准。
建立边坡监测系统,实时监测 边坡的位移、沉降和应力变化 ,及时预警和采取应对措施。

环境工程概论PPT教学课件

环境工程概论PPT教学课件
环境工程概论PPT教学课件
目录
• 环境工程概述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
01
环境工程概述
环境工程定义与发展
定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 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
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工程学科创立, 到80、90年代的环境工程学科快速发 展,再到21世纪的环境工程学科创新 发展阶段。
重建策略
在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上,通过引入新的生物组分或 改变环境条件等,重新构建新的生态系统。
典型生态恢复与重建案例
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
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构建防风固沙林带,改善生 态环境。
湿地恢复工程
通过湿地保护、恢复和重建措施,维护湿地生态系 统的健康和完整性。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
采取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治理矿山废弃地 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塑。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物排放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运输、 农业活动等方面,其中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 的主要来源。
针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目前已有多种控制 技术,如除尘技术、脱硫技术、脱硝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和排放量。
典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案例
生态恢复与重建基本原则和策略
生态完整性原则
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
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原则
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生态系统 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与重建基本原则和策略
自然恢复策略
通过减少人为干扰,促进自然演替和生态系统自我恢 复。

《环境土壤学》课件

《环境土壤学》课件
时维持土壤结构和肥力。
土壤结构包括土壤颗粒大小、孔隙度和团聚体等,影 响水分和空气的流动,以及养分的保持和传递。
土壤生态系统由土壤生物、土壤环境、土壤结 构和土壤养分等组成,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氧化还 原电位和土壤气体等,对土壤生物的生存和活动 产生影响。
交通运输
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 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
壤。
土壤污染的类型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富集。
有机物污染
如石油、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化合物污染 土壤。
病原菌和寄生虫污染
污水灌溉和垃圾填埋等导致病原菌和寄生虫 在土壤中滋生。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土壤生态保护与修复
通过生态工程和生物修复等技 术手段,恢复受损土壤生态功 能。
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 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

环境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环境土壤学开始萌芽,主要关注土壤污染问题。
20世纪中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土 壤学得到快速发展。
土壤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其中微 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植物包括根 系和地衣等,动物包括蚯蚓、蚂蚁和蜘蛛等。
土壤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 同地区的土壤生物群落存在差异。
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等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也有 重要影响。
特点
环境土壤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环境 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 个领域;同时,环境土壤学强调实践 应用,旨在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7放射性有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7放射性有
•比活度:物质中的某种核素 放射性活度除以该物质的质 量而得的商。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 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7放射性有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来源
q (1)铀矿开采,选矿及水洗过程产生的尾矿。
v 这类废物一般数量大,放射性比活度低,通常就地 堆存或回填矿井。
q (2)核燃料辐照后产生的裂变产物。
q 回填材料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中的工程屏障填 充在废物容器和围岩之间,也可以用它封闭处 置库,充填岩石的裂隙,对地下处置系统的安 全起着保护作用。
q 回填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
v 对放射性核素具有强烈的吸附能力,阻止和减缓放 射性核素向外泄漏;
v 具有良好的隔水功能,延缓地下水接触废物容器的 时间,降低核素向外泄漏的速度;
工程屏障
q 处置库的地下设施、废物容器及回填材 料统称为工程屏障,它与周围的地质介 质一起阻止核素迁移。
q 废物容器是防止放射性核素从工程屏障 中释放出去的第一道防线。
v 所选用材料多为耐热性、抗腐蚀性能良好的 不锈钢材料。
v 容器的形状多为圆柱体,一般认为,容器保 持完好的时间可持续千年以上。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 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7放射性有
q (10)场地应选择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与 城市有适当的距离;
q (11)场地应远离飞机场,军事试验场地和 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 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7放射性有
7.4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
q 深地质处置就是把高放废物埋藏在距地 表深约500~1000m的地下深处,使之永 久与人类生存环境隔离。
也不含易生物降解及病毒等物质。 q 废物在处置前进行去污、包装、切割、
压缩、焚烧、熔融、固化等预处理。

环境岩土工程-PPT课件

环境岩土工程-PPT课件

行业PPT模板:1ppt/hangye/ PPT素材下载:1ppt/sucai/ PPT图表下载:1ppt/tubiao/ PPT教程: 1ppt/powerpoint/ Excel教程:1ppt/excel/ PPT课件下载:1ppt/kejian/
试卷下载:1ppt/shiti/
环境岩土工程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CcFNNl aeH 24 N
2.纳滤膜分离技术用于滤液处理中的研究过程
2.1以纳滤为主的处理工艺
压力为2MPa,错流过速3m/s,给料流量1400L/h T=25度,除COD效 果明显(化学耗氧量)为下表:
CcFNNl aeH 24 N
纳滤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渗滤液,其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控 膜结垢现象因为膜结垢的物质膜结垢和截留机理可由表面效应来解释
PPT模板下载:1ppt/moban/ 节日PPT模板:1ppt/jieri/ PPT背景图片:1ppt/beijing/ 优秀PPT下载:1ppt/xiazai/ Word教程: 1ppt/word/ 资料下载:1ppt/ziliao/ 范文下载:1ppt/fanwen/ 教案下载:1ppt/jiaoan/
目前主要的处理技术为
1.回灌法 2.物化法 3.生物处理法
1.什么是回灌法? 答: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直接循环喷到垃圾填埋层上,通过 控制回灌次数,水为负压,有机负荷载等参数达到净化渗滤液的目的 。但是这是一种非彻底的处理方法,能力有限,操作环境差,不适于 年降水量大的南方仍需要采用好氧生化及物化等后续处理才能像环 境排放。 2.什么是物化法? 答:包括吸附法、混凝法、膜分离法。吸附法采用多孔的固体吸附 体已采用多孔的固体吸附体利用固-液相界面上的物质传递时废水中 的有机物固化。但是其成本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透滤液的处理。 3.什么是生物处理法? 答:通过生物进行处理但是厌氧生物处理口,好氧生物处理两者相 结合但实际运行中生物菌无法适应垃圾渗滤液水量,水质COD剧烈 的变化

第8章 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140925-2

第8章 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140925-2
r C 2l n u 1
t C 2l n u 1
R

R

R--塑性区半径 cu--土的不排水强度 ρ--离桩心距离
一 打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弹性区的应力变化
R r
D1 D2 D3 D4 D5 D6
水平位移量/mm
时间/d
桩顶水平位移变化图
地下管线水平位移变化图
二 基坑开挖造成地面移动或失稳
侧向位移/mm
0 0 5 10 15 20
0
0
侧向位移/mm 5 10 15
20
2
2
4
4
埋深/m
6
埋深/m
8
10
开挖6天 开挖11天 开挖16天 开挖21天 开挖26天 开挖30天 开挖35天 开挖49天 开挖65天
内容提要
一、打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基坑开挖造成地面移动或失稳 三、软土隧道推进时的地面移动 四、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五、采空区地面变形与地面塌陷
环境岩土工程
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38
三 软土隧道推进时的地面移动
一 打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上海外白渡桥立剖面图
一 打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 打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按桩的挤土效应,桩可分为以下几种
排挤土桩 如混凝土预制桩、木桩等;排土的体积与桩的外包体 积相等 非排挤土桩 排挤土的体积为零。如钻孔灌注桩、挖孔桩等
低排挤土桩
排挤土的体积小于桩的外包体积,如开口的钢管桩, 工字钢桩等
二 基坑开挖造成地面移动或失稳
2.1 深、大基坑工程及其环境土工问题
(1)地表沉降与土层位移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7放射性有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7放射性有

短寿命废物 于 4×106Bq·kg-1,多个包装体平均值不大于 4 ×105Bq·kg-1
近地表处置或地质处置
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大于上述规定的限
短寿命废物

地质处置/工程处置
高放废物
释热大于 2kW·m-3,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比活 度大于上述规定的限值
地质处置/工程处置
①清洁解控水平是按公众成员Fra bibliotek有效剂量小于 0.0lmSv 的豁免水平导出的。
此外,建造处置库所开凿的岩体体积只能占整 个岩体体积的很小部分,处置库的建造不会严 重影响围岩的整体圈闭功能。
工程屏障
处置库的地下设施、废物容器及回填材 料统称为工程屏障,它与周围的地质介 质一起阻止核素迁移。
废物容器是防止放射性核素从工程屏障 中释放出去的第一道防线。
❖所选用材料多为耐热性、抗腐蚀性能良好的 不锈钢材料。
2.管理型
❖对于放射性水平低而且几乎不含极长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依靠其衰减 效果而使放射性水平降到不需要安全保障的 这段期限内,通过与放射性水平相适应的阶 段性管理而进行的处置。
❖例如中低放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是典型的 管理型处置。
3.隔离型
对于来自使用过的核燃料的后处理所产 生的高放废物,由于其产生量很少,放 射性很高,而且.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长半 衰期核素,在其放射性衰减使环境污染 或放射性影响的担忧充分减轻之前,有 必要使其与生活环境长期地充分隔离开, 并在稳定的场所安全地隔离。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6:41:5106:4 1:5106:41Sund ay , December 27, 202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27 20.12.2 706:41:5106:4 1:51De cember 27, 2020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2-2固体废物的污染形式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2-2固体废物的污染形式

淮河淮南段境内田家庵一个叫“小岛”的 地方,河岸上边上满是垃圾
罗芙运河(love canal)事件
1930~1953年,美国胡克化学工业公司,在纽 约州尼亚加拉瀑布附近的罗芙运河废河谷填埋 了2800多吨桶装有害废物。 1953年填平覆土,在上面兴建了学校和住宅。 1978年,由于大雨和融化的雪水造成有害废物 外溢。尔后,就陆续发现该地区井水变臭,婴 儿畸形,居民身患怪异疾病,大气中有害物质 浓度超标 500 多倍,测出有毒物质 82 种,致癌 物质11种,其中包括剧毒的二恶英。美国总统 颁布了一项紧急法令,封闭住宅,关闭学校, 710 多产居民迁出避难,并拨款 2700 万元补救 治理。
2005-11-24
• 哈市中小学停课,多数企业也已停产。 • 哈市取水口上游16公里的苏家屯断面,硝基 苯开始超标10.7倍。 • 污水团长度约80公里,40小时后将通过哈尔 滨市。
• 学者质疑政府应对污染危机的能力和方式, 指责官方只强调对大城市的保护,几乎不提 对沿途小城镇和农村造成的危害。 • 媒体质疑哈尔滨官方隐瞒真相 • 黑龙江省长张左己承诺:“ 4 天之后,第一 口水我先喝。”
3.污染水体
固体废物在堆放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 分解和水体的作用,会产生大量的含有 很多污染物的淋滤液 随天然降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 或随风飘迁落人水体会使地面水污染; 随淋滤液进入土壤则使地下水污染 直接排人河流、湖泊或海洋,又会造成 更大的水体污染。
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与堆放场的底板岩性、 地下水位有关。
2.3固体废物的污染形式
2.3.1固体废物污染途径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若处理 处置不当,就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危害人 体健康。 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 学污染; 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 的孳生地和繁殖场,能形成病原体型污 染。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5城市固体废物的传统处置方法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5城市固体废物的传统处置方法
发,推动技术创新。
推动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积极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如废塑料再生、废电池回收 等,将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 源。
鼓励企业开展废物资源化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 境污染。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废 物处置向资源化方向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挑战
固化/稳定化法
总结词
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固定或转化成稳定的状态,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详细描述
固化/稳定化法适用于处理危险废物或放射性废物等有害物质。通过将有害物质包裹在固化材料中,可 以减少有害物质的迁移和扩散,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固化/稳定化法处理成本较高,且对废物有 一定的选择性。
热解法
总结词
在无氧或少量氧的条件下,利用高温使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进 行热分解,生成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
详细描述
热解法能够使废物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利用,生成有价值 的产品,如燃料油、炭黑等。热解过程在密闭的设备中进行 ,可以减少二次污染。但热解法需要较高的投资和较高的操 作温度,同时对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
脱墨处理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废纸上 的油墨去除,提高再生纸的质
量。
废金属资源化利用
废金属资源化利用
将废金属通过熔炼、电解等方法提取 出来,再制成新的金属制品。
火法冶炼
将废金属在高温下与氧或氯等氧化剂 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或氯化物,再 还原成金属。
电解冶炼
利用电解原理将废金属从其盐类中提 取出来,再制成新的金属。
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 南大学-潘华良
目录
• 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述 • 城市固体废物的传统处置方法 •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 未来展望

环境岩土工程学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复习精品PPT课件

环境岩土工程学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复习精品PPT课件
势、吸附作用、 (水动力)弥散 弥散方式的判别 机械弥散的机理
弥散方程(水质模型)
c 2c 2c 2c t D(x2 y2 z2)
(ux
xcuy
ycuz
c) z
源汇项
W
地下水水质受污染评价
第4章 填埋场调查与评价
填埋场场地的选择 场地选择的标准
❖工程方面/环境方面/经济方面/法律和社会方面
复习
考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判断 简答题 论述题
1绪论
环境岩土工程学发展
❖国外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的十大环境问题 世界著名环境公害事件 环境岩土工程学基础理论 研究领域
6个基本观念 环境岩土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分类 大环境岩土工程中的主要问题 小环境岩土工程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固体废物每年产生量、综合利用率
区域综合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填埋与焚烧比较优缺点? 填埋场选址工作的重点(限制因素) 填埋场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因素、调查、预测、评价
城市生活垃圾构成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
❖实测法 、理论法和经验公式法计算
渗滤液量计算方法中那种较为合适? 渗滤液水质特征 渗滤液处理方法
❖生物法\物化法\土地法\综合/组合法
❖塑性区弹性区
减少基坑沉降的措施 挤土效应、挤土桩 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抽汲地下水产生的环境问题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边坡稳定破坏类型p94-95 边坡稳定破坏机理p95 边坡位置多层复合衬垫的稳定性 沉降计算、沉降机理、沉降的特点 p105

环境岩土工程课件

环境岩土工程课件
1×400T/d
2012 年12月
13
襄樊市垃圾焚烧发电厂
2×400T/d
在建
14
武汉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
2×500T/d
在建
15
深圳南山垃圾发电厂
2×400T/d
在建
堆肥法处理垃圾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肥料,作为农作物的营养,从而达到处理垃圾,净化城市环境,又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目的.从居民区运来的生活垃圾,进入场区后直接卸入发酵池进行第一次发酵,整理后用鼓风机间歇供氧,在发酵池下面有水道,垃圾发酵后的污水从水道流出。一来可以灌溉庄稼,二来可以再次给发酵垃圾补充水分。垃圾初步发酵升温至60℃以上,发酵7~10天后,用铲车将垃圾铲出,转运到二次发酵堆放场继续发酵。40天左右使垃圾腐熟,将垃圾倒人漏斗中,用人力将垃圾戳人滚桶中进行筛选处理。筛下物已成肥料,被滚桶下的皮带运出后即成花肥;其余筛下物中有石头、塑料等固体垃圾,这些垃圾可以填埋或焚烧。其中塑料泡沫等,经加工后可以做涂料。
垃圾的危害
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必然危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侵占大量土地。据初步调查,2003 年全国 668 座城市中已有 2/3 被垃圾带所包围全国垃圾存占地累计 80 万亩。 垃圾的危害
垃圾的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等。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
11.4.3 强夯施工
11.4 施工环境问题
地下掘进引起的应力扰动
地下掘进引起的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下掘进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的变形与隧道的埋深、盾构的直径、 软土的特性、盾构的施工方法、衬砌背 面的压浆工艺等因素有关。
8.3.1盾构掘进中的环境问题
由于盾构掘进引起地层扰动,诸如土体 地表沉降和分层土体移动、土体应力、 含水量、孔隙水压力、弹性模量、泊松 比、强度和承载力等物理力学参数的变 化是不可避免的。
武警战士正用 黄沙填堵凹陷
同一时期,沪西工业区回灌前地面累计 下 沉 43 ~ 59cm , 回 灌 后 地 面 累 计 上 升 26~~44mm。
申昆毛纺厂位于昆山市区、长江三角洲 冲积平原。
境内水网密集,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 湖有吴淞江、娄江、阳澄湖、淀山湖, 水面占全市总面积22%。
申昆毛纺厂自1989年开始已连续6年采用 深井回灌。
的地面
2003年7月2日 凌晨,上海地 铁四号线发生 地面沉陷事故, 楼房倒塌,外 滩防汛墙被破 坏。
8.3.3盾构掘进引起的土体沉降 机理
1.水和泥浆的扰动
❖盾构经过的地区,可能引起地下水含量和紊 流运动状态的改变。
2.对不良土层的影响
❖盾构法施工刀盘的切削旋转振动引起饱和砂 土或砂质粉土的部分液化。
降,导致孔隙水压力降低,土中有效应力增加, 地层发生压密变形的外在表现。 回灌,则有利于稳定地下水位,并促使地下水 位回升,使土中孔隙水压力增大,土颗粒间的 接触应力减小,土层发生膨胀,从而导致地面 回弹可控制地面沉降。
在地下水集中开采地区,如沪东工业区, 回灌前1959年10月至1966年9月,地面累 计 下 沉 0.5 ~ 1m , 回 灌 后 1965 年 9 月 至 1974年9月,地面累计上升18~36mm;
wA环境岩土工程学课件-东南大学-潘华良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8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8.1.1桩挤土效应的理论分析
1.小孔扩张理论
塑性区的应力变化
对饱和软土,其塑性区任一点的应力两 个方向(径向 r 、切向 t )上的总应力增量:
r Cu2lnR1 t Cu2lnR1
R--塑性区半径;
应力扰动
孔隙水压力增大,总应力 增大 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效应 力增大 土体应力释放
土体应力释放
土体应力松弛
变形机理
土体压缩产生弹 塑性变形 孔隙比减小,土体 固结 弹塑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
蠕变压缩
盾构掘进对 土体的影响 范围
1s inr
R acpcposcpr ctcarcntranr 2s inr
8.4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施。
6.减少沉降的措施
(1)采取刚度较大的地下连续结构; (2)分层分段开挖,并设置支撑; (3)基底土加固; (4)坑外注浆加固;
(5)增加维护结构入土深度和墙外帷幕; (6)尽量缩短基坑施工时间; (7)降水时,应合理选用井点类型,优选
滤网,适当放缓降水漏斗线坡度,设置 隔水帷幕;
(8)在保护区内设置回灌系统; (9)尽量减少降水次数。
(6)其他。
❖如设置防振沟等等。
加强监测。
8.2基坑开挖造成地面移动或失稳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基坑面积越 来越大,深度也越来越深。
开挖基坑,大量卸荷,由于应力释放,即使有 刚度很大的支护体系,坑周土体仍难于避免会 发生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再由于地下 水的渗流,基坑施工期长,坑周土体移动对建 筑物、道路交通、供水供气管线、通讯等造成 很大的威胁。
(2)振动的影响。
❖打桩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波向四周扩散。振动对人 来说,较长时间处在一个周期性微振动作用下,会 感到难受。特别是住在木结构房屋内的居民,地板、 家具都会不停地摇晃,对年老有病的人影响尤大。
❖在通常情况下,振动对建筑物不会造成破坏性的影 响。点振源,迅速衰减,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的正常 操作有影响
(1)撑后挖,留土堤; (2)对支撑施加设计轴力(30%~70%)的预
应力;
(3)每步开挖及支撑的时限tr≤24h; (4)坑内井点降水以固结土体、改善土性,
减少土的流变发展。
5.变形监控
(1)施工工况实施情况跟踪观察; (2)日夜不中断的现场监测与险情及时预测
和预报; (3)定量反馈分析,信息化设计施工; (4)及时修改、调整施工工艺参数; (5)及时提出、检验、改进设计施工技术措
三级
2.围 护 墙 最 大 水 平 位 移 0.7% H
3.Ks≥ 1.2
离基坑周围 mm 范围内没有需保护的 建筑设施和构筑物,地下管线
注 : H 为 基 坑 挖 深 , Ks 为 基 底 隆 起 安 全 系 数 , 按 圆 弧 滑 动 公 式 算 出 (c, φ 取 峰 值 的 70% )。
3.地铁车站深大基坑的施工技 术要求
3.周围土体应力状态的变化
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土体沉降机理
沉降类型
I 盾构工作面前 方土体隆起 Ⅱ初始沉降 Ⅲ盾构通过时的 沉降
Ⅳ盾尾空隙沉降
V 土体次固结沉 降
原因
工作面处施加的土压力过 大;上隆(过小:沉降)
土体受挤压而压密
土体施工扰动,盾壳与土 体间剪错。出土量过多 土体失去盾构支撑,因建 筑空隙产生地层损失,管 片后背注浆不及时 土体后续时效变形(土体 后期蠕变)
如2号井剖面,孔深 68m以上为粉砂、 粉细砂潜水、微
承压水含水层, 68m~96m为第一 承压水,细砂含 水层厚度16m, 滤水管位置 73m~89m,承压 水位埋深7.5m, 水温20℃,出水 量56m3/d
申昆毛纺厂深井回灌量每年2万t左右,用 水量<1.6万t,回灌时问100d~105d。
(3)挤土效应的影响。
❖桩打入地下时,桩身将置换同体积的土。因 此在打桩区内和打桩区外一定范围内的地面, 会发生坚向和水平向的位移。
❖大量土体的移动常导致邻近的建筑物发生裂 缝、道路路面损坏、水管爆裂、煤气泄漏: 边坡失稳等等一系列事故。
上海外白渡桥立剖面图
按桩的挤土效应,桩可分为:
排挤土桩
3号井试验曲线可以看出:冬灌期回灌水 量2.03万t,平均水温9.2℃,夏用期水量 1.63万t,平均水温11.4℃,10个月采灌期 中在含水层中温差2.2℃。
2号 试 验 井 回 灌 量 与 水 温 变 化
试 验 时 间
夏 灌 期
冬 用 期
1990.6 1990.7 1990.8 1990.9 总 计1990.12 1991.1 1991.2 1991.3 总 计
8.4.1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1.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降低 ❖2.砂土地震液化加剧 ❖3.建筑物震陷加剧 ❖4.土壤沼泽化、盐渍化 ❖5.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 ❖6.地下水位冻胀作用的影响 ❖7.对湿陷性黄土、崩解性岩土、盐渍岩土的影响 ❖8.膨胀性岩土产生胀缩变形
8.4.2抽汲地下水产生的环境问 题
8.2.1深、大基坑工程及其环境 土工问题
地表沉降与土层位移
❖(1)墙体弹性变位; ❖(2)基坑卸载回弹、塑性隆起、降水不当引起的管涌、
翻砂; ❖(3)墙外土层固结沉降; ❖(4)井点或深井降水带走土砂(也是一种地层损失); ❖(5)墙段接头处土砂漏失; ❖(6)槽壁开挖,地层向槽内变形。
基坑变形控制环保等级标准
回 灌 量 (t) 1577 9681 8170 4536 23964 1220 2110 1016 76 4422
水 温 (℃ ) 27.3
30.6
29.5
28.2 25.4 (平 均 ) 25.6
24.8
26
25.4 / (平 均 )
3号 试 验 井 回 灌 量 与 水 温 变 化
试 验 时 间
一级
2.围 护 墙 最 大 水 平 位 移 0.3% H
水管、对沉降敏感的大型构筑物、建
3.Ks≥ 2.0
筑物
1.地 面 最 大 沉 降 量 0.5% H
二级
2.围 护 墙 最 大 水 平 位 移 0.7% H
3.Ks≥ 1.5
离基坑周围丑范围内没有较重要支线 管道和建筑物、地下设施
1.地 面 最 大 沉 降 量 1% H
设 备 费 用 比 1
1.2
5
6 4 5.3
投 资 费 用 比 1
2.2
4.4 4.1 4.1 5.6
运 行 费 用 比 1
2.3
1.3 1.5 2.1 2.0
冬 灌 期
夏 用 期
1990.11 1990.12 1991.1 1991.2 1991.3 1991.4 总 计 1991.5 1991.6 1991.7 1991.8 1991.9 总 计
回 灌 量 (t) 264 5281 6703 5828 2141 172 20389 1393 2487 3969 4416 4073 16338
μ--土的泊松比。
Pu Cu
ln21ECu
1
2.强扰动区的范围
当土体确定后,土的力学指标E、μ、c、φ不变, 塑性区半径与小孔直径呈线性关系。
8.1.3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噪音的影响。
❖打桩时柴油锤产生的噪音可高达120dB以上,一根 长桩至少要锤击几百次乃至几千次。这对附近的学 校、医院、居民、机关等都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打桩产生的噪音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
水 温 (℃ ) 12.4
7.8
9.2 5.8 7.6 9.5 12.6 (平 均 ) 11.0
/
11.25 12.2
/
11.4 (平 均 )
表3深 井 制 冷 与 人 工 制 冷 机 经 济 效 益 对 比 表
项 目 冬 灌 井蒸 汽 喷 射 制 冷 机溴 化 锂 制 冷 机压 缩 制 冷 机
单 效 双 效 氨 压离 心 机
cu--土的不排水强度; ρ--离桩心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