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圆锥曲线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选修1-1 圆锥曲线及轨迹-苏教版 教案

高二数学选修1-1 圆锥曲线及轨迹-苏教版 教案

高二数学选修1-1 圆锥曲线及轨迹-苏教版一、复习的目标、重点1、通过用平面截圆锥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圆锥曲线的过程,掌握它的定义。

2、通过用平面截圆锥面,感受、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

3、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4、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掌握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知识结构1、圆锥曲线的定义,并利用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2、求轨迹方程并判断是什么曲线 三、基础训练1、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x ,y )满足条件|PF 1|+|PF 2|=a (a >0),则动点P 的轨迹是 椭圆或线段或不存在2、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s ,且声速为340m /s ,则炮弹爆炸点的所在曲线为 双曲线的一支3、如果M(x ,y )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10)3()3(2222=-++++y x y x ,则M 的轨迹是 椭圆4、若动圆与定圆(x -2)2+y 2=1外切,又与直线x +1=0相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 抛物线5、“点M 在曲线y 2=4x 上”是“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y =x 2-”的 必要不充分 条件6、若P(2,-3)在曲线x 2-ay 2=1上,则a 的值为31四、典例选讲例1、若一个动点P(x ,y )到两个定点F 1(-1,0)、F 2(1,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a (0≤a ≤2),试探求点P 的轨迹。

解:当a =0时,|PF 1-PF 2|=0,从而PF 1=PF 2,所以点P 的轨迹为直线:x =0 当a =2时,|PF 1-PF 2|=2=F 1F 2,点P 的轨迹为两条射线:y =0(|x |≥1)当0<a <2时,|PF 1-PF 2|=a <F 1F 2,点P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a 为实轴长的双曲线。

例2、已知圆C 1:(x +3)2+y 2=1和圆C 2:(x -3)2+y 2=9,动圆M 同时与圆C 1及圆C 2相外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

求圆锥曲线中的动点轨迹方程专题(1)定义法(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

求圆锥曲线中的动点轨迹方程专题(1)定义法(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
思考题:已知动圆M经过点A(3,0),且与直线l:x=-3相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
A.y2=12xB.y2=-12x
C.x2=12yD.x2=-12y
思考
1.条件“动圆M经过点A(3,0)”,此条件给了什么信息?
答案: (r为圆的半径)
2.条件“动圆M与直线l:x=-3相切”,此条件给了什么信息?
2.数学运算:根据几何特性这一条件得到圆锥曲线的定义,用定义得到相应参数的值,从而动点的标准方程.
3.数学建模:通过圆锥曲线的定义利用圆锥曲线的图形建立动点满足定义的条件,得到动点的轨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题意分析得到动点P满足定义的条件,再利用参数写出动点的标准方程.
难点:通过题意分析得到动点P满足定义的条件,再利用参数写出动点的标准方程.
课题
求圆锥曲线中的动点轨迹方程专题(1)定义法(第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的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专题课的内容,主要学习通过题中所给条件,寻找动点p满足圆锥曲线定义的条件,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说明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轨迹,再写出参数的值,选取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的形式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圆锥曲线虽然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曲线,但对圆锥曲线几何特征的探究与发现是个难点,因此熟记圆锥曲线的定义,通过画图得到圆锥曲线定义满足的条件是几何方法研究动点轨迹的常见方法数形结合法,为得到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需要判断焦点所在的轴和参数的值.因此本节课有必要以专题的形式拿出来进行讲解,通过题意分析得到动点P满足定义的条件,再利用参数写出动点的标准方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答案:动圆M到直线l的距离=半径r
3.条件“已知动圆M经过点A(3,0),且与直线l:x=-3相切”,结合思考1,2可以想到哪条曲线?动点的轨迹是什么?方程呢?

圆锥曲线中轨迹方程问题的求法

圆锥曲线中轨迹方程问题的求法

第3讲 圆锥曲线中轨迹方程问题的求法一、考情分析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

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 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 。

二、经验分享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1)直接法 直接法是将圆锥曲线中动点满足的几何关系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当所求动点的要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称之直接法.(2)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3)相关点法 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4)参数法 若动点的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要注意区别“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三、题型分析(一) 直接法 直接法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 当所求动点的要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称之直接法.例1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 数()0>λλ(如图),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变式训练】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2212x y +=上,过M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2NP NM =。

高二数学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数学课程标准》又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 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尽力以此为理念,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努力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初步掌握了求轨迹的基本步骤,但求轨迹的基本方法比较模糊,没有形成规律性和系统性,对图形的变化缺乏动态的认识,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心理准备不足。

通过这节课尽量让学生理清楚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的预设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掌握在不同条件下用定义求动点的轨迹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渗透数形结合、转化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激发潜能,体验成功。

[重点]:会根据动点轨迹的几何特征用定义求轨迹方程。

[难点]:如何根据条件分析动点轨迹的几何特征。

四、知识结构:求轨迹 的一般步骤时间:07年6月14日上午 第四节 地点:电教楼102 授课人:温展平[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在不同条件下用定义求动点的轨迹的基本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潜能、体验成功。

[重点]:会根据动点轨迹的几何特征用定义求轨迹方程。

[难点]:如何根据条件分析动点轨迹的几何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复习圆锥曲线的定义〔学生回答〕,重点强调定义的条件和结论以及这些定义的共同特征,列表如下:二、探索研究 思考并回答:〔1〕ABC ∆的一边BC 的长为3,周长为8,那么顶点A 的轨迹是什么? 〔2〕假设)0,2(-A ,)0,2(B ,且2=-MB MA ,那么点M 的轨迹是什么? 〔3〕过点)0,1(且与方程1-=x相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什么? 归纳“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一定曲线,二定方程,三定范围例:一动圆与圆1O :4)3(22=++y x 外切,同时与 圆2O :100)3(22=+-y x 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 方程.变式1:一动圆与圆1O :4)3(22=++y x 外切,同时与圆2O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67课时: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轨迹问题(2)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67课时: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轨迹问题(2)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67课时: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轨迹问题(2)课题:轨迹问题(2) 一.复习目标:1.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另几种方法——相关点法(代入法)、参数法(交规法); 2.学会用适当的参数去表示动点的轨迹,掌握常见的消参法. 二.知识要点:1.相关点法(代入法):对于两个动点00(,),(,)P x y Q x y ,点P 在已知曲线上运动导致点Q 运动形成轨迹时,只需根据条件找到这两个点的坐标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化为00(,)(,)x f x y y g x y =⎧⎨=⎩然后将其代入已知曲线的方程即得到点Q的轨迹方程.2.参数法(交规法):当动点P 的坐标,x y 之间的直接关系不易建立时,可适当地选取中间变量t ,并用t 表示动点P 的坐标,x y ,从而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x f t y g t =⎧⎨=⎩消去参数t ,便可得到动点P 的的轨迹的普通方程,但要注意方程的等价性,即有t 的范围确定出,x y 的范围. 三.课前预习: 1.已知椭圆1162522=+yx的右焦点为F ,Q 、P 分别为椭圆上和椭圆外一点,且点Q 分FP的比为2:1,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C )()A 14875)6(22=+-yx ()B 14875)6(22=++yx ()C 1144225)6(22=++yx ()D 11444225)32(22=++yx2.设动点P 在直线01=-x 上,O 为坐标原点,以OP 为直角边,点O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PQ ,则动点Q 的轨迹是 ( B )()A ()B 两条平行直线 ()C 抛物线 ()D 双曲线3.已知点(,)P x y 在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上运动,则点(,)Q x y xy +的轨迹是( B ) ()A 圆 ()B 抛物线 ()C 椭圆 ()D 双曲线 4.双曲线22143xy-=关于直线20x y -+=对称的曲线方程是22(2)(2)143y x ---=5.倾斜角为4π的直线交椭圆1422=+yx于B A ,两点,则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40(||5x y x +=<四.例题分析: 例1.动圆22:(1)1C x y -+=,过原点O作圆的任一弦,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解:(一)直接法:设O Q 为过O 的任一条弦(,)P x y 是其中点,则CP OQ ⊥,则0C P O Q ⋅= ∴ (1,)(,)0x y x y -=,即2211((01)24x y x -+=<≤(二)定义法:∵090OPC∠=,动点P 在以1(,0)2M 为圆心,O C 为直径的圆上,∴所求点的轨迹方程为2211()(01)24x y x -+=<≤(三)参数法:设动弦PQ 的方程为y kx =,由22(1)1y kxx y =⎧⎨-+=⎩ 得: 22(1)20k x x +-=,设1122(,),(,)P x y Q x y ,PQ 的中点为(,)x y ,则:122121x x x k+==+,21k y kx k==+ 消去k 得2211((01)24x y x -+=<≤例2.求过点(1,2)A ,离心率为12,且以x 轴为准线的椭圆的下方的顶点轨迹方程.解:设椭圆下方的焦点00(,)F x y ,椭圆的下方的顶点为由定义||122A F =,∴||1AF =,即点F 的轨迹方程是220(1)(2)1x y -+-=,又003,2xx y y==,∴点的P 轨迹方程为223(1)(2)12x y -+-=.例3.设椭圆方程为1422=+yx ,过点M (0,1)的直线l 交椭圆于点A 、B ,O 是坐标原点,点P 满足1()2O P O A O B =+,点N 的坐标为21,21(,当l 绕点M 旋转时,求:(1)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N P的最小值与最大值.(1)解法一:直线l 过点M (0,1)设其斜率为k ,则l 的方程为.1+=kx y 记),(11y x A 、),,(22y x B 由题设可得点A 、B 的坐标),(11y x 、),(22y x 是方程组⎪⎩⎪⎨⎧=++=14122yx kx y 的解. 将①代入②并化简得,032)4(22=-++kx x k ,所以⎪⎪⎩⎪⎪⎨⎧+=++-=+.48,42221221k y y kk x x 于是 44,4()2,2()(21222121kkk y y x x OB OA OP ++-=++=+=设点P 的坐标为),,(y x 则⎪⎪⎩⎪⎪⎨⎧+=+-=.44,422k y kk x 消去参数k 得0422=-+y y x ③当k 不存在时,A 、B 中点为坐标原点(0,0),也满足方程③,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0422=-+y y x解法二:设点P 的坐标为),(y x ,因),(11y x A 、),(22y x B 在椭圆上,所以①②,142121=+y x ④ .142222=+y x ⑤④—⑤得0)(4122212221=-+-y y x x,所以.0))((41))((21212121=+-++-y y y y x x x x当21x x ≠时,有.0)(4121212121=--⋅+++x x y y y y x x ⑥并且⎪⎪⎪⎩⎪⎪⎪⎨⎧--=-+=+=.1,2,221212121x x y y xy y y y x x x ⑦ 将⑦代入⑥并整理得 .0422=-+y y x ⑧当21x x =时,点A 、B 的坐标为(0,2)、(0,-2),这时点P 的坐标为(0,0)也满足⑧,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141)21(16122=-+y x五.课后作业: 1.抛物线xy 42=经过焦点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12-=x y()B )1(22-=x y ()C 212-=x y()D 122-=x y2.已知椭圆22194xy+=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A 和2A ,垂直于椭圆长轴的动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分别为1P 和2P ,其中1P 的纵坐标为正数,则直线11A P 与22A P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 ( )()A 22194xy+= ()B 22194yx+= ()C 22194xy-= ()D 22194yx-=3.已知抛物线)(12R m mx x y ∈-+-=的顶点为A ,那么当m 变化时,此抛物线焦点F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椭圆221204xy+=上的任意一点P 向x 轴引垂线,垂足为Q ,则线段PQ 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5.已知椭圆15922=+yx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 1、F 2,△MF 1F 2的重心G 恰为椭圆上的点,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6.如图, 7.设,x y R ∈,i j为直角坐标平面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5)a x i y j =++(5)b x i y j =-+ ,||||8a b -=,求点(,)M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7.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测点晚4s ,已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 s ;相关各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8.设双曲线2222:1x y C ab-=(0,0)a b >>的离心率为e ,右准线l 与两条渐近线交于,P Q两点,右焦点为F ,且PQF ∆为等边三角形.(1)求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的值;(2)若双曲线C 被直线y ax b =+截得的弦长为22b e a,求双曲线C 的方程;(3)设双曲线C 经过点(1,0),以F 为左焦点,l 为左准线的椭圆,其短轴的端点为B ,求BF 中点的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之动点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之动点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之动点轨迹方程:(1)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确定点的范围;(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①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0F x y =;已知动点P 到定点F(1,0)和直线3=x 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P 的轨迹方程。

②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据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

线段AB 过x 轴正半轴上一点M (m ,0))0(>m ,端点A 、B 到x 轴距离之积为2m ,以x 轴为对称轴,过A 、O 、B 三点作抛物线,则此抛物线方程为 。

③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1) 由动点P 向圆221x y +=作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APB=60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2)点M 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05=+x l :的距离小于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3) 一动圆与两圆⊙M :122=+y x 和⊙N :012822=+-+x y x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

④代入转移法:动点(,)P x y 依赖于另一动点00(,)Q x y 的变化而变化,并且00(,)Q x y 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 y 的代数式表示00,x y ,再将00,x y 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动点P 是抛物线122+=x y 上任一点,定点为)1,0(-A ,点M 分−→−PA 所成的比为2,则M 的轨迹方程为 。

⑤参数法:当动点(,)P x y 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 y 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1)AB 是圆O 的直径,且|AB|=2a ,M 为圆上一动点,作MN ⊥AB ,垂足为N ,在OM 上取点P ,使||||OP MN =,求点P 的轨迹。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教案

4. 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例4 已知抛物线y2=4x和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曲线方程.分析:因为双曲线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所以可设双曲线方ax2-4b2x+a2b2=0•••抛物线和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根据它们的对称性,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因此方程ax2-4b 2x+a2b2=0 应有等根.•••△ =1664-4Q4b2=0,即卩a2=2b.(以下由学生完成)由弦长公式得:即a2b2=4b2-a 2.(三)巩固练习用十多分钟时间作一个小测验,检查一下教学效果•练习题用一小黑板给出.1 .△ ABC-边的两个端点是B(0 , 6)和C(0 , -6),另两边斜率的2. 点P与一定点F(2 , 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 : 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3. 求抛物线y2=2px(p >0)上各点与焦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答案:义法)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四)小结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一般地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还有参数法、复数法也是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这等到讲了参数方程、复数以后再作介绍.五、布置作业1. 两定点的距离为6,点M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M的轨迹方程.2. 动点P到点F1(1 , 0)的距离比它到F2(3 , 0)的距离少2,求P点的轨迹.3. 已知圆x2+y2=4上有定点A(2 , 0),过定点A作弦AB,并延长到点P,使3|AB|=2|AB|,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作业答案:1. 以两定点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点M的轨迹方程x2+y2=4 2. v |PF2|-|PF|=2 ,且|F1F2| • P点只能在x轴上且x V 1,轨迹是一条射线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斜率之积为4,9程.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 .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 25 31 a b 0,因点一,一在椭圆上,a b2 225 9 则 4a 2 4b 22 2a b 4;10<6例2如图,在圆x 24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 PD ,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分析: 点P 在圆x 2 y 2 4上运动,由点 P 移动引起点 M 的运动,则称点 M 是点P 的伴随点,因点M 为线段 PD 的中点,则点 M 的坐标可由点P 来表示,从而能求点 M 的轨迹方程.引申: 设定点2xA 6,2 , P 是椭圆x252y1上动点,求线段 AP 中点M 的轨迹方程.9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M x, y , P x 1,y 1 :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 M为线段AP 的中点,X i y i2x 6;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2y 22..X 1 '252y11 , •••点M9x的轨迹方程为一25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A , B 的坐标分别为 5,0 , 5,0 .直线 AM ,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分析:若设点x, y ,则直线AM,BM 的斜率就可以用含 x, y 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BM 的斜率之积是4 ,因此,可以求出9x, y 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 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设点M x, y ,则 k AM-^― x 5 , k BMx 5 ;x 5x 5代入点M 的集合有4-,化简即可得点 M 的轨迹方程. 9引申:如图,设△ ABC 的两个顶点 A a,0 , B a,0,顶点C 在移动,且k AC k BC k , 且k 0,试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引申目的有两点:①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②当 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T 圆的直径T 椭圆的短轴.练习:第45页1、2、3、4、 作业:第53页2、3、k 值在变化时,线段 AB 的角求点M 的轨迹方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 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 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①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椭圆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椭圆的对称性;③先 定义圆锥曲线顶点的概念,容易得出椭圆的顶点的坐标及长轴、短轴的概念;④通过 题,探究椭圆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1.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 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x一2 0,进一步得:a xa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 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 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 短的叫做短轴;c④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0 e 1 ),a当 e1 时,c a ,,b0.; 椭圆图形越扁(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 •弓I 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 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 究点的轨迹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3) (4)大小和位置.要巳8的思考冋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y 2 b 2b y b ,即椭圆位于直线x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 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③ 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y 代y 和 x 轴和 a ,同理可得:b 所围成的矩当 e 0 时,c 0,b a 椭圆越接近于圆例4求椭圆I6x 225y 2/Tn扩展:已知椭圆血5y2 5m m 0的离心率为e—,求m的值.解法剖析:依题意,m0,m 5,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 应分类讨论: ①当焦点在x轴上,即0 m 5时,有a品 b 丽,c 75 ~m,二_—:得m 3;②当焦点在y轴上,即m例5如图,応b 岳c J m 5 , ••• J:5V m一种电影放映灯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过对对称的截口5时,有a105253BAC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F1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F2上, 由椭圆一个焦点F1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F2.已知BC F1F2,RB 2.8cm,F1F24.5c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截口BAC所在椭圆的方程.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算出a,b,c的值;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a,b,c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神舟”截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巡天飞行,其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A距地面200km,远地点B距地面350km,已知地球的半径R 6371km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的轨迹方程.例6如图,设M x, y与定点F 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I : 兰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点M的轨迹方程./ 2 2 「亠「■25匚亠2MF(x 4 y ,到直线I:x 的距离d x44分析:若设点M x, y,则则容易得点M的轨迹方程.引申:(用《几何画板》探究)若点M x, y与定点F 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c距离比是常数e aac 0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其中定点F c,0是焦点,2x —相应于F的准线;c由椭圆的对称性, 另一焦点F c,0 ,相应于F的准线l :练习:第52页1、作业:第53页4、教学反思:2、3、4、5、6、75ac4,求52a的c定直线l :类比椭圆:设参量b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几何意义.2 类比: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召b (iii )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例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F15,0 , F25,0,双曲线上一点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的关系有明显P到R , F2距离差的2x2a1 a 0,b 0 . a,b, c.补充:求下列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① 与O C :2 22 y 2内切,且过点 A 2,0 :②与O C 1 : x 2 y 12 21 和O C2 : x y 4都外切;③与O C i :2 y 9外切,且与O C 2: x 223 y 1内切.解题剖析 半径为r :这表面上看是圆与圆相切的问题, 实际上是双曲线的定义问题•具体解: 设动圆•/ O C 与O M 内切,点A 在O C 外,• MC| r /2 MA,因此有MA 2x 2 •••点 MC 2,•点M 的轨迹是以C 、 A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即M 的轨迹方程是MC i •••O M 与O c 1、O C 2 均外切,•••|MC 1| r 1, MC 2 r 2,因此有的轨迹是以C 2、C i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 M 的轨迹方程是4y••• e M MC 2MC 24x 2 3MC i 1 ,与eG 外切,且e M 与e C 2内切,•- MC j4,•点M 的轨迹是以C i 、C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MC 2r 1,因此M 的轨迹方程是例2已知A , B 两地相距800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 B 地晚2s ,且声速为340m / 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首先要判断轨迹的形状,由声学原理:由声速及 A , B 两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即可知A , B 两地与爆炸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由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扩展: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察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察点同时听 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察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察点晚 4s .已知各观察点到该中心的 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相关点均在 同一平面内)• 解法剖析:因正西、正北同时听到巨响,则巨响应发生在西北方向或东南方向,以因正东比正西晚 4s ,则巨响应在以这两个观察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 0,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B 、C 分别是西、东、北观察点,则 A 1020,0 , B 1020,0 , C 0,1020 • 设P x,y 为巨响发生点,•/ A 、C 同时听到巨响,•OP 所在直线为y x ……①,又因B 点比A 点晚4s 听到巨响声,• PB PA 4 340 1360 m •由双曲线定义知,a 680 ,2 2c 1020 ,••• b 340^5 ,••• P点在双曲线方程为X 2y2 1 x 680……②.联立680 5 340①、②求出P点坐标为P 680 ;5,680 ,'5 •即巨响在正西北方向680、、10m处.探究:如图,设A,B的坐标分别为5,0,5,0 •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4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与§ 2. 1.例3比较,有什么发现?9探究方法:若设点M x,y,则直线AM , BM的斜率就可以用含x, y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 BM的斜率之积是4,因此,可以求出x, y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9练习:第60页1、2、3、作业:第66页1、2、2 . 3.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1)根据条件,求出表示曲线的方程;(2 )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理解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渐近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和探究了解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见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得到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在本节课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地培养.①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双曲线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双曲线的对称性;③由圆锥曲线顶点的统一定义,容易得出双曲线的顶点的坐标及实轴、虚轴的概念;④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何画板》探究双曲线的渐近线问题;⑤类比椭圆通过F56的思考问题,探究双曲线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2.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提问:研究双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2①范围: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得, 1 0,进一步得:x a ,或xa .这说b a明双曲线在不等式 x a ,或x a 所表示的区域;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y 代y 和 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双曲线是以x 轴和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③ 顶点: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 的顶点.因此双曲线有两个顶点,由于双曲线的对称轴有实虚之分,焦点所在的对称轴叫做实轴, 焦点不在的对称轴叫做虚轴;c⑤ 离心率: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 e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e 1).a④渐近线:直线ybx 2x 叫做双曲线一 aa 2yb 2 1的渐近线;y 轴上的渐近线是扩展:求与双曲线x 2 162y —1共渐近线,2. 3, 3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及离心率.解法剖析 :双曲线2x16291的渐近4x .①焦点在x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2线为X 216k 2 2 y 9k 2A 2;3, 3点在双曲线上,••• k 21,无解;4②焦点在y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线2x 16k 229:2 1,―A2 3, 3点在双曲线上,• k21,因此,所求双曲线42的标准方程为y9 41,离心率e5.这个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只有一种情形有解,事实上, 3可直接设所求的双曲线的方程为2x162y一 mm R,m 0 .9(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例3求双曲线9y2 16x2 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的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引导学生用双曲线的实半轴长、虚半轴长、离心率、焦点和渐近线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或式子,但要注意焦点在例4双曲线型冷却塔的外形,半径为12m,上口半径为13m,下口半径为25m,高为55m .试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出双曲线的方程(各长度量精确到1m).是双曲线的一部分绕其虚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如图(1),它的最小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 2七七 1,算出a,b,c的值;a b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 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在 P 处堆放着刚购买的草皮,现要把这些草皮沿着道路 PA 或PB 送到呈矩形的足球场 ABCD 中去铺垫,已知|Ap 150m ,|Bp 100m,| BC| 60m , APB 60o •能否在足球场上画一条 “等距离”线,在“等距离”线的两侧的区域应该选择怎样的线路?说明理由.解题剖析:设M 为“等距离”线上任意一点,则|PA |AM点M 的轨迹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实现共同探究,教 学相长的教学活动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审美观和科学世界观,激励学生 创新.必须让学生认同和掌握: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能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直接得到双曲线 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和离心率;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 的两个原则,①充分利用图形对称性,②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熟悉:取 近似值的两个原则:①实际问题可以近似计算,也可以不近似计算,②要求近似计算的一定要按要 求进行计算,并按精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2)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MF I 1 ^2 2 .16 ,16 J X 5y ,到直线l:x 一的距离dx — 15 5分析:若设点M x, y ,则a,b,c 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PB BM ,即BM | |AM | |Ap |Bp 50 (定值),“等距离”线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上的2部分,容易“等距离”线方程为x y1 35 x 625 375025,0 y 60 .理由略.例5如图,设M x, y 与定点F 5,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15的距离的比是常数5,求4则容易得点M 的轨迹方程. 引申:《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双曲线x, y 与定点 F c,0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的距离 c比是常数0,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双曲线. 其中定点F c,02是焦点,定直线l : x —相c应于F 的准线; 另一焦点 F c,0,相应于F 的准线I : xx2力.(3)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4)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练习:第66页1、2、3、4、5 作业:第3、4、6补充:3.课题:双曲线第二定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双曲线第二定义与准线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应用。

利用定义求圆锥曲线轨迹方程优秀课件

利用定义求圆锥曲线轨迹方程优秀课件
(4)过 点 (2,0)且 与 y轴 相 切 的 圆 的迹 圆是 心什 的么 轨
抛物线
(2002年全国)
例2: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F2,P是椭圆上的
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1P到Q,使得| PQ | | PF2 |, 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 A )
(A)圆(B)椭圆(C)双曲线的一支(D)抛物线
y
Q
P
而|MP|为圆(x+ 5)2+y2=36 的半径,
∴|MP|=6,∴|QM|+|QN|=6,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小结
Hale Waihona Puke 射线椭圆一定型
双曲线 抛物线
二定位
定义法求轨迹

三定方程
四定范围
利用定义求圆锥曲 线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专题复习1
“定义法”求轨迹方 程
例1.一动圆与 O1圆 :(x3)2 y2 4外 切,同时与O圆 2 :(x3)2 y2 100 内 切 ,求 动 圆 圆 心 的 轨 迹 。
PO1 2R PO2 10R
y
PO 1 PO 2 12O1O2 6
P
O1
O2
所以,动圆心的轨迹是以
解 (1)连结 QN,由题意知:
又 M(- 5,0),N( 5,0),|MN|=2 5<6, ∴点 Q 在以 M、N 为焦点的椭圆上,
|PQ|=|QN|,|QM|+|QP|=|MP|, 且 2c=2 5,2a=6,
∴a=3,c= 5,b2=4,
∴|QM|+|QN|=|MP|,
∴点 Q 的轨迹 C 的方程为x92+y42=1.
Q
信息2 : P为MF1的中点
F2
x
M
例 3.如图,已知 N( 5,0),P 是圆 M:(x+ 5)2+y2=36(M 为圆心)

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案

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案

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圆锥曲线定义的内涵,加深对圆锥曲线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学会运用定义判断动点的轨迹并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2、在应用圆锥曲线定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用定义法解决问题时的特点,提高快速、准确、灵活的解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自我批判的思维品质,质疑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圆锥曲线定义的再认识;(2)圆锥曲线定义在解题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课前导学】1、圆锥曲线的定义(用数学符号表示)椭圆的定义 双曲线的定义 抛物线的定义2、解答下列各题(1)过点(1,0)A 且与直线l :1-=x 相切的动圆M 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2)在ABC ∆中,已知)0,1(),0,1(C A -,若sin sin 2sin A C B +=,则定点B 的轨迹方程为(3)设向量i 、j 为直角坐标系的x 轴、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向量(3)a x i y j =+⋅+⋅,(3)b x i y j =-⋅+⋅ , 若且||||2a b -=,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点(,)P x y 的轨迹方程 是(4)方程|2|21)1()1(22-+=+++y x y x 表示的曲线是 ( )A 、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不能确定【课堂学习】[例题1] 一动圆与圆1O :4)3(22=++y x 外切,同时与圆2O :100)3(22=+-y x 内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思考1] 一动圆与圆1O :4)3(22=++y x 外切,圆2O :9)3(22=+-y x 中的一个内切一个外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同时相切呢?)[思考2] 已知圆1O :4)2(22=+-y x ,动圆M 与圆1O 外切,且与y 轴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

[例题2]已知圆22:(3)100M x y ++=和点(3,0)N ,P 为圆M 上任一点,线段NP 的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MP 于Q ,当点P 在圆M 上运动时,问:点Q 的轨迹是什么?并求其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轨迹教案

圆锥曲线轨迹教案

圆锥曲线轨迹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圆锥曲线轨迹教学目标:1. 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理解圆锥曲线的轨迹与其方程之间的关系;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圆锥曲线方程绘制其轨迹;4. 掌握圆锥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PPT、白板、彩色粉笔、圆规、直尺等;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圆锥曲线轨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

2. 教师提问:“你们对圆锥曲线有什么了解?你们能列举一些圆锥曲线的例子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白板向学生讲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2. 教师解释每种圆锥曲线的数学定义和几何特征,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说明。

三、探索圆锥曲线的轨迹与方程的关系(20分钟)1.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圆锥曲线方程与其轨迹之间的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锥曲线方程中各项系数的变化对轨迹的影响,并总结出一些规律。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给定一些圆锥曲线方程,预测其轨迹的形状,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预测结果。

四、绘制圆锥曲线的轨迹(2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根据给定的圆锥曲线方程绘制其轨迹的方法。

2.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演示绘制圆锥曲线轨迹的步骤和技巧。

3. 学生根据给定的圆锥曲线方程,使用圆规、直尺等绘图工具在纸上绘制出其轨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和讨论。

五、圆锥曲线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圆锥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天文学、工程建筑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圆锥曲线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圆锥曲线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教学设计文稿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教学设计文稿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教学设计文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人教版A),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复习课)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我认为有必要再一次回到定义,熟悉“利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这一重要的解题策略.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验班的学生,这届学生的特点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强,思维敏捷,敢于在课堂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但计算能力较差,字母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 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点评,强调“双主作用”的发挥.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科学性和批判性,提高空间想象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及联想、类比、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勇于探索、发现、创新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学难点: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六、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师生互动由于这是一堂习题课, 又是实验班的理科生,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学习积极性较高,领悟能力较好,所以在教学中,我拟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谈话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合情推理来自行获取新知识。

第4讲 圆锥曲线的轨迹求法教案

第4讲  圆锥曲线的轨迹求法教案

圆锥曲线的轨迹求法求动点的轨迹所给出的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求轨迹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应理解,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即为其上动点横纵坐标y x ,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式。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代入法),参数法,几何法,交轨法和整体法。

一:直译法 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且这些几何条件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那么只需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y x ,的等式,就可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由于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其他步骤,也不需要特殊技巧,所以被称为直接法。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与点A (-1,1)关于原点O 对称,P 是动点,且直线AP 与BP 的斜率之积等于31-,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变式训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0,-1),B 点在直线3-=y 上,M 点满足//,MA ·AB =MB ·BA ,M 点的轨迹为曲线C ,求C 的方程。

2.( 湖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到点F (3,0)的距离的4倍于它到直线2=x 的距离的3倍之和记为d ,当点P 运动时,d 恒等于点P 的横坐标与18之和,求点P 的轨迹C 。

3.( 湖北)已知定点A(-1,0),F(2,0),定直线21:=x l ,不在x 轴上的动点P 与点F 的距离是它到直线l 距离的2倍,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二.定义法:若动点的轨迹符合某一轨迹(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根据定义直接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2. M (-2,0)和N(2,0)是平面上的两点,动点P 满足6=+PN PM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变式训练:1.(2011 广东理)设圆C 与两圆()()45,452222=+-=++y x y x 中的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求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

2.已知点M(-2,0),N(2,0),动点P 满足条件||PM ||PN -=22,记动点P 的轨迹为W ,求W 的方程。

圆锥曲线(求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求轨迹方程)

专题 圆锥曲线(求轨迹方程)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或F (x ,y )=0;(2)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3)代入转移法(相关点法):动点P (x ,y )依赖于另一动点Q (x 0,y 0)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 (x 0,y 0)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 ,y 的代数式表示x 0,y 0,再将x 0,y 0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1.一个区别——“轨迹方程”与“轨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和“求动点的轨迹”是不同的.前者只须求出轨迹的方程,标出变量x ,y 的范围;后者除求出方程外,还应指出方程的曲线的图形,并说明图形的形状、位置、大小等有关的数据.2.双向检验——求轨迹方程的注意点求轨迹方程,要注意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是一一对应关系,检验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方程的化简是否是同解变形;二是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考向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例1】 已知动点P (x ,y )与两定点M (-1,0),N (1,0)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常数λ(λ≠0).(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试根据λ的取值情况讨论轨迹C 的形状.【解】 (1)由题意可知,直线PM 与PN 的斜率均存在且均不为零,所以k PM ·k PN =y x +1·y x -1=λ,整理得x 2-y 2λ=1(λ≠0,x ≠±1).即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y 2λ=1(λ≠0,x ≠±1).(2)①当λ>0时,轨迹C 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除去顶点);②当-1<λ<0时,轨迹C 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③当λ=-1时,轨迹C 为以原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除去点(-1,0),(1,0).④当λ<-1时,轨迹C 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除去短轴的两个端点).【对点练习1】已知A ,B 为平面内两定点,过该平面内动点M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N .若MN →2=λAN →·NB →,其中λ为常数,则动点M 的轨迹不可能是( )A .圆B .椭圆C .抛物线D .双曲线【解析】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B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设M (x ,y ),A (-a,0),B (a,0),则N (x,0).因为MN →2=λAN →·NB →,所以y 2=λ(x +a )(a -x ),即λx 2+y 2=λa 2,当λ=1时,是圆的轨迹方程;当λ>0且λ≠1时,是椭圆的轨迹方程;当λ<0时,是双曲线的轨迹方程;当λ=0时,是直线的轨迹方程.综上,方程不表示抛物线的方程.【答案】 C图8-8- 2 图8-8- 1考向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例2】已知两个定圆O 1和O 2,它们的半径分别是1和2,且|O 1O 2|=4.动圆M 与圆O 1内切,又与圆O 2外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何种曲线.【解】 如图所示,以O 1O 2的中点O 为原点,O 1O 2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O 1O 2|=4,得O 1(-2,0),O 2(2,0).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由动圆M 与圆O 1内切,有|MO 1|=r -1;由动圆M 与圆O 2外切,有|MO 2|=r +2.∴|MO 2|-|MO 1|=3.∴点M 的轨迹是以O 1,O 2为焦点,实轴长为3的双曲线的左支.∴a =32,c =2,∴b 2=c 2-a 2=74.∴点M 的轨迹方程为4x 29-4y 27=1⎝ ⎛⎭⎪⎫x ≤-32.【对点练习2】如图8-8-1所示,已知圆A :(x +2)2+y 2=1与点B (2,0),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1)△P AB 的周长为10;(2)圆P 与圆A 外切,且过B 点(P 为动圆圆心);(3)圆P 与圆A 外切,且与直线x =1相切(P 为动圆圆心).【解】(1)根据题意,知|P A |+|PB |+|AB |=10,即|P A |+|PB |=6>4=|AB |,故P 点轨迹是椭圆,且2a =6,2c =4,即a =3,c =2,b = 5.因此其轨迹方程为x 29+y 25=1(y ≠0).(2)设圆P 的半径为r ,则|P A |=r +1,|PB |=r ,因此|P A |-|PB |=1.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 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且2a =1,2c =4,即a =12,c =2,b =152,因此其轨迹方程为4x 2-415y 2=1⎝ ⎛⎭⎪⎫x ≥12. (3)依题意,知动点P 到定点A 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x =2的距离,故其轨迹为抛物线,且开口向左,p =4. 因此其轨迹方程为y 2=-8x .考向三 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例3】如图8-8-2所示,设P 是圆x 2+y 2=25上的动点,点D 是P 在x 轴上的投影,M 为PD 上一点,且|MD |=45|PD |.(1)当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求过点(3,0)且斜率为45的直线被C 所截线段的长度.【解】(1)设M 的坐标为(x ,y ),P 的坐标为(x P ,y P ),由已知得⎩⎪⎨⎪⎧x P=x ,y P =54y . ∵P 在圆上,∴x 2+⎝ ⎛⎭⎪⎫54y 2=25,即C 的方程为x 225+y 216=1.图8-8-5(2)过点(3,0)且斜率为45的直线方程为y =45(x -3),设直线与C 的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将直线方程y =45(x -3)代入C 的方程,得x 225+(x -3)225=1,即x 2-3x -8=0.∴x 1=3-412,x 2=3+412.∴线段AB 的长度为|AB |=(x 1-x 2)2+(y 1-y 2)2=⎝ ⎛⎭⎪⎫1+1625(x 1-x 2)2=4125×41=415.【对点练习2】(2014·合肥模拟)如图8-8-5所示,以原点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1,过原点O 的射线交大圆于点P ,交小圆于点Q ,P 在y 轴上的射影为M .动点N 满足PM →=λPN →且PM →·QN→=0. (1)求点N 的轨迹方程;(2)过点A (0,3)作斜率分别为k 1,k 2的直线l 1,l 2与点N 的轨迹分别交于E ,F 两点,k 1·k 2=-9.求证:直线EF 过定点.【解】(1)由PM →=λPN →且PM →·QN →=0可知N ,P ,M 三点共线且PM ⊥QN . 过点Q 作QN ⊥PM ,垂足为N ,设N (x ,y ),∵|OP |=3,|OQ |=1,由相似可知P (3x ,y ).∵P 在圆x 2+y 2=9上,(3x )2+y 2=9,即y 29+x 2=1. 所以点N 的轨迹方程为y 29+x 2=1.(2)证明:设E (x E ,y E ),F (x F ,y F ),依题意,由⎩⎪⎨⎪⎧ y =k 1x +3,y 29+x 2=1⇒(k 21+9)x 2+6k 1x =0,① 解得x =0或x =-6k 1k 21+9. 所以x E =-6k 1k 21+9,y E =k 1⎝ ⎛⎭⎪⎫-6k 1k 21+9+3=27-3k 21k 21+9, ∴E ⎝ ⎛⎭⎪⎫-6k 1k 21+9,27-3k 21k 21+9. ∵k 1k 2=-9,∴k 2=-9k 1.用k 2=-9k 1替代①中的k 1, 同理可得F ⎝ ⎛⎭⎪⎫6k 1k 21+9,3k 21-27k 21+9. 显然E ,F 关于原点对称,∴直线EF 必过原点O .【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若M ,N 为两个定点,且|MN |=6,动点P 满足PM →·PN →=0,则P 点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 2.已知点F ⎝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A .双曲线B .椭圆C .圆D .抛物线3.(2014·天津模拟)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3,1),B (-1,3),若点C 满足OC →=λ1OA →+λ2OB →(O 为原点),其中λ1,λ2∈R ,且λ1+λ2=1,则点C 的轨迹是( )图8-8-4 A .直线 B .椭圆 C .圆 D .双曲线4.(2014·合肥模拟)如图8-8-4所示,A 是圆O 内一定点,B 是圆周上一个动点,AB 的中垂线CD 与OB 交于E ,则点E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5.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BP →=2P A →, 且OQ →·AB →=1,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A.32x 2+3y 2=1(x >0,y >0)B.32x 2-3y 2=1(x >0,y >0)C .3x 2-32y 2=1(x >0,y >0)D .3x 2+32y 2=1(x >0,y >0)6.已知动点P 在曲线2x 2-y =0上移动,则点A (0,-1)与点P 连线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A .y =2x 2B .y =8x 2C .2y =8x 2-1D .2y =8x 2+1二、填空题7.平面上有三个点A (-2,y ),B ⎝ ⎛⎭⎪⎫0,y 2,C (x ,y ),若AB →⊥BC →,则动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动圆与⊙C 1:x 2+y 2=1外切,与⊙C 2:x 2+y 2-8x +12=0内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ABC 的顶点B (0,0),C (5,0),AB 边上的中线长|CD |=3,则顶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4·佛山模拟)在△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 ⎛⎭⎪⎫-a 2,0,C ⎝ ⎛⎭⎪⎫a 2,0(a >0),且满足条件sin C -sin B =12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定点F (0,1)和直线l 1:y =-1,过定点F 与直线l 1相切的动圆的圆心为点C .(1)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2)过点F 的直线l 2交轨迹于P ,Q 两点,交直线l 1于点R ,求RP →·RQ →的最小值.12.(2011·课标全国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0,-1),B 点在直线y =-3上,M 点满足MB →∥OA →,MA →·AB →=MB →·BA →,M 点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 的方程;(2)P 为C 上的动点,l 为C 在P 点处的切线,求O 点到l 距离的最小值.13.(2013·课标全国卷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 3.(1)求圆心P 的轨迹方程;(2)若P 点到直线y =x 的距离为22,求圆P 的方程.【达标训练】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解析】∵PM →·PN →=0,∴PM ⊥PN ,∴点P 的轨迹是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2.D. 【解析】由已知:|MF |=|MB |,由抛物线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为准线的抛物线.3.A .【解析】设C (x ,y ),因为OC →=λ1OA →+λ2OB →,所以(x ,y )=λ1(3,1)+λ2(-1,3),即⎩⎨⎧ x =3λ1-λ2,y =λ1+3λ2,解得⎩⎪⎨⎪⎧ λ1=y +3x 10,λ2=3y -x 10,又λ1+λ2=1,所以y +3x 10+3y -x 10=1,即x +2y =5,所以点C 的轨迹为直线,故选A.4.B .【解析】由题意知,|EA |+|EO |=|EB |+|EO |=r (r 为圆的半径)且r >|OA |,故E 的轨迹为以O ,A 为焦点的椭圆,故选B.5.A. 【解析】设P (x ,y ),A (x A,0),B (0,y B ),则BP →=(x ,y -y B ),P A →=(x A -x ,-y ),∵BP →=2P A →,∴⎩⎨⎧ x =2(x A -x ),y -y B =-2y ,即⎩⎪⎨⎪⎧ x A =32x ,y B=3y .∴A ⎝ ⎛⎭⎪⎫32x ,0,B (0,3y ). 又Q (-x ,y ),∴OQ →=(-x ,y ),AB →=⎝ ⎛⎭⎪⎫-32x ,3y ,∴OQ →·AB →=32x 2+3y 2=1, 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32x 2+3y 2=1(x >0,y >0).6.C .【解析】设AP 中点M (x ,y ),P (x ′,y ′),则x =x ′2,y =y ′-12,∴⎩⎨⎧x ′=2x ,y ′=2y +1, 代入2x 2-y =0,得2y =8x 2-1,故选C.二、填空题7.y 2=8x 。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一、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利用动点运动的条件得到等量关系,表示为x和y的等式。

例如,已知点A(-2,0)和B(3,0),动点P(x,y)满足PA·PB=x²,
那么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

二、有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根据圆锥曲线的基本定义解题。

例如,已知圆O的方程
为x²+y²=100,点A的坐标为(-6,0),M为圆O上的任意一点,AM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点P,那么点P的轨迹方程为
25/16=(x+3)²/y²,即椭圆。

三、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当动点M随着已知方程的曲线上另一动点C(x,y)运动时,找出点M与点C之间的坐标关系式,用(x,y)表示(x,y),再将
x和y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

例如,从双曲线x²-y²=1上一点Q引直线x+y=2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设动点P的坐标为(x,y),点
Q的坐标为(x₁,y₁),则N点的坐标为(2x-x₁,2y-y₁)。

因为N
点在直线x+y=2上,所以2x-x₁+2y-y₁=2.又因为PQ垂直于直线x+y=2,所以x-y+y₁-x₁=0.将两个方程联立,得到
x₁=2x+2y-1和y₁=2x+2y-1.因为点Q在双曲线上,所以x₁²-y₁²=1.将x₁和y₁代入公式中,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式为2x²-2y²-2x+2y-1=0.
四、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
选取适当的参数,分别用参数表示动点坐标得到动点轨迹的普通方程。

利用圆锥曲线求轨迹方程课件

利用圆锥曲线求轨迹方程课件

由双曲线定义知,动圆圆心A的轨迹为B,C为焦点的 2 双曲线的一支,方程为: 2 y
x
8
1( x 1)
变式3:已知动圆A和圆C:(x-3)2+y2=1外 切,且和定直线x=-2相切,求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圆心 A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A的半径为R,则
Q y A

|AC|=R+|PC|, 动圆A和定直线x=-2相切,

B
x
8
1( x 1)
变式2:已知动圆A和圆B:(x+3)2+y2=9及
圆C:(x-3)2+y2=1都内切,求动圆圆心A的轨迹 解:设动圆A的半径为R,则 方程。
y
A
C
B
O

动圆A和圆B内切,所 以|AB|=R-|PB|, 动圆A和圆C外切,所以 |AC|=R-|CQ|, x 所以|AC|-|AB| Q =|PB|-|CQ| =3-1=2
变式1:已知动圆A和圆B:(x+3)2+y2=9及圆C: (x-3)2+y2=1都外切,求动圆圆心A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A的半径为R,则 动圆A和圆B外切,所 y 以|AB|=|PB|+R, 动圆A和圆C外切,所以 A |AC|=|CQ|+R, Q 所以|AB|- |AC| C x =|PB|-|CQ| O =3-1=2 由双曲线定义知,动圆圆心A的轨迹 为B,C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方 2 程为: 2 y
(3)求曲线的基本量(定量);
(4)写出轨迹方程(定式).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
张家口第一中学
乔玉
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求轨迹方程 例1.已知动圆A和圆B:(x+3)2+y2=81内切,并和圆 C:(x-3)2+y2=1外切,求动圆圆心A的轨迹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锥曲线定义的内涵,加深对圆锥曲线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学会运用定义判断动点的轨迹并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2、在应用圆锥曲线定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用定义法解决问题时的特点,提高快速、准确、灵活的解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自我批判的思维品质,质疑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圆锥曲线定义的再认识;(2)圆锥曲线定义在解题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课前导学】
1、圆锥曲线的定义(用数学符号表示)
椭圆的定义 双曲线的定义 抛物线的定义
2、解答下列各题
(1)过点(1,0)A 且与直线l :1-=x 相切的动圆M 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
(2)在ABC ∆中,已知)0,1(),0,1(C A -,若sin sin 2sin A C B +=,则定点B 的轨迹方程为
(3)设向量i 、j 为直角坐标系的x 轴、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向量(3)a x i y j =+⋅+⋅ ,(3)b x i y j =-⋅+⋅ , 若且||||2a b -= ,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点(,)P x y 的轨迹方程 是
(4)方程|2|21
)1()1(22-+=+++y x y x 表示的曲线是 ( )
A 、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不能确定
【课堂学习】
[例题1] 一动圆与圆1O :4)3(22=++y x 外切,同时与圆2O :100)3(2
2=+-y x 内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思考1] 一动圆与圆1O :4)3(22=++y x 外切,圆2O :9)3(22=+-y x 中的一个内切一个外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同时相切呢?)
[思考2] 已知圆1O :4)2(22=+-y x ,动圆M 与圆1O 外切,且与y 轴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

[例题2]已知圆22
:(3)100M x y ++=和点(3,0)N ,P 为圆M 上任一点,线段NP 的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MP 于Q ,当点P 在圆M 上运动时,问:点Q 的轨迹是什么?并求其轨迹方程。

[思考] 已知圆22:(3)4M x y ++=和点(3,0)N ,P 为圆M 上任一点,线段NP 的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MP 于Q ,当点P 在圆M 上运动时,问:点Q 的轨迹是什么?并求其轨迹方程。

[例题3] 已知椭圆经过点(0,7),(0,7)A B -,且以点(12,2)C 为一个焦点,求椭圆另一焦点
P 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方程。

【自主小结】
【课后练习】
[必做作业]
1、已知ABC ∆的一边BC 的长为3,周长为8,则顶点A 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2、若)0,2(-A ,)0,2(B ,且2=-MB MA ,则动点M 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思考]把2=-MB MA 换成(0)MA MB a a -=>后,情形会如何?
3、已知动点P 到直线40x +=的距离比它到点(2,0)M 的距离大2 ,则P 的轨 迹方程为
4、ABC ∆顶点为)2,0(-A ,)2,0(C ,三边长c b a ,,成等差数列,公差0<d ,求动点B 的轨迹方程。

5、一动圆与圆1O :4)3(22=++y x 外切,圆2O :9)3(22=+-y x 同时相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选做作业]
1、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P 是侧面1BC 内一动点,若P 到直线BC 与直线11D C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A. 直线
B. 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2、已知12,F F 分别是双曲线22
2136x y b
-=的左、右焦点,P 为双曲线上一点,过112F F PF ∠作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H,则点H 的轨迹为 (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圆
D. 抛物线
3、 如图,某村在P 处有一堆肥,今要把此堆肥料沿道路PA 或PB 矩形的一块田ABCD 中去,已知PA=100米,PB=150米,BC=60米, 060=∠APB 。

能否在田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的点沿道 路PA 送肥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PB 送肥较近?如果能,请说出这条
界线是什么曲线?并求出它的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