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牛顿为了解释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轨道为何是椭圆而非圆形,提出了。

A.能量守恒定律 B.角动量守恒定律 C.动量守恒定律 D.冲量守恒定律2、在力学中,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下描述的是力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是。

A. 力的合成可看作两个力矢量的代数和B.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应是共线的C.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等效替代的关系D. 力的合成依赖于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力和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B. 力和加速度方向相同,与质量成反比C. 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D. 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再除以一个常数(动量)4.在真空中,光的速度是一个恒定值,约为:A. 240,000 km/sB. 299,792,458 m/sC. 108,000 km/sD. 1,000,000 km/s5、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什么现象?A、反射B、折射C、全反射D、衍射6、在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物理实验中的误差?A、忽视误差,重点关注实验结果B、完全消除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绝对准确C、分析误差来源,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必追求消除所有误差D、不进行实验,避免误差产生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经过3s时间速度达到一定值,再继续运动,经过同等的时间其速度得到加倍。

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gB. 2gC. 3gD. g/38、在做初中物理实验中,你可能需要测量一个小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

以下哪种工具最适合测量小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A. 刻度尺B. 秒表C. 传感器D. 测力仪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请简述“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并解释如何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有效地向学生讲授这一概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B.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C.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它的速度大小一定改变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只要其中一个方面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A选项: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但如果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也会改变。

例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变,因此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但如果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也会改变。

例如,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方向不变,但大小在增加,因此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都意味着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运动状态是由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的。

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可能只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速度大小并未改变。

例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物体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这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____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

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逐渐添加砝码,但他最后觉得需要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这是因为他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答案:右;小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原理。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要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这是天平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光速不變原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光速在真空中的值为 3 × 10⁸ m/s,不随光的频率和波长而改变。

B.光速是所有物体都不能超过的速度极限。

C.光速在不均匀介质中是恒定的。

D.光速是时空的最基本的物理常量。

2、下列关于量子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子能量是连续的。

B.电子的能级是连续的。

C.电子的自旋是量子化的。

D.原子核的半径是量子化的。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牛顿力学三个基本定律?A. 惯性定律B. 加速度定律C.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D. 运动合成与分解定律4、物理学中用于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是什么?A. 向心力B. 向心加速度C. 向心运动D. 向心距离5、在演示过程中,观察到水发生了温度稳定现象,此现象表明:A. 水的吸收热量B. 水的释放热量C. 水的蒸发D. 水的凝固6、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改变容积,气体温度不变,则气体压强也不变B. 改变温度,气体压强不变,则气体体积变大C. 改变温度,气体压强不变,则加气体分子个数D. 改变气体分子个数,气体压强不变,则气体体积变大7、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逐渐停下来C.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需要力D. 物体的运动状态无需力就能改变8、关于光的传播和反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光线沿直线传播,当遇到反射面时发生反射B. 光在反射过程中遵循“光路可逆”原则C.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0,000公里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的极限值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题题目:简述牛顿第二定律,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一规律。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2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 A、V B、V 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

(A)V A=V B>V C(B)V A=V B<V C(C)V A<V B<V C(D)V A>V B>V C4 一个92238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82206Pb原子核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 )。

(A)6次(B)10次(C)22次(D)32次5 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R),固定一点电荷+q,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处的电势为( )。

6 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两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水平。

则为( )。

7 如图6所示,纸平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相切于O点,半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长为2R的导体杆OA绕过O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t=0时,OA恰好位于两半圆的公切线上。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

学知识,杆中的电动势在右边磁场区域,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进入左边区域后,方向变为负向,电动势 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可知C正确,故选C。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5/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8、【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选修1—1模块涉及电磁现象和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等内容。A选项
任务:
(1)简述玻意耳定律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完成“气体的等温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 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24分)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正确。
二、计算题
9、【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
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丁同学:可地球不会没有引力呀! 李老师:我们可以假设呀!讨论物理问题是可以假设的,不要在课堂捣乱,其他同学还有什 么意见吗? (同学们纷纷翻开物理教材看了起来。课堂很安静) 李老师:大家还有问题吗? (没有同学回应)
李老师:看来大家已经把初中学的物理知识还给你们的老师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在初中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知道 了吗?下面大家看看书上的实验.
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 因素对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7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学表达式。

B、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但未进行数学推导。

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但他并不了解这些定律背后的物理原因。

D、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他认为光速是绝对不变的。

2、以下关于物理学中“惯性”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D、在地球表面,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它们的惯性都相同。

3、关于简谐运动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谐运动的能量在平衡位置时达到最大,在端点位置时为零。

B. 简谐运动的能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C. 简谐运动的能量在平衡位置时为零,在端点位置时达到最大。

D. 简谐运动的能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但具体规律不确定。

4、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当它到达斜面底端时,它的速度取决于:A. 斜面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

B. 斜面的角度和物体的质量。

C. 斜面的高度和摩擦系数。

D. 斜面的高度,但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5、在下列关于物理量单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1kg等于2斤B. 1N等于1kg·m/s²C. 1Pa等于1kg/m/s²D. 1Hz等于1V/s6、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B. 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C.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应将两个力分别用两条线段表示,并将它们的交点作为力的作用点D.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数据误差大的原因可能是测量质量的工具不够准确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A. 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D、负点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的电势能
【答案】D 【解析】由静电感应可知,金属板MN带负电荷,负电荷在C、E两点的场强水平向左,但点电荷在C、E两点的电场方向不 同.故这两点合场强的方向不同,故选项A错误:点电荷和感应电荷在B点场强相加,方向水平向左,在D点的场强相减,水平 向右,故B点场强大于D点场强,选项B错误;由于点电荷左侧MN的电势为0,点电荷右侧无限远电势为0,左侧电势下降较 快。故B点电势较低,选项C错误;B点电势较低,负点电荷在B点电势能较大,故选项D正确。
6、在研究衍射时,可按光源和所研究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将衍射分为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两类,其中不是菲涅耳衍 射的是( )。 A、光源和所考察的点到障碍物为有限远 B、光源和所考察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为无限远 C、光源到障碍物有限远,所考查点到障碍物无限远 D、光源到障碍物无限远,所考查点到障碍物有限远
【答案】
【解析】(I)错误是小球在与地面的碰撞过程中会有机械能损失,故补偿的能量中应包含这部分损失,该学生的计算结果偏小。
原因可能是学生对物理过程没有分析清楚.忽略了与地面接触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正确解法是要使小球回到原高度,可提高它
下降的高度.即要使小球回到H (2)师:大家看下小球的运动过程是什么?
【答案】B
【解析】菲涅尔衍射的特点是光源和接收屏或其中之一与衍射屏的距离为有限远。
7、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环上套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和B。A、B之间用一长为/2R的轻杆相连。 开始时A在圆环的最高点,现将A、B静止释放,则( )。 A、B球从开始运动至到达圆环最低点的过程中.杆对B球所做的总功不为零 B、A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时.速度为零 C、B球可以运动到圆环的最高点
教师:很好,这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 问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2015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2015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2015年上半年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总题数:8,分数:40.00)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l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 √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解析:太阳光折射后形成的七种单色光折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紫光、蓝光、青光、绿光、黄光、橙光、红光,图中a、b、c、d四条光线偏折程度逐渐减小,折射率逐渐减小,B选项正确。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A、VB、V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

A.VA=VB>VCB.VA=VB<VCC.VA<VB<VCD.VA>VB>VC解析:截图20160811150605.jpgA.6次√B.10次C.22次D.32次解析:5. 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A.0解析:解析:球壳不接地时,内层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q(不均匀分布,因为内部电场线疏密不均匀),QQ截图20160811151048.jpg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两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两者的高度差为ι0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ι/2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水平。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下列哪个选项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A.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B. 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两者相互配合C. 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D. 教师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是知识的复制品2、题干:关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B.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C.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但可以忽略教师的认识规律D.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的教学规律,但可以忽略学生的教学规律3、在以下哪个选项中,描述了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B. 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严格控制课堂纪律C. 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D. 追求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4、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思考?A. 提问要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问题B. 提问要频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C. 提问后立即给出答案,以免学生思考D. 提问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5、关于简谐振动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振动能量在平衡位置时最大,在最大位移处最小。

B. 振动能量在平衡位置时最小,在最大位移处最大。

C. 振动能量在整个振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D. 振动能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无规律可循。

6、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n),则光线进入水中后的速度为:A.(c/n),其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B.(c⋅n),其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c),与介质无关。

D. 不确定,因为还需要知道水的具体类型。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C. 力的单位是牛顿(N)D. 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8、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B. 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磁场C. 磁场变化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D. 磁场变化在绝缘材料中产生感应电流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在物理学中,简谐运动是一种常见的周期性运动形式。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在时间t内移动了距离s。

如果将作用力加倍,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将是原来的多少倍?A. 1/2B. 1C. 2D. 42、两个点电荷+Q和-Q相距r放置,它们之间产生的电场线数量如何变化?A. 随着r的增大而增加B. 随着r的增大而减少C. 不随r的变化而变化D. 先随r的增大而减少,后随r的增大而增加3、题目:在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一定发生折射D、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速度一定改变4、题目:在下列关于浮力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成正比B、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密度成正比C、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D、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受到的压强成正比5、对于一个封闭系统的理想气体,当气体温度升高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的压强必定增加D、气体的体积必定增加6、在使用欧姆定律进行电工计算时,对于一个理想导体而言,其电阻R、电流I 和电压V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R = I / VB、V = I / RC、I = R / VD、I = V / R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采用“近似苏格拉底”的方式启迪思维,以下不属于该方式特征的是()A. 逐步引导,帮助学生思考B. 放任学生自由发挥,不打断学生的思路C.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D. 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8、在讲授“机构能的转化”这一课时,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下哪种教学媒体运用不当?()A. 教师播放了一段机构能量转化的动画视频B. 教师展示了机构能量转化的动态演算过程C. 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将机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D. 教师布置了与机构能量转化相关的课堂练习题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解释牛顿第三定律,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015年上教师资格证高级物理真题答案

2015年上教师资格证高级物理真题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

解析:弹簧振子的频率1f T ==,若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可将物块的质量变为原来的14或者劲度系数k 变为原来的4倍。

根据弹簧长度与劲度系数k 成反比的关系,长度应变为原来的14,可知D 项正确。

2.【答案】B 。

解析:太阳光折射后形成的七种单色光折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紫光、蓝光、青光、绿光、黄光、橙光、红光,图中a 、b 、c 、d 四条光线偏折程度逐渐减小,折射率逐渐减小,B 选项正确。

3.【答案】D 。

解析:过理想气体的A 点和B 点,分别做它们的等容变化的p-t 图,可以看出过A 点的直线斜率小,p T 小,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C T=可知V A >V B 。

B 到C 变化过程,温度相等,压强增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V B >V C ,所以V A >V B >V C 。

4.【答案】A 。

解析:一个23892U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 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238﹣206)÷4=8次,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2×8﹣(92﹣82)=6次,选项A 正确。

5.【答案】D 。

解析:球壳不接地时,内层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q (不均匀分布,因为内部电场线疏密不均匀),外层带+q 电荷。

接入地后,球壳外层感应的正电荷消失,球壳内层电荷为﹣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04q Rπε-;球内部的点电荷+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04q dπε,根据叠加原理,总电势为011()4qd Rπε-。

故选D 。

6.【答案】B 。

解析:对绳子上的结点P进行受力分析:平衡后设N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几何关系得sin α=。

据平衡条件和三角函数关系得21sin N m F F m α==,所以122m m =,故答案为B 。

7.【答案】C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给出的图片中,需要判断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越大,放入该点的磁铁受力越大B. 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小,则放入该点的磁铁转动角速度越大C. 由于磁感线在空间依次排列,所以相邻磁感线的密度在空间是越来越小D. 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在任何点上都和磁场力的方向相同2、下列哪个物理量属于标量?A. 力B. 速度C. 加速度D. 功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运动,加速度恒定为(a),经过时间(t)后,其位移(s)为下列哪一项?A.(s=at)at2)B.(s=12C.(s=at2)at)D.(s=124、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遵循什么定律?A. 库仑定律B. 安培定律C. 欧姆定律D.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题干:在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特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D、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不发生改变6、题干:关于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的单位是焦耳(J)B、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C、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D、力的单位是牛顿/秒(N/s)7、在演示单缝衍射实验时,为了使中央衍射条纹宽度加倍,以下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增加单缝的宽度B、减少单缝到屏幕的距离C、使用波长更长的光源D、增加单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8、一个物体沿直线加速运动,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为v(t) = at + b,a为非零常数,则该物体的加速度a(t)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A、随时间均匀增加B、随时间保持恒定C、随时间均匀减小D、随时间周期性变化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物理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对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作用。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 1 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A .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 .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 .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 .弹簧长度减去 3/4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 2 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 、b 、c 、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 .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 .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 .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 .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了 A→B→C 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 p-t 图如图 3 所示。

气体在 A 、B 、C 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 V A 、V B 、V C 。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A .V A =VB >VC C .V A <V B <V CB .V A =V B <VCD .V A >V B >V C4.一个 238 U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 206 Pb 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次数为( ) 9282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l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A.6次C.22次B.10次D.32次5.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R),固定一点电荷+q,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处的电势为()。

A.0B.q 4πεdC.q-4πεRD.q4πε11(-)d R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两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2015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2015年)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5.如图4所示,在以0为圆心,a 径力R 的虚线H 内有垂直纸而向里的均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多组关系为B=B0+kt(k 为常数),在磁场外有一以D 为圆心,半径为2R 的半圆形导线,则该半圆形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A.0B.kπR2C.22R k D.2kπR2【答案】C。

6.—物体在几个力同时作用下运动,其位移为)(48SI k j i r +-=∆,其中一个分为)(146SI k j i F -+=,则该分力在此过程中做的功为()A.36JB.48JC.56JD.60J 【答案】A。

7.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推,其定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5所示,有一半径为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己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半径为()A.rB.1.5rC.2rD.2.5r【答案】C。

8.“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物理规律”。

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试验)》提出的一项具体课程目标,它属于三维目标中的哪个维度?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科学探究【答案】B。

 二、计算20分9.质量为m 的跳水运动员从10m 高的跳台跳下,当他离开跳台时的均速度为重,在水中所受浮力与其自身所受重力正好抵消,所受阻力大小为BV2,B 为比例系数,不考虑身高,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的加速度g=10m/s。

(1)求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率V1(6分)(2)若其入水后里面下沉,以入水点为坐标拟点,里面向下建立X 轴,求下沉速率V 与卜降深度X 的关系(14分)【参考答案】(1)跳水运动员从跳台到水面的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v 12=2gh 得v1=210m/s。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 在物理学中,关于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参考系是绝对静止的B. 参考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C.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D.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2.[2] 关于动能定理,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动能定理中的力是合外力B. 动能定理中的功是外力做的功C.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D. 动能定理中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做的功3、题目: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B.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且恒为零D. 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不变4、题目:下列哪个不是电磁波谱中的基本类型?A. 无线电波B. 可见光C. X射线D. 中微子5、质点的运动描述在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下哪项关于质点的描述是正确的?A、质点是经验的假想物理模型,它不占空间,只有位置和质量。

B、质点是实体的,有形状和大小,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C、质点是在实际物理研究中,为了简化模型,忽略物体形状和大小的理想化物体。

D、质点的存在可以证明物体是否遵守牛顿的运动定律。

6、在物理学习中,通常将质点在一个恒定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描述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即F=ma。

下列哪个物理量可以描述运动状态的变化?A、加速度B、速度C、位移D、力7、“数字、”式题号提问:高速铁路的轨道为什么要采用无砟轨道(无孔轨道)而非传统的有砟轨道(有孔轨道)?A. 无砟轨道能够承受更高的列车速度B. 无砟轨道减少了轨道维护工作C. 无砟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轨道变形与磨损D. 无砟轨道有助于提高铁路的减震性能8、“数字、”式题号提问: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A. 闭合电路必须在磁场中运动B. 非闭合电路必须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C. 闭合电路的面积必须随时间变化D.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必须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型:简答题题目内容:请简述波的机械相干性的概念,并解释其对干涉现象的影响。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 A、V B、V 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A.V A=V B>V C B.V A=V B<V CC.V A<V B<V C D.V A>V B>V C4.一个23892U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 原子核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 )。

A .6 次 B .10 次 C .22 次D .32 次5.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 处(d <R ),固定一点电荷+q ,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 处的电势为( )。

A .0B .04q d πεC .04qR πε-D .011()4qd Rπε- 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 和N 分别钉有两铁钉,M 和N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 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 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 1的重物,在绳上距M 点2l的P 点系上一质量为m 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 段正好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 A、V B、V 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A.V A=V B>V C B.V A=V B<V CC.V A<V B<V C D.V A>V B>V C4.一个23892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原子核发生 衰变的次数为()。

A .6 次B .10 次C .22 次D .32 次5.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 处(d <R ),固定一点电荷+q ,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 处的电势为( )。

A .0B .04q dπεC .04q Rπε-D .011()4qd Rπε- 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 和N 分别钉有两铁钉,M 和N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 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 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 1的重物,在绳上距M 点2l的P 点系上一质量为m 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 段正好水平。

则12m m 为( )。

A .5B .52C .2D .27.如图6所示,纸平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 的半圆相切于O 点,半圆形区域内分別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长为2R 的导体杆OA 绕过O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t =0时,OA 恰好位于两半圆的公切线上。

若选取从O 指向A 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正方向,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ε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8.《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组成,有必修和选修模块,其中选修1-1模块物理学科知识的主体为( )。

A .电磁学B .热学C .力学D .光学二、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20分)9.如图7所示,在半径=0.10 m 的区域内有均匀分布的磁场B ,其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若该磁场B 的大小以dBdt=10 T/s 的匀速率增加。

(1)求半径r=0.04 m 的导体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及P 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

(10分)(2)已知图8中的3πθ=,oa =ob =0.04 m ,求等腰梯形导线框abcd 中的感应电动势,并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10分)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0题20分,第11题30分,共5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0.案例: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带电粒子,其带电量为q ,以初速度v 0从A 点竖直向上射入真空中的匀强电场中。

若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粒子通过电场中的B 点时,速率02B v v =,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试求A 、B 两点的电势差。

解:带电粒子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只有电场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2201122AB B qU mv mv =-,又02B v v =代入得:232ABmv U q= 答:A 、B 两点的电势差为2032AB mv U q=。

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10分)(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0分)11.案例:李老师在进行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教学时,将踢足球的图片投影到了屏幕上(如图9)。

李老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大家看屏幕上踢球的图片,你们能用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踢球前、后足球的运动状态,并得出物理结论吗?(同学们相互交流了起来)甲同学:踢球前足球不动,踢球后足球就飞了起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乙同学:足球被踢就会飞起来,不被踢就不会动,飞起来的足球不一会就会掉下来不动了。

李老师:乙同学,那你能得出什么物理结论呢?乙同学:物体不受力就不会动。

丙同学:老师,足球在空中飞起来那段,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足球还在运动,说明不受力的作用时,物体就会不停地运动下去。

丁同学:不对,球在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才会运动下去,最后掉下来不动的。

李老师:丁同学分析得很好,球会掉下来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现在我们不讨论引力的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不讨论引力的作用,球会怎样运动呢?丁同学:可地球不会没有引力呀!李老师:我们可以假设呀!讨论物理问题是可以假设的,不要在课堂捣乱,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吗?(同学们纷纷翻开物理教材看了起来,课堂很安静)李老师:大家还有问题吗?(没有同学回应)李老师:看来大家已经把初中学的物理知识还给你们的老师了。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在初中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吗?下面大家看看书上的实验。

问题:(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

(15分)(2)针对该课堂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

(15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2题12分,第13题28分,共40分)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图示为某高中物理教材“库仑定律”一节的“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演示实验。

演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

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1.2-1中P1、P2、P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

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

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因素对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任务:(1)说明教材所述“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的实验设计意图。

(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8分)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气体实验定律”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知道理想气体模型。

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理解气体压强和气体实验定律。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节中关于“探究气体等温变化规律”内容如下:实验:如图8.1-1,注射器下端的开口有橡胶塞,它和柱塞一起把一段空气柱封闭在玻璃管中。

这段空气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实验过程中它的质量不会变化。

实验中如果空气柱体积的变化不太快,它的温度大致等于环境温度,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1.实验数据的收集空气柱的压强p可以从仪器上方的指针读出,空气柱的长度乙可以在玻璃管侧面的刻度尺上读出,空气柱的长度L与横截面积S的乘积就是它的体积V。

用手把活塞向下压或向上拉,读出体积与压强的几组数据。

2.实验数据处理很容易发现,空气柱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空气柱的压强是否跟体积成反比呢?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检验这个猜想。

以压强p为纵坐标,以体积倒数1V为横坐标,把以上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如果图象中的各点位于过原点的同一条直线上,就说明压强跟体积的倒数成正比,即压强的确与体积成反比。

如果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再尝试其他关系。

任务:(1)简述玻意耳定律的内容。

(4分)(2)根据材料完成“气体的等温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

(24分) 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

解析:弹簧振子的频率112kf T mπ==,若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可将物块的质量变为原来的14或者劲度系数k 变为原来的4倍。

根据弹簧长度与劲度系数k 成反比的关系,长度应变为原来的14,可知D 项正确。

2.【答案】B 。

解析:太阳光折射后形成的七种单色光折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紫光、蓝光、青光、绿光、黄光、橙光、红光,图中a 、b 、c 、d 四条光线偏折程度逐渐减小,折射率逐渐减小,B 选项正确。

3.【答案】D 。

解析:过理想气体的A 点和B 点,分别做它们的等容变化的p-t 图,可以看出过A 点的直线斜率小,p T 小,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C T=可知V A >V B 。

B 到C 变化过程,温度相等,压强增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V B >V C ,所以V A >V B >V C 。

4.【答案】A 。

解析:一个23892U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 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238﹣206)÷4=8次,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2×8﹣(92﹣82)=6次,选项A 正确。

5.【答案】D 。

解析:球壳不接地时,内层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q (不均匀分布,因为内部电场线疏密不均匀),外层带+q 电荷。

接入地后,球壳外层感应的正电荷消失,球壳内层电荷为﹣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04q Rπε-;球内部的点电荷+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04q dπε,根据叠加原理,总电势为011()4qd Rπε-。

故选D 。

6.【答案】B 。

解析:对绳子上的结点P 进行受力分析:平衡后设N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几何关系得sin 5α=。

据平衡条件和三角函数关系得21sin N m F F m α==,所以125m m =,故答案为B 。

7.【答案】C 。

解析:根据右手定则,开始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正,因此排除B 、D ,设经过时间t 导体杆转过的角度为α,则t αω=,导体有效切割长度为2sin L R t ω=。

由212E BL ω=可知,222sin ,R E BR t B ωωω=、、不变。

根据数学知识,杆中的电动势在右边磁场区域,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进入左边区域后,方向变为负向,电动势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可知C 正确,故选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