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针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金针传奇
南王北胡二金针
北京城也有以金针治病而声名显赫者。
上世纪30~40年代,北平有两位以金针治病的针灸大师并称于世,这就是“南王北胡”,“南王”叫王乐亭(1895.10.18~1984.2.25),“北胡”叫胡荫培(1913.3.19~1987.3.16)。
只因王乐亭当时家住南城宣武门外达智桥附近,属北平城的南边,而胡荫培家祖业位于东四十二条22号(现74号院),位置偏北,所以才有了“南王北胡”的由来。
与黄石屏的纯金针具不同,“南王北胡”的针用九成黄金一成黄铜的合金煅制而成,用现在的话说属独有专利。
但在针的形制上,南王善以“六寸金针”治疗瘰疬病,所用针具较粗且长。
而北胡用的针具则较纤细,称为“毫发金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还要从他们居住的地方说起。
“南王”王乐亭所住之地位于北平城南,当时居住多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
由于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都很差,许多人营养不良,身体衰弱,又没有传染病的知识,所以患瘰疬(淋巴结核)的人很多。
王乐亭使用的6寸金针较粗,对淋巴结核有特殊疗效,因此“用六寸金针治疗淋巴结核”成为王乐亭毕生行医治病的代表作。
而“北胡”胡荫培所住之地在城北,那时的北城居民富裕者居多,胡氏又属大宅门医馆挂牌行
医,所接待的多为达官显贵及他们的家眷之人。
这些人辇行鼎食,养尊处优,很少患传染病或外科病,多是内科或妇科病。
而且他(她)们也很娇气怕疼,因此胡荫培就用比较纤细的金针为他们治病。
这样看来,是因人用针,因病用针造成了南王北胡不同的用针风格。
说起二人的行医经历,王乐亭幼时在京东某农村拜塾师乔书阁老师学习。
乔之祖父为清代当地的典狱官,曾得一南方“犯人”的祖传秘法,即用六寸银针透刺双侧曲池至臂臑穴治疗淋巴结核。
然此秘法在乔氏家族传了三代却未曾有人用过。
时值乔氏在京某首饰楼工作的亲友返里省亲,患颈淋巴结核已数年之久,屡治未效,曾向乔氏吐诉其病患之苦。
乔氏遂嘱其亲友立即返京打制六寸银针一对,并把祖传的针灸秘法悉心口授给对医学一无所知的王乐亭,并由他用六寸银针为患者治病,扎过几次之后,竟奏奇效。
患者为答谢乔氏师徒,就将一对银针送给他们。
王乐亭就这样以“六寸银针治淋巴结核”的秘方,在京东乡里四方试用,治愈不少患者。
王氏来京后又拜京城针灸名医陈肃卿为师,继续钻研针灸医术。
后来将“银针”改为“金针”,则是受京城另一位针灸医师孙祥麟的影响。
王乐亭读古医书时便已知道“以金造针更佳”,但他始终没有见到金针在临床中使用。
而孙氏使用的针具全部为金制。
受孙医师的启发,王乐亭也到金店打制了一套金针,1929年开业行医后便使用金针,为四方民众医治
疾苦。
6寸金针较粗,对淋巴结核有特殊疗效,王乐亭常用它们为患者治病。
时人称之为“金针王乐亭”。
如果说“南王”当初迈入医门属偶然得道,那么“北胡”却是缘于家传。
胡荫培的祖父胡子卿和父亲胡鉴衡两代都是杏林之人。
胡鉴衡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为同门弟子,早年拜在施的舅父李可亭门下学医。
中医世家的背景使胡荫培年幼即跟从父亲学习针灸医术,后又在施今墨先生门下深造,成为施先生的三大弟子之一。
胡氏擅长内,妇,儿科杂症,治疗时多使用自制的“毫发金针”,此针长及寸半,用24K纯金加钢制成,柔软而有韧性。
胡氏治病也有绝招,金针治疗瘿症即是一绝。
瘿症就是现代医学的“甲状腺肿大”,金针治疗有消肿散结的奇效。
他的女婿钮韵铎回忆他曾经为一位妇女治疗甲状腺肿大,只见他将细如毫发的金针轻轻刺入患者的肿大腺体,行“雀啄”手法,捣刺十数次,遂即拔出,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治疗。
患者并不感到疼痛,只是觉得局部胀胀的。
此法隔日施治一次,针治5次后,肿胀的腺体便开始缩小,不到20次,患者颈部的肿胀就完全消失了。
一针见效的治疗案例,在胡氏行医生涯中也不少见。
如治疗梅核气(一种咽部作堵的病症):他在患者的手掌心扎上一针,边行针,边吩咐患者憋上一口气,再配合做吞咽的动作,十几分钟后,患者会感觉咽喉中堵着的气,逐渐消散了,取针后神清气爽,立刻见效。
那时,不仅是北平城里人,就是华北、西北乃至南方诸省的不少患者,都知道京城有王胡两位针灸高手,慕名求医者甚众。
金针的薪火传承
王、胡两位大师原籍都是河北,且私交甚笃,解放前二人就时常一起品茶聊天,切磋针术。
新中国成立后,王乐亭被聘到了北京市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这叫成了公家人。
他不仅每天应诊,还带徒弟,传道授业,在中医院他先后带了4个徒弟,其中一个关门弟子叫钮韵铎,钮韵铎勤奋好学,颇有悟性,深得王乐亭喜爱。
而胡荫培解放后也成了公家人,到了积水潭医院,任针灸科主任。
胡荫培有3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叫胡益萍,与钮韵铎年纪相仿。
因于两位大师的亲密关系,王乐亭当了回月下老人,让自己最年轻的弟子钮韵铎做了胡家的“上门女婿”,由此,“南王北胡”的精湛医术就被钮韵铎自然而然地传承下来了,这不能不说又是一段传奇。
钮韵铎是北京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也有50
余年的历史了。
当初跟王乐亭学习时,他就将恩师的学术思想和精湛技法记录下来,反复琢磨,用心体会。
还帮助王乐亭整理学术经验。
可以说是完整地继承了王乐亭的衣钵。
他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小儿脑瘫、中风偏瘫、脑外伤后遗症,特别是治疗外伤性截瘫成绩突出。
他所领导的“截瘫病医疗组”
曾被树为全国22个中西医结合的先进典型之一。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的治瘫经验就已在全国推广,影响很大。
钮韵铎退休后,还在为金针的传承大事忙碌,他觉得不能辜负了两位大师的嘱托,更重要的是要让金针学术思想和技艺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贡献,使之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
在他和其他弟子的不懈努力下,2005年1月,从事金针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学术团体“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成立了。
以后又建立了“国医之家”门诊部,在这里聚集了金针的后人和一批立志传承金针学术思想和技艺的针灸人。
如今用金针为人医病的是他们的“后来人”。
其中钮韵铎的儿子钮雪松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
从自己的外高祖清代郎中胡子卿老先生算起,70后的钮雪松已经是自家医术的第五代传人。
他不仅自幼目睹外祖父胡荫培为人针灸把脉,长大后又师承于自己的父亲钮韵铎教授,对“王胡金针”的精到之处领会尤深,称得起是一位地道的“京城中医世家大夫”。
对于“传承”二字,这位“青中医”有着自己独到的感悟:“传承并不是学会几手针灸‘绝活儿’那么简单,既要全身心地去感悟传统医学的脉息,又要充分意识到医术也需随时代的演变而‘与时俱进’。
后人对于祖辈医道的传承,核心还是医德吧。
”
“小钮大夫”似乎更像自己的外祖父胡荫培,他擅长用针药结合的医术治疗妇科病。
钮雪松的另一强项是治疗由内分泌
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由于病人太多,他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治疗小组,由一群三十岁上下的中医后生组成。
钮大夫自己一周有六天要扎在诊室里,最多时一天要诊治百余患者,加上前来扎针的,诊室要接待近千号病人。
一位患者家属形容:钮大夫走路如风“飘来飘去”(意思是速度急快),扎针时也是轻快如飞。
钮大夫解释说,就诊病人太多,他必须要精神高度集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掌握患者病况,准确对症开方,安排针灸治疗。
这些年,不管寒冬盛夏,早晨7:30,钮大夫准时出现在诊室里,常常是晚上9点左右归家。
饭后小憩,便又要上网解答患者的疑问。
在金针传承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对两位金针大师学术经验
的总结。
在金针后人的努力下,1984年第一部金针专著《金针王乐亭》出版问世,因其内容翔实,临床可操作强,颇受广大针灸学者的欢迎。
10年后,《金针再传》出版。
2010
年1月,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受北京针灸学会委托。
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编写了《毫发金针胡荫培》和《金针大师王乐亭》两部学术专著。
梳理了北京金针学派发展脉络,揭示了金针治病的特殊疗效,为针灸学术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今天,金针传人正在为完成金针大师的遗愿,为针灸事业的发展默默耕耘着。
两位大师如果有知,定会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