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点清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数学考点清单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数学考点,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填空题总结
选择填空知识分布较为广泛,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偏向知识的综合运用,题型、分值及其难易程度如下:
1、集合与简易逻辑题型较简单,高考一般会出一道小题分值5分左右。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有关抽象函数的问题较难,一般出现在选择或是填空的压轴部分,而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考察一般也以小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10分左右。
3、立体几何中的三视图和线面位置关系,难度中等,约占5分。
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该专题重点考查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单独考查。题型较简单,约占分值5分。
5、算法初步与框图,该专题主要考察流程框图,较简单,约占分值5分。
6、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该专题考查三角函数的五组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解三角形的知识,内容较简单,所占分值约5分。
7、平面向量,该专题主要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的坐标运算,题目简单,所占分值5分。
8、数列,该专题考查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综合应用。题目简单,约占5分。
9、不等式,该专题重点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均值不等式、线性规划以及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难度中等,所占分值约5分。
10、计数原理,该专题考查排列、组合以及二项式定理。理科还会结合着概率来出题,较简单,所占分值约5分。
11、概率与统计,该专题考查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题目较简单,分值5分。
12、圆锥曲线与方程,该专题考查圆锥曲线的基本性质、直线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难度中等,约占5分。
13、定积分和微积分中值定理,仅限理科考生,题较简单,约占5分。
14、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该专题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简单,所占分值约5分。
15、几何证明选讲,该专题对文科不考查,对于理科重点考察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较简单,所占分值5分。
16、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该专题对文科不考查,对于理科重点考查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常考圆的极坐标方程,较简单,所占分值5分。
二、高考备考复习注意事项
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数学组资深教师张振老师希望同学们
能结合以上总结进行复习整理,针对每个模块的题型及其侧重点合理安排时间,张振老师最后提醒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对常规题型的复习,保持熟练度。
2、注重审题,切记要认真读题,最好一个一个条件进行翻译,把每
个题目条件落实到位。
3、多总结,每次出错时要认真进行反思,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4、养成做套卷的习惯,主要以近3年模拟题为主,熟知各模块的侧重点,把控好做题节奏。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高考数学
考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