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C及其控制策略
TCSC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影响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TCSC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影响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高压输电线路使用愈加广泛,但输电线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雷击、短路、地震等等,这些因素容易导致系统损坏。
在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中,继电保护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而TCSC(无功补偿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因其具有很好的功率控制特性,在实际的输电线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TCSC对输电线路保护影响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在TCSC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采用PSCAD/EMTDC 软件建立输电线路仿真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TCSC,对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进行分析。
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2. TCSC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策略3. 继电保护在传统输电线路中的应用4. TCSC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影响分析5. 停电后系统的恢复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 PSCAD/EMTDC 软件建立输电线路仿真模型,并在其上进行仿真实验。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 TCSC 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特点,从而进一步探讨解决方案。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 TCSC 对继电保护的具体影响,对于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可以借鉴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完善系统保护机制,避免因受到 TCSC 影响导致的线路故障等问题的出现,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结论本文在建立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 TCSC 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影响特点,并探讨了解决方案,能够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控串补的特性分析与应用建模仿真
可控串补的特性分析与应用建模仿真可控串补(TCSC)是一种电力系统的可控补偿装置,主要用于调节输电线路的电压和降低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
在本文中,将对TCSC的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应用建模仿真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首先,TCSC的特点如下:1.可调节电抗:TCSC能够通过调节其串联电抗来对电力系统的电压进行控制。
当系统电压过高时,可以增加串联电抗以降低电压;当系统电压过低时,可以减小串联电抗以提高电压。
2.实时响应:TCSC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能够在微秒级别内对电力系统的电压进行调节,从而有效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可调节补偿容量:TCSC能够根据系统需求来调整补偿容量,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和无功功率的控制。
4.灵活性和可靠性:TCSC具有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不同电力系统的需求,并且能够快速地进行故障响应和恢复。
其次,TCSC在应用建模仿真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TCSC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中,通过调节系统的电压和补偿容量,来改变系统的动态响应,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电力系统电压控制:TCSC可以用于调节电力系统的电压,使得系统的电压处于稳定的工作范围内,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功率损失控制:TCSC可以通过调整电力系统的电压和功率因数来减小线路的功率损失,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
4.系统故障响应:TCSC可以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地响应,并通过调节电压和补偿容量,来进行故障恢复和系统重建。
最后,TCSC在应用建模仿真中的研究可以通过建立电力系统模型,以及积极的控制策略来实现。
这些模型和控制策略可以通过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模仿真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TCSC的特性和应用,并为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有益的指导。
综上所述,对于可控串补(TCSC)的特性分析与应用建模仿真,可以通过对其可调节电抗、实时响应、可调节补偿容量、灵活性和可靠性等特点的分析,来深入了解其特性和应用。
可控硅控串联电容补偿器(TCSC)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研究报告
可控硅控串联电容补偿器(TCSC)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研究报告摘要可控串联电容器(TCSC)补偿装置是在常规串联补偿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电力装置。
由于采用晶闸管快速控制,其基频等值阻抗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调节,既可以呈现容性电抗,也可以呈现感性电抗。
TCSC的出现为电网运行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除了具有常规串联补偿技术的优点之外,TCSC可以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阻尼功率振荡控制、SSR抑制以及动态潮流控制等。
TCSC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灵活以及容易实现的器件。
正因为TCSC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工业中较早投入应用。
本文将通过简单介绍TCSC装置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讨论TCSC装置的阻抗调节特性,以及考虑装置额定运行参数约束时TCSC装置的工作特性,从而归纳出TCSC装置的控制模式。
其中,TCSC 作为一项高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电力系统调节技术,在现代电网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推广,口前全世界有多个TCSC工程在投人运行。
本文还将针对TCSC装置在现代电网中的工程应用做出简要介绍,为从事TCSC的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字: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器;结构原理;工作特性;控制模式;工程应用1 绪论可控串联补偿技术是在常规固定串联补偿技术的基础上为适应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早期的可控串联补偿器采用机械开关投切串联电容器(Mechanically Switched Series Capacitor,简称MSSC)来实现,它采用分段投切方式改变对线路阻抗的补偿程度。
由于机械开关动作速度较慢,因此,这种补偿装置只主要用于电网潮流控制。
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出现了利用晶闸管控制的串联补偿技术,包括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简称TCSC)和晶闸管投切串联电容补偿器(Thyristor Switched Series Capacitor,简称TSSC)。
基于最优变目标策略的TCSC与励磁系统协调控制
基于最优变目标策略的TCSC与励磁系统协调控制徐大鹏;李兴源;洪潮;杨煜【期刊名称】《电网技术》【年(卷),期】2008(32)21【摘要】发电机励磁系统以及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器(thyristor-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TCSC)对远距离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基于最优变目标控制(optimal variable aim control,OVAC)理论,提出了TCSC与励磁系统协调控制的方法。
首先针对含有TCS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建立了状态空间方程;然后利用最优变目标控制理论推导出了TCSC与励磁系统的协调控制规律;最后利用算例进行了仿真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提高了系统阻尼,有效地抑制了系统的功率振荡,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
【总页数】5页(P13-16)【关键词】电力系统;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补偿器(TCSC);励磁系统;最优变目标控制(OVAC)【作者】徐大鹏;李兴源;洪潮;杨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65;中国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1【相关文献】1.基于无源性的发电机励磁和TCSC协调控制 [J], 翁利国2.TCSC与发电机励磁的分散线性最优协调控制 [J], 王永;宋家骅;彭成君3.基于Hamilton能量函数的发电机励磁与TCSC协调控制 [J], 石访;王杰4.基于最优变目标控制策略的SSSC与励磁系统协调控制 [J], 孟令剑;边相阳;袁帅5.基于最优变目标策略的励磁系统与SVC协调控制 [J], 邹强;李兴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CSC非线性自校正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研究
离高压输 电线路 中可起到灵活调节系统潮 流, 提高系统暂态稳 定极限 , 增强系统阻尼 , 消除次 同步谐振等作用 。 前 国内外对 目 TS C C的作用和控制策略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 。文献[和文献[ 1 】 2 ] 将精确反馈线性化方法应用于 T S 控制 , CC 但对具体 的线性控 制策略未加探讨 。 本文首先 阐述 了微 分几何方 法和最小方差控制 的基本原 理 ,然后提 出 了含 T S C C系统 的非线性 自校正 自 适应 控制策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月
广 西轻工 业
G A X O R A F L G T I DU T Y U NG IJ U N L O I H N S R (总第 9 期 ) 8
第 1 期
T S C C非线性 自校正 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研究
f=Az z +Bv () 3
研究尚处 于发展 阶段 , 如何将成熟的线性控制系统理论应用于 非线性系统受到广泛关 注。
可控 串补 ( c c) T s 是一种重要 的 F C S装置 , AT 加装在长距
Ic yz =
多输人多输出系统状态反馈精 确线 性化可参考文献[ 3 ]
22 最小 方 差 控 制 、
Ih) y ( =x
X =1 。d ., ., q 01T= 0D 6 。 d . X 02X =1 X " .. l ., = 0 2 2 = J 5
P =15 , = . 0 .8V。 10 。
TS C C参数 :=  ̄ , L4 Q。并 假设 系统 运行 点变化 时 c 19t x = . 1 F 5
对于实际 的非 线性系统 ( )如 果 x 是一 个平 衡点, 且 2, 。 并 在 x 处有相对阶 n 则存在 x 的一个邻 域 V 并有 反馈控制 。 , 。 ,
可控串补(TCSC)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动模实验研究
L  ̄ n ,S N n MA u Z U Z e.u, H a .u I Ke u U Yig, Y e, O h ny Z AOJ ng o,NI i i U Ln
第3 卷 第2 8 0期 21 年 1 1 0 0 0月 6日
电 力 系统 保 护 与 控 制
P we y t m r t c i n a dCo to o r se P o e t n n r l S o
Vll3 02O 0 -8 N . 0 c.1 .2 0 t 6 01
3 SaeGrdo h n e h oo yColg , Jn n2 0 0 , C ia . tt i fC iaT c n lg l e ia 5 0 2 e hn )
Ab t a t Ba e n t e d n m i s sr c: s d o h y a c i lt n d v c fT C, a s t fmo e s th n o t l tae r p s d T ed n mi mu a i e ie o CS o e d — wi i g c n r rt g i p o o e . h y a c o c o s y s
a d n mal e it n e i e i l ihc n b n f er aia i n o mo es th n . a s f o c d s n h o i ai n o c re tn d i gs l r ssa c s ra wh c a e e t h e l t f n i t z o d wi i g Byme n f r e y c r n z t f u r n c o o i t y itrb a c t el ec re t h d wi h n o c p ct emo et p s a ei lme t d E p r n a s l h r o r n h wi t i u r n ,t emo es t i g f m a a i v d By a sC b s hh n c r i o n mp e n e . x e i me t l e u t r s s o t a ep o o e o to tae y c n ma et es t h n r c s se n o s s e e y a cp ro ma c . h w t h r p s d c n r l r t g a k wi ig p o e s a t r d p s e s t r n mi e f r n e h t s h c f a b t d
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CMAC和PID复合策略
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CMAC和PID复合策略
朱永胜;王克文;董燕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07(023)031
【摘要】TCSC 的阻抗控制是实现TCSC其他控制功能的基础.为更好地实现TCSC对命令阻抗的响应,采用了一种新型阻抗控制策略--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erebella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与PID复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被控对象的逆动态模型,同时保证系统能有效地抑制扰动,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两区域四机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朱永胜;王克文;董燕
【作者单位】480002,河南,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480002,河南,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450007,河南,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14.3
【相关文献】
1.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方法 [J], 陈达;赵建国;李可军;高洪霞
2.基于HCMAC与PID复合控制的倒立摆控制系统 [J], 李龙;蒋念平;王伟
3.液驱多维力加载系统的CMAC-PID复合控制 [J], 赵劲松; 王春发; 杨涛; 徐嘉祥; 马志雷; 赵子宁
4.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免疫反馈PID控制方法 [J], 李可军;赵建国;靳晓凌
5.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积分投切式PID控制方法 [J], 闫冬;赵建国;武守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控串补(TCSC)的分析与研究
为 了 解 决 电力 系 统 存 在 的 以上 问题 , 出 了可 控 串 联 提 补 偿 ( h r tr o told S re C mp n ain, T y i o C n rl eis o e s t s e o 即 TC C)电 容 器 ,可 控 串 联 补 偿 电 容 器 是 灵 活 交 流 输 电 系 S
制 ,可 使 TC C 置 快 速 而 平 滑 地 调 节 串 接 在 输 电 线 路 中 S 装 的 有 效 容 抗 值 ,从 而 达 到提 高 系 统 传 输 能 力 ,灵 活 控 制 系 统 潮 流 ,改 善 系统 暂 态 稳 定 性 等 目的 。基 于 TC C的 多 种 S
控 制 功 能 及 良 好 的 工 业 效 益 , 它 成 为最 早 实 现 工 业 应 用 使
可控 串 ( CS )的分析 与研究 用背景
一
二 、可控 串 ̄. C C 的结构 ( S) T
( 可控 串补 ( C C 的结 构特 点 一) T S )
一
般 来说 ,电力系统 的安 全稳 定运 行 受到 多种 因素
的 影 响 , 要 包 括 静 态 稳 定 、动 态 稳 定 、暂 态 稳 定 、电 压 主 稳 定 和 热 稳 定 极 限 的 限 制 , 上 述 影 响 因 素 中 前 四 种 因 素 在 是 限 制 电 网输 送 能 力 的 主 要 因素 。因此 在 实 际 的 电 网运 行 中 , 过 采 取 一 系 列 措 施 在 增 大 电 网输 送 能 力 的 同时 还 必 通 须 保 持 系 统 的 安 全 稳 定 运 行 。目前 常 用 的 一 些 措 施 主 要 包括 串 联 电容 、 联 电 容 、并 联 电抗 以 及 同 步 调 相 机 等 设 并 备 ,这 些 设 备 在 改 善 系 统 运 行 条 件 、提 高 电力 系统 的 稳 定 性 、增 强 电网 输 电能 力 等 方 面起 到 了 一 定 的 作 用 。但 这 些 设备 都 是 采 用 机 械 式 控 制 方 式 ,在实 际 应 用 中有 很 大 的 局 限性 : ()控 制 速 度 慢 , 本 上 只 能 在 静 态 情 况 下 控 制 系 1 基
TCSC阻抗控制方式的研究
中使用 PD环节修正每 次反 馈的误差 ,得到触发延迟 时间的修正 I 量, 再送到底层控 制与锁存 的触发延迟时 间相 加 , 然后用这个 总延 常规 P I D控制, 作为一种传统的控制方法以其计算量小、 实时 迟时间去触发晶闸管 。这就避免了每次修正后都去查表求触发角 , 性好、 易于实现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 当建立其控制对象的 从而提高了底层 响应速度[ 3 1 。 精确数学模型时, 只要正确设定参数 K 、I K ,I PK 和 D PD控制器便可 2 C C模糊 PD阻抗控制方式 .T S 2 I 实现其功能。 在控制系统中, 最常用的控制规律为PD控制。 I I PD控 良好的 PD控制效果 , 以己知被 控对 象的精确数学模 型为前 I 是 制系统原理框图, 如图4 所示。 系统由PD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I 提 的。当被控对象 的数学模型未知时 ,I PD控制 的调试将会有很 大 采用常规 PD环节修正每次阻抗反馈的误差 , I 得到命令阻抗的 的难度 , 而模糊控制不存 在这一 问题 。 正是 由于模糊控制 , 主要是模 修正量 , 然后通过查表求得该修正量所对应的触发角, 从而去触发 仿人 的控制 经验 , 而不是依赖 于控制对象 的模 型 , 因此模糊理论是 晶闸管导通的方式, 造成了底层控制的频繁查表( 根据命令阻抗和 触发角的对照表查表触发) ,实时性不好。图 5 是一种较为实用的 解决这一 问题 的有效途径。 TS C C模糊 PD阻抗控制器 ,就是运用模糊数学 的基本理论和 I TS CC阻抗闭环控制方法的原理框图, 采用触发角校正控制方法, 而 如 )将规则 的条件 、 操作用模糊集 表示 , 运用模糊推理 , 不是常规的阻抗误差反馈修正命令阻抗的方式。 每次接到新的命令 方 法( 图 6 , 实 现对 P I D参数的最佳调整 , 从而使得 T S C C能够稳定运行在命令 阻抗时 , 由底层控制查表求 得触发角 , 然后转换 为电压或 电流 同步 阻抗下 , 并能够快速地响应阻抗阶跃命令 。
TCSC技术
关键技术之一。
输电线路中采用串补技术,可以利用串联电容器的容性阻抗补偿部分输电线的感性阻抗,实现优化电网潮流分配、改善无功平衡、降低系统网损、增加输送能力、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的目的;采用串补技术还可以减少线路架设和输电走廊的占用,节省一次投资,提高电网建设经济性,保护环境,有利于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可控串补通过控制晶闸管阀的触发角实现对串补等效阻抗的动态控制,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和次同步谐振。
可控串补的采用,为电玩潮流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增强了电力系统的可控性,也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与常规串补相比,可控串补具有以下优点和系统应用领域:(1)稳态潮流控制。
可根据系统运行条件(线路开断、发电出力分布调整等)调整可控串补补偿度,改善潮流分配和输电回路上的电压分布,从而达到降低网损、消除潮流迂回、防止过负荷、提高输送能力的目的。
(2)系统稳定控制。
通过控制晶闸管阀的触发角,利用电容器的短时过负荷能力,一般可控串补等效阻抗可在其基本容抗值的1~3倍之间动态调整,时间常数约为30~100ms。
与常规串补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输电能力。
利用可控串补还可以阻尼系统功率振荡,增强系统动态稳定性;常用于抑制互联电网或地区电网的低频振荡(0.2~2.0Hz)。
(3)抑制次同步谐振,提高补偿度。
次同步谐振是电网和汽轮发电机轴系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它的发生将严重损坏汽轮发电机的轴系,其主要起因是线路串联电容和线路电感之间的电气振荡与轴系机械振荡的相互作用并为开关操作、短路故障等所引起。
可控串补可以通过一定的触发控制策略一直系统中的次同步分量,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串补度而无发生SSR的风险。
(4)在故障期间,通过晶闸管阀旁路可降低通过串补装置的短路电流和过电压保护MOV 的能量定值。
随着我国750kV和1000kV电网的发展,串补和可控串补技术将向更大容量、更高电压发展。
第五章晶闸管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
基本原理
� � � � � 或者写作 定义 TCSC 支路的自然角频率 则 TCSC 自然角频率与电网工频之比为 易知 ,从而 考虑到
� 借用关于TCR的分析结论来简单介绍 TCSC 通过控制触发延迟角α 来达到调节串联补 偿阻抗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TCR 支路的阻抗值由触发延迟角α 决定,即 控制α的改变, TCSC 的阻抗 值发生变化,从而调节 ;
基本原理
TCSC 的单相电路结构
基本原理
� 由前面分析可知, TCR 的基波电抗值是触发延迟角α 的连续函数,因此 TCSC 的稳态基波阻抗可看作是由 一个不变的容性阻抗 和一个可变的感性阻抗 并联 组成的,即 TCSC 的基波阻抗为(感性为正) :
� 其中 为TCSC承受电压的基波分量有效值,I 为 线路电流(假设为纯正弦波)的有效值, 分电容和电感的阻抗值,一般
TCSC的电路分析
� (5) ,晶闸管关断,TCR 支路退出,只有串联电容支路 “串入”传输 线,其电压按照下式变化 � 其中 � 而 TCR 支路电流为
TCSC的电路分析
� 上述对于一个工频周期 TCSC 的5 个工作 阶段的分析,对于 TCSC 的稳态和暂态过 程都适用。
稳态基波阻抗模型
� 当处于稳态工作时,TCSC 在正负半波采用对 称控制,电容电压和 TCR 支路电流为工频周 期信号,即 � 且 � 进而,通过一定的计算,可以解得:
TCSC的电路分析
TCSC的电路分析
� 同理,TCR 支路电流是两个频率分别为电 源频率(工频)ω和自然频率ω0 =kω的 正(余)弦波之和, �在 , 与电容电压 符号相反,在 时刻, 下降或上升为 0,导通的晶闸管自然关断, TCR 支路退出, 称为晶闸管的后半波导通 角,它由以下方程组决定:
TCSC非线性自校正控制策略的研究
第 3 3卷 第 5期 2006年 10 月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Vo . 3. 13 No. 5 Oc .2 0 0 6 t
J u n l f u a i ri ( au a S i cs o ra o n nUnv s y N t rl c n e ) H e t e
通 过控 制扰 动 后 系统 发 电机 的功 角摇摆 曲线来进 行 自动 校正 . 真表 明 : 种控 制 器 对 系统 仿 这
发 电机 摇摆 具 有 良好 的 阻尼作 用 , 不但 能快 速调 节容 抗 、 改善 系统 的稳 定 性 , 且 具 有 较 强 并
的 自适应性 和 鲁棒 性 . 关键 词 : 可控 串补 ;非线 性控 制 ;自校 正 自适应 控 制 ; 小方 差 最 中图分 类 号 : TM7 2 1 文 献标 识码 C nrl dS r sC mpn ao( C C ytm i i ub n e ls o o . b t tTh y io t l i a s o oe e e o e strT S )ss e w t ds r a csi ac s f n h t s a n
1 e r s s e , Th s p p r am e t t e i f e c s o h it r a c s o h i a y tm n i a e i d a h n l n e f t e d s u b n e n t e TCS y t m y a c p ro — u C s se d n mi e f r ma c s a d p e e t d a n w i d o o to lrf rTC C b s d o h i e e t l e me r lo i m n n . n e , n r s n e e k n f n r l o S a e n t e d f r n i o ty ag rt c e f ag h a d mi i ma v ra c h o y I a in e t e r .Th o to lrc n d tc u o a ial er a t fe t f h it r a c s a d e m p n ec n r l a e e t t m t l t e l i ef c e d su b n e . n o e . e a c y h me o t s t i o to l g t eg n r t ra g e i l t n r v d t a h sc n r l r h d g o a p n o y t m a ei v a c n r l n h e e a o n l .S mu a i s p o e h tt i o to l a o d d m i g f r s se t i o e g n r t ra g e I a e u a e i me i tl h p d n eo h r n m i in l e n r a e t e d m p n ft e e e a o n l , tc n r g l t m d a ey t e i e a c ft e ta s s o i ,i c e s h a i g o h m s n p we y tm ,i r v h tb l y,a d h sg o d p a i t n o u t e s o rs s e mp o e t es a i t i n a o d a a t b l y a d r b sn s . i
TCS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TCS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负荷的增加,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输电过程中,由于线路本身的电容和电阻,以及线路周围的电磁环境等因素,电力系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现象,其中包括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振荡通常是指由于功率系统发生失稳、故障、调整等原因而导致的低频振荡,频率通常在0.1至1赫范围内。
这种振荡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威胁,有时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塌,因此研究次同步振荡的抑制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为了解决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特殊的变流器控制器,如TCSC(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控制器。
TCSC控制器可以通过改变系列电容器的电容值来改变电阻值,从而调节线路的阻抗,进而控制无功功率的流动。
通过调节TCSC控制器的工作参数,可以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发生,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TCSC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对TCSC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表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其对次同步振荡的抑制作用。
2. TCSC控制器的参数设计基于电力系统的特性和需求,选用适合的TCSC控制器参数,使其在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3. TCSC控制器的实验验证采用模拟电力系统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不同参数设置的实验,证明TCSC控制器在抑制次同步振荡方面的有效性,并进一步优化其参数设计。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通过采用TCSC控制器抑制次同步振荡,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线路的损耗和故障的发生。
2. 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TCSC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控制器,其研究与应用可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3. 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TCSC控制器是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研究,可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柔性交流输电TCSC与SSSC技术对比
柔性交流输电TCSC与SSSC技术对比1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简介FACTS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电力专家 Narain.G.Hingorani 博士(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在1986年提出的,它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产生和发展,是综合电力电子器件、微处理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而形成的用于控制交流输电的新技术。
“柔性”很显然是相对与“刚性”而言的。
常规“刚性”控制是依赖机械型或机电型装置和设备,有级的、缓慢的、非智能的、低限的调节;而“柔性”主要依靠电力电子型装置和设备,连续的、快速的、微机控制的、调节范围较大的调节。
“柔性”比“刚性”的控制作用更精确、更有效、鲁棒性更好。
FACTS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输电网络潮流方向的控制能力和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较大范围的控制潮流、保证输电线路输送容量接近热稳定极限、在控制区域内可以传输更多的功率,减少发电机的热备用、依靠限制短路电流和设备故障的影响以防止线路串级跳闸、阻尼电力系统震荡,提高系统稳定性。
FACTS家族很大,按原理、性能、与系统结合方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国外学者按各种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分为控制功率、改进暂态稳定、改进电压稳定三个大类;我国学者按动态潮流控制的物理特性以及接入系统的方式考虑分为并联补偿、串联补偿、网络耦合、电压注入、功率转移等;日本学者按FACTS控制器功能分为减少线路阻抗、电压控制、功率控制、功率和电压控制、相角控制、快速回路断开六种;其他还有发电型、输电型、供电型、并联型、串联型、串并联混合型。
并联型FACTS最早出现,代表性的有SVC ( Static Var Compensator ) 、TCBR( Thyristor Controlled Breaking Resistor) 、STATCOM(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串联型FACTS 出现较晚 ,代表性的有TCSC( 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SSSC(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NGH-SSR Damper。
TCSC的原理与应用实例
TCSC 的原理与应用实例一、TCSC 的基本原理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 TCSC )应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利用对晶闸管阀的触发控制,来实现对串联补偿电抗的平滑调节和动态响应的控制,使整个输电线的参数成为动态可调的,实现了对线路补偿度的灵活调节,使得系统的静态、暂态和动态性能得改善。
下图为TCSC 的单相电路结构图。
TCSC 的单相电路结构上图中,基本TCSC 的单相结构由电容器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 )并联组成,其中晶闸管用SW 表示。
TCR 支路的阻抗值由触发延迟角α决定,控制α的改变,晶闸管控制感抗X L 的值发生变化,从而调节TCSC 的阻抗X TCSC 。
当α=0时,TCR 的阻抗取得最小值X L ,由于X L <X C ,TCSC 的阻抗程感性, 且感性阻抗为C L TCSC C LX X X 0=X X -() 当α从0 逐渐增大,在达到并联谐振点之前,X L 逐渐增大,从而使得TCSC 的感性阻抗逐渐增大。
并联谐振点对应于方程X C −X L =0在α∈[0,1800]区间的解,设为αr , 对应于TCSC 的阻抗为无穷大;为防止TCSC 产生并联谐振,在感性控制区要求α不得超过某一数值αLlim , 即α≤αLlim <αr ,或者说感性控制区的触发延迟角α∈[0, αLlim ]。
当α=1800时,TCR 的阻抗取得最大值无穷大,相当于TCR 支路断开,TCSC 的阻抗仅为串联容性产生的阻抗,为−X C (容性)。
当α从1800逐渐减小,在达到并联谐振点之前,X L 逐渐减小,从而使得TCSC容性阻抗逐渐增大。
为防止TCSC产生谐振,在容性控制区要求α不得小于某一数值αClim,即αr<αClim<α,或者说容性控制区的触发延迟角α [αClim,1800]。
TCSC通过适当控制TCR支路的触发延迟角,可以获得可变的串联阻抗,且感性阻抗的可控范围为[X TCSC(0), X TCSC(αLlim)],容性阻抗的可控范围为[−X TCSC(αClim), −X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SC的控制策略张帆HVDC&FACTS GROUP12/21/2003主要内容TCSC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TCSC的控制我的工作Part ⅠTCSC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基本结构:固定的串补电容C上并联一个由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L右图是稳态分析用的TCSC模型,TCSC通过控制晶闸管触发角α,改变流过电抗器的电流值,从而改变TCSC的单元结构图TCSC的阻抗值,其稳态基波阻抗与晶闸管触发角α的关系如式所示:Part Ⅰ其中,为导通角,πβββπββ)tan tan ()1(cos )(42sin 2)(2222---++--=k k k X X X X X X X X L C CL C CC TCSCLC r X X k ==ωωLCr 1=ωβαπβ-=Part Ⅰ与触发角的关系曲线如下:阻抗XTCSC理论上,TCSC的容性电抗调节范围可以从串补电容C本身的容抗直到无穷大,感性电抗调节范围大致为可控硅控制电抗器L本身的电抗到无穷大。
但实际上,由于受晶闸管、C和L上所能承受的电流和电压的限制以及TCSC控制器性能及电力系统对TCSC电抗变化灵敏程度的限制,使得TCSC阻抗调节范围大大的缩小了。
Part ⅠTCSC 的基本工作模式晶闸管截止。
此时,TCSC 等同于固定串联补偿。
晶闸管旁路。
此时,VT 1、VT 2全导通,线路电流大部分通过L ,整个TCSC 呈现小电抗特性。
容性微调模式。
此时,VT 1、VT 2的导通角较小,整个TCSC 的阻抗呈现大于C 本身容抗的容性电抗特性。
TCSC 通常都是运行在容性微调模式 感性微调模式。
此时,VT 1、VT 2的导通角较大,整个TCSC 的阻抗呈现感性电抗特性Part ⅡTCSC的控制由于TCSC可以快速改变其本身的阻抗值,TCSC 可以主要用来进行潮流控制、阻尼功率振荡以及消除次同步谐振等等。
对应TCSC的不同控制功能,在控制装置的设计中可采用分层控制。
每层控制具有不同的输入量、响应时间、完成不同的控制目的。
Part ⅡTCSC 的分层控制系统操作命令上层控制主要用于电力系统控制,根据系统要系统状态命令求提供系统控制命令,如潮流控制,暂态稳定控制、增加功率摇摆阻尼等当地电路量中层控制即阻抗控制,根据系统控制的要求及自身状态给出阻抗控制命令;I a,b,c 底层控制主要任务是实现晶闸管的触发控制V TCSC上层控制(电力系统控制)中层控制(阻抗控制)底层控制(晶闸管触发控制)TCSC 模块开环控制开环控制,即恒阻抗控制,是TCSC控制中最基本的类型,主要用来潮流控制。
控制器的结构如图示XmaxX refXdesXTCSCXmin∑TCSCsT11闭环控制潮流控制器CC(Constant Current)控制器CP(Constant Power)控制器改进的功率控制器Power Oscillation Damping(POD)控制器潮流控制器闭环的潮流控制器就是一个PI 控制器,结构如图所示。
P refX ref P lin +X lin++X max X minm sT +11s sK K P I +Part ⅡConstant-Current(CC)Control典型的CC控制器模型如图示Part ⅡPart Ⅱ 运行方式选择器:保护TCSC。
在短路期间,当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V)中的电流超过它的极限时,TCSC切换到bypass-thyristor方式或thyristor-swiched reactor(TSR)方式下。
这种模式下,晶闸管全导通,以减少TCSC的电压和电流,从而减少MOV的电压。
故障清除期间,执行”等待模式”;当将电容重新切入回路时,产生的一个直流电压偏移在这个等待模式下放电。
为了提高一定振荡模式的阻尼,比如次同步振荡,引入一个线电流的微分反馈环节,如图示。
有关文献已经证明了,这个优化了的电流控制器能够成功的阻尼线路串联补偿所有等级的次同步振荡。
Constant-Power(CP)Control典型的恒功率控制器如图示。
Part Ⅱ如果作为慢控制器来阻尼功率振荡或次同步振荡,功率控制器通常是有效的。
要增加控制器的速度,就要减小功率控制器的时间常数Tp ,但这会牺牲对振荡的响应。
通常,Tp 取100ms。
但是,保持TCSC功率控制器的慢速控制对电力系统来说是有害的,因为它延长了系统故障后的恢复时间。
因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功率控制器Part ⅡPart Ⅱ 改进的功率控制它结合了CC控制器和CP控制器的优点,由两个控制回路组成——一个快速的内部的电流回路和一个慢速的外部的功率控制回路。
功率控制器为电流控制器提供电流参考信号。
这样一个结构的控制器既能对系统故障产生快速的响应,又能提供机电振荡所需的慢速响应。
Power-Oscillation Damping(POD) Control K g ∑X mzxX minm sT +11w w sT sT +12111sT sT ++4311sT sT ++X 0X orderPOD 控制器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输入控制器的组成:时间常数为T m的测量环节时间常数为T w的washout stage(冲失环节)它消除线路有功功率的平均分量;抽取输入信号的振荡分量。
可变的增益K g由TCSC引起的线路有功变化量是TCSC电抗变化和线路电流(或负荷)的函数。
因此,若TCSC以恒增益运行,TCSC在重负荷下能有效的阻尼功率振荡,而在低负荷下有效性降低。
为了在大范围的线路负荷下保持同样的阻尼效果,增益采取以下方案K GLK GK GFI NL IN I NF 211av sT I(P )IN KG图中,I (P )是POD 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将其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时间常数为T av2,其要足够大,以免与功率振荡的频率相互作用),得到输入IN ;对应线路潮流的较低值I NL ,则取得一个较高的增益K GL ;而对应一个较高的线路负荷I NF ,就提供一个较低的增益K GF 。
其他中间的潮流IN 按照插入法取得增益KG 。
Part ⅡPart Ⅱ 时间常数为T1-T4的两个超前滞后环节:这两个环节是使输出信号与输入之间产生一个期望的相移,这里我们期望的相移是-90度。
注意:TCSC的主回路是有限制的,因此POD的动态控制动作必须保持在TCSC的可控范围内,以确保在功率振荡期间电抗的动态影响有效。
为了POD的动态控制动作不会超过TCSC的可控范围,超前滞后环节配有non-windup limiter。
这些限制能够确保超前-滞后滤波器的输出在系统暂态期间不会产生直流偏移,且不会引起TCSC电抗在主回路可控范围一侧饱和。
但这就产生一个比较大的矛盾:在大功率振荡和POD增益较高时,这个限制就抑制了几乎每个周期的POD的输出信号,从而导致超前-滞后产生的相移的损耗,使TCSC阻尼功率振荡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了。
限幅环节在输出电抗前加了一个限幅环节。
X min 对应于固定电容的容抗值,而X max (t)由下式决定:当当其中,V max 是TCSC 的最大连续电压;X l 是在限制环节前TCSC 容抗的输出量。
minmax 3)(X t X =max 2)(V t I X line l ≤)(2)(max max t I V t X line=max 2)(V t I X line l >Part ⅡPart Ⅲ我的工作以IEEE SSO 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为算例对象,将原系统中的固定串补电容以TCSC 代之,设TCSC 的主电路特征参数,利用PSCAD/EMTD 程序,首先建立TCSC 单元结构模型,再以CC 、C P 以及POD 控制器为例,建立这三种控制器的模型,选择适当的控制参数,根据复转矩系数法进行时域仿真,比较不同控制器对SSR 的作用效果。
2==LC X X k分析方法及步骤根据复转矩系数法,对确定的运行工作点,系统进入稳态运行后,在发电机的转子上施加一串频率成整数倍的小值脉动转矩 施加脉动转矩后,直到系统再次进入稳态,截取脉动转矩1个公共周期上的发电机电磁转矩T e 和发电机角频率w 。
将这两个量进行Fourier 分解,可得到不同频率下的最后求出阻尼转矩系数)cos(0λλλϕλω+=∆∑t T T m e T ∙∆)/Re()(∙∙∆∆=ωλe D T K ∙∆ω底层控制的设计也就是设计晶闸管的触发控制。
以线电流为同步信号,利用PLL锁相回路产生一个与线电流同步的信号,输送到脉冲发生器里,产生所需的脉冲。
同步参考信号的产生如右图所示相应的波形Part Ⅲ相应的波形Part Ⅲ脉冲信号的产生Part Ⅲ现在遇到的问题:系统加上TCSC后,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和电磁转矩不是稳定的,而是有不可忽略的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