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程设计-双通道计数器
DY2000双通道计数器

6位数码管显示*
适配NPN、TTL电平、无源触点
缺省为220VAC供电
24VDC供电
缺省为不带串行通讯接口
RS232串行通讯接口
RS485串行通讯接口(带隔离)
Modbus协议
* 6位显示只有(160×80×115) mm外形尺寸
*特殊要求请于厂家联系
三、DY2000双通道加减计数器接线图:
DY2000双通道加减计数器
一、主要特点:
1.双通道独立加减计数。
2.继电器工作方式,N、C、R工作模式自由设定。
3.输入频率;0.1—2khz。
4.4位或6位双排LED显示
5.显示小数点与比率独立设定。
6.继电器输出延时0.1~99.9S。
7.带12V,120mA附助电源
8.Modbus (RTU)通讯协议
二、DY2000双通道加减计数器型谱:
型谱
说明
大延牌智能型仪表
2
SMT+开关电源(AC:85V~265V 50/60Hz)
1
宽×高×深:(160×80×115) mm
2
(80×160×115) mm
6
(96×48×112) mm
8
(48×96×112) mm
(96×96×112) mm
双通道加减计数器
双通道数字电压表课程设计

双通道数字电压表课程设计————————————————————————————————作者:————————————————————————————————日期:《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系别: 计算机与电子系专业班级:电子0801学生姓名:独孤求胜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时间:2011 年6 月27 日——2011 年7 月8 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计算机与电子系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2)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3)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4)3。
1课程设计相关元器件及设备…………………………………………………43。
2元器件的分析 (4)3.3原理图的设计与分析 (5)3。
4程序设计流程及说明 (8)3.5课程设计仿真结果图示 (12)4.总结 (15)参考文献 (16)一、课程设计目的熟悉典型单片机( MCS-51, AT89S51, PIC, Motorola, AVR )的资源、性能,加深对单片机课程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对单片机及其接口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了解,掌握基于单片机的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方法和技巧,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课程设计也是让我们熟练掌握了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是一个学习新知识、巩固加深所学课本理论知识的过程,它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我们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理解。
二、课程题目及要求1、课程设计题目内容及具体要求:1)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2)单词记忆测试器3)单片机数字电压表4)简易电子琴5)4个16 X 16点阵LED电子显示屏的设计我所在的小组做的是实验三:单片机数字电压表2、设计要求:●以单片机为控制器,采用中断方式,对2路0-5V的模拟电压进行循环采集,采集的数据送LED显示,并存入内存.超过界限时指示灯闪烁.●设计接口电路,将这些外设构成一个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画出接口的连接电路图.●编写下列控制程序(1)对2路模拟信号输入实行循行采集,每路连续采集16次,取平均值。
如何设计和调试电子电路中的计数器

如何设计和调试电子电路中的计数器在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过程中,计数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
它可以实现对信号脉冲的计数和计时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和调试电子电路中的计数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计数器的基本原理计数器是一种能够根据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的电路。
它由触发器和逻辑门组成,其中触发器用于存储计数值,逻辑门用于控制计数触发的条件。
常见的计数器类型有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等。
二、计数器的设计步骤1. 确定计数器的计数范围和步进在设计计数器之前,我们需要确定计数器的计数范围和步进值。
计数范围决定了计数器能够表示的最大计数值,步进值决定了每个计数值之间的差距。
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计数范围和步进值。
2. 选择适当的触发器类型触发器是计数器的核心组件,不同类型的触发器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常见的触发器类型有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等。
根据计数器的设计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触发器类型。
3. 设计计数器的逻辑电路根据计数器的计数范围、步进值以及选择的触发器类型,设计计数器的逻辑电路。
逻辑电路通常由触发器和逻辑门组成,根据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来设计逻辑门的连接方式。
4. 进行仿真和调试在设计完成后,进行仿真和调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可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查找和修复潜在问题。
同时,通过实际调试可以排除电路连接错误、信号干扰等因素,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三、计数器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设计和调试计数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及解决方法,供参考:1. 计数器计数错误可能的原因是逻辑电路连接错误或者触发器设置错误。
可以仔细检查逻辑门和触发器的连接是否正确,确保信号传递正确。
2. 计数器频率不稳定频率不稳定可能是由于信号干扰引起的。
可以使用屏蔽线或增加滤波电容来减少信号干扰。
3. 计数器无法复位无法复位可能是由于复位电路连接错误或者复位信号源有问题。
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

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与操作方法;2. 学会使用电子计数器进行简单的计数、累加和清零操作;3. 了解电子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计数器进行数据统计,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会运用电子计数器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计数器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探索新知识;4.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课程设计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子计数器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电子计数器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电子计数器的种类与功能- 电子计数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电子计数器的操作方法- 认识电子计数器的外观与按键功能- 学习电子计数器的操作步骤- 掌握电子计数器的计数、累加和清零操作3. 电子计数器在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结合实验案例,学习使用电子计数器进行数据统计- 探讨电子计数器在实验中的优势与局限4. 教学实践与拓展-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电子计数器- 结合生活实例,进行问题分析与讨论- 探索电子计数器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应用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多通道秒表定时器(DOC)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多通道秒表定时计数器设计院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2012级电气二班姓名:黄瑞学号:201204170209时间:2014年6月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3)1、设计的目的 (3)2、设计的要求 (3)(1)总体要求 (3)(2)具体要求 (4)(3)设计提示 (4)二、设计的步骤和思路 (5)1、设计的步骤 (5)2、设计的思路 (5)三、硬件的设计 (6)1、信号输入电路 (7)2、数码管的驱动模块的电路 (7)3、LED灯的驱动模块电路 (8)四、软件设计 (8)1、单片机选择 (8)2、系统软件设计分析 (9)3、主要功能实现的程序 (10)(1)通道号的设置 (10)(2)定时值的设置 (11)五、调试说明 (12)1、未启动仿真时,初始状态: (13)2、开始启动仿真后: (13)3、通过按下K2切换至一、二、三、四通道和定时值的设置: (14)4、定时时间到后对应通道号LED灯点亮: (15)六心得体会 (16)七、致谢 (17)八、参考文献 (17)九、附录 (18)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的目的单片机课程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后,并在进行相关课程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综合联系。
单片机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接口设计、程序设计、安装调试等环节,完成一个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涉及多种资源应用,并具有综合应用功能的小应用课程设计,不但使我们能熟练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使我们在设备和软件方面得到较全面的提高和锻炼,也提高了我们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课程设计以学生认知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根据具体课题安排时间确定课题的设计、编程和调试内容,分团队开展课程设计活动,按时完成每部分工作。
唐媛媛,课程设计1

摘要通道计数器在现在来说是一个普遍的器件,其工作原理也比较的简单,对我们学生来说设计一个简单的通道计数器是可行的了。
在一些环境领域下,需要使用到通道计数器,对进出人数进行统计,加减等。
本次实验是设计一个红外线反射式通道计数器。
利用CD4069芯片对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再利用74LS74芯片对信号进行锁存,利用CD40110芯片的加减计数功能接通数码管实现加减计数的显示。
关键词:74LS74;通道计数器;红外线;CD40110目录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3)1.1 红外通道计数器的设计流程图 (3)1.2 总体原理图 (5)1.3 红外通道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7)第2章主体电路的设计 (8)2.1 元器件介绍 (8)2.2 电源电路设计 (8)2.3 光电输入电路的设计 (8)2.4 计数脉冲形成电路的设计 (9)2.5 74LS74芯片介绍 (10)2.6 CD40110的功能 (10)2.7 LED数码管的显示控制方式 (11)第3章组装调试 (12)第4章电路仿真以及结果分析 (13)4.1设计结果与数据处理 (13)4.2仿真实际的PCB图 (14)总结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1.1红外通道计数器的设计流程图根据设计要求,红外线反射式通道计数器的设计应包括五个部分:发射和接收装置、信号处理器、锁存器、加减计数和译码器、数码显示。
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1所示图1-1 红外线反射式通道计数器总体框图根据设计所选元器件,要完成红外线接收、信号处理,数据锁存、加减计数和译码以及数码显示,那么各单元电路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实现相关的功能。
各单元电路模块的实现功能如下:(1)发射和接收装置。
由两对红外发射和接受二极管组成,又由于工作电压是+5V,需用电阻220Ω与发射二极管串联;接收二极管所需电阻很大,故用200KΩ的电阻与之串联。
(2)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由芯片CD4069来处理。
双门通道控制 PLC课程设计

盐城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双门通道控制学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摘要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
但由于PC 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混淆,故人们仍习惯地用PLC作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缩写。
它是一个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装置,专为在工业现场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区域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克服了继电器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优点,又照顾到现场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与习惯,特别是PLC程序的编制,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而是采用了一套以继电器梯形图为基础的简单指令形式,使用户程编制形象、直观、方便易学;调试与查错也都很方便。
用户在购到所需的PLC后,只需按说明书的提示,做少量的接线和简易的用户程序的编制工作,就可灵活方便地将PLC应用于生产实践。
本实验为双门通道控制实验,主要为保持密闭空间的独立性而设计,可以利用于电梯,自动门,以致于太空密闭舱等各种情况,具有较高的的实际意义,比较符合实际。
本实验注重于利用PLC技术进行软件设计与仿真,可以提高学生对PLC课程的理解,以及其实际应用的了解。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4)第二章双门通道控制的工作过程介绍 (5)第三章双门通道控制电路图 (7)3.1 双门通道控制电路图 (7)3.2 系统设计 (8)3.3 主电路图设计 (10)3.4 交流控制电路设计 (11)3.5.主要参数计算 (12)3.6 硬件结构设计 (13)3.7 控制面板电器平面图 (14)第四章课程设计图示 (15)4.1 输入输出表 (15)4.2 梯形图设计 (15)第五章程序 (17)5.1 流程图 (17)5.2 元件清单 (18)5.3 程序 (19)第六章设计心得 (20)参考文献 (20)第一章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图1-1①某房间要求尽可能地保持无尘,在通道上设置了两道电动门,门 1 和门2,可通过光电传感器自动完成门的打开和关闭。
计数器课程设计

计数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数器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运用计数器进行简单的计数和运算。
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计数器,进行基本的计数活动。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辅助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计数器原理的好奇心。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旨在通过操作计数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计数器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认识计数器,了解其基本结构- 学习计数器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2.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掌握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学会正确操作计数器进行计数和运算3. 计数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运用计数器辅助解决加法、减法问题- 探索计数器在进位、退位操作中的应用4. 实践活动与拓展- 设计简单的计数器操作游戏,增强实践能力- 探讨计数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认识计数器,了解其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名称和功能第二课时:学习计数器工作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第三课时:运用计数器进行加法、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时:实践活动与拓展,设计计数器操作游戏,探讨计数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中“计数器与简单的计数运算”章节进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

电子课程设计 计数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数器的电子原理,掌握基础电路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计数器。
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2. 学生能运用逻辑门电路进行计数器设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沟通与交流,共同完成计数器的设计与搭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技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数器原理及电路组成- 理解数字电路基础,特别是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 学习计数器的基本电路组成,包括时钟信号、触发器、计数器单元等。
2. 基本电子元件及应用- 认识并掌握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的功能和用法。
- 学习如何读取电子元件的参数和规格。
3. 逻辑门电路设计- 学习基本的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利用逻辑门设计简单的计数器电路。
4. 计数器设计与搭建- 掌握4位或更多位的同步计数器设计方法。
- 学习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5. 计数器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计数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子时钟、交通信号灯控制等。
- 探讨计数器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第一课时:介绍计数器原理和电路组成,认识基本电子元件。
- 第二课时:学习逻辑门电路设计,进行简单的计数器设计。
电子计算器课程设计(含流程图、代码等)[优秀]
![电子计算器课程设计(含流程图、代码等)[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f61b58a6a2161479171128dc.png)
目录1 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1)1.1 设计任务 (1)1.2 性能指标 (1)2 设计方案 (1)2.1 需求分析 (1)2.2 方案论证 (1)3 系统硬件设计 (2)3.1 总体框图设计 (2)3.2 单片机选型 (2)3.3 单片机附属电路设计 (3)3.4 LCD液晶显示 (4)4 系统软件设计 (4)4.1 设计思路 (4)4.2 总体流程图 (4)4.3 子程序设计 (5)4.4 总程序清单 (6)5 仿真与调试 (6)5.1 调试步骤 (6)5.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8)6 总结 (8)参考文献 (8)附录1 系统硬件电路图 (10)附录2 程序清单 (11)1 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1.1 设计任务电子计算器设计1、能实现4位整数的加减法和2位整数的乘法;2、结果通过5个LED数码管显示(4位整数加法会有进位)或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1.2 性能指标1.用数字键盘输入4位整数,通过LED数码显示管或液晶显示屏显示.2.完成四位数的加减法应算.当四位数想加时产生的进位时,显示进位.3.显示2位,并进行2位整数的乘法.4.设计4*4矩阵键盘输入线的连接.2 设计方案2.1 需求分析我们日常生活的开支,大额数字或是多倍小数的计算都需要计算器的帮助,处理数字的开方、正余弦都离不开计算器.虽然现在的计算器价格比较低廉,但是功能过于简单的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功能多的价格较贵,操作不便不说,很多功能根本用不到.所以,我们想到可不可以用自己所学为自己设计开发一个属于自己的简单计算器来完成日常生活的需求.2.2 方案论证使用单片机为AT米EL公司生产AT89C51,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字节FLASH 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米,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讯口,内置一个精密比较器,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 的工作,但允许RA米,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显示用LCD液晶显示屏,减少线路连接.用C言编写程序,易进行调试修改.采用4*4矩阵键盘作为输入.3 系统硬件设计3.1总体框图设计电路图如附录13.2单片机选型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米—Falsh Progra米米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米e米ory)的低电压,高性能、厘米OS、8位单片机.该器件采用AT米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米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AT89C51的管脚图如图2.2所示.图3-13.3 单片机附属电路设计一、晶体振荡电路1.晶体振荡器的作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也称石英晶体谐振器,它用来稳定频率和选择频率,是一种可以取代LC谐振回路的晶体谐振元件.2.本设计所用的晶体振荡电路如图2.3所示:图3-2 晶振电路此晶振电路所选用的石英晶振频率为12米HZ.一、晶体振荡电路单片机复位的条件是:必须使RST/Vpd或RST引脚加上持续两个机器周期(即24个振荡周期)的高电平.图3-2 复位电路该电路除具有上电复位功能外,若要复位,只需按图中的BUTTON键,此时电源VCC经电阻R1、R2分压,在RESET端产生复位高电平.3.4 4*4矩阵键盘控制电路矩阵式键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在键盘中的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其内部简图如图3-3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接.这样,只需要单片机的一个端口(如P1口)就可以构成4*4=16个按键,比直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键的键盘,而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键(9键).由此可见,在需要的键数比较多时,采用矩阵法来做键盘比较是合理的.由于本系统按键较多,在这里采用矩阵式4*4键盘,这样可以合理应用硬件资源,用一个8位I/O口控制, 如图3-3所示:图3-3按键内部电路简图矩阵式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一、确定矩阵式键盘上何键被按下,我们采用一种“行扫描法”.行扫描法 :行扫描法又称为逐行(或列)扫描查询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按键识别方法.3.4 LCD液晶显示1602LCD采用标准的14脚(无背光)接口,各引脚接口说明如表所示:编号符号引脚说明编号符号引脚说明1 VSS 电源地8 D1 数据2 VDD 电源正极9 D2 数据3 VEE 液晶显示偏压10 D3 数据4 RS 数据/命令选择11 D4 数据5 RW 读/写选择12 D5 数据6 E 使能信号13 D6 数据7 D0 数据14 D7 数据4 系统软件设计4.1设计思路1.要有显示子程序,当键入一个数值或符号时显示程序要把这个键入的值给显示出来.经过运算在按下等号之后显示出此次运算的结果.2.就是按键程序,当一个键盘按下的时候,按键程序要判断是哪个按键按下,如果是数字键按下就要转向显示子程序来显示出这个数字,然后等待下一个键值的输入,再次判断按下的是什么键,如果是功能键就要根据上次功能键和输入的数据来计算结果,然后保存结果和功能键,结果送显示缓冲区显示.等待下个数值的输入,如此重复.4.2总体流程图4.3 子程序设计1.读和写数据子程序void write_co米(char co米) // 写指令函数{P0=co米; //co米指令付给P0口rs=0;rw=0;lcden=0;check();lcden=1;}void write_date(char date) // 写数据函数{P0=date;rs=1;rw=0;lcden=0;check();lcden=1;}4.4 总程序清单见附录25 仿真与调试5.1 调试步骤1. 采用KEIL 开发的89c51单片机应用程序调试步骤:(1) 在uVision 集成开发环境中创建新项目(Project),扩展文件名为.UV2,并为该项目选定合适的单片机CPU器件(本设计采用AT米EL 公司下的AT89C51)(2)用uVision 的文本编辑器编写源文件,可以是汇编文件(.AS米),也可以使C语言文件(扩展名.C),并将该文件添加到项目中去.一个项目文件可以包含多个文件,除了源程序文件外,还可以是库文件、头文件或文本说明文件.(3)通过uVision 2 的相关选择项,配置编译环境、连接定位器以及Debug调试器的功能.(4)对项目中的源文件进行编译连接,生成绝对目标代码和可选的HEX文件,如果出现编译连接错误则返回到第2步,修改源文件中的错误后重构整个项目.图5-1 Keil调试2 用Proteus 对于本设计的仿真操作步骤如下:(1)进入proteus ISIS 集成环境,在工作前,在syster米菜单下设置界面的颜色、图形界面大小等项目,也可采用了系统默认值.(2)通过工具栏中的(从库中选择元件命令)命令,在pick devices窗口中选择电路所需的元件,放置元件到编辑区并调整其相对位置,进行元件参数设置,元器件间连线.(3)连线并加上设置参数,并完成仿真原理图,如图5-2所示.(4)加载程序.将编译调试完成的简易计算器机器码程序(hex文件)加载到AT89C51单片机中.(5)单击仿真工具栏中的仿真键,观察仿真结果.可以按暂停、继续、单步、等按钮,查看效果.图5-2操作说明:1) 本计算器实现4位数的加减,2位数乘除运算.2)按下数值键,显示按下的“数字”,按运算符,显示符号,按第2个操作数,显示,按“=”键,得到运算结果.3)按“清零”键清除运算结果,可重新开始.(6)调试与思考5.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6 总结通过这段时间的设计,终于完成了我计算器的设计,虽然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计算器,可是我也经过了一翻很大的努力才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的,从心底里说,还是挺高兴的,毕竟这次设计所要求的东西都做了出来,然而高兴之余不得不深思呀!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虽然以前还做过这样的设计但这次设计真的让我长进了很多,单片机的设计重点就在于软件程序的设计,需要有很巧妙的编程方法,在编程时,由于粗心大意马虎,有些语句看似没问题,可就是不出效果,经仔细揣摩修改后,程序才正常运行.学习单机片机更是如此,程序只有在经常的写与读的过程中才能提高.从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真真正正的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以理解.还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个人能力固然重要,集体的力量更是伟大的.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我所设计的这个计算器非常简单,我们可以考虑在以后来改进一下,使它的功能更加完善,强大.参考文献[1] 刘和平,刘跃,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 杨西明,朱骐,单片机编程与入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陈明荧,89C51单片机课程设计实训教材,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刘瑞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楼然苗,李光飞,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附录1 系统硬件电路图附录2 程序清单号include<reg51.h> //头文件号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号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lcden=P2^3; //定义引脚sbit rs=P2^4;sbit rw=P2^0;sbit busy=P0^7;char i,j,te米p,nu米,nu米_1;int a,b,c; //a,第一个数b,第二个数c,得数float a_c,b_c;uchar flag,fuhao;//flag表示是否有符号键按下,fuhao表征按下的是哪个符号uchar code table[]={7,8,9,0,4,5,6,0,1,2,3,0,0,0,0,0};uchar code table1[]={7,8,9,0x2f-0x30,4,5,6,0x2a-0x30,1,2,3,0x2d-0x30,0x01-0x30,0,0x3d-0x30,0x2b-0x30};void delay(uchar z) // 延迟函数{uchar y;for(z;z>0;z--)for(y=0;y<100;y++);}void check() // 判断忙或空闲{do{P0=0xFF;rs=0; //指令rw=1; //读lcden=0; //禁止读写delay(1); //等待,液晶显示器处理数据lcden=1; //允许读写}while(busy==1); //判断是否为空闲,1为忙,0为空闲}void write_co米(char co米) // 写指令函数{P0=co米; //co米指令付给P0口rs=0;rw=0;lcden=0;check();lcden=1;}void write_date(char date) // 写数据函数{P0=date;rs=1;rw=0;lcden=0;check();lcden=1;}void init() //初始化{nu米=-1;lcden=1; //使能信号为高电平write_co米(0x38); //8位,2行write_co米(0x0c); //显示开,光标关,不闪烁*/write_co米(0x06); //增量方式不移位显竟獗暌贫柚? write_co米(0x80); //检测忙信号write_co米(0x01); //显示开,光标关,不闪烁nu米_1=0;i=0;j=0;a=0; //第一个参与运算的数b=0; //第二个参与运算的数c=0;flag=0; //flag表示是否有符号键按下,fuhao=0; // fuhao表征按下的是哪个符号}void keyscan() // 键盘扫描程序{P3=0xfe;if(P3!=0xfe){delay(20);if(P3!=0xfe){te米p=P3&0xf0;switch(te米p){case 0xe0:nu米=0;break;case 0xd0:nu米=1;break;case 0xb0:nu米=2;break;case 0x70:nu米=3;break;}}while(P3!=0xfe);if(nu米==0||nu米==1||nu米==2)//如果按下的是'7','8'或'9 {if(j!=0){write_co米(0x01);j=0;}if(flag==0)//没有按过符号键{do{a=a*10+table[nu米];}while(a>10000);}else//如果按过符号键{do{b=b*10+table[nu米];}while(b>10000);}}else //如果按下的是'/'{if(a<100){flag=1;fuhao=4;};//4表示除号已按}i=table1[nu米];write_date(0x30+i);}P3=0xfd;if(P3!=0xfd){delay(5);if(P3!=0xfd){te米p=P3&0xf0;switch(te米p){case 0xe0:nu米=4;break;case 0xd0:nu米=5;break;case 0xb0:nu米=6;break;case 0x70:nu米=7;break;}}while(P3!=0xfd);if(nu米==4||nu米==5||nu米==6&&nu米!=7)//如果按下的是'4','5'或'6' {if(j!=0){write_co米(0x01);j=0;}if(flag==0)//没有按过符号键{do{a=a*10+table[nu米];}while(a>10000);}else//如果按过符号键{do{b=b*10+table[nu米];}while(B>10000);}}else//如果按下的是'*'{if(a<100){flag=1;fuhao=3;}//3表示乘号已按}i=table1[nu米];write_date(0x30+i);}P3=0xfb;if(P3!=0xfb){delay(5);if(P3!=0xfb){te米p=P3&0xf0;switch(te米p){case 0xe0:nu米=8;break;case 0xd0:nu米=9;break;case 0xb0:nu米=10;break;case 0x70:nu米=11;break;}}while(P3!=0xfb);if(nu米==8||nu米==9||nu米==10)//如果按下的是'1','2'或'3' {if(j!=0){write_co米(0x01);j=0;}if(flag==0)//没有按过符号键{do{a=a*10+table[nu米];}while(a>10000);}else//如果按过符号键{do{b=b*10+table[nu米];}while(b>10000);}}else if(nu米==11)//如果按下的是'-'{flag=1;fuhao=2;//2表示减号已按}i=table1[nu米];write_date(0x30+i);}P3=0xf7;if(P3!=0xf7){delay(5);if(P3!=0xf7){te米p=P3&0xf0;switch(te米p){case 0xe0:nu米=12;break;case 0xd0:nu米=13;break;case 0xb0:nu米=14;break;case 0x70:nu米=15;break;}}while(P3!=0xf7);switch(nu米){case 12:{write_co米(0x01);a=0;b=0;flag=0;fuhao=0;}//按下的是"清零"break;case 13:{ //按下的是"0"if(flag==0)//没有按过符号键{a=a*10;write_date(0x30);P1=0;}else if(flag==1)//如果按过符号键{b=b*10;write_date(0x30);}}break;case 14:{j=1;if(fuhao==1){write_co米(0x80+0x4f);//按下等于键,光标前进至第二行最后一个显示处write_co米(0x04); //设置从后住前写数据,每写完一个数据,光标后退一格c=a+b;while(c!=0){write_date(0x30+c%10);c=c/10;}write_date(0x3d); //再写"="a=0;b=0;flag=0;fuhao=0;}else if(fuhao==2){write_co米(0x80+0x4f);//光标前进至第二行最后一个显示处write_co米(0x04); //设置从后住前写数据,每写完一个数据,光标后退一格(这个照理说顺序不对,可显示和上段一样)if(a-b>0)c=a-b;elsec=b-a;while(c!=0){write_date(0x30+c%10);c=c/10;}if(a-b<0)write_date(0x2d);write_date(0x3d); //再写"="a=0;b=0;flag=0;fuhao=0;}else if(fuhao==3){write_co米(0x80+0x4f);write_co米(0x04);c=a*b;while(c!=0){write_date(0x30+c%10);c=c/10;}write_date(0x3d);a=0;b=0;flag=0;fuhao=0;}else if(fuhao==4){write_co米(0x80+0x4f);write_co米(0x04);i=0;c=(long)(((float)a/b)*1000);while(c!=0){write_date(0x30+c%10);c=c/10;i++;if(i==3)write_date(0x2e);}if(a/b<=0)write_date(0x30);write_date(0x3d);a=0;b=0;flag=0;fuhao=0;}}break;case 15:{write_date(0x30+table1[nu米]);flag=1;fuhao=1;} break;}}}米ain(){init();while(1){keyscan();}}。
课程设计计数器

课程设计计数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数器的历史、发展和种类,理解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数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够运用计数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计数器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理解计数器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计数器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计数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如何进行数据输入和输出。
3.计数器的操作技巧: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计数器的操作技巧,能够熟练使用计数器。
4.计数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包括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计数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要求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电子设计-两位自动计数器

课程作业题目:《电子设计》——两位自动计数器姓名:李XX学院:物理机电与工程学院系:电子科学系专业:信电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两位自动计数器一、两位自动计数器的功能工作原理两位自动计数器两位数码管自动显示0-99,数字可清零。
电路主要由NE555,4518,4511实现。
上电后,电路自动计数.由0增至99,不断循环计数.数字上升速度快慢由NE555振荡频率决定.S1为计数清零按键.NE555构成时钟信号发生器,CD4518为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CD4511为译码驱动器,调节R17可调节NE555的振荡频率.C1为充放电电容,电容容量愈大,充电时间愈长,,则振荡频率愈低。
原理图:二、元器件的选择编号名称型号数量R1、R2 电阻10KΩ 2R3—R16 电阻1KΩ14R17 可变电阻0—100KΩ 1C1 极性电容10UF 1C2 电容10^3 1C3 电容10^4 1U1 芯片NE555 1 U2A、U2B 芯片4518 2U3、U4 芯片4511 2——八段数码管—— 2S1 计数清零按键—— 1三、芯片的功能(1)NE555构成的是时钟信号发生器(2)CD4518为二/十进制加数器CD4518/CC4518是二、十进制(8421编码)同步加计数器,内含两个单元的加计数器,其功能表如真值表所示。
每单个单元有两个时钟输入端CLK和EN,可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触发。
由表可知,若用ENABLE信号下降沿触发,触发信号由EN端输入,CLK 端置“0”;若用CL℃K信号上升沿触发,触发信号由CL℃K端输入,ENABLE端置“1”。
RESET端是清零端,RESET端置“1”时,计数器各端输出端Q1~Q4均为“0”,只有RESET 端置“0”时,CD4518才开始计数。
CD4518采用并行进位方式,只要输入一个时钟脉冲,计数单元Q1翻转一次;当Q1为1,Q4为0时,每输入一个时钟脉冲,计数单元Q2翻转一次;当Q1=Q2=1时,每输入一个时钟脉冲Q3翻转一次;当Q1=Q2=Q3=1或Q1=Q4=1时,每输入一个时钟脉冲Q4翻转一次。
计数器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计数器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元件的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计数器的电路连接和编程方法。
3. 学生能够描述计数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场景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搭建简单的计数器电路。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对计数器进行编程控制。
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完成计数器电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和编程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电子课程设计,认识到科技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课程设计,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团队合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数器原理及电子元件介绍:包括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各类电子元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的功能及在计数器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电子计数器原理与元件》2. 电路连接与编程方法:学习计数器电路的连接方式,编程语言(如Scratch 或Arduino)的基本指令,实现对计数器的控制。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三节《计数器电路的连接与编程》3.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计数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停车场计数、商品数量统计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第四节《计数器的应用实例》4. 课程设计任务:分组进行计数器电子课程设计,包括设计、搭建、编程、测试及优化计数器电路。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实践环节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介绍计数器原理及电子元件,让学生了解计数器的基本组成。
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

引言电子计数器是电子测量领域中最常见的测量仪器之一,它可以测量方波和正弦波的频率、周期和脉冲宽度等时间参数。
本设计主要以AT89S52作为控制单元,采用了直接测量法完成高精度频率计的设计。
本设计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电子计数器的原理介绍;第三部分是单元电路的设计;第四部分是结论。
系统以单片机AT89S52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不但缩短了开发研制周期,并使本系统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可靠性高、测频范围宽、精度高等特点。
目录引言 (I)1 电子计数器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1)2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2)2.1 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2.2 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结构 (4)3 电子计数器的设计方案 (7)3.1 电子计数器的分类 (7)3.2 实现方法 (7)4 硬件电路设计 (8)4.1 整形电路 (8)4.2 闸门电路 (9)4.3 计数电路 (10)4.4 锁存电路 (12)4.5 显示电路 (13)4.6 控制电路 (14)4.7 控制选择电路 (16)4.8 电源电路 (17)4.9 整体电路图 (17)结论 (21)参考文献 (22)1 电子计数器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设计要求:能实现频率测量、周期测量、脉冲宽度测量;技术指标:(1).频率周期测量范围:1HZ-1MHZ,信号为方波、正弦波;幅度为0.1V~5V;(2).频率周期测量误差:0.1%(以实验室标准频率计为准);(3).脉冲测量范围:脉冲宽度不超过100μS,信号为脉冲波,幅度为0.1V~5V;(4).脉冲测量误差:0.1%。
(5).十进制数字显示,显示刷新时间1S~10S连续可调;(6).具有自校功能,时标信号频率为1MHZ。
2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2.1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子计数器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加法计数器,其脉冲有两个来源:外部脉冲源和系统的时钟振荡器。
电子计数器对两个脉冲源之一进行输入计数,每输入一个脉冲,计数值加一。
计数器电路课程设计

计数器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计数器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特点。
2. 学会分析计数器电路的电路图,并能够识别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3. 掌握计数器电路的编程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计数器程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计数器电路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编程软件对计数器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计数器电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计数器电路基本原理:介绍计数器电路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异步和同步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特点。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计数器电路》2. 计数器电路的电路图分析:分析常见的计数器电路图,讲解各个部分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计数器电路的构成。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计数器电路的电路图分析》3. 计数器电路编程方法:教授计数器电路的编程方法,包括Verilog HDL和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使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计数器程序。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计数器电路编程》4. 搭建和调试计数器电路:指导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简单的计数器电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数器课程设计

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计数器的概念,掌握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进行数值的加减运算,并理解其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统计物品数量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计数器,熟练进行数值的加减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计数器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计数器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态度。
2. 学生在运用计数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自信心。
3. 学生通过计数器课程的学习,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价值认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计数器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以《数学》二年级教材中“计数器与数的认识”章节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以下内容:1. 计数器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的各个部分,如数位、计数珠等,理解其作用。
2. 计数器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计数器进行数值的加减运算,掌握运算规则。
3. 数的组成与分解:通过计数器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4. 实际问题解决:设计实际问题,如统计物品数量,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计数器相关的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

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理解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运用计数器进行基本的电子计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1.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的基本原理:介绍计数器的功能和作用,解释其工作原理。
2.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的组成部分:介绍计数器的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解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实例解析计数器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理解其内部的工作机制。
4.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的操作方法:介绍计数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概念。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计数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计数器,让学生亲身体验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提供电子课程设计计数器的相关章节,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子技术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实验设备:提供实际的计数器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道计数器课程设计报告

应用电子设计报告学院:光电技术学院班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班姓名:陶婉琳(200*032***)刘春(200*032***) 指导老师:刘心田蒋守光费绍敏完成时间:2011.06.07通道计数器的设计报告【课题名称】通道计数器的设计【内容摘要】红外反射式通道计数器利用发光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实现对进出人数所产生的信号的接收,通过对信号的处理达到对进出人数的计数,并在数码管上显示,从而达到对进出人数进行统计的目的【设计指标】设计并制作一个红外反射式通道计数器,满足以下要求:1.能够对通道内进出的人数进行统计2.当有人进入时计数自动加1;反之计数自动减13.有效距离﹥20cm4.至少有一位数码管显示【使用仪器】1.CD40110芯片2.LM324芯片3.74SL74芯片4.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2对)5.共阴极数码管(D5011A/B)6.电阻(200Ω2只、50KΩ6只、20KΩ2只、100Ω1只)【设计方案与系统框图】1.设计方案方案一:利用两组红外二极管接收信号,用CD4069芯片(反相器,具有很好的施密特特性)将信号处理整形,再利用74LS74芯片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锁存,最后用40110芯片对接收信号进行加减计数,并用共阴极数码管显示数据。
方案二:利用两组红外二极管接收信号,用LM324芯片对接收信号整形放大并比较,再利用74LS74芯片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锁存,最后用40110芯片对接收信号进行加减计数,并用共阴极数码管显示数据。
由于二极管之间的距离对感应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用LM324和变阻器更容易调节对信号进行处理,因此我们选择方案二。
2.系统框图图1【单元电路设计】1.器件选择具有运放功能的芯片选取:LM324系列器件为价格便宜的带有真差动输入的四运算放大器。
与单电源应用场合的标准运算放大器相比,它们有一些显著优点。
该四放大器可以工作在低到3.0伏或者高到32伏的电源下,静态电流为MC1741的静态电流的五分之一。
双通道数字电压表课程设计

目录1 引言.......................................................... -2 - 2设计原理及要求................................................ - 2 -2.1数字电压表的实现原理..................................... - 2 -2.2数字电压表的设计要求..................................... - 2 - 3软件仿真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设计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AT89C51的功能介绍....................................... - 3 -3.4.1简单概述........................................... - 3 -3.4.2主要功能特性....................................... - 3 -3.4.3 AT89C51的引脚介绍................................. - 3 -3.5 ADC0808的引脚及功能介绍................................. - 5 -3.5.1芯片概述........................................... - 5 -3.5.2 引脚简介........................................... - 5 -3.5.3 ADC0808的转换原理................................. - 6 -3.6 74LS373芯片的引脚及功能................................. - 6 -3.6.1芯片概述........................................... - 6 -3.6.2引脚介绍........................................... - 6 -3.7 LED数码管的控制显示..................................... - 7 -3.7.1 LED数码管的模型................................... - 7 -3.7.2 LED数码管的接口简介............................... - 7 - 4系统软件程序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之通道计数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道计数器课程设计时间:2010,9,14-2010,10,26使用仪器及编号:LM324、CD40110、74LS74、共阴数码管、红外发射接收对管、电阻及电容。
班级:微电082班姓名:魏林海学号:2008102081卫力铭学号:2008102076指导教师: 刘心田郑小彪一、内容简要通道计数已经是很普遍的东西了,成熟的产品已有很多!我们只是能过这个题目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认识电子设计的过程,学会基本的电路软件protel99,了解制板的过程。
二、设计指标1、能够对通道内进出的人数进行统计;2、当有人进入时自动加一,反之自动减一;3、有效作用距离 〉20cm ;4、至少一位数码管显示。
三、系统框图四、各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元器件选择发射接收部分:红外二极发射管大概1.3V ,使红外发射管处的电流大约10mA ,电压用5V 与之串联470 。
而接收管处对之串联几十K 的电阻,以获得较大的电压变化。
电压比较部分: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同相输入的电压介于SR1的两个变化电压之间的值――使比较器的输出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滑变可以采用103或102(10K或1K)的;324供电5V就可以实现比较功能。
上升沿脉冲输出部分:比较器的电压输出输入到D触发器的D端、CP端、清零端,如图所示。
行人从上至下,当无反射时输入的D1端为低,此时Q1输出清为0;当有反射时锁定D1的输入为高电平,待下一对红外对管有反射时,来一个上升沿,使Q1输出为1-上升沿输入到CD40110的Cpu使计数加一;同理从下至上时,计数减一。
双D触发器用74LS74五、画出完整的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74LS74功能表40110为十进制可逆计数器、锁存器、译码器、驱动器,具有加减计数、计数器状态锁存,七段显示译码输出等功能。
六、PCB图七、组装调试焊接完毕后,接上5V电源,用电压表进行测试数据,分析、比较做出相应的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双通道计数器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专业:
年级:2009级
答辩日期:2012年7月
目录
一、设计目的与意义 (3)
二、设计要求 (3)
三、自行设计方案 (3)
1)光电发射接收电路 (5)
2)放大电路 (5)
3)计数/译码电路 (6)
4)显示电路 (7)
四、标准设计方案 (7)
1)原理方框图 (7)
2)各单元电路原理介绍 (9)
a)光电发射接收电路 (9)
b)信号处理电路 (9)
c)信号互锁电路 (10)
d)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10)
e)辅助电源电路 (12)
五、元器件清单 (12)
六、PCB布线图 (12)
七、硬件制作与调试 (14)
八、结论与心得 (14)
九、成果图展示 (15)
一、设计目的与意义
1)通过这次设计,经过亲身操作之后,初步熟悉并学会了电路设计软件Altium Designer的使用,了解了这一款软件对于电路板设计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日后的学习及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2)掌握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做到能够活学活用,深入的了解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用途和方法,能够灵活敏捷的判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学会独立设计电路,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加强焊接能力和技巧,完成基本的要求;
3)本次课程设计的产品——双通道计数器,除了可以应用于流水线上产品数量的测量,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测量停车场、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博物馆、展览观、车站、码头、银行等场所的人员或物品的数量及流通数量。
二、设计要求
设计并制作用于识别、计算通过管道的物品数目的光电识别计数器。
1)识别物品通过管道的方向:进、出;
2)对进出管道的物品进行计件,物品进入管道,识别器计数总数目增加,物品离开管道,识别器计数总数目减少;
3)至少一位数码管显示。
三、自行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电路包括入口和出口的光电发射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和两位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应用到了电阻、发光二极管、光敏电阻、运算放大器、十进制加减计数器CD40110及数码管等元器件。
图1 自行设计方案电路原理图
1)光电发射接收电路
如图2所示,LED正向压降1.66V,工作电流5mA,所以选择阻值为665Ω的电阻R1、R2为保护电阻。
图2 光电发射电路
如图3所示,利用光敏电阻特性,使电桥电路输出电压变化,产生脉冲。
Ra为盖黑胶布的光敏电阻Ф3系
列GL3516,亮电阻为10KΩ,暗电阻
为600KΩ,提供温度补偿,电阻固定
为600KΩ。
Rb为600KΩ,Rc为10KΩ。
Rd为光敏电阻Ф3系列GL3516,
亮电阻为10KΩ,暗电阻为600KΩ。
图3 光电接收电路
2)放大电路
如图4所示,放大电路利用运算放大器,使脉冲电压放大2倍,使信号更容易被识别。
R5为1 KΩ,R7为2 KΩ,R8为1 KΩ。
放大倍数为(R7/ R5=)2倍。
图4 放大电路
3)计数/译码电路
如图5所示,电路中的计数\译码功能由CD40110芯片完成,两个芯片相连可实现进、借位功能。
图5 计数\译码电路
很强大的芯片,将计数/译码功能都集成到了一起,能很好的实现这些功能。
4) 显示电路
如图6所示,由CD40110芯片译码后,数码管可以将结果显示出来。
图6 显示电路
四、标准设计方案
如图7所示,电路包括光电发射接收电路、反相短路、信号互锁电路、计数/译码/显示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五部分。
其中Ra 、Rb 、Rc 、Rd 、Re 为零欧电阻,可当做导线,作用是在焊接电路时替代飞线。
1) 原理方框图
如图8所示,电路各部分工作原理及作用如下。
图8 原理方框图
图7 标准设计方案电路
2)各单元电路原理介绍
a)光电发射接收电路
如图9所示,该部分电路采用ST168作为核心器件,当有工件经过ST168时,便会产生脉冲。
没有物体经过时,ST168内部为通路,输出为高电平。
有物体经过时,输出为低电平。
ST168外形如图10所示。
内部为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光电晶体管,如图11所示。
图9 光电发射接收电路图10 ST168外形图
图11底面示图内部原理示意
b)信号处理电路
如图12所示,因为由4069芯片对信号进行反相,以便有物体经过ST168时,输入到74LS74的是高电平。
如图13所示,4069为6个反相器,引脚功能如图。
图12 信号处理电路
图13 4069引脚功能图
c)信号互锁电路
如图14所示,74LS74是上升沿触发,此芯片将由4069芯片反相后输出的后一个信号始终封锁在高电平。
如图15所示,74LS74是双D触发器,引脚如图。
d)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如图16所示,信号互锁电路输出的信号,经过40110芯片加减计数和译码后,驱动数码管显示。
图14 信号互锁电路
图15 74LS74引脚图
图16 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e)辅助电源电路
如图17所示,利用7805芯片将9V电源转为5V,芯片前后有两组电容起滤波作用。
图17 辅助电源电路
五、元器件清单
如表1所示,共用到元器件23个。
表1 元器件清单
元器件序号型号封装数量备注
P1、P2 ST168 HDR1X4 2
R1、R3 2 220Ω
R2、R4 2 20kΩR5 1 1kΩ
R6 1 510Ω
Ra、Rb、Rc、Rd、Re 5 0Ω4069 CD4069VBE DIP14 1
CT74LS74 HD74LS74AP DIP14 1
40110 CD40110BE DIP16 1
C1、C4 2 4.7μF
C2、C3 2 0.1μF
U2 L7805CV TO220ABN 1
S TL36WW15050 1
D LED0
六、PCB布线图
如图18所示,用电路设计软件Altium Designer设计原理图并生成PCB 文件后,对元器件位置及线路走向进行布置,最终结果如下。
图18 PCB布线图
七、硬件制作与调试
首先在电源输入端输入9V电压,然后用遮挡物依次挡住两个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让其产生一个高电平,反相电路输出低电平脉冲,电路开始计数。
在调试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1)接通电源后,数字显示管显示,LED灯不亮;
2)工件计数器无法实现计数功能;
3)工件计数器只能完成减法计数,无法完成加法计数。
解决方案:
1)换LED灯;
2)检查电路,查看是否所有线路都连接完全,是否有引脚没有接通;
3)检查是否焊接不好,线路中有断路情况。
八、结论与心得
这一次的电子课程设计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电路设计部分和电路板制作部分。
在第一部分设计电路中,我们在得知课题是双通道计数器后,按照课程设计要求,分光电发射接收、信号处理、计数显示三部分设计电路,在搜索可用元器件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课本里没有但很常见的元器件,这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在此之后,我们重新温习了学习过的数电知识,将知道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这不仅让我们巩固了之前的知识,也开发了我们自己的设计思维。
但不足之处是我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好的运用学过的知识,跟实际联系不够,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电路让我感到很吃力。
在第二部分电路板制作时,由于学校统一发给我们一套电子器件,并给我们统一的电路图,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进行焊接电路的实践。
在PCB布线过程中,我们熟悉并掌握了Altium Designer的DXP部分的使用,了解了一些实际制作电路板时会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元器件布局的时候,应把在一个电路内的元器件放在一起,尽量按照电路功能布局;在布线过程中,不能交叉导线,所以会遇到有连线没法布置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飞线,飞线可以用导线,导线最好连在正面板上,飞线也可以用零欧电阻,能够避免在正面板连接导线。
在焊接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焊接的小技巧,比如元器件放置时要留足够的地方,避免焊接连线部分时造成短路等,焊接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而且在调试的过程中,我们对于万用表等电子仪器的运用也更加熟练,对于计数器的电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总之,通过这一次的电子课程设计,我们不仅温习了数电知识,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这让我们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设计电路的方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九、成果图展示
焊接电路板正面如图19所示,背面如图20所示。
图19 焊接电路板正面
图20 焊接电路板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