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五章[107页]
实验心理学幻灯课件(2024)
![实验心理学幻灯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0fc34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6.png)
26
情绪类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 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 情绪。
2024/1/30
动机概念及作用
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 活动的内在原因,是行为 的直接动力。
情绪与动机关系
情绪可以激发和维持动机 ,动机也可以影响情绪的 产生和变化。
27
情绪与动机对行为影响理论模型介绍
米勒魔法数字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通过一系列实验发 现,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 组块。这一发现被称为米勒的魔法数 字,它揭示了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 及其对项目组织和加工的影响。该实 验对于理解短时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机 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4/1/30
25
06 情绪与动机对行 为影响实验研究
2024/1/30
2024/1/30
测量单个刺激呈现后被试作出 反应的时间。
测量多个不同刺激呈现后被试 作出相应反应的时间。
测量被试对两个或多个相似刺 激进行辨别并作出反应的时间 。
12
反应时法在认知过程研究中应用
01
02
03
04
知觉研究
通过测量被试对不同刺激的反 应时间,研究知觉的辨别、识
别和再认过程。
注意研究
利用反应时法研究注意的分配 、转移和选择性等特性。
2024/1/30
21
05 记忆过程实验研 究范式与案例分 析
2024/1/30
22
记忆过程分类及特点概述
2024/1/30
记忆过程的分类
根据信息在大脑中存储和提取的方式,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 阶段。
各阶段特点
感觉记忆具有短暂的保持时间和有限的容量;短时记忆具有较短的保持时间和有限的容 量,但可通过复述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具有相对持久的保持时间和巨大的容量,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笔记详细版第五章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笔记详细版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d1bd824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d.png)
第五章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用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调整法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并以阈限的倒数来表示感受性的大小,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
用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测定阈限时,常有一些非感受的因素对阈限的估计产生影响。
因此,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得的数据,往往是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的。
,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向区分开。
而信号检测论,在测定感受性上,能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出来。
这一心理物理法的新发展称为现代心理物理学。
第一节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一、阈限概念及其发展(一)传统的阈限概念传统的阈限概念起源于费希纳。
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指出,心理物理学的古典问题有五个:(1)绝对阈限:观察者对个别刺激的感受;(2)差别阈限:观察者对刺激增量的感受性;(3)等量:被判断为相等的刺激,一般指主观判断的强度方面;(4)感觉距离:被判断为相等的两对刺激间的差别;(5)感觉比例:彼此判断为有特定比率的那些刺激在有影响的“数学、测量和心理物理学”一章中又提到:史蒂文斯(Steven s,1951)又补充了两个问题。
(1)刺激次序:观察者将某些组的刺激排成等级或次序的测定;(2)刺激等级评定:确定观察者评定刺激的真正物理值的准确性。
从测量上考虑传统阈限的概念,后经卡特尔(C attel l,1893)、贾斯特罗(Jastro w,1888)和乌尔班(Urban,1910)发展,最后形成了费-伽马(Phi-gamma)假设的传统觉察理论基础。
这种觉察论假设有三个连续量:刺激(stimul u s,简称S)、内部反应(respon se,简称R)和判断(judgme nt,简称J)。
(二)对传统阈限概念的异议50年代以后,许多心理物理学家愈来愈感到,经典的阈限测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把被试的辨别能力(感受性)和他们做出判断时的倾向性(反应标准)区别开来。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e3348d1711cc7930b716ec.png)
第五章心理物理法含义阈限测量量表类型心理量表法心理量表的建立由来信号检测论基本原理三个测量指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1.阈限的含义(1)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值,是刚刚能引起反应的刺激量,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1)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 A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差别阈限(different limen, DL)指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2.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2)恒定刺激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3)平均差误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1)极限法1)含义:也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点,即阈限的位置。
2)绝对阈限的计算第一步,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的反应转折点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
第二步,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这就是绝对阈限值。
3)差别阈限的计算第一步,计算各个刺激系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并求出各个刺激系列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
(L u , L l)第二步,这时上限和下限均值之间的距离叫做不肯定间距(记为Iu);第三步,不肯定间距的一半即为差别阈限差别阈限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上差别阈(DL U)=上限-标准刺激(S t)下差别阈(DL l)=标准刺激-下限差别阈限(DL)=(DL U+DL l)/2几个概念主观相等点(point of subjective equality):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PSE)常误(constant error):主观相等点理论上与标准刺激大小相等,实际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成为常误(CE)4)误差a.习惯误差:递增序列时使阈限升高,递减序列时使阈限降低。
实验心理学课件整理
![实验心理学课件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bc3675f242336c1eb95e9f.png)
第一章 引论
22
四、如何进行实验研究(6)
4.数据整合
数据资料的分类
一是计数资料(enumeration data) 即按个体的某一 属性或某一反应属性进行分类记数的资料。计数资料只 反映个体间质的不同,而没有量的差别。 二是计量资料(measurment data)data),即用测量 所得到的数值的大小来表示的资料。 三是等级资料(ranked data),它介于计数资料和计 量资料之间,可称为半计量资料。 四是描述性资料(descriptive data),即非数量化的 资料。
感知觉方面:心理物理学方法,眼动与知觉,感知觉过程,知觉常性, 多种感觉通道相互作用,颜色视觉,模式辨认,表象与知觉过程,知 觉的社会性 记忆方面:词的编码与回忆,回忆与再认,人类记忆中的信息加工, 言语记忆的语意网络,学习记忆的脑化学,短时记忆容量,非言语记 忆材料 言语思维方面:言语识别,句子加工与表现,语言理解,思维活动结 构,决策过程,概念确认与问题解决等
1.在指导语中应该把实验的要求、被试如何做反应、实验应该注意 的问题交代清楚,使被试对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等一目了然。 2.要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导语。 3.指导语要写得简单明确,切忌模棱两可,也不要用专门术语,要 保证被试确实懂得了指导语。 4.指导语要标准化。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0
3.对观察法的评价 第一,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 第二,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 第三,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
第四,观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1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68b63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b.png)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实验方法第一节各种变量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
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
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1b85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6.png)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 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 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 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 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讨论
1、双眼与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其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阈值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双眼视角差是否有极限值,超过此值时深度知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4、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实验心理学(周爱保博士版)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周爱保博士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b1790ca8956bec0975e392.png)
教师: 周爱保 博士 Email: zhouab@
1
21.05.2020
-
课程性质: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
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 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程之一。
2
21.05.2020
-
教学目的与目标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 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发展进行心理实验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促进对实验心理学普遍适用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
3
21.05.2020
-
教学要求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
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 理论,了解实验心理学在科学 心理学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
4
21.05.2020
-
课程设置依据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 多因素实验设计成为心理研究的主
K.S.Bordens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1996,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J.J.Shaughnessy: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2000,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7
21.05.2020
-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学生的研究学习
知识应用
课课 课 课 堂堂 外 外 讲讨 练 设 授论 习 计
思研研论 维究究文 方设评撰 式计价写
研究问题
问题取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8
21.05.2020
-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第三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 第四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 第五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评价 第六章 经典研究技术
2024版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2024版实验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d6d3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8.png)
人机交互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帮助设计师 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28
THANKS
2024/1/26
29
观察的定义
在自然条件下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 的记录和描述,以了解事物的真实状态和 发展变化。
实验与观察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强调实验方法的运用,但观察 也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实验和观察相 辅相成,共同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2024/1/26
8
变量与控制
变量的定义
变量的选择与操作
在实验中可以操作和测量的因素或特 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变量, 并对其进行精确的操作和测量,以保 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控制变量的方法
通过随机化、双盲法、对照组等方法 控制实验中的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024/1/26
9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1 2
实验设计的类型 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计等 多种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 设计。
学习曲线实验
01
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和速度,如迷宫学习实验、条件反射实
验等。
记忆保持与遗忘实验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如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自由回忆
实验等。
记忆干扰与抑制实验
03
研究不同记忆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抑制现象,如前摄抑制和倒摄
抑制实验等。
13
思维与决策实验
实验心理学第5讲
![实验心理学第5讲](https://img.taocdn.com/s3/m/31e0f0620b1c59eef8c7b4cb.png)
视觉集中注意
• 聚光模型:视野内一个相对狭小区域内的 目标能被清楚地观察到,但很难看清楚那 些注视点之外的目标。 • Posner(1980)的隐性注意(covert attention)现象支持这一理论:在眼睛不动 的情况下注视点转移到一个不同的位置的 现象。
视觉集中注意
• 实验任务:眼睛不动的情况下,当被试检 测到光线出现时,他们需尽可能快地作出 反应。 • 在光线呈现前一瞬间,向被试呈现一个中 心线索(箭头指向左或右侧)或外周线索 (短暂闪现一个盒子的外型)。 • 线索大部分是有效的(表明了目标光线呈 现的位置),有些是无效的(提供了光线 呈现位置的错误信息)
实验心理学
注意的过程和状态
基本知识
• 目标驱动的自上而下加工——刺激驱动的 自下而上加工 • 集中注意——分散注意
– 集中注意是指同时向被试呈现两个或多个刺激, 而只要求对其中一个作出反应。研究人类选择 刺激的过程,选择什么刺激,什么刺激不被注 意 – 分散注意是指同时呈现至少两个刺激,且要求 注意所有输入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情况。研究 个体信息加工的局限性(比如容量及其机制)
• 刺激:连续呈现音调和字母。部分被试被告知刺激呈现的次序。 • 反应:对音调作言语反应,对字母作按键反应。 • 结果:出现心理不应期,告知刺激呈现次序比不告知能产生更 大的效应
注意分配
• 中枢能量理论
– 中枢能量可较为灵活地处理各种事务,中枢处 理器具有严格的资源限制,如果两个任务的资 源总和没有超过中枢能量总和,那么两个任务 不会相互干扰,相反,……。能量会随任务难 度的提高而增加,高意志努力或动机也可以增 加能量水平
听觉注意
• Treisman的理论与研究
– 过滤器的作用是衰减加工 – 对刺激的加工是分层次进行的,即从基于物理 线索的分析开始,接着是符号模式,特定词汇 分析,个体词汇分析,语法结构,语义分析, 如果当前的加工能力有限,那么高层次加工被 省略 – 与当前期望一致的所有刺激的阈限会降低
实验心理学.pptx
![实验心理学.pptx](https://img.taocdn.com/s3/m/28eec3e83186bceb19e8bb6c.png)
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时相 对于已有的感觉强度,而非绝对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
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2019-7-9
谢谢欣赏
8
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第一次对人类心理现象(感觉)的精确量化表 达
等等
科学研究不可能在道德的真空中进行
——Kimmel,1988
2019-7-9
谢谢欣赏
31
纽伦堡法则(Nuremberg Code,二战):
被试应该自愿参加研究; 被试应该对实验研究的性质有全面的了解; 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可能避免发生危险; 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被试不受任何伤害; 实验应由具备专业素质的科学家主持; 被试有权随时退出实验。
2019-7-9
谢谢欣赏
12
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建立第一间用于研究的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人物
——实验心理学的创立者
2019-7-9
谢谢欣赏
13
艾宾浩斯(1850-1909)
生平
185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富商家庭 1873年,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80年,柏林大学讲师 1885年,出版《论记忆》 1908年,出版《心理学概论》
带动了对各种心理现象的科学量化研究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19-7-9
谢谢欣赏
9
“没有费希纳……也许仍然会有一种实验心理 学……可是,在实验体中,却不可能出现如此广 泛的科学范畴,因为,如果测量不能成为科学的 工具之一,则我们很难认为某个课题是符合科学 的,因为他所做的事情和他做这些事情的时代, 费希纳创立了实验计量心理学,并把这门学问从 其原来的途径搬回来导入了正轨。人们也许可以 称他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者,人们也许会 把这个称号送给冯特。这没有什么关系。费希纳 种下了肥沃的思想之种,它生长起来,并带来了 丰硕的成果。”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7a36cec0975f46527d3e133.png)
1、实验者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控制事件发生的时间以便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对事件的结果进行精细的观察。
2、实验结果在同样的条件可以重复,别人可以对结果进行检验
3、系统地改变实验条件,可以研究实验结果随实验条件变化的情况,研究因果关系
·实验中的几个变量
变量:在数量或质量可以发生变化的事物的事物属性。
·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实验操作过于难,实验组与控制组得分都很低,不能区分两者差异。
第三章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史研究身心关系,也就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学科
创建标志:1860 Fechner《心理物理学纲要》
一、感觉阈限
·绝对阈限:恰好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操作定义:50%概率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
1)方法:
自变量:A、两种材料:音形都相同(A和A);音同形不同(A和a)
B、呈现方式:两个字母同时呈现;字母相继呈现(间隔时间如0.5s,1s)
因变量:判断所呈现两个字母是否相同所用的反应时间
1)绝对阈限:
11
14
17
20
23
26
29
3%
17%
39%
49%
56%
73%
98%
A、直线内插法
B、平均Z分数法
前四个数平均值=15.5后四个数平均值=24.5
前四个数对应的Z分数的平均值=-0.75后四个数对应Z分数的平均值=0.65
=6
X=15.5+6*0.75=20
C、最小二乘法(见书)
2)差别阈限
+
98
72
60
51
39
23
3
-
2
28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020dc5bd64783e08122b89.png)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等级陈列法举例〔见P97〕 ▪ 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选,
请来了17名评判者〔即被试〕。评判的方 法是让被试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丑的一个 顺序。经过众多被试的比较,就可求出全 体被试对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的平均值, 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等级。各广告按平 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方法。此法的详细步骤是主试先呈现一个 规范刺激,例如,一个分量,并赋予规范 刺激一个客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 以这个客观值为规范,把其它不同强度比 较刺激的客观值,放在这个规范刺激的客 观值的关系中进展判别,并用数字表示出 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 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
▪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关于大小常性的 对照研讨: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伯雷斯等人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高; ▪ 汉米尔顿等人那么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
性要低; ▪ 皮什克姆-史密斯等人的看法以为他们彼此并没有差别。 ▪ 这些情况,以前总以为是实验条件和方法的不同呵斥的,
▪ 对数定律表示:心思量是刺激量对数的函 数,即当刺激以几何级数添加时,心思量 那么以算术级数添加。
▪ 这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二〕幂函数定律 ▪ 史文斯定律:指的是心思量S〔如长度的客
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 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bIa。其中b是由量 表单位决议的常数,a是觉得通道和刺激强 度决议的幂指数。幂函数的指数值决议了 按此公式所作心物关系曲线的详细外形。 这就是史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史蒂文 斯定律。
▪ 3.什么是比例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 量表?
实验心理学课件
![实验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b258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b.png)
信号检测论在实验心理学中应用举例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信号检测任务
例如,在听觉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声音刺激,其中一部分是信号 (如特定频率的声音),另一部分是噪音。要求被试判断每个声音刺激 是信号还是噪音。
ROC曲线分析
通过绘制不同判断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的曲线图(ROC曲线),可 以评估被试的辨别能力和判断标准。
同时考察多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适用于多因素实验。
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设置原则
自变量
应明确、可操作、可测量,且水 平设置合理,以充分反映自变量 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变量
应客观、准确、敏感地反映实验 处理的效果,且测量方法应可靠 、有效。
控制变量
应尽可能控制所有非实验因素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认知实验心理学
03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内部心理过程,通过实验手段探究注意、记
忆、思维、语言等认知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的方式来探究心理现象 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意义
实验心理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推动了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同时,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 为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实验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随机误差
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稳定或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可 通过增加实验次数、提高测量精度等方法进行控制。
系统误差
由于实验设计或测量方法本身存在的偏差引起的误差,可通过改进实 验设计、校准测量工具等方法进行控制。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1b512eff8c75fbfc77db2ae.png)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第一章实验方法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3.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7.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8. 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9. 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比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13. 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臵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15. 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起来进行实验16.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17. 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18. 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19. 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20. 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21. 心理物理学: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函数关系的精密物理学,中心问题是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2. 感觉阈限: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即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3. 差别阈限: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也叫最小可觉差24. 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而不是,但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25. 最小变化法: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毓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4 明确混合设计的含义和类型
3 正确掌握被试内设计的控制
2 系统掌握单因素、多因素被试内设计的程序
1 掌握被试内设计的定义和类型,明白如何选择被试内设计
学习重点
4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的本质 6 顺序效应、传递效应及其控制
2 使用被试内的要求
1 被试内设计的定义和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类型 类型 和具体使用过程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 只有一个自变量
• 自变量的处理水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 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水平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被试内设计的种类
• 依据自变量数量的多少
•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模式
被试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a4 a1 a3 a2 a4 a1 a2 a3 a1 a2 a4 a3 a3 a4 a1 a2 因素A a2 a3 a1 a4 a2 a3 a4 a1 a3 a4 a2 a1 a1 a2 a3 a4
5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的 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01
被试内设计概述
被 试
内
设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计
概
述
被 试
内
设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计
概
述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被试内设计的含义
• 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 design)指在实验过程中,每个被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模式
被试 S1 S2 S3 S4 S5 S6 a1 a1 因素A a2 a2
a1
a2 a2 a2
a2
a1 a1 a1
单
因
素
被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试
内
设
计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 自变量水平有三个及以上 • 唯一的一组被试接受自变量的所有处理水平
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水平或处理水平的结合
• 被试内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 主要目的是克服被试间设计中存在的被试不同质问题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被试内设计的种类
• 依据自变量数量的多少
•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被试内设计的种类
• 依据自变量数量的多少
•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 自变量的处理水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 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
被 试
内
设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计
概
述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 何时使用被试内设计
• 需要更经济地利用被试时
• 例如:一项实验中有4个处理水平,每一个处理水平需要20名被试,如
果研究者使用的是被试内设计,那么他只需20名被试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例如:三语者语义通达中的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一
• 研究目的:三语者在视觉呈现的三语词汇语义通达任务中是否会借助于一
语对等词
• 研究对象:印尼语-英语-汉语三语者
• 自变量:学习状况,包括学习过和未学习过 • 因变量:测验阶段对印尼语单词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需要节省实验的时间时
• 例如:如ERP实验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 何时不能使用被试内设计
• 实际实验研究不具备可操作性时
• 例如:知觉实验
• 实验处理的作用不可逆转时
• 例如:以动物为被试研究RNA对学习的影响
02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单
因
素
被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例如: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实验一
• 研究目的:对于汉语来说,加入空格是否会促进读者的阅读
单
因
素
被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试
内
设
计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例如:三语者语义通达中的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二
• 研究目的:三语者在听觉呈现的三语词汇语义通达任务中是否会借助于一
语对等词
• 研究对象:印尼语-英语-汉语三语者
• 自变量:学习状况,包括学习过和未学习过 • 因变量:测验阶段对印尼语单词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试
内
设
计
单
因
素
被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试
内
设
计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 最简单的被试内设计 • 自变量仅有一个且只有两个水平
• 所有被试都接受这个变量的两个水平
• 实验过程中,一般被试接受一种顺序的处理,另一半接受相 反顺序的处理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 结果:听觉呈现的三语语义通达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与正确率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结论:三语者在完成听觉呈现的三语语义任务过程中,相应的
一语对等词得到了明显的、大量的激活。一语对等词在三语者
理解三语词时发挥中介调节的作用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结果:视觉呈现的三语语义通达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与正确率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结论:三语者在学习阶段阅读理解三语词从而通达语义的时候,
相应的一语对等词得到了明显的、大量的激活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实验心理学
白学军编著
感 谢
编写《实验心理学》一书的PPT的人员:
张琪涵 陈怡馨 杨 白 宇 璐 原 胜 贺 斐
第五章 被试内实验设计
01 被试内设计概述
目录
CONTENTS
02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03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04 被试内设计的控制
05 混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