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1. 温度上升:全球变暖导致气温的上升,这会对作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

一些作物对高温非常敏感,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它们的生长速度会减缓,甚至停滞不前。

2. 降水不稳定:气候变化导致降水模式的改变。

一些地区可能经历更长时间的干旱和更强的降雨事件,这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干旱和飓风等频率和强度增加,这对农作物和养殖业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二、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1. 产量下降:气候变化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

高温和干旱造成了农作物减产,这对全球粮食供应带来了严重威胁,进而影响粮食安全。

2. 种植区域扩大:气候变化使得一些传统种植区的适宜条件改变,而将有利于农作物种植的区域范围扩大。

这将导致新的农业投资和转变现有农业系统。

3. 食品价格上升:气候变化造成的粮食短缺会导致粮食价格上升,这对低收入家庭将造成沉重负担,并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三、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的措施1. 提高适应能力:农民应采取适应措施,如选种抗旱、耐热的品种,调整耕作时间,改善耕地管理等,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系统,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3. 推广气候智慧农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监测、气象预警,合理调控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抗灾能力。

4. 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共享技术和资源,提供财政支持,共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我们仍然有机会采取措施缓解并适应这些变化。

探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探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探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粮食安全是人民生活的基石,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消极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也在逐年增多,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深刻担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一、降水不足气候变化导致的一大不良影响就是降水不足。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空气中的水蒸气增多,并且水蒸气容易囤积在大气层中,形成雷雨天气。

但整体上,降水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是变得更加不稳定。

在实际情况中,有时期的连续暴雨和长时间干旱交替出现,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受到严重干扰。

特别是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农作物种植区的土壤严重缺水,饮用水资源缺乏,也会增加农作物遭受疾病和害虫的几率。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的应对措施,而这些措施很可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品质和收成。

因此,降水不足直接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增加了粮食生产的困难度。

二、气温升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度不断升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为直接的影响是提前或延迟种植周期,导致农作物生长的不平衡和无法收获。

由于气温升高,加剧了冰雪融化,降水循环加快,导致农田的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农作物无法适应狂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打击。

与此同时,气温升高也导致害虫、病毒等病害留在农作物上的时间变长,导致养分流失和直接习惯性消耗。

同时,由于气温升高还导致全球变得更加干旱,从而使得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水和养分,以保证作物持续生长。

因此,气温升高对于粮食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自然灾害的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不断增加。

这些自然灾害比如洪水、干旱、风暴和台风等,都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力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灾害会导致农业生产无法按时进行,甚至会破坏已经发芽的农作物。

自然灾害还会导致种植农作物的土壤需要进行处理,从而导致种植的迟缓和成本更高。

另外,自然灾害还会影响到农民的整体生产力,从而影响他们的收入和财产。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重,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对中国粮食生产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 降水不均导致干旱和水灾: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降水分布不均的现象。

一方面,干旱频发,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暴雨和洪水会冲毁农田,破坏农作物。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会造成粮食生产的减产或损失。

2. 温度升高影响农作物生长期:升高的气温会导致农作物生长期缩短。

例如,部分冬季小麦种植区虽然降水充足,但温度升高导致其生长周期缩短,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疫病和害虫数量增加:气候变化加剧了一些疫病和害虫的滋生和扩散。

高温、高湿环境是细菌和寄生虫的理想生存条件,病害易发。

而气候变化还可能改变害虫的迁徙规律,使其更易侵袭农作物。

三、应对策略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抗旱能力的作物品种研发,研究开发耐高温和耐低温的新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精准农业,降低资源浪费和产量损失。

2. 改善灌溉和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抗洪和排涝设施,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水灾损失。

3. 拓宽种植结构和农业布局:优化作物结构,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降低对单一作物的依赖,减少单一险情带来的风险。

推广多种植农业模式,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

4. 强化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气候变化趋势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5. 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提供贷款和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降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6. 打造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恢复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威胁

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威胁

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威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粮食产量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了温度上升、降水模式改变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从而给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的具体影响,并讨论全球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一、气候变暖对粮食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了气温的上升,这直接影响了粮食作物的生长环境。

许多粮食作物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当温度超过适宜范围时,其生长速度和产量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减缓了其生长速度和产量。

另外,不断上升的温度也导致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地表土壤的湿度降低。

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在干旱区域。

干旱对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的生长影响十分显著。

二、降水模式的改变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气候变暖还引发了降水模式的改变,即干旱和洪涝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干旱和洪涝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干旱条件下,农作物面临水分供应不足的问题,植物的生长受限、叶片萎蔫,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而洪涝则会造成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导致农作物根系缺氧,同样对粮食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三、极端天气事件对粮食作物的冲击气候变暖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冰雹、强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作物的成熟期和收获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

暴雨会冲刷农田和农作物,破坏植物的根系,降低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

冰雹则会打击植物的茎叶,使其受损或死亡。

强风则可能导致庄稼倒伏或植物枝干折断,直接影响粮食产量。

四、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威胁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对粮食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减产和质量下降,粮食供应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加剧了粮食短缺的风险。

粮食短缺不仅会导致食品价格的上涨,使得贫困人口更加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霜降前后山东的气温急剧下降

霜降前后山东的气温急剧下降

霜降前后山东的气温急剧下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我国的山东省,霜降前后的气温常常急剧下降,这对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霜降的气候特点霜降是气温下降明显的节气之一,也是入冬的前奏。

在山东省,随着霜降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气温开始骤降,昼夜温差加大,白天的阳光短暂而温和,夜晚则寒冷刺骨。

这种气候特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作物收割:由于霜降后气温急剧下降,各种作物的生长逐渐停止。

农民们在霜降前要抓紧时间完成农作物的收获工作,以免遭受严寒天气的损失。

2.农作物的保护:霜降后,农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寒冷天气的侵害。

一方面,他们会加强对果树的保暖措施,如喷洒草木灰或覆盖草席等;另一方面,农民们会及时收获或覆盖农作物,以防止受冻。

3.畜牧业的管理:霜降前后,山东省的牧民们需要加强对牲畜的管理,提供足够的饲料和保暖设施,以确保牲畜的健康和安全。

三、霜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穿衣保暖:随着气温的骤降,人们需要及时增加衣物来保暖。

农村地区的居民多数依靠秋收冬藏的粮食度过冬天,同样,他们也会提前准备好厚重的冬衣和厚被来抵御严寒。

2.防寒保暖设施:霜降后,人们需要更加重视家庭供暖和个人保暖措施。

如加装暖气设备、使用电暖器和保暖衣物、加厚被子等,以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3.传统节日:霜降后,山东省的一些地区会举办一些传统的农民节日,如农民音乐会、农业展览等,以庆祝秋收的结束和冬季的到来。

四、人们应对霜降的措施1.增加衣物:人们应随着气温的骤降适时增添和更新衣物,以保持身体的温暖。

2.加强室内保温:人们可以通过加装暖气设备、使用电热毯等方式来增加室内的温暖,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3.合理膳食:在霜降后,人们可以适当增加食物摄入量,特别是一些温补性的食品,如姜、葱、羊肉等,以增加身体的热量。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农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变化,我们需要科学分析和有效应对。

本文将为大家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的影响1.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素。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明显,呈现出温度升高和气候异常的格局。

这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比如稻谷、小麦等一些冬小麦作物产量有所下降;而草莓等会要求大量降水的农作物则受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2.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部分地区的病虫害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高温干旱的作物,很容易造成生理病害,大幅度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比如北方小麦的大面积受灾就与气候异常有关。

三、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现状1.稻谷产量稻谷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气候变化对我国稻谷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尤其是近十年来,因为气象灾害频发,稻谷产量有所下降,且产量的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大。

2.小麦产量小麦是我国很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种植在中国几乎遍布全国。

近年来,因为气象灾害、产业变化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同时,人口的持续增加也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压力。

四、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策略1.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人们可以通过研究农业气象技术,针对不同的作物,创造更适合的生产条件。

也可以通过研究种植技术,增强作物的免疫力,尽量减少病虫害损失,从而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2.加快建设设施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建设设施农业,尤其是智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通过使用科技手段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好的农业产值。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气候的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农业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1. 温度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高温天气会导致干旱、缺水等问题,使农作物受到胁迫,产量减少。

2. 降水变化:气候变化引起了降水模式的改变,如降水量和分布的不规律性增加。

降水过少或过多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不利影响。

3.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干旱、风暴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带来了威胁,增加了农业产量的不确定性。

二、应对措施1. 调整作物品种:选择适应新气候条件的作物品种,提高抗病虫害和逆境能力,以确保农作物产量的稳定。

2. 改善水资源管理:加强灌溉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作物的水需求。

3. 推行精准农业技术:利用遥感、定位技术等手段,精确掌握土壤水分、养分等信息,科学施肥和用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土壤保护和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对农业产量的负面影响。

5. 提高农民的适应能力:加强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培训,宣传气候变化知识,提供相关技术和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结语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造成了显著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应对措施来减缓这种影响。

调整作物品种、改善水资源管理、推行精准农业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民的适应能力,这些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只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才能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稳定。

《2024年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范文

《2024年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范文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自然环境,也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其潜在风险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1. 农作物产量波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洪涝、干旱、高温等,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季缩短,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还可能破坏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影响粮食生产。

2. 作物种植结构改变气候变化导致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使得传统作物的种植区域和种植时间受到限制。

部分作物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气候条件而逐渐退出种植,而一些耐候性较强的作物则可能逐渐成为主要种植对象。

三、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影响1. 粮食供需失衡随着气候变化加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可能导致粮食供需失衡。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粮食流通和储存,加剧地区间粮食供需差异。

2.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短缺,使得农业灌溉成本增加。

同时,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增加农田灾害损失,提高农业生产的风险和成本。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化肥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使用效率。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气候变化趋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耐候性强的作物品种,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现代农业技术。

同时,发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防洪能力。

同时,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3.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发展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

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及对策粮食生产安全涉及到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及对策: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干旱、水灾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对策: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帮助农民做好应对措施。

推动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2.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会被作物吸收,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策: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加强土壤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理土壤污染问题。

3. 水资源短缺: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但全球水资源面临日益严重的短缺问题,影响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推行高效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

发展水资源替代技术,如雨水收集和利用,提高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

4.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对策: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加强对农田周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并采用轮作和间种等农作方式,减轻单一农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5. 农业机械化不足: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对策: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提供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补贴和贷款支持,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种植和收割。

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的效益。

6. 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农田荒废。

对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吸引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开展农村产业扶贫,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收益,提高农民收入。

7. 缺乏科技支持:农业科技水平低下,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对策: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

1952—2014年滕州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952—2014年滕州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952—2014年滕州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者:夏云海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1期摘要滕州市是农业生产基地,主产粮食和蔬菜。

本文介绍了1952—2014年滕州市气候变化特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滕州市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滕州市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影响;山东滕州;1952—2014年中图分类号 S1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02-02滕州市地处山东省南部的黄淮冲击平原,位于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4个省的交界处。

滕州市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有着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滕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3.6 ℃,年均日照时为2 383 h,年均降水量为773 mm。

一年中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1.8 ℃;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温度在27 ℃左右。

滕州市光照充足、降水丰沛,自古就有“鲁南粮仓”的美称,也是国家商品粮的主要产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滕州市气候开始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导致次生灾害发生的次数逐渐增多,威胁农业生产,同时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1 滕州市气候变化特点本文以1952—2014年滕州市气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对滕州市气候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滕州市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降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水热不匹配,极端气候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1 气温分析1952—2014年滕州市气象资料,发现滕州市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20世纪80—90年代气温上升最快,为近49年来气温平均增幅的2倍左右。

滕州市气温上升幅度最明显的季节为冬季,夏季出现在气温增幅为一年四季中最小。

1.2 降水时间根据近49年气象资料记载,滕州市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年降水量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只有569 mm,滕州市年降水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滕州市每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它对人类的生活和生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众多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领域中,粮食生产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之一。

本文将讨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同时也带来了不规律的降水模式。

这对粮食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高的温度会加速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量增加,导致土壤干旱和水分紧缺。

另一方面,降雨模式的改变使得农田很难预测和管理灌溉,增加了干旱和洪涝的风险。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和不稳定性增加。

二、气候灾害的增加气候变化带来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风暴和冰雹等。

这些气候灾害对粮食作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洪涝和风暴可能导致农田被淹没,土壤侵蚀和农作物受损。

而干旱和冰雹则会破坏作物的生长,并降低产量和质量。

这些灾害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使得粮食生产更加不可预测和不稳定。

三、生物多样性和农作物保护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影响了农作物的保护。

许多昆虫和病害的生命周期和分布都与气候密切相关。

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害虫和病原体数量的增加,而降雨模式的变化则可能扰乱害虫的迁移和疾病的传播。

这为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带来了额外的挑战,需要加强农业防控措施和保护措施。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虽然气候变化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多困难,但人类仍然可以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以下几点是我们可以考虑的解决方案:1.气候智能农业:利用先进技术和数据,开发智能农业系统来监测和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帮助农民做出更好的决策和管理。

2.节水灌溉技术:改进农田灌溉系统,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雨水收集系统,以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3.气候适应性品种:培育和推广抗旱、抗病虫害和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以提高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4.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如湿地和森林,以增加碳储存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全球粮食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全球粮食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全球粮食产量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人们对其对全球粮食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暖对全球粮食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的气温升高、降雨模式改变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高温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一些作物对高温的敏感性较高,例如小麦和玉米,他们在进行繁殖和花粉传播过程中,高温会导致减产。

其次,降雨的变化也对作物产量造成重大威胁。

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模式改变,可能会引发干旱或洪灾,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气候变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暖对农业生态系统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害虫和病害的增多将对农作物产量带来严重威胁。

气候变暖使得某些害虫扩张为更广泛的区域,加剧了害虫侵害作物的程度。

其次,气候变化还可能扰乱农作物与传粉媒介之间的生态平衡。

许多农作物需要动物传粉才能结出丰收的果实,而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传粉媒介的数量和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结实率。

三、解决方案及对策在面对气候变暖对全球粮食产量的威胁时,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适应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农民应采取措施来提高耐热、抗旱和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以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

其次,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和土壤保水措施应得到重视,以应对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此外,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维持农作物与传粉媒介之间的生态平衡,也是重要的对策之一。

四、国际合作与减缓气候变暖鉴于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和幅度。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加强碳汇的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气候变暖对全球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气候变暖对全球粮食产量造成了重要影响,首先通过对农作物生长的直接影响,其次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

然而,通过加强适应能力,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及国际合作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可以减轻其对全球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保障粮食安全。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潍坊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

该地区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气候条件对潍坊市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潍坊市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和温带气候相结合的特点。

潍坊市年平均气温11-13摄氏度,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年平均降水量在600-7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降雨偏多,秋季降雨偏少。

这种气候特征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影响。

夏季降雨偏多,可能导致水稻、玉米等作物受灾,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夏季降雨过多还容易引发水稻、玉米等作物的倒伏和水涝。

而秋季降雨偏少,可能导致作物干旱,减产甚至绝收。

农民在种植作物时需要结合潍坊市的气候特点,采取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合理安排种植时间,以应对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还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农业产业布局产生影响。

潍坊市夏季气温较高,适宜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的生长,因此这些作物在当地种植面积较大。

而冬季气温较低,适宜小麦、大豆等冬季作物的生长,因此这些作物也在当地有一定的种植规模。

农业产业布局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同时还兼有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植,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产业结构。

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选择作物品种,进行合理的轮作休耕,以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采取有效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也应根据潍坊市的气候特征,提供相应的农业政策支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的气象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农业生产中的气象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农业生产中的气象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气象因素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降水、温度、光照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发育,进而对作物产量带来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日益显著。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气候变化不稳定性增加,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涝、高温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例如,长期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作物生长受限,产量大幅下降。

而长期的高温天气则会加速水分蒸发、作物蒸腾,导致土壤干燥,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减少。

此外,洪涝灾害会导致水稻等作物的直接淹水,造成生长环境恶劣,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对作物产量产生极大影响。

二、降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降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降水对作物产量有着直接影响。

过少或过多的降水都会对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长期干旱或降水不足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无法正常吸收和利用水分,生长减缓,产量显著降低。

相反,过多的降水会造成积水现象,导致土壤积水,使植株根系缺氧,根部腐烂,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产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温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温度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影响。

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最适温度等有所不同。

当气温偏高或偏低时,作物的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产量。

高温对许多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负面影响,会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焦枯、花器官凋谢等。

这些现象会直接影响作物的含水率、根系发育和果实生长,从而导致产量的下降。

低温对作物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许多作物在低温下容易受冻、冻害,导致植物细胞破裂,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四、光照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光照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直接影响。

充足的光照有助于植物叶片光合作用进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增加。

浅谈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浅谈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2 0 1 4 年第7 期( 下 半月
科研 ◎农 业乏 蒙
浅谈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蔺怀博 杨 丽 。 朱丽敬
( 1 . 山东省聊城市东 昌府区农 业局 , 山东聊城 2 5 2 0 0 0 ; 2 . 山东省聊城市 东昌府 区郑家镇经管站 ,山东聊城 2 5 2 0 3 5)
1 . 积极 影响 光、 热、 水对 农作物 的生长 至关重要 , 这三个要 素 的组 合直
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 果。 气候变化 、 温度上升会导致作物种植 熟制北移 。气温不 断上升 , 可以使积温增加 , 进而延长作物 的生 长期 , 这不但会 影响到作物种植的结构 , 还会 对种植制度产生较 大 的影响 。就既往 的情 况来看 , 北方存在严重 的冻害 , 气候变暧 将使 这种状 况得 到很大的改善 。 以冬麦种植为例 , 上世纪 5 O 一7 o 年代, 北方冬 麦区低温 冻害较为常 见 , 大 大减少 了冬麦 的产 量 , 而 随着全球 气候 变暖 , 北方冻害得到了缓解 , 强度也 有所减轻。 2 . 消极 影响 虽然气候变化对农作 物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其 带来的消极


1 . 水资源稳定性差 相关调查显示 ,近百年来 我国的年降水量呈现 出下 降的趋
势 ,主要河流 的流量也 受到较大影响 ,出现旱情 的几率 明显增
加, 局部地 区在 一些 极端气候的影 响下 , 甚 至会爆发洪水 以及次
生 灾害 。总 的来看 , 全 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 的稳 定性 , 将产生较 大的影响 ,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体 现得更加尖锐 。 2 . 气温要明显增加 通过对我 国近 百年 气温年均值比较后发现 ,气温增 长比较 明显 , 增 长区间在 0 . 5 — . 8  ̄ C 之间 , 这一气温 均值相较于 全球均 值要更高 。 中国气温升高比较显著 的是近 五十年 , 其 中上世纪 8 O 年 代 中期 以后 , 伴随 着工业 的发 展 , 商业 活动的 活跃 , 对外 贸易 的开放 , 气温升 高趋 势 日益明显 。从 当前 的情 况来看 , 我国的冬 季 是增温比较明显的季节 。 3 . 极端气候较常见 随着气候变化 加剧 , 极端气候事件 出现 的越 来越 多 , 诸如 台 风、 干旱 、 高温热 浪等都 出现得更加频繁 。当前全球变暖趋势 日 益 明显 , 中国的 自然 环境复杂性 又较高 , 相较于 其他国家 , 中国 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要更高。 就 既往 的情况来看 , 中国受到气 象灾害的影响最为严重。 二、 气 候 变 化 对 农 作 物 的影 响 通过上述分析 , 我们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有了清晰地认识, 农作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看, 气 候变化影响农作物, 需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范文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范文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这一现象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受到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具体影响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可行措施。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 作物产量与品质的下降气候变化导致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发生改变,使得农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高温、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同时,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作物的品质,如降低粮食的营养价值等。

2. 农业病虫害的增加气候变化为农业病虫害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存和繁殖环境,导致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这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增加农民的防治成本和难度。

3. 农业用水资源的短缺与污染随着全球降水模式的改变,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而部分地区则面临洪涝灾害。

此外,由于工业和城市污染的加剧,农业用水资源的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威胁到农业生产。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1. 农业技术创新与升级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农业技术创新与升级是关键。

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通过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

2. 实施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是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如种植绿肥作物、养殖蚯蚓等,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

3.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业生产者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此外,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应对。

【最新精选】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最新精选】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摘要:山东省位于东部沿海, 地处黄河下游,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等自然条件配合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重要的农业大省。

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对近50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一简单介绍, 并初步探讨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期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山东省气候农业生产影响正文;山东东接太平洋,西连亚欧人陆,受海洋和大陆影响,季风特点明显,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是重要的农业大省,又是气候年际变化大的省份。

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山东省气候特点1.1气温时间变化:山东省近40年来的气温变化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征:①有明显的变暖趋势。

从20世纪60~90年代各年代的平均年均气温(12.51℃、12.81℃、12.86℃和13.46℃)的比较中也可看出这种变暖的趋势。

在变暖的过程中,80~90年代气温增幅最大,为0.60℃,约是近40年来平均增温幅度的2倍。

②变暖特征在冬季最突出。

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倾向率中冬季最大,约是同期年平均气温增幅的1.8倍;夏季最小,仅为冬季气温增幅的3.3%。

1.2降水时间变化通过查阅研究山东省1961年以来的年降水量可见,山东省的年降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减少,倾向率为每10年一37.491 mm。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山东省降水量的递减趋势存在着年代际和季节差异:从各年代来看,60~90年代的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729 mm、704 mm、599mm和649 mm,说明年降水量在80年代减幅最大,90年代后有所回升。

从各季节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序列来看,降水量减少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倾向率为每10年一28.356 mm,对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倾向率的贡献率为82%;相反,冬季降水量则表现出微弱增加的趋势,倾向率为每10年0.827 mm,表明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量减少所致。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优秀农业城市之一。

其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分明的温凉特征。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潍坊市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发现,近年来潍坊市的气候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如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不稳定等。

这些气候变化对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深入研究潍坊市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潍坊市气候特征的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潍坊市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而促进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增加。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分析潍坊市的气候特征,探讨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具体来说,通过对潍坊市历年气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旨在揭示潍坊市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尤其是降水情况和温度变化对作物生长和农业灾害的影响。

我们还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潍坊市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应对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潍坊市的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民的生计安全,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潍坊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其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潍坊市的气候情况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对潍坊市的气候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愈发严重,农业产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并对应相应的格式进行论述。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直接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气温的升高,降雨量的变化以及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和产量水平。

1.1. 气温升高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地球气温逐渐上升。

高温对许多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例如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育期缩短,降低了产量。

1.2. 降雨量的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的分布和强度发生变化。

干旱和洪涝成为常见的气候极端事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灌溉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干旱导致作物缺水,而洪涝则会淹没和破坏庄稼。

1.3. 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气候变化使得气候极端事件如飓风、暴雨等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

这些极端事件会毁坏农作物,导致农业产量的下降。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气候变化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农作物的选择。

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合种植的作物类型有所不同。

2.1. 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随着气候变暖,农民需要选择适应高温的农作物品种,如低温耐受能力较强的作物。

2.2. 考虑降雨量的变化农民需要关注气候变化对降雨量的影响,并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选择耐旱作物,减少降雨不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农民和农业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3.1. 改善灌溉系统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适应降雨量的变化,改善灌溉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业产量。

3.2. 推广耐旱性强的农作物在干旱地区,积极推广耐旱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产量的稳定性。

3.3.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范,可以减少农作物因气候极端事件而受到的损失,保障农业产量的稳定性。

四、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需要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影响

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影响

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影响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农业生产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在农业领域引发许多讨论。

首先,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降雨模式的改变、干旱和洪涝频发等极端气候事件不仅会对作物生长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导致作物疾病和虫害的爆发。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可能导致水稻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减产,而洪涝则可能导致种植区域的土壤水分过多,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养殖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饲料供应的不稳定和温度增加对畜禽的生长和生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气温升高会导致畜禽体内的代谢速度加快,从而引起消化系统问题。

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疾病传播增加,养殖业也面临着疾病防控的巨大挑战。

然而,不仅仅是负面影响,气候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比如,温带作物的种植范围可能会扩大,有利于农业的多样性发展。

同时,农业生产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

例如,利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地调节农田水分和肥料供应,提高作物的抗旱和抗病能力。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各国政府和农业界都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的数据和经验,以制定更科学和精准的农业政策和措施。

其次,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例如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和品种,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抗逆能力。

总之,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它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同时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机遇。

通过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我们有望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

山东省有山区、丘陵、平原、海岸等多种地形,鲁中鲁西地区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而东部半岛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匀。

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季雨季,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光热资源充足,适合多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一、山东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1、热量资源的变化
研究表明,1961年-2011年山东地区普遍呈升高趋势,主要表现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呈升高趋势。

山东省全省平均气温上升约1.1°C。

气温的升高让播种季提前,入春时间提早,入秋时间推迟,种植周期缩短,霜冻概率减少。

山东省气候变暖有利于小麦生产潜力提高。

根据折线图可以发现山东省自1983年开始至2010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气候变暖使得冬小麦种植线、作物一年两熟线、作物两年三熟线向北移动,作物产量明显增加。

目前来看气温逐年升高对山东省粮食产量提高利大于弊,但并不是说气温持续升高仍然会对粮食产量带来正面影响,因为气温升高带来的蒸发量提升、降雨量提升、旱涝灾害频发都会对粮食作物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2、水资源变化
山东省年降水量呈周期性变化,总体在1969年到2009年呈由丰水期向干旱少雨期转变,降水量逐渐减少。

山东省降水分布存在不均,东部偏多而西部偏少,雨季在夏季和秋季,常有涝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而冬季春季降水较少,常有旱灾。

在1997年四五月份旱灾,全国先后有29个省(市、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因干旱受灾50217万亩,成灾30015万亩,绝收5937万亩。

1997年受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之大均是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

山东玉米产量受到影响。

玉米植株高,叶片表面积大,因此蒸腾作用明显,需水量大因此受旱灾影响较大。

1997年夏季降水量低于150mm,严重影响了玉米生长,导致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下滑。

玉米属于喜温植物,耐旱能力差,因此山东省气候变暖有利于玉米生长潜力提高,而降水减少则对玉米生长不利。

小麦较玉米耐旱,1997年四五月份较往常年份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的天气减少了病虫害以及白粉病、锈病的发生。

气温升高入春时间提前,提前了小麦返青的时间,让春天小麦生长发育好,茎秆粗壮。

而1996年九月十月十一月降水量充沛,保证了麦苗发芽率以致97年虽有旱情但小麦单产却有大幅提高。

因此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跟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有关,同年产生的降水时间变化对山东玉米和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影响。

3、日照时长的变化。

玉米属于短日照作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可以开花成长速度较快。

光谱成分对玉米的发育影响很大,据研究白天蓝色等短波光玉米发育快,而早晨或晚上以红色等长波光发育快。

1997年日照时数普遍超过1996年,特别是四五月份光照时间的增长、湿度较低有效降低了小麦病虫害的概率。

日照时长也与降水有关,降水较多的时候日照时长一般偏短,1997年四五月份降水量少也是其日照时间长的原因之一。

二、粮食单产变化的趋势
山东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随年份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

影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因素主要有技术水平因素、政策因素以及自然因素。

1979年至2009年山东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升,但年际波动大于年际平均产量提升。

综上所述山东省粮食单产呈上升趋势,说明粮食作物品种及耕作技术在持续提高。

在1997年之后粮食作物产量波动趋于平缓,是由于耕作技术的提高让自然条件的影响逐年减小。

自然条件的改变不仅是当年每月气温和降水量,也要考虑粮食种类和粮食生长周期及品种对自然环境的耐受度。

1997年四五月份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日照时间加长,玉米和小麦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单产变化趋势。

根据山东省粮食单产逐年变化折线图可以发现,气象、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在较短周期内对粮食单产影响较大,但是在1979年到2009年这一长周期内耕作技术、化肥研发以及优秀品种培育等技术条件对农作物单产影响大于自然条件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手段提高的粮食作物单产存在极值,不能无限制的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且技术条件对自然条件的改善与缓冲作用也是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