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研究
03 现状
救助工作缺少监督
6
救助经费紧张 ,资金支持不
5
足
”自愿救助”还
是”强制救助” 4
的困扰
3 救助手段单一,工作过于程序化
流救助浪存儿在的童 群体问题特征
2 受助儿童送返家庭措 施设定与救助目标矛 盾
1
保护性救助政策不利于流浪儿童” 再社会化”目标实现
04 解决对策
组织和个人
鼓励组织和 个人参与救
Thanks!
流浪儿童的分类
1、贫困型流浪儿童 2、被遗弃型
5、失学型流浪儿童
3、失亲型流浪儿童 4、擅自离家型
流浪儿童
6、被诱拐型 7、其他类
02 概况
从流浪儿童的主要流出地来看,
主要是湖南四川、河南、山东、
安徽、贵州、广西、云南、新 疆等省份
6
7岁以下的占10%,
8-12岁的占23%, 13-15岁的占
助
完善社区管理功能 社区
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
四、借助现代化技术,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
创办各级流浪童救助站的网站,以及公益性的救助网站, 通过网络发布、交流信息,提供救助方法、救助范围、寻人 信息和工作情况,为流浪儿童建立简便、快捷、广泛的服务 渠道实行双向查找,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网络就能为宣传 儿童权利、维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推动救助保护流浪L童 事业、加快救助工作社会化、树立救助工作良好的公众形象, 起到积极作用。
5
63%,16- 18岁的
占4%
流浪儿童 群体特征
文盲占20%,小学
4
04以下文化程度
的占65%,初中以
上文化程度的占
15%
青春期儿童多于少儿期儿童10-14岁右 3 儿童居多
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结课作业论文题目:浅谈当前我国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院系:班级:姓名:学号:浅谈当前我国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摘要: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问题是我国社会救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很好的解决流浪儿童的管理救助事关未成年弱势群体的未来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在解决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方面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本身具有很大难度,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还不够完善。
本文通过数据以及相关的文字分析来阐述中国的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关于改进的一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一、我国流浪儿童的基本情况及成因(一)基本情况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我国政府将流浪儿童(street child)定义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于社会超过24小时,造成基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困境中的少年儿童。
流浪儿童数量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制的改革不断成上升趋势发展。
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
从性别上看,男性占70%,女性占30%;从流出地看,来自农村的占83%,来自城镇的占17%;从受教育程度看,文盲占20%,小学以下的占65%,初中以上的占15%;从年龄分布上看,7岁以下的占10%,8~12岁的占23%,13~15 岁的占63%,16~18 岁的占4%;从离家次数看,初次流浪的占60%,有两次以上流浪经历的占40%。
我国流浪儿童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却几乎都是集中在城市进行流浪乞讨。
流浪儿童群体的形成,对城市环境和治安构成一定的威胁,也对现代文明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城市犯罪后备军。
(二)成因造成儿童离家出走、四处流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经济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约有592个贫困县和4600万的贫困人口。
贫困是造成儿童流浪的最根本的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团体、集体、个体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不可避免的导致城乡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贫富差距拉大。
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
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摘要:自2003年开始,我国加快了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通过对流浪儿童福利和救助政策的现状进行探究,力图找出当前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探求有效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途径如下:加强流浪儿童的预防工作,减少流浪儿童每年增加的幅度;完善救助政策,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转变救助方式;社会各界的帮助。
关键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对策和建议一、关于流浪儿童的界定和特征何谓流浪儿童,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正是由于这种不明确影响着相关法律的制定及实施,不能保障流浪儿童的合法权益。
安怀世(2002)将我国的街头流浪儿童根据国际机构的分类标准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脱离家庭后独自生活的儿童;二是脱离家庭后与群体生活的儿童;三是未脱离家庭,但在街头谋生;四是未脱离家庭,但在街头游荡。
虽然我们能够根据这种分类明确流浪儿童的生活现状,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分类存在着漏洞,作为定义也是不够谨慎的。
周良才对流浪儿童做了这样一个定义:“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连续超过24个小时,失去基本生存保障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
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
从调查结果中表明我国的流浪儿童群体以男性为主,受教育程度低,来自农村。
张明锁(2002)在对83位流浪儿童中心的儿童进行深入的调查发现,10-16岁所占的比例最高,大部分都来自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并且受教育程度低,大部分人都有辍学的经历或者小学未毕业。
赵维泰(2005)在对中原某省的1247名流浪儿童的情况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后明显发现,绝大多数的流浪儿童来自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并且重复流浪率高,重复流浪的儿童占总数的1/3,一半以上的流浪儿童受教育的程度在小学以下。
虽然上面论述的调查结果是区域性的,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东西,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流浪儿童的特征归纳为:男性流浪儿童占大多数,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不发达地区,年龄普遍集中在10-15岁,受教育程度低(一般为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主要是以乞讨为谋生方式,重复流浪比率较高。
中国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
摘 要 城市流浪儿童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者对社会群体的高度关注家庭因素是造成流浪儿童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贫困作者利用人口学方法分析了国内流浪儿童的主要特征文章的结论是在这种条件下对流浪儿童实施的社会救助国外流浪儿童生存状况我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流浪儿童救助经验及其借鉴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政策和结束语共9部分关键词 城市社会救助 AbstractHomeless children are a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homeless children’s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it exerts on the urban civilization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governments and sociologists in many countries.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social problem results first of all from family breakdowns. In addition, poverty, unfavorable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educational insufficiency are also partly responsible for it. In this thesis, an analysis is made about the ins and outs of the issue from a demographic perspective, an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are explored. The thesis concludes that legislation is necessary in solving the problem. To hit the target, we ought to study the advanced practice of other countries and manage to provide humane ministering service for the homeless children. 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nine part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Homeless Children Abroad”, “Causes of Homeless Children in China”,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Homeless Children in China”, “Practice of the Ministering of Homeless Children in China”, “Practice of the Ministering of Homeless Children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Legislation of Homeless Children Ministering in China”, “National Policy for Homeless Children Ministering in China” and “Conclusion”. It is intended to be an all-around exploration of the ministering of homeless children in urban areas.Key Words urban areas; homeless children; social ministering引 言 流浪是一种社会现象概莫能外人们抵御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导致大量的饥民拥向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衣食不保在当代社会但是流浪人口并没有被杜绝灾荒和战争教育在发达国家基本消灭了绝对贫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流浪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社会问题流浪儿童问题已经发展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流浪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自1989年正式通过并生效以来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关注结合中国流浪儿童的现实状况年龄在18岁以下流浪到社会上超过24小时保守估计加上隐性流浪的街童估计达30万人次而且正处于身心发育过程中如果不加以引导有的流浪儿童不具备送进少管所的条件有的即使送进了少管所干扰了少管所里的正常秩序对于这些流浪儿童他们被解除管教后继续危害社会城市流浪儿童的犯罪及其管教一直是一个社会非常关注流浪儿童长期在社会上流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在并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产生消极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流浪儿童问题当然也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其中来自农村的占大多数是城市人口的一部分因此假二是儿童流浪现象在我国城乡对保护儿童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治安形成双重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困扰他们难得与其同龄人一样地正常生活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流浪儿童与受宠的独生子女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有人把流浪儿童形象地比喻为全国中等以上城市的扒窃拎包等犯罪活动中三是沿街乞讨的流浪儿童与现代都市极不协调城市是生产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可能显得微不足道是现代城市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他们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多数心灵手巧有着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技巧敢干常人不敢干的事管理不好会经常诱发一些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教育得当通过有效的帮教可以作为社会的特殊人才为社会做出特殊的贡献鉴于此1那么全国范围内的流浪儿童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流浪儿童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城市流浪儿童是否长期存在认识流浪儿童治理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流浪儿童产生的环境是什么家庭本文将剖析流浪儿童产生的社会根源3为我国治理流浪儿童问题提供借鉴如何对城市中流浪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实施救助社会家庭在其中的作用有哪些人性化治理流浪儿童问题的可行性建议本文试图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心理学中的儿童身心发展理论以及人口学中人口要素分析理论从对变迁过程的研究中认识流浪儿童的心态生活状况从而确定有针对性的救助保护办法使流浪儿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文中在分析提出的对流浪儿童救助对策以及针对流浪儿童的立法建议是本论文的创新点一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难题 一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难题 儿童流浪现象是寄生在现代社会的毒瘤这种反映社会负面的例子层出不穷既有社会的原因还有流浪儿童自身的原因战争灾荒失学饥饿等在现阶段因此减少流浪儿童综观全球的流浪儿童状况全球范围内的流浪儿童问题非常复杂 流浪儿童规模庞大 规模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基本表征目前全世界的流浪儿童总数已接近1亿据了解每年有100万流浪儿童不到15岁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印度其中孟买在俄罗斯流浪儿童也突破了100万流浪儿童的数目之大大多存有不良行为 由于流浪儿童大多脱离了家庭和学校再加之社会上游手好闲者的耳濡目染比如为了维持生计偷盗为生入流有的染上吸毒恶习成为一大公害这也正是救助流浪儿童的主要目的所在三有一些不法商人以倒卖人体器官赚取钱财安全性非常差还有部分儿童被拐卖自1999年以来这些孩子大都被卖到了美国他们或者作为出售器官的或者卖给居民非法收养24起走失人口的报告墨西哥城每天至少有这些失踪的孩子与被拐卖和被作为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不无关系[1]四流浪儿童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所以对流浪儿童的侵害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据巴西国会关于杀害儿童问题调查委员会统计[2]巴西全国有4611名17岁以下少年被杀1992年全年被杀儿童424名巴西就有320名流浪儿童被杀 流浪儿童的生活条件极差 流浪儿童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食不果腹的生活特别是中欧无家可归的人口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例如流浪孩子以首都的下水道为家流浪儿靠地下暖气管道度过寒冷的冬季目前已达百万的俄罗斯流浪儿童多数父母尚在有些流浪儿童是其父母婚变的受害者如在越南每天至少有2500个这样的孩子流落街头[3] 贫困是流浪儿童产生的重要根源 在经济转型国家也是流浪产生的重要经济原因绝对贫困还没有完全消除这为流浪儿童的产生培植了适宜的土壤美国儿童的贫困率位居世界第二美国有1300万儿童生活在贫困中据路透社2000年1月20日报道[4]家庭中儿童忍饥挨饿的家庭6岁以下的儿童没有足够的食物处境险恶有40202010枪击25 各国政府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持积极态度 流浪儿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纷纷出台有关政策在非洲和南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建立了组织一些国家的具体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越南陆续建立了一些专门一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难题 收留流浪儿童的收容所一部分是外国人办的这些收容所大多是非赢利的还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刚果金根据该计划有2000名街头流浪儿童被安置在首都10所示范学校内重新学习刚果社会事务部还专门举办了培训班使他们能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街头流浪儿童进行道德和知识教育3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02年5月要求各级政府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组织人力收容并安置流浪儿童4埃及政府通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街头流浪儿童紧急收容中心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照街头流浪儿童[5]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二主要是家庭原因一问题家庭问题家庭顾名思义这类家庭既包括完全家庭完全家庭中比如夫妻之间的矛盾这类家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这类家庭包括没有母亲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问题家庭的儿童问题较多问题家庭这类家庭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流浪儿童群体中监护人对流浪儿童产生的作用路径为紧张的家庭气氛和对子女的虐待根据对调查资料分析研究单亲或重组家庭年龄主要分布在31以40岁为峰值处于该年龄段的男子受尊重意识在社会上得不到满足时怨气从而引起家庭动荡性格急噪孩子的家长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只希望他们少惹麻烦帮助家庭赚钱离婚所占的比重很大离婚导致孩子流浪有五种情况1这部分人婚前没有感情基础夫妻无爱情夫妻离异后导致孩子流浪2一些再婚者以离异无孩为选择条件相当一部分离婚者从现在和日后考虑不管孩子怕孩子累赘往往追求享乐游手好闲有的即使法律做出抚养判决也不情愿执行新家庭的不相容性孩子与之在共同组成的新家庭中生活这些孩子往往受到新家庭成员的冷淡甚至虐待孩子感觉孤独压抑单亲家庭所致二孩子随单亲生活精神压抑导致流浪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健康成长采取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最终导致逃离家庭成为流浪儿童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以的方法教育孩子也伤害了孩子沦为流浪儿童即残疾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被家庭抛弃的残疾儿童多为先天性残疾儿童而是无限的忧愁父母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累赘有些残疾儿童的父母便将孩子抛弃其父母为了逃避政府的惩罚非婚生育的孩子上述三种抛弃孩子的情况都说明具体说是父母 流浪儿童产生的非家庭因素 除了家庭的原因之外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原因学校原因和自身原因经济原因 我国的现实国情是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我国地区性贫困比较严重中国约有592个贫困县和2900万贫困人口地区性贫困导致落后不开化俗话说为了脱贫贫困人口本身也在采取积极的方式同贫困抗争农闲时节或遇到自然灾害在背井离乡的过程中作为挣钱的途径有的兜售鲜花由于这些人流动性比较强而且在相对偏远的西部地区因贫困而造成的流浪儿童以农村进城者居多从偏远荒凉的地区来到人流如织的都市这是转型期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因而造成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被不法分子拐骗有的儿童禁不住犯罪分子的威逼利诱而跟随出走将他们放逐在街头2成为少年犯被黑社会组织所控制从事着地下经济活动3社会是色彩斑斓的当这部分儿童接触到光怪陆离的东西或者见到别人过上声色犬马的生活时 3学校教育失当也是造成流浪儿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老师不注意因材施教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学校和家庭又不能及时沟通导致流浪学校教育失当是造成流浪儿童产生的潜在诱因自身原因 儿童的心理常态原本是活泼对未来充满希望流浪儿童受到变异的家庭环境这些儿童受到外界的刺激一旦超过心理承受能力便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孤僻自卑妒忌在这种不良心理支配下很容易产生离家出走的过激行为三中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分析 我国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从人口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他们的生存质府对整个儿童群体的关心和爱护量的提高反映了政对四川省达州市流浪儿童的调查显示在流浪期间主要靠乞讨或卖艺维持生存的儿童有过偷盗我国流浪儿童的生存质量堪忧流浪儿的生存权利时刻受到威胁浪迹街头衣衫褴褛没有医疗保障和起码的卫生条件乞讨卖花甚至靠偷窃等维持生计大多选择候车室各种管道生存环境极端恶劣享受不到学校教育和计划免疫流浪儿童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都因得不到规范的流浪的生活使这些孩子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健康成长权据合肥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有关同志介绍的确存在着操纵流浪儿童乞讨的黑恶势力威逼利诱等手段强迫他们到街头乞讨街头流浪儿童的存在给社会已构成一个社会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组织化有些流浪儿童离开家庭后过着群体生活或者在群体内部异化出头目来以讨要丐帮作案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街头流浪儿将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犯罪后备军以往对流浪儿童作遣送处理乞儿帮这给流浪儿童的治理带来了困难前已述及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出现打砸给群众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但是已经很难激起人们的怜悯之心他们流浪街头剥削流浪儿童有被社会抛弃的危险政府应高度关注这一社会群体他们大多因没有父母慈爱和家庭温暖而背井离乡歧视辱骂得不到关怀和尊重流浪儿由于过早地独立生存自我保护欺骗ºÓ±±Ê¡Á÷À˶ùͯÏÖ×´河北省流浪儿童数量不大据河北省民政厅的不完全统计占全部收容遣送人数的1015从1996年到1998年1996年为112人次而且年龄逐渐偏小的趋势发展根据石家庄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间所做的调查统计的人曾实施过偷窃的人经常小偷小摸抢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竟占到45.71999年有记者调查发现就有五六个流浪儿团伙在石家庄火车站三个候车厅里经常在东方购物中心附近活动的流浪儿不下百人石家庄市收容遣送站收容街头流浪儿67人次据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中心调查仅石家庄市因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多达数百人从公安部门掌握的情况看但三五人的小团伙已大量存在靠拣破烂做童工享受不到义务教育和计划免疫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引起了河北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妇联设立了流浪儿童保护救助中心和研究机构2001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三设立多种形式的流浪儿童收容教育机构教育救助功能 流浪儿童的人口学特征 从人口学的角度可以找出其人口学方面的规律和特征质量和结构 我国流浪儿童的数量大目前中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处于隐性流浪状态的街童晚上又回到父母身边的儿童实际人数则远远超过了30万人进入救助网络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大约10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占70约有10.5万人女孩常常是随成年女性或三五成群结伴流浪的从城乡构成看文盲占2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从年龄分布上看12岁的占231318岁的占4从离家次数看病残儿童比例占2530这个比例与全国平均病残儿童相比偏高流浪儿童的类型多种多样流浪儿童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这类流浪儿童在社会上单独行动有的甚至衣不蔽体当艰难的生活难以为继时与家人分离后与群体生活的儿童尽管有时候吃不饱但是他们总会有一点儿安全感与家人同住这类儿童有一定的安全感但无稳定的经济来源与家人同住这类儿童不能从家庭获得经济来源家庭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架构 2四川山东贵州云南主要流入地是北京广州南京武汉调查发现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童在流向上有较明显的区域性特性河南安徽的主要流向上海湖南的主要流向广州郑州的主要来自西北地区哈尔滨流浪儿童的这种区域性特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流向密切相关交通枢纽城市总体来说城市商贸中心区和繁华地带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贸城火车站这类地区人多好玩藏身和隐蔽处较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建筑工地娱乐场所和城郊商贸中心治安管理相对松懈比较适合栖身和租住房屋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较多3ÕâÀೡËù°üÀ¨ÓÎÏ·ÌüÏ´Ô¡ÖÐÐÄÍø°ÉºÍ¹«Ô°¶Ô¶ùͯµÄÓÕ»óÁ¦ºÜÇ¿·½±ã¹ýÒ¹4·þÎñÒµÆóÒµ·¹µê»¨µêÔÚÕâÀàµØ·½Á÷À˶ùͯ¼È¿ÉÒÔ´ò¹¤×¬Ç®´óÁ¿Á÷À˶ùͯ¼¯ÖÐÔÚÉÌóÖÐÐÄÇøÉç»áÖÈÐò四中国流浪儿童救助的实践 我国政府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非常重视号召全社会关注及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流浪儿童救助的政府性投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社会转型期虽然如此有关数字显示民政部近几年安排本级福利金累计资助2000多万元地方配套资金投入上亿元2003年救助管理办法北京市和广东省分别建立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全国共建成130家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这些中心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城市无家可归学习条件和安全保障的少年儿童要采取保护性的教育措施根据这一要求有针对性地帮助一些城市建立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充分发挥了为流浪儿童提供紧急救助和临时性生存保障开展心理咨询及非正式教育同时辐射社区救助管理站是开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2003年7月关于将收容遣送站更名为救助管理站的通知8月1日根据财政部中编办下发的规定截至2003年12月31日比收容遣送时期全国原有832个收容遣送站增加了97个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救助机构基本到位运转机制正在形成据统计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日经甄别后实际救助177693人18岁以下少年儿童32344人[14]二我国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这种做法的积极意义在于另一方面吸收了别国的先进经验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包括资金提供学术交流新机制与新方法的引入等出现了从开始时与中央政府合作111995年和1996ÏîÄ¿×ܶîÔ¼200万美元即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培训项目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项目覆盖了20多个省自治区为残疾儿童开展了康复宣传并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对促进这些儿童回归社会主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成果是完成了残疾儿童和流浪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工作内容和项目目标提高公众对残疾儿童康复和救助流浪儿童的认识确定了示范点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建立流浪儿童公益网站新技术积极开展培训工作2001ÔÚÇ°¼¸¸öÖÜÆڳɹ¦ºÏ×÷µÄ»ù´¡ÉϸÃÖÜÆڵĺÏ×÷¹²°üÀ¨Èý¸ö·ÖÏîÄ¿¸ÃÏîÄ¿ÊÇÉÏÒ»ÖÜÆÚÏîÄ¿µÄ¼ÌÐøÓëÀ©Õ¹¼Ó´óÁËÏîÄ¿µÄ¿ÆѧÐÔÓÐЧµØ´ÓÔ´Í·Ô¤·ÀÁ÷À˶ùͯµÄ²úÉúÏîÄ¿×ʽðÔ¼25万美元该项目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具体实施2005年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使对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有法可依保障他们回归社会的权益社四家庭寄养集中供养等儿童福利事业的新的发展模式强化儿童福利机构资源中心的能力加强对社区残疾儿童及家庭的指导提供各种适应其需求的服务该项目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具体实施2005年12月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儿童防灾备灾和自我保护意识2从2001年3月起目前2002年7月新的协议增加了联合医疗救助流浪人员的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帮助弱势群体工作的顺利进行3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合作项目 从2001年开始分别在河南省郑州市模拟家庭以关心困境儿童的生存和发展解决有家难归的大龄流浪儿童和年龄较小2003年合作项目继续在河南省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进行 救助保护模式实验类家庭看护融入社区的家家 特意安排一位负责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为年龄在8ÉíÌ彡¿µµÄÂÅËÍÂÅ·µµÄ»òÎ޿ɹéµÄÁ÷À˶ùͯÌṩ¾ÈÖú±£»¤Ñ§»áºÏ×÷Ñø³ÉÁ¼ºÃµÄÉú»îÏ°¹ßËüÊÇÁ÷À˶ùͯ¾ÈÖú±£»¤ÖÐÐŤ×÷ÏòÉçÇøµÄÑÓÉìÖ£ÖÝÊÐÁ÷À˶ùͯ¾ÈÖú¹ÜÀíÖÐÐĺÍÁªºÏ¹ú¶ùͯ»ù½ð»áµÄºÏ×÷ÏîÄ¿ÏîÄ¿ÕýʽÆô¶¯Õâ¸öÊÇÈ«¹úµÚÒ»¼Ò[15]大房子Big House旨在建立解决有家难归和无家可归流浪儿童的安置大房子项目主要是为7Å䱸ÏàÓ¦µÄÉú»îÉèÊ©ºÍרְ±£ÓýÔ±¸ù¾Ý¶ùͯµÄÌص㿪չ¼òµ¥µÄÀͶ¯¼¼ÄÜÅàѵºÍÎÄ»¯ÖªÊ¶Ñ§Ï°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的社区就读民政部与英国救助儿童会流浪儿童交流合作项目 流浪儿童救助项目项目期限为1998年11月第一阶段项目经费40万英镑保护和救助处于困境中的流浪儿童该项目开展以来民政部组团赴英国并将考察成果集结成一个流浪儿童工作的资源手册组织国内研讨和交流活动2000年7月在昆明举行第一次项目合作网络暨交流会议组织了三次地区性研讨交流会议四川成都云南昆明四个项目点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经验3内容涵盖了国际项目合作宣传与儿童交流技巧等方面举办国际研讨会为了研究收容遣送变革为救助管理后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湖南天津上海河北四川江苏直辖市局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目前含涉及的与美国中国儿童医疗基金会合作项目京港合作开拓中国内地社会福利慈善教育培训计划项目等五国外非政府组织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及其启示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NGO我国也在尝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有必要考察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取得的经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救助组织 流浪儿童救助是个世界性的问题蒙古国等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这与该地区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比较著名的非政府组织有香港防止虐待儿童会香港明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等[16]1协青社成立于1991年11月该组织非常有特色在香港众多青少年服务机构中协青社有9名外展工作者并把他们带到位于柴湾的危机介入中心由专业社工为青少年及其父母提供辅导协青社亦是惟一能够让无家可归或不能回家的青少年即时入住一切入住手续均由青少年入住后办理最重要的是带青少年尽早离开街头协青社又为青少年提供24小时电话热线服务每个青少年最长可入住中心8个星期中心社工会继续跟综6个月每年共处理超过500个住宿个案协助青少年返回家庭的成功率超过85该机构所有资金都是该社向社会募集 香港防止虐待儿童会成长和发展其宗旨是提高公众对防止虐待儿童的认识建立维护和支持的专业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国流浪儿童现状(精选2篇)
中国流浪儿童现状(精选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中国流浪儿童现状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城市流浪儿童救助的现状与问题探析城市流浪儿童救助的现状与问题探析摘要:城市流浪儿童是一个特殊和复杂的社会群体,对城市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关系到整个社会管理和和谐发展,古往今来就备受关注。
2011年8月国务院办工厅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也得到发展,但是其救助现状仍令人堪忧,这里通过分析城市流浪儿童救助现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在救助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为更好地解决中国的城市流浪儿童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流浪儿童救助现状问题策略一、城市流浪儿童现状及产生原因根据我国政府的定义,流浪儿童指的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于社会超过24小时,造成基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困境中的少年和儿童。
我国流浪未成年人群体数量大,大致达到了100万至150万,他们生存环境恶劣,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易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流浪儿童的生存手段可以概括为:捡(捡垃圾)、讨(乞讨)、卖(卖艺、卖花)、偷(偷窃、抢劫)。
例如近年来,新疆籍流浪儿童问题引起了多地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关注,据新疆社科院一项报告,在内地流浪的新疆籍儿童中,超过九成是被诱拐离家的,流浪少年儿童大多是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以南疆地区6~15岁的男孩居多,绝大部分是来自南疆三地区农村贫困、残弱家庭的少数民族少年儿童,主要流出地集中在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且呈现数量多,增幅快,分布广的特点。
大多在被拐骗(卖) 后受“蛇头”控制从事违法行为,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
此外上海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对近两年接纳的流浪儿童的不良行为的统计,扒窃、偷窃和窃车的占到了85%,广州市近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流浪儿童已经占到了总数的83%,而四川省民政部公布的2005年四川流浪儿童生存现状中,涉及扒窃、偷窃和窃车的流浪儿童高达流浪儿童总数的92%。
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
城市流浪儿童成因分析
家庭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结构不完整或解体 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 家庭关系紧张或冷漠
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家庭破裂、家庭教 育缺失等
文化原因:教育观念落后、重 男轻女等
社会制度原因:社会保障制度 不完善、户籍制度限制等
经济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失业率高等
个人原因
家庭破裂
离家出走
流浪儿童的分布情况:流浪儿童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其中, 大中城市的流浪儿童数量较多,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流浪儿童数量相对较少。
流浪儿童的来源:流浪儿童的来源复杂,包括家庭原因、教育原因、贫困原因等。其中, 家庭原因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包括家庭暴力、家庭破裂、家庭教育缺失等。
经验教训:重视 流浪儿童问题, 加强政府与社会 合作,提高流浪 儿童救助水平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城市流浪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现有社会救助政策的不足和局限性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探讨城市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本解决方案
政策建议: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改善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发展
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包括家庭破裂、被拐卖、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以及自 身离家出走等。
流浪儿童在城市中面临着生存危机、心理危机和安全危机等多重问题。
社会救助是解决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的有效手段,包括政府救助、民间组织 救助和社区救助等多种形式。
流浪儿童类型
家庭型:因家庭贫困、家庭暴力等 而流浪
叛逆型:因行为不端、违反法律而 流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失学型:因失学、辍学而流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XX救助站为例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XX救助站为
例
城市流浪儿童是指在城市中没有固定住所、无依无靠的未成年人。
他们面临着生存、安全和发展的诸多困境。
为了解决他们的问题,社会工作不断加强对这一群体的介入和干预。
本研究选取XX救助站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该救助站对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探讨社会工作在城市流浪儿童问题上的作用和成效。
首先,XX救助站通过提供基本的食宿、医疗等生存保障,满足了城市流浪儿童的基本需求。
其次,该救助站还组织志愿者团队和社会工作者,开展劝导、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这些孩子重建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此外,救助站也积极引导这些孩子参加学习、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实际能力。
通过对XX救助站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对城市流浪儿童的帮助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还包括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多种方面。
社会工作的介入有效地改善了这一群体的处境,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关于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研究
关于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流浪儿童是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因家庭贫困、家庭破裂、缺乏教育机会等原因而流落街头,生活在极度困境之中。
流浪儿童面临着生存危机、教育缺失、身心健康受损等多重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为流浪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流浪儿童问题的深入分析,揭示流浪儿童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救助效果,促进流浪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浪儿童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包括流浪儿童的数量、分布、主要困境等;二是现有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评估和分析,包括救助政策、救助机构、救助资源等方面;三是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救助政策的优化、救助机构的改革、救助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四是国内外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其对完善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流浪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二、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现状分析在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然而,这个体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流浪儿童救助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尽管我国有一些关于流浪儿童救助的法律法规,但这些规定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
同时,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执行力度也有待提高。
流浪儿童救助的机构和服务网络尚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服务网络,但这些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能力仍然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流浪儿童的需求。
这些机构和服务网络的分布也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仍然缺乏相应的救助资源。
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
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救助,现状,流浪,优化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本文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成为当下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短缺使流浪儿童无法得以真正的回归,社会救助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出现的诸多难题使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刻不容缓。
流浪儿童救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并联手做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本文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成为当下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短缺使流浪儿童无法得以真正的回归, 社会救助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前出现的诸多难题使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刻不容缓。
流浪儿童救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并联手做出努力, 故本文通过对1990年至20xx年间我国出台的有关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政策的研究及对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的分析, 深入研究了我国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即从我国法律、政策以及多元化救助体系 (政府、NGO和社区救助) 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仔细研究以得出实效性的对策, 力求以此为我国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献出一份力量。
这不仅对践行我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我国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流浪儿童; 社会救助;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工进城以及人口迁徙等情况的增加, 使其子女被动成为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 这在一定程度导致了流浪儿童数量的增加。
另外, 经济贫困、社会不法分子的诱拐等多种因素导致流浪儿童现象的产生。
流浪儿童问题日渐凸显, 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民政部门统计, 全世界共有1000万流浪儿童, 我国大概是100万---150万。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分析
流浪人员社会救助问题与应对策略探究
流浪人员社会救助问题与应对策略探究【摘要】流浪人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流浪人员现状的分析,揭示了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和现有的救助措施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策略,包括加强流浪人员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对流浪人员的关注度,实现流浪人员社会融入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为流浪人员提供更有效的帮助,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重获尊重和尊严。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流浪人员的生存问题,也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社会。
加强对流浪人员的关注和帮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流浪人员、社会救助、问题、应对策略、现状分析、社会问题、救助措施、不足、改进策略、加强建设、关注度、社会融入1. 引言1.1 流浪人员社会救助问题与应对策略探究流浪人员是指没有固定住所并且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人群。
他们常常因家庭、经济、心理等问题无法融入社会,被迫过着流浪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流浪人员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流浪人员社会救助问题涉及到人权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需要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
流浪人员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包括生活困难、就业难、身心健康问题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流浪人员本身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目前,虽然社会已经出台了一些流浪人员社会救助措施,如提供临时住宿、救助金等,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资源匮乏、效率低下等。
为了解决流浪人员社会救助问题,我们需要提出改进策略。
这包括加强流浪人员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对流浪人员的关注度,实现流浪人员的社会融入等方面。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流浪人员提供更好的救助,使他们重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2. 正文2.1 流浪人员现状分析流浪人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固定居住或没有固定住所,不受监护或没有固定赡养人的人群。
论文!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
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问题学校名称:电视播送大学年级:2010秋季专业:行政管理学号:86论文锋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 4. 7是否申请学位:否目录容摘要 (2)1、流浪儿童根本状况分析 (3)1-1经济原因 (3)1-2家庭原因 (3)1-3学校原因 (4)1-4自身原因 (4)2、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的思考 (4)2-1变被动为主动 (4)2-2变回家为回归 (5)2-3变保护为教育 (5)3、总言 (6)4、参考文献 (7)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问题锋容摘要: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问题是我国社会救济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
能否解决好流浪儿童的管理救助事关未成年弱势群体的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在解决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方面存在众多难题,一是由于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本身具有很大难度,更重要的是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
关于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人性化、科学化、法制化问题,我们需要以儿童为本大胆创新,不断探讨总结新思路。
关键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和谐统一序言走在的大街上,尤其是繁华的商业中心,总能看到一些衣着破烂的少年儿童在向过往的路人乞讨。
看了之后总会一种心酸与惋惜萦绕心头。
他们正处在花朵一样的年龄,不能享受雨露的滋润,反而过早的踏入了这个社会。
这样的事实对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不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的建立。
流浪乞讨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是他们本不该承受的。
由于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常常会受社会的鄙视与唾弃,流浪儿童心理的开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极易被扭曲,以至于对社会造成危害。
关注流浪儿童的生存与开展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我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是非常重视的,全国目前有一百多个流浪儿童救助站来对流浪儿童实施救助。
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流浪儿童的救助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
有一个记录片叫《铁路沿线》,里边一个叫“火狐狸〞的小孩曾屡次被救助站收容,又屡次逃出来继续他的流浪生活。
农村留守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甘肃新型农村社会救
6 6 4 4 人, 有很多是和年迈老 人或和其 他亲友生活在一起。 近
年来 ,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农村医疗条件有限、 老人年纪较 大、 医疗知识缺乏等因素导致留守儿童生病得不到及时的医 治。因缺乏监管而导致留守儿童溺水 、 触电、 车祸等意外伤 害事故的发生现象时常见于报端。 三、 完善甘肃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的对策
年1 月, 全国有6 0 0 0 万留守儿童、 5 0 0 0 万留守老人和4 7 0 0 万
节市七星关 区田坎乡4 名留守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 经 抢救无效死亡, 4 名儿童是四兄妹 , 最大的哥哥 1 3 岁, 最小的 妹妹才 5 岁; 2 0 1 2 年1 1 月1 6 日, 5 名流浪儿童在毕节市七星
留守妇女。这就是中国的“ 留守家庭” , 甘肃省留守老人7 5 万人 、 留守妇女 1 3 5 万人 , 农村 占3 0 %, 留守儿童6 7 . 7 万人, 其中小学生 3 l - 4 万人, 初中生 l 8 - 4 万人 , 中学前儿童 1 7 . 9 万 人, 女童 3 1 . 1 万人, 男童3 6 . 6 万人。从“ 留守儿童” 监护的情 况来看 , 隔代监护 4 1 . 1 万人, 亲属监护 2 2 . 6 万人, 同辈监护 2 . 1 万人 , 其他监护 1 . 1 万人, 自我监护0 . 8 万人。庞大的留守
些文件的颁布表明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给予高度的
关注。
一
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 外) 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监护照看,
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
留守儿童救助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留守儿
、
甘肃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流浪乞讨儿童的问题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
流浪乞讨儿童谁来解救?摘要:当我们走在繁华都市的街头,总会看到那些被埋没在来往人群中却艰难的生存着的人,有老人、孩子、青年人。
乞讨儿童问题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流浪儿童群体也日趋庞大,他们的生存、人身、教育、发展等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流浪乞讨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及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又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和公共管理问题.本文将对关键词:乞讨儿童;微博解救;福利政策;引言解救乞讨儿童,是近期微博上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2011年1月17日,一名失踪儿童的母亲给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发了一封求救信,希望通过网络找到自己的孩子。
于建嵘随后通过微博向网友求助。
在接到更多的寻人信息之后,于建嵘教授专门建立了一个“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号召网友们随时留意身边的乞讨儿童,帮助他们和亲人团聚。
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不仅在热心人群中反响强烈,还受到了名人微博和公安微博的推荐与回应。
城市中的流浪乞讨儿童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群体,这类特殊的群体一直被当作污染城市环境的垃圾,但是他们背后所隐藏的却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法治等各方面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他们的产生及大量涌入城市必将会对城市的管理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所以对这一群体进行现象分析、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寻找合理有效的救助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乞讨儿童的现状分析丐是社会的私处,我们天天羞于示人,却又天天感觉存在;丐又是极端传说,丐到洪七公的境界,皇帝都不做,丐到残疾童丐的境地,则暗无天日,江河无语。
根据民政部《十一五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提供的数据,我国现有流浪乞讨儿童100-150万,其中80%有盗窃、抢夺等违法行为,45%的儿童常年以违法行为为生,74.4%的儿童在流浪乞讨两个月后就会出现违法行为。
(一)流浪乞讨儿童的乞讨方式1.沿街流动行乞,这种方式较为普遍,或行走在商业区,或在过街天桥,或在地下通道。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问题及其模式探讨的开题报告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问题及其模式探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流浪儿童问题十分突出。
流浪儿童多数来自农村,因家庭贫困、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原因无法生活在家庭中,又因年龄小、知识少、自我保护能力差等原因,往往被迫流落街头,受尽了种种不良影响和危害。
为了解决流浪儿童的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不断探索救助模式。
但是,由于流浪儿童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救助模式的成功程度和适用性也各不相同。
因此,本文将探讨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现状和问题,并依据实践中的经验,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二、选题意义1. 社会问题的关注。
流浪儿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反映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
2. 研究重点的明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于社会实践的研究与救助工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要把重点放在实践中的问题上,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3. 学术价值的提高。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解决流浪儿童问题提供一套完整可行的救助模式,对于推动流浪儿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流浪儿童救助的现状和问题。
对目前我国流浪儿童面临的问题,如心理问题、生活问题、教育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矛盾与困难。
2. 国内外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比较。
研究国内外各种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特点和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3.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在分析前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本文将根据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现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四、预期目标和应用价值1. 通过本文的研究,使我们更深入了解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和问题,掌握各种救助模式的特点和不足,为制定更好的救助政策提供参考。
2. 通过研究,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为打赢流浪儿童问题的攻坚战提供方案支持。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分析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分析摘要:流浪儿童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现状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实践,流浪儿童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要有效地缓解和根本解决儿童流浪问题却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
流浪儿童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一方面,流浪可能造成儿童智力发展受阻和人格的扭曲,从而不利于儿童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部分流浪儿童在流浪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接受他人不良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诱导,出现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而危害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整体形象。
因此,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与保护刻不容缓且要有治本良策。
关键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政策21世纪初,我市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在与其伴生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流浪儿童问题凸现出来,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按照我国政府的定义,流浪儿童指的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于社会超过24小时,造成基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困境中的少年儿童。
流浪儿童的安置问题若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对社会和谐与稳定形成阻碍。
因此,关注流浪儿童,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已迫在眉睫。
流浪儿童在社会的生存状况一、流浪儿童的生存现状目前,流浪儿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纳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的流浪儿童,这部分孩子的特点是身体基本健康、智力正常、没有监护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
另一部分是救助中心不会收容的流浪儿童,包括智障、肢残,或者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
这一部分流浪儿童的生存手段可以概括为:捡(捡垃圾)、讨(乞讨)、卖(卖艺、卖花)、偷(偷窃、抢劫)。
流浪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状况极差。
被迫乞讨的儿童有些身体被故意致残,即使没有明显的残疾,乞讨生活都给流浪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了疾病。
他们终日卫生状况极差,满身污垢,吃剩菜剩饭,遭人漠视或白眼,在街头、宾馆饭店时常有他们瘦小、柔弱的身影。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问题分析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问题分析1、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制还是自愿存在争议按照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送可以带有行政强制色彩;而按照新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救助流浪儿童方面完全是自愿的,他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寻求救助,也可以自由出入救助站,而有关机关将不再具有强制性权力。
按照法理上的原则,新的法律颁布实施后,旧的法律自然失去效力,所以,对全体流浪人员的救助应当贯彻新法“自愿性”原则的精神,但是,实践操作中,对流浪儿童的强行救助的做法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正是人们对“自愿性”原则是否适用于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存在分歧意见。
按照我国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一般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们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都需要得到监护人的保护。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这些立法的前提假设是未成年人还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得到家庭的照顾和保护。
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对于流浪儿童这一脱离监护之外的特殊群体的救助应该是必须的,而不是任其选择的。
所以,《未保法》第29条规定,“对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责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暂时无法查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
”但是是否因此,我们就有理由沿袭强制性做法,从善良意愿出发,强制流浪儿童接受救助呢?这似乎又与《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相违背。
救助流浪儿童如果一味采取强制手段,除了助长成人世界的权威作风之外,也不利于流浪儿童自身主动性的调动,特别是他们的信任机制已经出现了危机,强制性做法极易引起逆反、抵触等消极心理,从而对救助工作留下障碍和阴影.2、已有的救助机构普遍面临资金、设备、人力不足的问题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经费、人员欠缺问题非常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问题学校名称:大连电视广播大学年级:2010秋季专业:行政管理学号:1021201255186论文作者:刘锋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 4. 7是否申请学位:否目录内容摘要 (2)1、流浪儿童基本状况分析 (3)1-1经济原因 (3)1-2家庭原因 (3)1-3学校原因 (4)1-4自身原因 (4)2、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的思考...... .. (4)2-1变被动为主动 (4)2-2变回家为回归 (5)2-3变保护为教育 (5)3、总言 (6)4、参考文献 (7)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问题刘锋内容摘要: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问题是我国社会救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解决好流浪儿童的管理救助事关未成年弱势群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在解决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方面存在众多难题,一是由于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本身具有很大难度,更重要的是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
关于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人性化、科学化、法制化问题,我们需要以儿童为本大胆创新,不断探讨总结新思路。
关键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和谐统一序言走在大连的大街上,尤其是繁华的商业中心,总能看到一些衣着破烂的少年儿童在向过往的路人乞讨。
看了之后总会一种心酸与惋惜萦绕心头。
他们正处在花朵一样的年龄,不能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反而过早的踏入了这个社会。
这样的事实对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不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的建立。
流浪乞讨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是他们本不该承受的。
由于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常常会受社会的鄙视与唾弃,流浪儿童心理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极易被扭曲,以至于对社会造成危害。
关注流浪儿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我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是非常重视的,全国目前有一百多个流浪儿童救助站来对流浪儿童实施救助。
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流浪儿童的救助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
有一个记录片叫《铁路沿线》,里边一个叫“火狐狸”的小孩曾多次被救助站收容,又多次逃出来继续他的流浪生活。
这是为什么?难道流浪的生活比救助站的生活还要好吗?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拒绝社会的帮助?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对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问题进行了一个探讨。
1、流浪儿童基本状况分析流浪儿童数量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制的改革不断成上升趋势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划分困境儿童的标准,流浪儿童同残疾儿童、孤儿、贫困地区儿童一样被列入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目标人群。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对我国流浪人员的管理由消极的收容管理走向了积极的救助服务。
流浪儿童作为流浪人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关爱。
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
从性别上看,男性占70%,女性占30%;从流出地看,来自农村的占83%,来自城镇的占17%;从受教育程度看,文盲占20%,小学以下的占65%,初中以上的占15%;从年龄分布上看,7岁以下的占10%,8~12岁的占23%,13~15 岁的占63%,16~18 岁的占4%;从离家次数看,初次流浪的占60%,有两次以上流浪经历的占40%。
由民政部的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流浪儿童的数量是相当巨大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流浪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
首先对与流浪儿童自身来说,他们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独自在社会闯荡,是非常危险。
作为未成年,他们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又没有经济来源,难以应对饥饿、寒冷等最基本的问题。
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存在,极有可能对流浪儿童进行抢劫、实施暴力等。
其次,对社会稳定来说,儿童正是接受教育,塑造人格的时期,而流浪儿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由于受害情况不断发生,不能接受正确的教育,体会不到社会的安全感,儿童的心理容易发生变形和扭曲。
对社会失去信任感,缺乏爱心,缺乏同情心,产生暴力倾向。
流浪儿童经常受到某些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团伙的引诱和利用而发生犯罪行为,包括偷窃、贩毒、卖淫、加入黑社会帮派等等,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形容街头儿童问题是“一枚嘀哒作响的定时炸弹”。
可见流浪儿童能否妥善解决意义重大。
造成儿童离家出走、四处流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1、经济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约有592个贫困县和4600万的贫困人口。
贫困是造成儿童流浪的最根本的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团体、集体、个体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不可避免的导致城乡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贫富差距拉大。
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困地区的社会规范和文化目标渐渐失去了作用,人们开始想尽办法来解决自己的生活温饱问题。
一部分家长带领子女或让子女独自进城务工,甚至有些人进城从事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规范的违法行为。
这种盲目的外流、难以安定造成了一些未成年衣食无着而流落街头。
1-2、家庭原因家庭是个人最早的社会化场所。
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是其依附的对象,是其健康成长的保障。
但由于部分问题家庭的存在,比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的充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等使儿童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变质甚至毁灭。
儿童身体或者心理遭受伤害会选择逃避而走上流浪的道路。
此外家庭的教养方式也是儿童流浪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将近20%左右儿童的流浪是家庭原因造成的。
1-3、学校原因学校原因即教育原因。
现在的学校教育过于死板,过于强调分数和注重升学率。
学校对学生寄予的希望和要求过高,使一些学生压力过大,产生逆反心理。
还有一部分学生被“边缘化”,无法融入主流生活,抑郁寡欢,天长日久产生厌学情绪,脱离学校和家庭流向社会成为流浪儿童。
1-4、自身原因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强的。
容易受一些“英雄”形象的误导,对社会存在某种天真与幻想,做出某些“闯荡江湖”的行为。
儿童主观上有要求家长和社会尊重其个性和独立意志的朦胧意识,实际上并不具有明辨是非,解决复杂生活问题的能力。
有时候难以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对父母怄气而离家出走。
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决定了其行为方式,他们较容易迷失自我,走向偏差。
2、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的思考在关于流浪人员的救助问题上,我国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废止了原来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这是一种进步,反应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新理念。
但流浪儿童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救助问题的实施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
如何针对流浪儿童的特点,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实现科学化、人性化与法制化的统一是救助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程。
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我们需要立足于制度发展创新;立足于责任施以真情;立足于科学联系实践;立足于法律开展工作,坚持“儿童为中心原则”,做好每一个具体环节。
2-1、变被动为主动以往被救助的儿童大部分是由公安部门或救助站工作人员在街面上把他们带到救助站,儿童大多不是自愿且产生抵触心理。
在新的救助管理办法的理念指引下我们需要改变工作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首先澄清一个问题: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制还是自愿?实践研究表明,就流浪儿童整体而言,并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他们对人生很少有什么规划。
如果一味强调自愿原则,势必与儿童的最大利益相违背。
但是如果一味的采取强制措施,除了助长成人世界的权威作风外,也不利于流浪儿童自身主动性的调动,特别是他们的信任机制已经出现了危机,强制性做法极易引起逆反、抵触等消极心理,从而给救助工作留下障碍和阴影。
所以成年人应该尊重儿童的看法,努力了解儿童的心理,必要时采取一些善意的引诱手段,投其所好,说服其接受救助。
鉴于此,救助站工作人员不应该在站内消极等待或强制收容,而是应该积极主动,上街宣传救助管理制度,劝导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
我们可以在火车站或流浪儿童较多的闹市区建立“全天候街头救助点”。
为加强对对流浪街头,不愿意进入救助中心的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寻找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在充分尊重流浪儿童的观点、倾听流浪儿童的声音的基础上,对流浪儿童实施临时性救助式保护措施。
“全天候街头救助点”是开放式的,不仅为儿童提供各种基本的生活设施,而且针对儿童特点提供一些娱乐设施。
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对一些不愿意接受救助的儿童进行说服或者教育,不采取强制措施,这样可以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配合救助工作。
同时在街头设置流动救助,宣传儿童权利的有关知识,提供儿童所需的服务,引导、邀请街头儿童进入救助中心或全天候街头救助点,以便给予更好的援助和疏导教育。
流浪儿童救助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 ,必须有地方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支持。
要动员和组织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工作 ,建立起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安全网络,使救助工作更好的进行。
2-2、变回家为回归我国的儿童救助方式倾向程式化。
一些救助机构一般就是按照《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其提供食物、住宿;联系儿童的家人或户籍所在地政府,通知他们来接儿童回去等。
因此一些方法缺乏灵活性,过于注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致使儿童的救助效果不佳。
对于家庭我们应该辨证的来看待。
一方面,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优环境,努力帮助儿童反家的做法是正确的;另一方面,问题家庭则是不利于儿童成长的。
由于许多儿童之所以流浪就是由于家庭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所以如果单纯的把儿童送回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造成儿童的再次流浪。
这就需要我们救助工作人员注意由回家到回归的转换问题,即让孩子真正的回到一个适于其身心健康反展的温馨的家庭里面。
在将他们送回家之前,应该仔细考察他们的家庭,对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要帮助孩子的父母设法解决,只有在确信了这些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与家长签订协议之后,才可以将孩子送回家。
这并不是工作的结束。
孩子送回家后,还要定期予以辅导和监督,以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保证家长对协议的贯彻执行。
经过反复的帮助之后,如果救助工作人员确信问题没有希望解决的家庭,则要剥夺家长的监护权,并为孩子寻找合适道德寄养家庭或者以机构承担集体监护权。
总而言之,孩子的安置问题相当重要,并不是简单的说孩子送回家了就算成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
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目标以及救助工作考核的标准应该从简单的回家转移到回归,让孩子回到一个正常的家庭当中去(这里是相对于问题家庭而言)。
2-3、变保护为教育这一方面主要是针对一些不能回归到家庭而被安置在流浪儿童福利中心,由机构集体承担监护权的儿童。
流浪儿童一般都受过去不良生活经验的影响,产生了扭曲的人格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因为缺乏正常的知识教育而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他们比一般的儿童有更多的成长需要,需要较多的资源来协助其正常成长,并改变偏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