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艾滋病检测管理工作制度
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2
![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2](https://img.taocdn.com/s3/m/e6546f3c26fff705cd170a66.png)
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三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实验室设置第三章实验室任务第四章实验室审批第五章检测工作要求第六章报告与反馈程序第七章保密第八章附则附表1 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申请表附表2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申请表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管理,确保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2条本管理办法所指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系指为了进行艾滋病监测、检疫、临床诊断、安全供血和移植等而对人体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组织器官、精液、血液制品等进行艾滋病病毒或其相关标志物检测的实验室。
第3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全国所有进行艾滋病病毒或其相关标志物检测的实验室。
第二章实验室设置第4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管理,统筹规划辖区内实验室建设。
第5条实验室设置1、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
2、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根据需要,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医院和有关单位设立艾滋病确认实验室。
4、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根据需要,可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和有关单位设立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
5、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根据需要,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和有关单位设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第6条实验室必备条件(一)人员条件1、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至少由9名医技人员组成,具有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3名,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3名或以上。
高级技术负责人需具有5年以上艾滋病病毒检测和研究经验,接受过国际或国家级技术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2、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和确认实验室至少由5名医技人员组成,具有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1名、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2名或以上。
负责确认试验的技术人员需具有3年以上从事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经验、接受过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或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的技术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医院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
![医院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7192b2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b.png)
医院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
为预防、控制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保护我县居民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的相关制度,制定本制度。
1.规范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从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
2.加强对从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规范执业行为,重视对病人隐私的保护。
3.加强对性病、艾滋病患者相关信息的监测,做好患者信息的登记,按制度进行网络报告。
重视性病、艾滋病报告漏报的自查工作。
4.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
5.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全院职工的法制观念,创造全体职工重视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良好环境。
6.不断提高性病、艾滋病诊断与治疗水平,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性病、艾滋病的诊断、治疗工作,积极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和咨询工作。
7.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认真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减少职业暴露,杜绝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8.临床医生和网络报告员必须履职尽责,做好疫情信息管理,妥善保管患者病历资料。
9.对于拒绝报告疫情、隐瞒疫情、因玩忽职守而错报漏报疫情者,依照医院处罚制度给予处罚,如造成疫情播散、暴发流行等严重后果,将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医院性病管理制度
![医院性病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f86c1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2.png)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性病防治工作,包括性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消毒、隔离、信息报告等。
三、组织与职责1. 医院成立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性病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2. 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性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性病防治方案、培训医务人员、监督性病防治措施落实等。
3. 临床科室负责性病患者的诊疗、护理和消毒隔离工作。
4.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性病防治工作中的感染控制工作。
四、性病防治措施1. 医务人员应积极学习性病防治知识,掌握性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2. 医院设立性病咨询门诊,为患者提供免费咨询、检测和诊断服务。
3. 医院对疑似性病患者进行及时诊断,确诊后给予规范治疗。
4. 医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和用品的消毒处理。
5. 医院对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6. 医院对性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和预防性治疗。
五、信息报告与资料管理1. 医务人员发现性病患者后,应及时向预防保健科报告,并按规定时限填写报告卡。
2. 预防保健科负责性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3. 医院建立健全性病防治资料档案,包括患者病历、检查报告、治疗记录等。
六、培训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性病防治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医务人员评优评先的依据。
七、监督与处罚1. 医院定期对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性病防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另行规定。
医院对艾滋病病人管理制度
![医院对艾滋病病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daaaf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5.png)
一、引言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艾滋病的发生与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院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制度1. 医院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管理体系。
2. 医院应设立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全院艾滋病防治工作。
3. 医院医务人员应积极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掌握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和诊断标准。
4. 医院应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
5. 医院应设立艾滋病防治科或指定专人负责艾滋病病人的诊疗工作,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6. 医院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环境安全。
用于性病、艾滋病检查、治疗的医疗器材、用品,必须严格消毒。
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处理,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置。
7. 医院应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艾滋病防治意识。
8. 医院应保护艾滋病病人的隐私,不泄露病人个人信息,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
9. 医院应做好艾滋病病人住院、手术、输血前的检测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10. 医院应建立健全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医务人员安全。
11. 医院应定期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责任与处罚1. 医院领导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应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医务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本制度规定,如有违反,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 医院应定期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结语我院将全力贯彻落实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希望通过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艾滋病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艾滋病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add36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f.png)
一、目的为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在医院内的传播,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护士、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患者。
三、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临床科室:负责艾滋病的诊疗工作,严格执行艾滋病防治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艾滋病防治水平。
3. 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艾滋病防治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4. 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艾滋病防治工作,遵守医院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四、制度内容1. 预防与控制(1)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医务人员应积极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掌握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病的防治知识和诊断标准。
(3)医务人员发现艾滋病病人及其感染者和疑似病人,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填卡报告防保办和网上直报。
(4)用于性病、艾滋病检查、治疗的医疗器材、用品,必须严格消毒。
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处理,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置。
(5)病人在手术、输血前,必须进行梅毒、艾滋病检测,以利早期做好消毒防护准备工作,防止传染病污染蔓延。
2. 消毒隔离(1)医务人员在进行性病、艾滋病治疗、检查时,应注意消毒隔离、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2)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若发生或可疑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
做好相应防治处理。
(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3. 职业暴露(1)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并报告预防保健科。
(3)预防保健科负责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评估、治疗和随访。
4. 患者教育(1)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医院检验室艾滋病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室艾滋病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8105a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3.png)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检验室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分工1. 检验室主任负责检验室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2. 检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艾滋病防治知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对检验室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检验室艾滋病防治工作内容1. 检验室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掌握艾滋病防治技术。
2. 检验室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艾滋病病毒检测设备和试剂,确保检测质量。
3. 检验室对艾滋病病毒检测样本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样本污染和交叉感染。
4. 检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
5. 检验室对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及时报告,并按规定填写报告卡。
6. 检验室对艾滋病病毒检测阳性样本,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检验室艾滋病防治措施1. 检验室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 检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自身健康。
3. 检验室对检验器材、用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 检验室应定期对艾滋病病毒检测实验室进行卫生消毒,保持实验室环境清洁。
5. 检验室应加强检验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检验室艾滋病防治监督与考核1. 医院感染控制科定期对检验室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 检验室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考核,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
3. 检验室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检验室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检验室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医院艾滋病的管理制度
![医院艾滋病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71f9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f.png)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医院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院艾滋病防治工作。
2. 设立医院艾滋病防治办公室,负责日常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3. 各科室设立艾滋病防治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艾滋病防治措施1. 医院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 医院应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3. 医院应定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水平。
4. 医院应建立健全艾滋病病例报告制度,对艾滋病病例实行网络直报。
5. 医院应加强艾滋病病毒检测,确保艾滋病病例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6. 医院应严格执行艾滋病患者的隔离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7. 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8. 医院应加强医疗器械、用品的消毒处理,确保安全使用。
四、艾滋病防治教育与培训1. 医院应定期组织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院职工的艾滋病防治意识。
2. 医院应加强对新入职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艾滋病防治能力。
3. 医院应定期组织艾滋病防治知识考核,确保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
五、艾滋病疫情报告与监测1. 医院应严格执行艾滋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艾滋病疫情。
2. 医院应建立健全艾滋病疫情监测系统,对艾滋病疫情进行实时监测。
3. 医院应定期对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奖励与处罚1. 对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艾滋病防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艾滋病门诊规章制度内容
![艾滋病门诊规章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3968e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3.png)
艾滋病门诊规章制度内容一、总则为规范艾滋病门诊的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服务对象门诊服务对象为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
三、门诊时间1.门诊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
2.节假日门诊时间须提前发布通知。
四、门诊服务内容1.艾滋病患者初诊及随访。
2.艾滋病相关咨询与指导。
3.艾滋病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制定。
4.其他医疗服务。
五、门诊预约1.患者需提前电话预约门诊时间。
2.患者需提供基本信息及病历资料,以便医生准备妥当。
3.预约成功后,患者需按时前来门诊。
六、挂号流程1.患者到达门诊前台进行挂号登记。
2.填写个人信息表。
3.排队等待医生候诊。
七、门诊服务流程1.医生对患者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
2.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医生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4.医生为患者开具处方并指导用药方法。
5.患者可在药房领取药品并结账。
6.患者完成就诊并取回病历资料。
八、门诊收费标准1.门诊挂号费用为5元/人次。
2.医疗服务费用按照诊疗项目收费。
3.门诊药品费用按照实际用药情况收费。
九、门诊安全管理1.门诊环境整洁卫生,保证患者就诊安全。
2.医生护士遵守医疗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
3.门诊设备定期检修,确保使用安全。
十、门诊卫生防护1.医务人员需定期接受医学防护知识培训。
2.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3.门诊区域定期消毒。
十一、违规处理1.患者不按规定挂号、就诊的,一律不予接待。
2.医务人员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处理。
十二、制度宣传1.门诊制度及规章定期向患者宣传。
2.门诊宣传栏发布医疗知识及健康提示。
以上为艾滋病门诊规章制度内容,敬请遵守并配合工作。
医院艾滋病相关制度
![医院艾滋病相关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5d1ee9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6.png)
医院艾滋病相关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艾滋病防治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艾滋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感染控制、信息管理、宣传教育、培训考核等。
第三条我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第四条我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防治、规范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我院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主体作用,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我院成立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七条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信息收集、资料整理、培训宣传等工作。
第八条各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科室艾滋病防治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第九条我院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三章诊断与治疗第十条我院要严格执行艾滋病诊断标准,对疑似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断。
第十一条对确诊艾滋病患者,我院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预防、心理支持等服务。
第十二条艾滋病患者治疗期间,我院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第十三条我院要建立健全艾滋病患者随访制度,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
第四章感染控制第十四条我院要严格执行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第十五条艾滋病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艾滋病医院管理制度
![艾滋病医院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3e88b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e.png)
一、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艾滋病防治办公室,负责日常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预防措施1. 医院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 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艾滋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3. 医院应设立艾滋病检测点,为患者提供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4. 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废物、废弃血液和生物制品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5. 医院应加强患者隐私保护,严格保密患者艾滋病检测结果。
四、诊疗管理1.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艾滋病病毒传播。
2.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应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治愈率。
3. 医院应设立艾滋病专病门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提供专业诊疗服务。
4. 医院应加强艾滋病药物治疗的管理,确保药物质量。
五、宣传教育1. 医院应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艾滋病防治意识。
2. 医院应定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能力。
3. 医院应利用多种渠道,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六、疫情报告与处理1. 医务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应按规定时限报告防保办和网上直报。
2. 医院应建立健全艾滋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准确、完整。
3. 医院应加强对艾滋病疫情的管理,做好疫情分析和防控措施。
七、监督检查1. 医院应定期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艾滋病防治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医院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d8a8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6.png)
医院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1.全院职工要提高建立艾滋病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认识,各科室姚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
2.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患者和转入住院患者,各科室要详细登记。
住院部应填写“出入院登记本”。
所有住院输血病人均应进行实验室HIV初筛试验。
采送标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
3.经实验室初筛试验阳性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疑
似病例报告,然后上报公共卫生科,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待确证后对原始报告卡进行订正。
4.各有关部门必须将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人死亡者的详细资料报送公共卫生科,由公共卫生科录入数据库,并及时准确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5.医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
均应按要求防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6. 医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7.在AIDS诊疗、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作为等情况,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者按责任医疗纠纷赔款处理;
造成疫情扩散者作待聘或解聘处理,同时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8.医院艾滋病高危干预小组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
行为的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措施,并对干预人群开展HIV监测。
9.医院每年开展外来婚嫁女、外来务工人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HIV检测工作。
10.积极主动做好辖区、医院内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2024年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933b6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e.png)
2024年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3、按照____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____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艾滋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艾滋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24b01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2.png)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医院艾滋病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医院艾滋病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艾滋病感染防控措施,定期对艾滋病感染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艾滋病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防控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艾滋病防治意识和技能。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使其掌握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污染物品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4. 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对艾滋病患者的病房、治疗室、检验室等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置。
5. 对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含有病毒的标本,进行严格封存、处理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6. 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隔离疑似病例。
对艾滋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
7. 严格执行输血、输注血制品等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禁止使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血制品。
8.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导致艾滋病在医院内传播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2. 对在艾滋病感染防控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3. 对隐瞒、谎报、缓报艾滋病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医院艾梅乙规章制度
![医院艾梅乙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7c376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e.png)
医院艾梅乙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内部管理,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所有涉及到医院内部管理的事项,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医院对于患有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将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健康安全,并严格遵守患者的隐私权。
第四条医院将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规定。
第五条医院将建立健全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定期开展艾滋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艾滋病防控意识。
第六条医院将对涉及到艾滋病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医务人员的行为符合艾滋病防控要求。
第七条医院将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管理档案,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八条医院将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章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管理第九条医院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管理,确保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健康安全。
第十条医院将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信息档案,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情况、治疗方案等,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第十一条医院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第十二条医院将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康复机制,包括定期随访,提供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第十三条医院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贴和优惠政策,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第十四条医院将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相关诊疗团队,包括感染科、精神科、心理科等,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第三章医务人员的管理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确保自身的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规定。
医院艾滋病检测点管理制度
![医院艾滋病检测点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8127d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2.png)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艾滋病检测点管理,提高艾滋病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艾滋病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艾滋病检测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2. 设立艾滋病检测点,配备专兼职检测人员,负责日常检测工作。
3. 检测点设负责人一名,负责检测点日常工作,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检测情况。
三、检测流程1. 检测对象自愿申请,填写《艾滋病自愿检测咨询申请表》。
2. 检测人员对检测对象进行咨询,告知检测流程、注意事项及隐私保护措施。
3. 检测人员对检测对象进行采样,确保采样质量。
4. 检测样品送至上级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5. 检测结果通知检测对象,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保密。
6. 对检测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四、质量控制1. 检测点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设备性能稳定。
2. 检测人员应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提高检测技能。
3. 检测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上级疾控中心。
五、信息管理1. 检测点应建立健全艾滋病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安全。
2. 检测信息实行保密制度,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
3. 定期对检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六、宣传教育1. 检测点应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 检测点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治水平。
七、奖励与处罚1. 对在艾滋病检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艾滋病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医院艾滋病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艾滋病监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ed346b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2.png)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艾滋病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1. 医院成立艾滋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艾滋病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各科室设立艾滋病监测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艾滋病监测工作。
三、监测内容1.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发现、登记、报告和随访。
2.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咨询和宣传教育。
3. 艾滋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4. 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监测方法1. 医院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对疑似艾滋病病人进行详细问诊和实验室检测。
2.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登记、报告和随访,建立病例档案。
3. 定期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咨询和宣传教育活动。
4. 对艾滋病疫情进行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变化趋势。
五、报告制度1. 医务人员在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后,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向防保办和网上直报。
2. 防保办对报告的艾滋病疫情进行汇总、分析和上报。
3. 医院对艾滋病疫情实行日报告、周分析、月评估制度。
六、防治措施1. 医院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 医务人员应积极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3.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防止艾滋病病毒在医院内部传播。
4. 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七、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艾滋病监测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艾滋病监测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艾滋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艾滋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医院艾滋病门诊工作制度
![医院艾滋病门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99e5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0.png)
艾滋病门诊工作制度
一、在分管院长领导下开展结核门诊的各项工作,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
二、严格遵守医院各项管理制度,遵循医德规范和医疗原则,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负担。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导诊、分诊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四、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认真检查并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对就诊患者进行认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做好艾滋病疫情报告制度,并严格遵守艾滋病的保密工作原则。
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五、认真做好艾滋病艾滋病的初筛、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
六、对艾滋病病人达到抗病毒治疗时机,严格执行国家免费治疗政策,同时为每一个艾滋病病人建立档案,平均分配给医生专管,并按要求定期随访,做好抗病毒治疗药物副反应的观察处理,定期上报治疗信息。
七、对需住院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患者应告知并及时收入住院。
八、做好艾滋病的职业和社会暴露的评估和处理。
九、做好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
十、门诊标识清晰明白,应保持整洁、保证单独一人就诊环境,保护病人隐私,工作人员应特别关心和关怀病人,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加强治疗依从性教育。
医院对艾滋病人管理制度
![医院对艾滋病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da672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f.png)
一、前言艾滋病(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医院作为艾滋病防治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以下是我院针对艾滋病病人所制定的管理制度。
二、管理制度1. 医疗人员培训(1)医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艾滋病防治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
(2)加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预防和宣传教育(1)在医院内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在病房内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栏,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3. 诊断与报告(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疑似艾滋病病人,应立即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确诊后按规定时间上报。
(2)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应做好病历记录,实行专案管理。
4. 隔离与防护(1)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根据病情需要,实行单人隔离或同种病种病人集体隔离。
(2)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
5. 医疗救治(1)根据艾滋病病人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2)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加强心理护理,关注其身心健康。
6. 医疗废物处理(1)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艾滋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
(2)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
7. 出院管理(1)艾滋病病人出院后,医务人员应做好病情随访,了解其康复情况。
(2)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提供康复指导,协助其回归社会。
三、总结我院对艾滋病病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医院艾滋病检测管理工作制度
各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艾滋病检测管理工作,根据《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艾滋病检测及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厦卫疾控【2018】206号)及《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厦卫疾控【2013】394)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检测管理工作要求:
1、首诊医生职责:实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信息收集及传染病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首诊医生在开单检查时应按要求完整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
对初筛结果阳性的患者,应及时通知患者前来做确证检测,并陪同患者到检验科进行二次抽血及身份核对,填写《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相关信息收集表》送至检验科。
确证检验阳性的患者,首诊医生应按要求上报传染病。
2、检验科职责:为便于门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检测信息的统一管理,指定谢加奖为初筛及确证阳性结果告知第一责任人,并负责结果告知书存档。
在发现HIV初筛检测呈阳性反应后,谢加奖负责将结果及时反馈给首诊医生,由首诊医生通知患者前来做确证检测。
在采集第二份血样时,由谢加奖负责核对患者相关信息(患者须出示身份证/医保卡/驾照等身份证明文件),让患者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阳性结果告知书》,并将前后两份血样标本和相关信息表一同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检测。
确证检测为阳性反应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首诊医生、预防保健与院感管理部、并通知患者前来领取确证报告,让患者
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阳性结果告知书》。
3、预防保健与院感管理部职责:指定陈晓玲为门诊患者初筛及阳性结果告知第二责任人,在谢加奖不在岗期间负责告知工作及网络直报工作。
二、住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检测管理工作要求:
1、主管医生职责:为避免告知时影响住院病人病情稳定,指定主管医生为住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信息收集、结果告知、身份核验及传染病报告责任人。
对初筛结果阳性的患者,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抽取第二管血并填写《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相关信息收集表》送至检验科,让患者/监护人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阳性结果告知书》,通知本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工作。
确证检验为阳性时,主管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监护人,让其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阳性结果告知书》,并按要求上报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阳性结果告知书》、《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阳性结果告知书》交至检验科存档。
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检测及报告流程
门诊/住院患者开单检测
(首诊医生登记完整信息)
阴性告知结果、签署初筛结果告知书、患者领取报告单填写《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相关信息收集表》、
抽取第二管血
检验科将前后两份血样标本和相关信息表
阴性
告知患者并签署确证结果告知书告知患者
上报传染病
市医院
2018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