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及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
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及非线性特性的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如今光纤通信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与其优越性是分不开的。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有:(1)传输损耗小,容量大;(2)尺寸小,重量轻,有利于敷设和运输;(3)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适合应用于强电干扰和电磁辐射的环境中;(4)光纤之间的串话小;(5)制造光纤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它是地球上蕴藏最丰富的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光纤通信也受到光纤的衰减效应、色散效应、非线性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光纤材料的本征吸收和本征散射是光纤的固有衰减机理,光纤材料的本征散射主要指瑞利散射。光纤的损耗特性主要包括光纤自身的损耗和通信系统的插入损耗等。这方面的新技术有低噪声放大技术、新型调制格式等。色散是指不同频率的电波以不同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现象。光纤的色散包括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这方面的新技术有群速度色散、偏振模色散等。非线性折射率波动效应可分为三大类: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以及四波混频(FWM)。非线性受激散射可分为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两种形式。这方面的新技术有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抑制等。
光纤的损耗决定了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无中继传输距离,光纤的色散导致光脉冲的展宽,从而从两个方面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在传输距离一定的情
况下,色散限制系统的传输速率;在传输速率一定的条件下色散限制系统的传输距离。光纤的衰减效应、色散效应、非线性效应严重的影响了光纤通信的质量与传输距离,所以对光纤的衰减效应、色散效应、非线性效应的研究,是对光纤通信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
(1)光纤通信的基本定义及特点
(2)光纤的衰减效应的定义、基本特性及仿真
(3)光纤的色散效应的定义、基本特性及仿真
(4)光纤的非线性效应的定义、基本特性及仿真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2010年11月--2011年2月为准备阶段
查阅资料,酝酿课题仿真资料等
2011年3月-2011年4月写出初稿
2011年5月实施阶段
积累资料,完善仿真方案,写出论文,结题验收
四、参考文献
[1]王铁军, 黄德修.色散补偿技术的最新进展[J], 光通信技术, 2004(6): 57~59.
[2]李众.高级调制方式、电子色散补偿与低色散光纤支撑无色散补偿[J].清华大学学报, 2007(3):10~11
[3]赵怀罡.光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问题的探讨[J].光通信研究,2008(4)51~52
[4]李广, 黄旭光.基于双二进制编码的单工光通信系统设计及其仿真模拟[J].华
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张晓光,于丽,郑远等.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实验研究[J]. 光子学报,2003,32(12):1474-1478.
[6]刘剑飞,于晋龙,王剑等.10Gbit/s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一阶偏振模色散自动补偿技术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4,30(4):349
[7]孙学明.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研究[J],光通信技
术,2003,30(2):102
[8]董建军,吴重庆,王秀彦.整段光纤的PMD 与各部分的PMD 的关系[J].半导体光电,2002,20(3):23
[9]孙学康,张金菊.光纤通信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0]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精选(2003)[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1]谢自美.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12]马梅忠. 单片机的C 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第三版) [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13]吴建平, 殷战国, 曹思榕, 等.红外反射式传感器在自主式寻迹小车导航中的应用[J]. 中国测试技术, 2004, 30( 6)
[14]龚倩,徐荣,张民,等. 光网络的组网与优化设计[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
[15]赵梓森. 光纤通信工程(修订本) [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6]张宝富,崔敏,王海潼等.光纤通信[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7]顾畹仪,李国瑞等.光纤通信系统[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18]李玉权,朱勇,王江平等. [M ].科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