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系统指标的叠加与分配
有线电视系统质量指标的极限裕量分析
有线电视系统质量指标的极限裕量分析1. 引言有线电视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商业场所的电视信号传输系统。
在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信号质量的稳定性和高清晰度,以提供良好的观看体验。
为了评估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需要定义一些质量指标,并确定它们的极限裕量。
本文将介绍有线电视系统常见的质量指标,并分析它们的极限裕量。
通过对极限裕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的性能,并优化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和运营。
2. 有线电视系统质量指标2.1 信号强度信号强度是指有线电视系统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的强度。
信号强度过低会导致画面模糊、噪点多等问题,而过高则可能导致信号过载。
对于有线电视系统来说,适当的信号强度范围可以提供良好的观看效果。
2.2 信噪比信噪比是指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之比。
信号强度越大,噪声强度越小,信噪比越高。
较高的信噪比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和更纯净的音频。
2.3 频道容量频道容量是指有线电视系统可以传输的频道数量。
频道容量越大,系统可以提供更多的节目选择给用户。
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增加频道容量可以提高业务竞争力。
2.4 误码率误码率是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较低的误码率可以确保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对于数字信号而言,误码率可以通过纠错编码和差错检测算法来降低。
3. 极限裕量分析极限裕量分析是通过确定每个质量指标的合理范围,来评估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
首先,需要确定每个质量指标的最小要求值和最大要求值。
对于信号强度,最低要求值保证了信号的稳定性,而最高要求值避免了信号过载。
根据系统的设计和运营经验,可以确定一个合适的信号强度范围。
信噪比的最低要求值应该能提供良好的图像和音频质量,而最高要求值可以进一步提升观看体验。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的能力,可以确定信噪比的合理范围。
频道容量的最低要求值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付费模式,最高要求值受到系统带宽和传输技术的限制。
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营策略,可以确定一个合适的频道容量范围。
用K法作有线电视系统指标设计的基本方法
用K法作有线电视系统指标设计的基本方法林挺逵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乡镇广电站退休职工笔者提出的系统指标占用系数分析法,简称“K法”,是有线电视系统指标分析、指标核算和指标设计的简易便捷方法。
本文试设计一个具有2级1310nm光链路、加3级干线放大器、再加末级用户放大器的550MHz有线电视系统,来说明应用“K法”进行有线电视系统指标设计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本例所设计系统的指标要求,按照国家广电行业标准GY/T 106-1999的规定标准:C/N≥43dB, CTB≥54dB;设计值则按照C/N=44dB, CTB=55dB执行。
由于笔者设计的“K法表”,就是根据C/N=44dB、CTB=55dB推算出来的,因此在设计计算时就可以直接利用它。
与传统的“指标分配法”不同,用“K法”进行有线电视系统指标设计的时候,第一步不是进行“指标分配”,而是进行“指标分析”,就是对已经存在的单元网络进行指标测量、分析、计算,对虽然没有安装到位但其指标可以分析计算的单元(如光链路、用户放大器等)进行分析计算,计算出它们的指标值和指标占用系数K值,计算出这部分K值总和以及剩余K值,再根据剩余K值对剩余单元进行指标设计。
阅读本文时,请首先从下列网址下载并打印出“K C/N表”、“K CTB20表”和“K15表”置于案头备用:/catvbbs/viewthread.php?tid=68862&extra=page%3D3/catvbbs/viewthread.php?tid=68863&extra=page%3D2/catvbbs/viewthread.php?tid=68864&extra=p age%3D21、光链路指标分析当前有线电视系统的频道数量通常达到40个左右,为了留好系统的发展裕量和设计裕量,网络设计一般都得实行“满载设计”;当数字和模拟电视混合传输时,根据有关文献报告(/catvbbs/viewthread.php?tid=69487 &extra=page%3D1),如果数字电视的电平比模拟电视低10dB时,每个数字电视频道应折算成0.32个模拟电视频道,这样算起来,系统中的总频道数往往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满载;当系统中应用了高档的“调制度恒定性光发射机”时,无论系统中频道数是多少,光链路的失真指标都处于满载状态。
有线电视系统指标的叠加与分配
有线电视系统指标的叠加与分配王平1前言在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分析时,我们常常习惯于将系统划分为前端、传输系统、用户分配网等若干部分,并可以很方便地分别知道(或测量出)有线电视系统的各部分的指标(或总指标),此时,要计算系统的总指标(或各部分指标),便需要将这些指标按照某种规律进行叠加(或分配)。
下面,我们分别就几项具体指标进行讨论。
2指标叠加实际中经常会出现已知每一台设备的具体指标,要求由这些设备组成的串接系统总指标的情况,这时也要采用指标叠加公式。
在进行指标叠加计算时,有一点值得注意:指标叠加过程中真正进行叠加的物理量是干扰信号本身。
2.1载噪比叠加载噪比叠加遵循功率叠加的规律。
若已知系统各部分(或各设备)的载噪比指标分别潍(C/N)1dB,(C/N)2dB,……(C/N)k dB,由于(C/N)dB=10 lg(C/N),则:(C/N)=10(C/N)dB/10(1)各部分所产生的噪声信号符合功率叠加的规律,即Pn=Pn1+Pn2+……+Pnk则PnP c=Pn1P c+Pn2P c+…+PnkP c可得1(C/N)=1(C/N)1+1(C/N)2+…+1(C/N)k(2)作者简介:王平(196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有线电视网络的规划设计、维护和信号传输工作。
将式(1)代入到式(2)中,有:10-(C/N)dB/10=10-(C/N)1dB/10+10-(C/N)2dB/10+…+10-(C/N)kdB/10于是(C/N)dB=-10 lg [10-(C/N)1dB/10+10-(C/N)2dB/10+…+10-(C/N)k dB/10](3)式(3)称为载噪比的叠加公式。
当各设备的载噪比都相等时,总的载噪比为:(C/N)dB=-10 lg [k10-(C/N)1dB/10]=(C/N)1dB-10 lg k(4)下面举例说明载噪比叠加的规律。
例:设有20级放大器串联,其中有12级放大器的载噪比均为65 dB,另外8级放大器的载噪比则均为62 dB,求总的载噪比。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指标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指标根据《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和《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的规定,将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归纳成10项:载噪比(C/N)、载波复合三次拍比(C/CTB)、载波复合二次差比(C/CSO)、交扰调制比(C/CM)、交流声调制(HM)、回波值、微分增益(DC)、微分相位(DP)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r)。
行业标准GY/T106—1999《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有线电视系统测量项目共18项,即:系统输出电平、任意频道间电平差、相邻频道间电平差、图像/伴音电平差V/A)、频道内频响、载噪比(C/N)、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交扰调制比(C/CM)、交流声调制(HM)、回波值、微分增益(DC)、微分相位(DP)、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r)、回波值、图像载频准确度、图像/伴音载频间距偏差和系统输出口相互隔离度、载波复合二次差比(C/CSO)和载波互调比。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共有10项:载噪比、载波复合三次拍比、载波复合二次差比、交扰调制比、交流声调制、回波值、微分增益、微分相位、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
下面分别介绍上述各项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指标、对图象质量的影响及指标劣化原因和减少影响的办法。
1、载噪比噪声普遍存在于有线电视系统内部,危害很大。
人们只能把它减少到允许的限度之内,而不能完全消除。
噪声对有线电视系统来讲是连续随机噪波,由一系列无固定幅度的窄脉冲综合而成,其脉冲幅度分布是随机的,某一瞬间无确定值,只能掌握其统计规律性。
因此,噪声电平用均方根值来表示。
1.1定义和物理意义⑴、定义:图像载波电平的有效值与规定带宽内系统噪声均方根值之比,用dB表示。
即:C/N=图像载波电平/噪声电平均方根值(规定带宽内)。
噪声带宽BW=5.75MHz.⑵、物理意义:被视频调制的图像载波电压的大小与有线电视系统本身固有噪声电压大小之比取对数.这项指标反映在图像上,用信噪比的好坏来衡量.1.2指标行业标准GY/T106-1999规定C/N=43.0dB(噪声带宽为5.75MHz)。
有线电视系统c.n、ctb、cm指标
3.使用后图像好差颠倒。当信号电平不同频段内偏差较大时(通常V段电平较强,U段电平偏低),信号质量基本满足规定要求,收看时部分频道清晰,部分频道雪花干扰。装上电视信号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后,原先清晰频道出现干扰,而原先出现雪花干扰的频道反而清晰,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原先清晰的频道信号电平较强,放大后失真产生谐波干扰图像,而原先有雪花干扰的频道由于信号电平不够,放大后信号电平达到规定的要求,图像清晰。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可以通过带斜率调整的放大器,将V段较强信号电平适当衰减后再放大,保证整个频段内信号强度平衡,使所有频道的图像清晰。1、放大器有什么用途?a、有线电视信号源头信号不好,导致图象有雪花点,不清晰。b、同一路有线线路分配连接多台电视机,信号强度分配不足。c、客厅或房间有线电视信号经过多路分配后,信号严重衰减。d、电脑图文股票信息接收系统用了,可以减少信息误码率和提高接收速度。2、家用线路与楼栋线路的区别一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家用最合理的布线方式是并联。而楼栋的使用串联。这跟放大器的功率及分支分配器有关。3、分支器与分配器的区别?分支器与分配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输出到电视的输出口不同,分支器输出到电视的是BR输出口,而分配器是OUT输出口。分支器的OUT输出口是输出给下路需要接分支分配器用的输出口,因为分支器的OUT输出口的衰减很小,所以作为干路的分支设备,使后面串联线路中的电视信号衰减减小,配合干路放大器使整个线路中的信号均衡。分支器可以连级接,而分配器则不能连级接,因为分配器连级接衰减大。放大器后接一个分配器到电视,两个以上才能到电视的,中间请用分支器。4、什么是斜率、均衡?有线电视信号通过一定长度电缆的传输后所造成的高低频段电平差,如(45-750MHz高低频段的衰减量相差约4倍,即45MHz频点衰减5DB时,750MHz频点则衰减20DB),请调整斜率、均衡钮,使放大器输出信号高低段平坦。电视节目分布在三段低中高L/H/U),比如L段的节目都很清晰,U段的节目有雪花或条纹,这就是高低频电平差的原因,就可以用调斜率来改善,使它们都一样清晰度,后还可以调整增益。5、放大器的安装与调试a、按设备结构图安装连接好放大器(见盒子背后说明),接通电源,放大器的电源指示灯应正常指示。b、增益调整:过低的输入电平会导致载噪比劣化,过高的输出电平会导致失真加大,通过调整增益钮,使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在94-102DBμv之间。c、均衡调整:为了补偿有线电视信号通过一定长度电缆的传输后所造成的高低频段电平差45-750MHz高低频段的衰减量相差约4倍,即45MHz频点衰减5DB时,750MHz频点则衰减20DB),请调整均衡钮,使放大器输出信号高低段平坦。d、放大器的安装位置在条件允许尽量远离电视机(这里距离指放大器到电视线的长度一般在5M以上远),靠近有线台分支器安装,尽可能保证信号源有较高的信噪比,在衰减不多的位置安装更好图象更清晰。e、如果安装后效果不理想,请检查电源是否接通,接头,分配器或分支器是否接触良好。f、信号通过放大后图像出现斜纹干扰,是因为放大器输出电平过大造成信号互调失真,可以逆时针调整增益纽(针对可调放大器),适当降低放大器输出电平使图像清晰。检查用户端信号电平太弱或信号失真过大时,使用放大器后信号虽能增强但图像效果没有明显民生改善,此时应检查入户前端的电视信号源,信号源简单检测方法是在有线台信号分支或分配处接入一台彩色电视机,图像清晰说信号信号源没问题,如果图像模糊则表示信号源质量差,可以向广电站反映情况。g、注意室内型的设备,在室外使用时应做好防水防潮处理总结:放大器要求的输入信号电平60-80dBμ V,这个信号强度接在电视机上是非常清晰的,如果电视节目有雪花、杂波,信号已经非常底,是不能通过放大器来解决的;放大电视信号的同时也放大了噪波信号,如同分数的分母、分子同样加大,得数一样不变(信号质量不变)。排除有线电视线路的故障,放大器应尽量接在线路入户的第一个接头处,以补偿室内分支分配器和线路造成的损耗。放大器简易调节:接好输入IN输出OUT线,把放大器的增益、均衡旋钮(有的只有一个增益旋钮)调至最低,打开电视频道,选择后面某个频道(比如1~30个频道,选28~30的一个频道),转动增益旋钮,调至最佳效果;再选择前面的某个频道(比如1~3),转动均衡旋钮,调至最佳效果。
有线电视系统性能指标
4.有线电视的射频信号指标
4.2频道内幅频特性: 在一个电视频道的8MHz频带内的 幅频特性是频道内幅频特性。即 系统是否对某个频道的8MHz频带 内的所有信号都一样地放大和传 输。我国标准规定有线电视系统 的频道内幅频特性不大于2dB。
频道内幅频特性不良会造成图象的清晰 度下降、镶边或轮廓不清楚等现象。
载波互调比指标达不到要求时,电视屏 幕上会出现网纹干扰。交扰与互调都是 非线性失真指标,信号电平过高,常常 会引起两种指标同时劣化。
小结
• 本次课简要介绍了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这些指标都 有 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作为依据。 • 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指标包括视频指标和射频指标两大类。我们
给出了两类指标中一些典型技术指标的概念、相关技术参数以及
指标不能满足系统要求时电视信号的定性不良现象,后续课程会
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有的重要指标还会给以定量分析,以帮助
大家加原始图像
DP较大时的图像
3.有线电视的视频信号指标
3.4色度/亮度时延差 :
把一个具有规定的亮度和色度分量 幅度的测试信号通过被测通道,输 出在亮度分量与色度分量的调制包 络波形的相应部分在时间关系上出 现的差值。规定:色度分量时延大于 亮度分量时延为正
超出指标值,则彩色套色不准, 。 在水平方向出现彩色镶边,人眼 比较敏感
(2)同步脉冲幅度:300mV 超出指标值会造成图像过亮或过暗。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19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3月11日目次1总则2系统的工程设计2.1一般规定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3接收天线2.4前端2.5干线传输2.6分配网络2.7前端机房和自办节目站2.8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2.9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2.10供电3系统的工程施工3.1一般规定3.2接收天线3.3前端机房3.4干线架设3.5支线和用户线3.6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3.7系统的调测4系统的工程验收4.1一般规定4.2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4.3系统质量的测试4.4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4.5验收文件附录A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号附录B常用测试表格附录C系统的工程验收证书附录D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2.1射频同轴电缆。
1.0.2.2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有线电视系统质量指标的极限裕量分析
零 星用户 发生数 字 电视 “ 马赛 克 ” 障 的原 因 , 故 主 要 是用户 室 内分 接 多 台 电视 时线 路 处 理不 当 , 致 电 导 平 过低 、 噪 比劣化 或阻抗 失配 引入干 扰引起 , 有一 载 也 些 是户 内私接低档 放 大 器 劣化 了失 真指 标 引起 , 成 而
维普资讯
《 中国有线电视} 07 0 ) 20 (7
CHI NA GI DI TAL CABL TV E
⑥
文章编号 :0 7— 0 2 2 0 )7— 6 8— 5 10 72 ( 07 0 0 2 0
・交・ 技流 术
中图分类号 :N 4 . T 9 36
文献标识码 : B
有 线 电视 系统 质 量 指逵 ( 州 广 视 台 桥广电 心, 江台 1 5) 台 市 播电 总 路 中 浙 州3 0 85
摘
要 : 出有 线 电视 系统质 量指标 极 限裕 量和“ 提 上裕 量 ” “ 、 下裕 量” 的概 念 以及 测 量和 标 示方 法 , 析 分
引起 极 限裕 量 降低 的原 因 , 出有 利 于促 进极 限裕 量提 高的方 法和 几 条工作 原则 。 提
关键词 : 限裕 量 ; 极 上裕 量 ; 下裕 量 ; 累积 失真 ; 发 失真 爆
An ls fC T ai n e a i m e u d n y ay i o A V Qu ly I d xM xmu R d n a c s t
1 有 线 电视 系统 质量 指 标极 限裕 量 的 基本 概 念 和标 示 方法
多, 但也无法承受质量指标大幅度的波动 , 特别是收视 数字电视节 目时一旦出现“ 马赛克” 用户就看不好甚 , 至看不到电视 , 必然当即投诉 , 也不能容忍维修拖延时
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指标
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指标根据《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999的规范要求,下行网络传输的主要技术指标为:9.5、主设备的选择及原则由于卫星电视、开路电视信号接收系统使用的设备必须是音像管理处的指定产品。
所以,对该系统设备的选择严格按有关的规定,通过选择一下产品,能使天山国际酒店的卫星接收信号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和当地有关标准。
有线电视的接入根据当地规定。
以下为主设备的概述及特点工程型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 MW-DSR 2021MW-DSR 2021数字卫星接收机采用强大的DVB专用处理芯片STi5518DVC 。
内置中频处理方式的邻频调制器构成卫星接收调制一体机。
主要技术指标均符合DVB-S/MPEG-2标准和广电总局颁布的《数字卫星接收机(IRD)暂行技术要求》。
该机具有高灵敏度的信号接收功能,具有超清晰数字画面及高保真数码立体声输出,操作简单方便。
特点☆SCPC/MCPC全兼容☆可接收所有不加密卫星数字电视/音频节目☆C/ku波段全兼容☆支持双本振LNB☆断电记忆及自动恢复☆信号强度、质量指示☆高可靠开关电源☆NTST/PAL制自动识别☆电子节目指南☆多频道编辑功能☆用户可以编辑各种卫星和转发器信息☆自动搜索新增加的卫星转发器☆开机播放定制系统☆具有图文功能可接收图文信息☆左右声道、立体声伴音☆RS-232接口,软件可升级☆超低门限☆AV输出☆可选调制输出☆全功能红外遥控☆OSD级联菜单设置MW-MOD -9621 专业级固定频道邻频调制器概述:MW-MOD-9621调制器用于有线电视前端,将基带音视频信号调制成射频信号。
允许输入0.7~1.4V视频信号源信号,在正常频偏条件下,通过外部的连续调节可以输入0.775V±10dB的音频信号。
该产品中频采用声表滤波器处理,有效地保证了残留边带特性,使之适用于邻频传输系统;采用频率合成技术,频率稳定度高;采用无源、高选择性单频道滤波器,有效地保证了调制器良好的寄生输出抑制性能。
浅析有线电视质量指标级联累加计算式
中图分类号,(1234$55文献标识码.55文章编号#""6 76"!!#!"#$$#! 7#368 7"2
%技术交流%
浅析有线电视质量指标级联累加计算式
!林挺逵台州广播电视总台浙江 台州 3#9"8"
摘5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分析两种有线电视质量指标级联累加计算式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指出传统 的累加计算方法是基于对数及其逆运算的原理设计出来的-" b法# 则是通过查表和" 四则运算# 来进行 的!比较直观且简易!特别适合新入行者使用% 关键词有线电视-质量指标-级联累加-计算式-原理
.IK$ 4
由于 .IK的单位太大&用它的十分之一' 分贝尔(
即' 分贝 L.( 作单位&那么上述对数计算式等式右边就
得乘以 #"&就好比用某种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单位是
'斤(&要求计算结果直接用' 两( 来作单位&原计算式
就得乘以'#"( )
载噪比 !"#g#" KG# 载波功率 %=噪声功率 ($ g
对数分贝值# 单位 L.$ 4
显然&如果以分贝数 L.作单位的对数值除以 #"&
得出对数原值&才可以按算式##$ 来计算真数数值)
因此, >g#" 对数分贝值F =#"
#!$
比如模拟电视系统出口的载噪比指标 !"#g23
L.&即,#" KG' 载波功率 %=噪声功率 (( g23 L.&这个
有线电视三大技术指标
有线电视三大技术指标第一篇:有线电视三大技术指标有线电视三大技术指标一个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性能的好坏,我们通常都用载噪比(C/N)、组合三次差拍比(CTB)、组合二次差拍比(CSO)进行衡量。
国家广电行业标准(GY/7 106-1999)规定:有线电视系统的载噪比≥43db、组合三次差拍比≥54db、组合二次差拍比≥54db。
那末这三大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在这里向大家逐一介绍。
一、载噪比定义:在系统的指定点,图象或伴音载波电平与噪波电平之比(用db表示)。
噪声是一切干扰信号的泛指,它的存在影响着有用信号的清晰度。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噪声主要是热噪声。
在日常,我们打开电视机,不输入任何信号,我们会看到屏幕上布满了无规则的黑白点,即所谓的“雪花”点,这些“雪花”点就是噪声在电视屏幕上的反映。
有线电视的噪声主要是由热噪声和散粒噪声所组成。
热噪声主要是由导电体内部的自由电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噪声功率的大少和工作频率、工作带宽、工作温度有关,我国电视制式的视频带宽是5.75MHZ,在常温下所产生的噪声功率是2.4dbμV。
散粒噪声则是由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内的半导体所产生的。
这些噪声不论有无信号,它总是存在并具有起伏特性。
在图象上表现为“雪花”干扰,是难以抑制的。
图象的清晰度将随着噪声电平的增加而下降,为了衡量CATV 系统的接收质量,所以用载噪比来定量描述它。
它的数学表达式是:C/N=10*lg(载波功率/噪声功率),单位是db。
在CATV系统中,用户端的功率是前端的热噪声加网络中所有串接的放大器自身所产生的噪声之和,放大器是一个有源器件,其内部是由晶体管、电阻等电子器件组成,所以每个放大器自身也必会产生噪声,放大器在对信号进行放大的同时也将噪声叠加到输出端,这样,输出端的信号载噪比必然比输入端的信号载噪比低。
为此,我们就用输入载噪比和输出载噪比的比值来衡量放大器的噪声指标,定义为噪声系数,用F来表示,这个系数通常都由生产厂家提供。
有线电视网络指标的查表法快速计算
( ) 方 根叠 加 ( 2均 功率 叠 加 )将 各 部 分 的指 标 先 : 平 方 后相加 , 开方得 出总 的合 成 指标 。数学 表示 式 再 即总指标 为部 分指 标 的均方 根 。若采 用分 贝算法 , 则 符 合 11 0g转换法 。适 用指 标包 括 : 噪 比 C 载 NR、 交流 哼 声 比 H 组合 二 阶失 真 C O。 M、 S 载 波复 合 三次 差拍 比 C B的合成 符 合 电压 叠加 T 规 律 , 果知 道 系统 中每 个 设备 的 C B, 以按 照公 如 T 可 式() 2 计算 系统 C B ( B : T sd )
总指 标为部 分指 标 的累加 和 。若采 用分 贝算 法 , 符 则
合 2 1 转 换法 。适用指 标包 括 : 道 内幅频特 性 △ 0g 频 L、
载波 三次互 调 比 I 、 M 载波三 次复 合差拍 比 C B、 扰 T 交
调制 比 C M。
x= ∑x ∑ 。
ll =
() 3
载噪 比 C R符 合 功率叠 加规 律 ,如果 知 道系 统 N 中每 个 设备 的载 噪 比 , 以按 照公 式 ( ) 可 1 计算 系 统 载
噪 比 C R (B) N sd :
减算 系数 O与 串接设 备 的数量 n有关 , t 经统 计理
论 和实验 验算 证实 , 有相 当 的可靠性 。减算 系数 Q与
l 2
— —
13 指标 合成 和分 配规 律 的归纳 .
l 3
l 4
1 5
l 6
1 7
1 8
1 9
2 0
从 以上 指标 合成 和分 配来 看 , 以得 出一 些有 用 可
的规律 :
有线电视系统详细方案说明
有线电视系统目录第一章有线电视系统的概念 (3)第二章有线电视的特点和优点 (5)第三章有线电视系统构成 (7)3.1 接收信号源 (7)3.2 前端设备 (8)3.3 干线传输系统 (8)3.4 用户分配网络 (8)3.5 系统设计思想 (9)第四章有线电视项目概述 (10)4.1 系统概述 (10)4.2 系统设计思想 (10)第五章项目设计方案 (11)5.1系统规划 (11)5.2系统模式 (11)5.3设计依据 (11)5.4系统的指标分配 (11)5.5设备简介 (13)第一章有线电视系统的概念有线电视起源于共用天线电视系统MATV(Master Antenna Television),共用天线系统就是多个用户共用一组优质天线,以有线方式将电视信号分送到各个用户的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不仅能高质量的转播当地的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和转发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
有线电视以有线闭路的形式把节目送给千家万户,所以被人们称为CATV(Cable Television)。
有线电视网一般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几种,其传送的用户数分别可以是几百户﹑几千户﹑甚至是几十万户以上。
中小型网通常采用电缆传输方式。
过去有线电视系统一般只能传输12个频道,由于技术上的进步,现在大部分的有线电视可以提供40个以上的频道,目前规范为:频带为300MHz的系统有28个频道﹑频带为450MHz的系统有47个频道和频带为550MHz的系统有60个频道等等。
在美国一般都能传送50套以上电视节目,最大的为纽约长岛系统已将100套节目送进每个用户,而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来传输500套电视节目的系统也将开通。
先进的有线电视系统汇集了当代电子技术许多领域的新成就,包括电视﹑广播﹑微波传输﹑数字通信﹑自动控制﹑遥控遥测和电子计算计技术等,而且还将与“信息高速公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天上卫星传送,地面有线电视覆盖”的星网相结合的结构模式不仅成为21世纪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也将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框架。
前端系统的组成与主要设备
(2) 邻频道干扰抑制高。一般要求对邻频道干扰抑制 大于60dB。通常在中频处理中采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对图像 和伴音分别处理,以得到良好的邻频道抑制。
(3) A/V比可调。对于A/V比可调整范围为-10~-20dB。 不但要求图像信号电平能调整,也要求伴音电平能调整。
(4) 自动增益控制(AGC)范围宽、稳定性好。在邻 频系统中,要求信号幅度十分稳定。因此,在信号处理器 中不仅有图像自动增益控制,而且有伴音自动增益控制。
别是滤波器式混合器,其工作频带必须与所需混合的频 道相匹配。邻频传输系统则分:45~450MHz,45~ 550MHz,5~862MHz,5~1000MHz等。 2. 插入损耗
混合器的输入端电平与输出端电平之差为插入损耗, 用分贝表示。 3. 相互隔离
混合器在某一输入端加入一信号,该信号电平与其 他输入端出现的该信号电平之差,用分贝表示,称为相 互隔离。一般要大于20dB,邻频系统最好大于30dB。
如果放大器输出电平降低NdB,则交调比将增大2NdB。
由于交调比的情况比较复杂,在系统传输频道超 过30个以上时,组合三次差拍产物很大,因此常用 CTB来取代CM。
3. 载波互调比 载波互调比(C/IM)定义为: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
平对规定 的互调产物电平之比,通常以分贝表示。 载波互调比通常以互调比(IM)表示。互调可能由二
度变化不大于0.5dB
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不大 于2dB;在载频的75kHz范 围内,变化斜率每10kHz
不大于0.26dB
频带内幅频特性不好,主要是前端系统中的频道 滤波器、频道放大器等设备造成的。
(二) 信号质量要求 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质量指标关系到信号质量,
即使电平很合适也不一定保证图像质量。教材表3-3 列出了关于信号质量的指标。
第8章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系统精品PPT课件
分配器的作用
(1)分配作用。 (2)隔离作用。 (3)匹配作用。
分配器的分类
(1)按输出路数分类 二分配器 三分配器 四分配器 六分配器 八分配器 (2)按工作频率范围分类 (3)按使用环境条件不同分类 (4)按盒体结构分类
分配器的技术指标
(1)分配损耗 (2)相互隔离度 (3)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4)反射损耗
8.1用户分配系统的主要部件 8.2用户分配系统的结构
第8章 作业
1.分配器、分支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试 说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2.某6层住宅楼,共3个单元,每层2户,试 画出分配方式结构图。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编辑
(2)分支损耗 指分支器主输入端信号电平与分支输出端信 号功率电平之间的差值,用分贝表示。 (3)相互隔离度 (4)反向隔离度 (5)反射损耗 (6)阻抗
用户终端盒(系统输出口)
8.2用户分配系统的结构
常用的用户分配网形式有星形、树枝形和环形三 种。其中,星形网的特点是将信号从网络中心 向四周分配传输;树枝形网的特点是通过分配 放大器、干线桥接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等 器件,像树枝那样一分二、二分四地把一路干 线信号分配给多路支干线;环形网的特点是把 各个放大器串接成一个环形,各部分直接传输 信号。
分支器
分配器与分支器的比较
分配器平均分配功率给输出端, 各输出端获得的信号完全相同。
分支器是从干线上取出一小部分 功率给分支端,而大部分功率继 续沿干线向后面传输,因而其输 出端分为主输出端和分支输出端。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
果, 目要多 , 节 收视的图像 和声音 质量要好 : 作为有线电视工 程技术人员 , 不仅要 以有线电视系统输出清晰图像 和悦 耳声 音 为 目的 , 以有线 电视 系统的技术指标 作为信号 质量的 也要 保证 :因此 , 面分别讨论有线 电视 系统的视 频与射频方 面 下
然后经 过调制器将音频 与视频信号调制到某 一固定 的射频
频率上 , 人有线 电视系统进行 传输 :这里仅讨论音频与视 送 频 信号的输出电平。
音频信号 的输 出电平 , 标准值为 075V有效值 :但是 . 7
微分相位 (P 与微分增 益( G 类 似 , 它是色度 相位 D) D ) 但
是因为过去的音频接 口阻抗都 是 6 0n, 1 0 以 功率为基 mW
准 , 0 B 折算成 电压即为 0 7 V 称 d m, 5 =后来 音频接 1阻抗 7 2 1 不一定都是 6 O 但仍将 电压 07 5V称为 0d 。 里需要 0 n, . 7 B这
注意的是 , 0 B是作为坝 试时 的电平 , 际上音频 电平台随 d l 实
l 视频主要技术指标
由于前端各种 电 信号 源 , 视 如摄影机 、 卫星接收机 、 影碟
机、 录像 机等输 出的 电视 信号是 音频和视频 信号 , 且音频 与 视频 信号的好坏 ,将直接 影响到有线 电视 系统 的图像质量 。 因为有线 电视 系统传输 的电视 信号 是 由前端信号源输 出的 音频与视频信号经过调制器调制的。因此 , 下面先讨论 视频 主要技 术指标 : 分增益 、 分相 位 、 直度时延差 、 微 微 色/ 回波值 及音频和视频信号 的标准 电平。
有线 电视 系统 的好 与坏 , 性能 的高与低 , 是要 通过一 些
PBI有线电视系统前端设计方案
. . .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一、方案介绍:根据需要及实际情况,该系统设计思路定位成集中供电型860MHz邻频传输系统,系统的总容量100套(PAL-D)电视信号,入户电平65±3dB,初期系统节目数量定为20套(根据需要可增加其它节目内容)。
数字卫星接收机完全符合DVB-S标准,采用意法ST处理器,具有高灵度信号接收功能;调制器采用内嵌式微机控制电路,图像中频、伴音中频、射频本振均采用PLL锁相。
二、系统设计依据:本有线电视系统以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和研究了国内若干个城市有线电视系统的先进技术资料及经验,并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贵单位特点的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的依据如下:1、GY/T106-92《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2、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4、GB6510-8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5、GBJ《民用建筑电缆电视工程技术规范》6、GB7401-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三、本系统功能特点1)、向用户传输N套(PAL-D)高清晰数字卫星电视模拟信号,也可以在N套节目的基础上增加自办节目。
2)、网络通过光缆可以实行远距离传输,图像清晰、流畅。
3)、系统容量大,传输节目多。
四、广播电视系统组成及指标分配:1、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信号源、机房前端、干线传输、分配放大、同轴电缆分配网络组成。
2、指标分配: 五、系统组成框图:137 37六、主要设备选用1、PBI-4000MUV 广播级全频道捷变式邻频调制主机(入网证书编号:011040100427)(3C证书编号:2003020815000065)是专业级的全频道870MHz捷变式邻频电视调制器,采用高可靠性残留边带滤波器,中频调制信号处理方式;双重PLL 频率锁定,性能稳定可靠;射频放大采用进口模块组件,非线性失真小,确保高输出电平;其带外寄生输出抑制度大于 60dB(若外加频道滤波器,可大于70dB);微电脑CPU控制,可编程100个频道,两位LED频道显示;有断电记忆功能,具有频率微调功能,最大微调频率范围可达±4MHz,射频输出电平高达115dBμV,有极好的音频及视频线性度;可独立或与PBI-3000MC, 2500MB, 2000MB调制器或其它品牌的调制器组成中大型的CATV系统,尤其可用于CATV系统的扩容和节目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系统指标的叠加与分配王平1前言在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分析时,我们常常习惯于将系统划分为前端、传输系统、用户分配网等若干部分,并可以很方便地分别知道(或测量出)有线电视系统的各部分的指标(或总指标),此时,要计算系统的总指标(或各部分指标),便需要将这些指标按照某种规律进行叠加(或分配)。
下面,我们分别就几项具体指标进行讨论。
2指标叠加实际中经常会出现已知每一台设备的具体指标,要求由这些设备组成的串接系统总指标的情况,这时也要采用指标叠加公式。
在进行指标叠加计算时,有一点值得注意:指标叠加过程中真正进行叠加的物理量是干扰信号本身。
2.1载噪比叠加载噪比叠加遵循功率叠加的规律。
若已知系统各部分(或各设备)的载噪比指标分别潍(C/N)1dB,(C/N)2dB,……(C/N)k dB,由于(C/N)dB=10 lg(C/N),则:(C/N)=10(C/N)dB/10(1)各部分所产生的噪声信号符合功率叠加的规律,即Pn=Pn1+Pn2+……+Pnk则PnP c=Pn1P c+Pn2P c+…+PnkP c可得1(C/N)=1(C/N)1+1(C/N)2+…+1(C/N)k(2)作者简介:王平(196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有线电视网络的规划设计、维护和信号传输工作。
将式(1)代入到式(2)中,有:10-(C/N)dB/10=10-(C/N)1dB/10+10-(C/N)2dB/10+…+10-(C/N)kdB/10于是(C/N)dB=-10 lg [10-(C/N)1dB/10+10-(C/N)2dB/10+…+10-(C/N)k dB/10](3)式(3)称为载噪比的叠加公式。
当各设备的载噪比都相等时,总的载噪比为:(C/N)dB=-10 lg [k10-(C/N)1dB/10]=(C/N)1dB-10 lg k(4)下面举例说明载噪比叠加的规律。
例:设有20级放大器串联,其中有12级放大器的载噪比均为65 dB,另外8级放大器的载噪比则均为62 dB,求总的载噪比。
解:利用式(4)可算出:每级载噪比为65 dB的12级放大器串联后的载噪比:(C/N)1dB=65-10 lg 12=54.2 dB每级载噪比为62 dB的8级放大器串联后的载噪比:(C/N)2dB=62-10 lg 8=53.0 dB代入式(3)中,则系统总的载噪比:(C/N)dB=-10 lg[10-54.2/10+10-53.0/10]=50.55 dB2.2非线性失真指标的叠加这种叠加称为功率叠加或均方根叠加,当它们的相位差介于0和π/2之间时,总电压的大小介于算术叠加和均方根叠加所得的结果之间,这种叠加可以称之为减算的算术叠加。
若需要相加的k个电压大小相等,都是U1时,则算术叠加的结果为:U dB=20 lg U=20 lg(kU1)=20 lg U1+20 lg k(5)均方根叠加(功率叠加)的结果为:U dB=10 lg U2=10 lg(kU21)=20 lg U1+10 lg k(6)采用减算的算术叠加时,lg k前的系数应介于10与20之间,一般可取为15,则叠加结果为:U dB=20 lg U1+15 lg k(7)噪声一般是完全不相关的,因而其叠加规律满足功率叠加关系。
同噪声不同,非线性失真产物通常是彼此相关的,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确定的相位差。
但二次失真和三次失真的相位差不同,所满足的叠加规律也不同。
经验表明,在频道数不太多时,二次非线性失真(例如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指标)的叠加应采用减算的算术叠加。
满足减算的算术叠加规律的N个电平U1dB,U2dB……叠加所得总电平为:U dB=15 lg[10U1dB/15+10U2dB/15+…+10UN dB/15]在频道数很多时,二次非线性失真电平的叠加趋向于功率叠加,即:U dB=10 lg[10U1dB/10+10U2dB/10+…+10UN dB/10]同上述载噪比叠加的情况相类似,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指标C/CSO中非线性失真(CSO电平)是分母,故在叠加时应取其倒数,用分贝来表示时应加负号,故在频道数不太多时,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指标C/CSO的叠加公式应为:(C/CSO)dB=-15 lg[10-(C/CSO)1dB/15+10-(C/CSO)2dB/15+…+10-(C/CSO)N dB/15](8)当各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指标都相等时,总的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指标为:(C/CSO)dB=-15 lg [N10-(C/CSO)1dB/15]=(C/CSO)1dB-15 lg N(9)即比单独一台设备的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指标低15 lg N。
在频道数非常多时,(8)和(9)式分别变为:(C/CSO)dB=-10 lg[10-(C/CSO)1dB/10+10-(C/CSO)2dB/10+…+10-(C/CSO)N dB/10](10)(C/CSO)dB=-10 lg [N10-(C/CSO)1dB/10]=(C/CSO)1dB-10 lg N(11)一般来说,不同设备所产生的三次失真分量相位相同,相加时是同相相加,服从算术叠加规律,这与二次失真服从减算的算术叠加的情况完全不同,因而对三次失真指标,例如交调比、载波三次互调比、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等,应按算术叠加的公式进行叠加计算。
满足算术叠加规律的N个电平U1dB,U2dB……叠加后所得总电平为:U dB=20 lg[10U1dB/20+10U2dB/20+…+10UN dB/20]因为交扰调制比、载波三次互调比、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等同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一样,非线性失真电压都在分母上,其叠加公式中每一项分贝数前面应加一负号,得:(CM)dB=-20 lg[10-(CM)1dB/20+10-(CM)2dB/20+…+10-(CM)N dB/20](12) 下面,我们分别就几项具体指标进行讨论。
(IM3)dB=-20 lg[10-(IM3)1dB/20+10-(IM3)2dB/20+…+10-(IM3)N dB/20](13) (C/CTB)=-20 lg[10-(C/CTB)1dB/20+10-(C/CTB)2dB/20+…+10-(C/CTB)NdB/20](14)当N个设备的指标都相同时,总的指标分别为:(CM)dB=-20 lg[N10-(CM)1dB/20]=(CM)1dB-20 lg N(15)(IM3)dB=-20 lg[N10-(IM3)1dB/20]=(IM3)1dB-20 lg N(16)(C/CTB)dB=-20 lg[N10-(C/CTB)1dB/20]=(C/CTB)1dB-20 lg N(17)下面举例说明非线性失真指标的叠加规律。
例:设前端的交调比为50 dB,干线的交调比为53 dB,用户分配网的交调比为51 dB,求全系统总的交调比。
解:按照(12)式,总的交调比为:(CM)dB=-20 lg[10-50/20+10-53/20+10-51/20]=41.7 dB3指标分配在实际中,常常需要进行指标的分配,指标分配可理解为指标叠加的逆过程,指标分配最主要的应用是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知道,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系统指标,是指从前端的信号输入口到系统输出口之间整个系统的指标,任何有线电视系统都必须确保其系统总指标全面符合要求。
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往往习惯于将系统拆成前端(包括信号源)、传输系统、用户分配网3大部分来分别进行设计,要确保系统的总指标达到要求,就必须事先将系统总技术指标在这3个部分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便确定出各个部分分别应该满足的指标要求,而每个部分又可将分得的指标再分配给组成的各个设备和部件。
通常情况下,对大、中型有线电视系统而言,只需要对系统的载噪比(C/N)、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C/CTB)、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C/CSO)等几个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配即可,每个部分分配的具体比例要根据系统的大小、传输干线的长短、干线传输的技术手段(电缆、微波、光缆)以及频道的多少来确定。
可以说,系统设计过程中分配比例确定得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系统的造价、质量和实现的难易程度。
指标分配的比例一旦确定,便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各部分应该满足的相应指标。
3.1载噪比分配设系统各部分或各个设备所占的载噪比份额分别为系统载噪比指标的q1,q2,q3……倍(q1+q2+……=1)时,则允许它们对总噪声的贡献分别为q1Pn,q2Pn,……(其中Pn为系统的总噪声功率),相应的载噪比指标应为:(C/N)1=P c/(q1P n)(C/N)2=P c/(q2P n)……用分贝来表示为:(C/N)1dB=10 lg[P c/(q1P n)]=(C/N)dB-10 lg q1(18)……其中(C / N)dB=10 lg(P c/P n )是整个系统的载噪比。
利用(18 )式即可由总的载噪比指标和分配比例求出系统各部分或各设备应满足的载噪比指标。
下面举例说明载噪比叠加的规律。
例:欲把有线电视系统的载噪比指标43 dB分给前端20%,分给干线70%,分给分配系统10%,求各部分的载噪比指标。
解:因为前端部分的分配比例潍q1=0.2,由(18)式求出其载噪比指标为:(C/N)1dB=(C/N)dB-10 lg q1=43-10 lg 0.2=50 dB同样求出干线部分的载噪比指标为:(C/N)2dB=43-10 lg 0.7=44.55 dB分配系统的载噪比指标为:(C/N)3dB=43-10 lg 0.1=53 dB3.2非线性失真指标的分配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的分配与载噪比类似,只是因为它们服从的叠加规律不同,因而分配公式中对数前面的系数应作相应调整。
频道数不太多时,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的指标分配公式为:(C/CSO)i dB=(C/CSO)dB-15 lg qi(i=1,2,3……)(19)频道数非常多时,(19)式应变为:(C/CSO)i dB=(C/CSO)dB-10 lg qi(i=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