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名师:如何有效地做高中数学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东方名师:如何有效地做高中数学题
提到高中数学的学习,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做题。但是盲目的题海战术只能使学习数学变的事倍功半。究竟如何才能有效的通过做题来提高我们的数学成绩呢?
1、做过的题目要进行总结,建立知识体系感。建立知识体系感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可以看到,以下是对数列求和题目所做的一个简单总结,数列求和常用方法有:
对题目进行总结并建立一个体系的好处在于,考试的时候会将题目对号入座,大大节省思考的时间,也避免发生不会做熟悉题目的现象。
2、注意逻辑思路的培养。在做题的时候同学们学会思考,尤其是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不要只停留在看懂答案,答案往往只是运算的过程,而不是思考的轨迹。例如我们来看这个题目,计算(1+tan1)(1+tan2)(1+tan3)...(1+tan44)的值,如果只看答案,答案会这样告诉我们,将首尾括号对应组合相乘,即(1+tan1)(1+tan44)(1+tan2)(1+tan43)(1+tan3)(1+tan42)变形
后得到结果。但是,如果只看懂了答案,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这个题目,这个题目的突破口恰恰在于如何将首尾的括号对应相乘。如果将整体算式累积乘开,显然无法进行下去;如果分组相乘再做变性运算又不可以相邻的进行组合,因为(1+tan1)(1+tan2)可能组合的角度是3,而3并非已知角,无法继续运算,所以会考虑让(1+tan1)(1+tan44)进行组合,猜想
会组合出45已知角而继续运算。所以我们会发现解数学题不是盲目的,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尽量思考它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的。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3、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数学题表面会做不等于真的会做,考试不一定得分。其中原因在于我们在下面解题的时候误认为会了的题目就没问题了。这样造成的结局是计算能力大打折扣。标准化的考试中,运算量非常大,我们因为计算失误导致失分的案例比比皆是,想避免计算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靠做题。笔者总结了考试常见的几个严重运算错误。1.立体几何采用空间向量法证明求解时书写坐标错误。2圆锥曲线题目使用韦达定理时,直线方程带入曲线方程整理二次
方程错误。3导数题目求导错误。4概率题小范围事件计算错误。以上四个错误都出现在解答题的开始阶段,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题目接下来的运算完全错误,后果非常严重,几乎没有分数。在阅卷中我们常常称为高考四大惨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做题,但不能盲目,必须有正确的指导。否则不仅不会进步,反倒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