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案例
〔案例〕
这是四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个内容——学做节目主持人。要求根据提供的节目想一想该怎么主持“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并当众演一演。依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我对本课不太乐观。农村孩子在这方面的见识原本就不多,受学校条件限制,课堂上教师也无法提供形象的音像资料,学生对训练内容不算熟悉。再者,学生自信心不足,平常主持班队会都涨红了脸,更何况这次的主持语并不是和老师讨论过的,而要自己独立思考。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我估计愿当观众的比愿担纲主持的人要多,而且主持语的设计将会平板干巴很难出彩,能落落大方表演的只有少数活跃分子,难以全面“开花”啊!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几乎是毫无信心地走进了课堂。一段自以为煽动力很强的导入语后,学生反响平平,我简直以为自己就是一个蹩脚的主持人了。硬着头皮,在“死水微澜”式的氛围中,我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当进行到“想想该怎么说,再当众演一演”时,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我把它简化为“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然后请学生将此要求读一遍。学生有节奏的齐读让我不禁有所触动,不经意间随口说了一句:“我怎么听着像《大风车》中的《玩偶1牵1》呀。”学生立刻热烈回应。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了黎明前的一缕曙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于是,我顺手将板书改成了“想、想、想”,“说,说,说”,“演、演、演”,并大书“《玩偶1牵1》四(2)班分会场特别节目——庆‘六一’联欢会”,学生立即兴奋起来。当然,我们首先“瓜分”了主持人的角色,如“金龟子”、“阿偶”……随学生各人喜好。而老
1
师我,则荣幸地成为“导演”,并顺带负责在进入每一环节时喊“预备—齐”三个字,好让他们在说“演、演、演”等时能整齐有力。
本课正式开始。第一环节“想,想,想”。导演发挥作用,辅助主持人把握提供之节目的正确方向(如许多学生就不知道《红红的雨花石》表现的是什么),还在主持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上作必要的指导。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到记忆中去寻找“金龟子”们的形象,并结合本次节目单考虑主持语,可适当写一写。第二环节时将学生按所选择的角色分为“金龟子组”、“阿偶组”……鼓励学生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最后当众演一演,评一评,不断完善,课堂气氛热烈。
然而学生仍不满意。他们提议是否可以几人同台主持,像《大风车》中的栏目主持人一样互相对话?有人建议可否不按照书中节目单的顺序主持,想按自己的思维重新编排?也有人提出能否增加一些节目,“训练要求”中不是有一个“等”字吗?这个“等”不就是“等等”之意,表示还有许多节目吗?“可以!可以!可以!”我忙不迭地点头。于是,精彩画面纷呈:有金龟子和阿偶联袂主持的,有金龟子和金宝宝合作搭档的,也有按自己独特想法改革节目顺序的,还有为节目添枝加叶的……瞧,那“金龟子”煞有介事地举起一枚小石子(注:是从沙堆里刨出的一般的鹅卵石)问“金宝宝”是什么,“金宝宝”正确回答,显得不屑一顾。而“金龟子”脸色凝重地说:“这可不是一般的石头,它是雨花石,来自南京雨花台。你看它身上一条条红色的痕迹,不就是革命烈士的鲜血吗?有一首唱雨花石的歌就表达了人们对先烈的崇敬和怀念……”“听”完“歌”,“金宝宝”还缠着“金爸爸金妈妈”,要求明年清明节到雨花台去扫烈士墓,捡雨花石呢!
2
我这个“导演”算是自动下岗,悄悄地躲到一旁偷着乐去了。学生不知是不过意呢,还是有创意,特邀我为嘉宾,与他们同台主持。一节课在师生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反思〕
真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话,竟让我的课“起死回生”了!在这堂“口语交际”课上,我和学生都享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而我,更是得到了教学思想上的启迪:(一)无论什么内容,教师应努力寻找一个恰当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应当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事物。正因为熟悉、感兴趣,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生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提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二)努力创设具体的、有趣味的交际情境。“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新课标》也如是说。小学生无法脱离形象的生活去为了交际而交际,那样将使他们不知所措,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一个被动的学习活动怎么会产生神采飞扬充满乐趣及创意的学生呢?而且交际情境最好要充满趣味性,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大风车》就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节目,对栏目名称及主持人等都很熟悉,那么,把《玩偶1牵1》移植进课堂,让学生也过把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实现了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还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愉快地进行着。(三)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教科书,还能走出教科书。本课中,重新编排题目要求中提供的节目单顺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增加节目,多人同台主持,都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仅把眼光放在
3
了教科书上,更放在了教科书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