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如何护理
脑室外引流术护理
![脑室外引流术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0857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c.png)
脑室外引流术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引流管连接是否正确,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记录24小时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毫升,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脑脊液分泌增多可能有颅内感染。
3、病人有无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症状,如头痛、呕吐,颈项强直,高热甚至抽搐。
4、拔管后重点观察钻孔和头皮插管处有否脑脊液漏,有无局部炎症反应,是否再度出现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1、术前按常规准备,备头皮。
2、引流管的位置: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瓶(脑室外引流装置或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额角(眼睛外角)10~15cm(100~150毫米水柱),固定好引流瓶,使脑脊液缓慢流出。
术后早期应该严格控制引流速度,装置太低会造成脑脊液短时间内大量流失,颅内压骤然降低引起脑室出血或脑组织移位,装置太高不利于引流。
3、脑室引流不畅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
(2)引流管太浅。
(3)引流管吸附于脑室壁,可旋转引流管,使管离开脑室壁;(4)若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脑组织碎块、脓栓阻塞,可轻轻向外挤压引流管或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导水管引起日后梗阻性脑积水。
必要时重新置管。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必要时做脑脊液常规或细菌培养。
勿使引流瓶内液体过满,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
5、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瓶内的脑脊液或空气逆流入脑室内及引起颅内压急剧变动。
6、烦躁不安的病人应严防引流管脱出、折断及自行拔除。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83d100f12d2af90242e689.png)
意识:
主要观察病人是否清醒以及意识障碍 的程度和演变过程,通过对言语的回答, 眼睛的活动,定位动作等来判断病人是 属于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的状态。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瞳孔: 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判断 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 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重 的颅内压增高时,脉搏缓慢而洪大,呼 吸深慢,血压高.对高热患者要采取积 极降温措施,如效果不佳,报告医生行 冬眠低温疗法,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 提高神经元对缺氧的耐受性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脑室引流袋放置高度:将引流袋悬 挂于床头,引流管的引流最高点需高出 侧脑室平面10~15CM(则平卧时高于外 耳道10~15CM ,侧卧时高于鼻尖 10~15CM )以维持正常颅内压,具体 视病人情况及引流量随时调节高度。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引流早期要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 流过速过多,因病人原来处于颅高压状 态,骤然减压可致脑室塌陷,有致硬膜 下或硬膜外血肿危险。 更换引流袋或调节引流袋高度时, 注意无菌操作,应避免引流袋大幅度升 降,以防引起颅内压的较大波动,并预 防逆行感染。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预防颅内感 染
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过久有可 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 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 染的全身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一般 不宜超过5—7天
脑室穿刺引流的方法
病人仰卧,消毒皮肤后局部麻醉,根据 血肿中心至穿刺点的距离选取相应长度 的穿刺针,用手钻或电钻,穿透颅骨和 硬脑膜后,拔除金属内芯,换塑料内芯 后缓慢进入血肿内,然后接引流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03c116a216147917112844.png)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较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应激性溃疡所致,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制剂预防和治疗,同时鼓励尽早进行流质饮食,昏迷者应尽早予以鼻饲饮食。
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及血压变化,胃管鼻饲者密切观察胃管回抽液的颜色。
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并辅以尿激酶注入能及时清除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侧脑室引流管监测及护理引流管的生理盐水冲洗及尿激酶灌注:全脑室出血病人颅内压极高,在引流过程中,开始常有脑脊液喷出,一般不超过10毫升,之后可有血凝块阻塞。
双侧侧脑室引流,可先用生理盐水5毫升从一侧脑室轻轻灌洗3~4次,若灌洗时注射器有阻力,另一侧引流管无冲洗液流出,说明室间孔不通。
此时必须先测颅内压,看有无脑疝先兆,然后再谨慎地用3毫升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5000~2万单位灌注。
若颅内压高于400毫米水柱,或有脑疝先兆,则暂缓灌注,采用药物降低颅内压。
引流液量及颜色的观察:引流液量越大,说明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越严重,若引流量超过450毫升/日,提示循环通路完全梗阻。
经抽吸、灌洗、尿激酶灌注,腰穿放脑脊液。
若引流量减少,提示脑脊液循环通路逐渐再通,引流脑脊液颜色逐渐变浅为正常。
若引流液突然转红或一向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量增多,说明有再出血;引流液一直为红色提示有持续出血;引流液由清变混浊,提示可能有感染,宜留取脑脊液送检。
引流瓶的高度:引流瓶高度及引流量多少是颅内压高低的晴雨表。
一般将引流瓶固定于侧脑室水平上180~200 mm ,若颅内压高,可有脑脊液滴入引流瓶。
这样,一方面脑室引流后可减少脑脊液中的酸性物质及其它代谢产物,有利于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
另一方面,据每天引流脑脊液的量即可间接反映出颅内压的高低,以指导调节临床脱水剂的用量和引流时间。
拔管指征:待脑室内积血消失方可拔管。
平均引流72小时,大多数积血可完全排出,脑脊液变清,但脑水肿高峰期未过,侧脑室压力尚高,拔管易致脑疝。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1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1](https://img.taocdn.com/s3/m/446d08d64b35eefdc9d333aa.png)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1脑室外引流的护理脑室外引流是指经颅骨钻孔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以降低脑室扩大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可通过脑室外引流采取脑脊液标本进行化验,必要时向脑室内注药治疗。
开颅手术后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目的是暂时接触颅内压增高及监测颅内压变化。
其护理要点是:1)妥善固定:将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在床头,是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压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避免颅内压骤降造成的危害。
3)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通畅。
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其常见的原因有:?颅内压低于10,15cmHO,此时将2引流瓶降低能观察到有脑脊液流出;?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而盘曲成角,提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再重新固定;?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可挤压引流管或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切不可用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入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
4)注意观察引流量和性质:若引流出大量血性脑脊液提示闹室内出血,脑脊液混浊提示有感染。
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逆行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时先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和脑脊液逆流颅内。
6)拔管指征:引流时间一般为1,2周,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不超过3,4天;拔管前应行头颅CT检查,并夹住引流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是否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若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拔管,拔管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颅内引起感染。
拔管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佛学经典励志语录,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17-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17-脑室外引流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7517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b.png)
17-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什么是脑室外引流?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室内积液时可通过脑室外引流管引流。
脑室外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常用于治疗脑积水、脑出血等症状。
脑室外引流可以减轻病人的症状,避免病情恶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脑室外引流是需要专业的护理的,下面是护理的几个方面:1. 安全和舒适脑室外引流是一种手术,需要仔细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引流管的位置和流量,避免引流管脱落或移位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保持引流管和连接管道的清洁,避免感染。
2. 疼痛管理手术后的患者常常会有疼痛感,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口服止痛药或注射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3. 立位训练在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立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正常生活。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站立姿势和平衡性,并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步态功能。
4. 引流管的照顾引流管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以防止感染。
在更换引流管时,需要注意操作的卫生和正确性。
如果出现引流管意外脱落或破裂等情况,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5. 管道和外袋的照顾管道和外袋的清洁和更换也非常重要,这可能需要更换消毒过的管道和外袋。
定期更换管道和外袋可以避免污染和感染,并帮助维持防腐保护域的效果。
脑室外引流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病情的恶化,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后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注意消毒和更换需求。
脑室外引流护理规范
![脑室外引流护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3b479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e.png)
加强沟通协作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 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对脑室外引流护பைடு நூலகம்工作进行检查 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鼓励创新改进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提出创新和改进意 见,不断完善脑室外引流护理规范。
THANKS
感谢观看
。
术前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的 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消除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 遵医嘱进行术前用药和禁
食禁饮等准备工作。
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 采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术前备皮
剃除手术区域的毛发, 清洁皮肤,减少术后感
引流液性状正常
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和性状, 保持引流液清澈透明,无浑浊
、沉淀或血性物质。
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敷料 清洁干燥,无污染或渗血现象
。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 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指
标,确保患者安全。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报告流程明确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流程,确保医护人员了解 并遵循。
全身麻醉
适用于手术时间长、患者配合度差或局部麻醉效果不佳的情况,需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麻醉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注意麻醉药物的剂量 和速度,避免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
手术步骤
患者取合适体位,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肌层,暴露脑室;穿刺脑室并放置 引流管;固定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变化情况。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正常呼吸功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完整版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6a6b4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9.png)
4.观察
➢ 病情观察 ➢ 头部敷料 ➢ 引流装置 ➢ 引流液 ➢ 并发症 ➢ 拔管
4.观察
➢ 病情观察 ✓ 意识 ✓ 瞳孔 ✓ 生命体征 ✓ 肌力 ✓ 颅内压 ✓ 言语 ✓ 肢体活动
4.观察
➢ 头部敷料 ✓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 渗液渗血及时更换 ✓ 头部看护垫及时更换
4.观察
➢ 引流装置 ✓ 固定 ✓ 高度 ✓ 波动 ✓ 引流 ✓ 异常?
✓ 检查前:先夹闭A开关,打开B开关倾 倒引流液后再夹闭B开关
✓ 检查中:AB夹闭状态 ✓ 检查后回室:检查引流管妥善处置,
打开A开关
防感染
3.无菌
问题探讨:外伤与手术相关颅内感染
《201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医疗相关性脑 《2016年美国神经重症协会循证共识
室炎和 脑膜炎治疗指南》
声明:脑室外引流置入引流管和管理》
Fried H I, Nathan B R, Rowe A S, et al. The Insertion and Management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s: An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Statement :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J]. Neurocritical Care, 2016, 24(1):1-21.
脑脊液循环
侧脑室脉络丛 侧脑室脉络丛
室间孔
脑脊液循环途径: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正中孔
临床常见的引流装置
1
2
1
引流装置结构组成
滴管
挂带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7b8f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a.png)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1、标记:病人回病房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并妥善固定管道,护士应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2、引流袋的高度: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即外耳道水平)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
头痛者注意观察高度以及引流量,以判断颅内压高或低引起的头痛。
(如为血性脑脊液引流袋可适当放低)
3、妥善固定:
①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②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③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4、观察引流的量、颇色、性状、通杨度:
①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
引流液<500ml/d。
(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也解质补充。
)
②色: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最后澄清。
③性状:异常时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④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6、拔管: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脑脊液漏。
脑室外引流术后护理课件
![脑室外引流术后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fe1c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1.png)
出现异常症状的紧急处理
头痛加剧
若患者出现头痛加剧的症状,应 立即就医检查,排除颅内压增高
等可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识障碍
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 昏迷等,应立即就医检查,以便
及时处理。
肢体偏瘫
若患者出现肢体偏瘫或活动障碍, 应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和理疗,以 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ONE
KEEP VIEW
脑室外引流术后护理 课件
目 录
• 脑室外引流术简介 • 术后常规护理
PART 01
脑室外引流术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脑室外引流术是一种紧急手术,用于 治疗脑室出血、脑积水等脑部疾病, 通过引流脑室内积血、积液,降低颅 内压,改善脑部功能。
目的
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脑部功能,降低 并发症和死亡率。
手术过程简述
手术步骤
在头部钻孔,将引流管插入脑室, 将脑室内积血、积液引流至腹腔 或胸腔,再通过相应管道排出体外。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因病情不同而异,一般 需要数小时。
引流管的放置与功能
引流管放置位置
引流管插入脑室后,一端留置于脑室内,另一端连接引流袋 或引流泵。
引流管功能
引流管能够将脑室内多余的积血、积液排出,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部功能。同时,引流管还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通道, 向脑室内注入药物。
PART 02
术后常规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体温
监测血压
每2小时测量一次,保持体温在正常 范围内。
定时记录血压情况,评估有无颅内压 增高。
监测脉搏和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注意有无呼吸 困难。
简述脑室外引流的护理措施
![简述脑室外引流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b8c397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4.png)
简述脑室外引流的护理措施脑室外引流的护理,这可不是件轻松活儿。
就像给大脑开个“后门”,把多余的液体和毒素“排”出去,保证大脑能正常呼吸。
咱们得小心翼翼,每一步都得走稳。
你得跟医生打好招呼,告诉他们你有啥想法、担心或者疑问。
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得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护理方案。
别怕问问题,这样才能心里有底,不会手忙脚乱。
就是护理的重点了。
脑室外引流管可是个大家伙,得好好照顾它。
记得定时检查,看看有没有堵塞或者移位。
要是发现不对劲,赶紧找医生帮忙解决。
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干净、干燥,这可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记得勤换药,保持伤口清洁,让伤口快点好起来。
别忘了,饮食也得跟上。
多吃点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少吃那些油腻、辛辣的东西,免得刺激伤口。
身体棒棒的,才能更好地应对护理任务。
在护理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小插曲,比如引流管突然“不听话”,想往回走。
这时候,千万别慌,先试着轻轻调整一下位置,实在不行就去找医生帮忙。
对了,还得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要是觉得哪里不对劲,比如发热、头痛、恶心等,赶紧告诉医生。
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得及时处理。
记得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每天散步半小时,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
这样,护理工作也能更有动力、更轻松啦!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耐心、细心、用心去做。
只要我们跟医生多沟通、多合作,相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护理任务,让大脑重获自由呼吸的权利。
加油吧,小伙伴们!。
脑室外引流护理范文
![脑室外引流护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e13b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a.png)
脑室外引流护理范文脑室外引流(ventriculostomy)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在治疗颅内高压、脑积水、脑出血等病情中被广泛应用。
而脑室外引流护理则是对这一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有效的引流。
一、患者的监测: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2.神经功能监测: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应等,及时发现任何异常。
3.引流量监测:监测引流管的引流量,正常情况下应保持稳定。
二、引流系统的维护:1.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注意是否有阻塞、漏液或粘连现象,及时清除异常。
2.引流系统的管道消毒:每天更换引流系统,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严密连接:确保导管与引流系统的严密连接,防止漏液或感染。
4.拔除引流管的技巧:当医生确定引流不再需要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引流量,遵循医嘱操作。
三、感染预防:1.严格的手卫生:护士应在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避免细菌感染的传播。
2.消毒措施:在每次更换引流系统之前,需进行适当的消毒操作,以确保手术部位的清洁。
3.引流系统观察:每天观察引流系统是否有渗漏、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更换系统。
4.避免交叉感染:隔离病房内其他患者需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以上是脑室外引流护理的主要内容,综合护理措施包括精心的监测、引流系统的维护和感染预防。
在提供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及时观察患者的状况,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处理。
此外,还需要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简述脑室外引流的护理措施
![简述脑室外引流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788ea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9.png)
简述脑室外引流的护理措施脑室外引流,这个听起来很专业的词儿,其实说白了就是给脑子里的液体“开闸放水”。
脑子里一旦积水,嘿,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项技术背后的护理措施,咱们轻松一点,幽默一点,毕竟话题有点沉重嘛。
1. 了解脑室外引流1.1 什么是脑室外引流脑室外引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个小管子,把脑室里的积液引流出去。
这项技术通常是在病人因为脑水肿、脑出血等原因,脑内压力太高的情况下使用。
想象一下,就像给水管清理淤泥一样,必须得把里面的东西清理出去,才能保持正常的“流通”。
1.2 为什么需要护理既然有了引流,就得有人负责维护这个“水管”。
这可不是小事情!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状况,确保引流管畅通无阻。
就像种花一样,得时常浇水、施肥,才能让花儿茁壮成长,病人也是如此,护理得当才能早日康复。
2. 护理措施2.1 监测和评估首先,护理人员得时不时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像心率、血压、呼吸等。
这些可都是关键指标,关系到病人的安全。
要是这时候心率飙升,血压异常,咱们可得马上采取措施,别让病人“上火”。
另外,还要定期评估引流液的颜色、性质,看看是不是正常的样子。
正常的引流液颜色是透明的,要是发红、浑浊,那可要引起注意,别掉以轻心哦!2.2 维护引流系统接下来,咱们要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这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水管,要定期清理,不然水流就会堵塞。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引流管没有扭曲、折叠,甚至是堵塞的现象,随时保持它的“流通性”。
别忘了,每天都要记录引流量,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变化。
这就像给自己家的水管定期做个检查,安全又省心。
3. 病人关怀3.1 情绪支持除了身体上的护理,心理上的关怀也是很重要的。
病人此时的心情多半是忐忑不安,护理人员可得多陪陪他们,聊聊天。
可以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或是讲讲外面的风景,让他们的心情轻松些。
就像给花儿阳光和水,心情好了,身体也跟着好了。
3.2 教育与沟通最后,还得跟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教育。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体会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7397ae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b.png)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体会
脑室外引流管是一种治疗性操作,常用于治疗颅内积液或外部损伤。
根据不同的病情,可以用开放式手术或是经皮穿刺安装引流管。
脑室外引流管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几乎所有的引流管都与一个集萃引流容器相连接,通过它将脑室外性液体引流出来。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有几个方面。
首先,要检查病人脑室外引流管的安装情况。
护士应确定引流管处于正确的位置,确保引流系统的正常运转。
如果发现引流管不在正确的位置,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同时更换床单和枕套,防止病人感染。
其次,要注意引流量的变化,观察病人引流量的变化,判断是否有发热、呕吐、头痛等异常情况发生。
如果发现引流量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指示进行处理。
再次,要确保引流容器的清洁,确保每一次收集引流液时,容器内的液体比上一次收集的引流液少,以免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同时应注意容器内的液体不要超出容器限制。
另外,要给病人清理头部和胸部,以防止污染细菌进入容器中,并且要定期清洗引流容器,以防止受污染而感染。
最后,对于病人的心理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试着帮助病人理解不同的护理措施,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脑室外引流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护士如何给予病人护理支持。
同时,也要提醒病人要避免过度活动,避免脑室外引流管的滑移,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对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十分重要,关键在于要正确处理,正确地安排引流管,观察引流量,保持引流容器的清洁,给予病人必要的护理支持和调节,以保证病人的健康状况,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最终,这些措施和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护理情况,对病人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专家共识: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护理要点
![中国专家共识: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a5fb7f9b6648d7c1c74694.png)
中国专家共识: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护理要点杨钟沛中卫护研院今天
(四)过度引流
可引起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硬膜下积液、动脉瘤再破裂、低颅压、反常性脑疝、颅内积气等。
建议:评估颅内压力后设定引流量。
去大骨瓣且有EVD时,可以选择加弹力绷带约東颅骨缺损处,以预防出现低颅压。
(五)低颅压头痛
是L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建议: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和流速,若确定脑脊液漏应及时拔管或另选椎间隙重新置管。
不推推荐常规应用静脉或局部镇痛药物预防或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不推荐通过长时间平卧或补液的方法改善腰穿后低压头痛的症状。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154367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f.png)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有无出现头昏、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症。
2、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应密切观察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
3、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
4、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
【护理措施】
1、术前按常规准备,剃头备皮,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术后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每日晨记录脑脊液的引流量,并注意颜色变化。
引流时间一般为3—5天。
3、引流瓶液体排出口高度应高于患者头部10—15cm,防止位置低,脑脊液短时间内大量流出,引起低颅压。
4、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出皮下肿胀,及时报告医生。
5、拔管前先夹管观察1日,如无颅内压增高,次日可拔管,如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则间断夹管,待患者适应颅内压的变动后,再予拔管。
【健康教育】
1、补充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3、加强功能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室外引流如何护理
导语:我们对脑室外引流应该并不陌生,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大,很多患者在患病后急于治疗,常会忽视了脑室外引流的护
我们对脑室外引流应该并不陌生,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大,很多患者在患病后急于治疗,常会忽视了脑室外引流的护理的重要性,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脑室外引流能根治吗?专家指出,要想早日治愈脑室外引流,就要做到护理和治疗相结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①妥善固定:在无菌条件下接引流袋,并将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口应高出脑室平面10-15厘米;适当限制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护理操作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②控制引流速度: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过多过快。
伴有脑积水者,可因快速引出大量脑脊液,使脑室塌陷,在硬脑膜与脑或颅骨内板之间产生负压吸附力,引起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脑室系统肿瘤者,可因一侧脑室的突然减压,使脑室系统压力的不平衡,引起肿瘤内出血;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者,可因幕上压力的突然减低,诱发小脑中央叶向上疝入小脑幕切迹。
因此,引流量应控制在每日500毫升以内,若有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的因素(如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加,同时注意预防水、电介质失衡。
③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引流液可略为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引流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若引流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表示存在颅内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
④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无脑脊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