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与位置(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描述图形的位置变化。

(2)使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2. 方向和距离的确定3. 路线图的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向和距离的确定;路线图的绘制。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操作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变换的过程。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变换知识,如平移、旋转等。

(2)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如电梯的运动、风车的旋转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①教师演示: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

②学生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并总结变换规律。

③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操作心得,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2)方向和距离的确定①教师讲解:介绍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使用指南针、测量工具等。

②学生实践: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校园内进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③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的第3课时。

我们将探讨图形的对称性,学习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并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2.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能够应用对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对称的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对称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如蝴蝶、风筝等,引导学生注意到对称现象,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对称。

2.讲解:我将通过黑板和粉笔,详细讲解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对称图形卡片,让他们判断这些图形是否对称,并找出对称轴。

4.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对称的概念来解决,如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或者设计一个对称的图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对称的概念、判断对称的方法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1.(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对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中,我发现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对称的图案,并尝试用对称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对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下,能够与自身重合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位置的相对性,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坐标计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表示物体位置时,往往还存在着模糊和混淆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相对性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位置的相对性,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对进行坐标计算的能力。

3.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位置的相对性,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对进行坐标计算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和位置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坐标纸和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篮球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一些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位置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来表示这些图形的位置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2,3)、(4,5)等,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用点标出这些位置。

然后,教师再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点A在点B的左边,点B在点C的右边,请问点A和点C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理解图形的位置和变换,能够运用图形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的位置和变换。

- 难点:图形变换的规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操作体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图形的位置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位置。

2. 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的位置,讨论如何描述图形的位置。

3. 讲解概念:介绍坐标系的概念,讲解如何用坐标系来描述图形的位置。

4. 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描述一些图形的位置。

第二课时:图形的变换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图形的变换。

2. 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图形,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

3. 讲解规律:讲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如平移的规律、旋转的规律等。

4. 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图形的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图形的变换解决问题。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图形的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讲解案例:讲解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如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图案等。

4. 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整理与反思1、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2、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3、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4、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5、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二、练习与实践活动一:1、师: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街区图的内容特别强调比例尺1 1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看图回答。

师:说一说从图上获得的信息,对于线路图的描述,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生:从阳光小区到邮局怎样走?生:出小区穿过马路向左拐弯,到四季路再向右拐弯。

生:沿着和平路向西,到四季路向北。

3、学生说出行进距离让学生看课本第106页下面街区图的局部放大图,看该示意图是怎样量的。

强调:量目标位置所在的点到路的中轴线的距离。

活动二:1、师:观察挂图,想一想,你能帮助迷路的考察队确定大本营相对于大鸣山的位置吗?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能力目标: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学情分析:学生们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我们来做一个“说位置,找朋友”的游戏。

师: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但是不许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只能描述他在教室的位置,让其余学生猜猜他们的好朋友分别是谁?师:我们从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把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整理一下。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师:想一想,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并进行适当的总结。

全班汇报,相互补充,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引导比较得出:前两种方法只能确定物体的大概位置,后两种方法能比较精确的描述出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十分熟悉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教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有意识的整理成板书,便于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掌握重点和关键。

】第二环节:分步梳理,引导建构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体力,还可以开发智力、增长见识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公园去玩一玩?(多媒体出示课本情境图)2、师:瞧!这是我们去公园的地图,我们首先在阳光小区门口集合,大家仔细观察以阳光小区为观测点,公园在什么位置呢?要公园去该怎么走呢?3、师:用画坐标图的方法,以阳光小区为观测点,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建立坐标系,再将公园与观测点相连,看看公园在什么方向,多少度,距离多少米的位置上。

(人教新课标2023秋)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2023秋)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图形与位置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学会了如何描述物体位置。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形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框架和表达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提高表达效果。
总之,今天的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以及位置描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位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迷宫游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纸上画出特定方向和距离的图形。

《图形与位置》(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图形与位置》(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图形与位置》(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我们将会学习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然后,我们将会学习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描述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2. 让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的信息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 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地图上找到某个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可能是一个难点。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物体模型,例如小汽车、建筑物等。

2. 准备一些标有方向和距离的卡片。

3. 准备一张大地图,用于展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 讲解和演示我会讲解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演示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 练习4. 应用我会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在地图上找到某个地点的位置。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板书设计:1. 方向和距离的描述2. 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家相对于学校的方向和距离。

2. 让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的信息来确定某个物体的位置。

3. 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地图上找到某个地点的位置。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在课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进行反思,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可能是一个难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教学难点: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图形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位置。

2. 讲解:介绍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示范,展示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图形的位置关系,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精品)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位置

(精品)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位置
课件出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分别是哪几条?哪条路最近?
(2)请你写出图上的七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3)银行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小明家在邮局的什么位置?
集体订正。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小结:先横着看,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看,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两个数用“,”隔开。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
反思
【归纳整理】
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街区平面图。
提问:仔细观察街区平面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提问:街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0m)
2、根据比例尺提出求实际距离的问题。
(1)如果从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
(2)学生讨论路线。
2、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
策略
交流讨论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师:这几条路线就是要走的路程,那怎样求出实际行进的路程呢?
学生: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路程。
(3)学生测量,汇报图上距离。
(课件动态演示)
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集体订正。
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距离?
(学校到超市的距离、学校到邮局的距离、银行到医院的距离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图形与位置-人教版(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图形与位置-人教版(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节,主要涉及图形的相对位置,以及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

我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相对位置的概念,掌握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对位置的概念和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

难点则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图形的模型和坐标系。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理解相对位置的概念。

2.知识点讲解: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

3.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相对位置和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将相对位置的概念和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比如,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或者根据给定的坐标,画出对应的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对位置的概念和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选择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相对位置的概念。

例如,我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在教室的左边,你的同桌在哪里?”这个问题简单而直观,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相对位置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6单元《图形与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6单元《图形与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6单元《图形与位置》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93,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掌握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通过确定位置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和反思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地点的确切位置,如在旅行中寻找景点,在定向运动中找目标点。

准确地确定位置要有科学的方法。

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位置。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关于位置与方向的旧知,直接揭示课题,明确本课要复习的内容。

二、回忆旧知,梳理知识要点1.课件出示一幅小明家所在街区的平面图(没有横竖线)。

师:这是小明家所在街区的平面图。

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介绍一下公园的位置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这幅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小明家在邮局附近,学校离公园最远等。

师:如果我想以学校为中心,准确找到小明家的位置,可以怎样确定位置?【学情预设】学生回答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或者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师板书: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如果我们用数对表示位置,首先要做什么?【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画一些方格,要选一个(0,0)点。

[教师追问:为什么一定要先设一个(0,0)点?引导学生回答先确定(0,0)点后,才能明确表示出其他地点的位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4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4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4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图形的位置,并能够在平面图上标出具体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在平面图上的表示。

教学难点:- 平面图上位置的确定和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图形的位置关系。

-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平面图的绘制和位置标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绘制图形。

- 学生用纸张、尺子、铅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步骤:1. 导入:-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点、线、圆等,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基本特征。

-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在平面上的位置吗?如何在平面图上表示它们的位置?”2. 探究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教室或校园的平面图,引导他们发现图形的位置关系,如“这个点在哪个位置?那条线段在哪个方向?”-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位置,如“这个点在左上角,那条线段在水平方向上”。

3. 实践与应用:- 分组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如教室、公园等,要求标注出重要图形的位置。

-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绘制和标注,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解释他们是如何确定和表示图形的位置的。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在平面图上的表示方法。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平面图,标注出重要物品的位置,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描述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够在平面图上标注出具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在作业布置环节,要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1页至第103页的第6单元“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学会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正确判断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坐标系的运用,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判断。

教学重点: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坐标系模型、实物图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校的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提出问题:“如果你要找到图书馆,你会怎么告诉别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坐标系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坐标系的含义和作用,讲解如何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讲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第102页的例1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判断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的位置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练一练,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坐标系的含义、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以及相关例题的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坐标系表示你家的位置,并说明如何从学校走到你家。

答案:略2. 判断下列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其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与位置》(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图形与位置》(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图形与位置》(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图形与位置》这一章节。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进一步理解坐标系的概念。

我们还会探索如何通过观察图形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图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了解坐标系的构成和基本概念,以及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理解坐标系的概念。

难点则是如何通过观察图形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图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坐标纸和一些图形卡片,同学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来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地铁站的平面图,请大家观察并尝试指出图中各个地铁站的位置。

2.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通过观察地铁站的位置,我会引导同学们理解数对的概念,并讲解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3. 坐标系的概念:接着,我会向同学们介绍坐标系的概念,并通过坐标纸来展示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4. 观察图形的位置关系:我会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图形卡片,请大家观察并尝试判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5.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6.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在纸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7.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大家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数对 = (列, 行)坐标系的概念坐标系 = 横轴(X轴) + 纵轴(Y轴)观察图形的位置关系图形的性质 = 位置关系七、作业设计学校图书馆位于第3列,第5行。

操场位于第8列,第2行。

答案:学校图书馆:(3, 5)操场:(8, 2)图形A位于图形B的右上方。

图形C位于图形D的左下方。

6.15图形与位置(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6.15图形与位置(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6.15 图形与位置(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又将开始一场知识的旅程。

今天,我要讲授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图形与位置”一章,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却也充满乐趣的主题。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107页到第109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位置的相对性。

这些内容不仅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日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的基石。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分类,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位置的相对性。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位置的相对性。

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课程,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图形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准备好他们的笔记本,以便能够记录下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图形模型,引入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引入位置的相对性,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位置的相对性。

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板书,清晰地展示出图形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通过听讲解,还能够通过看板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图形的分类,另一部分是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我会给出详细的题目和答案,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些题目,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图形与位置》6-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图形与位置》6-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图形与位置》6-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和描述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能够利用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利用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

2. 学习新知1.学习平行四边形:–定义: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性质:对角线互相等长,对角线互相平分。

2.学习梯形:–定义: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性质:底边平行,上底与下底互等,对角线相等。

3.学习菱形:–定义:四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

4.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定义:四条边相等的菱形。

–长方形定义:两对边分别相等的梯形。

3. 拓展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设计园艺花坛等。

4. 练习巩固针对不同图形的性质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并熟练运用知识。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图形的特点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不同图形的例子,并写出对应的性质。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4,主要围绕图形的认识和位置的确定进行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辨别和描述图形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和空间观念,对位置的描述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特征和位置的描述还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辨别和描述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和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辨别。

2.位置的描述及其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图形和位置的意义。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图形的特征和位置的描述。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的实物或图片,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准备位置描述的实例,如教室里的座位分布图。

3.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有两对相等的边等。

2.呈现(10分钟)展示位置描述的实例,如教室里的座位分布图。

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各个座位的位置,如“第一排第三列”、“第四排第五列”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互相描述位置,并用手指指出相应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描述不准确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辨别图形和描述位置两个方面。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迷宫、路线规划等。

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和位置知识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形的特征和位置的描述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3主要围绕图形与位置的关系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与位置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形状和位置,理解图形与位置的相对性,运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图形与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与位置的关系理解不深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化对图形与位置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与位置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与位置的基本概念,图形与位置关系的理解。

2.教学难点:运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化对图形与位置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课件、练习题、实物模型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形状和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图形与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化对图形与位置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图形与位置
【教学内容】
图形与位置。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2.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情景导入】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老师板书】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归纳整理】
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街区平面图。

提问:仔细观察街区平面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提问:街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0m)
2.根据比例尺提出求实际距离的问题。

(1)如果从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
(2)学生讨论路线。

教师:这几条路线就是要走的路程,那怎样求出实际行进的路程呢?学生: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路程。

(3)学生测量,汇报图上距离。

(课件动态演示)
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

集体订正。

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距离?
(学校到超市的距离、学校到邮局的距离、银行到医院的距离等。

)3.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件出示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分别是哪几条?哪条路最近?(2)请你写出图上的七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3)银行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小明家在邮局的什么位置?
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小结:先横着看,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

再竖着看,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两个数用“,”隔开。

【课堂作业】
1.一个电影院装修前的最后一个座位的位置是(30,35),装修后的最后一个座位的位置是(34,36)。

(1)装修前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装修后又增加了多少个位?
2.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第1、2题。

答案:
1.(1)1050个(2)174个
2.第2题:(2)海洋馆位于(8,9),北东18° 480
(3)北东22° 270 (4)(7,5)
参观路线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合理即可。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1.运用多种方法确定位置,使学生懂得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

2.本课可以把复习目标定为两个方面:()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2)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的应用)。

本节课让
学生理解的知识性内容所占比重比较小,主要是建立方位的观念以及掌握一些常用方位词的使用和动手作图的能力。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的,软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