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扁形动物门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 两侧对称的 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总结:两侧对称在进化上 的意义是什么??
5

两侧对称的生物学意义: 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感应更准确、迅速 有效 适应性更广 是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6
2、首次出现内、中、外三个胚层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内外胚层之间出现了 中胚层(mesoderm) ,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 的发展进化有重要的意义。
7
中胚层的形成,引起了一系列组织、 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和机能 的进一步复杂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1)由中胚层分化出了结缔组织(填充组 织),用来储存水分和营养,增强了动物 的新陈代谢能力。 (2)中胚层分化出了体壁肌肉层,增强了 运动能力。 (3)中胚层还分化出来专门的生殖系统。 增强了动物的繁殖能力。

31
7、可再生
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 重新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再生有两种类型: ●生理性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 中所发生的再生。 ●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当饥饿时,内 部器官(如生殖系统)被吸收消耗,惟独神经 系统不受影响,一旦有食物后,器官又可以重 生。 无性生殖常以横二裂方式进行,还可嫁接。
24
根据肠道构造的复杂与否,过去习 惯于把涡虫纲分为无肠目、单肠目、三 肠目、多肠目四个目,似乎多肠目是最 进化的种类。但是近年来更多的人主张 以生殖系统为主并结合消化道的结构进 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式三肠目应是 最进化的类群,因为,三肠目的生殖系 统最复杂。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吸虫涡虫)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吸虫涡虫)

成虫寄生于人、猫、狗等的肝胆管内。
2 体壁: 体壁: 皮层: 皮层: 合胞体层 基膜: 抗消化酶, 基膜: 抗消化酶,有弹性 肌肉层: 肌肉层:环、纵。 作用: 作用:1)保护,抵抗寄主消化酶。 保护,抵抗寄主消化酶。 2)直接吸取营养(渗透性)。 直接吸取营养(渗透性)。
华 枝 睾 吸 虫 形 态
基膜: 基膜:非细胞构造 肌肉层:环肌、纵肌、 肌肉层:环肌、纵肌、背腹肌 皮肌囊和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来源于中胚层的实质,合胞体, 2)皮肌囊和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来源于中胚层的实质,合胞体, 连成网状,网间充满液体与变形细胞。 连成网状,网间充满液体与变形细胞。 功能:贮存养分、运输代谢产物、再生等。 功能:贮存养分、运输代谢产物、再生等。
神经系统: 6 神经系统: 梯形,咽旁神经节: 条纵神经、横神经。感官退化。 梯形,咽旁神经节:6条纵神经、横神经。感官退化。
生殖系统: 7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 雄:精巢一对,2输精小管, 精巢一对, 输精小管, 输精管,储精囊→雄生 输精管,储精囊→ 殖孔(腹吸盘前) 殖孔(腹吸盘前) 雌:卵巢一个,输卵管与受 卵巢一个, 精囊,劳氏管、 精囊,劳氏管、卵黄总 管相通,成卵腔, 管相通,成卵腔,梅氏 腺(一部分成卵壳,一 一部分成卵壳, 部分润滑)。 部分润滑)。 虫卵小,黄褐色,有卵盖,有肩峰,底端园有豆点状小刺, 虫卵小,黄褐色,有卵盖,有肩峰,底端园有豆点状小刺, 似灯泡,含毛蚴。 似灯泡,含毛蚴。
再生能力强: 再生能力强:(1)必须大于一万个细胞,再生有极性。 必须大于一万个细胞,再生有极性。 (2)吸收:卵、卵黄,内部器官。 吸收: 卵黄,内部器官。 神经系统不受影响
第三节 吸虫纲
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 一 代表动物 华枝睾吸虫 (一)形态结构 外形:体扁平、透明具树枝状睾丸,前略窄,后略宽。 1 外形:体扁平、透明具 ,前略窄,后略宽。 长10-25mm,宽3-5mm。 10-25mm, mm mm。

6扁形动物-黑白

6扁形动物-黑白

• 5 生殖和发育
– 出现雌雄生殖细胞 的固定的生殖腺
• 螺旋式卵裂 • 牟勒氏幼虫 • 间接发育
•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 梯状神经系统 – 感觉器官有眼、耳突、触角、纤毛窝、平衡器
二、扁形动物门分纲
• 涡虫纲(Turbellaria) • 吸虫纲(Trematoda) • 绦虫纲(Cestoidea) 外寄生 内寄生
一、身体结构
1 表皮和肌肉 皮肌囊结构(dermomuscular sac) (1)涡虫的体壁
2 扁形动物的实质
(2)吸虫的体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绦虫的体壁
涡虫:排泄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
• 3 消化系统
– 口、咽、肠 – 不完全消化管
4 呼吸和排泄系统 – 呼吸靠体表借渗透作用 – 原肾型排泄系统
思考题
1 试述你对动物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演 化的看法。 2 中胚层的发生对动物产生了哪些影响?
总 结
背腹扁平、三胚层、无体腔、两侧对称;体壁和 消化道之间为实质所充填;具器官系统;具皮肌囊 结构;有口无肛门;梯状神经系统,多种感觉器 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无呼吸和循环系统。 • 涡虫纲为自由生活的种类; • 吸虫纲成虫体表不具纤毛和腺细胞,有1-2个吸盘, 原始种类营体外寄生,高等种类营内寄生。 • 绦虫纲全部营体内寄生生活,成虫体表不具纤毛, 幼虫头节具钩,多数有节片,消化系统完全退化。 • 吸虫纲和绦虫纲中有很多是人类和家畜的寄生虫。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 —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附:纽形动物(Nemertinea) 颚胃动物(Gnthostomulida)
• 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地位

6 扁形动物门

6 扁形动物门

雄虫:粗短,乳白色,具口 吸盘和腹吸盘,腹吸盘之后 具抱雌沟
血 吸 虫 成 虫
雌虫较雄虫细长, 暗黑色口吸盘与 腹吸盘等大。
抱雌沟
寄生部位: 肝门静脉或者 肠系膜静脉 侵入虫态: 尾蚴 终末寄主: 人、牛 中间寄主: 钉螺 离开虫态: 虫卵
1随人的粪便入 水中在13-28℃ 的清水中孵出 毛蚴
4尾蚴经皮肤 侵入寄主,脱 去尾部成童虫
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
两侧对称体扁平,消化不全三胚层; 梯式神经原肾管,吸虫绦虫营寄生。
扁形动物分类
(15000种,分3个纲)
I 涡虫纲 (三角涡虫) II 吸虫纲 (华支睾吸虫、血吸虫) III 绦虫纲 (猪带绦虫)
*那些特征是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
*如何应对有害生物?
II 涡虫纲
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1.全部营体内寄生生活,体由许多片构成,有 附着器官 。 2.感觉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完全消失。 3.体表的皮层有微毛。 4.雌雄同体,生殖系统发达,繁殖能力极强。 5.无自由生活的幼虫阶段,多数只有一个中间 寄主。
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的区别为:
生活习性 消化道 杆状体 神经及感官 吸盘 节片 代表动物
2004
● 局部传播严重 ● 新疫区增加 ● 逐步向城市蔓延
如何应对??
张利娟等,2016. 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柑橘大实蝇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即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出发,
I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两侧对称、中 胚层出现) II 吸虫纲、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与 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III主要的吸虫和绦虫的生活史、危害和 预防。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



绦虫的体壁:
表皮是一层合胞体 由于对内寄生的特殊适 应,绦虫表皮层的表面 密布细小的微绒毛,而 没有像吸虫表皮那种结 晶蛋白所形成的刺。 通过微绒毛,绦虫可以 直接从寄主消化道中吸 收营养,并有利于在寄 主消化道内的固着。
线粒体 基膜 环肌 纵肌
绒毛
液泡
合胞体

实质
皮层细 胞主体
线粒体

4、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涡虫纲(Turbellaria)
吸虫纲(Trematoda)
绦虫纲(Cestoda)
1、涡虫纲(Turbellaria) -三角涡虫

主要特征:
1. 自由生活 2. 皮肌囊发达
表皮 肌肉
3. 消化系统发达 4. 神经系统发达
三角涡 虫
(前平衡囊)
(耳突)
(神经连合)
正面观
侧面观


3.鲤蠢(Caryophyllaeus
sp.): 中间寄主: 环节动物的颤蚓,原 尾蚴在颤蚓的体腔内发育 终末寄主:鲤科鱼类 寄生部位:鲤科鱼类的肠道 防治方法: ①彻底搞好清塘消毒工作; ②用含90%的晶体敌百虫50克 和面粉0.5千克混合做成药饵投喂, 每天1次,连续喂6天,有一定治 疗效果。
假体腔
真体腔
3、皮肤肌肉囊

由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和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共 同形成包围身体的结构,称为“皮肤肌肉 囊”,简称皮肌囊。 功能:保护、运动

涡虫纲的体壁: 表皮是外胚层来源的柱状上皮细胞,细 胞之间有杆状体,腹面的表皮有纤毛。



吸虫的体壁:
胞饮小囊
体表面



由于对寄生生活的长期适应, 线粒体 皮层没有纤毛,也没有成杆 状体细胞及杆状体。 小刺 吸虫的表皮是一层合胞体 (由许多大细胞的细胞质延 基膜 伸、融合形成)。合胞体内 环肌 有线粒体和内质网和胞饮小 泡,以及结晶蛋白所形成的 刺。 纵肌 上皮细胞的细胞体和细胞核 移到了肌肉层的下面。 皮层的这种特殊结构起着对 线粒体 抗寄主分泌的消化酶的作用, 而且对吸虫通过体表吸取寄 主营养物质和进行气体交换 核 都起着重要作用。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入水后孵化成毛蚴 毛蚴:钻入为中间寄主钉螺进行无性繁殖,产生
母胞蚴和子胞蚴,子 胞蚴成就后释放出尾蚴 尾蚴:接触到人和牲畜皮肤时,利用吸盘及头腺
分泌物钻入体内,脱 尾部变成童虫,侵 入 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移行,到达 肠系膜静脉后继续发育。
三.重要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感染场所:
都睡了吗
一.主要特征
(六)呼吸
无特殊的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种类一般由 表皮进行气体交换,寄生种类则进行厌 氧呼吸。
(七)生殖和发育 A、生殖: 本门动物不仅有生殖器官,而且有复杂的
生殖导管,以及附属腺体。生殖细胞由 中胚层细胞发育而来。
一.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雌雄 同体,有交 配行为(水 生到陆生的 重要条件)
腹面上皮细胞 外表面长有 纤毛。 ●基膜:为非细胞结构,有弹 性,位于表皮下面。
二.代表动物--- 涡虫--体壁
● 肌肉层:分为三层:
环肌:紧靠在基膜下
斜肌:位于中间,肌层薄
纵肌:位于内层,肌层厚
这种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 肌肉相互连接而组成的体壁称 为皮肤肌肉囊,具有保护和运 动功能。
二.代表动物--- 涡虫 3. 消化系统
六.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简单而稳定 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
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表皮特化成皮膜 产生固着器官吸盘、钩、爪等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管生殖腔,生殖孔。 ▲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输精小管,输 精管,储精囊,阴茎球 特点:
卵囊内的胚胎发育所 需的营养由卵黄细胞供 给。

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 感觉器官 眼点:感光,避强光,趋 弱光。 耳突:富有感觉细胞,司 味觉和嗅觉。
.
23
(6) 生殖系统 ➢ 雄性生殖器官:精
巢、输精小管、输 精管、贮精囊、阴 茎、前列腺及生殖 腔。
➢ 雌性生殖器官:卵 巢,输卵管,阴道、 卵黄腺、卵黄管及 受精囊。
.
24
.
25
涡虫纲分类 ❖ 消化管的有无及复杂程度; ❖ 以生殖系统为主,并结合消化管结构; ❖ 生殖系统卵黄腺的有无及是否为典型的螺旋卵裂。 无肠目: ➢ 体小,有口,咽不发达或完全消失,无肠,由内胚
体内器官隐约可见,虫体后1/3处有 2个前后排列的树枝状睾丸。 口位于身体的前端,生殖孔位于身 体的腹中线上。
.
29
2. 内部结构
1)体壁:体表无纤毛。
表皮:
➢ 由许多大细胞的细胞质 延伸、融合形成的一层 合胞体结构。
➢ 大细胞的本体下移到实 质组织中,有突起与表 面的细胞质层相连。
皮层基部为基膜,基膜 内表面为环肌、纵肌。
绝大多数种类为雌雄同 体,异体受精。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 输精小管、输精管、储 精囊及雄性生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 输卵管、成卵腔、子宫、 雌性生殖孔、受精囊、 劳氏管、卵黄腺、卵黄 管、总卵黄管及梅氏腺。
.
33
.
34
3. 生活史
成虫→受精卵(内 含毛蚴) → 第一 中间寄主(沼螺) →胞蚴 →雷蚴(淋 巴间隙) →尾蚴 (肝间隙) →逸出, 第二中间寄主(鲤 科鱼类)→囊蚴 (肌肉)→ 误食, 进入十二指肠→肝 胆管 →成虫
三. 寄生虫分泌毒素,使宿主中毒。如肝片吸虫 四. 寄生虫的卵或幼体栓塞微血管、肝管或胆管,使
宿主液流通不畅,器官发生机能障碍。

6 扁形动物门

6 扁形动物门
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新 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再生有两种类型: ●生理性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 所发生的再生。 ●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并表现出极性
32
涡虫的构造
33
三、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表(主要是腹面)具纤毛,纤毛的摆动有利运动。
血吸虫
2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门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意义a.两侧对称使动物体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体背面发展了保护 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 b.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结果使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 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 c.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对环境的感应更为准确、迅 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
44
2 肝片吸虫(羊肝蛭)
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 他草食动物和人的肝脏 胆管、胆囊内,虫体长 为20mm~40mm。 厌氧呼吸 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和同 体受精
45
46
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47
肝 片 吸 虫 生 活 史
48

危害: 牛羊被寄生:肝组织被破坏,引起肝炎及胆管变 硬,同时虫体在胆管内生长发育并产卵,造成胆 管的堵塞,影响消化和食欲;虫体分泌的毒素渗 入血液中,溶解红血细胞,使家畜发生贫血、消 瘦及浮肿等中毒现象。 分布: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欧洲和非 洲。我国动物虽有感染,但人体感染少见。
成虫雌雄异体,体为长圆柱形。 雄虫:粗短,乳白色。 具有一个口吸盘和腹吸盘。腹吸盘 突出如杯状。自腹吸盘以后,虫 体两侧向腹侧内褶,形成抱雌沟。 雌虫:较雄虫细长,暗黑色。 前端细小,后端粗圆。口吸盘与腹 吸盘等大。 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排出的虫 卵已发育至毛蚴阶段。

6-扁形动物门

6-扁形动物门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输卵管
♀ 生 殖 系 统
受精囊 功能?
2020/6/8
2020/6/8
发育过程:
2020/6/8
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 再生 regeneration: 除或被破坏后重新恢复
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 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有明显的极性:前端比后端速度快。
2020/6/8
1.2 涡虫纲的分类
2020/6/8
每个节片都有一套完整的雌雄生殖器官, 妊娠节片则完全被子宫所填塞。
2020/6/8
♂:数百个圆形泡状的精巢--输精小管 --输精管--贮精囊--阴茎囊-- 生殖腔--生殖孔。
储精囊 生殖孔
精巢(150~200个) 输精小管
输精管
2020/6/8
♀:一个两叶状卵巢--输卵管--成卵 腔,成卵腔为梅氏腺包围。由成卵腔 向上伸出子宫,向下通过卵黄管与卵 黄腺相连,由阴道通至生殖腔。
子宫 生殖孔 阴道 输卵管
2020/6/8
卵巢 成卵腔 卵黄腺
3.1.4 感觉器官和消化系统完全消失 绦虫不具纤毛,感觉器官及消化系
统完全退化,只借体表的渗透作用获取 寄主营养。
2020/6/8
位为根据的,比如寄生在血液中的称为血吸虫; 寄生在肝脏中的称为肝吸虫等。 ① 单殖亚纲 :体外寄生,不更换宿主。 ② 盾腹亚纲: 无口吸盘,吸盘大而分格或成
一纵列。 ③ 复殖亚纲:体内寄生,生活史复杂,具世代
交替现象,需更换宿主。
2020/6/8
2020/6/8
日本血吸虫
2020/6/8
3 绦虫纲(Cestoidea) 全部内寄生,绦虫在形态结构与生理上
2020/6/8
虫,如平角涡虫。

第6章-扁形动物门

第6章-扁形动物门

1.4 消化系统
不完全消化系统--自由生活类:有口无肛门; 寄生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如吸虫) 或完全消失(如绦虫); 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1.5 排泄系统---原肾管
原肾管(体内封闭,体外开口) 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 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 泄孔通体外。分支末端由焰 C(帽C和管C)组成盲管。 功能:调节渗透压、也排出多余 的水分和一些代谢废物。
(4)呼吸和循环 无特殊的呼吸、循环器官 (体表;实质组织液体) (5)排泄系统----原肾管型 焰细胞收集液体废物,经 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 排出。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一对脑神经节,两条粗大 的腹神经索,许多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
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能辨 明暗。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司味 觉;嗅觉;触觉
涡虫纲Turbellaria 生活方式 体表 体壁 大多数自由生活 纤毛 典型皮肤肌肉囊 吸虫纲Trematoda 均寄生 无纤毛 具吸盘 合胞体结构 绦虫纲Cestoida 高度适应寄生生活 无纤毛,头节具吸盘、小钩 合胞体结构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发达,具眼、耳突等
脑 神经索、梯形神经系统
趋于退化
不发达 梯形神经系统 趋于简单化 有口、咽、食管、肠 厌氧呼吸 具焰细胞的原肾管
中国血吸虫病的过去和现在
50年代 病人数(万) 1,100 流行县 381 钉螺面积(亿M2) 148 感染牛数(万) 60 2003年 105 108 34 5
4. 绦虫纲
(对寄生的高度适应)
4.1 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① 全内寄生; ② 成虫扁平带状,体分头节、颈部、节片3部分; ③ 附着器官(吸盘、小钩等)集中于头节; ④ 体表纤毛消失,亦无棘,感官完全退化,消 化系统全部消失; ⑤ 皮层具微毛,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寄主 的营养物质; ⑥ 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一成熟节片都有一套 雌、雄生殖器,繁殖力强大; ⑦ 多有一个中间寄主。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地位●背腹扁平;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形成皮肌囊;消化道与体壁之间为实质;出现器官系统;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梯状神经系统;具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既有自由生活也有外寄生和内寄生的种类。

●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的体制,具有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三个胚层,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没有体腔,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扁平,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两侧对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两侧对称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演变成定向运动; 被动摄食演变为主动摄食; 由漂浮生活演变为水底爬行生活,再演变陆上爬行生活.●2.中胚层(mesoderm)的形成和意义●中胚层是动物体器官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复杂化、完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器官的形成使运动加快,摄食增加,促使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发展,加强了新陈代谢.●中胚层分化为实质组织(parenchyma)和肌肉组织:●肌肉层促进了运动机能的发展。

●实质组织:部分中胚层形成的, 葡萄状,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抗干旱, 耐饥饿, 保护内部器官、再分化的功能。

3、具有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由动物表皮层和肌肉层(环肌,斜肌,纵肌)紧贴在一起,构成囊状体壁,称之为皮肌囊,为实质组织所充填.4.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im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统具有口、咽和肠,无肛门。

动物学 6-1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

动物学 6-1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
焰细胞
原肾
帽细胞 管细胞
排泄管 排泄孔
特点:焰细胞吸收实质内多余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代谢 废物,并靠纤毛束的摆动,将以水流汇集到排泄管,经 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只有排泄孔一个对外开口。
(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粗大 的腹神经索,中间有许多横神经 相连。 感觉器官: 眼点:一对,因没有视网膜,不能成 像,只能感光。 特点: 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耳突 具化学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和水 流感受器功能.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在体表还分布许多触觉细胞。 脑神经节附近有平衡囊
三、涡虫纲的分目
根据消化管的形态,有无,将涡虫分为四目,已知 1.500种涡虫。 1、无肠目(Acoela):体小,长1-2毫米,无消化管 靠内胚层多核细胞行细胞内消化,无排泄系,无 原肾管,直接发育,海产,如旋涡虫(Convoluta)。 2、单肠目(Rhabdocoelide)(大口虫目 Macrostomida):体小长0.5-15毫米,有口,咽, 肠呈管状或囊状,不分支,口位于前端。多生活 海水或淡水中,少数生活于湿土中或寄生,如直 口涡虫(Stenostomum),微口涡虫(Microstomum)。
根据肠干的有无,简单或复杂,可以将涡虫分为四个目,即无肠 目,单肠目,三肠目,多肠目。
(三)、循环和呼吸
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 系统 • 循环功能: 由肠道和实质组织 来执行 • 呼吸功能: 由于扁平的体形与 身体体积相比具有 较大的表面积, 依 靠表皮的渗透和扩 散进行皮肤呼吸。
(四)、排泄系统
身体两侧 各有一条弯曲而分支的原肾系统(来 源于外胚层)。
八、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
◆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如涡虫纲)分

6.第六章 扁形动物

6.第六章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的肠分为4类 扁形动物的肠分为 类:
(1)无明显肠道,咽后仅一团吞噬细胞,呈合胞体状; )无明显肠道,咽后仅一团吞噬细胞, 合胞体状; (2)肠呈管状或囊状,不分支,即单肠类; )肠呈管状或囊状,不分支, 单肠类; (3)肠管分三主干,一支向前,二支向后,各主干又有侧肓突,即三 )肠管分三主干,一支向前,二支向后,各主干又有侧肓突, 肠类; 肠类; (4)无明显主干,呈多分支状肠管,即多肠类。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经 )无明显主干,呈多分支状肠管, 多肠类。 口排出。 口排出。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
一、扁形动物的特征
1.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 1.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bilateral 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 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 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央轴, ——通过身体的中央轴 面将动物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部分, 面将动物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部分,这种对称形 式称为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式称为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两侧对称使动物运动定向, 两侧对称使动物运动定向,机体各部分结构和机 能分化: 能分化: 出现了明显的前、 腹之分, 出现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 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 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神经和感官向前方集 ——机体的机能和效率明显提高 机体的机能和效率明显提高。 中——机体的机能和效率明显提高。 因此, 因此,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是动物由适应水 中漂浮生活到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也是动物进 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 中漂浮生活到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也是动物进 化到陆生爬行的先决条件。 化到陆生爬行的先决条件。
3.特征 特征
(1).表皮和肌肉 表皮和肌肉 •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了体壁:体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了体壁: 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了体壁 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 ——皮 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皮 肌囊。表皮和肌肉分别由外、 肌囊。表皮和肌肉分别由外、中胚层发育而来 • 中胚层分化形成了复杂的肌肉组织,如环肌(circular 中胚层分化形成了复杂的肌肉组织, 环肌( muscle)、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斜肌(diagonal )、纵肌 )、斜肌 )、纵肌( )、斜肌( muscle),它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层紧贴而成为皮肤肌肉 ),它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层紧贴而成为皮肤肌肉 ),它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层紧贴而成为 强化了运动机能。 囊,强化了运动机能。 • 值得注意的是:扁形动物无体腔,体壁与内部器官之间充满 值得注意的是:扁形动物无体腔, 实质,可储存养分。 实质,可储存养分。 (2).实质 实质 • 扁形动物中胚层形成了实质组织(parenchyma) 扁形动物中胚层形成了实质组织( ) • 网状的合胞体 + 细胞间质 • 实质中充满富含营养物质的液体,也被称为间质 实质中充满富含营养物质的液体,也被称为间质 • 实质组织充满在体壁内的器官系统之间 • 能贮藏水份和养料,提高机体抗干旱、耐饥饿能力 能贮藏水份和养料,提高机体抗干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8
20
三角真涡虫的过肠横切
2013-7-8
21
2013-7-8
22
3、消化和营养
消化系统由口、咽 囊、咽鞘、肠等组 成,肠三枝,无肛 门。
进行细胞内和细胞 外消化.
2013-7-8
23
2013-7-8
24
4、呼吸和循环
无专门的呼吸系统和循环器官,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5、原肾管排泄
的生殖腺及生殖导管。
生殖器官复杂多样,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2013-7-8
14
神经连合
视神经
单肠目的梯式神经系统(左) 三肠目的脑神经节及神经连合
2013-7-8 15
中口涡虫的感受器
2013-7-8 16
2013-7-8
17
二、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约20000种,一般分3纲: 涡虫纲Turbellaria:体表被纤毛,具杆状体,
41
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
2013-7-8 42
2013-7-8
43
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原肾管,无专门的呼吸 和循环器官,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生活方式 —— 营体内、体外寄生. 体壁结构 —— 由皮层和肌肉层所组成,皮层细胞形成合 胞体,其胞核内陷到肌肉层之下,表皮具有皮棘,适应 寄生生活. 消化系统 ——趋于退化, 较简单, 口、咽、食道、肠(两支). 神经和感官 —— 梯形神经;感官退化,无眼点. 生殖与发育 —— 雌雄同体,自体或异体受精。生殖器官 发达,生殖腺集中子宫盘曲,产卵量大,生活史复杂, 具中间寄主.
2013-7-8 3
问题:扁形动物比较腔肠动物有哪些进步性特征?
它们在动物进化上意义如何?
扁形动物比较腔肠动物的进步特征: 1)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 2)出现了中胚层和皮肤肌肉囊; 3)出现了原始的排泄器官——原肾管; 4)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式神经系统。 这些进步特征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①两侧对称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②中胚层的出现,为动物有机结构的高度发展提供必要的基 础,也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③肌肉系统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更快和更有效地去摄取 食物,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④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及其向后发出的神经 索,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作定向运动,趋避环境条件, 对动物有机体的进化起了巨大的作用。
再生能力强
2013-7-8 28
2013-7-8
29
2013-7-8
30
2013-7-8
31
涡虫的无性生殖 ——横分裂
涡虫的再生
2013-7-8 32
三、分类:
无肠目:体小,无消化管。如 旋涡虫 单肠目:肠呈管状,不分枝, 如直口涡虫、微口涡虫
三肠目:肠分三枝。如三角真 涡虫
多肠目:肠多分枝,肠干不明 显。如平角涡虫
绦虫纲(Cestoidea)
一、代表动物—— 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形态:白色带状, 全长2~8米,
700~1000个节片
猪带绦虫
2013-7-8 54
头节:圆球形,顶端有两圈小钩(25 ~ 50个),
其下有4个圆形吸盘(借以附着于肠粘膜上)
颈部:纤细,能以横分裂方法产生节片,是绦虫
2013-7-8 7
三胚层动物
(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
2013-7-8 8
3、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 图片
结构:由表皮(单层,由外胚层形成)和肌肉层(环 肌、斜肌、纵肌,由中胚层形成)紧密相贴而组成。
功能:保护;运动(其机能比腔肠动物更强化,意义 重大)
注意:与“皮肌细胞”相区别 4、不完善的消化系统(im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 有口,无肛门(同一般腔肠动物),仅单肠目涡虫有 临时肛门,故称之。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2013-7-8
原肾管系统构造图
13
6、梯式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梯形神经:由“脑”和脑向后发出的两条纵行神经索, 及两条纵行神经索之间相互连接的横神经组成。 感觉器官:眼点,平衡囊 7、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大多雌雄同体。 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固定
的生长区
节片: 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内部器官尚未发育 成熟节片——近方形,内有雌、雄生殖器官 孕卵节片——长大于宽,几乎全被子宫所充塞
体外
精子
2013-7-8
雌性生殖孔
39
华枝睾吸虫的 内部构造
2013-7-8 40
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
成虫(人肝、胆管) 卵 毛蚴(螺肠内)
胞蚴(螺淋巴间隙)
生活史
囊蚴(鱼肌肉)
(感染期)
尾蚴(螺内)
雷蚴(螺淋巴间隙)
( 胞蚴→ → → →雷蚴→ → → →尾蚴 )
幼体生殖 幼体生殖
2013-7-8
2013-7-8 36
第三节 吸虫纲(Trematoda)
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成虫寄生在人、猫、狗等动物的肝脏胆管内. 形态:柳叶状,前尖后钝,口吸盘大于腹 吸盘. 体壁:皮层(合胞体)+ 基膜+ 肌肉层(环 肌、纵肌). 消化:口、咽、短食道、肠2支(细胞外消 化);体表吸收. 呼吸:无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排泄:分支的原肾管系统. 神经和感官:梯式,不发达.
2013-7-8 44
3个名词解释,1个问题: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生物幼虫时期所寄 生的宿主。 终末宿主final host ——寄生生物从幼虫发育到成虫时期 所寄生的宿主。 幼体生殖paedogenesis——营内寄生生活的吸虫常具有 多个幼虫期,其中胞蚴和雷蚴在中间宿主体内能进行无性 繁殖,产生大量的子幼体(这有利于更换宿主,是长期对 寄生生活适应的结果)。
肠发达,自由生活。(现发现有极少数寄生:如切头
涡虫)
吸虫纲Trematoda: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 肠道简单,有口、腹吸盘,寄生生活。 绦虫纲Cestoda: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无肠 道,头节具吸盘,寄生生活。
2013-7-8
18
第二节 涡虫纲(Turbellaria)
一、代表动物——三角真涡虫 (Dugesia)
1、生态和体型: 生态:生活在淡水溪流的石块下, 以小型水生动物,如甲壳类及昆 虫的幼虫为食。 体型:柳叶状,前端呈三角形, 背面有2个黑色眼点,两侧具耳突, 口在腹中线中部近体后1/3处,稍 后方为生殖孔,无肛门,腹面密 生纤毛。
2013-7-8 19
2、皮肌囊:
杆状体:表皮细胞具有杆状体,是由实质细胞内的一 种特殊的成杆细胞分泌而成。当虫体遇到刺激时,杆 状体被排出体外,弥散为有毒性的粘液,供捕食或御 敌。
吸虫适应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见教材P130上①~⑦: 体壁,神经与感官,吸附器,消化,呼吸,生殖,生活史
2013-7-8
45
三、吸虫纲的分类:
共约6000种,分3亚纲:
1. 单殖亚纲:生活史简单,不更换寄主。有发达的后固 着器。如指环虫、三代虫等。
2. 盾腹亚纲:生活史有1个或2个寄主。有一个分格的大 吸盘在腹面。如中华盾腹吸虫。 3. 复殖亚纲:生活史复杂,需要2个以上寄主。无复杂的
2013-7-8
25
6、神经和感官
眼点由色素细胞和感 光细胞组成,无晶体, 只能感光不能成像。
耳突具感觉细胞,味觉 和嗅觉.
2013-7-8
26
2013-7-8
27
7、生殖和发育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体内)受精 生殖系统: ♂: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基部有 前列腺)—生殖腔 ♀:卵巢—输卵管(收集卵黄)—阴道(向前伸出受精囊)— 生殖腔 ☆牟勒氏幼虫——海洋生活中的多肠类幼虫,体呈卵形, 全身被纤毛,边缘有八个游泳用的纤毛叶,有脑、眼点 等,营浮游生活。 无性生殖:横分裂
后固着器,有吸盘1个或2个。如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 虫等。
2013-7-8
46
几种常见种类:
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鳃。 三代虫——寄生在鱼类、两栖类的皮肤和鳃。 肝片吸虫——寄生在人、牛、羊动物的肝脏,中间寄主是 椎实螺。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的血液,中间寄主是钉螺。
布氏姜片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间寄主是淡水隔扁螺。 魏氏并殖吸虫——寄生在人、狗等肺中,中间寄主瘤拟黑 螺和锯齿华溪蟹。
2013-7-8
47
左:单殖吸虫 右:盾腹吸虫
2013-7-8 48
指环虫
拟似盘钩虫 科研图片——单殖吸虫
2013-7-8
49
肝片吸虫及其生活史
2013-7-8 50
布氏姜片虫及其生活史
2013-7-8 51
日本血吸虫(又称日本裂体吸虫)
2013-7-8 52013-7-8 4
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述
1、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在进化上的意义 概念:通过动物体的中轴,只有1个切面将动物体分为左, 右相等的两个部份,也称左右对称。
意义: ① 两侧对称的动物因有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其 运动由不定向趋于定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集中于 身体前端。这种变化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 准确。 ② 两侧对称的体制是动物由适应水中漂浮生活→底栖爬行 生活的结果,而这种变化是进化到陆上爬行生活的先决条 件。
进化地位: 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的体制;具有外胚层、内胚层和中 胚层3个胚层;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身体出现了器 官系统。扁形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生物学特征: 身体通常背腹扁平,呈两侧对称. 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中胚层)共同形成皮肌囊结构. 消化管和体壁之间为实质(没有体腔). 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消化管有口无肛门,梯状神经系统, 有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 (无呼吸器官和骨骼) 出现了来源于中胚层的固定的生殖腺及生殖导管. 既有自由生活的种类,也有外寄生和内寄生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