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通过分析地方特色资源的种类和特点,探讨如何将其融入校本课程,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
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地方特色资源与综合实践课程的结合方式,并评价其效果和影响。
总结指出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益处,并展望未来该方向的发展趋势。
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建议,以促进此方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体验,丰富校本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地方特色资源、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种类、特点、融入、策略、案例、评价、效果、影响、益处、发展、研究建议、实践建议。
1. 引言1.1 概述地方特色资源地方特色资源是指每个地区所独有的自然、人文、经济等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
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手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
地方特色资源是每个地方的独特财富,可以反映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特色,具有重要的经济、教育和文化价值。
地方特色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为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支持。
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将地方特色资源融入校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介绍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是指结合学校本地特色资源,按照一定的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这种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具有以下重要性: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将课程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和环境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有趣和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作者:李鸽来源:《天津教育·上》2022年第04期近年来,校本课程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到校本课程的教育实践再到校本课程教学的应用效果,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均取得了瞩目成果。
随着校本课程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关于校本课程的教育共识,即校本课程应充分突出地方差异化特征,明确本校的教育哲学,将当地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塑造力的地域性文化资源作为核心内容,通过采编、改编、新编等方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校本课程在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方面的重要意义。
随着校本课程教育理論的不断完善,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关于校本课程的教育共识,即校本课程应充分突出地方差异化特征,明确本校的教育哲学,将当地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塑造力的地域性文化资源作为核心内容,通过采编、改编、新编等方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校本课程在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地域文化资源价值(一)地域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拥有较高契合度校本课程顾名思义,是以学校为单位,根据学校教学理念、教育哲学为导向进行的独立课程教材编纂,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时,更多时候有着明确的教学方向目标,一般性标准化教材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学校教学需要立足于本校、本地区的教育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而选择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式进行教学创新。
可以认为,校本课程本身便是地区差异化教学的产物。
而地域文化是文化系统中具有鲜明地区特征、同时是经历长期历史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在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鲜明地域文化,素有“十里不同风”的文化特征。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显著,相应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滋养人、塑造人的方式也千差万别。
现代教育在面向青年、青少年学生群体推进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无法真正脱离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高质量的教育工作一定是与学生自身的文化习惯、文化认知相适配、相融合的。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一、引言地方特色资源是指特定地域内独具特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方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的重要性1. 丰富课程内容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多样,蕴含丰富的文化、历史、地理和社会资源,可以为学校课程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案例。
北京的紫禁城、西安的兵马俑、成都的熊猫基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资源。
结合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链接感。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地方特色资源的利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积累和成长。
三、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方法1. 整合课程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等,整合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地理环境等,设计出符合本地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参观考察、项目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借助外部资源学校还可以借助外部资源,如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企业等,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学校可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挖掘老街文化,打造乡土校本课程
挖掘老街文化,打造乡土校本课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乡村文化逐渐被淡化和遗忘,许多老街文化也走向没落。
为了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根,建立乡土意识,有必要在学校开设乡土校本课程。
乡土校本课程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从而达到弘扬乡土文化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挖掘老街文化,打造乡土校本课程,以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挖掘老街文化老街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文化的一个缩影。
老街文化包含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宗教、历史等元素,反映了乡土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
要想挖掘老街文化,就需要深入挖掘老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搜集老街的遗产和风土人情,发掘老街的独特魅力。
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搜集老街的历史资料,了解老街的建立、演变和兴衰。
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老街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居民生活等情况。
可以参与老街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深入了解老街的宗教信仰、传统风俗及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
这些都是挖掘老街文化的重要途径。
还可以开展老街文化的挖掘活动,包括老街文化的摄影展、老街古建筑的维护保护、老街旅游宣传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老街文化,提高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二、打造乡土校本课程为了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的教学中,需要开设乡土校本课程。
乡土校本课程是指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对乡土文化的传承意识。
可以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地理、历史等课程中,向学生介绍老街文化的特点、价值及其在乡土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可以通过教学课件、乡土考察、家访调查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老街文化。
可以开设乡土文化课程,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乡土文化的内涵、价值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老街文化、乡村音乐、民俗传统、地方美食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校开展乡土文化节,邀请老街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或者举办乡土文化展览,让学生亲身参与增进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了解。
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摘要: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同时也是这个区域文化的根。
地方文化进校园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
校本课程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发与实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内涵与意义设计与设施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塑造着在其中生活的每一个人。
传承地方文化,开发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是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之所的历史使命,也是将教育回归生活,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学生常常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状态,缺乏对本土文化系统、全面的认知,致使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出现断层或消失危机,以至于影响地方的整体发展。
因此,开发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本土知识,汲取优秀的精神营养,做好文化传承人,是当代中小学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地方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内涵1.地方文化及其内涵地方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个体及知识。
通俗地说,是一种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地方思维习惯及生活方式。
地域性是地方文化最主要的特点。
在中国大百科词典上地方文化是指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一般来说其范围有限,并可能与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不同或为其分支。
2.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的内涵校本课程的概念和理论在20世纪七十年代就已提出,而在我国却是由新一轮课程改革真正将其带入基层教育研究者的视野。
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或地方课程纲要指导下,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宗旨、特点,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优势,为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自主开发的一种课程”。
其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战略,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
挖掘本地资源 构建校本课程
小教园地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挖掘本地资源构建校本课程李琳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很多小学英语教师还在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他们逐渐排斥英语。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本土资源,创建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英语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同仁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本地资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将学校作为基础,由教师、专家与相关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其中,在大力配合、不断摸索、分享成功中形成良好氛围,继而激发出教师自身的创新型思维。
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展现出多样化与差异化,将其精华补充到国家编排的教材之中,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能力。
一、遵循多样原则,发挥人才优势教师在创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的三维标准来进行制定,既要让学生收获到知识,也能够形成应用技能,体现出“学”的这个过程,结合他们的生活情况与实际需要来总结相关学习方法。
教师还要从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方面入手,于全面发展的角度着想,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个性化的特征,适合学生的特长发展需要,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另外,教师在利用本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时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
首先,课程的开发要符合教师自身的专业特点,能够使自己在授课过程中游刃有余。
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扩充知识层面,防止课程片面的问题出现。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体现出他们的主体作用,并挖掘出多样化的本地资源运用到课程的编排之中。
最后,教师要秉着趣味性、活动性与实用性的原则,展现出校园办学的特色,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
挖掘乡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挖掘乡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出: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环境资源优势来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
现在以挖掘客家文化为例,谈谈怎样让乡土文化登上校本课程资源的殿堂。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南迁时从北方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千百年来,客家文化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客家后代。
客家文化内容丰富,品种多样。
人物传说、民间故事、格言谚语、歌谣楹联等,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客家文化源远流长,遍布民间,内容通俗易懂,用作德育教材,易于就地搜集整理,方便使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客家人物传说、民间故事、格言谚语、歌谣楹联等,是新时期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充分利用的德育资源。
一、正确取舍,精心挑选客家文化内容丰富,流传民间。
许多人物传说、民间故事、格言谚语、歌谣楹联广为流传,就连一字不识的老人也能说出一大串。
但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思想的统治,封建文化的延续,客家文化也有不少消极的东西。
因此,同任何思想文化教育资源一样,客家文化作为课程资源,也应正确取舍,精心挑选。
1.人物传说客家人素来勤劳勇敢、淳朴厚道、爱国爱家,曾涌现出无数英雄和各类典型人物,民间有着他们许多动人的传说。
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这些传说,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累语感,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各地开基建业的祖辈中勤劳俭朴、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拓荒典型,可用以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共和国的建立出生入死抛头洒血的英烈,可用以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思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祖国建设埋头苦干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和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典型,可用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立志长大建功立业;当地孝敬老人、和邻友里、乐善好施的模范,可用以教育学生养成尊老敬长团结友善的美德,等。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本文将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乡土文化资源的特点乡土文化是指乡村地区固有的文化遗产,包括乡村传统民俗、风土人情、艺术文化等。
乡土文化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承性强: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自古以来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2. 地域性强:乡土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和地方特性,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3. 多样性:乡土文化资源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传统乡村节庆、民间舞蹈、民俗民间艺术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4. 教育性强:乡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 丰富课程内容: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增加学习的乐趣。
2.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挖掘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前言我校地处山东省青州市玲珑山区,这里钟灵毓秀,人文气息浓厚,孕育了我国北方第一大古村——井塘古村。
这样的文化背景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取之不尽的优质资源。
我们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挖掘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诞生了我们自己的教材——《走进井塘古村》,从而以实际行动为基础教育改革献上绵薄之力。
一、开发:路漫漫其修远兮,越过高山是平原。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生长点,为学校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刘井小学是一所配备有新型教学设备,积淀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
多年来的积累探索孕育了“博学•创新”的学校文化,确立了“探索学习的兴趣,享受研学的幸福”的办学理念,我们依照“探-研-学”的校本研修思路,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开启学校教育教学的新篇章。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1、组织保障我校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以校长、校外专家组成的开发指导小组,以教务处为主的组织协调小组,以学校教学骨干教师为主的实践研究小组,同时辅以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研究网络。
这些组织一方面保障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个进行动员宣传,交流对话的平台。
2、校本课程的开发规划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上我们做了细致的考察与分析:学校所在地的井塘古村是我国北方第一大现今保存完整的古村院落。
现今井塘古村石砌房民居建筑技艺已被列为青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潍坊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另外,随着青州市井塘古村旅游项目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察古村,并形成了一些列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给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上我们首先在确保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其二是满足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其三兼顾当地地区发展的需要,丰富课程资源,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xx五中xx[内容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具体的策略等几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了解学生需要,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需要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观念虽然近几年来因为所在地的经济有了快速地发展而有所改变,但还是跟城市里的家长有着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却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家长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旅游文化校本课程
的词 缀 构 成 , 为 前 缀 和 后 缀 。 在 美 国 , 多姓 氏是 南父 辈 的 分 许 名 字 转 化 而 来 的 。 例 如 , h s n Wi o , d o , n s J n o , l n J sn J e , o s u o Wii ,h m s 。 “o ” la T o a等 l ms sn 意为 “ 子 ” 所 以 “o no ” 思 是 儿 , Jh sn 意 “o n 的儿 子 , 照 英 语 语 法 , S 表 示一 种 所 属 关 系 , 译 为 Jh ” 按 …’ 可 “ 人 的” 某 .姓 氏 “o e ” “ l a s 。 T o s 便 分 别 表 示 J n s ,Wi i ” “ h ma ” lm “o e ,Wiim ,T o ” J n ” “ la ” “ h ma 的后 代 。 有 些 构成 姓 氏 的后 缀 表 l 还 示 其 他 意思 . m n 古 英 语 中有 “evn ( 人 ) 之 意 ,扫 如一 a 在 s ra t 仆 ” } 其 构 成 的姓 起 初 往 往 表示 主仆 关 系 , l o i B wma Wht n l n, i ma 。后 缀 一 si 有“ 属工” 意 . m 山含 金 之 由其 构 成 的 姓 往 往 表 示 某 人 的祖 先 所 从 事 的 _ 作 与 金 属 或从 事 出卖 某 种 金 属 制 品 。 南 其 构 成 的 T 姓 往 往与 这 一 职业 有关 , Ba k mi God mi 如 lc s t h, ls t h。 同样 ,在 中 文 里也 有不 少 姓 氏 是 用 来 纪念 此 家 族 的 先 代 的 。据 历 史 记 载 , 多 帝 王 驾 崩 之 后 , 的 庙 号就 被 赐 予后 代 很 他 作姓 。姓 氏 “ ” “ ” “ ” “ ” 由 此 而 来 。姓 氏 “ ” 是 虞 、 夏 、商 、周 都 文 就 为 了 纪念 周 代 开 国 元 君 周 文 王 而 设 立 的 , “ ” 是 纪 念 他 而 武 则 的儿 子 “ 武 王 ” 在 中 国 民间 有 一 个 传 说 , 穆 王 的 一个 爱妃 周 。 周 因病 早 逝 ,穆 王 悲 痛 万 分 , 随 即下 令 此 妃 所 生 之 后 代 全 部 以 “ ” 姓。 痛 为 三 、 汉 命 名 所包 含 的 文 化 内涵 英 姓 氏是 一 个 宗 族 的 代 码 和 文 化 标 志 ,是 随 着 历 史 和 社 会 的发 展逐 渐 形 成 的 。人 名 从 它 诞 生 之 1 ,就 与社 会 紧密 相 3起 连 。 名 与 文 化共 生 , 名 与 文 化 共 变 。 人 人 因此 , 名 的命 名 就 会 人 受 到 宗 教 信 仰 、 值 观 念 、 俗 风 情 、 会 观 念 等 文化 因 素 的 价 民 社 影 响 . 名 的选 取 也 就 会 体 现 出 一定 的文 化 内涵 。 人 汉 语 人 名 的 命 名 中 经 常 可 以 见 到 儒 家 伦 理 道 德 、精 神 的 体 现 . 英美 人 名 的命 名 常 可追 寻 到 上帝 和 基 督 教 的 踪 迹 。 而 在 中 国 , 家思 想 源 远 流 长 , 们 在 取 名 时 会 考 虑 到 儒 家 文 化 中 儒 人 强调 的道 德 规 范 , 名 中置 人 仁 、 、 、 、 、 等 字 。 明 清 在 义 良 德 贞 孝 时代 , 举制 度 盛 行 , 尚 功 名 利 禄 的 人 的 名 就 出 现 了 元 、 : 科 崇 科 恩 、 、 等字。 赐 禄 而 在 英 美 国 家 , 于英 语 国家 的人 多 笃 信 基 督 教 , 督 教 由 基 思想 根 深 蒂 固 , 人 人 心 , 以 在 英 语 人 名 中 常 可 见 引 自《 深 所 圣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随着综合实践课程在中国高中教育中的逐渐普及,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了各个地方教育局和学校的共同目标。
而要开发优秀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把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在的环境和社会与综合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首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结合地方的地理环境、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设定综合实践主题。
在南方地区,可以开展有关水稻种植、茶叶制作或荔枝采摘的活动;在北方地区,则可以设立过冬菜蔬菜探究、游牧文化理解和冰雪运动体验等项目。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实用知识,拓展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和观察力。
其次,结合当地的文化与历史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比如茶文化、传统乐器制作、皮影戏制作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学到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并能够在实践中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在意义,进一步增进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此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比如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与学校进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比如,与当地环保组织联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与回收的实践;与当地各大公司合作,进行职场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主流行业与工作模式;与当地志愿者组织合作,推行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最终,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需要的不仅是对当地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还需要教师们拥有一颗真诚、开放、创新的教育心态。
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实践的同时,提出多样化的问题,打开多元化的思维,以便让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和社会,并最终培养出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张维策(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新营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新教材编者有意留下许多空间,以便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
可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和教师不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推进的主要障碍。
因此,重视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研究,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成为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就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我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对于我校教师来说,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都很少接触校本课程的概念,那就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
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处于缺位状态,他们的主要任务一直以来就是用教材、教教材。
即便是近几年了解了一些新理念,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1.重视考试资源,忽视发展性资源由于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把课程资源主要理解为应对短期效益的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而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却被忽视。
例如,优秀的影视作品、艺术科技活动实践、自然景观、社会实践、地方文化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并没有受到重视和利用。
2.不能走出校园寻找课程资源我校一直推行封闭式办学,教师重视校内课程资源的利用,而看不到学校外部的课程资源。
教师只会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学校之外才是课程资源的海洋。
例如,自然景观、社会变迁、民歌民谣、节庆传说、风土人情、历史古迹、服饰图案等,都是优秀的课程资源。
3.重视静态的课程资源,忽视动态的课程资源几百年以来,我国教育者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程概念局限于学科,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传授者。
所以,导致今天的教师只重视上级规定好了的、现成的、静态的课程,教师的责任就是“教”教材,学生的任务就是学教材,考试则是考教材,忽视了课程的生成性与建构性,使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成为单纯的接受过程。
挖掘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挖掘区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北京九中唐翠萍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出发,主动开发利用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
为此,我校带领学生了解石景山的区情,同时以京西古道为载体,充分利用和挖掘模式口古街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迹,拓展课程资源,让学生走进社区、了解家乡,提升爱校、爱家乡的感情。
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文结合大量的学科教学案例,重点说明在如何开发社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方面的一些实践探索。
关键词:社区区域资源课程资源校本课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出发,主动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
为此,我校充分挖掘、利用石景山和九中周边的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面向生活实际,寻求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了解区情,挖掘社区的自然资源北京九中所在的石景山区位于长安街西段,中心区距天安门16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常住人口近50万。
石景山区是北京西部上风上水的传统的重工业区,聚集了首都钢铁总公司、高井发电厂、水泥厂等一大批高污染企业,被专家称作北京空气质量的“晴雨表”。
首钢是首都最大的重工企业之一,其重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石景山区。
尽管首钢采用了全球最领先的污染处理技术,但是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焦化厂、原料厂等对空气质量和环境的污染仍然很大。
主要集中在烟尘的排放、噪音污染以及原料的遗撒等方面。
为了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和环境,更好地迎接奥运,2005年国务院决定把首钢搬迁到河北曹妃甸。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石景山区的区情,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建构研学实践校本课程
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建构研学实践校本课程发布时间:2023-07-14T11:23:27.743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5月总第452期作者:王彬[导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只局限于“围墙内”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河北省衡水市永兴路小学053000摘要: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新时代向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对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进行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由此研学实践课程的帷幕全面开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基于研学实践的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规划随意、研学目的不明确、评价与保障机制不完善等,这对广大学生群体的成长乃至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此,本文将针对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建构研学实践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分析,提供解决的思路对策,以有效提高研学实践校本课程质量。
关键词:地域文化研学实践校本课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只局限于“围墙内”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2016 年底,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 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标志着中小学研学旅行从政策层面被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同时,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
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育人的有效途径。
然而,当前我国研学旅行普遍存在规划随意、研学目的不明确、评价与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课程实施流于形式,研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建构研学实践校本课程,使得研学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的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从而保障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其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为此,本文将针对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建构研学实践校本课程进行详尽探讨与阐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地方特色资源是每个地方独有的宝贵财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教育已经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有价值的教育和培养。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学习内容和环境。
某地方以农业产业为主要特色,学校可以开发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了解农产品的生长和加工过程。
这样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地方特色资源丰富的地方,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交流。
学校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更好地融入地方社会资源,与地方企业、社区等进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社会资源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地方特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教学方面,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地方资源特点开发的教学课程,它可以深化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农村地区和中小学校资源短缺、教学条件艰苦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提高地方资源价值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是自然资源,也可以是人文资源。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其价值,并且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地方归属感。
2. 丰富教学内容地方特色资源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1. 整合资源,确定课程主题在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之前,首先需要对当地的地方特色资源进行调研和整合,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确定课程开发的主题。
可以选择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地方农产品等作为课程的主题,通过这些主题来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确定了课程的主题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实际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通过操作和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深入挖掘地域资源,积极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纪实
深入挖掘地域资源,积极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校本课
程开发纪实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学校正努力深入挖掘地域资源,通过
积极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来适应当地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本地文化传承。
我校——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也跟上了变革脚步。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着手设计学校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
需求精心挑选的一些主题精心编写,如《襄阳木雕》、《襄阳打制菩提》、《襄阳落纹染》等有关本地文化的课程。
着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襄阳独特
的灵魂,让本地文化在学生心中更加扎根。
在和实践合作的协助下,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实现了这些校本精
品课程的制作与教学,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随着校本课
程的推行,昭明小学也慢慢形成了特色甚至形成了学校的标志。
校本课程,不仅深入社会,挖掘地域资源,提升本地文化,更是发挥
了我们学校的特色和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实习平台,提升了
发展能力,开启了孩子们发掘文化资源、发展未来的探索之路。
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材料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三年级开始设置,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
我校在区教研室指导下,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校本文化资源,开展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读本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有其独具个性和特色的地理资源和文化现象。
这对于一所寻求发展的学校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我们小学周边有丰富的社区资源,有多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无穷的资源。
近年来,我校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其教育价值,将人本情怀、能力提升以及道德修养作为课程总体目标,以自然景观、风俗民情、资源环境、经济建设等为课程内容,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学校个性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地域文化形成课程系列,在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方面找到的一个很好切入口。
从2016年起,我校开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工作,全体教师投入到开发研究之中。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家长成为了课程开发的有力支持者。
经过全校师生和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校本课程初稿。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我们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题研究方案,目的是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访问、调查、采访、上网……向自己的父母、邻居、老师了解本地有关的历史文化,到图书馆查资料,利用电脑整理文字材料和版面设计,亲身体验实践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实践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
二、结合学科课程,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摘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可以为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整合这些资源,设计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引入地方企业合作,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利用地方文化传统,可以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地方特色资源、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跨学科、实践活动、地方企业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地方文化传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教育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特色资源是指每个地区独有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产业特色等资源,这些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机会。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结合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出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课程。
通过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知地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还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不仅能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2. 正文2.1 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为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为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地方特色资源是指每个地方独有的文化、历史、地理、产业等资源,通过挖掘和整合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生动的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农村小学“橘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结构性突破,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个新挑战,它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柑橘是我国重要原产地之一,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桔颂》名篇,《橘颂》开创了文学作品专章赞美橘树之先河,乃中国橘文学之鼻祖。
曾几何时,XX乡在进化这块神奇、丰沃的土地上,已悄悄地孕育了独具风味的为“柑橘之乡”。
我校根据“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办学理念,按照“科研兴校,特色办学”的思路,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筛选出橘乡文化这一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实施。
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关键词] 橘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展现,无疑是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一所成功的学校,就是有效地利用各具特色的地域资源,开发地域文化,拓宽校本课程的内涵,提升学校的特色文化。
目前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并不比城市学校差,由于当今城市追求学校发展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也日益明显。
作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并不是匮乏,更不是没有!实际上,农村独特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人文景观和无限的自然资源,吸引着多少城市人的眼光,这正是我们的课程资源。
因此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农村学校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了机遇,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倾心铸就学校特色办学新篇。
近年来,我校也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和社会的需要,开发了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一、造就校本课程开发运作平台,实现校本课程常态运行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回归学生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需要。
地域文化不仅是个体形成地方性情感的土壤,而且是个体精神活动的最重要的场所,可以说个体既是地域文化的主体,又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他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因此打造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平台,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常态运行的保证。
(一)规划课程方案——弹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灵魂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板块融合为一个整体,以主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
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
基于上述要求,必须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是弹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灵魂曲。
如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构建了以“橘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课程,从课程的实施背景、课程总目标、分阶段目标、具体分年级课程纲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流程,到最后的课程评价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
在制度的保证下,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真正地走向常态。
如:◆我们课程的总体目标: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新课程标准,走学校特色之路,开发适应本地实际和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2、以本地的支柱产业——柑桔为主要内容,把开发“柑桔文化”定为我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围绕:认识柑桔、传承柑桔文化为主线,分年级、分层次进行开发和研究,让学生对“柑桔文化”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做好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柑桔文化”渗透教育。
◆具体分年级课程内容:一、二年级《认识柑桔》课程内容1 、参观果园:①柑桔开花时。
②果实成熟时。
2 、实地调查:(调查柑桔的主要品种和具有发展前景将要引进的新品种。
)3 、本地柑桔发展历程的了解。
4 、柑桔:根—茎—叶—花—果实的认识。
5 、柑桔品种的鉴别。
三、四年级《柑桔管理文化》课程内容1 、参观柑橘基地:2 、社会调查:(柑桔园管理措施)3 、柑桔管理①柑桔树常见的病虫害的认识及综合防治。
②土壤的管理(除草、深耕)。
③柑桔树的施肥。
④修剪、抹芽(操作课)。
⑤保花保果措施。
4、柑桔发展的方向——无公害栽培(绿色水果)。
5、收集整理历代名人、文人对柑桔进行描写、歌颂的作品五、六年级《开发柑桔》课程内容1 、参观活动。
2 、社会调查。
①柑桔销售的市场调查。
②柑桔发展方向的市场调查。
3 、柑桔发展的历史。
4 、柑桔发展的方向:品种的改良。
改良的一般方法:嫁接、品种选择操作课:嫁接。
5 、果实的采摘及采后处理。
6 、分析本地柑桔种植的资源优势。
(二)构建管理网络——弹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前奏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所不同,容易被教师和学校忽视。
为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和取得实效,学校从组织管理、常规管理等方面着手,建构一种组织管理网络,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的全程管理。
▲组织管理:第一层级,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的制定,决定实施该课程的年度计划及相应步骤;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负责宏观上保证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等。
第二层级,教导处、教科室、德育处。
教导处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和落实;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究和引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科室负责教师培训和专家指导;德育处协助教导处、教科室指导班主任组织学生假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层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
建设一支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任课与指导教师队伍,形成学校内部的管理与教学指导网络。
▲常规管理:突出“制、时、师”管理要素建立制度,保障实施。
置足课时,保障时间。
培训教师,保障质量。
一是培训工作日常化;二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
(三)创新课程理念――弹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进行曲课程是一种文化的建构。
它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建构、提炼着文化。
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传承、创新地方文化的内在要求,它既为课程提供了基本知识体系及内容,也决定着课程的内涵与品性。
因而,赋予校本课程的文化底蕴,也是培养学生文化创造力,尤其是创新地方文化的需要。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倡导以农村生活为基点,以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作为资源挖掘的基本元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围绕“一条主线”、做到“二个结合”、体现“四条原则”进行创新课程理念。
◆围绕“一条主线”传承家乡文化;认识农村生活关注现实世界;开发塑造和完善农村孩子的自我人生。
◆做到“两个结合”①在资源开发上做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②在内容整合上做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四条原则”①由小到大原则(体现“大课程框架、小课程开发”的理念);②由内到外原则(课程活动空间由校内向校外延伸);③由点到面原则(从典型示范到全面铺开的实施步骤);分阶段、分层次④由近到远原则(从学校、社区辐射到家乡地方特色)。
二、有效地开发和传承地域资源,倾力铸就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
(一)与课程建设整合,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形资源。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
1、校本课程——为有源头活水来校本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我们尤其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的广阔天地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成长。
“校本课程必须坚持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充分体现特色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根据这一要求,在校本课程的开设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需要充分考虑适应当地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终于开发了一套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校本实践活动方案——《橘源》。
从走进橘源、体验橘味、享受橘香、欣赏橘颂等四个主题板块,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走进橘源:(1)橘源概貌;(2)历史渊源;(3)土质气候;(4)品种。
本单元教学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及地质,试图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
体验橘味:(1)栽种;(2)培管;(3)采摘;(4)销售与加工。
让学生掌握一些桔园管理的知识,参加适当的桔园劳动,不仅能增长学生的实践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享受橘香:(1)橘子全身是宝;(2)橘子与经济;(3)橘子与旅游;(4)橘子劳技作品。
本单元通过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情况,使学生知道前辈创业的艰辛,今天经济的飞速增长,从而发愤图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欣赏橘颂:(1)诗文;(2)传说;(3)橘源风情。
通过学习,了解柑橘的人文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学科实践——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科中有相当多的实践活动,如何将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机地融合,这是我们思考的主要内容。
因为,任何活动只有与学科进行融合,才能激发起教师的兴趣,从而保证活动的质量。
如各学科教学中的“柑桔文化”渗透:①语文:通过参观、调查、操作、市场营销等活动,让学生写出日记、周记、作文、调查报告等形成对柑桔文化的理性认识。
②数学:通过调查、收集与柑桔知识有关的数据,编写应用题和绘制统计图表等。
③科学:通过对柑桔的认识和了解,制出有相关柑桔知识的标本并完成实验报告。
④艺术:通过美术作品描绘出柑桔丰收的景象,以图片的形式,反映人民群众勤劳。
⑤劳动:通过亲身体验、劳技制作、访问调查等,使学生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操。
⑥信息技术:通过上网浏览相关网页、网上资源、网上调查、电脑作品制作等活动。
在这样的思索下,我们通过整理,发现各门学科中都有一些实践活动。
我们将这些实践活动进行了有机地归类,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的系列活动,分别依据年级编拟出了学校的学科综合实践方案集。
(二)与各项活动相整合,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形资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观”,惟有开放,留出空间,教学才会有活力。
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活动、体验、对话等实践方式学习课程。
强调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和问题研讨,从而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
由此,我们想到了综合实践与各项活动的整合,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班队、家庭、社区、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使学生增加综合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对柑橘的感性及理性认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