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e21512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8.png)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和意义认知神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它是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门学科研究人类思维、感知、记忆、语言、学习、决策等生理和心理过程,并试图理解这些过程的神经机制。
在现代科学中,认知神经心理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类思维的机制,更好地预测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神经心理学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研究。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脑成像技术,特别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
fMRI可以直接检测脑部血流量和氧合状态的变化,从而反映出不同脑区的活动情况。
通过fMRI技术,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类大脑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激活模式,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人类认知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另外,认知神经心理学也采用了行为实验、神经电生理学、脑病理学等多种研究手段。
比如,通过行为实验可以让被试者在控制的环境中完成某项任务,观察他们的表现和反应时间,进一步确定不同认知过程的特点;通过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可以记录脑电波,探测不同脑电波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脑病理学研究可以观察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从而揭示认知障碍的机制。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意义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
认知神经心理学揭示了人类思维、感知和行为的机制,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反应,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出最佳的决策。
其次,认知神经心理学可以为治疗认知障碍提供帮助。
由于认知神经心理学能够揭示认知障碍的机制,因此它对于制定和优化认知障碍治疗方案非常有帮助。
例如,一些认知障碍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而另一些认知障碍患者则可以通过认知训练来恢复或改善认知功能。
最后,认知神经心理学可以为教育和培训提供指导。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指导,例如如何更好地教授学生,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培训计划。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de42164431b90d6c85c7c9.png)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
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主要观点广义上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构造主义认知心理学,心理主义心理学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它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等研究人的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认知过程,包括对知觉、注意、记忆、心象(即表象)、思维和语言的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纽厄尔(Alan Newell,1927)和美国科学家、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的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等。
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有:1、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他们认为人脑的信receptor)effector)memory(processor)四部分组成。
首先,环境向感觉系统即感受器输入信息,感受器对信息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在进入长时记忆之前,要经过控制系统进行符号重构,辨别和比较;记忆系统贮存着可供提取的符号结构;最后,反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
2、强调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有决定作用认知理论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也就是知识。
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比较等一系列循环过程。
知识是通过图式来起作用的。
所谓图示(schema)是一种心理结构,用于表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已经内化了的知识单元。
当图示接受到适合于它的外部信息就被激活。
被激活的图示使人产生内部知觉期望,用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索特殊形式的信息。
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8f08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8.png)
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认知”这个词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简单来说,认知就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解释。
而认知心理学则是以人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思维的规律和特征,是心理学中最为重要的分支之一。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和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这门学科的奥妙。
一、认知心理学的方法1. 实验法实验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因素,来观察和测量被试表现出的行为和反应,以验证其对认知过程的假设。
例如,研究者可以利用反应时测量被试反应的速度,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差异,来探究某种认知能力的大小和特征。
2. 认知建模认知建模是在理论假设和实验数据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绘人类思维过程的一个研究方法。
人类的认知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用到一些模型来对其进行描述和预测。
其中,最为著名的模型之一就是“信息处理模型”,该模型认为认知过程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反应”的循环过程。
利用这些模型,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解释人类认知行为。
二、认知心理学的应用1. 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一种通过重复特定的知识和技能练习,来提高认知能力的方法。
例如,学习新的语言、强化记忆、提高注意力等,都可以通过认知训练来实现。
认知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效率和精度,从而改善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
2. 个体差异研究不同个体之间的认知能力差异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自闭症患者等)的认知表现,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特点。
同时,这些研究还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帮助。
3.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之一。
通过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设计出更为人性化和高效的计算机交互界面,以提高人们与计算机的互动效果和用户体验。
例如,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都是人机交互领域的一部分。
4. 教育教学认知心理学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教学方法选择和评估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8c962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3.png)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一、认知心理学简介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智力活动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维、知觉、记忆、意识、语言等各种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通过实验方法和统计技术来研究人的思维过程,以期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规律。
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1、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类思维过程就像一台计算机,能够接收、加工、存储和检索信息。
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和决策等过程,并把这些过程描述成一系列信息加工的环节和步骤。
2、心智模型理论心智模型理论认为,人类思维过程是通过建立一种心理模型来实现的。
心理模型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抽象描述,能够反映出世界的组织结构、规律和关系。
心智模型理论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思维过程如何建立、更新和应用心理模型,以及心理模型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三、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1、认知任务认知任务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之一。
它通过实验者完成一系列认知任务,例如判断、分类、识别等,来研究人类加工信息的过程。
认知任务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操作步骤和难度级别,以探究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认知能力和策略选择。
2、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记录人脑活动的神经生理技术。
它可以记录到人们进行某些认知任务时,大脑各部分电活动变化的时间序列。
ERP技术可以为认知心理学提供直接的生理证据,帮助确认不同认知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无创性测量人脑活动的方法。
它可以在人们进行某些认知任务时监测到脑部各区域的血氧水平变化,从而通过分析这些信号来确定大脑在完成不同认知任务时的区域活动情况和功能特征。
结语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为我们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提供了有力工具和认识。
虽然这里只介绍了部分认知心理学的内容,但是可以看出,认知心理学所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对人类思维和智力活动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d970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8.png)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现象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涵盖了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情感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研究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家们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人类认知的本质和机制,这些方法包括:行为实验、神经影像、计算建模等等。
行为实验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进行不同种类的任务和反应时间的测量,实验者可以推断被试者参与任务的认知过程。
例如,如果研究者想确定一个人在决定是否购买某件商品时会使用哪些信息,他们可以要求受试者在看到该商品的照片和描述后回答一些问题,以测量其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受试者表现,研究者可以推断出不同认知过程的发生方式和机制。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神经影像技术,其中包括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类大脑在进行各种认知过程时的神经耦合和活动情况。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被试者执行任务时的脑电波活动,来推断出其大脑活动的区域和时间序列,从而了解受试者在执行任务时使用的脑回路和机制。
此外,计算建模也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有力工具。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认知的本质和机制,以及探究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和限制。
例如,计算模型可以提供有关学习和决策过程中的决策策略和先验偏好的信息,以及注意力选择的参数设置,这对于了解人类出现认知误差的原因也非常关键。
最后,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任务选择和实验范式的合理性。
任务选择必须与研究问题的性质相关,实验范式应定义清楚,以确保实验结果能够被准确解释和印证。
同时,在诸如样本选择、统计分析和数据建模方面也要使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等等。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是综合性的,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全面地研究人类认知的本质和机制。
行为实验、神经影像、计算建模三种方法的相互补充性,可以为科学家们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探索提供强大的工具。
大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大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d25a2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b.png)
大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及其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科学研究领域。
而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人类思维、学习、记忆和知觉等认知过程。
在大三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还需要掌握一些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大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讨论相关的研究方法。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认知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它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处理模型的提出。
信息处理模型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类似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人类大脑接收输入信息,加工处理后输出反应。
这一理论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决策等。
它旨在揭示人类认知的本质与机制。
3. 认知心理学的三个重要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思维是通过信息加工的过程来实现的,包括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反应。
- 模式识别理论:认为人类在认知过程中,会通过将输入信息与存储在记忆中的模式进行比较,以识别和理解信息。
- 心理表征理论:认为人类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会使用内部的心理表征进行信息表示和处理,这些表征可以是符号、图像或概念等形式。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是认知心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变量,研究者可以观察到认知过程的变化,并从中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参与者筛选、数据收集和分析都是实验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步骤。
2. 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法是一种收集大量数据的研究方法,适用于研究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和行为等。
研究者可以设计合适的问题并向大量被试发放问卷,然后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
3.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试行为和认知过程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或视频录制等方式来获取数据,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梳理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101c4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4.png)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梳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认知心理学则是关注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学习等方面。
在研究认知心理学时,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本文将对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一、实验法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对被试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他们在特定条件下的认知表现。
实验法具有严密的控制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够使研究者在实验室环境下重复获得可靠的数据。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我们需要先确定实验的目的和假设,并设计实验任务和操作步骤。
然后选择合适的被试人群,随机分配被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被试的行为和反应时间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在认知心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我们可以收集到较大规模的数据,了解被试的主观意见和观点。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我们需要先确定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合适的问题和选项。
然后选择合适的被试人群,并分发调查问卷。
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和研究结果。
三、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试行为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被试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表现,我们可以揭示其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
在进行观察研究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场景,并确保环境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通过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和交流,我们可以记录下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观察法对于研究某些具体行为和动态过程非常有效,但也需要注意观察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四、实地调研法实地调研法是一种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的研究方法。
在认知心理学中,实地调研法常用于研究对认知过程和心理行为有重要影响的真实环境和情境。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调研地点和被试人群,并对调研任务和目的进行明确。
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在真实环境中的行为和表现,我们可以获取到更真实、客观的数据,丰富和验证其他研究方法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a7459fc77da26925c5b085.png)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认知心理学的新思路和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新思路和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9c1fd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1.png)
认知心理学的新思路和研究方法一直是研究者们所关心的问题。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如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知识等内容。
一般而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基于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结构与机制。
但是,实验条件的复杂性与现实生活的多变性导致许多研究可能无法反映人类认知过程的真实情况。
因此,如何更真实地研究人类认知过程一直是研究者们所思考的难题。
现在,一些新思路和研究方法正在逐步出现,在这些新思路和方法的启发下,研究者们正在探索认知心理学的新方向和新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些新思路和方法。
1. 基于大数据的研究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
认知心理学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大数据应用到了认知过程的研究中。
例如,一些研究者利用互联网上的大数据来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深入了解人们对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初步理解。
同时,这些研究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发现与传统实验研究不同的认知规律和算法。
2. 基于眼动追踪的研究眼动追踪是一种采集受试者注视信息的方法,通过追踪受试者的眼睛运动轨迹,可以探测出受试者在看某一信息时眼睛的注意点。
这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通过眼动追踪技术,研究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被试者的视觉注意过程,从而更好地研究认知过程。
例如,在广告宣传方面,通过追踪被试者的眼动过程,判断广告宣传对不同受众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制定广告宣传策略。
另外,眼动追踪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学习过程的研究和评估中。
3. 基于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神经影像学是研究脑功能和结构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告诉我们关于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最常见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出现为研究认知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和方法。
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研究者们能够研究认知活动时脑部的变化和处理方式,探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
认知心理学问答题
![认知心理学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8ae75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1.png)
认知心理学问答题1、认知心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反应时等)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动作相关电位、脑成像等)简述。
答:反应时测量法:反应时测量法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内省法: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口语报告法P21:指被试在从事某项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计算机模拟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P24)当呈现某项刺激时,大脑某些区域便会对这种刺激产生特定反应,此时的脑电波被称为时间相关电位或诱发电位。
脑成像:(P28)脑成像法主要有两种: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扫描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核磁共振现象;正电子发射成像系统利用正电子同位素衰变产生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发生湮灭效应这一事实。
2、注意的各种理论模型的优势和不足(P38-47)1、注意的瓶颈理论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及后期选择理论,即反应选择模型。
过滤器模型: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
优点: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当时的双耳分听实验,因此受到了Colin Cherry的支持,他也认为感觉信息可以北非注意耳加以注意,但如果需要根高层次的知觉加工,则不会被非注意耳所注意。
缺点: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97083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3.png)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学科,旨在了解认知是如何发生、如何影响行为、如何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认知心理学,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在认知心理学中,实验设计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控制一些因素的变化并测量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或生理反应。
实验可以是受试者内部设计(同一组人接受不同的处理)或受试者间设计(不同组人接受不同的处理)。
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控制的变量,他们可以通过操作自变量来看看会对因变量有什么影响。
因变量是研究者所测量的结果,这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二、认知实验的方法在认知实验中,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认知。
了解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研究的结果,包括:1. 思维实验:这种实验是根据对话或者某个情景的描述,让受试者去判断结果的正确性。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受试者的推理和逻辑思考过程。
2. 记忆实验:这种实验是测试短期和长期记忆的好方法,通常会要求受试者记忆一系列的信息,然后通过不同的测试来评估受试者的记忆能力。
3. 感知和知觉实验:这种实验用于测试受试者对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感知和知觉。
例如:利用透镜操作来模拟失明的现象等等。
4. 语言理解实验:这种实验是为了研究受试者在理解语言时的注意点和思维方式。
在这种实验中,通常会要求受试者阅读一些句子,然后回答一些问题。
三、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可用于在同一个受试者的学习过程中记录脑部神经元的反应。
这些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和磁脑图(MEG)。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脑的各个区域的反应。
fMRI可以对大脑进行成像,显示出脑部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和交流的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脑电图(EEG):通过放置小电极在头皮上,监测大脑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电活动,并反映出脑电波的表现形式。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20d2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6.png)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的一门学科,它探究了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记忆、学习、推理等认知过程,并解释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产生不同行为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 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加工过程可以分为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阶段。
感知阶段负责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电路活动,注意阶段用于筛选关注的信息,记忆阶段负责将信息存储下来,思维阶段负责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2. 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人类对知识的组织和储存方式。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类的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由基本概念、范畴、模式等组成,通过不断学习和加工形成了个体独特的认知网络。
认知结构对于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决策行为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3.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过程。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呈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如婴儿期的感知运动阶段、幼儿期的感性操作阶段、学龄前儿童的具体操作阶段等。
认知发展的了解对于教育和培养个体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是认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任务下的行为表现和思维过程,来了解其认知特点和心理机制。
观察法可以采用实验室条件下的控制观察,也可以采用自然环境下的自然观察。
2. 实验法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操纵独立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田野实验两种方式进行。
3. 认知任务方法认知任务方法是通过设计特定的认知任务,引导个体在任务中表现出特定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并通过测量和分析个体的反应时、准确性等指标,来揭示其认知机制。
常见的认知任务方法包括信息加工任务、决策任务、记忆任务等。
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0e83443186bceb18e8bb58.png)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到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的观察法也得到发展。
一般说来,当涉及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时,多利用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实验;而涉及较慢的信息加工过程时,则可应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计算模拟既可运用于快速的、又可以运用于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
不管就用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
这称作抽象分析法。
因此,认知心理学特别注重实验设计,以求获得为判定内部心理机制所需要的材料。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在研究快速的住信息加式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时,常应用这种反应时实验。
这个方法最初是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反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具体地说,在一个掺应时实验中,要求被试觉察一个灯光刺激并以右手按键作出反应,这种就测得一个简单的视觉反应时(RT1)。
如果实验安排红绿光刺激,并要求被度看到红光时以右手按键来反应;而看到绿光时不反应,这样测到的复杂反应时(RT2)要长于前面的简单反应时(RT1)。
这两种反应时作业的区别仅仅在于后者需要将红绿两个色光刺激区分开来,反以这两个反应的差就是辨别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RT2-RT1=辨别过程时间。
同理,如果实验仍安排红绿两个色光刺激,但要求被试在看到红光时,以右手按键来反应;而在看到绿光时,以左手按键来反应,这时被不仅要对两个色光刺激进行激进辨别,而且还要对反应作出选择,将这样测到的复杂反应时(RT3)减去含有辨别过程的复杂反应时(RT2),就可得到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RT3-RT2=选择过程时间。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1ee01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d.png)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部分:引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思维、记忆、语言、感知、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试图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记录被试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推断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医疗、工业、军事等。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医疗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部分: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几个方面。
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认知三个阶段。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认知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它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情景记忆三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记忆。
4. 思维:思维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几个方面。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决策制定是指个体在多个选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5. 语言:语言是指个体通过符号系统(如文字、语音等)进行交流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阶段。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57a9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4.png)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分支学科。
为了深入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将探讨实验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常见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实验法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人为控制和操作变量,以探究因果关系和揭示认知心理过程。
实验法通常包括实验条件的设定、参与者的分组、任务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步骤。
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精确控制实验条件,以消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获得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此外,实验法还能够提供可靠的实证证据,为理论的建立和验证提供依据。
然而,实验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环境可能与真实情境存在差异,导致实验结果的可适用性受到质疑。
其次,实验法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对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来说,难以进行。
最后,一些心理现象难以通过实验来模拟或操作,因此实验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认知心理学中另一个常用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类在特定任务中表现出的认知行为,以揭示认知心理过程。
观察法通常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自然观察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
通过自然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得真实且直接的数据,揭示认知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变化。
实验观察则是在实验室中模拟特定条件下的行为观察,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实验环境。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真实和直接的数据,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认知心理现象,观察法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此外,观察法还能够提供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为后续的定量研究提供基础。
然而,观察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可能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数据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其次,观察法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对研究者的耐心和时间要求较高。
最后,观察法可能无法捕捉到某些隐含的心理过程,限制了对认知心理现象的深入理解。
大学一年级心理学教案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大学一年级心理学教案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cb28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e.png)
大学一年级心理学教案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大学一年级心理学教案: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一、导语: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对象(200字左右)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分支学科,涵盖广泛的领域,如记忆、学习、知觉、语言、决策等。
本教案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认知心理学,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500字左右)1. 认知过程和结构的基本概念(200字左右)认知过程指的是人们通过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
认知结构则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组织和信息存储的结构。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深入学习认知心理学至关重要。
2.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模型(300字左右)认知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模型,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模式理论。
信息处理理论强调人类信息处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认知模式理论试图解释人们在某些任务中选择的策略。
三、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800字左右)1. 行为实验方法(200字左右)行为实验方法是认知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任务,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反应来推断其认知过程。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记忆实验,让被试者记住一系列单词并在一定时间后回忆。
通过观察被试者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可以研究记忆的特点和规律。
2. 神经影像技术(200字左右)神经影像技术如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EEG(脑电图)等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人脑活动。
这些技术可用于研究认知过程,了解特定任务时不同脑区的活动表现,并揭示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
3. 认知模拟(200字左右)认知模拟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模拟和预测人类的认知过程。
通过创建计算模型,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认知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验证和发展认知理论。
4. 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200字左右)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是认知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尤其适用于调查大量样本和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认知行为。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7c6e7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2.png)
❖ 认知心理学家使用流程图常常招致尖锐的质疑,如: ❖ “流程图的每个逻辑方块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 “沿着这些箭头究竟又发生了什么?”等。 ❖ 这些问题又引来进一步的严厉批评。
IAT效应为考察指标。IAT效应指前后两个联合任务中个 体平均反应时的差值,如果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上大于0, 则实验假设成立,若小于0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则类别 与属性的关系反转,若没有显著性差异,则说明类别与 属性两个维度之间没有所预期的内在联系存在
二、The GO/No-go联想测验方法
GNAT是格林沃尔德最近提出来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 研究方法,它是对IAT的有机补充
2002年B Nosek的研究,当将Fruit和Good 作为信号时, d´=2.77 ,而将Fruit和Bad作 为信号时,d´=1.65,有显著性差异
Eysenck &Keane认为认知心理学主 要有四种研究方法,即:
❖ 实验认知心理学(experimental cognitive psychology):它继承了认知心理学的实验传统且不 涉及计算建模(computational modelling)方面的内 容。
❖ Nisbert 和Wilson (1977) 在分析了一些研究实例后, 指出内省法对认知研究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在一 个研究里,主试先让被试看5 对依次排列且基本雷 同的长筒袜,然后要求被试判断最喜欢哪一对。在 被试做出选择后,主试要求被试回答为什么选择那 一对。绝大多数被试都选择了最右边那一对。因而 事实是,长筒袜的相应空间位置显著影响了被试的 判断。但所有被试都否认了这一因素的作用,认为 这些长筒袜的颜色、质地等方面的细微差异导致他 们做出那样的选择。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它是如何帮助人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它是如何帮助人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https://img.taocdn.com/s3/m/dae6e80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1.png)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它是如何帮助人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的感知、记忆、推理、判断、决策等心理过程,并试图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及其影响因素。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内容: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思维、知觉、记忆、语言、注意力等。
其中,思维是指个体的思考过程,涉及到推理、决策、判断等多个方面;知觉是指人们感知世界的能力;记忆是指通过体验积累的个体的信息储存和提取的能力;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重要工具;注意力是集中精神处理某一信息的过程。
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主要使用实验和调查两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方法是通过控制某些变量来测量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调查方法则是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对个体进行调查,获取数据并加以分析。
3.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广泛,例如人机交互、设计、教育、卫生和医疗等。
其中,人机交互是指人类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交互过程,认知心理学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如何设计更加符合人类认知特点的界面和操作;设计则是指如何设计更符合人类认知特点的产品;教育中的应用则是指如何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卫生和医疗中则是指如何通过认知改善方法来辅助治疗。
4.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性认知心理学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逐渐显现。
首先,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提升提供基础。
其次,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学在人类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并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有效学习方法利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有效学习方法利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提高学习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d00e0f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2.png)
有效学习方法利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提高学习效果人类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来提高学习效果,并分享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
一、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才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然而,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度分散,就会降低学习效果。
因此,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项任务上是非常重要的。
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有利于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
2. 分割学习时间:根据“番茄钟”学习法,将学习时间分为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避免疲劳导致的学习效果下降。
3. 创造兴趣:将学习内容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注意力的分配效果。
二、记忆力的巩固与提升记忆是学习的核心环节之一,而如何提高记忆力成为了很多人的关注焦点。
认知心理学提供了一些方法来巩固和提升记忆力。
1. 复习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理论,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适时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有助于巩固记忆。
2. 归纳总结:将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有助于提取核心概念和思维模式,促进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3. 创造联想:将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形成联想和图像,可以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
三、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消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心理学提供了一些方法来培养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1. 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习之后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多角度思考:针对复杂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培养高级认知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扩展思维等高级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5f76a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d.png)
• 适用于研究可以控制和操纵的认
因果关系
响
知过程
• 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
• 实验情境可能与现实情境相差较
• 适用于研究因果关系明确的问题
内部效度
大,导致外部效度较低
03
观察法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观察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自然行为来研究认知过程
• 观察法可以在自然或实验室环境中进行
• 观察对象可以是个体或群体
• 观察法的步骤包括:确定观察目标、选择观察情境、收集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 确定观察目标:明确要研究的认知过程或行为表现
• 选择观察情境:选择适当的观察环境和被试群体
• 收集观察数据:通过观察和记录收集数据
• 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总结和图形化展示
•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揭示认知过程的规律
•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
• 随着行为主义的衰落和计算机科
• 这些方法有助于揭示认知过程的
思维、语言等
学的发展
本质和规律
• 认知心理学关注大脑如何处理和
• 认知心理学强调内部心理过程的
存储信息
研究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01
感知
• 研究人类如何通过感官接收和理解外部
信息
注意
• 研究人类如何分配和调控注意力资源
• 收集数据:通过观察和记录收集数据
• 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形化展示
•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验证或否定假设
自然实验法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教育干预研究
• 通过自然实验法研究教育干预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 如对某项教育政策实施前后的学生认知能力进行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到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的观察法也得到发展。
一般说来,当涉及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时,多利用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实验;而涉及较慢的信息加工过程时,则可应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计算模拟既可运用于快速的、又可以运用于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
不管就用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
这称作抽象分析法。
因此,认知心理学特别注重实验设计,以求获得为判定内部心理机制所需要的材料。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
在研究快速的住信息加式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时,常应用这种反应时实验。
这个方法最初是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反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具体地说,在一个掺应时实验中,要求被试觉察一个灯光刺激并以右手按键作出反应,这种就测得一个简单的视觉反应时(RT1)。
如果实验安排红绿光刺激,并要求被度看到红光时以右手按键来反应;而看到绿光时不反应,这样测到的复杂反应时(RT2)要长于前面的简单反应时(RT1)。
这两种反应时作业的区别仅仅在于后者需要将红绿两个色光刺激区分开来,反以这两个反应的差就是辨别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RT2-RT1=辨别过程时间。
同理,如果实验仍安排红绿两个色光刺激,但要求被试在看到红光时,以右手按键来反应;而在看到绿光时,以左手按键来反应,这时被不仅要对两个色光刺激进行激进辨别,而且还要对反应作出选择,将这样测到的复杂反应时(RT3)减去含有辨别过程的复杂反应时(RT2),就可得到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RT3-RT2=选择过程时间。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的,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
用减去反应时实验的。
在认知心理学中,减法反应时实验既可用于研究某一个信息加工阶段或操作,也可用于研究一系列连续的加工阶段。
例如,自60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自顾不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有听觉编码。
但是Posner等(1969,1970)却表明,这种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式阶段。
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但用这种实验来研究各种具体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在复杂的过程中,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是存在一些困难的。
需要依照不同课题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以避免或减少一些困难。
二、相加因素实验
这种实验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是Sternberg(1966,1967,1969)发展出来的。
依照他的看法,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双)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三、“开窗”实验
前面所说的两种反应时实验都不是直接到某一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而要间接地通过两种作业的比较才能得到,并且相应的加工阶段或操作也要通过严密推理才能被发现。
如果有一个实验技术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
现在发展出来的这种实验技术即称作“开窗”(Open Window)实验,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的形式。
除反应时实验外,认知心理学还应用以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
它与传统的心理实验没有差别。
比较而言,反应时实验有利于揭示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的诸阶段,作业成绩实验有利于揭示某一加工阶段的特点。
这两类实验不是互相
排斥的,事实上常可同时应用时和作业成绩两个指标,以取得更为完整的资料。
一个实验研究究竟采取哪种方法,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四、出声思考
在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内部操作更为复杂,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这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人的思维活动又总是默默地进行的,可说是借助于不出声的内部言语来进行的。
一个人在完成解一道数学题的思维作业时,他通过哪些内部操作来完成是别人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克服这种困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这种出声思考的方法是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1945)首先发展出来的,后来Newell和Simon(1972)在研究问题解决时,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方法加以应用。
五、计算机模拟
前面已经提到,认知心理学主张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照它看来,如果认识了人的某个心理过程的规律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那么根据这处理论来编写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能以类似于人的方式来达到类似于人的活动结果,这个理论就得到证实,否则就会发现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在这处意义上,计算机程序也就是心理学理论,通过对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也可以认识心理过程本身。
所以,计算机模拟不仅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它的一个研究方法。
这实际上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